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的林冲火并王伦后为什么不当梁山之主?

林冲这个小公务员混的是很幸福的。所以林冲是个没有血性的男人,他的所有行为都是被逼的。所以逼上梁山也是穷途末路,高太尉一手遮天,哪里还有他的立锥之地?

《水浒传》中的林冲火并王伦后为什么不当梁山之主?

孤掌难鸣。

《水浒传》中的林冲火并王伦后为什么不当梁山之主?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那是林冲聪明。

如果他去当梁山之主,那么就是下一个王伦。

其实火拼王伦,是林冲和晁盖一伙演的一场戏。

林冲在发现王伦拒绝接受晁盖一伙后,就猜到后者会进行火拼。

因为晁盖一伙不但抢劫了生辰纲,还杀死了很多官兵,犯下弥天大罪。一旦被官府抓住,晁盖一伙各个都是要凌迟处死的。

这种情况下,天下虽大,晁盖一伙下了梁山就无处可去。

所以,王伦赶晁盖一伙离开,等于就是让他们送命。

晁盖一伙为了自保,就只能杀死王伦,自立为王。

当时王伦手下只有宋万、杜迁两个人,朱贵是开饭店的,武力值是0,无足轻重。

而宋万杜迁两人联手,未必对付得了晁盖或者公孙胜一个人。

其余小喽啰虽然有几百人,但都是乌合之众,他们认为谁做老大都一样,不会力挺王伦。

当时林冲其实同王伦也没有什么冤仇,甚至王伦毕竟还有收留的救命之恩。

但这种情况下,林冲就必须选边站,没有中间派一说。

林冲不是帮助王伦,就得帮助晁盖,不然自己就非常危险。

而王伦明显实力要弱得多,林冲当然选择帮助晁盖。

如果不是这样选择,说不定林冲当场就小命难保。他一个人不要多说,阮氏三雄联手绝对可以杀他,好汉还斗不过人多呢。

不过,帮助晁盖也有几种方式,一种只是表态支持晁盖,不动手,只是壮声势。

那么,林冲的下场很可能就是宋万杜迁那样。

要知道,宋万杜迁可以说是梁山的元老级骨灰级债主,比晁盖他们上山还早,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而王伦事件中,两人基本是中立的,没有帮助王伦。

结果,宋万在成为一百零八将中,只排第八十二位,杜迁则是排第八十三位,都是边缘人物中的边缘人物。

所以,林冲是个聪明人,干脆借此杀掉王伦。

杀掉王伦有两个作用,第一,不让晁盖在江湖上背负杀死恩人,夺取山寨的骂名。

晁盖后来也是解释为,王伦一伙自己火拼,我来劝解。

当然,林冲自己就背上这个骂名,从此名声很臭。

但就林冲本来也就是穷途末路,名声臭一些也不怕了。

第二,不管怎么说,杀死王伦也算立了一个功,能与是给晁盖纳了投名状。

果然,从此以后晁盖对林冲是很信任的,委以重任。

所以说,林冲这个人不简单,水浒这本书也不简单。

《水浒传》中的林冲火并王伦后为什么不当梁山之主?

《水浒传》中的林冲火并王伦后,为什么不当梁山之主?

“大海泛舟客”觉得这是林冲有自知之明啊!

林冲知道自己只是个将才,不是帅才,所以坚持不当梁山之主。

不过,话又说回来,林冲想当也当不了啊。林冲在梁山就一光棍,没有帮衬自己的人撑腰。就算是晁盖谦让,吴用他们却不会拥戴。他可不想成为第二个王伦。

林冲之所以要火并王伦,是由三方面的因素促成的。

一是当初林冲刚投奔梁山之时,王伦因不愿收留而故意为难他。

限定时间,逼林冲交纳“”投名状,此举,让林冲无奈又恼火!王伦也为自己日后被杀,埋下了祸根。

林冲憋屈啊!一肚子的怨气正要找机会向王伦发泄。就缺一根导火索!

二是吴用的激将挑唆。

俗话说得好: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

晁盖一伙打劫生辰纲事发,幸得宋江报信才得以逃脱。原打定了主意,是要上梁山入伙的,不料,王伦无意收留。言谈间,吴用察觉了林冲与王伦的矛盾,遂略施借刀杀人的小计,凭三寸不烂之舌,挑起了林冲的杀机。正好,林冲新帐旧帐一起算,把王伦给宰杀了。

三是王伦做人太差。既没有容人的雅量,又没有应对的办法。只知一味地拒绝,枉送了自家的性命。

“白衣秀士”王伦,能拉起一支队伍占山为王,按理说应该有两把刷子的。否则,柴进柴大官人也不会与其结交。但从他对待柴进推荐过来的好汉看,做人的格局太小。

可能是知道自己的斤两吧,看到林冲和晁盖一伙纷纷前来投靠,且个个英雄了得,再看看自己窝里的这几个三瓜两枣的,像杜迁,宋万,朱贵,没一个称得上功夫了得的。

所以,王伦心生忌惮了。

所以,王伦拒客!

只是可惜了王伦,己方力量太弱!处理又不得法,枉送了“白衣秀士”的命!

他虽然看到了强人入伙的风险,但行事既不狠,心又不黑,哪斗得过这么些个煞星:个顶个的都是瞪眼就要人命的家伙!

人已上了山,进了寨,岂是你说拒就能拒的?

王伦之死,就是前车之鉴!林冲岂会做重蹈覆辙之举?

火并王伦,可以说是林冲与晁盖一伙相互借力的结果,各取所需。

林冲为出气!也为改善生存的环境。谁乐意在王伦不待见的眼底下,憋屈地生活?

晁盖一伙呢,要抢山头,又不好意思明抢,怕人说闲话。

两个凑一堆,互相借力。王伦既然无情,就别怪咱们无义了。

那王伦之死就是前车之鉴,林冲又岂会做重蹈覆辙的事?所以,林冲是决计不会争做梁山之主的。

(文/大海泛舟客;配图/网络)

《水浒传》中的林冲火并王伦后为什么不当梁山之主?

你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不是林冲不想当,而是当不了。原因分析如下:

林冲杀死王伦之后,不是自己不当大哥,而是林冲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当不了这个大哥,要知道这个大哥不是自己想当就能当的。

1、因为有王伦的前车之鉴,林冲岂能重蹈覆辙?

王伦之死,是死在了他没有自知之明:第一,他没有柴进那样高贵的出身,只是出身草根的平民百姓;第二,他没有宋江、晁盖那样的名望和财力,只是个落地秀才;第三,他没有宋江、吴用那样的满腹才学和谋略,连考个秀才都会落第;第四,他没有林冲、武松那般高强的武艺和威风凛凛的身躯、仪表堂堂的相貌。

2、比起王伦来,林冲要聪明多了,他有足够的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当不了众人的大哥,成不了梁山之主:第一,他也没有柴进那样高贵的出身,所谓“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只是个虚夸的职位,水分极大,充其量只是个小小的低级军官;第二,他也没有宋江、晁盖那样的名望和财力,在别人眼里这“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并没多大威慑力,要知道当时顶着这样名号的人可不在少数;第三,他也没有宋江、吴用那样的满腹才学和谋略,只是粗通文墨而已,若要论计策、权谋,他实在普通至极,否则也不会被高俅陷害得那么惨兮兮的;第四,他没有晁盖那般霸气、果敢的个性,林冲最大的特点就是个性软弱,能忍则忍,不是被逼到极处,他是不会爆发的,这样的个性怎么当得了大哥呢?3、再看看晁盖,在林冲看来,晁盖比林冲强多了:第一,虽没有柴进那般高贵出身,但在江湖上有着赫赫威名,人称“托塔天王”,如林冲所言“人闻其名,无有不服”,更重要的是,晁盖多年来一直是众多好汉实际的和心目中的大哥,可以说他当大哥的经历和经验都十分丰富了;第二,有着雄厚的财力,又是保正,又是财主,可以说是一方霸王,那个年头大家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只有他和宋江财力雄厚才可以“仗义疏财”,为他们在江湖上赢得了赫赫威名;第三,他虽没有宋江、吴用那样的满腹才学和谋略,但他当保正、财主、大哥多年,对于一些场面上混的套路和权谋还是懂得不少的,更何况还有号称“智多星”的吴用做他帮手;第四,他当保正、财主、大哥多年,早就造就了自己强大的气场和霸气、果敢的个性,可以说,他一出场,立马能在人群中脱颖而出,这份不怒自威的霸气气场,是大哥的天然的、必备的条件。

总之,林冲个性软弱,并不代表他脑子不好使,他在火并王伦之际,早已把这里面的一切都盘算得一清二楚,所以他杀了王伦之后,当着晁盖及杜迁等两拨人的面,表明自己杀了王伦只因他是不仁之贼,自己并无心谋此位,林冲认为此位该当晁盖来坐。

可见林冲其实是情商极高之人:他杀了王伦,表白自己无心谋此位的心迹,继而力推晁盖当众人的大哥,这么一来,从今往后,林冲在晁盖心中自然有了极高的地位,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晁盖的确非常器重、推崇林冲。相反,倘若林冲傻乎乎地自己坐了这头把交椅,他知道很快就会等同于把自己放在火上烤,肯定不得善终。

《水浒传》中的林冲火并王伦后为什么不当梁山之主?

《水浒传》里最悲剧的人物非林冲莫属。他真的是一点错都没犯,完完全全被逼上梁山的。纵有盖世武功也难报血海深仇,眼睁睁的看着仇人被他认的官迷大哥给放跑了,还得忍气吞声,最后终于积怨成疾,在满怀悲愤中告别了人世。让无数看官不禁慨叹,怒骂宋江不仁不义。

至于林冲为什么不坐梁山之主,那是因为他自知没有这个能力,这是由他的性格所决定的。纵观全书可以看出,林冲不是一个争强好胜之人,从慷慨帮助同乡陆谦可以看出他本性善良,乐善好施。另外他虽然武功高强,但是却生性软弱,胆小怕事,习惯明哲保身,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人生哲理,这些都不是一个领袖应该具有的素质。所以他只能为将,不能为王。可以为先锋,不可为统帅。

还有就是,他被晁盖的英雄气质所折服,甘愿辅佐其成就大业,这也说明晁盖具有过人的气魄,让林冲钦佩,甘居人后。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