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步人甲是什么兵种,为何能支撑宋朝三百年不亡?

步人甲不是兵种,而是宋代,准确的是说南宋时代,宋军步兵所穿的全装铠甲。所以支撑宋朝三百年不亡,根本是无稽之谈。因为步人甲出现的时候,北宋已经亡了。

关于步人甲的记载大致如下如下,

《宋史·兵志十一》:“绍兴四年(1134年),甲身叶三百三十二,每叶重四钱七分;又腿裙鹘尾叶六百七十九,每叶重四钱五分;又兜鍪帘叶三百一十,每叶重二钱五分 。并兜鍪一,杯子、眉子共一斤一两,皮线结头等重五斤十二两五钱有奇。每一甲重四十有九斤十二两。若甲叶一一依元领分两, 如重轻差殊,即弃不用,虚费工材。乞以新式甲叶分两轻重通融,全装共四十五斤至五十斤止。每副用甲叶一千八百二十五片。”

《要录·卷55绍兴二年六月丁巳》:“凡鍪甲一副,率重四十有九斤”。

“步人则甲身、腰圈、吊腿连成一片,名曰全装,而易为披带;马军则吊腿、拕泥遴作二段,名曰摘吊。”

显然,根据记述来看,步人甲是重型的中国传统全装铁札甲。戴头盔的一套甲有四十九斤重,大约30公斤重。(南宋一斤大约625克)连小腿都防护上之后,其重量在四十五斤(28公斤)到五十斤(31公斤)上下的浮动。

而且步人甲只是统称,具体还有长枪手、弓箭手和弩手甲。

《宋会要》:“王琪进三色甲”……“枪手甲每一副皮线穿举全成重五十八斤一两至五十三斤八两”,“弓箭手甲每一副皮线穿举全成重五十五斤至四十七斤一十四两”,“弩手甲每一副皮线穿举全成重四十五斤半至三十七斤一十两”

这个也好理解,长枪手是要扛线的,必须防护全面,而弓箭手和弩手因为要操作弓弩,需要一定的灵活度,所以没有长枪手那么重装。

那么为什么在南宋时期,宋军会穿上这么重的铠甲呢?

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对抗金军重装骑兵铁浮屠的冲击。

在北宋时期,其实宋军是相对轻装的,而且更倚重弓弩。甚至有“七分弓弩三分枪刀”的说法。根据《河南先生文集.奏阅习短兵状》记载,北宋军队一个步兵百人队,有刀手八人,枪手十六人,其七十余人都是弩手!

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则记载,甲士自来止〔有〕前后掩心,而无副膊,有皮笠子,而无兜鍪,近岁军中方知带甲之利。

这种战术配置对抗防护较差的契丹和西夏骑兵还可以,对抗以“坚忍和重甲”闻名的女真重骑兵时就不行了。

比如南宋名将吴璘就说过,“璘与先兄束发从军,屡战西戎,不过一进却之间,胜负决矣。至金人则胜不追,败不乱,整军在后,更进迭却,坚忍持久,令酷而下必死,每战非累日不决,盖自昔用兵所未尝见。”

也就是说金国骑兵真的很凶悍,身穿重甲,善于突击,能顶着弓弩攒射冲到宋军跟前拼肉搏。面对这样的。这时如果不穿重甲,肯定要被敌人屠杀的。“皆软脆,不足当矢石,金益兵来,横等皆无甲,是以败。”

所以,面对重装化的敌人,宋军也得重装化才能对抗。而正是依靠这些精良重甲,以岳家军为代表的南宋军人,才有手持长枪大斧硬撼对手铁骑的底气。

宋朝步人甲是什么兵种,为何能支撑宋朝三百年不亡?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所谓的步人甲,就是宋朝的重步兵铠甲。

中国自古以来都有重步兵,宋代也是如此。

步人甲被称作古代世界上最终的盔甲。根据《武经总要》的描述,步人甲必须用1800多张甲片构成,重达30公斤。

这还是基本配备,在面对强大的敌人是,往往会继续增加甲片,以提高防御。

长枪兵的步人甲重达35公斤,弓箭手也最高达到33公斤。

西方骑士最重的板甲为42公斤,但不用来作战,只是用于平时仪式性的比武。

这是因为,马匹的载重能力是有限的,不能承受过重的铠甲。

西方骑士实战铠甲,最重的不过27公斤而已,大大不如步人甲。

而且骑士是骑马作战,步人甲完全是步兵靠双腿行军。

步人甲属于札甲,是全身防御的铠甲。铠甲的防御核心是铁片,无数种铁片用皮条或甲钉连缀而成。

步人甲的特点是,防御力非常强,根本不惧怕游牧民族法宝骑射,弓箭是射不穿步人甲的。

就算是近距离搏斗,重步兵使用长枪,也不怕骑兵。

有意思的是,步人甲同欧洲密不透风的板甲不同,它还是比较通风。这主要是北宋、南宋很多作战地区都在长江流域,这里天气比较炎热,穿欧洲整体式板甲,士兵根本就受不了这么高的温度,热都热死了。

南宋时期,由于失去了北方战马产地,骑兵数量不多,只能以重步兵克制金国的骑兵。

比如岳飞、韩世忠等大将的部队主力,往往是重步兵,他们穿着步人甲,配备长枪和弓弩,以密集阵容克制金国骑兵。

这是非常昂贵的兵种,但具有强悍的防御力和攻击力,普通轻装骑兵难以和他们硬碰。

自然,步人甲不是没有缺点。

同所有的重步兵一样,步人甲使得宋军重步兵负重极大,有的超过50公斤。

也就是说,这些步兵等于是扛着100斤的重量。不要说作战,就算行军怕是也走不了多远。

这种步兵机动力太差,一般只能用于防御,用于进攻的话,只能攻击附近很近距离的目标。

如果需要长驱直入远距离攻击,重步兵只能用马匹背负重甲,作战前在穿起来。

如果披甲作战,重步兵几乎不能远距离机动,甚至一次前进几十米就必须停下来列队。

这种打法,如果遇到经验丰富的游牧骑兵,重步兵阵营很容易被绕过,骑兵再通过持续不断的骚扰和袭击补给线,将重步兵拖垮。

所以,重步兵是有非常大的局限的,对于骑兵还是非常被动的。

尤其是后来成吉思汗时代,蒙古骑兵最擅长长距离迂回包抄,袭击你的侧翼和后方。

那么,重步兵的优势发挥不了,你拳头虽重但打不到敌人,也是等于0。

宋朝步人甲是什么兵种,为何能支撑宋朝三百年不亡?

这种步人甲和如今的防弹衣有一些类似,都是在作战之时起到了很好的防御作用。故而宋朝利用这种优势,在作战之时步人甲相当于组建成整个军队的天然屏障,对于敌方有着一定的抵制作用。

宋朝建国之初,虽说是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但是作为北方最为主要的关口燕云十六州却一直无法收回,这也导致了宋朝军事上的缺陷。随着政治经济的空前发达,到了宋朝土地早已经供不应求。百姓维持生活的耕地都逐渐殆尽,更别提专门为马匹所提供的牧场,而燕云十六州的缺失更是雪上加霜。

宋朝面临最大的威胁前期是辽,后期是金和蒙古。这三者皆是游牧民族,都是马背上打天下,也就是说是以骑兵为主,这样一来相比于步兵占多数的宋朝,游牧民族显然已经占了上风。但是因为现实情况,宋朝的骑兵是不可能发展的,所以只能在骑兵的劣势上找问题,对症下药。因而步人甲便出现了。

步人甲是军队作战的第一道防线,步人甲身上所着的盔甲并非是一般军队的盔甲,整套装置的重量可达到六十斤左右,而且核心材料便是一张张衔接的铁片,保护身体的重要部位。同时为了适应作战之时的气候,盔甲所设置的还有透气性,不会使得士兵作战过程中中暑晕倒。

步人甲是专门为了对付骑兵且近距离作战之时而产生的,毕竟这种全身被铁片所保包围的士兵,基本上具有了“打不死”的特点,故而也是让游牧民族最为头疼的一支强军。而步人甲与弓箭手配合好得话,这场战役便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因为无论是近距离对付骑兵还是远距离,步人甲的伤亡率明显下降。这种作战方式完全调动了士兵的积极性,赢得的几率也被大大提高。

但是步人甲全身携带重约六十斤的铠甲,完全限制了长途作战的可能性,只能是近距离作战,而且也丧失了乘胜追击的可能性。再加上重量还限制了士兵本身的灵活性,后期成本高,而且宋朝重文轻武,资金投入方面不足,后期蒙古军队采取迂回战术从两侧包抄,步人甲已经完全丧失原先所具有的优势。

但是宋朝三百年,虽然前期有辽和西夏虎视眈眈,后期就有金和蒙古觊觎,但是正是因为步人甲在作战方面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使得敌人无法找到突破口打乱整只军队的排兵布阵,故而只能形成胶着战,并未取得实质性的胜利,从而保护了宋朝三百年。

而也是因为步人甲缺失了灵活性与轻便性,导致无法取得长期或者是令对方彻底臣服的战役,故而外来民族时刻骚扰北方是时有发生,所以宋朝三百年基本上都是在打战过程中度过的,并未有过真正安居乐业之事,他也只能保护宋朝但是宋朝三百年,虽然前期有辽和西夏虎视眈眈,后期就有金和蒙古觊觎,但是正是因为步人甲在作战方面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使得敌人无法找到突破口打乱整只军队的排兵布阵,故而只能形成胶着战,并未取得实质性的胜利,从而保护了宋朝三百年。

宋朝步人甲是什么兵种,为何能支撑宋朝三百年不亡?

宋朝步人甲是步兵。因为全身用铠甲护住,所以叫步人甲。铠甲重量达到58斤左右。这就是重装步兵。

宋朝时,地处中原,与北方少数民族长期交战。由于战马不足,无法与北方游牧民族抗争。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通过给步兵加强护甲来抵御北方的骑兵。

宋朝时,重文轻武,宋朝除了开国时有几次大规模的战争后,基本上以防御为主。

步人甲的研究发明,正好符合宋朝的特点。此后在对北方民族的战争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到南宋时,岳飞、韩世忠、张浚都装备步人甲。在拓皋战役中,重创金国骑兵。岳飞在郾城之战中也使用步人甲打败了金兀术。

从以上介绍中可以看出,宋朝在维持自己三百年的统治中,从军事上看,步人甲应该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宋朝步人甲是什么兵种,为何能支撑宋朝三百年不亡?

这个步人甲并不是兵种,而是宋代,或者说中国历史上最重防御力最高的步兵甲胄。

步人甲属于典型的重步兵甲胄,它基本上是把士兵全方位无死角的保护了起来。步人甲的重量在于甲片的多少,而这点又是根据步兵的兵种属性来决定的。像宋军的大斧长枪一类的近战步兵,铠甲的质量在35kg左右;弓兵的铠甲在33kg左右;弩兵的铠甲在27kg左右。总之,根据大宋皇帝的规定,宋军重步兵的步人甲最轻不可以低于54斤。

于唐代的甲胄和辽金西夏的甲胄有着明显的区别,宋军的步人甲在前胸和后背都属于双层甲胄保护。除了套上一副身甲之外,宋步人甲的披膊是有着明显的进步的。为了增强保护能力和方便穿戴,宋步人甲的披膊抛弃了唐代流行的对襟式披膊穿戴方法(即将固定披膊的绸带在胸前系牢),而是采用了独创的坎肩式纽扣穿戴法。如此一来披膊将更加牢固,而且额外的札甲式胸甲可以给予宋军步兵更强的防御能力,使得宋军采用以步克骑的战术式得到了重量上和防御上的保障。

虽然宋甲很强,但是这并不是决定大宋可以支撑300年的根本原因。事实上,宋代之所以可以长盛不衰,创造空前的民间盛世,原因在于宋政府的制度更偏向于民主化。自从北宋的第四代皇帝仁宗开始,大宋的皇帝就开始变得软弱可欺,因此在处理政治事务和经济事务时,皇帝必须更加依仗自己的手下文臣,文官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再加上军事贵族掌权的割据早已被彻底打破,所以中国迎来了一个更加文明的士人社会。在朝官员大都是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拼搏从寒门或是书香世家一步一步爬上来的,因此他们对于如何发展社会这一个问题表现的更加擅长,这才是大宋会表现的如此繁荣的根本原因——文人治国。当然,由于这种制度还在摸索期,所以当时并不完全成熟,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军事宏观孱弱,以文统武是进步,但是重文轻武就是问题了。

宋朝步人甲是什么兵种,为何能支撑宋朝三百年不亡?

冷兵器时代的军队在作战的时候,无论将军还是士兵,他们穿在身上的最佳防护服就是铠甲。古代战士有了铠甲护身,可以于万军之中驰骋,这是他们的最佳保护;同时也是保卫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

中国古代盔甲不在少数,不同的朝代,不同的兵种,都会有全然不同的铠甲护身。对于冷兵器时代的盔甲,较为公认的一种说法是:中国的铠甲巅峰首推宋朝的步人甲。步人甲属于哪种兵种装备的呢?据说就因为有了步人甲的存在,才支撑了宋朝300年不亡,这又是为何呢?

宋朝将士

有关步人甲的记载,最早出现于《武经总要》一书中,这种铠甲是专门为宋朝步兵所配备的。它之所以会被评为中国古代自然防御力最强的铠甲,首当其冲的特点就是“重”。

这种铠甲是将上千片铁质甲叶,用皮条或者甲钉连缀而成,因为它属于札甲的一种,所以它是一种全身性的防御铠甲,士兵从头到脚都会被这种铠甲覆盖起来。

这种严密的防护,也赋予了它良好的防御性能和极大的防护范围,同时,也导致制作一件步人甲用料极多,重量很大:一件步人甲用到的甲叶多达1825枚,所以光是这一件铠甲服重量就达到了29公斤。

古代铠甲

也就是说,穿着步人甲作战的将士,每次冲锋陷阵的时候,还要背负这将近60斤重的铠甲。这还是步人甲所有铠甲中最轻的一套,如果他们在步兵中担任着长枪手、弓弩手,他们的作战铠甲服重量要达到将近70斤之重。

宋朝具体的铠甲资料,在《宋史·兵志十一》中都有着详细记载,在这本书籍中,不仅清楚的记载了步人甲的重量,甚至连每件铠甲的不同防护部位的甲片规格,也有着详细记载。总而言之,都体现着一个特点,这就是“重”。

步人甲模型图

宋朝为何会打预造这种防御力极强的步人甲呢?

其实就是为了对抗当时的装甲骑兵。宋朝丢了北方的幽云十六州,导致宋朝缺少军马供给,骑兵不但很少,战马的质量也很差,因此,即使朝廷耗巨资培养了骑兵队伍,也依然远不如周边西夏、辽、金的骑兵强大。

为了弥补骑兵这一机动力量上的不足,无奈之下,宋朝避其锋芒,提出了“以步制骑”的作战方案。想要让这个作战方案顺利实施,就需要增强步兵的装备实力,就是在这种先决条件下,几十斤之重的步人甲登上历史舞台。

因为敌军都是以骑兵为主,所以在制造铠甲时,还专门给这些装甲步兵配备了大刀、大斧,这些武器,既可以砍断马腿,又可以砍破骑兵的铠甲。

步人甲设想图

虽说凭借着这一套装备,宋朝也赢得了不少战争胜利。但是由于步人甲过重,就导致了这种装甲步兵的作战机动性过低。比如1141年发生的柘皋战役,宋人步兵虽然击退了金朝的骑兵,只可惜他们穿的铠甲,拿的武器太重,导致未能全面击溃敌人。多次战役的结果,都是敌军败而未亡,宋军也没有机会扩大战果。

当然,纵然有许多不足,步人甲这套坚硬铠甲的诞生,对于宋朝的步兵为主的军队而言,依然是一个极大的提升。尤其是在一些历史资料的记载中,正是因为有了这只重装步兵,才让整个宋朝的兵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弱,某种程度上,甚至支撑了宋朝300年不灭亡。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