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后期,俄国德国政变,皇帝被废,就没有效忠皇帝的势力吗?皇亲宗室们都束手待毙?

沙皇尼古拉二世和德皇威廉二世错综复杂的亲戚关系。

沙皇尼古拉二世有一些比较近的亲戚是其他国家的皇帝,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妻子亚历珊德拉的母亲是英国女王外孙女,他和当时英王乔治五世是表兄弟关系;同时,沙皇尼古拉二世和德皇威廉二世的曾祖父都是沙皇保罗一世,两个人也是表兄弟关系。(沙皇尼古拉二世和英王乔治五世照)

当时德国和沙俄、英国等国家开战其实是几个个表兄弟在对战,德皇威廉二世的母亲是维多利亚女王的长公主,德皇威廉二世和英国的乔治五世也是表兄弟关系。

俄国首先发生了1917的二月革命,沙皇尼古拉二世向英王乔治五世求救,作为盟国的表兄弟关系的英王乔治五世却拒绝尼古拉二世的避难请求,关键时候的绝情也是出于国内局势的无奈选择。(尼古拉二世和威廉二世照)

还好的是德皇威廉二世答应了尼古拉二世的避难请求,据说,德皇威廉二世十分爱慕沙皇的妻子,他们也是表兄妹关系。不过好景不长,德皇威廉二世也被迫退位,尼古拉二世没有了去处。尼古拉二世的母亲是丹麦克里斯蒂安九世的次女玛丽亚·费奥多罗芙娜,她先行去了丹麦避难,准备将尼古拉二世一家接到丹麦避难,没去成就被苏维埃政权全灭了,时间是1918年7月16或者17日深夜。尼古拉二世的母亲活到1928年才在丹麦去世。

德皇威廉二世的命运比较好,起码在退位后国内想杀死他的人不多,但战胜的协约国一方要追究德皇威廉二世的战争责任。德皇威廉二世跑到了中立国荷兰避难,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等同盟国没有进攻荷兰,荷兰女王投桃报李收留了德皇威廉二世。其实荷兰女王威廉明娜的母亲和维多利亚女王的一个儿媳妇是亲姐妹,和德皇威廉二世的亲戚关系相当远。荷兰女王性格强势,说一不二,英法等国家数次要求引渡德皇威廉二世都被她拒绝了。(荷兰女王威廉明娜,她庇护了德皇威廉二世)

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宗亲和拥护势力。

1917年3月8日-12日沙皇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二月革命中的“二月”是按照儒略历来纪年的,是儒略历的1917年2月,不同于格里高利历(公历).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成立了俄国临时政府和苏维埃政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究其原因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沙俄军事失败、经济十分混乱,沙俄国内反饥饿、反战争、反沙皇统治结合在一起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

沙皇尼古拉二世只有一个亲弟弟——米哈伊尔大公,他握有相当的权力,其他都是旁系亲属,这些旁系亲属掌握的权力都非常小,左右不了局面。沙皇尼古拉二世宣布退位后,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弟弟米和伊尔大公,米哈伊尔大公在接任沙皇的第二天就宣布退位,这块烫手山芋他不接。(米哈伊尔大公照,1918年6月13日被处死)

由于二月革命来的非常突然,尼古拉二世家庭和米哈伊尔都来不及逃跑就被逮捕了,同时革命党人到处搜捕尼古拉二世的宗亲,很多人被逮捕处死,只有很少的人逃跑国外。家族拥护势力土崩瓦解。

本来沙皇俄国的军队、资本家、官僚体系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支持尼古拉二世,不过在二月革命期间,沙皇命令莫斯科卫戍部队血腥镇压游行的民众,这直接导致拥护沙皇的很多军队调转枪口,转而支持俄国临时政府或者苏维埃政权。尼古拉二世彻底失去了支持,被迫退位。

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宗亲四处逃窜,被捕杀害,根本无力反抗;军队、资本家、民众也反对他。本来革命党人没打算处死尼古拉二世及其弟弟米哈伊尔,但拥护他们的军队以他们马首是瞻,苏维埃政权痛下杀手,斩草除根,将尼古拉二世家庭及其弟弟米哈伊尔大公全部处死,使那些拥护沙皇的军队的贵族失去了拥护的目标。(尼古拉二世的母亲玛丽亚·费奥多罗夫娜,逃亡丹麦躲过屠杀)

德皇威廉二世的宗亲和拥护势力。

威廉二世年轻的时候十分仰慕铁血宰相俾斯麦,1888年他登上帝位就和俾斯麦不和,这是君权和相权的不可调和性造成的,1890年威廉二世就辞退了俾斯麦。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威廉二世自任德军大元帅。作为一国之主,战争的很多责任都落在他的肩上,繁重的政务和军务使得他疲惫不堪,国家的军事权力逐渐下移到一些高级指挥官手中,主要是兴登堡、鲁登道夫等人。

战争后期时,德皇威廉二世已经被架空,权力所剩无几。随着战争的焦灼,威廉二世试图夺回权力,但战争大势已去,无力回天,他支持向协约国投降。(希特勒参加威廉二世葬礼照,他曾经捐给希特勒200万马克经费)

德皇威廉二世希望借着投降谈判赢得时间,再次进行战争的最后一搏,如果战败则再进行和谈。为了迷惑国内汹涌澎湃的反对浪潮,德皇宣布组成内阁,准备君主立宪制,这一君主立宪制赋予德皇最大的权力。美国作为战胜国谈判,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强硬条件,要求德国成为一个更加民主的国家,和平谈判的障碍就是德皇威廉二世及其家族。

如果德皇退位,德国将会在谈判中获得相当多的有利条件,军队在前线或者溃散,或者停止战斗。1918年11月3日,德国基尔港的水兵发动起义,要求德皇退位;11月9日,柏林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大罢工,很多拥护德皇威廉二世的将军们都在劝他退位。

至于德皇的一些亲属也感觉到只有退位才能保住一部分皇帝的权力。威廉二世除了德国皇帝之外,还有普鲁士国王的称号,于是他于1918年11月9日宣布退位。

不过在同一天,德国首相为了保持德国的统一,宣布威廉二世的两个称号全部废除,威廉二世彻底没了底气。1918年11月10日,他带领全家流亡荷兰。

德皇威廉二世在德国彻底失去了支持的力量,协约国同时要求引渡审判他的战争罪行,更谈不上颠覆德国的民主政权了,他的皇帝梦想破灭了。

其实沙皇尼古拉二世和德皇威廉二世同中国的皇帝一样,比较近的兄弟不太可能给与太大的权力,防备他们夺权。此外欧洲民众的民主意识要比当时的中国要强很多,欧洲的皇帝权力比中国皇帝的权力要小很多,国情和民情有相当大的差距。

一战后期,俄国德国政变,皇帝被废,就没有效忠皇帝的势力吗?皇亲宗室们都束手待毙?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原因如下:

第一,根基不稳。

威廉二世的根基其实不稳。

因为德国其实是新兴国家,他的父亲威廉一世在1871年才成为德意志帝国皇帝,之前连德国都不存在。

也就是说,到威廉二世垮台的时候1918年,王国仅仅存在47年时间。

相比欧洲其他至少几百年历史的王国,德国是个新兴的国家,统一时间很短,而且是通过武力打垮很多德意志小国才得以统一,内部敌人很多。

威廉二世的根基很不稳。

第二,失去了权力。

早在一战期间,威廉二世就已经失去了几乎所有的权力。

威廉二世只是个名义上的统帅,军政大权逐步由兴登堡与鲁登道夫彻底控制。

这倒也不是威廉二世主动放权,他确实没有在危机中领导德国的能力,不得不放权。

威廉二世其实只是监督军事生产、颁发奖章与发表演说鼓励士兵而已。

第三,不受人民支持。

一战德国连内裤都输掉了,差点亡国灭种。

可以说,威廉二世的责任重大,他是德国名义上的最高领袖。

战争后期,德国人民普遍反对皇帝。从1918年开始,德国民间发动大量人民的暴动和革命。

比如1918年10月29日至11月3日,基尔港首先发生起义:四万名海员及船只认为德国在战争中大势已去,出战只是自取灭亡,于是抗拒海军的出兵命令。11月8日时,工人与士兵的议会已占领了德国西部的大部分。

威廉二世没有人民支持,当然坐不稳位子。

第四,真正支持威廉二世的人不多。

本来支持威廉二世的主要是传统的普鲁士贵族,他们多是大地主,必须依靠皇帝维持他们的财富和地位。

然而同其他国家一样,随着工业革命,传统贵族阶层衰败下去,资产阶级成为德国的统治阶层。

而这些大资本家,本能反对封建制度,反对国王。这是因为封建制度是大地主掌握权力,对于资产阶级是非常不利的。这些大资本家都支持共和制度,至少也是君主立宪制。

而当时威廉二世其实是君主立宪制,然而事实上已经破产,那么强迫威廉二世下台就是必须,彻底实现共和制。

一战后期,俄国德国政变,皇帝被废,就没有效忠皇帝的势力吗?皇亲宗室们都束手待毙?

一战后期,德俄两国或发生政变,或发生革命,那么保皇党都去哪里了呢?是不是没有保皇党了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保皇党是存在的,甚至还是一股比较大的力量。那么在接下来发生的革命,这些人去哪里了呢?

先看一下德国。

我们知道,威廉二世放弃了俾斯麦的大陆政策,而采取激进的殖民地政策。因为世界早已经为英法两国瓜分,德国的诉求必然会和英法产生矛盾。就这样,新仇旧恨之下,一战就爆发了。

威廉二世实行激进的殖民地政策其实背后有着新兴资产阶级的影子,特别是大资产阶级的影子。然而,很可惜的是,对于资产阶级而言,威廉二世发动的一战并没有带来实际的效果,反而因为失败将德国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工业基础大量的摧毁。这让资产阶级和威廉二世产生了严重的裂隙。

其实,最开始的时候,资产阶级的如意算盘是扩大自己的贸易领域,成为欧洲甚至世界工业的领导者。他们并不想和英法等老牌殖民强国过早发生激烈的冲突,然而,年轻气盛的威廉二世完全没有把握好这个度,而将刚刚建立一统的德国,推向了万劫不复的境地。

树倒猢狲散,一个已经失势的皇帝建立起来的君主立宪制不再深得人心,资产阶级需要组建自己的政府,所以,威廉二世很不幸的成为了替罪羊。保皇党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也在审时度势之后反戈了。

再来看沙俄。

沙俄倒没有发生资产阶级革命,而是更加先进的二月革命,是由工人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

因为沙俄的资产阶级相较于英法德等国而言,要弱上许多。但是因为工厂基本上集中在东欧地区的几个大城市,工人阶级相对集中。沙俄在一战中国内的经济几乎完全崩溃,这主要是其原有的经济基础就比较薄弱,很多地方尚处于农奴制度的落后状态。

不过,沙俄的保皇党人势力相对于德国而言就要强上了许多。这些人在我们国家有着另外的名字——白俄。其实就是沙俄皇室的保皇党人成立的军事组织。他们和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争斗了很长时间,但是,因为沙皇的统治早已经不得人心,最终只能是失败的命运。

一战后期,俄国德国政变,皇帝被废,就没有效忠皇帝的势力吗?皇亲宗室们都束手待毙?

德国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激起世界各国的强烈反抗。德国国内反战情绪高涨,反对派日益壮大,战争以德国惨败告终。威廉二世迫于战败和国内革命的压力宣布退位。

俄国在一战时期爆发著名的“二月革命”,同时反战情绪也促成“二月革命”的最终胜利。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临时政府进驻克里姆林宫。

而此时,王室宗亲与亲皇派已自身难保,多数只能选择沉默,少数投入革命阵营,真正一个“树倒猢狲散”了。

一战后期,俄国德国政变,皇帝被废,就没有效忠皇帝的势力吗?皇亲宗室们都束手待毙?

国际形势有了新的变化,人民思想意识觉醒,即使有效忠与国王的势力,也会被淹没在历史前进的巨大洪流中!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