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为什么不在苏德大战的时候御驾亲征?

很多人都会借这个问题来诋毁希特勒的指挥水平,这个问题上,敢于两面三面开战的希特勒大战略上确实傻的不轻,但他不是傻子,苏德前线是什么状态?我们影视剧里看多了——士兵军官一犯错,长官最严厉的处罚不是关禁闭,而是送你到东线去。因为,所以,大家知道东线的惨烈和残酷了吧?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希特勒真御驾亲征,绝对没好果子吃,相关集团军群不仅要作战还要抽调大量宝贵兵力进行沿途治安战和清障,鸭梨要多大有多大,就这样也保不齐神出鬼没的苏联游击队。

此外,我们也要看到 希特勒在玩弄英法、勾搭苏联、撩骚美利坚(在英国下血本去争取美国支持前,纳粹在美国其实是很有市场的,美国的纳粹党甚至玩出了花样,差点成为第三大党)这些事上绝对是一流高手,而在二战中,无论是1940年的新版拂袖海峡,还是1944年的阿登奇兵,1941年的突袭苏联,力排众议的希特勒都玩的不错,可以说希特勒是个军事上特别是战役层面上的天才,之所以失败,他是败在自己也相信了天天在演讲中告诉德国大众的那些鬼道理鬼主张上。在苏德战争中,希特勒一直坚信能在冬季到来前占领莫斯科摧毁斯大林的统治,凭此蜜汁自信,干嘛还要亲临前线呢?

而在苏德战争前期,由于一些政策偏差,在乌克兰等地德军实际是以解放者的姿态到来的,颇受当地民众欢迎,如果能巧妙利用这点放手发动乌克兰俄罗斯民众,分田地、解散集体农庄、重新恢复东正教正统地位,苏德之战的变数非常大。但希特勒集团上上下下都对希特勒那套血统论人种论搞得疯疯癫癫目空一切,在占领区大开杀戒,烧杀抢掠,把这好好一把牌打的稀烂。对这一切,纳粹高层实际是心知肚明的,但就像希姆莱明知自己集中营干的啥勾当却从不去最脏的集中营视察一样,希特勒也有这方面掩耳盗铃儿响叮当的精神洁癖,一厢情愿地认为,只要自己不去那,那些脏事就和我没关系,所以苏德战场他也就匆匆空中鸟瞰过几次而已。

而除此之外,还有一一个鲜为人知的原因,让希特勒不敢久离自己的大本营,那就是他根基不稳,不敢把信任压在别人身上。希特勒凭借纳粹党的支持上台,而纳粹则是那个特殊年代的各类奇葩人类的新兴集合体,中间既有前帝国荣克贵族,也有新兴资产阶级工商业主,更不乏田无一垄露宿街头的社会底层流氓无产阶级,无论是党内还是政府高层,希特勒都是靠着高超的走钢丝技巧才争取来的同盟者。对贵族他许以恢复逝去的荣耀和财富,对军界他许以废除凡尔赛之耻重振武备,对工商界他许以利润和对工潮的镇压,对底层他许以财富和梦想,对人民他许以反转乾坤,如此这般才凭借布衣之身获得各方力量的妥协,登上统治者的王座。但是,这个座位从一开始就不安稳,军界一直有力量想要推翻他所代表的纳粹极权制度,老容克们则对这个前下士始终保持着观望的心态,唯一的基本盘就是社会垃圾大众,但这些人只可以利交,不能以义揽。这些希特勒都非常清楚,所以,越到后来江河日下,希特勒就越深居简出,甚至自秘其踪,因为这些道理他全懂,更清楚自己其实欺骗了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人,所以才生怕别人找自己落单时算账。

希特勒为什么不在苏德大战的时候御驾亲征?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是因为希特勒从没有把自己真正当做军官。

一战期间,希特勒虽然获得了2枚铁十字勋章,但他只是下士,士官而已,不是军官。

所以,让希特勒实际指挥部队,哪怕一个营、一个团,他并没有这方面经验。

因为带兵这种东西含糊不得,必须一步一个脚印。

德国军校毕业生,无论成绩多么优秀,对不起,还得进入部队从见习少尉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往上爬。

作为见习少尉,通常是副排长或者代理排长的职务,积累经验,一般需要1年时间转正。

战时会快一些,一般也就几个月,但见习少尉这个步骤是省略不了的。

随后,从少尉到中尉、上尉、少校,一点点往上走。

这样培养出来的军官,是可以直接带兵的。

不过,如果是希特勒这种人,就不能御驾亲征,因为他没带过兵。

没带过兵的人,根本不知道指挥应该是怎么样。

如果擅自带兵作战,就是当年土木堡明英宗的下场,胡闹一通,导致军队瓦解,自己被活捉。

所以,希特勒并不干涉具体的指挥,他只是在上面确定战略,具体的实施则是军人们的事情。

比如法兰西战役,开始德国将军们要求重复一战的施里芬计划,强攻马奇诺防线。

但希特勒认为这一定会导致同样的下场,就是陷入持久战,最后导致德军崩溃。

所以,他要求将军们考虑曼施坦因的奇袭计划。

在希特勒反复推动下,德国陆军总司令部的将军们,终于意识到曼施坦因计划的优势,最终采纳,制定了镰刀闪击计划,最终大胜。

然而,在苏德战争,希特勒开始干涉一些具体的战术变更。

比如莫斯科战役之前,希特勒强行命令必须合围基辅地区的70多万苏军。

结果,苏军几乎全军覆没,德军赢得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歼灭战,却导致莫斯科会战失去了战机。

在莫斯科会战失败,德军被迫后撤时,希特勒坚持必须发动斯大林格勒战役,试图切断苏军和高加索油田的联络,夺取南方的经济区。

结果斯大林格勒并没有战胜,反而导致德军无法集中力量再去攻打莫斯科。

至于发动阿登反击战,也是希特勒的注意。他认为给予美军英军一次猛烈打击,就可以迫使他们私下和谈。

然而,此次抽调了25万德军,很多是用于北方对付苏军的主力,导致东线更是难以支持。

然而,希特勒并没有指挥过任何一次具体的战斗,只是在上面规划规划战略。

希特勒为什么不在苏德大战的时候御驾亲征?

不好意思,肚子笑破了,希特勒御驾亲征?他的战斗力也只是一个中士而已,御驾亲征是代替隆美尔还是代替保卢斯?

说实在的,希特勒其实有与常公一样的毛病,总以为自己是战争天才,他不瞎指挥就不错了,还特喜欢赌博式的发令,真要御驾亲征,德军恐怕死的比历史上更惨,从巴巴罗萨到斯大林格勒,从西西里到诺曼底登陆,从阿登到巴拉顿湖,哪次没有元首在捣乱?

但是呢,如果放宽点概念,希特勒也不是没有“御驾亲征”。他曾经将办公地移驻到波兰境内的“狼穴”,以“直接督促和指挥前线各部队作战”。“狼穴”可以说就是为了希特勒御驾亲征而准备的地点,只是现代战争已经不需要像过去的战争那样,让总指挥亲临一线了。

希特勒的“狼穴”因1941年的“巴巴罗萨计划”而修筑,1940年就开始建造,位处今波兰肯特申以东15公里的山林里(东普鲁士拉斯腾堡);作为前沿指挥机构,它拥有一系列的暗堡、地堡、碉堡和部队防线,层层设卡铁网环绕,防御的极为严密,在情报上也做到了绝密。

1941年6月22日“巴巴罗萨”开始,苏德战争爆发后2天,坐卧不安的希特勒即跑到了拉斯腾堡的这处秘密指挥部办公,他称这是“欧洲少有的可以让我安心办公的地方”,并且给此地取名“狼穴”(Wolfsschanze),实际上整个被戒严的森林都被称为“狼穴”。

正是在这个“狼穴”,希特勒与手下的将领们策划了一起起对苏联的进攻和防御,希特勒本人非常喜欢狼穴,尽管这里的防御碉堡连窗户都没有,只有换气扇。(因为保密工作做的好,狼穴从未被盟军察觉,因此德军松懈下来后修筑了一些更舒适的木质房屋)

除了希特勒的元首总部外,还有戈林的空军、希姆莱的党卫军,以及被希特勒称为“俾斯麦第二”的冯·里宾特洛甫的外交部指挥总部,连国防军陆军的最高司令部都在这里,后来狼穴干脆成了纳粹德国的“第二政府驻地”。

可以说,在“狼穴”办公的希特勒,距离东线前沿的距离已经足够近,这里是苏德当年瓜分波兰的地点,也是苏联曾经“新国境线”的边缘,希特勒没有端坐柏林,跑到这里来,已经算御驾亲征了。

导致希特勒离开“狼穴”的事件应该不少人都熟悉,即1944年的720事件,史陶芬伯格上校携带了手提箱炸弹进入会议室,将之放到了希特勒身边,但这个手提箱被人无意拿到了会议桌外侧,没能炸死希特勒。这件事使得希特勒极为恐慌,也不再相信狼穴的安全,再加上苏军疯狂的反攻,最终希特勒于1944年11月20日放弃了狼穴,结束了自己“御驾亲征”的历史。

之后“狼穴”于1945年1月23日开始拆除,德军动用了8吨TNT进行爆破,但因为狼穴建造的过于“厚道”,直到1月25日撤退,他们也仅仅完成了表面的功能性破坏。苏军在1月27日占领了人去楼空的狼堡,之后也放弃了对该地的使用,狼穴周围遍布地雷,到1955年,54000枚地雷才基本被清除,后世这里被人当做了纪念史陶芬伯格刺杀希特勒的旅游景点。

不过呢,希特勒的“御驾亲征”简直令德军各前线部队头痛欲裂,将军们既要服从元首的命令,又要对抗那些明摆着的乱命。更矛盾的是,希特勒还因为电文被盟军监听,产生了对周围的不信任感,因此要求各部队只允许了解自身作战相关的情报,不准胡乱打听不属于自己作战范围的内容。这让将军们对战略大势一头雾水,一不小心还得面临盖世太保的审讯。

上图.世界名画《我们仨》

就这样,希特勒的“御驾亲征”随着第三帝国的溃败而结束了。话说,当年最后时刻元首仍坐在柏林地堡里发号施令到发飙,这算不算也是一次“亲征”呢?

希特勒为什么不在苏德大战的时候御驾亲征?

德军应该庆幸的是,希特勒没有像题目中所说的那样来到前线御驾亲征,否则这些日耳曼勇士们将死无葬身之地。

希特勒和中国的蒋介石,以窒息性微操而闻名。明明自己的水平不高,就一个下士的水平,偏偏觉得自己是不世出的军事天才,要对那些身经百战的将军们指手画脚。

在德国的一系列失败的战役中,从斯大林格勒,到诺曼底登陆,再到阿登反击战,元首那无形的手无处不在,在元首近乎偏执的固执中,德军失去了一个又一个机会,胜利从指缝中溜走。

这还是希特勒遥控指挥的结果,如果希特勒亲临前线指挥作战,我猜后果将更加不堪设想。所以没有到前线来一个御驾亲征过过瘾,是对于德国实力的自信。

在入侵苏联之前,德国的所谓的疆土面积已经非常广阔了,整个欧洲已经在容克大妈的机身下瑟瑟发抖,德国的领土已经和美国差不多大。

其次,在军事力量上,德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一,不仅在部队的人数上碾压美军,而且在精锐程度上也是承平日久的美军所不能比拟的。尤其是在德军闪击,法国取得成功之后,希特勒更是信心大增,德国实力如此之强劲,希特勒完全不用担心前线战事。

还有一点就是希特勒看不起苏联。苏联才刚刚结束的苏芬战争中,对芬兰的小米加步枪,打的落花流水,苏联红军的战斗力充分暴露。在久经战争的德军钢甲洪流面前,苏军就像待宰的羔羊一样。

在战争初期,苏联军队的表现确实和希特勒预想的差不多,苏联人一泻千里,德军大踏步前进,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所以无需希特勒亲自指挥。

当然希特勒也不可能闲着,他也通过自己的微操把数百万德军陷入了危险的境地,使得苏德战场形势出现了逆转。然而在此情形之下,希特勒却更加离不开自己的老巢,原因就在于此时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已经形成。

在多个战场,德军都面临吃紧的情况,而且随着战争的推进,德国国防军内部的反战情绪也日趋抬头,甚至有人组织针对希特勒的谋杀。为了保住自己的小命,希特勒更是深居简出,大部分时间都躲在地下工事里,继续默默微操,为盟军添砖加瓦。

随着希特勒一波又一波的微操,德军成功的从苏联转进,每次转进离自己的老家,德国本土越来越近。在盟军在诺曼底登陆之后,德国面临两线作战,希特勒更是不得不坐镇柏林指挥作战,想要再去苏联御驾亲征已经不可能了,德军都已经被赶出苏联了,自然也就不需要人希特勒亲自上阵了。

所以在苏德战争中,希特勒为何不上阵御驾亲征一开始是没必要,后来则是走不开,直到希特勒这个恶魔的死亡。

希特勒为什么不在苏德大战的时候御驾亲征?

希特勒为什么不在苏德大战的时候御驾亲征?其原因有三:

其一,希特勒之所以苏德战争开始就根本没有打算御驾亲征,是基于德国当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十分强大,不足以需要他亲自带兵亲征。苏德战争开始,1941年,德国出动五百余万兵力,在飞机和大炮的掩护下,对苏联发起了攻击。之所以敢挑战苏联,是因为,当时德国整体实力已经远超过了美国。首先,大半个欧洲已经成为德国占领区。单从国土面积来看,德国和美国之间并不大。其次,在军事领域,德国完全可以碾压美国。当时,德国的陆、海、空三军,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军队人数都超过了美国。一次出动五百余万人、上千架战机、坦克,就算美国也难做到。还有,当时德国本国加上占领区的人口总数也超过了美国。并且当时德国本国加上占领区的经济收入超过了千亿美元,而美国的经济收入声只有九百多亿美元。至于苏联比起美国来讲实力就差多了,所以,当时希特勒根本就没有把苏联放在眼里。

其二,希特勒严重低估了苏联的实力和保家卫国的能力和决心。战争初期,在德国的强大攻势面前,苏联抵抗不住,日败退千里,被俘官兵数十万,从当时的战争发展态势无需希特勒本人亲临苏德战场前线。

其三,苏德战争进入中期阶段,

以美英等同盟国从欧洲到非洲等广大战场都对德国进行反击作战,辽阔战场战事吃紧,希特勒根本无暇顾及,更不可能亲临苏德战争现场。

其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双方拉据紧张时刻,德国军队内部的反战情绪日趋激烈,并有不少军官参与了多起暗杀希特勒的反叛行动,岀于安全考虑,希特勒轻易不得外出,只能大部分时间躲在坚固的地堡下面,在这种情势下他根本没有能去苏德战场的可能性了。

最后,战争进入后期阶段,因美英和苏联俩战线已将战火烧到德国边境甚至德国本土,为确保德国本土安全,提高士气,加强军事指挥能力,希特勒更加没有亲自可能去苏德一线战场实地了。以上就是希特勒为什么不能在苏德大战的时候御驾亲征的根本原因。

希特勒为什么不在苏德大战的时候御驾亲征?


现代战争不是古代战争,古代战争御驾亲征的目的,一是鼓舞士气,让所有将士们都知道,皇帝陛下亲自来督战,可以尽情表现,当场立功受赏;

二是因为资讯不发达,皇帝御驾亲征,有利于应对战场变化,过早做出决断。而且御驾亲征,表明了皇帝对战争的重视程度,有利于各部协调,特别是后勤保障;

三是表明国家意志和决心,让对手知道,这是要灭你,早点投降或许可免一死。也让自己人知道,此战没有退路,必须全力以赴。

但是到了二战时期,虽然没有像今天这么先进,坐在指挥室就可以像亲临前线一样尽览天下事,不过也是可以随时掌握战场大势和动态的。古代御驾亲征的三大功效,希特勒坐在狼穴中一样可以全部完成。

鼓舞士气,有专门的心战部门(纳粹党组织)在进行,后勤保障状况、立功受奖、意志体现随时可以通过电话、无线电掌握。

所以御驾亲征是毫无意义的事情,而且作为国家最高元首,原本就是被对方斩首的对象,如果还深入敌国腹地,以二战时期苏联的情报水平,恐怕希特勒进入苏联腹地后就会遭受毁灭性的斩首打击。

那恐怕最后就落得个乘兴而来,裹尸而归的悲哀下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