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加特林没成为坦克的车载机枪?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主要是不实用,原因如下:
第一,压制性过分了。
以加特林M134迷你炮机枪为例,射速高达每分3000发,太夸张了。
我国99式主战坦克的86式7.62毫米同轴机枪,理论射速只有每分钟为700—800发。
这样一笔,差了好几倍。
而86式机枪用于压制敌人有生力量已经足够了,那么加特林M134还有什么意义。
实际上,加特林M134的压制性更强,该机枪若以3,000发/分钟射速在1秒钟内水平面±45度扫射,则在200米距离上每间隔3.14米,便命中一发子弹。
这种压制性对于坦克来说意义不大,因为坦克不是炮艇机,也不是战机,不需要单辆坦克有如此高的压制性。
坦克炮才是坦克主要作战武器。
而加特林用于飞机上更有意义,因为飞机飞行速度较快,每秒都要上百米,需要这种高速机枪进行地面压制,慢速机枪是没用的。
第二,弹药耗费量太大。
99式的86式7.62毫米同轴机枪备弹2500发,由于射速不高,可以进行几分钟的不停止扫射。
如果只是采用断断续续射击压制,则可以持续很久。
相反,加特林M134的射速太快,这点子弹也就够维持1分钟的射击。
这当然是不行的,不符合战场需要。
第三,性价比太低。
加特林机枪结构极为复杂,分解结合相当困难。
机枪一旦出现故障,坦克兵根本难以及时排除。从体积和重量上来说,一挺M134比六挺同样口径的单管机枪要小,重量也轻,但它所配用的外部电源、控制系统、容弹及输弹系统等却相当庞大,因而大大限制了该枪的使用范围。
另外,加特林机枪甚至很容易报废。
M134每根枪管的寿命大概是10000发子弹,虽然很高,但是M134射速过快(3000~6000发/分钟),每个枪管每分钟要发射500到1200发子弹。
这样计算,射击9到20分钟,枪管就会报废。
这太夸张了。谁用加特林机枪放在坦克上,就是脑残。
为什么加特林没成为坦克的车载机枪?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咋说呢?加特林这哥们确实很男人,个大不说,金属质感相当强烈,那枪管子撸的,跟那发动机一样转起来嗡嗡响,吐子弹的时候,都自带喷火效果。
那么坦克作为陆战之王,脑瓜上咋就不装这么一门很男人的机枪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坦克压根就不需要这么个闷骚的家伙,因为坦克自己就很闷的。
咱别的不说一发巨型散弹M1028走一个,就这玩意肚子里塞了一千多颗弹丸,一炮打出去,别说一群步兵了,一栋楼房也能打成筛子,满是窟窿眼,这都不带有任何疑问的。
而美国人猛的时候,用这炮弹瞄准的是单个走位风骚的恐怖分子,一打就是一大片的,您自己想结果去吧!
所以坦克使用加特林火力压制?开玩笑呢吧!坦克压根就是一玩炮的。
那么坦克脑瓜上头的机枪是干嘛的呢?这东西是阻止散兵靠近的一个东西,他的目的可不是用来击杀对方,更多的是武力威慑:“你丫别靠近,靠近就把你打成筛子!”
所以坦克上边的机枪不会用太猛的东西。
你知道加特林有多猛吗?一分钟整出去六千发子弹,这一点问题都不会有,当然您要选择射速小一点,他也在三千发。
就这么糟蹋子弹,你这坦克得拉多少子弹才成啊!坦克玩的大炮,你跟一挺机枪过不去干啥呀?这不傻吗?
所以一般的坦克机枪,一分钟射速几百发就成,毕竟人家坦克里头空间有限,出发的时候,也就整个两三千发就完事了。
毕竟人家坦克机枪讲究个持续火力,吓唬对方别靠近,当然能整死对方也很好。
所以一般的机枪能持续射击个三分钟左右就可以了。你这加特林倒好一分钟不到就突突光了,步兵分分钟钟就靠近了,这不成。
也就是说机枪对于坦克来说高射速他也是一种负担。
您别看直升机整这个挺猛的,那是因为直升机的速度贼拉快了,你射速上不去,这火力的密度就跟不住,啥也打不着。
而且直升机也就讲究攻击那么几下下,回头就回窝里加油加弹药,很方便的,你这坦克可没有这么方便,出来一趟再回去,这咋也的一场战斗结束之后才会有的事吧!
再有一个是空间。加特林这玩意可不是几根枪管子合一块弄个扳机就完事了,这玩意的附件可多着呢?
坦克本身的空间就不大,你塞进这么一挺机枪,什么容弹系统,控制系统等等,你这炮塔里头还装不装人了,子弹都没地搁。
还有吗?
有,附件多,结构复杂,这就意味着这玩意抗环境因素就差,时不时的就给你来个故障,这么复杂的玩意,你让一个坦克兵去修,你是打仗呀,还是开移动修理厂呀!
太糟践人了吧!那有那功夫去修啊!人家飞机就不存在这个问题,毕竟人家面对的就一个环境——天空?恶劣环境啥的,压根就不存在的好不好。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为什么加特林没成为坦克的车载机枪?
坦克为什么没装备加特林机枪?
其实不是不能装备,许多装甲车就装备了这种东西,而且装了不止一挺。
直升机、内河小艇装备的就更多了,但唯独坦克没装备加特林机枪。
因为坦克实在用不着这玩意儿呀。
坦克一般有三挺机枪,分别是车体航向机枪,炮塔同轴机枪,车顶高射机枪。
其中航向机枪基本已被现代坦克淘汰,而车顶的大口径高射机枪则逐步被自动化武器站所取代。
很显然,炮塔里的同轴机枪根本不适合使用火力迅猛的加特林机枪,坦克使用这挺机枪,主要是个火力补充,以及提供一定的指向标记。
真正需要火力的是车顶的高射机枪,但这挺机枪的火力其实比加特林机枪要凶残许多。
以美军的M134“米尼岗”加特林机枪举例,它的弹种为7.62x51 NATO。
这个弹种与M60、M240等通用机枪,以及M14、FAL自动步枪、M24狙击枪等武器的弹种是一样的。
它比M249班机、M4、M16、HK416等使用5.56 NATO弹的武器威力要大,但大大低于美军给M1艾布拉姆斯坦克装备的勃朗宁M2HB大口径机枪,它使用的是12.7x99mm的.50BMG弹。
7.62 NATO比起.50 BMG,就是铅笔与胡萝卜的区别。
勃朗宁M2机枪是一种极为强力的大口径机枪,经历了极长的装备时间,进行了多次升级打磨。
在美军的序列中,M2已经是轻武器的顶点,曾经二战时的美军战斗机、轰炸机、军舰、坦克、防空塔,都大规模的装备了这种机枪。
面对一堵水泥墙的时候,M134之类只能用凶猛的弹雨啃出一片麻子脸,但M2重机枪却能轻易掏开一个洞。它甚至能拿来反装甲车,在二战时还被拿来反日军坦克。
今天大名鼎鼎的巴雷特反器材狙击枪,使用的也就是这种.50BMG子弹,想想看,M2那可是连发……
何况,美军的M1坦克上面还多架了门M240呢,必要的时候还能增到3挺机枪。
战术上来说,坦克这种东西,要么直接撒丫子飞奔,将敌军阵地撕开口子。要么就是保持距离,对步兵进行火力支援,通过直射火力进行压制和杀伤。
远了,可以用坦克炮应对。坦克配有穿甲弹、高爆弹、燃烧弹、发烟弹、清障弹、霰弹等许多弹种,现代主战坦克那门炮也是坦克始终淘汰不掉的一大原因。
再近一点,那就可以启用车顶的大口径机枪,对敌军进行压制射击,无论是掩体、墙壁还是沙袋后的敌人,都将享受到大口径机枪凶残的扫射。
在美军的序列中,M2机枪本来就是连排级的压制火力,从二战到今天都是。
但M134这类加特林就不太好用了,这是个耗弹大户,射速过高虽然带来了出色的弹雨压制能力,却也带来了消耗过猛的问题。坦克携带的机枪弹药其实并没人想象的那么多,几下子打光了后面怎么办?
如果遭遇到直升机等低空目标,这类具备打飞机能力的大口径机枪也更好用,能更有效的打击飞行中的目标。
所以,根据特定的任务,负责支援的装甲车可以安装加特林,但坦克却实在没太多必要以降低功能性和压制威力,去追逐弹雨式的火力压制能力。
毕竟,那门坦克炮基本可以包办一切了。
而且现代坦克都是合成作战,身边常常伴随着火力凶猛的步兵战车,它们从速射机关炮到低膛压火炮到机关枪无所不有,装甲部队根本就不缺加特林机枪那点火力,“大毒蛇”链炮的威力克不是区区M134能比的。
为什么加特林没成为坦克的车载机枪?
加特林单位时间内确实能投射很多弹丸,非常适合打击射击窗口很短的软目标...
但是坦克的主炮笑了笑,拿出了自己的M1028霰弹,1150枚钨丸子,一炮半个步兵排
简单的来说,坦克压根不需要靠加特林这种高射速的机枪去打击目标,没有什么东西是一发120mm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发。
坦克的同轴机枪更多是用来搞定一些零散的步兵目标或者指示弹道,而且炮塔里边也不适合塞加特林。
车顶倒是有空间塞,但加特林这弹药消耗量,这是和坦克炮弹挤空间呢?
所以说,加特林他能干的活,坦克炮比他干的更好。装在坦克上纯属吃撑
为什么加特林没成为坦克的车载机枪?
谢邀,也不是完全的没有,而是换了一种形式。
在装甲车辆上加特林炮会以主炮的形式来存在,同时打击的目标也变成了空中目标,这种“坦克”其实是防空火力。
最著名的则是T249高炮系统了。只不过看似威猛的T249由于供弹问题导致只是昙花一现的露了个脸,很快就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对于加特林枪(炮)来说,其实轻型车辆才是他们最好的平台。因此我们会看到很多悍马吉普车上有加特林枪。
但是这种加特林枪实际上是安装在一个比较开放的空间内的。
开放环境内使用加特林机枪从散热上就有了保障。而如果将其置入坦克的内部那么加特林枪是无法进行散热的,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则只能低速射击。这样一来就失去了加特林机枪的意义。
读到这里或许就有读者会问飞机内的加特林不是也在封闭狭小的空间内吗?
话是没错,但飞机有速度啊!
如果看一下飞机上安装机炮的结构我们就会发现,飞机上是可以一条直接吹过机炮的气流通道的,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空气是可以不断的高速对机炮进行“风冷”散热的。这个效率比开放空间放置加特林还要高。
只不过这种散热方式只适合高速飞行的飞机,坦克的速度带不来这么高的散热效率。
同时坦克虽然庞大,但是内部空间却特别紧张,对于加特林这种吃空间的武器坦克很难将至放在并列机枪的位置上。
如果是车长机枪的外露位置呢?其实——车长机枪并不常用。所以没必要安装那么强大的武器。
话又说回来了,面对密集的步兵要进行火力压制怎么办?坦克的主炮完全可以做到密集压制的工作,这个效率也要比加特林高很多。这里就用到了坦克霰弹了。
上图就是一枚坦克霰弹的剖面图,弹头内装有大量的钨合金金属球。在坦克装入霰弹后,坦克的主炮就变成了一把放大的霰弹枪。通常霰弹内都会有1000枚左右的钢球。坦克可以一炮完成加特林机枪20秒内的射出弹头量。而坦克的主炮射速现在在一分钟10-30发,这样的压制密度可就比加特林机枪要高得多了。所以说——坦克也没必要装加特林机枪。
为什么加特林没成为坦克的车载机枪?
坦克上的机枪可不是随便安装的,通常来说坦克上的机枪大多是7.62毫米和12.7毫米口径,而且还必须是单管机枪,这样的布置是有很大的目的性的,7.62毫米通常是打击600米外的敌方火箭筒、战壕内的轻机枪…这一类的目标,用于自卫和给掩护的步兵扫除进攻时的障碍。
而12.7毫米重机枪不但有7.62毫米轻机枪的那些任务,更主要的它要给坦克炮指示目标,12.7毫米穿甲燃烧曳光弹在1200米的弹道与坦克炮发射炮弹的弹道是一样的,电影《狂怒》的这个桥段就是“谢尔曼”坦克炮塔上的机枪给76毫米炮提供目标指示,坦克虽然有多个潜望镜和观察窗,但它们只有半张A4纸大小,在烟雾、阴雨天、雾霾…等较恶劣的环境下,坦克对外面的观察能力很差,瞄准目标就需要由12.7毫米重机枪进行目标指示,再通过对机枪子弹的弹道估算使用坦克炮对目标进行打击。
但加特林机枪不行,它是多管武器,高速射击的时候子弹散布较大,对坦克炮没有多大的参考价值,即便是安装上了加特林也是问题,坦克炮塔上面积很小,安装7.62毫米加特林,子弹弹道没有参考价值,安装12.7毫米加特林体积太大占用了坦克光学观察和通讯器材的安装面积,另外加特林机枪射速太快了,50~100发的弹链一两个点射就打没有了,需要经常的补充弹药…对于坦克来说是效用比很差的武器。
另外安装加特林无非就是在400~1200米内提高火力密度,这个事情坦克弹药研制人员早就想到了,坦克并不是只有穿甲弹和破甲弹,它还有专门对付步兵和较软目标的榴霰弹,比如说:图片上美军N1A2坦克用的M1028型榴霰弹就是用于打步兵的。
从120毫米坦克炮发射出去之后,根据目标的距离电子引信控制起爆时间,距离目标20多米后引信引爆霰弹,上千颗碳化钨球(预制弹片)被释放出来。
呈扇形状超高速覆盖密集的步兵或者一般土木工事,弹丸飞行速度超过了5倍音速,比子弹快的多,单粒碳化钨球的杀伤效能相当于一颗7.62毫米机枪子弹。
打在砖墙体就是这样子,右上角墙体后面的模拟人都被钨球击穿,要是真人必死无疑。
打在汽车上,瞬间成了马蜂窝,里面的人也活不了,说明M1028榴霰弹有打击轻装甲车辆的能力。
总之,坦克这一类的大型武器平台安装什么装备都是经过性能测试和实战需求而定的,并不是随意安装,要是那样的话有可能没有提高战斗力,反而是增加了麻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