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弓箭手能不能做到像影视剧那样,一次能射两支以上的箭?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当然可以,前提是玩杂技。

很多人把打仗当做儿戏,把弓箭、长矛、投枪、铠甲什么都不当回事。

但大家都该知道孙子兵法的第一句: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译文: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着人民的生死和宗庙社稷的存亡,是不可不认真考察了解的。

古代打仗是同种粮食一样重要的大事。

但粮食种不好,还可以武力去抢。但打仗打不赢,就亡国灭种了。

所以我们看到的这些武器,绝对不是胡乱制造的,而是千锤百炼、上千年无数工匠的经验。

我们打个比方。大家知道亚述帝国吗?

这是早在公元前8世纪中东的一个军事强国。

我们现代发掘了亚述人很多武器,其中亚述人的重型铠甲的重量,同近代的几乎没有差别。

这说明什么?

亚述人虽然生活在2000多年前,但制造兵器、铠甲毫不含糊。以铠甲为例,将人体能够承受的潜能发挥到最大,制造了刚刚好人体能够承受的铠甲。

这样一来,可以做到人的体力和铠甲的防御力最完美的平衡。

大家要知道,这可是公元前8世纪达到的。

而弓箭一直用到20世纪初期,当然就更为考究。

实际上,弓箭是自古以来各国军队最重要的远程武器,也是全人类经验的结晶,绝对不是搞笑的。

就弓箭来说,不要说一次用两支箭,就算用一支箭,对于箭的重量、长度、尺寸都有严格要求。

以重量来说,羽箭不能太轻,如果轻的话,会导致弓箭的损坏加速。

羽箭不能太重,太重的化会严重导致射击的性能,射程会降低,精度也会下降。

所以,羽箭制作的要求是极高的。

早在秦国统一六国时候,制造的羽箭就是完全一样的,有着统一标准。谁做出不合格的羽箭,是犯罪行为。

大家看看,连羽箭重一点轻一点都不被接受,何谈一次射2支羽箭。

在军事作战中,一次射2支羽箭,等于是胡搞一通。

你这样射箭,只能保证一支箭瞄准,另一支箭是兼顾不了的。同时,两支箭挤压在一起,对双方都有影响。

一次射2支箭,除非射几米外的目标,不然根本不可能击中。

所以,这种射箭方式最多进行杂技表演,用于军事作战是绝对不可能的。

古代的弓箭手能不能做到像影视剧那样,一次能射两支以上的箭?

弓箭手能不能一次射两箭呢?完全没问题。甚至可以射三箭。但是没有什么用。

一次射两箭,弊大于利。概括的讲,一是射不远,二是射不准。一是射不远。

一次射两箭,分散了弓箭的动能,极大的降低了弓箭的初速度。

大家都知道,弓箭之所以能够发射,靠的就是弯弓时积蓄的弹性势能。这一弹性势能是有限的。同时发射两支箭,就相当于把原本作用于一支箭的能量一分为二。作用在箭上的能量大幅下降,初速度必然大幅下降,射程和杀伤力紧跟着也大幅下降。本来能射两百米远,现在只能射一百米远了。

二是射不准。

射箭是一个高难度的技术活,一支箭尚且难以精准,两支箭就更难射准了。射出去以后,两箭乱飞,搞不好会扎到自己人,还不如不射。

第三是射的慢。

射箭时,要搭上箭、拉开弓、瞄准以后才能发射。一根箭可以轻松搭上箭并瞄准射击,两根箭则要难得多,捏着这根捏不住那根,箭晃来晃去,怎么拉弓、怎么瞄准?发射的速度肯定就慢下来了。

所以说,两箭齐射弊大于利。写到这里,不由想到诸葛孔明发明的连弩,相传诸葛连弩可以“一弩十矢俱发”,实在是了不起。

古代的弓箭手能不能做到像影视剧那样,一次能射两支以上的箭?

弓箭不是火枪

说道射箭这个问题,大家看电视剧的时候,弓箭手射箭几乎都是平直的弹道,给人的感觉好像弓箭和子弹的弹道差不多,真实的情况却不是那样,弓箭手射箭一般都是朝天上射,然后下坠扎敌人。

这里我为啥说是扎敌人而不是射杀敌人呢?因为古代弓箭的杀伤力没那么大,如果距离远点,或者顶风射箭,弓箭的威力就不大了,弓箭如果不是射在要害上,基本射不死人,但是你要知道,尽管弓箭射不死人,但是弓箭伤人后,敌人很容易出血过多,或者伤口溃烂而死,毕竟古代没有抗生素,这才是弓箭杀伤的作用。

弓箭杀伤力不是射杀

在古代战场上,弓箭主要是威慑作用,有的主帅在箭头上抹“金汁”,就是粪汁,这样的“金汁”有细菌,伤到敌人,更容易让敌人死亡。

古代普通的弓箭手射出的弓箭一般都是在40米每秒的速度上,如果是近距离,一般人是没办法反映过来的,但是赵云、关羽那个级别的武将,估计有可能反映过来,普通士兵是不行了,除非距离比较远。

现代人拉古代弓箭的话,一般也就射个50米就不错了,还是弧线飞过去的,毕竟普通人没有多少力气,拉不动重弓,这一点大家有机会去草原的景区试试就知道了,电视剧演的和咱们实际差太多了,先不说瞄准,就是射远都费劲。

古代的弓箭手虽然力气大,但是营养跟不上,所以他们一天也就射几十箭,就得休息了,不可能无限的射下去。至于电视剧里类似狙击手一样暗杀的弓箭手,真的凤毛麟角,因为这样暗杀的弓箭手需要大力气,高技术,高准确度,否则是伤不到重要武将的,因为重要的大将在要害都有防护,而且盔甲坚固,不是普通的鱼鳞甲能比,一般弓箭伤不到,类似夏侯惇那样被射到眼睛都没死,就可以看出点端倪了,当然了,他也是运气好,这都没用发炎而死。

一弓射多支箭可能性不大

电视剧里演的一些人一弓射两支箭,甚至射4-5支,我不敢说在古代一定没有人能做到,但是能做到的太少了,不可能是一个无名之辈,真有项羽的实力,苦练之下也说不定真能练成,但是为啥没人练呢?毕竟弓箭杀伤力有限,否则以项羽的力气,专门远程狙击不就行了,杀刘邦,取主帅首级不就是分分钟的事情嘛。

但是一弓射多支箭矢的情况,不太可能。

射一支箭还是不知道咋瞄准呢,射两支箭,受力方向都不一致,如何能够同时瞄准两个目标呢?万一敌人不配合咋办啊?

如果只瞄准一支箭,那么另一支箭也就没必要射了,古代的箭矢难道不要钱吗?让你这么乱射。

现在电视剧真该管管了,有的神剧甚至是女性一弓多箭,我希望导演能自己射两箭看看,再拍历史剧吧,都则还是拍玄幻剧,这样容易接受一点。

古代的弓箭手能不能做到像影视剧那样,一次能射两支以上的箭?

弓箭最古代主要分军用,民用两个方面。作为远距离进攻武器,精确、压制和大面积杀伤是其主要功能。而且,弓箭对于使用者的臂力要求很高。战场上的弓箭手必须分批次投入战斗,这除了战术需要外,也是让人能够得到短暂的恢复。经过训练的战士射一箭尚且如此,何况同时射两箭。

民用弓箭主要以狩猎为主,要求的是一箭命中,两箭的概率反而会消耗体力并降低命中概率,并不实用。

同时射出两只箭并命中目标,需要特殊的训练和天赋才能做到。自古这样的射手至少是百里挑一甚至千里挑一,这种技巧只适合作为炫技,不适于实战。

古代的弓箭手能不能做到像影视剧那样,一次能射两支以上的箭?

那么问题来了,用一张传统弓,同时射出多支箭的情节在实际中是真的存在的吗?或者说,真有古代箭术高手能做到吗?

首先,我们从箭说起。现在一般传统弓用的箭有竹箭,木箭,以及各种人造材料碳箭,铝箭等。箭的长度是由人的拉距定的。但是箭的重量,是根据弓的力量也就是磅数定的。我们现在给传统弓配箭,是按照一磅弓力配9到12格令重。具体说法是重箭养弓,所以笔者一般配箭是一磅弓配10格令重量。为什么这样配,是为了发挥弓的最大效能。箭轻了,对弓不好,多余的力量作用在弓,相当于空放走火。箭重了,抛物线严重,箭也射不远。所以合理的配箭很重要。而一次搭多支箭,其重量就超过了弓箭本身的能量,射出去的箭会疲软无力。

要知道,在古代,弓箭是属于军器,主要用于战争,从实用价值考虑,也不会一次射多次箭。即使射出了,射不远、射不准,也没什么实际意义。

其次,从弓本身来探究。传统弓本身在古代就属于精密制造,从传统筋角复合弓到现代层压弓,无一不是凝聚了工匠的智慧和汗水。传统弓大部分是上下对称结构,极少部分上下不对称,比如日本的和弓。

但是传统弓对称的同时,又不对称。具体体现在上下弓臂的形变,但是这种形变是很微小的。一般传统弓分上下弓臂,每个弓匠都会告诉你哪个是上弓臂,哪个是下弓臂。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这里有一个很微小的细节。传统弓既然是对称的,那他的中点在哪里?当然是在弓把手的正中间。但是为了握持方便,弓把手往往是卵形的。这样的话,最中间的出箭点不就被手掌给抢了。

但是弓箭还是对称发力,拉开弓上下弓臂形变一致。奥妙在于上下弓臂硬度不一致,上面软,下面硬。这样弓体再看,手掌上面才是弓体的正中间。

▲上图可以很清楚看到出箭点不是在弓体正中间

现在回到为什么传统弓一次不能搭几支箭的问题。如果搭的多了,弓体回弹不一致,箭得到的力量不一致,射出去的箭是会漫天型随便落,同时也没有力度和射程。还是从实用角度看,这样的箭在敌人眼里就是笑话。

最后,从射箭姿势入手,论证一次射多支箭不可能。射箭最主要是讲究对称用力和直线用力。可能有人会说我一次射两支可以不,使劲压在一起,很明显,不行!压在一起,第一,箭头部分会左偏,射箭是箭头箭尾对的靶心或者瞄点的延长线,如果左偏,很明显,射不准。第二,同时挤压在一起,会破坏羽毛。大家都知道三尾翼利于飞行,破坏了羽毛就破坏了箭的飞行稳定,这样是不会射准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