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嘉靖和万历常年不上朝,为什么没有出现大权旁落的情况?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主要是内阁制度和秉笔太监的存在。
明朝的政治制度同清朝有很大不同。
明朝的政治制度其实是一种精英治国,这就是朱元璋和朱棣的高明之处。
他们认为,一二代皇帝是明君,这个并不稀奇。
但这么多子孙不可能都是聪明人,很可能出现元代皇帝那种草包。
如果国家的所有政务都操纵在皇帝一个人手中,就可能出现全国的崩盘的局面。
所以出现了明朝的内阁制度。
内阁不同于满清的军机处。
军机处到中后期就是喝茶吹牛逼的场所,毫无实权,大事全部都是慈禧太后一个人商讨决定。
而内阁则是一个权力机关。
内阁有多名大臣,领袖叫做首辅。
原则上,明朝内阁似乎没有决策权。国家重要政务提给内阁先进行处理,内阁会根据情况在奏折上写上自己的处理建议,然后交给秉笔太监。
秉笔太监根据皇上的旨意,对奏折进行处理。
原则上,秉笔太监和内阁都没有决策权,权力在皇帝手里。
但皇帝不是超人,他的精力有限,只能选择部分重要的政务处理,其余不太重要的(皇帝觉得不太重要的),就交给秉笔太监处理。
但秉笔太监能有多少政治能力,怎么也不会比内阁大臣要高。
所以,秉笔太监大体是按照内阁大臣的建议批复。
也就说是,大部分政务其实是内阁在处理。
另外,如果皇帝对于内阁比较信任,或者自己懒政,会干脆将几乎所有政务交给秉笔太监处理。
而秉笔太监不愿意承担责任,会主要按照内阁的建议批复。
这样一来,国家大小事情等同于内阁在处理。
这就是明朝比较强大的地方。
内阁不是固定的,经常会更换,吸收能力强的大臣进入。
那么,内阁就是明朝全国政治精英组成的。这些人不管怎么说,能力都是很强的,肯定是比普通皇帝要强的。
以避免一个草包皇上操纵国家,导致天下大乱的局面。
更重要的是,皇上即便有了重病或者干脆不上朝,只要内阁维持运转,国家机器就不会崩溃。
实际上,这就类似于君主立宪制的早期模式,权力部分在内阁手中。
大明不存在君主立宪制,因为权力还是在皇帝手里,最多是皇帝主动交给内阁。
但皇帝可以随时把内阁的权力收回!
在崇祯时代,崇祯多疑,不信任内阁,将权力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他的能力有限,有刚愎自用,导致全国局势逐步不可收拾。
明朝的嘉靖和万历常年不上朝,为什么没有出现大权旁落的情况?
很简单,因为上不上朝决定不了权利的归属!比如光绪,他就是天天上朝,权利还是慈禧得,又比如嘉庆,前二年实际权利归属太上皇乾隆,乾隆上朝吗?不上朝不代表不管事,否则万历三大征怎么打的?
明朝的嘉靖和万历常年不上朝,为什么没有出现大权旁落的情况?
明朝的嘉靖皇帝和万历皇帝这爷孙两个,创造了一个奇葩,长期不上朝理政。不过不上朝不代表不处理国家大事,他们只是躲在后面操控明朝的整个时局,财政权、军权、主要人事任命权都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基本上大权没有旁落,皇帝被架空的时间比较短。(万历皇帝被戏称为“夜天子”)
明朝中央集权的权利如何制约?自“胡惟庸案”爆发后,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度,采取了群相制度,分割宰相的权利,后演化成内阁,内阁首辅一般不是皇帝直接任命,他要取得很大一部分朝臣的推举,皇帝才能任命。但是内阁首辅的权利也会逐渐增大,等同于过去的宰相,但权利已经大大削弱了。
为了制衡内阁的权利,明朝皇帝又发展了司礼监,由宦官制衡内阁的权利。司礼监是直接听命于皇上,太监又可能权倾朝野,如刘瑾、魏忠贤等人,不过皇上一旦发话,这些权势人物立马倒台,权利非常不牢固,只不过是皇帝一群奴才而已。(嘉靖皇帝被戏称为道士皇帝)
对待历史上经常有藩王造反,明朝皇帝也有控制,严格控制他们的行为和掌控的军队,即使造反也很难成功,朱棣是一个特例,他的孙子明宣宗朱瞻基加大对藩王护卫的控制,造反基本出不了省,同样的错误不能再犯第二次。
对待外戚问题上,明朝也有严格规定,皇帝的女儿不能嫁给朝中的文武大臣,只能在底层官吏中选择女婿;皇帝的后宫也不能选择朝中文武大臣的女儿进宫,外戚的权利受到严格控制。
明朝的前几任皇帝,把皇帝中央集权做到了极致化、制度化,后世的皇帝可以不用上朝也可以操控朝局。
万历皇帝大权旁落时期。万历皇帝刚刚继任皇帝的时候年纪小,由张居正组阁,他和太监冯保关系非常不错,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稳定了明朝内政和经济。万历皇帝前十年基本没有掌握权利,虽然他已经亲政了几年,朝政还是牢牢把控在张居正、冯保手中。
内阁和司礼监通力合作,看似稳定了明朝内政和经济,但对皇权来说是非常大的威胁,大臣忠心的话还好,大臣不忠心可能就换掉了皇帝。因此万历皇帝在张居正死后反攻倒算张居正和冯保,从新树立皇权的威望,内阁和司礼监不能亲密无间,不方便皇帝制衡权利。
嘉靖皇帝为啥不上朝?嘉靖皇帝应该是一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前期他还是比较勤政的,通过“大礼仪之争”(为自己亲生父母正名),清除了原来的不少朝臣,彻底控制朝政。
嘉靖皇帝不上朝一般都认为是1542年发生的“壬寅宫变”,以宫女杨金英为首的十几个宫女不堪忍受嘉靖皇帝的羞辱,趁他睡着的时候差点勒死他,此事对他的打击很大,皇帝的颜面尽失。主要是他经常服食丹药(因为他30岁之前还没有儿子),服药后性情大变,很多宫女被打死才造成这样的结果。(虐待宫女惹起的“壬寅宫变”)
再者,明朝的言官个个都不怕死,希望皇帝处死他们,落得一个直谏的美名。嘉靖皇帝曾经打死一百多朝廷官员,但进谏的官员仍然不断,他厌倦了这些文官的吵吵闹闹,不如隐居幕后,操控朝政。他是一个十分精明的皇帝,朝堂和民间的一些事情他都了解的非常清楚,他利用了其他管道相互印证消息的可靠性。
万历皇帝为啥不上朝?万历皇帝彻底政权没几年就开始不上朝了,经过考古挖掘证明,万历皇帝的腿有了残疾,成了一个瘸子,走相不是太好。明朝有制度制约,他也不用费多大心思照样可以控制差距。
其次,万历皇帝想立福王朱常洵为太子,而大臣坚持所谓的礼仪,坚持以嫡长子朱常洛为太子,双方争执了几十年,文官们也不买万历皇帝的面子,这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一旦遇到军国大事,万历皇帝还是亲自出面主持,比如万历年间的三大征(宁夏之役、朝鲜之役、播州之役),“挺击案”、萨尔浒之战等。
明朝的嘉靖和万历常年不上朝,为什么没有出现大权旁落的情况?
所以就因为这两朝的常年不上朝,为最后的大明王朝的灭亡留下了浮笔,正如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一样为你以后的健康与享命带来了决定长短。
正如一个家族的兴败一个道理。
一个家族不可独立与一个社会,一个社会不可独立与一个国家。
而一个国家也应溶合与一个大的世界。
局部,格物,格局,问局,做局,全局。
用历史的眼光看历史,有现代的眼光看未来。
无论中外,历朝历王,各有千秋。
但能把历看透,并发现未来永固之道者。
世间不过一二,。
而夏华幸占一位。国人应珍惜。
明朝的嘉靖和万历常年不上朝,为什么没有出现大权旁落的情况?
明朝的嘉靖和万历常年不上朝,主要问题通知皇帝知晓批阅,其它多数事务由内阁大臣和秉笔太监处理,这样把大臣官僚们心聚起来,有清明政治规距章法,经历几代皇帝,大臣们信服,地方官员依存不分心,朝廷安定天下太平!
明朝的嘉靖和万历常年不上朝,为什么没有出现大权旁落的情况?
这印证了大明王朝机构制度的完善是越前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