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有些中国人很少留胡子?但是古代留胡子的人很多?

其实关于古人留胡子的问题,早在60年代王力和沈从文两位大家就曾经争论过,原因是王力写了一片古人胡子的文章,沈从文为了反驳,动用了很多考古资料,从春秋战国开始一个朝代一个朝代整理下来,这样的严谨性真的十分让人佩服,感兴趣的网友们可以搜一下沈先生的这片文章《从文物来谈谈古人的胡子问题》。

大致概括一下沈先生的观念。

第一:古代男子并不是一定要留胡子的,胡子也不和美男子直接挂钩。

第二:以美髯为英雄男子的象征,只是某一个时间段某一个区域之内的现象。

第三:唐朝之后胡子的式样有了变化,但是并非人人都要留它,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晚清时期。

而王力反驳的文章也很有意思,他坚持认为古代根本没有刮胡子的观念,更提不上留胡子这个概念了。因为没有刮胡子的工具,所以留胡子成为一个男人普遍的现象,一直到满清入关之后将人们的头发剃了,才让剃胡子成为一种风俗。而且王力觉得古人以美髯为美是普遍现象,并且列举除了古代的刑罚之中以剃掉胡须和眉毛为一种惩罚的方式,说明古代人对剃胡子这种事情是比较反感的。

综合两位大神的看法,不能绝对认为古代男人就是会留胡子的,对胡子的态度也要分年代、地域和环境来讨论。还有古代人留胡子的原因最开始并非是为了好看,而是没有趁手的剃胡子的工具。至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种我们普遍会想到的解释,两位大神倒是没有提到。

至于我们今天为什么很多男子不喜爱留胡子,其实还是因为个人卫生问题。留胡子不仅仅会让男人自己难以打理个人卫生,也会让异性觉得懒惰和整洁。你看,现在“胡子拉碴”是不是一个贬义词呢?

中国近代的男子们受到西方传入的先进思想的影响,在一段时间之内对于去旧革新有些矫枉过正,比如倒霉的胡子就被视作陈旧的象征,以剃胡子来彰显自己的先进性。加上后来希特勒和小日本的卫生胡形象太过冲击人心,中国人很少会留上胡须。

现在中国人的审美已经改变了,没有胡子的男性看起来更加年轻有朝气,留了胡子之后,会让人们感觉到迅速老了十几岁。所以留不留胡子已经不是脸型好不好看的问题了,整个审美的大趋势会逼着你将留胡子的念头扼杀在萌芽期,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留胡子这种富有个性的事情,实践起来还是需要勇气的。

为什么现在有些中国人很少留胡子?但是古代留胡子的人很多?

答: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

古今中国人对待留胡子的态度不同,主要取决于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观念性、二、社会性、三、审美观、四、条件限制。

先说观念性。

古人的观念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轻弃”。

《三国演义》写夏侯惇挺被曹性射中左目,夏侯惇拔箭带出眼珠子,大呼:“父精母血,不可弃之!”递入口内啖之。

《封禅演义》写哪吒受海龙王所迫,为了不连累父亲,就“割肉还母、剔骨还父”,目的是与父母撇清关系。

现在我们看,胡须和眼珠、和骨肉的差别巨大,但在古人的眼里,都是人身体的一部分,它和眼珠、骨肉一样,应该受尊重,每一个人都应该遵循其生衰规律,不可轻弃。

实际上,在古代,就有一种断发剃须的刑罚,虽然肉体上没什么痛苦,精神上却要承受巨大煎熬。

而且,相对而言,剃须比断发更严重。

奸相曹操某次坐骑受惊,践踏稻田,论军法当斩。曹操当然不舍得斩自己,但也不好意思违反军法,就让人行断发之刑——注意,仅仅断发,没有剃须。

曹操的胡须,是在渭水之战被马超追得狼狈不堪时,为保小命,才不得不割须弃袍。

另外,我们看《水浒传》里的花和尚鲁智深,虽然当了和尚,剃了头发,但一笔威武雄壮的胡须,仍是万万不舍得剃掉的。

接着说社会性。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那么,在古代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各家各户的孩子都恨不得早早走入社会。

现在我们看新中国开国将帅的履历,你会感到非常惊奇,很多开国功臣,都是十几岁就参加革命了,而他们从事生产活动的时间更早,很多都是十一二岁就参加成年人的劳作了。

古代就是这样。

但过早步入社会,因为年龄小,就会被人看轻,被讥笑为“黄口小儿”、“乳臭未干”。

那么,为了证明自己,为了获得社会的认同感,青少年们看着下巴逐渐长出来的胡须,当然会小心翼翼地保护好了。

至于审美观。

在古代,胡须浓密,被视为雄性荷尔蒙旺盛、男性特征突出,既受同性的羡慕,又受异性的青睐,那么,男人爱护自己的胡须,就像鸟儿爱护自己的羽毛一样,纯粹又带几分神圣感。

我们看《三国演义》以美髯著称海内的关羽,因为颔下美髯“每秋月约退三五根”,不得不“冬月多以皂纱囊裹之,恐其断也”,可谓操碎了心。

南朝诗人谢灵运也有一副好胡须,非常自恋,临刑前,可怜这副好胡须会跟随骸骨长埋青土,让人把它们装到南海祗洹寺的佛像上。

最后说说条件的限制——现在剃胡须非常方便,买一双面刮胡刀片,装上刀架,来回几下,就料理完毕了。

古时候的剃刀难得,而且性能不好,容易上锈,要经常磨,剃须可是一项不小的“工程”。

试想想看,共和国的开国将帅,都是不主张留胡须的,但长征期间,剃刀不容易找到,不但总理留了一部浓密的大胡子,就连主席,也被迫留了胡子——在懋功与红四方面军会师时,主席就曾自嘲说,这是“人穷志短,马瘦毛长”。

说完了这四点,相较现在,那种“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观念已经淡薄了,有些人,为了美容,不惜去韩国削皮锉骨。剃胡子,算什么?而从审美的角度来说,剃掉了胡子,显得更年轻,也显得更干净整洁——当年梁漱溟50岁与陈树芬结婚,为了让自己更年轻,就毫不迟疑地把留了大半辈子的胡须剃掉了。而从社会性方面来说,古代人的婚姻,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约,胡须不妨碍婚姻;现在呢,要脱单,主要靠自己去撩,您留了一大把胡子,老气横秋,难。

为什么现在有些中国人很少留胡子?但是古代留胡子的人很多?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对于中国古人来说,成年男子基本都有胡须。

如果三四十岁的男人没胡子,就会让人很惊讶,认为他是不是太监,或者身体有什么缺陷。

为什么古人都要留胡须,主要这几个原因:

第一,古人对于头发胡子的重视。

满清杀入中原,入关以后其实没有打过什么打仗,受到的激烈抵抗也不多。

当时大明已经名存实亡,政府垮台,老百姓濒于死亡,失去了抵抗的能力,大部分愿意苟活。

谁知道,满清下达剃发令,也就是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以后,中国很多地方发动大规模起义。汉族老百姓宁可不要头,也要留发。

为啥?

因为中国古代传统观念,头发、胡须和身体所有部位一样,是来自于父母,不能随便剃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古人极为重视头发、胡须。

大家都知道这个故事:三国时期,曹操发兵宛城时规定:“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这样,骑马的士卒都下马,仔细地扶麦而过。可是,曹操的马却因受惊而践踏了麦田。他很严肃地让执法的官员为自己定罪。执法官对照《春秋》上的道理,认为不能处罚担任尊贵职务的人。曹操认为:自己制定法令,自己却违反,怎么取信于军?即使我是全军统帅,也应受到一定处罚。他拿起剑割发,传示三军:“丞相踏麦,本当斩首号令,今割发以代。”

可见,断发可以一定程度代替斩首,可以头发的重要性,胡子也是一样。

其实,还有更夸张的。比如夏侯惇,眼珠子被射出来,竟然一口吃掉了,这都是一个道理。

第二,古人留胡子是普遍社会现象。

如果你在穆斯林保守派的国家,你会发现成年男人几乎都留着大胡子,这是穆罕默德的圣训。

这种情况下,别人都有胡子,你没有胡子就成为另类,会被社会排斥。

道理也是一样。

中国古人上到皇帝,下到搬砖的,人人都留胡子,你能不留吗?

第三,古人的审美观要求留胡子。

古人把留胡子当做一种美。

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关二哥的相貌,说通俗点就是有一把漂亮的胡子。

古人成年男人以留胡子为美,说起来确实也有些庄重沉稳的感觉。

以我们东亚黄种人来说,没有胡子虽然年轻,却有一种轻浮感。

今天很多谈生意的年轻老板,为了让别人看自己稳重一些,往往留有一些胡子,就是这个道理了。

第四,面向问题。

古人很相信面相决定人生,道士也专门给人看面相。

胡子就是面相的重要部分,萨沙记得胡子长在不同的部位是不同的,会影响人的运气。

据说王阳明事业有特殊的大成就,就是因为他的胡须比较特殊。

那么问题来了,现代中国男人为什么不留胡子?

原因有很多。

一是胡子需要打理,比较麻烦。

没留过大胡子的人不知道,大胡子的打理很麻烦,基本每天都要洗。因为脸上出汗较多,加上吃东西喝水还存在滴漏,影响胡子。

如果几天不打理胡须,就会发臭。

现代男人生活节奏快,没有胡须更省事,更方便。

二是中国男人留胡须未必好看。

我们黄种人留胡须以后,相对白种人会更显老。

萨沙记得大学时候,班上有个同学留着络腮胡子,二十岁看起来像四五十岁。

还记得高中有一次,几个同学去一个同学家玩。敲门后,开门的的是同学爸爸,留着一把大胡子。当时同学爸爸应该也就40岁左右,然而敲门的那个同学却没有喊叔叔好,而是喊了一句“爷爷好”。这个打击,真是太沉重了。

三是西方发达国家男人,大部分不留胡子,东亚国家也是如此。

现在主流文明世界的男人很少留胡子,中国人也不例外。

自然,留胡子是个人的自由,留不留都是你的自愿。

但在大的氛围内,大部分中国男人是不会留胡子的。

为什么现在有些中国人很少留胡子?但是古代留胡子的人很多?

首先咱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古代的人会留胡子。首先的第一个原因就是,古代的人会有一种思想,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古代的人士认为自己的身体都是父母给的,所以不容得自己去破坏。(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就像头发和胡须都是父母给的,不允许自己去砍断,这是对父母极其的不孝。他们受这种思想影响,很少会有人去自己割掉自己的胡子。第二个原因是因为,古代不长胡子的人大多数都是太监。

因为他们的生理缺陷,所以胡子都长不出来。如果一个人因为自己把胡子给刮了,大多数人看到他不长胡子,就会认为他也是一个太监。会遭遇到周边人的嘲笑和戏弄,所以很少有人愿意接受这种嘲笑和戏弄。

第三个原因就是,古代人认为有胡子就是自己有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有胡子的人代表自己阅历丰富,见过很多的世面。古语有一句话就这样说嘴上没毛,办事不牢。

自己留着胡子能够展示出自己身上经历过很多事情,有丰富的阅历。

第四个原因就是因为古代人的审美。古代人多以有胡子为美。最典型的就要数关羽了,所有人都称他为美髯公。成了我的美人攻的原因正是因为他的胡子特别长,特别顺。看起来非常好看。

就像诸葛亮一样,他也长着胡子,但是他没有关羽的胡子长。每每在想计谋的时候会用手去捋自己的胡子。第五个原因是因为古代人没有发明出剃须刀。在古代的制造兵刃的技术还比较落后。制造不出很合适的刮胡子的工具。

对他们而言,刮胡子是非常麻烦的一件事情。所以很少有人去主动的去修理或者修正自己的胡子,都会认为这个比较麻烦。我们分析完了古代人留胡子的原因,那就分析一下现代人为什么不留胡子。

现代人不留胡子的第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审美观的改变。在中国经历过几次现代化的战争之后,文化的大门向世界敞开了。

中国开始关注于社会的文化,而且在近代韩剧在盛行的情况下,中国人的审美被韩国的那群奶油小生给带偏了。

都认为脸上白白净净才是真的好看。所以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已经被这种思想给改变了,认为只有自己收拾的干干净净的,才会被别人看的上,才能给人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不留胡子的第二个原因,因为剃须刀的发明让刮胡子成为了一个非常方便的事情。随着现代化科技的进步,剃须刀的生产变得越来越方便。

甚至还有多种产品可以供人选择,每一款产品都可以非常干净的清理掉自己的胡须。这让刮胡子成为了一个非常方便的事情。不留胡子的第三个原因是现在快节奏的生活。

现在的生活节奏要比古代快的多,生活起来,整天都很忙。收拾自己的胡须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所以现在的人很少留胡子,而古代却一直都留着胡子。

为什么现在有些中国人很少留胡子?但是古代留胡子的人很多?

古人留胡须一一认为能体现一种装饰美,显示老成,威严,雄气,并且省事,无需经常割须,还便于别人识记辨认等。

现代人更爱年轻,漂亮,干净,清爽,利索,加上先进的刀具,电器理须,快速,方便,可简单操作,所以净须者很普及。

为什么现在有些中国人很少留胡子?但是古代留胡子的人很多?

在中西历史上,胡子都是男性的重要标志。

从“耐”字说起:剃掉胡子在汉代曾是刑罚

我们现在都知道一个字,“耐”。这个字左边的“而”其实是面的意思,“寸”是表示刑法。所以这个词,最早的意思是在脸上实施刑罚。

什么刑罚呢?就是把脸上的胡须剃掉。

在汉代法律中,专门有个刑罚就是剃掉胡须和头发。这种惩罚力度不是很高,但是也高于惩罚劳役。

由此,也可以看到胡子对古代人有多重要。

胡子代表着精力旺盛,身体好,比较哺育养育后代

胡子,在古代是权力的象征。胡子的浓密,代表着一个男性的精力是否旺盛,他的生理机能是否优秀。

我们知道,在古代那种物质匮乏,医疗落后的时代,养育后代是特别困难的事情,此外,孩子的夭折率也非常高。因此,只有男性身体好,女性生出来的孩子身体才有保障,才不容易夭折。

此外,胡子浓密,精力旺盛的人,也代表这个人能够成就大事。由此,在魏晋之前,中国人对胡子特别看重。

《孔丛子》里面曾记载了这么一件事,话说有一天子思到齐国去见齐王。齐王旁边有个宠臣,长着浓密的胡须,但子思却没有胡子。于是,齐王就笑着对子思说,如果胡子可以交换的话,我是想把他的胡子给先生的。以此来讽刺子思没有胡子。

魏晋时期流行“小鲜肉”,自从之后剃胡子的人逐渐增多

然而,到了魏晋时期,不留胡子突然变成了一种风尚。我们知道,魏晋时期,最流行的思想是玄学,道教。“病态美”成为了大家争相效仿的对象,这就有点跟今天人们喜欢小鲜肉一样,男性越温婉,越柔美,越得到大家的喜爱。

于是,有胡子的人就逐渐不受欢迎。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时北方少数民族正在源源不断进入中原。游牧民族的发展程度落后于中原王朝,因此他们还处在前面所说,推崇有浓密胡子的人。

所以,当时中原的人就比较鄙视有胡子的人,因为这会让他们想起北方入侵的游牧民族。

自魏晋之后,胡子在中国就不被看得很重要。越是崇尚文化的时代,留胡子的人就越少。

不过,一般来说,剃掉胡子的主要是一些年轻的读书人,文化人。大部分人还是会留胡子。毕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思想,还影响着很多人。

到了五四运动以后,胡子更是被看作野蛮不文明的标志,从此,留胡子成了稀有的事情,大部分人都选择剃掉胡子。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