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与阿拉伯人同出一源,与波斯有渊源,为何三族之间如今龃龉不断?

仅仅因为石油与宗教吗?

犹太人、阿拉伯人和波斯人都是近代结下的仇怨,在古代相处的都还算融洽。

首先说犹太人和阿拉伯人:

犹太人和阿拉伯人有着共同的祖先——亚伯拉罕,他们分别是亚伯拉罕一妻一妾所孕育的后代,是同宗同源的兄弟,都是中东闪米特人的后裔。

历史上,阿拉伯人没有迫害犹太人,俩兄弟一直没啥矛盾,直到1947年,联合国通过181号决议,将巴勒斯坦地区一分为二,一半分给犹太人建立以色列,一半留给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这项决议就是巴以冲突的根源。

犹太人确实在二千年前在巴勒斯坦地区居住过,但是,1世纪的时候,罗马人彻底灭亡犹太人国家,并将犹太人驱逐出家园。犹太人从此流散世界各地,成了没有祖国的人。

犹太人被驱逐后,罗马人、希腊人和帕提亚人都在巴勒斯坦地区生活过。

7世纪时,阿拉伯人崛起,他们手持弯刀闯入这片土地,从此定居下来,到现在也有一千多年了。

一块土地,两个民族抢。犹太人说二千年前是我的;阿拉伯人说我已经在这生活一千多年了,何况我又不是在你手里取得的。双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就这样打来打去,巴勒斯坦地区至今战火硝烟弥漫。

再说说犹太人和波斯人,也就是以色列和伊朗之间的恩怨。波斯人以前对犹太人有恩:

首先要阐明的是,伊朗的前身就是波斯帝国。伊朗虽然信奉伊斯兰教,但并不是阿拉伯人,而是正宗的雅利安人。

在古代,波斯帝国国王居鲁士还曾经有恩于犹太人。那是早在公元前六世纪,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曾灭掉犹太国,将耶路撒冷夷为平地,还将犹太人驱赶到巴比伦城,史称巴比伦之囚。

几十年后,居鲁士灭掉新巴比伦王国,允许犹太人回到巴勒斯坦,重建家园。

那么现在的以色列和伊朗是怎样反目成仇的呢?

一、伊朗的伊斯兰革命使以色列和伊朗走向分裂:

早在伊朗的巴列维王朝时代,以色列和伊朗都是美国的盟友,所以以色列和伊朗也是好朋友。

1979年,伊朗爆发了反对西方化和世俗化的伊斯兰革命,国家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伊美盟友关系破裂,伊美关系日渐恶化。

“911事件”以后,美国认为伊朗支持恐怖分子,把伊朗称为“邪恶轴心”。美国开始对伊朗实施经济制裁。

作为美国的好基友以色列当然支持美国。所以,伊朗和以色列的关系也随之恶化。

二、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伊朗支持以色列的敌人——哈马斯、黎巴嫩真主党、叙利亚政府。给他们提供武器弹药和舆论支持。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没错的,伊朗的行为严重得罪了以色列。以色列开始仇视伊朗。

三、以色列不能容忍伊朗发展核武器:

伊朗早在20世纪50年代,建立了1个核电站、6个核研究中心和5个铀处理设施。现在,伊朗已具备提炼高丰度浓缩铀的能力。

以色列明确反对伊朗发展核武器,多次呼吁国际社会阻止伊朗核武器研究,并且暗示:以色列可能单方面动用武力,打击伊朗的核设施。

伊朗针锋相对,明确警告道:如果以色列敢袭击伊朗核设施,伊朗将会以牙还牙,摧毁以色列的迪莫纳核基地,并让“这个犹太国家在地球上不复存在”。

虽然现在只是口水战,并不太可能发展到武力开战的程度,但是冲突已经愈演愈烈,危急一触即发。

坚持写历史上的今天,喜欢请关注。

犹太人与阿拉伯人同出一源,与波斯有渊源,为何三族之间如今龃龉不断?

美国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的冲突和仇恨再次成为热门话题。很多人不知道,人家原本是亲兄弟,好邻居,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今天视彼此如死敌呢?

1.犹太人发源于阿拉伯半岛上的一个游牧民族,与阿拉伯人同属闪米特人,是亚伯拉罕两个儿子的后代。犹太圣经《旧约》记载,犹太人远祖亚伯拉罕率领族人渡过幼发拉底河进入迦南,也就是今天的巴勒斯坦。

犹太人征服了迦南当地的民族,逐渐在那里扎根,但是古犹太人对土地的驾驭能力有限,旱灾和饥荒使他们不得不迁徙到尼罗河三角洲地区。

不幸的是那里并不是他们的地盘,因受不了法老的奴役与驱使,首领摩西带领族人历尽艰辛万苦又逃回迦南,史称“出埃及记”。犹太的民族意识也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

后来犹太人在迦南建国,并将战略要塞耶路撒冷定为国都。这次建国对犹太人意义重大,因为下一次建国要等到1800多年以后。

犹太人虽然坚信自己是上帝的选民,但上帝并没有给他们任何好运气。在亚述、新巴比伦、波斯、马其顿及罗马的轮番入侵下,犹太民族陷入了无边的苦海。

公元135年,罗马皇帝哈德良下令犹太人禁止进入耶路撒冷,从此掀开了犹太人漫长的流浪史。许多无家可归的犹太人又遵循着祖先的来时的脚步,回到阿拉伯半岛,并受到了兄弟民族阿拉伯人的宽容与同情。

犹太人当时已经具备了高度的文明,他们不仅为阿拉伯半岛带来先进的种植和手工业技术,还有最重要的宗教。

大家绝对想不到,阿拉伯人信奉的伊斯兰教竟起源于犹太教。其实三大宗教统称为天启宗教,中东是天启宗教的发源地,基督教是希腊罗马文明中途接受的基,被拿到欧洲用了。拿过去之后希腊化了,加入了偶像崇拜,希腊哲学神话色彩。基督教经典《新约》从一开始就是用希腊语创造出来的,主要的传播者也是罗马帝国中的希腊人,只奉《旧约》的犹太教是严禁偶像崇拜的。

伊斯兰教成立后与犹太教长期相互辩论,但一直保持良好关系,犹太人被奉为“有经人”即便是在阿拉伯帝国时期,都能保持宗教自由。犹太人重视教育,又善于经商,不少人成为阿拉伯帝国的外交、贸易和财政官员。

因为没有土地,犹太人在欧洲饱受欺凌。他们在教义中将迦南描绘成“流着奶和蜜的地方”,以告诫所有人不要忘记故土。热衷于复国的犹太人也一直用“明天在耶路撒冷建国”的口号互相勉励。

幸运的是犹太人后来控制了世界金融命脉,在英国和美国的支持下,最终在巴勒斯坦划出一块地复国。

犹太人终于复国了,但阿拉伯人又委屈了,他们是从罗马人手中抢来的巴勒斯坦,他们并没有迫害犹太人,为何要将他们世代居住的家园夺走。

这就是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两个兄弟民族,从朋友走向敌人的过程。他们的仇恨也许只有上帝能解决。

2.

犹太人灭国流亡后被掳到巴比伦,被称为“巴比伦之囚”的奴隶,就在犹太人前途一片黑暗时救星来了。

60年后波斯帝国的居鲁士大帝征服了巴比伦,他释放了犹太人让他们回到了耶路撒冷。波斯人同样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公元前550年居鲁士大帝建立了波斯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阿契美

居鲁士大帝在攻打巴比伦时受到了犹太人的支持,在攻陷巴比伦后居鲁士释放了犹太人还归还了5000多件犹太人的物品。别看现在以色列和伊朗水火不容,在2000年前他们的老祖宗好的跟一家人似的。

波斯帝国对宗教十分宽容,在攻陷巴比伦后犹太人向统治者提出在耶路撒冷重建圣殿的请求,居鲁士爽快的答应了并且颁布赦令允许“巴比伦之囚”回到故乡并重建他们的宗教圣殿。

借此敕令犹太人多年来回归巴勒斯坦的夙愿终于得到实现,正是由于居鲁士敕令对犹太民族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所以即便到了20世纪犹太人依然会把它和英国支持自己在巴勒斯坦建国的《贝尔福宣言》相提并论。

不过犹太人的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这片土地后来被古希腊和古罗马统治过,公元66年为了反抗罗马帝国犹太人掀起了大规模起义,公元70年罗马大军攻陷耶路撒冷,在场犹太战争中有1100000犹太人被杀,另外还有97000多犹太人被当做奴隶卖掉。

从此以后,犹太人逃离家乡成为了没有国家的民族直到1948年他们在故土重新建立了以色列。

伊朗人是波斯族,历史上和犹太人并无过节,反倒和阿拉伯人长期敌对,由于有波斯人和犹太人之间古老的文化纽带和共同的战略利益的维系,伊朗和以色列一直是紧密盟友。所以只是短短几十年复杂的地区安全格局和宗教意识形态等外部因素导致了后“9·11时代”伊以关系的持续恶化。

犹太人与阿拉伯人同出一源,与波斯有渊源,为何三族之间如今龃龉不断?

三者的关系都不好:犹太人与阿拉伯人自古就是敌人,现在因为阿 以 冲突更是矛盾很大。波斯人即伊朗人,其与阿拉伯人一样都属于伊 斯 兰教国家,但是伊 朗的什 叶派人多别的国家基本都是逊 尼派多,所以波斯人与阿拉伯人也不是很融洽。土耳其人就是突厥人,因为曾经很辉煌所以非常自大,很多人很痛恨中国,因为土耳其也是伊 斯 兰国家并且民族主义强盛。这个民族很自大几乎与所有邻国关系都不好,但是本国不大国力也不强,国内世俗派与宗教派矛盾激烈。与犹太人关系也不好,突 厥人古代很瞧不起犹太人,现在犹太人比他们强多了。

犹太人与阿拉伯人本是同血缘的阿拉伯半岛闪族人,排犹太主义这一词实际也包含排斥阿拉伯人在内。在漫长的中世纪时代伊斯兰教徒远比基督教宽容,在伊斯兰统治的地方,犹太人被视为大卫王的后裔而很少受歧视,留在故土的犹太人和伊斯兰教徒一直和平相处,很少纠纷。

历史在19世纪犹太复国运动兴起时,巴勒斯坦是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一个省,多数居民是伊斯兰农民,在城市有一部分阿拉伯基督教徒和土生犹太人。这时移民巴勒斯坦的,主要是处境险恶的东欧犹太人,由犹太复国运动成立的基金会为他们出资购置土地,助他们安家乐业,他们与阿拉伯邻居尚相安无事。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后,英国托管巴勒斯坦,1917年,英国外相贝尔福代表英国政府致函犹太复国领袖,支持犹太人建国。此称为贝尔福宣言,是犹太人复国获承认的第一份国际文件。但随着欧洲犹太人源源不断移入,以及犹太人定居点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巴勒斯坦已成为中东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造成犹太移民与阿拉伯伊斯兰教徒的矛盾也开始浮现。1920年首次发生阿拉伯人反对犹太人的骚乱。但在希特勒上台之前,犹太人移民巴勒斯坦人数并不多。

不知我的回答是否满意,仅供借鉴!

犹太人与阿拉伯人同出一源,与波斯有渊源,为何三族之间如今龃龉不断?

兄弟也会阋墙,这有什么好问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