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楼梦》中,情商最高的是薛宝钗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薛宝钗的情商并不是很高。

她的情商只能糊弄糊弄贾宝玉等人,对于长辈是无用的,一眼就被看穿。

毕竟小女孩子,再精明能精明也是有限。

大家注意,其实真正喜欢薛宝钗的长辈,只有王夫人。

贾母对于薛宝钗并不怎么喜欢,反正更喜欢不相干的薛宝琴,以及有血缘关系的林黛玉。

有人说,贾母是因为林黛玉是爱女贾敏的女儿,才喜欢她。

多少有这些因素,但并非如此。

以贾母的老辣,对于王夫人、邢夫人之流的优劣看得是很清楚的。

贾母并非喜欢王夫人,只是王夫人好歹比邢夫人要强,没有办法才选择她。

然而,贾母对于薛宝钗并不太喜欢,并不是因为薛家已经开始破败,而主要是不太喜欢这个人。

在张道士为宝玉说媒的时候,贾母特别提出“模样好,性子好”,这就是侧面说贾母对于现有几个女孩的性子不太满意。

这个性子好不是脾气好,而是性格好,并不是说你不吵吵闹闹就叫性格好。

但林黛玉相比薛宝钗,毕竟是同贾宝玉一起长大的。两人虽吵吵闹闹,也算青梅竹马,婚后相处应该没有问题。

然而,贾宝玉和父亲贾政差不多,而薛宝钗精明又高于王夫人。

以贾母的眼光,难道看不出儿子贾政怕老婆,经常受王夫人的闲气吗?贾政宁可去宠爱贾母最不喜欢的赵姨娘,也不在王夫人房内睡一晚。

大家注意,贾政只和王夫人有两个儿子。而贾宝玉之后的两个孩子,都是贾政和赵姨娘生的。

其中探春和贾宝玉年龄相差有限,可以那个时候王夫人就失宠了,贾政和她应该再没有夫妻生活。

贾政的例子在前。

如果老实巴交的爱孙贾宝玉和薛宝钗结婚,未来也很可能是这样。

其实,贾母一直都不太喜欢,王夫人、薛宝钗、袭人这种类型的人,不然不可能将晴雯指定为贾宝玉的妾,而不是袭人。

相反,贾母认为晴雯、林黛玉这种人虽也有心机,但本性不坏,也不太做作,同贾宝玉才能较好的相处。

如果林黛玉做儿媳妇,不会出现贾宝玉,被一个女人玩的团团转,就像他老子一样。

就这点来说,薛宝钗并没有获得贾母的欢心,比林黛玉差远了。

贾母去薛宝钗屋里玩,发现她的家具过于简单,还发了脾气。

萨沙摘录一下:贾母说薛宝钗屋子太素了,年纪轻轻这样,让她这种年纪大的更无地自容了。贾母很少批评人,尤其对着外人她更是很少表现不满。但她也很圆滑,说是王熙凤照顾的不周到,但又说她们要入土的人都收拾屋子,搞得有些富贵气,薛宝钗却不收拾,这话其实说的很重的。贾母实际表达的意思就是薛宝钗装的太过了,已经超越她这个年纪了。她送薛宝钗几个盆景就是告诉她,干点这个年纪该干的事,不要像个老人一样城府太深。

更重要的是,贾政也不喜欢薛宝钗。

贾政不喜欢薛宝钗,更多是出于本能,因为薛宝钗太像王夫人了,倒是不太像她的母亲薛姨妈。薛姨妈心善,城府浅,相对容易相处。薛宝钗比她母亲厉害十倍。

贾政不喜欢王夫人,也本能的不喜欢薛宝钗。

贾政和薛宝钗只有几次接触,不是毫无感觉就是反感。

其实,贾宝玉的婚姻,完全是王夫人用了各种手段一手促成的。

就这点来说,薛宝钗的情商并不是很高。她毕竟是年轻女孩,再聪明再有城府,社会阅历有限,玩不过这些老人的。

在《红楼梦》中,情商最高的是薛宝钗吗?

情商是指控制情绪的能力,又称情绪智慧,《红楼梦》上千人物中,有很多人情商都不低,包括贾母、薛姨妈、薛宝钗、薛宝琴等,而其中又以邢岫烟堪称最佳。

邢岫烟是邢夫人的侄女,因家中贫寒,随父母前来投奔邢夫人,但她的性情完全不似邢夫人与父母,其为人雅重平和,清心寡欲,对于清贫的生活毫无埋怨,因此也为贾府众人所敬重。

薛姨妈很喜欢邢岫烟,本欲说与薛蟠为妻,但薛蟠实在不堪,又恐糟蹋了岫烟,所以便求贾母说媒为人品不错的薛蝌求亲,蝌岫二人曾有一面之遇,心中也皆如意,也算是一段难得的好姻缘。

书中对邢岫烟的描写不多,不过从她与众人的相处中,我们确实可以看到她的高情商。

邢岫烟一月有二两银子例钱,邢夫人却让她省一两给爹妈送出去,她住在迎春处,知道迎春的处境,不敢使用迎春的东西,又三天五天拿出钱来给妈妈丫头们打酒买点心吃,所以一月二两银子竟然还不够使,只能悄悄地把绵衣服叫人当了几吊钱盘缠,不料却是在薛家开的“恒舒典”典当,因此也被宝钗开玩笑说“人没过来,衣裳先过来。”

宝玉收到妙玉的祝寿帖子“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回帖上不知回个什么字样,去寻黛玉路上偶遇去找妙玉说话的岫烟,便说:“原来他推重姐姐”,但岫烟却颇有自知之明,又深懂妙玉孤傲,笑道:“他也未必真心重我”,“我和他又是贫贱之交,又有半师之分”,“我们得遇,旧情竟未易。承他青目,更胜当日。”

得知宝玉的为难,岫烟顿时明白妙玉的心思,明白妙玉“槛外人”一词出自宋代范成大《重九日行营寿藏之地》“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是以出主意让宝玉谦称自己是“槛内人”,如此可合妙玉的心。

岫烟在书中还留下一首七律《咏红梅花·得“红”字》,工整合律,颇见功力,诗中她化身为梅花,纵身处苦寒之中,犹自笑待东风,人道自己寻常,而自己何须计较,浓淡且由冰雪,其诗如下: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   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虹。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

懂得自己的处境,明白自己的内心,虽家贫而不失傲骨,能换位思考他人进而认知其情绪,从而处理好彼此之间的关系,这样的邢岫烟,堪称《红楼梦》最高情商者。

我是六甲番人,敬请大家关注。

在《红楼梦》中,情商最高的是薛宝钗吗?

要说情商高,薛宝钗算一个,我认为王熙凤也算一个。不然怎么会让贾母从头到尾一直宠爱着呢。深得贾母恩宠和王夫人赏识,成为贾家荣府的实际掌权者。这样的人肯定是个高情商的。

就看王熙凤第一次出场,是在林黛玉初进贾府的场面里。人未至,笑先闻,见了林黛玉,知道贾母因贾敏的缘故分外怜惜她,便夸到:,因笑道: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试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意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瞧瞧多会说话,既赞扬了林黛玉,让贾母喜悦,又没有越过贾府的三位姑娘,谁也不得罪,却还讨好了贾母,哄得所有人都舒服开心。这样的人物能说情商不高吗?连林黛玉这个敏感的,小心的姑娘都没能说出个什么。

再看接下来后半句伤感贾敏早逝的后半句话更是绝了,同一句话中,以高兴着夸奖开始,中间就能转折为哀伤甚至掉下泪来。这样的情绪转变之快,表情变化之迅速,哪里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能及时跟进贾母的情绪,既替贾母见到外孙女高兴,又能为贾母因见到外孙女想起女儿而难过,贾母的心理走动是摸得一清二楚。再接下去,贾母因不想让林黛玉跟着难过了,便让王熙凤打住,王熙凤下一秒就能再撑起笑脸来打趣,逗得贾母开怀。

就这样一个出场的场面里,说了统共话,没有半句废话,这样的人物,端是风流无边,哪有不让人喜欢的。实在是佩服不已,这样的人如果还不是高情商的,那真是找不出第二个了。

这也是让贾母始终喜爱她的原因,即使抄家中王熙凤犯了大错,却还是让贾母惦记着呢,留着好东西给她。

对于王夫人,接下来关于王夫人对林黛玉的准备衣服料子照顾着,王熙凤表示太太只管放心,早已备下了,让王夫人满意的点了点头。这样能想在老板所想的前面给老板预备好,老板开心,自然自己也就好过了。这样既让王夫人在众人面前有面子,自己也体现了自己的价值。有能让贾母开心。王熙凤这样的对于两位高于自己地位的人物心理揣摩的一清二楚,能同时让两位领导满意,还对自己夸赞有加,哪里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在《红楼梦》中,情商最高的是薛宝钗吗?

薛宝钗并不是红楼梦里面情商最高的人,红楼梦里面情商最高的人是邢岫烟。

宝钗的人设一直是高的。

端庄温和,沉默寡言,她始终是以温柔淑女的形象出现。

唯一一次发火时,让我们看到一个与印象中完全不一样的宝钗。

宝钗宝玉一起看戏时,宝玉奚落宝钗似杨妃怯热,宝钗大怒,冷笑道:

我倒似杨妃,只是没有一个好哥哥和兄弟可以做得杨国忠的。

时逢小丫头靓儿没了扇子,询问宝钗,宝钗趁机发泄:

“你要仔细!我和你玩过,你再疑我。和你素日嘻皮笑脸的那些姑娘们跟前,你该问他们去”

说得过靓儿跑了。当然,也趁势打脸了宝玉和黛玉。

宝钗自出现时,便是端庄典雅的样子,但是再温和的姑娘,也经不起心生人的讥讽啊,而且还是直接抨击她的形体上的“缺憾”,更致命的是她的情敌林黛玉还在当面,又加上贾母在这一回里,明确拒婚,叫她一个姑娘家情何以堪。

所以说,爱情,一旦用心,就是任何一个女子的硬伤。哪怕深沉浑厚如同宝钗者,亦如是。

但是文本内还有一个真正情商高的闲云野鹤般的女子—刑岫烟。

刑岫烟是文本内烟一般的存在。

初期,她来时,王熙凤见她是刑夫人的侄女,故意送她去迎春处住着。

迎春是怯懦不管事的人,自己的累丝金凤让奶母偷出去抵赌资,她都不过问,就更不必说照顾表姐妹刑岫烟了。

但是,刑岫烟硬是凭着自己的高情商,获得了王熙凤的另眼相待。

不仅得到黛玉和宝钗等,一众女子们纯真的友谊,也为自己赢得了一门不错的亲事。

刑岫烟,这个人物性格设计得很超然物外。性格相当成熟,是一种青春女子,很难以抵达的境界。

从她的名字看,烟是无体之物,这样完美人格,是不是曹公的一种想象,也很难说。

不过,这样的女子虽然人格高不可及,但是确实值得敬慕和赞叹!

(图源皆自网络,侵删)

在《红楼梦》中,情商最高的是薛宝钗吗?

谢谢题主的提问。个人觉得《红楼梦》中情商最高的并非薛宝钗。

首先要承认,作为作者倾注大量心血与笔墨的重要人物之一,薛宝钗的情商的确很高,但在个人看来难称“最高”。为什么?主要还是因为每个人对于情商的理解或者叫做衡量标准各不相同。

在个人看来,真正的高情商绝不仅仅是世俗的圆滑世故、逢场作戏、工于心计或曲意逢迎,更不是抖机灵、玩儿心眼儿、耍小聪明。

例如,薛宝钗陪贾母看戏时,专挑老人喜欢的戏,专拣老人喜欢吃的软糯甜腻的东西吃。这些行为就属于典型的低情商。

当然,对于一个像薛宝钗这样的少女来说,要求她具有“高情商”的确是勉为其难了。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标准属于高情商?《红楼梦》中情商最高的又是谁?

最高的情商不仅要有薛宝钗的“曲意逢迎”,更重要的是要具有“众人皆梦我独醒”的境界。这就像刘姥姥的大智若愚、淳朴善良。

刘姥姥在大观园中可谓“丑态百出”,但在结束时只说了一句“不过为了老太太高兴”。只此一句,她就将几乎大观园中所有在场人物(不乏《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的情商无情碾压。

刘姥姥只是为了讨贾母、太太和姑娘、丫鬟们开心而故作丑态,可叹整个大观园中“七窍玲珑”的太太、姑娘们竟无一人察觉,而只会嘲笑刘姥姥又土又穷又没见识。然而,刘姥姥早已洞察一切,这就是“众人皆梦唯我独醒”。

至高情商还有一个重要的标志,这就是淳朴与善良。刘姥姥心地善良,即使是在贾府败落后,仍前去探望。按照当时的情形,绝大多数势利之徒急于与漩涡之中的贾府撇清关系。刘姥姥不仅不避嫌,还竭尽所能设法搭救,这不仅仅是一种报恩行为,更是一种朴素的智慧,也是一种高超情商的具体体现。

以上个人观点难免肤浅偏颇,欢迎各位留言发表您的观点。原创和码字不易,若有所启发敬请点赞或转发。我是漫步世界遗产,喜欢独立思考,远离人云亦云,专注文化领域,探究传统文化,每日分享美文美图。斧正更多拙作,欢迎点击右上角添加关注。谢谢。

在《红楼梦》中,情商最高的是薛宝钗吗?

红楼梦里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的脾气性格,有外向的有内向的,各怀鬼胎,各有各的目的,都想做一个被宠信的人,相对无私且情商高的还是黛玉。她不攀高附贵,她不巴结每一个人,只一心一意爱着宝玉,难道这不是高情商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