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九七式到一零式,为什么感觉日本一个有名气点的坦克都没有?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主要是3个方面原因,
第一是工业力量不够。
第二是资源不够。
第三就是缺乏足够的动力。
我们一个个来说。
第一,工业力量不够。
坦克工业,要建立在一个国家的工业基础上。
在二战期间,日本的工业水平比较低。
反应在同坦克有直接联系的汽车工业上,就是日本远远落后于列强。
从1930年至1945年的16年间,日本汽车总产量是39万8947 辆,最高年份在1940年,达5万7330辆。同样是1940年,苏联生产了14.54万辆汽车,德国约30万辆,英国也有40万辆,而美国竟达 447.1万辆,超过日本16年总产量的10倍。
可见,日本的汽车工业相当落后,想要发展出强大的坦克体系是不太可能的。
第二,资源不够。
日本的资源很有限。
以战争最重要的钢铁产业来说,1939至1945年间,日本的钢产总量为4800万吨,苏联是 它的1.9倍,英国是2.1倍,德国是3.9倍,美国甚至达到了10.6倍。
而日本还缺乏铁矿石的来源,必须从国外大量进口废钢。
1931年至1934年间,日本输入钢制品共达22.75万吨。
钢铁本来就不足,却还必须优先用于造舰。
当时海军和陆军的争夺中,大部分钢铁全部被海军用于造舰了。
在这种缺乏资源的情况下,日本的坦克工业无法全力开动。
他们在1943年达到1165辆的数量,在全世界范围看来不值得一提,已经是日本最高的产量了。
第三,缺乏足够的动力,
日本坦克设计师,不是设计不出比较好的坦克。
比如日本三式坦克、四式坦克,性能都是比较优秀。
一般认为四式坦克的综合性能,可以达到美军谢尔曼坦克的标准。
关键是,日军在很长时间缺乏制造先进坦克的动力。
在诺门罕战役中,日军坦克和苏军坦克旗鼓相当,并没有落后。
就坦克战来说,日军甚至来占了一些上风。
但这是1939年的事情,随后苏军不断大力发展装甲部队,日本则相反。
陆军北上进攻苏联计划已经被否定,那么现有的95式轻型坦克、97式中型坦克就足够了。
日军下一阶段作战是东南亚和太平洋,这里无法大规模使用坦克,尤其很难使用中型坦克。
东南亚的丛林,太平洋的山地岛屿,连轻型坦克都很难行动。
在这种指导思想下,1939年以后,日军坦克几乎发展停滞了。
话又说回来,日本不要说坦克,就算只有机枪的装甲车对付中国军队也是足够了,后者基本没有反坦克武器。
从九七式到一零式,为什么感觉日本一个有名气点的坦克都没有?
这个说的偏颇了,日本二战的97式在亚洲地区和太平洋战争中可谓小有名气,战后的10式坦克也是世界坦克发展中的一颗明星;夹在中间的还有90式坦克,这可是当年“全球十大坦克排名”的前排大明星,其优秀的电子系统在当时是每家军事期刊必吹项目,怎么会一点名气都没有呢?
上图.我军“功臣号”就是一辆97改
97式中战车,是日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用于替代89式战车开发出的新坦克,由三菱公司设计制造,由于其相对(日军坦克)出色的综合性能,也被称为“日本二战最成功的坦克”。
97式中战车只有15.3吨的全重,装甲厚度最大25mm,也就比12.7吨的M3“斯图亚特”轻坦强那么一丢丢,它的主武器为一门97式57mm炮,500米穿深只有20mm,无论性能还是火力都远远不如M4坦克上的76mm M1A1M1A2坦克炮。
上图.美军击毁的97式
所以,太平洋战场上的97式坦克常常与M3打得不可开交,但只要M4坦克一加入到战局,日军的97式坦克马上崩盘,它们根本连美国坦克的装甲都破不了,自诩为“中战车”的日本坦克,在美国的中型坦克面前就是个轻型。
日本大将牛岛满在布置冲绳战役之时,对美军坦克优势极为恼火,己方坦克的不给力,让前沿工事只能硬着头皮接受美军坦克的远距离点名。牛岛满说出了一句名言:“敌人主要依靠的就是坦克,我们同米军之战,就是与M3、M4坦克的战斗!”这是相当无奈了,也侧面体现出的当年日本落后思维下坦克技术的颓败。
上图.俄罗斯千岛群岛的占守岛上遗弃的日本97改坦克
而且日本97式坦克的生产量还比较少,自1937年投产到1945年战败,加上各种改型,日本共生产了1500多辆97式中战车,这个数字看着多,然而在残酷无比的二战战场上,还不够苏德一场战役的消耗。比如我们熟悉的库尔斯克会战,仅苏军就损失了6800多辆坦克,且大部分坦克的质量远超日本战车。
实际上二战期间日本基本就没将坦克当做主力,也没有搭配坦克作战的战斗理论,更没有前瞻性的坦克设计思维,工业能力、资源上也存在短板,海陆两军马鹿互相指责并单独开发,抢钢造舰不亦乐乎,极大的限制了日本的坦克研发和装备,间接的影响了日本的名气。
上图.日军坦克部队,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产物
再者,毕竟日本的作战范围只是亚太地区,大量海洋岛屿环境以及技术条件落后的中国战区根本用不着坦克,更打不起坦克战。与欧洲的战役比起来,日本坦克影响的区域实在太小;后来与苏联在远东交火,苏军的比美军更汹涌的坦克洪流也让日军装甲兵更加相形见绌。
上图.《少女与战车剧场版》的知波单学园众
就这样,日本的战车们便沦为二战的“陪衬”,基本上除了深度坦克爱好者或者日本军宅,也就《坦克世界》、《战争雷霆》的爱好者们能门儿清了。
战后日本坦克迎来了一波新的发展期,不过浓缩起来基本也是一部山寨史,日本人先是通过给美军维修M46、48坦克学习了一部分现代坦克设计经验,继而通过美军援助的“破烂”开发了自己的“中特车”,这种山寨中坦从朝鲜战争以后开发到1961年才成型,命名为“61式中战车”。
上图.61式坦克
61式其实就是缩水的M47,根本拿不出手的货色,1975年最高峰时自卫队也就装备了500多辆,数量可以说极小。而1974年时日本开始装备“74式主战坦克”,该型坦克总结了61式“出产即淘汰”的教训,山寨了不少德国“豹1”的经验,还将当时先进的技术一股脑的往上堆叠,创立了日本坦克“系统一般化,设备高端化”的风格。
上图.74式给您跪安
在当时,74式坦克的“液气悬挂装置”被认为是相当超前的技术,这也为其带来了不小的荣誉。
正因为74式“山寨”的成功,日本人之后变本加厉的搞出了著名的90式坦克,这种坦克德系的味道更加浓厚,与“豹2”高度相似,连炮都是直接朝莱茵金属进口的120mm滑膛,再加上一堆高端的日本仪器,便铸就出日本第三代主战坦克。
上图.90式给您跪安
花费了300亿日元的90式坦克在1994年成军,80年代的同学想必对此记忆犹新,在那个年代,日本90就是大明星,许多坦克排名中都处在豹2老大,M1老二,它老三的位置上,霸版很多年才被勒克莱尔和挑战者2挤掉,但长期都位于一众苏系坦克之上,相当有名气。
上图.90式靠德国炮加了不少分
不过日本有个毛病,他们在武器设计的时候很善于堆叠先进装备,但为此留下的升级余裕也较少,系统工程上日本人也不太善于在不推翻源设计的情况下炼化出新产品,因此90式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任何大的改进,渐渐的地位越来越低,时至今日,许多新同学已经不太熟悉它曾经的光芒了。
上图.90式坦克疯狂漏液的场景
上图.10式掉链子
至于10式坦克,这是日本又一代的轮回设计。不过,我们必须承认其先进程度。虽然军迷很快就扒到了掉链子等丑态,但不可否认,10式某些方面仍然处于我们所暂时达不到的技术高点,日本人通过堆叠高新技术成功的完成了又一次冒险。
上图.10式也给您跪安了
如果单看性能的话,10式足以堪称亚洲坦克的佼佼者,是这个时代当之无愧的明星坦克,我们战略上藐视敌人没错,但这不是我们战略上亦要轻视敌人的理由。
从九七式到一零式,为什么感觉日本一个有名气点的坦克都没有?
有人说到了工业资源,国家综合实力,当然这都是原因,可是说实话,一个国家如果买了件铁了心要跟你比某些东西的话,你还真的没有办法比的过他,讲得具体一点,那就是大和级战列舰,还有日本的各型航空母舰,虽然数量上来讲比不过美国,但是人家至少拿得出手啊,不像人家陆军那样穷酸的,没人记得住他!
所以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应该去回答日本的综合国力如何,不如美国等西方国家,不是答案,日本能够发动太平洋战争,能够在前期让美国人如此吃瘪,这不是说综合国力比不上人家所能够体现出来的问题,日本人的发展他是有自己的一条思路的,不能够讲究全面的超过对手,只能够把自己的重点放在某些地方,比如说航空母舰,战列舰,如果说他真的把某些重点放在了坦克或者是武器装备的研制上面,尤其是冲锋枪,这还真说不准,日本人会不会研制出来一款让人刮目相看的武器。
其实日本人坦克之所以拿不出手,更多的是日本人没有赶上一个好的时代。
比较著名的诺门坎战役,这场战役里面,日本人的坦克在面对前苏联的坦克的时候,并没有吃多大亏,前苏联坦克只是胜在机动性上面和数量上,所以就有很多人大吹特吹,(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说日本的坦克部队胜过前苏联的坦克部队,我只不过插句题外话,日本人最精锐的力量跑到人家地盘上,跟人家的偏远之师打了一仗,打了个平手,你认为日本人还有多少后手?日本出手就俩王炸,结果前苏联两个三直接把你王炸给平了。
但是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世界坦克技术迎来了一次突飞猛进的发展,你比如说前苏联不仅快速的更换了t34坦克,而且随着kv系列,斯大林系列坦克的不断出炉,前苏联的坦克部队,那也算得上是世界一绝,更何况发展更加发达的纳粹德国坦克呢,虎式,豹式还有鼠式坦克,跟早期纳粹德国军队一系列轻型萝莉坦克相比,那简直就是没法想象。
就算是我们一直嘲笑的美国谢尔曼,谢馒头坦克,那人家开发出来,日本坦克也对付不了啊!
所以说战争才是开发武器装备,快速孵化新式武器的一个重要动力,纳粹德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黑科技,不是说他自己本身就有,而是因为战争不断的催促之下,纳粹德国才把这些武器从设计方案变成了真正用于实战的武器,也让全世界知道了新式武器的威力,从而开启了武器的新纪元。
日本人一直在亚洲地区作战,面对的对手确实略显寒碜,所以武器开发,武器研究方面就落后于西方。
当然对于日本人来说,他们所要面临的另外一项问题,也是最奇葩的一个问题,就是陆军和海军之间的矛盾,也就是日本不知道该把资源投放给谁,当然最后投放给了海军,这一点大家都清楚。
海军要钢铁,陆军每次在面对海军的要求的时候,总是落于下风,所以为了能够保证如果日本的制海权,也为了接下来会爆发的太平洋战役,所以日本人加紧将自己所有的钢铁资源投入到海军的建设里面。
有这么一个笑话,日本陆军造坦克,海军眼红,也想要一份坦克资源,结果日本陆军不愿意把自己的坦克给日本海军,日本海军一怒之下自己造坦克造出来,坦克质量比日本陆军都好!
由此可见,日本海军在钢铁资源的使用上占据着绝对的支配权,日本陆军只能在一旁干巴巴的望眼欲穿了,再加上日本陆军本身武器装备的建设也需要钢铁,所以投入到坦克方面的资源也就少得更加离谱。
但是对于日本陆军来讲,战场上面的需求远远没有设计图纸上面那么梦幻,有一辆日本坦克在命中了1400发子弹以后,驾驶者才被毙命,这就是当时抗日战场上面最真实的写照,我们说日本的坦克是薄皮坦克,是豆丁坦克,但是相比较而言,这些东西在我们这里也算得上是一种奢侈!而且我们缺少反坦克的设备,没有重型武器,在面对这些坦克的横冲直撞的时候,中国的抗日士兵大多数是靠自己的生命在填补这方面的缺口。
从九七式到一零式,为什么感觉日本一个有名气点的坦克都没有?
日本从有坦克开始,发展的道路就是崎岖坎坷的,从早期比较有名的八九式和九七式,包括后来被称为豆战车的九四式,再到后来的九零式和一零式,一步一个坎,即便是一直在努力研发新坦克,出现比较优秀的坦克概率还是很低。
日本这个国家人多资源少,早期研制的坦克不仅个头小,而且数量还不是很多,二战用的九七式坦克,日本叫中型坦克,但是也就是十四五吨的重量。日本不会像德国一样成批装备坦克,也就不会打很多坦克战,就算很厉害也没机会展示。我们都知道日本坦克小,而且坦克炮短粗,不仅不扛揍还没有穿甲能力,典型地步兵支援车辆,就和苏联在诺门坎打过一场像样的坦克战还被碾压了。在中国和东南亚,那时候这些国家没坦克,所以你无论打出多好的战绩都没什么可吹的啊。
冷战的时候苏联威胁到了北海道,日本才下定决心研制五十多吨九零式坦克,可以说这是史上最大的了,北海道地方不大,不需要考虑跑多快跑多远,只要炮够大,体格够大,能和苏联坦克比划几下就成。孤悬海外的岛国就装甲兵难搞,没有陆地接壤,一般用上装甲兵的时候基本就是开打的时候了,它不可能像飞机军舰那样用来局势紧张时候的对峙。只要打起来要不就是你打别人了,或者别人跨海来打了,海岛很窄,而且不会有大片的沙漠或者平原,气候和大陆都不一样,你说研制的时候按谁的地形和面积研制?
冷战结束,九零式坦克直接就失去作用了,五十多吨的重量,国内公路和桥梁受不了,就得老老实实在北海道待着。然后一个缩小版本一零式坦克就出来了,重量减了近十吨,各方面性能还可以,在国内能承受的公路和桥梁就更多了,可以说这款坦克算是对于日本这个国家来说最适合的坦克了,唯一的缺陷就是价格太高了,因为日本自卫队规模本来就不大,坦克用不了那么多,美国也限制日本武器出口,生产的少,成本摊不下来,就成了物美价不廉。
我们都知道,一般一种武器扬名,要么是本国使用得多,在战争中打出名气,要么就是别人买得多,别人拿去用也会扬名。限于种种条件和坦克自身的缺陷,要么就是日本造的坦克本来就不出色,要不就是没机会显示它的出色,所以日本的坦克名气响的坦克。
从九七式到一零式,为什么感觉日本一个有名气点的坦克都没有?
日本坦克从二战时期一直就是就是短板,加上日本资源匮乏,受和平宪法的限制等原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