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步兵战车四周为什么会有栅栏状的防护呢?
栅栏式装甲目前几乎是各国主战坦克及步兵战车的标准配备,这种设计主要是为了防止RPG-7这样的火箭助推榴弹的攻击。由于成本低价格便宜,这种单兵轻型反坦克武器已经被普及,几乎全球所有的冲突中都能发现它的身影。这种廉价的反装甲武器主要是利用化学能来对装甲进行破坏,也就是说火箭弹头必须打到装甲板上才会起爆弹头,这样能会让爆炸产生的能量将内置的金属弹头融化形成温度高达2000度的金属射流来破坏战车的装甲。但是如果让弹头提前爆炸或是提前拦截就无法达到最佳的破甲效果,从而避免被攻击。
而栅栏式装甲主要就是利用其狭窄的装甲条之间的空隙来将火箭弹提前拦截下来,并切断弹头内部的电路使得起爆装甲失灵无法发挥正常作用。实战中这种栅栏装甲确实有一定的防护效果。不过这种装甲对于动能穿甲弹来说基本是无效的,只能对付破甲弹。
一般栅栏式装甲都是用在坦克炮塔的侧面与后面,而对于上一线战场上的步兵战车来说则会四周全部加装。坦克由于最正面的装甲防护是最强大的因此一般不会在前方加装这种装甲。防止遮挡视线。
另外,栅栏式装甲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可以用来存放多余的物资。坦克及战车内部空间有限不可能将车组人员的所有装备都装进去,而栅栏式装甲的间隙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装有物资的装甲也能起到防护的作用。
栅栏式装甲破坏助推火箭榴弹示意图
有些步兵战车四周为什么会有栅栏状的防护呢?
这东西叫格栅装甲,09式步战车目前应该还没有装备格栅装甲,装备了格栅装甲的是我国非洲维和步兵营的主力装备92B步战车,这两者也很好分,09式是8轮,92B是6轮。而催生92B加装格栅装甲主要是一次血的教训,2016年我国在南苏丹维和的一辆92B步战车遭到反政府武装一发炮弹袭击,炮弹掉入舱口,在步战车内爆炸,造成两名烈士不幸牺牲。在此后,我军加强了92步战车防护水平,不仅增加了一层间隙装甲,而且还加装了格栅装甲。格栅装甲主要作用就是用来防RPG之类的反装甲火箭筒,但是与我们想象的不同,它的作用并不是卡住火箭弹,让火箭弹隔空爆炸,它其实是直接破坏火箭弹引信让火箭弹报废。传统的格栅装甲都是由高强度的钢条或者钢筋焊接而成的,钢条之间的间隙只有50毫米,而目前苏制RPG和我国的69式40火火箭弹的弹径达到了85毫米。当火箭弹击中格栅装甲的间隙时,火箭弹前端的风帽会因为压力而挤压变形,里头的压电引信也就损坏无法起爆了,火箭弹就废了。
不过钢结构格栅装甲也有一个巨大的缺点,因为火箭弹射过来不可能都往格栅空隙里钻,如果引信刚好撞到钢条上,那依然会被引爆,虽然这是隔空爆炸,但是爆炸产生的金属射流也能轻易洞穿十几毫米的轻装甲车辆,所以在实战中格栅装甲对火箭弹的拦截成功率只有60%,并不是百分百安全。
而我军的传统是什么?当然是集百家之长,然后进行改造创新,针对传统格栅装甲拦截率不高的缺点,我军现在已经推出了新式的柔性格栅装甲,将硬材质的钢条改成了柔性的钢丝,据称其拦截成功率达到了80%,而且每平方米只有20公斤左右,对比美军斯崔克装甲车上两吨多的全套格栅装甲,轻便太多。目前这款柔性格栅装甲已经应用在我军的猛士军车和92式步战车上,在我军最新推出的VN12履带式装甲车上也加装的这一新式配件。
有些步兵战车四周为什么会有栅栏状的防护呢?
其实这不是栅栏状的防护,只是普通的通风口栅栏,没有任何防护能力。由于09式的发动机在车体右侧,散热器的栅栏在车体上侧,发动机驱动的换热、通风等管道和设备,沿着车体右侧布置,被钢板和栅栏包围着,直至车体尾部。这种栅栏没有任何防御能力,只是普通的栅栏。
题主想问的可能是格栅装甲,格栅装甲属于一种外挂式轻型防护装甲,主要用于抵御使用空心爆破战斗部的火箭弹。09式步战车的车体没有格栅装甲,只是在炮塔尾部有半包围的格栅装甲。
格栅装甲看起来非常简单,无非就是由高强度的钢丝或者是合成纤维绳焊接而成,似乎毫无技术含量,更是毫无防御力可言。不过,正是这种毫无技术含量可言的“网格”,抵御住火箭弹的攻击,挽救了很多先进昂贵的装甲车辆。
格栅装甲防御火箭弹的方式,并不是直接硬抗火箭弹的爆炸伤害,而是通过巧妙设计格栅来防止火箭弹发生爆炸。如果说诸如RPG-7等火箭筒是很多装甲车辆的克星,那么格栅装甲堪称RPG-7火箭筒这些火箭弹的天敌。
火箭弹主要采取电击发引信,只有火箭弹撞击到目标后,才能产生电流,从而引爆火箭弹的聚能装药。而格栅结构设计让来袭的火箭弹有很大概率卡在格栅间隙,丧失攻击能力。即使火箭弹正好是击中格栅的钢条结构,战斗部被成功引爆,由于火箭弹距离车体仍然有一段距离,所以它的空心爆破战斗部杀伤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一般而言,格栅装甲跟装甲车辆车体会保持46毫米的间距,而格栅之间的距离保持为50毫米,这些距离都是计算后设定的。例如大名鼎鼎的RPG-7式火箭筒发射的是70.5毫米/85毫米的火箭增程破甲弹,目前所有火箭弹的口径都在50毫米以上。这样一来,火箭弹就有很大概率被卡在格栅装甲上,使得弹头部分无法撞击接触装甲车辆,从而无法引爆战斗部。
资料显示,格栅装甲对RPG-7此类火箭弹的有效防护率高达60%,加上格栅装甲本身技术含量低、价格低,加装工作简单方便,所以得到很多国家的青睐。特别是在火箭弹盛行的中东地区,无论是“财大气粗”的西方军队,还是“上不了台面”的地方武装力量,都热衷于给它们的装甲车辆装备格栅装甲。装甲车辆付出车体增重1~2吨多的代价,换来了车辆对RPG等火箭弹的防护能力有大幅度提升,这种选择无疑是非常值得的。
不过,格栅装甲虽然是破甲火箭弹的克星,但它也不是万能的,在面对穿甲弹时格栅装甲就毫无用处,毕竟在战场上,任何装备技术都不可能完全应对不同挑战。
这是2017年央视报道我驻南苏丹维和步兵营的92B轮式步战车,披挂上了新型柔性格栅式装甲。这是我军在装甲步战车上首次实战应用格栅式附加装甲。
有些步兵战车四周为什么会有栅栏状的防护呢?
装甲车辆安装栅栏装甲属于国际上普遍做法,是近年来经过实战经验总结而来的一种防护手段,可有效提升装甲防护水平,尤其在城市作战环境中,表现尤为突出。
之前在央视节目中,出现了92式步战车安装国产披挂式栅栏装甲的验证车,引起广泛关注。随后网络上出现了09式安装披挂式栅栏装甲的图片,截止目前有关栅栏装甲使用仅限于我军维和步兵营,国内各部队并未使用此类防护措施。
自栅栏装甲发明以来,其最多的出现在各大战场中,和平环境下的训练、演习很少看到相关镜头,有许多国家在日常训练中装甲车辆很少披挂反应装甲,甚至连侧板裙都懒得挂,这两者出现的原因大相径庭,主要还是效费比的问题。
这就引申出一个误区,没装不一定没有,作战环境和平时训练环境互有侧重,平时训练更多的考虑效费比也不足为奇,毕竟钱袋子还没有那么鼓,未来作战,装甲车辆披挂栅栏装甲是一个必然趋势,轮式装甲车辆尤为突出。
我国是有血的教训的,2016年7月,我国驻南苏丹维和步兵营一辆92B轮式步战车遭到迫击炮弹攻顶,炮弹击穿顶部舱口在车内爆炸,最终造成2人牺牲、2人重伤、3人轻伤以及1辆92B步战车损失的后果;在感叹06式单兵防护装具优异性能的同时,不得不承认我军当时在相关战术领域的不足。
2017年,我军报道第三批维和步兵营先进事迹中,首次出现了92B加挂披挂式栅栏装甲的图片,这也是我军首次实战运用此类防护措施;我军自此认识到原本其貌不扬的铁栅栏的实战重要性,国内相关科研单位也公开展示过国产披挂式栅栏装甲,未来一旦有需求随时都可加挂上去,完全解决了有无的问题。
轮式步战车以机动能力来弥补防护力不足的缺陷,相对传统履带式步战车,轮式步战车的防护指标一般仅限于正面防御12.7mm,侧面防御7.62mm穿甲弹的抗击能力,部分型号加挂附加装甲,可以抗击一些轻型反坦克弹药攻击,总的防护水平更多的倾向于以优异的机动降低被命中的概率。
因此,轮式装甲车辆安装重量较轻的披挂式栅栏装甲可以有效提升反装甲弹药抗击能力,能有效避免加挂附加装甲导致原本机动能力下降的问题;故而,09式步战车遂行高危任务加挂披挂式栅栏装甲也理所应当,且不仅仅是92式、09式,猛士系列突击车以及后续更新型号轮式作战车辆都具备这种能力和需求。
有些步兵战车四周为什么会有栅栏状的防护呢?
这个东西的学名叫做格栅装甲,主要作用是用来防御火箭弹攻击的。看过美国大片的人肯定对美国大部分军事片中的一个经典画面印象深刻,美军作战小分队遇到袭击,一般都会大喊:“RPG!”,然后一个个抱头鼠窜各自找掩体卧倒。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画面,那是因为一个神器,前苏联RPG-7火箭助推榴弹,也就是我们熟知的40火箭筒他妈。因为价格便宜,性能出众,火力强大,皮实耐操而出口到世界各国,各个武装。如果说要盘点新时代世界几大游击神器,我觉得RPG排第二,应该没有哪款武器敢自称第一。这款神器的出现,因为性能出众,穿甲能力可怕,成为了装甲车杀手,给那些喜欢多管闲事的世界警察造成了巨大损失,同时也给各国派去的维和部队造成巨大威胁。为了防御RPG,于是就出现了这种格栅状的装甲。格栅装甲是一种外挂型轻型装甲,一般是像下图这个装甲车这样挂在身上,用于抵御空心爆破的火箭弹攻击。格栅装甲是由一个个格栅组成,距离车体46毫米,格栅的间距为50毫米。之所以这么设计是因为RPG-7火箭弹的口径一般达到70毫米以上,火箭弹打过来,弹头前部锥体,也就是引信部分,穿过格栅空格处,避免了撞击引信上的压电晶体,从而无法爆破。同时因为火箭弹高速飞行,格栅的空格大小正好可以对火箭弹弹体进行挤压。火箭弹高速飞行与格栅接触产生强大压力,直接将弹体破坏,使引信和其中的火药分离,这样一来相当于直接拔除了引信,从而避免了火箭弹爆炸。因为去年大火的电影《战狼2》中吴京曾经用弹簧床成功拦截过火箭弹,于是央视的一个节目专门在军用试验场测试了弹簧床,厚钢板和格栅装甲的效果。在这三种防护装置后面设置一个水泥墩,依次使用40正面射击这三种防护装置,并通过水泥墩的破坏程度评估防护装置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除了格栅装甲以外,其他两种防护装置后面的水泥墩均被破坏,而格栅装甲只是断了一根钢条。而且火箭弹打到格栅装甲也未发生剧烈爆炸。现代战争虽然是非接触式的战争,但是从目前世界各地爆发的多次冲突来看,无论是中东小国互殴,还是俄罗斯这种军事强国锤车臣,最终都避免不了巷战。巷战中敌我双方近距离接触,依托建筑物和装甲车辆进行机动作战。由于几乎是贴脸火拼,类似于RPG这种火箭弹这种爆发性超强的武器在巷战中威力十足,难以防护,不仅俄罗斯,就连美军也有很多装甲车,直升机死在RPG的手上。装甲车辆是进行巷战必备的武器,其最大的威胁就是来自这种穿甲能力突出的火箭弹。由于装甲不如主战坦克拥有强大的防护力,于是这种特殊的格栅装甲现在被各国广泛装备,挽救了大量士兵的生命。不得不佩服老毛子,就这么一款几十年前出现的老式火箭筒,用到现在依然是中坚力量不说,还让各国为了它特意设计出一种全新的防护装甲。什么是一款成功的武器?这就是!
有些步兵战车四周为什么会有栅栏状的防护呢?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经常玩《使命召唤》这个游戏的人,都很熟悉“RPG”三个字母。
一般是你乘坐装甲车或者汽车的时候,突然传来一声尖叫“RPG”。
随后,轰的一声巨响,装甲车被击中爆炸。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 火箭助推式榴弹了。
今天世界上常见的是RPG7,也就是我们的40火箭筒。
这种火箭筒是重复使用,操作简单,价格低廉,近距离命中率高,破甲威力为200多毫米。
这个威力可以击穿大部分装甲车,更别说悍马这类防弹越野车。
其实大家不知道的是,如果RPG火箭弹击中人体,是可以把人体直接撕裂的。
大家记得《黑鹰坠落》里面,被没有爆炸 火箭弹穿透的美军士兵吗?
RPG火箭弹可以说遍布世界,到处都是,对装甲武器构成极大威胁。
最早是以色列人发现了对付他们的建议方法。
在中东战争中,一些阿拉伯士兵对准以色列的军营发射火箭弹。但是,大量火箭弹遇到军营外面的铁丝网以后,都挂在上面没有爆炸,也不能穿越。
以色列人很快就发现了原因。
RPG火箭弹采用的是头部的压电引信,需要撞击到敌人装甲板,聚能破甲弹才会发挥作用。
此刻因为火箭弹被铁丝网挂住,引信没有撞到装甲板,就无法引爆。
同时,由于火箭弹的动力很强,被铁丝网挂住以后往往活导致弹体被积压变形。
火箭弹的整流罩和主装药外的被甲都是非常薄的铝合金板或钢板冲压而成,内部基本是空的。一旦顶端风帽中的压电陶瓷受到铁丝、钢丝挤压,很容易破损而失效,无法产生电流引爆装药,火箭弹也会失效。
使得引信失效,也不会发生爆炸。
所以,只要采用这种类似于格栅的铁腕,保证铁丝简单在50毫米距离,就可以有效对付火箭弹。
这种格栅其实并不花几个钱,效果却非常好,装了总比不装要好,很快就有很多国家使用。
在中东战场上,以色列坦克格栅的拦截成功率则高达60%左右。
尤其是以色列这种频繁要进行坦克巷战的国家,火箭弹无处不在,更需要格栅。
后来几乎所有战区的坦克,包括车臣战争中的俄军,也不相信不太可靠的反应装甲,大量使用格栅。
解放军的猛士这类装甲车上,也一样使用格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