红色帝国的钢铁洪流,被误解的T-72坦克,实力究竟如何?

纸上的宣仔,为您解答。

在海湾战争中,T-72的表现让人大跌眼镜,成百上千辆几乎是作为活靶子被消灭,而其本身几乎没有任何战果;因此T-72也被认为是言过其实,远不如西方主战坦克。但因为T-72的型号本身是在不断发展的,当年出口到伊拉克的属于专门用于出口的T-72M,也叫“猴版”,技术状态已经比较老旧而且性能缩水严重,与80年代不断发展的T-72改进型号相比都已经算严重落后了。再者T-72的设计本身是从苏联自己的需求和搭配自身的军事体系,而伊拉克的军事体系与苏联相去甚远,T-72往往是被多国部队的不对称的力量摧毁的,所以我们还是要客观看待。

海湾战争中被摧毁的T-72M

T-72M使用的是非常简单的钢装甲+石英砂夹层,这种装甲技术在苏联自己那里都算不上先进

当时T-64上用的人造刚玉球复合装甲比T-72M要好得多

T-72简介

T-72是世界上第一种三代主战坦克。它是苏联追求于欧洲进行大规模纵深作战的产物,追求高行驶里程和高机动性,同时便宜耐用容易维护,属于进攻性很强的坦克。其首辆坦克早在1973年就已经下线了,在美苏军备竞赛中可以说占领了先机,在整个70年代,西方还都没有一款坦克可以与之匹敌;一直到80年代西方的三代坦克服役了,才把这个劣势追回来并反超。

早期的T-72形象

其实不同的设计思路,会导致产品的性能和特点也不同。比如英国人在设计挑战者坦克时,根据本国崎岖的地形和无法回旋的纵深,就只追求坦克防护和火力,并且为适应山地作战还加上了气液悬挂,而机动性和续驶里程这些指标就放在了最末尾,所以挑战者1,挑战者2的机动性都非常烂,而且非常贵。但是英国这么小的国家,坦克能装备多少呢?所以对价格也就不敏感了。

笨重的挑战者2坦克,其实是英国本土防御思维下的产物

这么看就理解了T-72为啥给人印象性能不佳了。苏联从二战吸取的经验就是,坦克的数量和产能要比坦克的质量重要。在这种思路的引导下,T-72在苏联人这里成了需要装备上万辆的消耗品,以满足大纵深作战,辅以数量更少但更加先进的T-80。因此西方忌惮的不是T-72本身如何如何,而是忌惮由T-72汇成的钢铁洪流。

T-72由于技术定型时间毕竟比较早,所以到80年代因此较西方三代主战坦克比还是已经落后了,比如装甲技术,火控和穿甲能力都已经被甩开,火控和红外成像这些更是没办法比。T-72早期用的还是钢芯穿甲弹,长径比也仅有10:1,2000米穿深才200多mm;炮塔是铸造的,使用铸钢+石英砂夹层;火控系统比二代坦克的扰动式火控进步了很多,已经可以做到可以行进间射击和短停快速射击,但是允许精确射击的距离比装备了指挥仪式火控的欧美三代坦克近的多。夜战能力比较差,只有一个能看800多米的红外大灯,而西方三代坦克的微光夜视仪和红外热像仪可以在2000米远外还能看得很清晰。卖给伊拉克的T-72M基本上就是这么个水平,甚至某些版本连石英砂夹层这种简化的不能再简化的复合装甲都给省了,直接上均质钢装甲,跟一代坦克一个样了。

3BM9,纯钢穿甲弹,卖给伊拉克的就是这类货色

早期的T-72用的穿甲弹就是这类又短又粗的家伙

德系穿甲弹,从豹二开始用的就是DM33,材料和长径比都比早期T-72强太多

不过在80年代期间,苏联并没有原地踏步,在T-72上还是有不断改进的。这也是T-72的型号为啥这么多。比如穿甲弹从早期的3BM9一路发展到3BM42,从纯钢穿甲弹进化到了钢套钨合金穿甲弹,穿深从245mm/2000m进步到了450mm/2000m,这个水平照比同时期西方的的穿甲弹还是有很大差距,苏联由于烧结工艺的问题,始终没有办法把钨合金弹芯做的太长,所以只能折衷一下用两截弹芯+钢套的设计,但这样一来穿深就受到了极大限制。

苏联的装甲技术在80年代也有了较大发展,石英砂装甲和人造刚玉球的属于过去式了,苏联开发出来并用在T-72B上的NERA多层复合装甲本质上和英国的乔巴姆复合装甲都是同一个原理下诞生的技术,后来的T-90炮塔的复合装甲也是在此技术上发展而来。除此之外,苏联在1985年为T-80U研发的接触-5爆炸反应装甲,可以有效对付破甲弹,对穿甲弹也有一定弥散作用。只可惜早期的T-72、T-80都没有用上这种反应装甲,以至于在苏联解体后的车臣战争中,俄罗斯的坦克损失惨重。

T-72B炮塔的多层复合装甲

安装接触-5反应装甲的T-72

进入了90年代后,随着苏联的解体,俄罗斯的坦克发展陷入了很大停顿。原本计划重点发展的T-80已经装备不起了,只能在T-72BU上搞出个折衷的T-90。所以T-90其实是可以看作是一个大幅升级后的T-72,二者的车体结构差别并不大,只是采用了更好的T-80U的火控系统。T-90的发展就是后话了,有机会可以单独开一篇讲讲。

红色帝国的钢铁洪流,被误解的T-72坦克,实力究竟如何?

T72实力如何?

我们先看看西方国家第三代坦克的服役时间

英国挑战者1主战坦克:1983年

德国豹2主战坦克:1979年底

美国M1主战坦克:1981年(主炮105毫米,使用120毫米火炮和贫铀装甲的M1A1HA型为1988年服役)

法国勒克莱尔主战坦克:1991年

意大利公羊主战坦克:1995年

作为对比,T72主战坦克在1973年就开始装备苏军部队,当西方国家的新一代主战坦克还在研制阶段,T72坦克已经在苏军中已经遍地开花了。就这么说吧,T72出现的时候西方国家还是一票的第二代主战坦克,M60、豹1、AMX30这些没火力没防护的坦克压根就无法对抗苏联的T72集群。另外,T72坦克是一款借鉴T-64设计思路+成熟技术设计出来的低成本坦克,主要用以取代T55/62等老一代低端坦克,属于苏军中大量装备的低成本武器,而苏军真正的精锐集群使用的高端坦克是1976年服役的T80。

T72服役时,已经开始使用复合装甲,而同一时期西方装备的坦克仍是均质钢,这样就导致了双方体积重量差异巨大但更小更轻的T72反而防护更占优势,同时西方主要装备的L7型105毫米线膛炮很难对T72构成威胁,穿深更高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在70年代末才出现,而苏联也曾对缴获的M111型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使用L7火炮发射)进行过测试,发现仅能击穿T72的车体首上装甲,所以后期仅在车体上加装了一层钢板了事。T72服役之后进行过多次改进,再加装上爆炸反应装甲后,整体水平十分优异。到西方第三代坦克大量服役前,T72面对北约坦克,在火力方面,防护、火力、机动等方面,占有全面优势。

1982年的中东战争中贝卡谷地空战世人皆知,以色列大肆宣传的82:0战绩也历历在目。可又有谁知道,在贝卡谷地的地面还有一场惊心动魄的坦克大战,在这场战斗中以色列和叙利亚为争夺阵地各自出动几十辆M60和T72坦克,在坦克对决中T72正面几乎无法被M60的105毫米主炮击毁,而M60的装甲同被纸糊一般一下就被撕开,整个战斗一边倒,很快结束,战斗中仅有2辆T72被侧翼包抄的M60坦克击中,而M60则被击毁多达17辆,若不是后来遭遇陶氏反坦克导弹的阻击,以军坦克部队很可能被全歼。(第五次中东战争,叙军还俘获了数辆以军由M48改装的马加奇3主战坦克)

马加奇6是以色列在M60主战坦克基础上改装的版本

T72坦克在这次战斗中的展现给西方世界带来了巨大震撼,也让西方产生了“T72恐惧症”,要知道当时以色列装备的M60经过了多次改装还加装爆炸反应装甲,整体水平高于当时西方装备的M60系列坦克,即便如此仍无法与苏联出口版T72坦克相抗衡,可想而知当时T72坦克的实际水平如何了。

T72坦克真正的问题在于坦克的人机功效差、电子设备水平低,带来的就是后果是单车作战效能差,观瞄仪器作用范围近,缺乏夜战能力,没有可靠的防火抑爆设施,再加上弹药设置在炮塔内部一旦被击穿很容易造成弹药殉爆。可实际上,根据当时苏联的作战指导,冷战一旦爆发,苏军坦克集群将大规模出动,首先驻东德的高端T80坦克集群为突破北约防线展开作战,当双方一线的尖端武器装备大量消耗后,苏军二线集群的T72坦克迅速插上,实施大纵深突破,而北约二线的M60、豹1等坦克装甲部队,根本无法抵挡这股钢铁洪流,在这种预设的战场下T72的问题隐患被压缩到最低,根部无需考虑。

当年北约在对抗苏军装甲集群时的唯一办法就是使用战术核武器

即使是海湾战争时,面对萨达姆旗下的T72坦克,当时的多国联军仍心有余悸,害怕T72洪流再次上演,美军甚至专门调来了装备贫铀装甲的M1A1HA型主战坦克并配发了贫铀穿甲弹。也正是这次战争,才真正让西方世界松了口气,不再惴惴不安地面对T72。(即使这是猴版,即使大多数T72被航空火力击毁,即使这仅是苏军体系下的一环)

T72被炒的一无是处,不过是苏联没落后西方世界占据了舆论宣传制高点后的现实反应,这些春秋笔法后被隐藏的真相需要我们自己去探寻。

红色帝国的钢铁洪流,被误解的T-72坦克,实力究竟如何?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T72坦克并没有被误解,人家压根定位很明确。

当时苏联连续研制了T54/55,T62坦克。

然而,这两种坦克的性能相对西方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一般认为,T54/55的性能大体相当于二战的德国虎1式坦克。

T62只是在T54/55的基础上,增强了性能,没有本质的变化,也没有使用什么新技术。

这种情况下,苏联军方非常不满,要求提供新一代的现代化坦克,彻底压倒西方。

于是,T64就诞生了。

T64在当时叫做梦幻坦克,使用了诸如自动供弹的125毫米滑膛炮、复合装甲、炮射反坦克导弹、备横风传感器、模拟式弹道计算器、激光测距仪、新一代夜视仪等。

当时苏军方面对T64给予极大的希望。

可惜,技术虽先进,但不成熟。

T64量产以后,出现了一系列严重的技术故障,几乎不可用。各个T64生产厂派驻部队的机械技师被士兵们开玩笑地称作“半永久居民”。

同时,T64的结构复杂,制造难度大,价格高昂,不符合苏联以数量压倒质量的需要。

在T64久久不能形成战斗力且价格昂贵的惨状下,T72诞生了。

T72是所谓高低搭配的低端坦克,作为T64的伴侣使用。

T64的开发单位乌克兰哈尔科夫机械制造厂的竞争对手,俄罗斯下塔吉尔坦克设计局,曾经设计过一种坦克,性能要差一截,但造价低廉,结构简单,便于大量制造。

在这种先试下,这种坦克也就是T72才上马了。

T72使用了一些T64的成熟技术,比如125毫米滑膛炮,自动装弹机,简易复合装甲。

T72的性能相比T64差的很远,主要在于火控系统车别很大,防御能力也不行。

篇幅所限,不展开说:大部分T72所配备的瞄准仪TPD-K1虽然都内置有激光测距仪,但是它们只能进行简单的弹道修正计算。使用TPD-K1时,如果遭遇移动目标时射手必须自行判断前置量,在瞄准刻划上有一长排刻度是用来瞄准移动目标。这导致T72的炮击精度差,是否击中要取决于射手的自己推算。如果推算错误,火炮就根本不能击中。在随时可能遭遇生命危险的战场,让射手冷静估算是很荒谬的事情,况且必然会存在误差。

所以,T72射击程序不但冗长、缺乏效率,而且命中率也比T-64和T-80要低的多,更别说面对西方坦克了。

另外就是防御能力较差,出口的猴版T-72M和苏军自用的T-72B,装甲厚度分别为380mm、530mm。

而苏军自己的火炮3BM-42钢套钨芯弹,有500mm的穿透力。也就是说,苏军自己可以轻松击穿猴版T-72M,也让T-72B失去战斗力,即便没有击穿。

美军的M829A1贫铀芯弹则拥有610到660mm的优势穿透力。

T-72额外的炮弹储放在炮塔内壁的炮弹架、炮塔吊舱底板上以及战斗室与发动机之间的炮弹架内。一旦被击中,炮弹很容易殉爆,导致坦克炸得四分五裂,3名坦克手死无全尸。

红色帝国的钢铁洪流,被误解的T-72坦克,实力究竟如何?

单说世界上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坦克,估计哪款也比不过T-72。类似于AK47步枪,T-72也跟苏联的“革命”一起输出到了广大“受美帝国主义压迫的亚非拉美国家”,之后广泛活跃于全球各个战场。目前,全世界仍有40多个国家列装有T-72及其改型。T-72也因此被吉尼斯记录评定为全世界数量最多的战车。甚至,因为量实在是太大,T-72还曾引起过西方一段时期的恐慌。

(1998年,匈牙利军队在北约军演中出动了苏式T-72。虽然认了新老大,但用起前老大的装备来,完全没有心理障碍,呵呵)虽然在海湾战争中表现不佳,但整体看,T-72坦克自上世纪70年代诞生开始,凭借其优异的火力与厚重的防护还是非常能拿出手的。虽然是苏联在冷战时期的产物,T-72的后续改进型号至本世纪初,一直是俄罗斯军队的主力装备。实际上,T-72作为苏联坦克继T-34后的又一经典装甲武器,并非像某些网文中说的那么不堪。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在中东战争中,苏联发现自己提供给阿拉伯军团的T-62坦克被美国的M60坦克给明显比了下去,非常的着急,于是开始研发T-62坦克的继任型号,即,造价极其昂贵的T-64。

然而,没几年,由于性能不稳定与成本过高,T-72被加紧设计出来。后经对比测试发现,造价低廉的T-72的可靠性远超T-64,综合性能指标也基本达到了苏联红军的要求。于是,T-72顺利投产,同时也大量出口,和AK47一起手拉手,遍及了亚非拉美地区。

(1977年11月,莫斯科红场庆祝阅兵式上,意气风发的T-72方阵)T-72继承了苏式坦克的“暴力美学”的风格,车身低,重量轻,结构较为简单,制造难度小,注重短时期,大批量生产的能力,火力强,性能可靠,皮实、经得起折腾。

还是苏联传统,全车设有三名乘员——车长、炮长、驾驶员。

除了主炮可以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破甲弹与榴弹外,炮塔还装有机枪,以及用于自卫的烟幕发射装置。而且,相比同时期西方国家的坦克,T-72的重量较轻,可以编队通过轻型桥梁等承重有限的道路,跑的也快,前进速度做高能达到60千米每小时。此外,T-72还拥有全面的防生化、防核的空气过滤、抗辐射系统,能有效削减核辐射对车内人员造成的伤害。

然而,一味的图便宜,要量大,就不可避免地牺牲了一些性能指标。

比如,T-72的装甲采用简单的钢复合结构,中间隔层用石英砂填充;射控系统则是机械弹道计算机,非机电模拟弹道计算机,使得射击程序冗长、效率和命中率较低;没有装备先进的夜视设备;自动装弹机的炮弹存放在炮塔底下的圆形转盘中,里面的弹药被点燃引爆后,稍有不慎就会造成炮塔被炸离车体;弹药舱没有设置隔离,被击中后容易引起殉爆等等。此外,还有一点,就是,因为车身矮(苏制坦克中个最矮),坐在狭小空间里的坦克兵,那是相当的憋屈难受。当然,所谓的“舒适度”,绝不是苏联暴力美学设计的主要考虑范围。

客观的看,这些优缺点跟苏联的国情有关。苏联地域广袤,因此非常重视坦克装甲部队的规模数量,往往喜欢通过数量上的优势,来弥补性能方面的不足。因此,苏式坦克特征总是主打——价格便宜、结构简单、经得起折腾,便于大批量生产。

然而,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T-72却在萨达姆军队的旗下,被狠狠的打脸了。这导致,相当长的一段时期,被认为是言过其实,甚至给定义成了一款失败的战车。

实际上,除了T-72本身的缺陷外,更多的是海湾战争双方装备、战法战术上的不对等。

萨达姆的装甲部队的钢铁洪流,想以飞机大炮的形式,打场瓷实的“机械化战争”,遭遇的却是人家美军的“非接触性”作战。

战争中,美军对伊拉克的指挥站、通讯站、发电站、雷达网进行了定点清除,与此同时,美军还对伊军进行了电子战压制,使得整个伊军指挥系统一片混乱。

美军的导弹从百里甚至千里之外的军事基地和船舰上起飞,没怎么费劲就能打瘫萨达姆的万人军团,伊军几乎没有机会在地面遇到美军,这使伊军地面部队所谓的优势丧失殆尽。

此外,美军还先发制人的摧毁了伊拉克境内的大多数军用机场,伊军的许多战机还没来得及起飞就被摧毁。

面对美军的空地一体化战术,丧失了制空权,再先进的坦克也只能是活靶子,几乎没有任何还手的余地。

(坦克杀手——A-10"疣猪"攻击机)

这种战争就如同16世纪时,拿着滑膛枪的西班牙人去征服尚未进入铁器时代的印加帝国一样,战局完全是一边倒的。

结果,此后,就流传出了关于T-72战五渣的说法,多是因为它在海湾战争中颜面扫地的表现。

目前,分散于前华约国家,现北约国家,诸如,波兰、捷克、匈牙利、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等国的各类T-72,量还是不小的。结果,在北约的帮助下,经过一系列的现代化改装升级,这些前苏联时代的装甲战车继续留在军中服役,还经常出现在北约军演中。于是,我们往往能看到下图这种神奇的场景——打着北约旗帜的苏式坦克。本人文章一律原创,拒绝他人抄袭、任意转载,如遇到类似“白鹿野史”、“坚持不懈创作的人”这种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诉到底!

红色帝国的钢铁洪流,被误解的T-72坦克,实力究竟如何?

俄式T-72坦克有很多种型号,无论从其拥有的数量(至少有20000 辆),还是从其使用的国家看,都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受青睐的主战坦克。特别是前苏联解体后,为了改进T-72坦克,使其性能仍能适应现代战场的需要,提出或实施的改进建议、项目和计划层出不穷。本文介绍的是T-72坦克关键的改进部分,即推进系统的改进。

T-72主战坦克

T-72坦克的动力装置是一台机械增压风冷V-12柴油发动机,该机的设计较为传统,其原型机的功率为780hp,后来增至850hp。与发动机匹配的是具有液压控制装置的机械传动装置。这套系统的特点是,它有2个行星变速箱,有7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这2个变速箱由一根横轴相连,而横轴经分动箱由发动机驱动。上述系统无主离合器,当驾驶员要转向时,他只要把其中的一个变速箱减速就行。

T-72主战坦克

这种独特的设计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最突出的优点是,因采用纯机械齿轮传动,其效率很高。缺点也很突出,在困难地形上操纵这样2个7速变速箱较为困难,要求驾驶员具备高超的驾驶技术。尽管如此,令人饶有兴趣的是,俄罗斯最新型的“黑鹰”主战坦克技术演示车的传动系统的设计思想却与T-72的一模一样。

红色帝国的钢铁洪流,被误解的T-72坦克,实力究竟如何?

在上世纪60年代,苏联研发第三代主战坦克时,一口气推出了T-64、T-72、T-80和T-90等好几个型号,其中T-72坦克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坦克之一,自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先后研制了多种型号的T-72改进型号。T-72主战坦克是T-64高级主战坦克的简化版,于1973年服役。到1990年,苏联生产了2万多辆T-72系列坦克,武装苏联军队和华沙条约组织,大量出口给叙利亚和伊拉克等国。T-72坦克大规模装备和出口,畅销国外,很大原因是便宜好用,结实耐操。它不仅保留了苏制坦克特有的低矮外形和125毫米大口径主炮等特点,还装有炮射导弹、自动装弹机等一系列先进的设备。苏联解体后,这些老化的T-72坦克必须升级改造,其中有三种最先进的T-72升级版坦克。首先是俄罗斯的T-72B3坦克,它以低成本替代T-72B2升级,到2016年至少600辆老旧坦克已升级为T-72B3本标准。为了更有效探测目标和射击,分别为指挥官和炮手配备“松树-U”瞄准镜和TKN-3MK瞄准镜,加强夜间作战能力,然而夜间探测距离仍不超过500米。采用后视摄像头和TVN-5夜视设备,坦克驾驶员的工作效率加强。该坦克使用2A46M-5型滑膛炮,身管加长,射击精度提高。它的125mm火炮虽然变化不大,但火控系统得到了升级。更换了840马力的旧发动机,改用1130马力的发动机和自动变速器,机动性增加,最高速度可达60千米/小时。其次是T-72B2坦克,其实它比后来的T-72B3坦克更有优势,它配备指挥官和炮手的热成像瞄准器,2A46M-5型滑膛炮配备新的自动装弹机,射击效率更高。换装了“接触-5”反应装甲和格栅装甲,火控和导航系统也进行了升级。其发动机配备T-90的1000马力的B-92发动机,此外它还具备一定的隐身能力,性能接近T-90A坦克。T-72B2坦克是当初T-72现代化改造的高配版方案,T-72B3则是低配版方案,但由于价格昂贵,俄罗斯最终选择T-72B3坦克。虽然T-72B2坦克落选了,但后来T-72B2的一些技术被应用到T-90MS主战坦克上。乌克兰也有一款改进型的T-72MP坦克,于1997年亮相,是T-72AG坦克的进一步发展型号,由乌克兰、捷克和法国联合研制,是乌克兰马雷舍夫坦克制造厂、捷克PSP波希米亚公司以及法国SAGEM和SFIM公司联合改进的产品。它改进的重点着重于:采用俄罗斯研制的先进的爆炸反应式装甲组件,6TD-1和6TD-2型涡轮增压发动机、法国公司的数字式火控与观瞄系统、VS580型车长顶置式周视稳定瞄准镜和“窗帘”-1光电防护系统等等。此外,它使用不同长度的炮管,既可安装125毫米滑膛炮,也可换装西方的120毫米火炮。T-72MP坦克采用一体化的新型动力装置,发动机功率提高为735kW,可靠性强。至于火力装置:2A46-M1 125毫米滑膛炮,配备自动装弹机;炮塔上安装一挺HCBT 12.7毫米高射机枪,可遥控也可手动控制,在主炮右侧还有一挺7.62毫米机枪,与火炮随动。而“窗帘”-1光电防护系统可以对红外或激光制导的导弹进行防护。不过,在2014年乌克兰和俄罗斯因为领土争端大打出手以后,T-72MP坦克就被无限期的放弃了。不然,T-72MP坦克很可能成为改进的最好的T-72坦克。早在2006年,俄罗斯正式关闭了T-72主战坦克生产线。随后开始研制第四代主战坦克的T-14“阿玛塔”坦克、T-15重型步兵战车等系列最新型的装备。但由于财政困难和技术限制,俄军最后还是选择了重新改装T-72坦克,作为未来的主战坦克。纵观T-72坦克历经大风大浪,这钢铁洪流系列坦克依然为世人津津乐道。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