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陀何罪之有,孙二娘为何非要杀他?

在《水浒传》里面,关于这个头陀的描述,前后出现过两回,第一次是在27回,《母夜叉孟州道卖人肉 武都头十字坡遇张青》

说的是武松杀死西门庆潘金莲和王婆之后,被刺配孟州。路过十字坡的时候经过孙二娘的黑店,武松看穿黑店本色,降伏拿大腿夹住孙二娘,这一段写得颇有荤味儿。最后男主人张青出现才解救了自家娘子。张青告诉武松说,他们家虽然是杀人越货的黑店,但是有三类人是不杀的,一个是出家僧道不杀,因为他们原本没有受用过分;第二是行院妓女不杀,因为她们是逢场作戏陪了多少小心赚来的银子;第三类是犯罪流配之人不杀,因为里面藏有很多好汉。

但是孙二娘在老公不在店里的时候,坏过三次规矩。第一次是蒙汗药麻醉过花和尚鲁智深,因为看他长得身躯胖大,可以做黄牛肉。幸亏张青及时赶到,否则鲁智深早被剁成肉馅。第三个就是对武松下手,武松是犯罪流配之人,结果被武松“反杀”,差点夹死她。第二次就是对那个神秘的头陀。

张青道:“只可惜了一个头陀,长七八尺,一条大汉,也把来麻坏了,小人归得迟了些个,已把他卸下四足。如今只留得一个箍头的铁戒尺,一领皂直裰,一张度牒在此。别的都不打紧,有两件物最难得:一件是一百单八颗人顶骨做成的数珠,一件是两把雪花镔铁打成的戒刀。想这头陀也自杀人不少,直到如今,那刀要便半夜里啸响。小人只恨道不曾救得这个人,心里常常怀念他。

从这一段描写里可以看出来,这个头陀也是一位武艺高强,杀人如麻的江湖高手。

第二次提到这个神秘头陀,是在《水浒传》的30回《张都监血溅鸳鸯楼 武行者夜走蜈蚣岭》。

话说武松在鸳鸯楼杀死蒋门神,张都监,张团练已经男女一大帮人之后,逃亡到孟州,在一个小古庙里休息的时候,被杀人越货的四个强盗用挠钩困住,捆绑起来送给大哥。

那四个男女道:“这鸟汉子却肥了,好送与大哥去。”武松那里挣扎得脱,被这四个人夺了包裹、朴刀,却似牵羊的一般,脚不点地,拖到村里来。

活该武松命大,山贼的老大还是张青和孙二娘,孙二娘一看武松要逃命,就送给了武松一身行头。

孙二娘道:“二年前,有个头陀打从这里过,吃我放翻了,把来做了几日馒头馅。却留得他一个铁戒箍,一身衣服,一领皂布直裰,一条杂色短繐绦,一本度牒,一串一百单八颗人顶骨数珠,一个沙鱼皮鞘子插着两把雪花镔铁打成的戒刀。这刀如常半夜里鸣啸的响。叔叔既要逃难,只除非把头发剪了,做个行者,须遮得额上金印,又且得这本度牒做护身符,年甲貌相又和叔叔等,却不是前缘前世。阿叔便应了他的名字,前路去谁敢来盘问。这件事好么?”张青拍手道:“二嫂说得是。我倒忘了这一着。”正是:缉捕急如星火,颠危好似风波。若要免除灾祸,且须做个头陀。

等到武松穿上了头陀的衣物之后,发现衣服非常的合身。

武松自看道:“却一似与我身上做的!”着了皂直裰,系了绦,把毡笠儿除下来,解开头发,折叠起来,将戒箍儿箍起,挂着数珠。张青、孙二娘看了,两个喝采道:“却不是前生注定!”

武松便以头陀的装束示人,从此之后世界上就没有了武二郎,多了一个行者武松。

那么这个头陀究竟是什么来路?又是哪里得罪了孙二娘呢?在《水浒传》原著里面没有交待,但是,在单田芳播讲的评书《水浒外传》里面,这个神秘头陀却是引爆整部评书故事的导火索。

此人法号广惠,是平凤岭少林寺方丈、江湖人称粉面如来的法都长老的爱徒,广惠外出路过十字坡,酒后调戏孙二娘,被母夜叉麻翻加工成了肉香多汁的包子馅。孙二娘把广惠和尚的一身衣服送给武松,武松一身头陀打扮行走江湖。

在评书《水浒外传》里,开头就是时迁和武松投宿平凤岭少林寺,平凤岭少林寺是嵩山少林寺的分院,监寺广恩热情招待二位英雄,因为看见武松所穿衣服和一身打扮很像失踪的广惠师弟,于是刺探武松衣服的来路,时迁大嘴巴说漏了真相,广恩和尚知道师弟死于孙二娘之手。这才引出了一场梁山好汉和少林寺高手的恩怨对决。有兴趣的不妨听一听评书《水浒外传》。

头陀何罪之有,孙二娘为何非要杀他?

头陀唯一的罪过,可能就是长得太壮实了,并且,这头陀或许就是武松的前世…

孙二娘这朵整日浸在鲜血中的花朵,丝毫让人感觉不到她身上的柔美。在繁本水浒中,孙二娘的父亲叫孙元,江湖人称山夜叉,我们知道夜叉本就是凶物,那么夜叉入山,自然也是祸害。而孙元本就是品行不端之人,但令人无法理解的是,对于自己的亲生女儿,孙元给予的也是血腥的教育,孙二娘从小接触的到的不是花花草草,而是令人恐惧的血色,因此孙元的本事,孙二娘也习得多般。

而孙元曾在外出途中遭到了一个年轻后生的挑衅,这后生看孙元年老便想欺负他,却二十余回合后就被打倒,孙元见其无家可归,就收留了他,这个人就是菜园子张青。后来孙元去世后,孙二娘继续继承父亲的产业,并且在大树十字坡下开了远近闻名的黑店,只要看见不顺眼的人,就蒙汗药伺候,然后将他们变成食材,小两口一直过着一本万利的买卖。但张青特别向孙二娘说明,云游僧道、失足妇女、流放配军不在被宰之列,可孙二娘,貌似并不把张青的话记在心里。

而在孙二娘出场之前,梁山泊下的朱贵干的也是杀人越货的勾当,他当时向林冲介绍说他对“食材”的用法颇有研究,肥肉可以炼油点灯,瘦肉可以炒菜下酒,所以我们虽然不知道孙二娘的厨艺如何,但她“烹饪”的技法应该和朱贵区别不大。所以当一个身材魁梧的头陀来店里时,孙二娘没有理由不收下这份大礼,于是头陀就这么没了。

等到武松来店里时,他利用自己的机警教训了孙二娘一顿,幸亏张青及时出现,否则画面简直不敢想。武松自此认张青夫妇为哥嫂,并在血溅鸳鸯楼后和二人再次相遇,为了躲避官府的追捕,孙二娘让武松换上头陀的装备,结果怎么样?

这身装备对于武松来讲是出奇的合适耶~

所以武松很意外的成为了僧人,而头陀似乎就是命中注定该葬身于十字坡,并且命中注定死后要替武松躲难。而这身头陀的装备,武松从此没有卸下,虽说武松是假僧,可他和鲁智深一样,都是真佛。

文/逻辑文史游

张青夫妇皆战死于江南,这算不算报应?

头陀何罪之有,孙二娘为何非要杀他?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孙二娘本来就是杀人越货的歹徒,甚至贪婪到连被害者的人肉都不愿意浪费的地步。

大家注意,孙二娘害死的人是很多的。

孙二娘是土匪世家,他的父亲孙元,绰号山夜叉,一生都是拦路抢劫的土匪。

在七老八十的年龄,孙元用一条扁担能打翻年轻力壮的强盗张青,可见这老土匪有多厉害。

再说,孙二娘丈夫张青,也是个凶恶的歹徒。

张青本来是光明寺的雇工,仅仅因为一些小事就将全寺僧人杀掉。

随后他就在附近拦路抢劫,估计也杀了不少人,直到被孙元打倒。

孙元收了张青做女婿,因为孙二娘本人也是一个歹徒,凶恶程度超过张青。

孙二娘夫妻带十字坡开黑店,遇到看起来有钱的就下毒将客人害死,然后抢走财物。

谋财害命已经够狠毒了,孙二娘他们却连客人身上一点肉都不放过。

因为开店需要酒肉,酒可以自己酿造,肉则需要去周边村子买。

当时肉价格比较高,又没有冰箱,买了就要很快吃掉。

为了减少这方面的开销,孙二娘竟然将客人害死以后,将尸体上的肉当做牛肉出售。

大家想一想,孙二娘杀死一个客人,抢到的金银有多少?

至少能买几个月的肉吧。

然而,孙二娘他们连这点小钱都不愿意出,可见贪婪到了极点。

孙二娘夫妻害人时间不短了,连江湖上都有顺口溜:大树十字坡,客人谁敢那里过?肥的切做馒头馅,瘦的却把去填河!

孙二娘杀得都是无辜的人,所以杀个头陀也没什么问题。

大家注意,不杀僧侣、罪犯和妓女,至少张青对孙二娘的要求,但孙二娘未必会听。

事实上,孙二娘连续下手对付了鲁智深、头陀、武松,说明她根本没什么原则,看到有钱人或者不爽的人,就会下手。

头陀何罪之有,孙二娘为何非要杀他?

头陀何罪之有,孙二娘为何非要杀他?

鸳鸯楼的翠兰没有罪,武松杀了她。

与朱仝一起玩耍的4岁小衙内,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孩子而已,没有罪,李逵摔死了他。

牛二是无赖泼皮而已,杨志杀了他。

梁山一伙劫法场,老百姓没有罪,李逵一双板斧滥杀老百姓几百人。

时迁偷了祝家庄一只鸡,梁山派人把祝家庄给灭了。

整部《水浒传》,杀人与不杀人,都有很多“正当”理由。孙二娘杀头陀,坏了规矩,然而一切都是为银两服务。

孙二娘开了间黑店,用蒙汗药对客人下手,挑肥拣瘦,做成人肉叉烧包,一本万利。

张青美名其曰,有三不杀:不杀出家人,因为他们慈悲为怀;不杀青楼妓女,因为她们卖身陪笑不容易;不杀流犯,因为当中可能有英雄好汉含冤。

任何干杀人越货之人,总给自己披上神圣的外衣,淡化自己的罪行。

然而自古流氓土匪的宗旨是: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过此路,留下买路财。胆敢说不字,上前揪脑袋。死在荒郊外,管宰不管埋。送上望乡台,永远回不来。

孙二娘管你张青什么三不杀,赚钱最重要,因此破了三回规矩。

第一次她见鲁智深长得牛高马大,若做成人肉叉烧包,估计会口感不错,能赚钱,于是坏了规矩不理会鲁智深是出家人。她下蒙汗药弄晕了鲁智深,幸在张青及时发现。

第二次,便是这个头陀,孙二娘管你什么出家不出家人,肉质良好即可。这次张青没有能及时阻止,只能对武松说,这头陀曾经杀人如麻,事实如何,谁知道呢?

第三次,武松长得结实,有利可图,孙二娘又对他的肌肉虎视眈眈,自然是要对武松这个流犯下手。一言以蔽之,孙二娘觉得肉质可以的客人,统统对他们下黑手,金钱面前,啥规矩都是浮云。

孙二娘杀死的这头陀,他到底该不该死?

孙二娘杀死的这个头陀,身上两件物品比较特殊。一件是一百单八颗人顶骨做成的数珠,一件是两把雪花镔铁打成的戒刀。

小说中的张青曾说,想这头陀也自杀人不少,直到如今,那刀要便半夜里啸响。小人只恨道不曾救得这个人,心里常常怀念他。

不管张青这么说的出发点是出自于搏得武松的同情,还是替孙二娘忏悔罪过,反正是已经杀了,我觉得这头陀才应当是真正替天行道之人。

既然是头陀装扮,带有戒刀,至少是教门中人,明面上是行善积德,惩奸除恶。

最关键的是他的一百单八颗人顶骨做成的数珠,这代表他起码杀过一百零八个人。

如果头陀杀的是好人,怎么还会胆敢将好人的头顶骨块串起来,大摇大摆的去孙二娘的黑店吃饭?即使是穷凶极恶的坏人,也不至于嚣张到这种程度。

唯一的推断,就是头陀杀的是坏人,心安理得去到孙二娘黑店吃饭,身上的头顶骨串警示世人,他如教门的护法,告诫世人勿做坏事。

张青、孙二娘的黑店本就是滥杀无辜,哪怕他们立的三不杀规矩,实际上都是为了赚钱,置法理、人伦于不顾。

杀死了人,还做成包子,这太恐怖又恶心,然而《水浒传》中,吃人肉之事,多的很。

像黄文炳陷害宋江,李逵等人劫法场成功,活擒了黄文炳。宋江为了泄恨,让梁山一伙人将他吊起来,再把他的肉一块一块地割下来又煎又炸的,当作下酒菜。

《水浒传》的替天行道,这个道非常的模糊,所谓忠义之事,往往离不开个人的生存与生活,孙二娘杀死的这个头陀,可见一斑。写头条是一种爱好,更是一种情怀。相识是缘,感恩和您的相遇,更感谢您的关注、留评和点赞。谢谢~~~~

头陀何罪之有,孙二娘为何非要杀他?

孙二娘,外号母夜叉,跟丈夫菜园子张青在孟州道上开黑店为生,她杀人不眨眼,专做人肉馒头和挂牛头卖人肉的生意。

要说这孙二娘为啥什么人都敢杀,就必须先说说孙二娘她爹孙老汉。

这孙老汉也是江湖中人,只是没有名号,他在江湖上专门做“剪径”的生意,什么是剪径呢?别人正走路呢,走着走着,从路两边钻出一个江湖好汉,把路给截断了,江湖好汉对过路人说:“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说白了,剪径就是劫道,就是抢劫,不言而喻,这孙老汉是个劫匪,是个江洋大盗。

所以,孙二娘开黑店,人家那是子承父业,是家传的职业,是人家谋生的本职工作。孙二娘既然以此为生,你还好意思问人家凭什么?人家就是干这个买卖的,就像老虎吃羊,羊还会问老虎凭什么吃我吗?

这菜园子张青,又是怎么跟母夜叉混到一起的呢?这又是一段奇事,菜园子张青是先遇到的孙二娘他爹孙老汉,后来才娶的孙二娘。

说起来,菜园子张青一开始还是个好青年,这孟州道上,原来有一家寺庙,叫光明寺,住了一些和尚,和尚吃斋念佛,也得种菜不是?张青就是光明寺菜园子里种菜的菜农,因此他才有个外号叫“菜园子”。就跟《倚天屠龙记》里,张无忌假装菜农给少林寺种菜一样。

张青这个小青年啊,年轻气盛,脾气也不小,因为一件小事,跟光明寺里的大师们起了争执。可能是张青受了点委屈,他想不开,走了极端,一气之下,把光明寺里的大师们都杀了,还把人家的庙给烧了,然后张青就逃跑了。由于张青做得很绝,没留下活口,官府找不到人证,这件案子也就不了了之了。

张青一看官府也不追查了,就不再躲着了,又出来了,只是菜园子都给烧了,他没有糊口的事做了,于是也开始做起了“剪径”的生意了。

有一天,张青正在路边埋伏等着羔羊上钩,结果左等右等,等来了一个砍柴的老汉,张青好几天没有嚼裹儿了,肚子饿得咕咕直叫,就顾不得那么多了,上来就要剪了这个劈柴老汉的道。

然而,令认没想到的是,老汉扁担扛着两捆柴,摇摇晃晃,其貌不扬,却身怀不露,有一身好本事,反而把张青一扁担打翻在地。原来这砍柴老汉不是别人,正是孙二娘他爹孙老汉,张青算是强盗遇见了贼爷爷,着了道了。

这孙老汉一看张青眉清目秀,手脚灵活,骨骼不凡,也没为难张青,却生了惜才之意,反而把张青带回了城里。这孙老汉平时住在城里,隔三差五跑到乡下劫道,可见,城里套路深,我要回农村,自古便是如此。

这孙老汉把张青带回城里以后,就像金轮法王抓到郭襄,总算找到了一个传人,把一身的好本事,就甭管是武艺还是劫道了,都传给了张青。后来又把自己的独生女孙二娘许配给了张青,张青无家可归又无依无靠,乐得做这个上门女婿。

这张青也是,一个乡下土包子,在城里还就住不惯,等孙老汉一死,就带着孙二娘回到乡下,在这孟州道上开了这么一家黑店,招了几个杀鸡屠狗之辈,夫妻二人做起了鸳鸯大盗。

这张青,是乡下人,毕竟纯朴没有都丢掉,因此他跟他的浑家孙二娘约法三章,三种人进了他的黑店,他们不杀:

第一是云游僧人,因为僧人不做过分的事,又是出家人;第二是江湖上行院妓女之人,妓女每天赔笑才赚那么点钱,还要害她们,会被江湖上的好汉耻笑;第三是各处犯罪流配的人,这罪犯里头有不少好汉,不可坏了他们性命。

张青这也算盗亦有道吧。可是,孙二娘人家是家传的强盗,跟张青这种半路出家的不同,人家才不管什么僧人妓女罪犯,该谋财就要谋财,该害命还得害命。

当初鲁智深路过孙二娘的黑店,就被孙二娘下蒙汗药麻翻了,幸亏张青赶回来得及时,救了鲁智深一命,要不然花和尚鲁智深早成了包子馅了。

后来孙二娘又麻翻了一个过路的头陀,张青赶回迟了,这头陀命不好,成了孙二娘的馒头馅。武松要不是人机警,恐怕也会成了孙二娘刀下之鬼。

所以,有人问,孙二娘为什么杀头陀?人家就是干人肉买卖的,管你是头陀还是尼姑,在孙二娘眼里,都她妈是馒头馅!人家是职业干这个的!

头陀何罪之有,孙二娘为何非要杀他?

水浒是一部男人戏,但是作为点缀的女性角色依然不少,妙的是梁山之上也有三个女将,而孙二娘算得上其中戏份最多的一个。

孙二娘出身不凡,可以说是土匪世家,书中只交代她爹是个老土匪,母亲没有交代,估计早早就死了。想想看孙二娘从小跟着一个土匪老爹,看的都是杀人越货勾当,花的都是不义之财,所以孙二娘从小就不是善茬,凶狠霸道,狂妄任性。

后来孙二娘老爹遇到一个打劫的,天天玩鹰还能让老鹰啄了眼么,他反而把打劫的给治服了,也就是张青了。一看张青人长得机灵,说话办事也像回事,而且跟自己是同道中人。再一想自己女人,长得五大三粗就不提了,脾气还那么暴躁,想嫁给正经人家谁敢要啊。于是就招了张青做上门女婿,张青是个十分讲究实际的人,虽说孙二娘相貌不好脾气暴躁,但是入赘孙家总比漂泊江湖的好。

嫁了老公以后,孙二娘没有丝毫收敛,张青一来懂得审时度势,二来他也打不过孙二娘,所以对老婆是百依百顺,关键的是,有时候他提点意见,孙二娘也不听啊。孙二娘有多任性,看看武松与她初遇时候的打扮就知道了:

看看这形象,明明是在十字坡地方卖包子,人烟本就不多,偏偏要浓妆艳抹,这还不算,敞开胸脯又是怎么回事。作为孙二娘老公张青,看到老婆这等模样,心里能高兴吗,可惜他说了孙二娘也不听,打又打不过。到了后期,张青也就无奈接受了。

不过呢,张青对自己老婆没有任何办法,做生意的头脑他还是有的。自己家开这个包子铺,来往客人不知道杀了多少,早已经是恶名远播。如果一不留神惹上个硬茬子,自己和孙二娘都要完蛋。所以他立下了规矩,三种人不能杀:一个是云游僧道,二个是青楼女子,三个是流放罪犯。他给出的理由是出家人没什么收入来源,青楼钱来的不易,而且容易坏他们名声,流放罪犯里面好汉多。实际上呢,这些理由看着都很牵强,主要原因还是这些人不好惹。出家人一般都待在寺庙道观,没事出来到处乱窜的基本上都是一身本事傍身,下手困难容易反噬。青楼女子自身虽然不行,但是她们认识的人多,保不齐相好里面有厉害角色,搞不好就要来找自己报仇。流放犯人确实有很多好汉,不好招惹,关键一般配两个官差押送,官差杀多了,官府跟他们计较起来,他们铁定也要玩完。所以张青嘴上跟武松说的好听,实际上完全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把风险降到最低。

不得不说,张青的出发点是好的,而且也完全是为了包子店的长远发展。可是那孙二娘是从小任性惯了的人,对于丈夫的一片苦心置之不理,有时候丈夫在场,遇到了她所说的三种人,她就给点面子不杀。如果张青不在,她所有人照杀不误。

至于这个头陀,就是比较倒霉了,孙二娘一看头陀体格魁梧,是做包子好材料。再看人家打扮,一百零八颗头骨珠串,一对上好的雪花镔铁刀,这两样就值不少钱。再看看他的做派,估计也是个杀人放火的主,身上银子肯定少不了。这样的大肥牛不宰杀了,难道还留他过年不成。头陀估计平日里耀武扬威惯了,哪里会知晓这小店居然敢给人下迷药害人,就这么稀里糊涂做了枉死的鬼。所以说,头陀被害,一来是因为他自己比较惹眼,二来也是孙二娘任性妄为所致。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这个头陀穿着破破烂烂,也没有什么武器串珠,用钱都是几文几文的,然后骨瘦如柴,那孙二娘很可能就放过他了。因为杀这样的人获得的利益还不够功夫钱呢。

孙二娘杀人归杀人,但是自从被武松瞬间秒杀又饶恕之后,对武松还真是死心塌地的好。后来武松血溅鸳鸯楼,再遇孙二娘他们,孙二娘表现出不符合她粗野形象的罕见关心体贴:那时候武松已经被通缉,她担心武松被捉,就让他乔装打扮,正好杀头陀以后余下了一干的衣服串珠戒刀,全都给武松打扮起来,自此行者武松诞生了。这个头陀倒是死的合适,成全了武松。

孙二娘这样的粗鲁的女人,遇见了自己欣赏的男人,也会表现出罕有的细心温柔,倒也是一桩美谈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