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防炮兵在现代战争中还有作用吗?
中国最先进的PLZ-05自行履带岸炮/SH-11轮式岸炮、鹰击-62导弹优先装备的就是海岸炮兵——可想而知它们的作用!
2017年军改后,中国海防部队隶属陆军管辖:岸防炮兵是保卫海岸线和近海海域的重要火力力量,它配备先进的岸舰导弹/岸炮指/控系统、海岸雷达站网络、联通卫星/战场支援部队网络等对中国海岸线进行监控/保护!早期的中国海岸炮兵以固定式76式130mm岸炮/老式铁道炮、第二代岸舰导弹、海岸观通站为主力:它们直接防御距离只有20-80公里、反应速度慢、精确打击能力弱、人员众多却效率不高、容易受到敌电子战压制/窃听、多用途功能不多、与海军舰艇部队联动能力差……不过,随着中国新军事革命的开启,中国岸炮部队也展开新军事技术革命和战术的革新,装备革新也同步进行;
中国入役少量的155mm牵引自走炮用于试验目的;
一、体系跃升
中国岸炮主力已经由130mm系统向155毫米自行火炮系统转化:155mm系统能快速发现目标并能以迅猛、突然、精确火力对敌进行压制,其主要作战对象和作战任务是:
—压制和歼灭通过防御海域的敌方舰艇——主要打击企图攻击中国沿海城市的敌对势力!
—压制和歼灭接近和冲击我方滩头阵地的敌方登陆、上陆工具——巩固/保卫我军已经收复的岛屿;
—压制和歼灭敌方火力支援舰艇——消灭敌对势力的登陆企图!
—封锁海上航道——对于敌对势力企图侵略的中国岛屿起掩护作用;
—支援相邻岛屿(海岸)战斗,掩护我海上运输和海军舰艇行动;
—压制和歼灭沿海地区、岛屿和内陆地区地面上固定或活动目标——对于解放被分裂分子占领的外岛解放战役极为有利!
155mm自行岸炮系统的列装说明中国岸炮部队已经从单纯的海岸防御装转向全维度机动进攻/防御——适应21世纪复杂/动荡的国际政治局势、地区局势的变化;
中国AH-1自行155mm岸炮系统在阿尔及利亚得到充分利用:阿军利用它们建立起高效、精准的近岸防御系统;中国岸炮部队从中获益匪浅;
而中国岸防155武器系统以营级岸防系统为单位:下辖3~4个岸防155毫米火炮连,配备完整的目标(情报)侦察、指挥控制、技术保障、模拟训练系统。该系统主要配属于海防师属炮兵营分队或担负对海上作战任务的野战海防炮兵营(连)分队,可对指定海域、临时海域或陆上固定目标和运动目标实施有效的火力打击;
岸防侦察系统该武器系统配有岸防侦察雷达一部,便携式观察所四部:侦察敌海上运动目标(运输舰、火力支援舰、登陆工具等)以及海上固定目标;测定己方弹着点水柱,为己方火炮进行校射;战备值班警戒;测定直升机、飞机着陆点坐标;侦察、监视敌舰航道,供炮兵封锁航道使用。其最大探测距离不小于140公里,最大校射距离不小于50公里;便携式观察所作为重要的对海侦察、监视辅助设备,可设在沿海、岛屿或不具备架设岸防雷达站的地形上,测定30公里内近海敌方目标及我方炸点,并通过有线/无线设备上报信息,完成对海上(或地面)目标的侦察任务,同时可以制定火力请求报告,及时打击重点目标,便携式观察所具有昼/夜间全天候观察能力;该武器系统营建制标配岸防155毫米加榴炮18门,以及相应的155毫米系列弹药:发射底排火箭增程杀伤爆破榴弹的最大射程可以达到50公里,火炮射界范围宽,火力覆盖面大;针对岸防系统重点打击、拦阻舰船等目标的战术要求,我国科研人员专门研制新型155毫米穿甲爆破弹,同时为155毫米自走加榴炮增加了直瞄和半直瞄射击功能,提高了对舰船的毁伤效能;配有电子维修车一辆,机械维修车两辆,氮气制备加注车一辆;模拟训练分系统用于室内训练的半实物仿真系统:岸防雷达、便携式观察所、营指挥车、连指挥车、加榴炮等模拟训练器组成;指挥控制系统:营配置下有营指挥车一辆,连指挥车三辆,气象雷达一部;155mm岸炮系统如果配备精确制导跑弹,射程可以延伸到100公里、打击精度误差不超过15米——与76式130mm岸炮系统最大射程23公里相比,体现巨大的威力!
同时,中国海岸炮兵部队装备第二代新型岸舰系统鹰击-62:它的指/控系统链接三军数据链、预警系统;可以即时与各类预警网络、岸炮系统交换战场态势情报和数据——作战效率、拒止距离得到极大提高:近岸防御距离从80公里提升到400公里以上,近岸防御彻底转变为近海防御;
二、体系改革的作用
中国岸炮部队全面换装以后,发挥的战略作用主要体现在:
节约人力成本:大批老旧设备的维护、保养、应用人员消减,投入的军费大幅减少,有利于采购、培训新武器系统和人员,有效提高新岸防系统作战效率;淘汰老旧岸防系统有利于适应了中国岸防部队接轨21世纪的海防环境:以往数量庞大的近岸巡逻艇队占用大量资源却无法形成与海防部队的无隙对接!而新装备投入使用以后,巡航时间短、反舰火力弱、反潜能力差的巡逻艇可以全部退役,取而代的是056级护卫舰,它们可以与现代化的岸防系统、水下声呐阵列链接,填补了近岸—近海的空白,由此,中国远洋舰队专心打破岛链封锁——极大节约了反潜资源;岸防系统的升级也是国土防空纵深的升级:面对远程、精确打击的“舰—地”武器系列,陆地防御纵深让沿海城市深受其害!可是,新岸防体系将海上防御纵深延伸到100-400公里以外,这样,舒缓了大部分“舰—地”武器打击密度、强度——节约了防空网络资源、提供足够的预警时间和增强防御厚度;新型鹰击-12B远程超音速岸舰导弹即将加入中国岸防部队:“雷达+红外+卫星制导”制导,巡航速度2马赫、末端突防速度4马赫、射程1000公里、命中精度7米、独立发射——简直为美日联合舰队量身打造的“保镖”:美日联合舰队只要进入射程,中国国土预警防御系统全程监控,“鹰击-12B”随时奉陪、随机发射!因此,随着第三代岸舰导弹、第三代预警机/卫星/反潜机/水声阵列、国土防空/对海雷达、远洋电子侦察舰、核潜艇、航母编队等国土防御体系的完善,中国强大的岸防系统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岸防炮兵在现代战争中还有作用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如果是反舰,基本上没用了。
萨沙几年前去天津看基辅号航母,顺便去逛了一下大沽口炮台遗址。
当年,这个炮台扼守天津白河口,可以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洋鬼子必须摧毁大沽口炮台,才能真正占领天津。
而炮台的火炮射程可以完全封锁白河口,但也不过数公里而已。
新中国在不短一段时间,都是保留岸防炮兵的。
当时解放军打伤紫石英号,用的就是炮兵。
然而,这是导弹还没有出现的时代。
导弹出现后,岸防炮兵就迅速消失了。
原因也不复杂,引导火炮的射程和精度都不能同导弹相比。
首先看看射程。
比如著名的冥河导弹,是第一代实用化导弹。
冥河导弹的射程有45公里。
而普通的火炮,尤其是岸防炮,想要比较精确的击中目标,射程不能超过10公里。
双方相比,射程就差了四五倍之多。
再看精度。
冥河导弹的精度是很高的。因为它是制导武器,可以一发就准确击中军舰大小的目标。
比如埃拉特号驱逐舰,排水量2000吨,被埃及的发射2发冥河导弹全部击中,沉没。
这个命中率是非常高的,而且驱逐舰曾经自救但无效:P-15冥河发射产生的巨大火光和烟雾让以色列水兵惊呆了,一名水手向舰长报告他第一次看见了反舰导弹发射。有人拉响了战斗警报,有人盲目的用机枪准备乱扫拦截。舰长下令加速,同时满舵转向机动。舰长一直用望远镜看着那枚袭来的导弹,看看它的飞行方向是否真的是朝自己打来了。船上的人已经因为加速而东倒西歪,有些人还以为导弹会从距离舰尾400米左右的上空飞过驱逐舰,可怜的埃拉特号只有114毫米口径的主舰炮可以勉强打几下10千米左右的空中目标。在距离该舰还有9000米的时候,反舰导弹开始俯冲,而以色列水兵则用高射炮一顿乱扫。随着导弹重重的打在舰尾,埃拉特号驱逐舰的甲板被撕成了碎片,巨大的火球让以色列人胆战心惊。
而普通火炮没有这种精度,炮战中无制导火炮发射几十分能够一发击中军舰就很不错了。
毕竟军舰是移动目标,并不容易击中。
还有毁伤效果。
冥河导弹只有2发就击沉了埃拉特号驱逐舰,其实第1发就已经重创,第2发只是补刀而已。
因为导弹重2吨多,其中弹头就有480公斤,这种装药量远远强于普通的炮弹。
我们知道,即便是155毫米炮弹,炮弹重量不过50公斤,内部装药一般在7公斤左右。
显然,炮弹和导弹相比天差地远,根本不是一个水平线。
所以,导弹淘汰岸防炮是必然。
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装备了大量的岸舰导弹,用于近海防御。
当然,岸防炮如果用于压制滩头有生力量、装甲部队进行反登陆作战,还是有一定效果的。不过在空军如此强大的今天,岸防炮生存力也堪忧,还是使用自行火炮比较保险。
岸防炮兵在现代战争中还有作用吗?
一、什么是岸防炮?
岸防炮顾名思义是部署在河岸海岸边的,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固定形式的,修筑在比较险要的地方,多为要塞、港口、运河和航道。
炮塔和炮台非常坚固,多数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早期的是石头、石灰结构。
后期的炮台可以旋转,移动,多角度射击。
基于此,岸防炮是一种被动防御武器。
岸防炮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射程近,一般的岸防炮,有效射程在50公里之内。
岸防炮有个短板,那就是隐蔽性差,射击后容易暴露自己,生存能力差。
以岸防炮为主力的岸防部队可以担任包括突袭地方舰船,保卫基地、港口和沿海重要地段,扼守海峡、水道,掩护近岸交通线,支援岸导和要塞守备部队等作战任务。
二、岸防炮曾经的辉煌岸防炮是被动防御武器,可以御敌于国门之外,也可以趁着敌人半渡的时候打击它,
这种火炮防御方式在一战和二战前后都比较常见,几乎欧洲所有的国家,都在自己有港口的地方部署了岸防炮,大多能够发挥最好的作用,做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比较典型的有,美国M1919型406mm岸防炮,它其实就是战列舰上的主炮,美国在一战、二战时期把它装备在巴拿马运河两岸,预防可能的袭击。
德国占领法国后,在法国加莱的林德曼建造了炮台群,林德曼炮台群的SK C/34型岸防炮频繁对盟军穿行英吉利海峡与多佛尔海峡之间的舰船进行攻击,甚至还对英国本土进行威慑性的攻击,让盟军恨之入骨,曾经对它进行多次打击。
但因为德国的工匠精神,炮台坚固得超乎想象,直到二战结束,炮台依旧巍然屹立。
解放初期,我国东南沿海部署了B-13型130mm岸炮和B-1-P型180mm岸炮,对企图来犯的蒋匪军给予了有力痛击,为保护海防做出了重大贡献。
1961年我军自行研制66式双联130mm岸防炮,取代了苏联给我们留下的B-13型130mm岸炮和B-1-P型180mm岸炮,我军的海防进入一个新时代。
三、岸防炮已经退出历史舞台随着科技的进步,军备的发展日新月异,海上的舰艇基本上都进行了导弹化改装,航母的作战半径也大幅提高,由于导弹射程远远超越了岸防炮的射程,因此,舰艇不再需要跟岸防炮采取贴身肉搏战术,不用靠近敌方海岸线就能从容地对陆地目标发动致命打击。
这时候的岸炮就成为摆设,成为敌人打击的活靶子,任人宰割。
所以岸防炮已经完全落后了,成为明日黄花。
四、谁来替代岸防炮?岸防炮这个昔日战争的宠儿,已经被各国军队渐渐冷落和遗忘,大家都没有必要发展岸防炮了,把防御海防岸防的重任,交给了形形色色的岸舰导弹。
岸舰导弹通常由弹体、战斗部、动力装置和制导装置等组成。
它不是一个简单大导弹,它是由指挥系统、探测跟踪系统、精确发射系统等构成的,陆地针对海上目标进行攻击的武器系统。
岸舰导弹跟岸防炮一样,大多被配置在沿海港口,河流、大坝等非常重要的地段上。
这种导弹并非都是固定的,也有可移动式的;前者安装在固定的工事里,后者则是装载在车辆上。
前者可以对固定的区域进行攻击,它的阵地都是进行进行伪装的,不仅分散,而且比较隐蔽,生存能力相对岸防炮提高了许多。
这种岸舰导弹的射程飞行速度多为高亚音速,最低在一百公里,最高的可以高达400到500千米。
跟原来的海岸炮相比,岸舰导弹不仅射程较远,而且命中精度较高,破坏威力提高了许多倍。
我军现在的岸防任务也全部交给了鹰击-62反舰导弹,这种导弹射程远(300㎞以上),威力大(可以一举摧毁一艘重型战舰),完全可以胜任岸防工作。
总之,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这是自然规律。
岸防炮这个战争老将,也不得不让位于岸防新秀——岸舰导弹。
岸防炮兵在现代战争中还有作用吗?
谢邀,当然有用了啊,首先得说“岸防炮兵”!不仅仅是使用岸防炮的炮兵。第二要明白甚至“岸防炮”在现代战争中也都是有用的。
先说下岸防炮吧:
虽然可以说对于岸防炮来说自己辉煌的年代其实早就在岸舰导弹出现后就过去了。但是对于岸防炮来说其实还有一些用武之地的。
岸防炮只是指一种火炮的用途,而不是一种真正的火炮分类。它是用在“海岸防御设施”中的一类火炮的俗称,由于海岸防御设施经过建设后就基本固定了,因此用在固定炮位上的火炮就可以尽可能的采用更大口径的的大威力火炮。例如德国二战中就将406mm火炮用在了自己的海岸防御设施中。所以说基本上岸防炮就是大口径火炮而已。
从“岸防炮”的名字上来直接字面解释是不是“海岸防御炮”呢?而不是叫做“陆基反舰火炮”?
这就证明了岸防炮的用途不仅仅是用来打击接近海岸的军舰,还可以对敌方的抢滩登陆作战予以打击。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各种“岸防炮”还是会有用的吧?
从现代战争中来说,“海岸防御设施”在很多应用场景下已经淡化了,但是对于岸防炮来说在海岸防御战的进行当中依旧会设置一个岸防炮的阵地。只不过大部分是机动阵地了。
由拖拽火炮或者自行火炮开赴到预定的阵地对海面和滩头阵地进行防御。
同时岸防炮兵也与时俱进,大部分岸防炮兵还会使用这种东西——
看到了?现代的岸防炮兵是有反舰导弹的!炮兵这个词并不会只局限于火炮武器。导弹——可以有!甚至说有的重点的海岸防御设施中也会将原来的炮位中的火炮换成固定的反舰导弹。
不能说人家火炮换了导弹,就管人家叫做“岸防导弹兵”了吧?其实他们还叫岸防炮兵。
岸防炮兵在现代战争中还有作用吗?
无可代替,岸防炮兵是不可撤销的番号,岸防炮兵并不是岸防炮,两者是有分别的,岸防炮兵在现代配备的武器装备,并不二战的岸防炮,而是装备火箭炮、大口径火炮、各种导弹等,就拿火箭炮来说,它有近、远程火箭炮,就拿远程火箭炮来说,它的射程范围可以达到400公里以上,甚至更远,这些武器装备岸防部队,可想而知,以现在科技,对方战舰在哪个海域,每艘战舰相隔多远,看到一清二楚,对方舰队也是不那么集中在起,和二战阵法,有大大改进,所以火箭炮覆盖对方战舰,前提有卫星或者无人机配合,让对手有来无回,很多人会说,要是使岸防炮兵,证明制空权被別夺走了?答案是否定,兵不厌诈,可以把对手引诱进来覆盖范围内,这样一来,可以节省很多军事资源,要是火箭炮饱和攻击,价值数十亿美元军舰,这种攻击很值得,以小博大,什么宙斯盾都是起不了作用,要是对手首先使用舰岸导弹或者战机作战半径,这些另外有反制手段。
现在岸防防炮兵配备装备有自行大口径火炮、远程岸舰导弹、远程火箭炮(图1)、防空系统等先进装备,而二战时期或者后期的固定岸防炮,早已经回炉了,还记得苏联的500毫米道轨岸防炮吗?这种钢铁侠对现代反制武器,已经毫无作用,还有德国的406毫米岸防炮,它只能适合游客观赏,或者进入武器博物馆。
大家要认要知道岸防炮兵和岸防炮是不同时代的,现代岸防炮兵手握重兵器,并不是几艘战舰能够接沿海的,想一想就好了。
现代岸防炮兵继续身兼重任,他们的存在,让一个国家很好的发展经济,岸防炮兵不一是配备传统火炮,还有很多先进武器可装备的,岸防炮兵可以说是第二道防线,如果由战术来定,他们会是第一防线,如此重要,竟然讲没有用?很多人不会答应的。
岸防炮兵在现代战争中还有作用吗?
对于那些有着漫长海岸线的国家来说,海洋给他们提供了四通八达的便利的同时,也给他们的海上防御带来了举足轻重的压力。如果要是处于战时,那漫长的海岸线就如同一扇扇向敌国敞开的大门,总让人睡着了都提心吊胆的睁开一只眼睛。因此,为了守护好国门,做好海岸线的防守就显得尤为重要,可是要发展能拥有制海权的强大海军,是一项相当烧钱的庞大开支,而每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不尽相同,不可能都有那么强大的国力去大力发展水军,于是岸防炮就成了这些国家辅助海军镇守国门的首选力量。
了解海军的朋友都知道,海上的舰船动则排水量上千吨或者几千吨,跟陆地上的坦克,陆战车比起来可是难对付的太多啦,普通的炮弹打在身上几乎就是给它们挠痒痒,根本起不了打击效果,而舰船发射出来的大口径舰炮,一炮恨不得把山头都可以削平。 于是,为了让岸防炮能真正起到打击舰船的目的,各国的岸防炮口径是越造越大,甚至绝大多数国家开始直接搬运大口径舰炮来做岸防炮,口径大多选用406毫米炮管,最让人感到变态的前苏联,居然造过超过500毫米口径的炮管。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提二战时期,德国的SK C/34型林德曼炮台群,林德曼炮台群由3台SK C/34型舰炮组成(当时德国总共在海岸线上布置了11台SK C/34型舰炮),它们虽然是岸防炮,却可以把炮弹直接打到英国本土。在接受二战洗礼的时候,林德曼炮台群共发射过2400多发炮弹,同时它们也被盟军炮火击中过1600多次,甚至直接被击中过炮台多达40多次,但是,在诺曼底登陆之前,林德曼炮台群的主题结构却依然没有遭到破坏,你们说是不是很神奇?
随着科技的进步,军队装配了导弹之后,岸防炮所占据的份额正在逐渐被导弹吞噬,毕竟火炮的射击准度,已经远远跟不上导弹精度的形势。其中最早一款是前苏联的“冥河”反舰导弹,目前最先进的一款也是俄罗斯的“堡垒-P”反舰导弹。大家会不会好奇为什么好反舰导弹都在俄罗斯呢?其实这也是跟俄罗斯拥有世界最长海岸线有关,想当年前苏联要面对整个北约联盟的海岸线,而海军又是前苏联的劣势,这要是再不在岸防上下点苦工能行吗?
也正因为如此,俄罗斯不仅在装配反舰导弹的同时,还有大量的A-222“沿岸”岸防炮正在服役。并且这“沿岸”岸防炮一改之前的岸防炮常用大口径习惯,选用130毫米口径火炮,将射速提升到12发/分钟。这种岸防炮的打击目标也从大型舰船,改为攻击小型登陆艇,在敌方准备登陆作战的时候,用火力覆盖攻击敌方已登陆的先头部队,达到消灭敌方作战人员和小型登陆艇的作用。
仅从岸防炮的发展史,我们就能看出战争像极了一场矛和盾的较量,此消彼长、此长彼消的变幻无常。我们只有不停的引领科技潮流,不断增量自身国力,才能避免再次落后就挨打的悲剧发生。你们怎么看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