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清朝留给后世1100万领土,而明朝只有350万,没有清朝就没有现在的960万”?
所谓明朝仅有350万疆域,显然是将后金以及后金背后广大东北区域全部刨除,如果这样算的话,那清末多个省份通电全国宣告独立,是不是也应该将这些省份刨除呢?
一直以来,对于清朝在灭亡后,其在领土疆域上所做的“贡献”大小争议很大,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清朝留下了远大于明朝的疆域面积,显然是贡献极大的,确实,清朝灭亡时,当时的疆域达到了1107万平方公里之多,要和明朝灭亡时,仅剩三百多万来对比,清朝完胜。
但这里面有一个误区和容易被人忽视的问题就是,明朝350万平方公里是怎么计算出来的?而清朝所谓的1100万,又都包括哪些区域呢?
按照支持清朝贡献大这种说法的计算,明朝的350万,显然是将后金以及后金背后的女真各部所占据的区域全部刨除,甚至将归化城顺义王一系的蒙古各部所在的区域也一并给刨除掉。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在明朝的两百多年历史中,不管是女真还是蒙古,明朝一直没有放弃,并且在诸多文献中,明朝也一直在行使宗主权,接受朝贡,发放官职等这些都是有明文记载的,既然大明是宗主国,那这些依附在大明周围的部落所在地,是不是也应该算为大明的疆域?
要知道,努尔哈赤在叛变之前,可是大明朝的官员,你不能因为他叛变,就将他所在的区域给开除出大明,如果不算的话,那清朝末期,国内多个省份通告独立,是不是也应该从清朝的疆域中扣除?这样一来,他满清哪里来的一千多万疆域?
我们从几个方面来说明一下清朝所谓的疆域是怎么来的。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的就是,疆域这个概念,是在明朝灭亡之后才在国际上被提出来的,也就是所谓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这个概念的出现,标志着对主权国家的存在及国家享有主权的确认。
而提出这个概念时,已经是1684年,此时的大明已经灭亡了。
为什么要说这个呢?是因为在此之前,包括明朝在内的封建制国家,是没有疆域这个概念的,如果非要强加这个概念,那么按照中国古代采用驻军、征税、遣派官员以及征调兵卒为标准的话,明朝在大多数时间里,其有效领土面积显然要大得多。
明朝时期所谓的疆域,那就是朝贡,只要哪个番邦小国向大明朝贡,那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就可以算是疆域的一部分,因此,如果按照能朝贡的区域来讲,明朝占据优势。
其次,不可否认的是,清朝在疆域扩展方面,无疑是有贡献的,但这个贡献来源于,清朝从大明手中接过的,是一个超级豪华实惠大礼包。
公元1644年,李自成打进北京,崇祯帝朱由检在煤山自缢,这标志着大明朝已经宣告灭亡,而满清入关后,继承了明朝的遗产,其中包括土地、人口等等一切。
为什么说清朝得到的是一个超级大礼包呢?我们先来看看朱元璋从元朝统治者手里接到了什么。
在朱元璋称帝之后,当时的甘肃地区,经过多年的战争,已经是白地,登记在册的人口,不足三万,为了稳定统治,朱元璋不得不从江浙地区大量的迁徙人口到甘肃。
除了甘肃之外,再看看云南,元朝留下的云南,是一个有这个强大实力的麓川王国,这个王国,曾经将元朝军队打的节节败退,到了朱元璋时代,大费周章,并在此安排自己的义子沐英坐镇,才算将云南收入统治范围。
那么明朝灭亡的时候,甘肃和云南是什么状况呢?当时的甘肃,拥有一百多万人口,并且现成的军事堡垒和大量的军官士兵也投降清朝;另外就是云南,在两百多年之后,土司基本被铲平,整体趋于稳定。
在这种情况下,清朝很容易的就对上述地区进行的深入统治与管理,像甘肃和云南的这种例子还有不少,包括在陕甘宁、青海东等地区,明朝所进行的征战、分封,都是后期清王朝能够继续在此推进的坚实基础。
最后,就是清王朝在疆域上所做的贡献
较之明代的领土,清朝主要是在其疆域正北和西北方向,以及藏地这些区域进行了扩张,实际上这种扩张,更准确地说应该称之为自保。
明朝在灭亡时,其边境危机已经是十分明显,除了不断崛起的后金之外,包括上述地区也都成为了明朝的隐患,如果不是各地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明朝统治者势必要对这些不稳定因素进行清除的。
只不过,在隆庆以及万历之后,大明已经是日暮西山,即便如此,还打了几场维护边境的硬仗,如果有机会,崇祯帝也会这样去做。
因为这些危机没来得及处理,所以就留给了继任的清朝,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准噶尔、察哈尔以及和硕特等。
既然是继承了明朝的遗产,那么清朝就有责任和义务将这些家门口的威胁清除,不然,威胁的也是其本身的统治,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与其说是扩张,更多的是自保,不打不行。
正如元朝留给明朝一个超级大烂摊子一样,明朝留给清朝的,同样是一个烂摊子,不过相对于清朝留给民国的局面,显然清朝接手时要好上很多,当时的日本、沙俄等,已经远超当年的准噶尔、察哈尔之流所带来的威胁。
在这种情况之下,再来看看清朝所谓的1100万疆域面积,我们就会知道,之所以在其灭亡时还有这种面积,主要是因为明朝为清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才能够允许其扩张,同时,其扩张的根本,是在于自保,这换做任何一个继任者,都会这么去做,并不是只有清朝可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清末列强们出于各自目的地遵守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才在一定程度上保全了大清朝领土的完整。
所谓领土,从来都是打出来的,自古以来皆是如此。
清朝也不是天生的就有1100万领土,在公元1583年,努尔哈赤在世袭父爵后,才开始了逐渐统一女真各部,直到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称帝,才占据了辽东。
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并降服漠南蒙古,此时的大清才不算是偏安一隅的地方政权。
而从公元1644年开始,到清朝版图的鼎盛时期,期间,清朝历经了康雍乾三朝,也就是乾隆皇帝彻底平定新疆和西北之后,清朝的领土,才终于达到了一千多万平方公里。
也就是说,任何领土的拥有,都是从小到大,这和历朝历代的更迭是一样的性质,同样,朝代在灭亡时,由于衰败,其所能控制的实际区域也会逐渐缩小。
到了晚清时期,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列强在不断的蚕食疆土,而各地也在纷纷独立,其中新疆、藏地以及陕甘地区,更是动乱不断,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这些区域已经不算是清朝能有效统治的区域。
实际上,在清朝灭亡时,其所能有效发号施令的地方,也就是紫禁城,这个说法虽然有些片面,可实际情况确实如此,紫禁城以外,谁还会听?
更进一步讲,明末虽然仅剩三百多万平方公里的疆域,但至少北京、天津没有外国驻军,甚至还要郑成功收复了台湾这种壮举,但清末呢?沿海纷纷被列强租借,东北被分割,藏地、内外蒙、新疆也同样如此,南方各省也纷纷宣布从满清独立,请问,清朝的1100万,还剩什么?
因此,如果真的要和明朝对比,也只能是拿明朝的疆域最大的时代和清朝对比,你不能拿着清朝的疆域巅峰时刻,与步入灭亡时期的明朝对比,这样显然是双重标准,更是一种不正视历史进程的错误说法和态度。
前文也讲过,清朝在疆域扩张上确实有贡献,这一点没有人否认,但清朝的贡献,也是历经了数千年的沉淀和积累,以及从明朝手中继承而来的基础之上,才得以拿到最终的结果,并非是一蹴而成的,这就好比,你吃了三个包子吃饱了,不能就单单把功劳归功于第三个包子,而忽略前两个包子所做的贡献一样。
所以来说,这种对比是毫无意义的,首先对比的不平等就决定了结果的不平等;其次,国土疆域是一个动态化的存在,况且古代的中国也没有什么明确的疆域概念;最后,时代的不同,也让人们对于国土疆域以及自身归属感觉不同,拿清朝疆域和明朝对比,你怎么不拿清朝和元朝对比呢?
小结:
清朝留下的所谓1100万平方公里的疆域,是一个烂摊子,列强虎视眈眈,各地纷纷独立,所以这种疆域,完全不具有什么意义,拿这个和明朝灭亡时来做对比,着实是有失公允,更是别有用心,任何国家的疆域,都不是从古至今一成不变的,没有前人的奠定基础,也就没有后人的扩张变强,所以,清朝在扩张疆域上,所作出的贡献并不大。
有人说“清朝留给后世1100万领土,而明朝只有350万,没有清朝就没有现在的960万”?
很多人都说,明朝仅仅有350万平方公里,而清朝灭亡的时候就有11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明朝的贡献明明不如清朝多,清朝贡献明显比明朝大,这件事到底怎么来看待呢?明朝的领土
明朝之前的元朝,被称之为领土疆域最大的朝代,这样的骄傲成绩也使得很多人明显偏袒元朝,说明朝领土疆域那么小,双方之间经常对比,致使明朝在领土方面被嘲讽,甚至还有人说,明朝灭亡时领土就350万平方公里,这也就元朝的一个零头(元朝除藩属国)。
其实这种人说的并不对,每个朝代都有领土大和小的时候,明朝最大疆域在明成祖时期,永乐年间的明朝,平定四方,使得国土领域达到了997万平方公里,这样的成绩也算不错的,并且继续控制了西藏地区,要知道汉人建立的最强王朝汉唐皆未能控制西藏。
而明朝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蒙、藏的挑战,最著名的土木堡事件,更是连皇帝都成了俘虏,不难看出蒙古地区的统治者,给明朝带来了很大的问题隐患,这也是明太祖朱棣选择定都北京的原因之一,但是明朝始终未能解决对蒙古地区的控制,从而遏制了明朝在疆域上向北继续扩张的路线。
再说到350万平方公里的明朝,这时期的明朝已经是内忧外患,内有李自成带领的农民起义军攻进北京,外有后金八旗子弟虎视眈眈攻至山海关,所以在这时期的明朝疆域非常小,也仅仅能保持住这350万平方公里。
清朝的领土
说起清朝的领土很多人是爱恨交加啊!
清朝前期疆域并不是很大,在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的努力下,终于将清朝开辟到一个新的时代,领域更是达到全盛期时的1300多平方公里,这样的疆域已经超过盛唐时期的领域。
清朝不可否认的是在领土上的功绩,并且在灭亡的时候留下了1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就已经算是不错了。
但清朝让人生气的是,与洋人签订了大量的不平等条约,土地并不是被人攻占的,而是因为战争的失败,割地赔款赔出去的,这样的结果很伤中国人的自尊,这也是很多人不喜欢清朝的原因。
相比明朝和清朝来看,明朝是被自己人干掉的,但是清朝是被外人打输了,最终屈辱赔地,这两种方式,使得很多人都愿意接受明朝的灭亡方式,而不愿意接受清朝屈辱的丢地方式。
其实清朝已经尽力了,灭亡时的1100万平方公里土地,留给了一个混乱的军阀时代,经过三十多年之后,新中国诞生,而新中国建立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已经实属不易,使得中国能够保持一个世界领土大国的形象。
至于我国领土,很多人都有一个解不开的心结,就是签订不平等后割地导致的土地流失和外蒙古受到蛊惑导致的独立,其实没有必要的,我们现在的目标就是保证新中国的领土,并且将某些国家占领的我国领土收回,进而保证国家的每一寸土地。
有人说“清朝留给后世1100万领土,而明朝只有350万,没有清朝就没有现在的960万”?
虽然清朝让很多人喜欢不起来,但是说实话,他们对于领土确实有着一定的贡献。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清朝最巅峰时期的面积到底有多大。
在清朝最巅峰时期,他们的面积并不比元朝小多少,有1300多万平方公里,地图就像一片枫叶一般,除了现在的众多土地之外,还包括了外蒙古、唐努乌梁海、外东北等大片土地。
相比于明朝末年那不大的土地,他们的面积确实称得上是庞大。
但是有一点大家要注意,那就是清朝后来拿下的很多土地,其实明朝巅峰时期都拥有过。
明朝土地最巅峰时期是朱棣时期,当时明朝面积大概有900多万平方公里。
后来之所以变那么小,主要是王朝外忧内乱太多了,没那么多精力管控那么多土地,所以只能一步步丢弃了那些土地,只保留了对汉人传统地盘的掌控。
这点很像清朝后期的时候,在清朝过了力量巅峰时期之后,他们也放弃了很多土地。
比如面对沙俄帝国的进逼,他们就一步步放弃了外东北那多达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在清朝第一次反击沙俄、并取得了雅克萨之战的胜利之后,他们通过和沙俄的《尼布楚条约》主动放弃了现如今贝加尔湖附近的一大片地区。
明明赢了还做出这样的决定,不由让人十分费解。
不过想想外东北的地广人稀、想想掌控这些地盘的难度,也不难理解康熙皇帝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了。
除了外东北,新疆在清朝末年的时候差点也丢了。
在清朝末年,阿古柏从清朝手中夺取了新疆的大部分地盘。
那时候面对这丢失的土地,清朝朝廷内部以李鸿章为首的一部分人都建议不要了。
意思大概是这块地盘太过荒芜,当时也没发现什么价值,夺回来也没什么用。
如果不是左宗棠比较有魄力,在争论上压过了李鸿章,那么清朝当时可能就任由阿古柏夺走这片土地,而不是将其收复。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清朝末期和明朝末期差不多,要不是辛亥革命突然爆发、他们灭亡得早,估计他们丢掉的土地会更多。
或许东北等地方,都有可能在他们手中被丢失,到最后,就如同面积缩小许多倍的明朝一样,只能坚守着少部分地方。
不过不管怎么说,清朝贡献还是有一些的。
虽然贡献并不是特别大,但总的来说却也不能忽略。
而这里面的贡献就是他们对于领土的奠定。
虽然说明朝巅峰时期、唐朝、汉朝时,我们的地盘就包括了现在的很多地方,但如果清朝不收回来的话,那么这些地方在后来是很难收回来的。
这点大家从清朝灭亡之后的状况就可以看得出来。
在清朝灭亡之后,北洋政府继承了清朝的所有政治遗产以及领土。
在这个过程中,有着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外蒙古也随之宣布脱离了中华体系。
面对外蒙古的脱离,北洋政府选择了直面出击,在徐树铮的努力下,最终被争取了回来。
而在当时,北洋政府出兵的名义就是清朝的领土体系包括了外蒙古。
如果清朝的领土里没有外蒙古,那么当时他们根本不会出兵收回这里。
毕竟当时世界各大列强都盯着民国、总想着在民国瓜分一杯羹,要是没有这合适的名义,北洋政府根本不敢在列强眼皮底下这样做。
另外,大家可以发现民国军阀无论怎么打,争斗的地盘都是在清朝原本的地盘里,来来去去都那么一片地方,并没有在清朝原本的地盘之外再争取其他的土地。
以民国这种寸土未增的状况,我们可以想象得出,如果民国之前是只剩明朝末年那么点地方的话,估计民国也会差不多如此。
就如同北宋一样,因为五代十国的范围就这么大,所以即便赵匡胤统一了五代十国,但地盘仍旧仅局限在中原地区和南方,根本没有那个实力打破五代十国的界限,去从辽朝手中夺取原本属于唐朝的土地。
所以,从这方面来说,清朝对于后世还是有着一定贡献的。
这份贡献客观存在,不以人们讨厌清朝而减弱丝毫。
有人说“清朝留给后世1100万领土,而明朝只有350万,没有清朝就没有现在的960万”?
大家好,我是晨曦小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清灭亡时有1100万领土,明朝仅有350万,清朝是否在扩展疆域方面贡献巨大?
在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的事业上,明朝和清朝都有过巨大贡献,一脉相承,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合则昌盛,分则衰败,所以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是底线。我们整个大华夏圈的领土最终是不会变小的,我们当今的国人记得那疆域界限就好,该拿回来的一定要拿回来,不是咱们的咱们也不用惦记。明朝和清朝不过是大华夏文化圈里的两个比较出色的朝代而已。
清朝的统治者得益于两种统治文化兼而有之,既熟悉农耕又熟悉游牧,甚至也懂得雪域高原的文明。这是它不同于明朝最大的地方,它实行几种统治方式并行。所以最大有效控制面积要比明朝大些。但不管它大与小,都是中华文明圈里的政权,就如同春秋战国时期的那些国家,哪个一个不算是中国领土?所以当明一朝,那些没有在明统治下的大华夏圈里的人们依然是大华夏圈里的人们。元朝依靠北方汉人地主阶级灭亡南宋,忽必烈自称中国皇帝,国号取自《易经》中的大哉乾元的元,明朝的统治法理来自元朝,清朝的努尔哈赤家族几代人都是明朝的属官,袁世凯实行五族共荣的共和前提是清帝逊位,我们新中国是推翻了旧中国的统治建立起来的。我们的大华夏圈就是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华夏各族人民的贡献结果。
一个国家的疆域面积跟自身的势力往往是相匹配的,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明朝灭亡时的领土不是350万平方公里,清朝灭亡时的领土面积也不是1100万平方公里。作为灭亡的朝代,最终的疆域面积都该无限地接近于零,因为它的实力已经不能有效地管理和统治疆域了。
笼统地说我们大华夏圈包括现今国土以及有争议的所有领空、领海、领地。比如藏南的察隅等地、南海诸地、钓鱼岛等等,有些地方不方便说出来,但是大家心里都明白,实力有了自然就回来了,实力没有了现有的也守不住,所以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好了,日子好了,圈子里的兄弟就会嚷嚷着回归了;发展好了,力量强大了,那些占了我们土地的国家乖乖地就把土地还回来了;发展好了,我们的模式、文化也就更有吸引力了,那些圈子外的国家和地区也就蜂拥而至了,想办法削尖脑袋想进我们的圈子了。
我们国家疆域的每寸土地,都是我们的解放军战士用鲜血铸就的,是五十六个民族共同谱写的。我们珍惜我们的生存空间,珍惜我们的国度。
有人说“清朝留给后世1100万领土,而明朝只有350万,没有清朝就没有现在的960万”?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袁世凯在退位诏书上加上了一句话:“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标志着民国正式继承了清朝1100万平方公里的版图,也确立了我国继承满、蒙、回、藏等各族版图的法理。
清朝灭亡之时版图有1100万平方公里,而明朝灭亡时只有350万。从这一点看来清朝对我国版图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不过却不能说清朝的贡献就一定比明朝大。
比如说,你吃了3个包子吃饱了,但是功劳并不都是第三个包子的,没有前两个包子打底,直接吃第三个包子也吃不饱是吧。版图的扩张也是一样,除了打下来的,还有继承而来的。
秦朝时期,秦始皇北筑长城,南征百越,基本确定了长城以内的版图,此后历朝历代都以此为基本盘。
两汉时期,设立了西域都护府,开始将如今新疆一带纳入版图。虽然后来失去了,但是却给后继的王朝将西域纳入版图留下了历史依据。
盛唐时期,辽东以外的东北地区开始逐渐受到中原王朝的治理。蒙古高原也被短暂地纳入了版图。
蒙元时期,蒙古大军横扫亚欧大陆,不过由于版图太大,很多地方没有继承的法理,都是暂时的征服。法理这种东西有时候有些玄幻,既要看过往的历史,还要看当地居民的认可程度,百姓是否归心。元朝打下大大的疆土,可是在本地人看来就是侵略者,于是很快就分崩离析了,其主要治理的地方还是我国传统的势力范围。
元朝的突破性进展就是将西藏纳入了长久治理的版图。或许这就是我们可以说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的原因,而不能说多瑙河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因为成吉思汗曾经打到过那里……
明朝继承了元朝的法理,全盛时期也将西藏和东北纳入版图,不过由于中原农耕民族的局限性,没能占领大漠和西域,始终在和元朝的后裔打拉锯战。值得一提的是,安南国(现在的越南)历史上也被我国长时间地纳入过版图,但是由于当地百姓不归心,最终还是脱离而去。而明朝的云贵川一带也有这种问题,不过随着汉民的大量移民而暂时稳定了下来。所以说法理这种东西除了要有历史依据,也是时势权衡的结果。
到了清朝,你会发现清朝几乎每一寸的土地在历史上都能找到将其收入版图的理由。都能说上一句:“这里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再加上满蒙联盟,天然就带着农耕民族搞不定的大漠草原入关。于是在武力能解决的情况下,具有历史渊源的地方都可以被纳入版图,事实上清朝也几乎将这一点做到了极致。
不过清朝却没有跳出这个格局之外,还是始终限制在传统的势力范围之内。比如中南半岛,比如西域的更西边,这些土地清朝没有再去征服。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秦朝首次开拓百越,汉朝首次都护西域,唐朝首次治理东北和大漠,元朝首次占据西藏,这些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开疆拓土,打出了“历史革延”。
清朝最大的贡献其实不是开疆拓土,而是实行“改土归流”,较好地消化了这些具有“历史革延”的领土。
即便是这样,到了清朝末年,清朝领土依旧是被鲸吞蚕食,这是任何一个末代王朝都不可避免的。若不是左宗棠收复新疆,赵尔丰西藏平叛,曾国藩扼杀太平天国,李鸿章上下裱糊。那么清朝灭亡的时候还有多少领土还很难说!那么而这些人之中,可有一个八旗子弟?
清朝是满蒙的江山,但也是汉人的江山,这一朝代对我国的版图贡献是不可磨灭的,我们不必带有偏见。但我国有现在的版图也不是全靠清之一朝,它只是你吃饱的时候吃的最后一个“包子”而已。
(全文完)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有人说“清朝留给后世1100万领土,而明朝只有350万,没有清朝就没有现在的960万”?
东亚北亚大陆,包括蒙古高原、外兴安岭地区、西伯利亚、新疆乃至中亚部分地区、雪域高原西藏等,很早起就是中华民族各民族势力范围所囊括。这些疆域领土,连同汉地十八省,最终能够统一成为一中华版图,实乃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各民族王朝周期性更替历史不断演变的必然结果;清朝只是顺应大一统大整合之历史趋势,完成了最后的拼图而已;但最终却又将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割让了出去。因此,清朝不仅在扩展疆土方面谈不上什么贡献,反而败了多少中华民族大家庭共有的家业!
整个东北,连同外兴安岭和库页岛,唐元明三朝都进行过有效的管辖。尤其明代,专门设立奴尔干都司行使统治权;而且不同于植根于中原北方的唐元两朝,“先天劣势”的明朝还是唯一以江南为根基建立的王朝,严寒的大东北地区简直就是“天高皇帝远之地”,是家国认知上的化边之地。正是在明朝的管辖下,作为少数民族之一的女真族——满清,竟奇迹般崛起,最终抓住了种种历史机缘,实现了对大明王朝的逆袭!
被逐回蒙古草原的蒙古族,在明朝持续的军事打击和长城加沿边军事卫所的防御震慑下,内部分裂,始终没能再次统一;这无疑间接给满清的崛起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外部条件。“势单力薄”的满清通过高明的政治军事手腕笼络喀尔喀蒙古,又把西部的准噶尔蒙古征服,于是连带完成了草原西域的清王朝化,亦既中华帝国疆域化!
雪域高原西藏地广人稀,自然环境严酷,在古代的生产力条件下,为生存发展计,藏民族惟有不断与中原王朝联结到一起。明朝继承了元朝的一切,对藏地拥有主权,并进行了多方面的管辖,进一步使藏地加深了中华封建王朝的印记。虽然明中后期后,明朝庭减弱甚至丢失了对雪域高原的控制,但紧接着满清入关,相对顺理成章接续了前朝明朝的统治。
……
综上所述,其实不论是明朝还是清朝,都不是具有开疆拓土雄心和实践的朝代。明朝相比于清朝,其鼎盛时期的疆域仅仅少了新疆西域一带,那也是因为当时丝绸之路已被阻断,价值和意义大大降低,明朝出于对统治成本等因素的考量,放弃了对西域的全面经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