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法特种部队是一支怎样的部队?
2001年7月31日,一辆满载40名乘客的大巴车,平稳地行驶在俄罗斯南部斯塔夫罗波尔山区。舒缓的音乐让一早起床的乘客们昏昏欲睡,车厢中没有任何人说话。
时间来到了早上7:00,愈发明亮的光线让司机心情逐渐放松了下来。突然,后面几辆越野车闪着超车灯冲了上来,一个急刹车停在了大巴的前面。大巴司机使尽了全身力气将制动踩了下去。强大的惯性把熟睡中的乘客抛了起来,重重地摔在地上。
从越野车上下来了一伙全副武装的彪形大汉,强行登上了大巴车,将40名乘客劫为人质,并威逼大巴车驶到附近的矿水城机场。面对劫匪手中的机关枪、炸弹和TNT高能炸药,乘客们只得乖乖束手就擒。
这件事发生后,警察们迅速赶到,包围了大巴车。
凶残的劫匪开枪打伤一名乘客,并扔出窗外。声称晚9时是最后期限,必须满足他们的所有要求,否则射杀所有乘客。
晚8 时许,俄罗斯特种部队出动,发动了强攻。竟然在30秒内就结束了战斗,人质被全部安全救出。
这支特种部队,就是让恐怖分子闻风丧胆的俄罗斯反恐特种突击队“阿尔法”。 他们承担着抓捕间谍、解救人质、击毙恐怖分子的重任,成功完成了数百次特殊任务,可以说屡建奇功、鲜有败绩。
(网络配图)
那么,这究竟是一支怎样的部队呢?
一、精挑细选的“阿尔法”队员。“阿尔法”特种部队队员的选拔条件十分苛刻,最初的队员全部来自于克格勃。后来逐渐放宽了选材范围,但标准却没有丝毫降低。队员的年龄被严格限定在22岁至27岁之间,必须接受过高等教育,最好毕业于军事院校。这样人具有成熟的思想、强健的体魄和精明的头脑,才能在极度危急时刻做出最佳选择。
在初选入围后,队员们还要参加面试和体能测试。既要测试其智力水平,还要看其是否达到体能测试标准。更重要的是,看其身体条件是否具备发展潜力。
最后,心理测试委员会对队员的嗜好、人际关系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都要给予考察。同时,有关部门还要对应征者的履历和档案进行审查,以防止那些有劣迹的人混入。
(网络配图)
二、炼狱般的技能训练。“阿尔法”队员的服役年限最长10年,其中有一半的时间是在训练。具体的训练内容包括体能训练、基本技能训练、心理训练和特种技能训练。最终会将队员们培养成既具有强悍单兵作战能力,又能最大程度地协同作战,还具备大无畏牺牲精神的反恐利剑。
就以射击技能训练为例,每名队员每天要射出大约300 发子弹,几年下来就会有几十万发实弹训练的经历。因此每个“阿尔法”队员都是百步穿杨的神枪手。
队员们往往还会被只身置于原始森林、大漠戈壁等险恶环境,以锻炼其在极端条件下的生存能力。同时,“阿尔法”实行每月考核制,凡是没有达到训练要求的,会惨遭除名的厄运。
通过这样魔鬼般的训练,特种队员们个个都身怀绝技,他们能连续做200个俯卧撑,有着过目不忘的记忆,能在各种复杂环境下驾驶飞机、汽车、船只等,拥有擒拿格斗、攀岩涉水、投弹射击、跳伞越野等各种技能。
三、装备精良,武器先进。“阿尔法”队员均配备有现代化的通讯设备,能保证他们在1.5小时之内赶到事发地。还配备有马卡洛夫手枪、微型冲锋枪、多用途匕首、特制手榴弹等。
近年来,随着反恐斗争形势日益严峻,队员们装备了新型防弹背心、短身枪、夜视仪,以及能打击隐藏在建筑物和障碍物后面的恐怖分子的新武器。最近,“阿尔法”队员还配备了能干扰恐怖分子遥控爆炸装置的电子按钮。
(网络配图)
四、战功赫赫,声名远扬。“阿尔法”的第一次战斗是在1979年7月,一名恐怖分子携带炸药潜入美国驻苏联大使馆,威胁美方人员护送其安全出境,否则炸毁使馆。“阿尔法”接令后火速出击,不费一枪一弹擒获恐怖分子。
1979年12月,“阿尔法”被派往阿富汗,要求快速攻占阿富汗内务部大楼和总统府。结果,30名“阿尔法”特种队员不但干净利落地占领了目标,还顺带俘虏了阿富汗总统阿明。
1981年,全副武装的两名恐怖分子劫持了28名学生。“阿尔法”发动闪电战中,成功狙杀了恐怖分子,学生无一伤亡。
1983年,恐怖分子在第比利斯市劫持飞机,“阿尔法”兵不血刃地救出飞机上的全部57人。
1988 年12 月1 日,几名恐怖分子在苏联南部,劫持了一辆大巴车上的31 名小学生和1名女教师,“阿尔法”和劫匪周旋了一天一夜,最终迫使劫匪自动放下武器,人质全部获救。
1995年,“阿尔法”在不到1分钟的时间内,闪电般地解决了莫斯科红场劫持人质案。
1996年,“阿尔法”在基兹利亚尔市营救出被车臣匪首杜达耶夫扣留的3000名人质。
最为精彩的是莫斯科剧院人质解救战斗。
2002年10月23日晚,车臣恐怖分子劫持了正在剧院看戏和演出的800名人质,携带了130 公斤的炸药和两枚152 毫米口径榴弹炮炮弹、18 枚手雷,并让18名女绑匪身系炸药包,混在人群里随时充当人体炸弹。
“阿尔法”队员声东击西,从剧院后门冲入,经过数十分钟激战,全歼50余名绑匪,成功解救出人质。
从成立至今,“阿尔法”的人数已由不到30人发展到了如今的700人。这支强悍和神秘的俄罗斯特种部队,依然是俄罗斯当下不可或缺的反恐利剑。
(参考资料:《俄罗斯“阿尔法”特种部队》)
阿尔法特种部队是一支怎样的部队?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阿尔法特种部队的来头非常大,曾经是苏联的杀手锏。
至今它也是世界上最强的特种部队之一。
最早源自苏联克格勃的特种部队,早在1974年就建立了。
那个年代,苏联的敌人众多,经常会遭到恐怖袭击。
比如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发生慕尼黑惨案,导致11名以色列运动员死亡。
此次号称训练严格的德国警察,表现极为拙劣。
世界由此认为,反恐必须有专业的部队,而不能由普通的警察精英来承担。
因为反恐的模式有区别,普通警察再精锐,也不会接受这种训练,当然对付不了。
阿尔法特种部队很早就执行过任务,还很成功。
1979年,阿尔法特种部队同其他特种部队,突袭阿富汗总统阿明的官邸,短时间内击溃阿明的卫队,又杀死了阿明。
由此,阿富汗政府在短短几小时内垮台,军队解体,苏联占领了这个国家。
在80年代,阿尔法特种部队还有很多表现。比如
1981年,在萨拉普尔市制服了数名携带冲锋枪的恐怖份子,成功救出25名被胁持的学生人质。
1983年,恐怖分子劫持格鲁吉亚的一架客机,上面有57名人质。
阿尔法特种部队发动突袭,将恐怖分子全部歼灭。
1986年,乌法市有3名恐怖分子试图引爆炸弹,被阿尔法特种部队击毙2人,生擒1人。
1988年,他们解救了1辆被劫持的公交车,上面又被劫持的32名人质。
然而,1991年的八一九事件中,阿尔法特种部队拒绝了捉拿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总统叶利钦的命令。
苏联解体以后,阿尔法特种部队分别被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继承。
但俄罗斯的阿尔法特种部队战斗力最强,大体保持完全。其他两国的阿尔法特种部队都迅速消失了。
然而,90年代俄罗斯出兵车臣。
随后车臣人就不断针对俄罗斯平民发动袭击,阿尔法的压力陡然增加。
1995年6月14日,车臣反政府武装首领巴萨耶夫率领武装分子在布琼诺夫斯克劫持了一家医院的医生和病人合共接近一千人。
阿尔法特种部队强攻成功救出人质,但仍然有166人死亡。
1996年,车臣武装首领杜拉耶夫率领匪徒冲入基兹利亚尔市,将市内三千多名居民胁持为人质。阿尔法特种部队最终成功救回人质,但事件中超过500人死亡。
2002年,莫斯科歌剧院胁持事件发生。车臣武装分子闯入莫斯科轴承厂文化宫胁持宫内的850多名人质。
阿尔法特种部队以秘密化学气体麻醉表演厅内所有人,再强攻剧院,结果大部分人质被救,但同时有超过一百名人质因为吸入麻醉气体而死亡。
死者家属,对阿尔法特种部队进行大肆抨击。
2004年,车臣独立分子在别斯兰劫持了1200名人质,阿尔法特种部队与另一特种部队信号旗特种部队负责强攻体育馆。结果,300多名人质死亡,其中超过一半是儿童。
在这一系列的行动中,阿尔法特种部队的主要目的似乎不是拯救人质,而是单纯为了消灭恐怖分子。
自然,阿尔法特种部队是从听从普京的命令,而普京坚持部队恐怖分子妥协。
最近,俄罗斯的恐怖袭击就少了,据说源于阿尔法特种部队的一次喊话:你们快投降吧,人质已经被我们打死了。
阿尔法特种部队是一支怎样的部队?
有一个著名的讨论题:8支人数相等的特特种部队,分别是美国海豹队、美国三角洲、俄国阿尔法、德国KSK、法国GIGN、英国SAS、以色列269,以及中国最好的雪豹突击队,在一个大家都陌生的地图上,装备自带,大家互殴,没有补给和情报支援,谁能赢到最后?
如果让俄罗斯人回答,他们一定马上说是“阿尔法”特种部队,这是苏/俄最为出名的一支特种部队,于上世纪70年代成立,在苏联解体前,“阿尔法”特种部队隶属于大名鼎鼎的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
目前“阿尔法”特种部队隶属于俄罗斯联邦安全局(FSB),注意它不是隶属于俄罗斯国防部。也就是说,“阿尔法”特种部队严格来说不算是部队,而是属于应对俄罗斯国内问题的特别警察,按照中国的划分应该是属于特警/武警。
有鉴于此,“阿尔法”特种部队参加过的著名行动大多数都是发生在俄罗斯境内的,其中包括1993年俄宪政危机、2002年莫斯科轴承厂文化宫大楼剧院人质事件、2004年别斯兰人质事件等。不过,“阿尔法”特种部队也参加过境外作战,例如车臣战争。
根据公开消息,目前“阿尔法”特种部队总人数大约为700人,可分为5个小队,主要驻扎在莫斯科,另外克拉斯诺达尔、叶卡捷琳堡、哈巴罗夫斯克这三个城市也有小队驻扎。
作为俄罗斯最精锐的特种部队,“阿尔法”特种部队每个队员无论是在体能还是在智力方面都是万里挑一的,每个队员都是身怀绝技。
在武器装备方面,“阿尔法”特种部队装备的是俄罗斯制式装备,当然它们是经过不少改进的。例如他们的AKM突击步枪经过深度改进,更换了护木、机匣,增加皮卡汀尼导轨,以便挂载各种光学瞄具、激光指示器、战术灯等枪支配件。
此外,“阿尔法”特种部队不断向西方同行看齐,甚至直接采购西方武器装备。例如俄罗斯通过正规渠道,购买了一批德国黑克勒-科赫公司的MR308步枪(HK417步枪的民用版本),其他武器装备更是来者不拒。凭借着这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概,“阿尔法”特种部队的作战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毕竟如今的特种部队早已经不是单纯比拼体力了,而是比拼武器装备的先进程度、后方支援体系的实力等方面。
前段时间“阿尔法”特种部队曾爆出巨大丑闻,有“阿尔法”特种部队的成员参加了一起抢劫案件。事件爆出不久后,“阿尔法”特种部队的指挥官瓦列里•卡纳金就离职了,尽管俄罗斯方面强调和抢劫案件无关,但外界还是将两起事件进行了联想。当然了,尽管发生了丑闻,还是不能否定这支特种部队的专业反恐水平的。
阿尔法特种部队是一支怎样的部队?
在原苏联时代,有两个叫“阿尔法”的名字令他的对手闻风丧胆:一个是“阿尔法”攻击型核潜艇,另一个是号称全苏最精锐的特种部队“阿尔法小组”!
“阿尔法”小组成立时的起初目的是为反恐行动而诞生的,当时的苏联正在全力准备1980年的奥运会,为了防止极端主义分子袭击和绑架以色列运动员的一幕重新出现,遂决定成立一支精锐的反恐特种部队,即阿尔法小组。
在1974年的时候,当时的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安德罗波夫下达命令,在克格勃系统内专门组建一支精锐的小分队。
它就是“阿尔法小组”,在全军内的各个精英通过层层考试之后,最终只有30名队员入选,他们全都是身手不凡的年轻军官。
每名队员人人都能连续做二百个俯卧撑,任何一本书只要浏览二分钟都能对开篇的两页倒背如流,枪法更是百里挑一、每名队员都可以百步穿杨。
经过5年的艰苦训练,“阿尔法小组”终于迎来了大展身手的机会。
1979年的7月28日,一名恐怖分子身藏爆炸装置,潜入美国住苏大使馆,要求美方外交人员护送他离开苏联。
“阿尔法小组”奉命出击,以干脆利落的行动,在没有发生任何伤亡的情况之下,将恐怖分子一举擒获。
在世界上苏联特种部队素以训练残酷而闻名于世,而作为特种部队中的特种部队“阿尔法小组”更以超级残酷的训练方式给世人留下了极为恐怖的印象。
在当时的乌克兰境内的一座集中营里,里面的犯人成为了它的徒手训练科目的训练对象。
在这里,“阿尔法小组”的队员可以对对手进行插眼、锁喉和踢裆,甚至可以把对手大卸八块。
用教官的话说,这种训练方式要比往沙袋上插匕首要好得多!
然而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它也承担了超出本身工作性质以外的任务,它起初的组建目的是为了行使国家安全工作,主要任务是以反恐为目的,但它却不可避免的一次次卷入了政治斗争和战争行动。
1979年,随着前苏联介入了阿富汗事件,为了一举拿下阿富汗,“阿尔法小组”被奉命调赴阿富汗战场,参加了强攻阿明宫的战斗任务,在其他兄弟特种部队的配合下,“阿尔法小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达鲁拉曼宫,并杀死阿富汗总统阿明。
但也为此付出了牺牲数名队员的代价!
此后,在1981年至1986年的时间里,苏联境内有发生了三起重大恐怖事件,每次“阿尔法小组”都果断行动、快速出击,以干脆利落的行动出色的完成了赋予它的任务。
随着苏联面临的解体,“阿尔法小组”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反恐部队,它被不可避免的卷入了政治事件,成为了镇压反对派和分裂势力的工具。
1991年的1月份,它被苏联政府派遣前往立陶宛的首都维尔纽斯占领电视发射塔。
虽然他还是依然出色的完成了任务,但自此开始“阿尔法小组”的战士们对政治家的信任感大大的降低。
到8月份,随着紧急状态委员会下达的紧急状态令,它被授命去进攻议会大厦,并将叶利钦一举逮捕。
但出于局势的混乱和命令的不确定性,“阿尔法小组”的最高指挥官问到底是谁的命令?
来人没有具体说明,只说是奉了最高政府的命令。
“阿尔法小组”的最高指挥官经过商议,遂决定拒绝执行。
自组建以来,“阿尔法小组”在战斗中还从未失败过,但由于屡屡抗命,他也引起了一些政界人士的不满,就当前来说,它的主要任务还是以反恐为主,隶属于联邦安全反恐中心,队员也由当初的三十多人发展成为了一支拥有250人的精锐特种部队。
阿尔法特种部队是一支怎样的部队?
俄罗斯延续了苏联传统,体制内的各大机构,比如,总参谋部军事情报总局、陆军的侦察旅、海军步兵特战队、内务部、紧急情况部、司法部、民防部、联邦安全局,甚至财政部和海关等等,旗下都坐拥着自己相应的特战队伍。
像当今叙利亚战场上的SSO(下图),就隶属于俄罗斯联邦国防部,全面采用了与西方特种部队类似的武器装备,甚至是战术战法。要不看手上拎着的AKM,猛的一瞧,很难分辨出他们到底是美军,还是俄军。
这里要说的阿尔法特,它和另外一支闻名遐迩的“信号旗”特种部队,共同源于苏联时期的克格勃,后归属于当今的俄联邦安全局。其中,阿尔法类似于美国的FBI(联邦调查局),主要负责的是对内维稳;而信号旗更像美国的CIA(中情局),主打境外活动。
然而,现在一提到阿尔法特,估计大家最先想到的,多是它那两次明显有些“不顺利”的任务——2002年的莫斯科剧院人质事件和2004年的别斯兰事件。
2002年那回,因为剂量没考虑周全,俄军释放的麻醉剂造成的死亡人员几乎全是无辜人质,恐怖分子反而被活捉;更有别斯兰事件,超过1/4的人质在解救过程中惨死,其中的大多数都是少年儿童,俄罗斯举国遭受到了巨大的心理创伤。
这两起事件进一步加深了大家对俄军反恐行动“简单粗暴”的印象,还被一款游戏给调侃成了“俄式反恐”——人质是恐怖分子谈判的筹码,当人质不存在时,他们就没有谈判的资格了。
客观讲,要说这两次行动为什么“丢了手艺”,就看别斯兰事件,除了某些具体策略失误外,更多的还在于当年的俄军实在太缺钱,装备仍停留在80年代的水平,高加索地区又素来民风剽悍——许多学生家长拿着自己的武器就要往学校里面冲,情绪激动,破坏了俄军好不容易创造的谈判环境。
俄军既要稳住并消灭恐怖分子,又要保护人质,还得维持那些手持AK高喊“乌拉”、横冲直撞的家长们的秩序。显然,阿尔法特队员根本没办法发挥全力,结果行动仓促,导致了大量人质的死亡。
实际上,综合看,阿尔法特的战斗力和行动能力,还是相当拔尖的,战绩也很显赫,堪称苏联/俄罗斯的王牌反恐队。
阿尔法特成立于1974年,曾经隶属于克格勃第7局。
那之前的几年,苏联目睹甚至亲身经历了多起恐怖袭击事件。比如,1972年9月的“慕尼黑惨案”,因为解救不利,造成了11人死亡;还有次年4月,苏联民航2420号航班被一名试图“报复社会”的列宁格勒市民劫持。千钧一发之际,航班机械师格雷兹诺夫以“同归于尽”的形式,阻止了劫机者引爆炸弹,最终让飞机得已平安迫降。
(牺牲自己保全集体的机械师格雷兹诺夫,后被追封为“苏联英雄”)
显然,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和各种不确定的突发事件,让境内外树敌颇多的苏联意识到,组建一支专业而训练有素的反恐应急部队的必要性。
于是,在当年克格勃主席安德罗波夫的操持下,1974年,克格勃组建了“反恐应急小组”。因为席安德罗波夫是“牵头人”,所以开始的时候,以老安的首字母为标志,被直接叫做了A小组。
再往后,出于保密考虑,其真实代号不便于向外界透露,因而,对外多用A也就是希腊字母中的“阿尔法”来称呼这支特种部队,即“阿尔法小组”。
虽然现在的阿尔法特种部队的主要工作定位是国内反恐作战。但在刚开始的时候,部分境外的特战任务也由它应对。
此时,阿尔法特小组成员,都是精挑细选出来,政审合格,意志坚定且身手不凡的克格勃青年军官。经过严苛的训练和淘汰,能最终通过考核的,都称得上是精英中的精英。
让其一炮打响并为世人瞩目的,还得是1979年的两次特战行动。
1979年7月28日,一名恐怖分子身藏爆炸装置,潜入美国驻苏联大使馆,要求美方外交人员护送他离境,否则直接引爆爆炸装置同归于尽。阿尔法小组奉命赶来,一枪未发,三下五除二的就制服了此人。
接下来,就是大名鼎鼎的对阿富汗阿明达鲁阿曼宫的突袭行动。一番激战后,阿尔法小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了戒备森严的阿富汗总理府,生擒了当年“不服从苏联管教”的阿富汗党政军一把手,阿明。
正是这场行动,让“阿尔法”名声大噪,成了世界公认的王牌特战部队。
(激战之后的阿明宫)
随后的1980年代,有阿尔法特介入的暴恐事件,恐怖分子们无一得逞。
比如,1981年萨拉普尔市人质事件,在战斗中,被扣为人质的25名中学生最终毫发无伤的被解救出来。
随后,在1983年和1986年的两次劫机事件、1988年的公交车劫持案中,阿尔法特小组均在己方零伤亡的情况下成功的解救了全部人质。
此时的阿尔法特小组的活动方向已经基本定位——国内维稳和反恐行动,对外行动基本分配给了1981年成立的“信号旗”。而且,在实战中,除了练就了非凡的武艺和心理素质外,他们还逐渐摸索出了一套实用性很强的谈判经验和技巧。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 八一九事件中,阿尔法特战队曾经拒绝听从克格勃总部的指令,去进攻议会大厦及逮捕叶利钦,最终帮助叶利钦有机会满血复出。几个月后,苏联随之崩塌。
所以,某种程度上,当年的阿尔法小组堪称为改变历史的一支重要力量。
然而,后来,就是阿尔法那段不堪回首的过往了。
第一次车臣战争中,1996年1月,车臣叛军劫持了基兹利亚尔市两所医院的医护人员、病人及普通市民共计300余名人质,并撤返到五一镇,来要挟俄军,声称在规定时间内,俄联邦军如果不撤离车臣和北高加索地区,他们会将人质分批“灭口”。
在军费、装备都严重不给力,薪水被拖欠了好几个月的情形下,阿尔法小组奉命担任强攻突击群的第二梯队,配合外围俄联邦军队,负责解救楼内人质。
阿尔法队员先是尝试谈判,但这帮车臣叛军已经被深度洗脑,各种摆事实、讲道理和吓唬,都不管用。
很快,能动手就不吵吵,双方陷入了激战。因为是近身高烈度作战,恶战过后,大约100名人质惨死于炮火之下。
接着,就是前面提及的2002年和2004年的两次人质劫持事件。阿尔法特战队员接手后,虽然最终制服了恐怖分子,但全都伴随了大量的人质伤亡。
这让曾经风光无限的阿尔法特小组,面临着来自社会各界和死者家属的巨大压力,甚至还伴随着国际上的各色冷嘲热讽和奚落。
(别斯兰事件中的阿尔法队员们佩戴的老式苏军头盔,又被戏称为电焊盔)
好在,最近十几年来,俄政府还是从牙缝里挤出了不少钱,投向了阿尔法特种部队,用以更新装备,提升薪水福利待遇等等,并且把美军当做样板,结合自身实际,搞了大规模的改革升级。
目前的阿尔法小组,作为国内反恐行动一线的中坚力量,早就不是别斯兰事件中的那种头戴“电焊盔”的,土得掉渣的老旧配置了。最近的几次亮相,阿尔法特小组一流的装备、干净利落,快速精准的打击战术、高超的战斗素质,还是相当不容小觑的。
阿尔法特种部队是一支怎样的部队?
使用真人对抗,这就是阿尔法的训练方法,千钧一发,不容犹豫
首先订正一条错误,“阿尔法”并非部队,而是“克格勃”的特别行动队,执行的是暗杀、反恐和镇暴等特别任务。不是部队,并不妨碍他们作为精英中的精英,执行成千上百次任务,因被严格保密,长期以来,世人并不清楚这支部队的存在,只是靠猜测,一直把他们看得神乎其神。苏联解体后的1993年,俄罗斯把它作为总统护卫队,划归为俄联邦安全局行政管辖,人数大约250人,兵在精而不多,堪谓体现得淋漓尽致。因在数次重大行动中表现抢眼,从此开始名声大噪,人人都是007,詹姆斯邦德,什么活都能干,现在作为俄国家反恐的利刃与尖刀,多建功勋。
早期发展
知道“阿尔法”的不少,大都不知道A小组,经过A小组的实践和运作,“克格勃”看到了特别行动队的必要,“阿尔法”得以组建起来。1974年成立前,1972年发生了慕尼黑奥运会恐怖袭击,1973年有一架雅克-40客机被劫持,严峻的反恐形势,使克格勃不得不在反恐上多下力气。当时的克格勃主席尤里·安德罗伯夫感觉成立一支特别行动队很有必要,于是不惜花费重金来打造,重点从四个方面来实现,一是优中选优,都是从克格勃中精挑细选出来的,保证了他们的素质;二是通过严酷的训练来提高战斗技能;三是每战必用,靠实战锻造他们的意志和能征惯战;四是规模压缩到小而又小,最初不过30人,并有专门的经费和组织方法。每出手着实令人胆寒,1979年甚至还参与突袭了阿富汗阿明总统府。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变得活跃,数次成功解救人质。
反恐拳头
参加实战,不是检验,而是每战必用,凡遇恐袭必出手,特别是收归俄罗斯以后。由于俄绝不与恐怖份子谈判的强硬,恐袭反而在近年内变少。每战不计牺牲,在尽可能避免人质伤亡的情况下,最先到达者必是“阿尔法”。2004年别斯兰体育馆绑架案,死亡了300多名人质,与“信号旗”联袂作战,巧袭不成改强攻,就是这样,一次次不同的处置方法,比实战还实战的反恐,给了“阿尔法”一次次严酷历练与磨练。2002年的莫斯科歌剧院劫持案,使用麻醉气体强攻,致使上百名人质因呼吸麻醉气体而死亡,在所不惜,或者说不惜一切代价,拒绝谈判,可以说一次次战斗那是相当地激烈。他们在烈火中成长,也给了他们一个个钢魂铁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