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童”这种生物为什么会存在于日本的传说中呢,世界上其他地区有类似的生物吗?它的原型是什么?

邪灵河童会吃游泳者的内脏?中国和日本都有这种怪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2009,地处嘉陵江边的广安市出了一件怪事。下午一点,嘉陵江巡警大队接到一条出警通知:有市民报案称在嘉陵江发现一个怪东西,有许多村民正在围观,要求巡警立即出警处置。随后,正在值班的区公安巡警大队接处警中队长刘和平,立即率领黄榜斌等民警火速赶往现场。现场已经围了一大群为首的是一个老汉,此时他还在激动地大声解释刚才的事。民警出示警官证,向这个周姓老汉了解情况。但老汉情绪过于激动,一时间语无伦次,民警听了很久也不明要领。

傍边的群众说:这个老汉刚才跟我们说,他在嘉陵江边种地,无意中看到江边小沟里面有个像狗一样的东西。这个狗只有头部和颈部在水面上,长时间停着不动。周老汉一时觉得有趣,就跑到沟渠边,喊了两声。这个狗转头盯着他看了一会,但还是不动。周老汉仔细看,发现狗很不同寻常。

他的嘴巴似乎是尖尖的,头不像狗头,倒像是猴子的头。周老汉就更好奇了,他跑到沟渠边,拿起锄头拨弄了那个狗一下。谁知道,那个狗发出一声尖利的叫声,然后突然从水里面高出一截。周老汉清楚的看到,这根本就不是狗,而是一个怪物。他很像一个小孩,但嘴巴是尖尖的,头是圆圆的,全身黏糊糊的,像青蛙一样。更让人吃惊的是,狗有着猴子一样的手臂。他用力一下,将周老汉的锄头打掉,然后一个猛子扎入水里,不知去向。在他翻身的时候,周老汉清楚的看到他有一个乌龟一样的壳,而且他的手不是猴子那样的手指,而是类似于青蛙的蹼。

周老汉大惊之下,一跤跌倒,差点混入水中。站起来,他就大喊大叫,说见到了怪物。几个路人围过来,看了一会,这个怪物已经游到嘉陵江中。他们几个人对着怪物指指点点,那个怪物突然又叫了一声,扎入水中,再也看不到了!

民警听了这番描述,也半天回不过神来。中队长刘和平问:你们是不是看错了,就是个狗吧。谁知道,一个年轻人拿出他的手机,放给中队长刘和平看。视频确实看到一个模糊的东西在江中,像是猴子猴子虽然会游泳,谁见到过猴子游江的?

当地记者知道这件事后,要来了这个手机视频,交给四川的动物学家。动物学家看了很久,明确表示这不是猴子也不是狗。正当记者莫名其妙的时候,动物学家突然说:我看,这是一个河童!

河童?河童是什么?

其实,每个中国人都应该知道什么是河童。

大家都听过《西门豹》的故事吧。魏文侯时,西门豹任邺县令。他破除的祭祀,就是祭祀给所谓的河神就是河童。

河童的传说在中国至少有3000年之久,最早起源自中国黄河流域的上游!

传说中,河童是生活在水中,半正半邪的生物。根据古书《幽明录》上的记载这种生物名叫「水虫」,又名「虫童」或「水精」。他的外形酷似裸体的孩子,有的像三四岁,有的则像十一二岁。他有眼睛鼻子嘴巴耳朵,也有双手和双腿。

不过,河童不是人类,他的皮肤是湿润的,一旦离开水皮肤就干涸,它就会死。这酷似两栖动物,用皮肤呼吸。

河童最大的特点,就是头上有个凹陷,像盆一样。传说认为:河童头上戴一盆,受水三五尺,只得水勇猛,失水则无勇力。

河童有时邪恶,有时善良,但大部分时候他是邪恶的。平时河童基本都在水中,依靠鱼虾为生,不会随便上岸。

一旦长时间上岸,河童皮肤就会干掉,很容易死去。虽多吃鱼虾,但河童并非完全肉食动物,他们很多时候也吃莲藕、西瓜、苹果等瓜果蔬菜。河童最喜欢的就是黄瓜,见到黄瓜就会忘记一切,甚至冒险去摘取。今天的日本人,还把腌黄瓜叫做绿河童!

河童有时候邪恶,但胆子不大,很多时候比较胆小,只能暗中使坏。

不过,一旦遇到洪水泛滥的时候,河童们就一反常态,会大量的害人。

上面说到的西门豹的故事,就是邺城洪水泛滥,才会多次用活人祭祀河童。传说河童如果吃了祭祀活人的肉,短期内就不会作乱。

中国河童传说最早是在黄河中上游,后来陆续在长江中下游也有发现河童。其中,尤其以十年有九年泛滥的湖北省鄂中地区最多。

当地人认为河童是邪恶的怪物!平时他们埋伏在江河和池塘里,暗中偷袭人类和牲口。河童比较矮小,他们不敢袭击大的牲口,只敢将鸡鸭最多就是羊拖入水中淹死,然后吃掉他们的内脏。所有的河童都非常害怕牛,因为牛的体型巨大,力量又强,河童们不是他的对手。水牛还会游泳,一旦惹恼了他,就会在水里追击河童。

河童一旦发现周边有牛出现,就会躲藏起来。

最可怕的是,他们还会袭击人类。由于不是成年人的对手,河童专门袭击在水边玩耍的儿童,将他们拖入水中淹死,然后吃掉他们的内脏。

有时候,河童也会在水中偷袭游泳的成年人。河童会突然抓住这些人的脚,让他们无法游动,被活活淹死。

以上,都是河童的日常的表现。

每当洪水发作,河童就变得特别猖獗。

传说中,鄂中大洪水时,河童不四处出动,将牛马等大牲口拖入水中淹死,甚至敢于袭击成年人。

清朝时期,一个杨姓农妇回忆让人震惊。当时她家傍边的河堤突然垮塌,河水冲过来,将他的丈夫孩子全部卷走,她自己抱住一棵大树才侥幸生还。她在大树上困了1天1夜,疲惫之下靠着数睡着了。睡眠中,农妇突然赶到有人用力拉她的脚。他睁开眼睛一看,惊得浑身发抖。拉她脚的是像小孩一样的怪物,浑身黏糊糊的,嘴巴是尖尖的,眼里露出邪恶的光。怪物用力拉扯她,似乎要将她拖入水中。农妇情急之下,用尽全力一脚将河童踢入水中,随后拼命爬到大树的高处。河童不死心,围着大树转了好几个圈,和农妇对峙。几十分钟后,河童不敢再爬上去,只能潜入水中走了。

在同一场大水中,也有其他人目睹河童大嚼被淹死的马内脏,甚至还吃淹死的人。

有意思的是,河童的记载并非中国独有。看看

我们的邻居日本也有很多关于河童的传说。

传说河童住在日本各地的河川或池子里,根据民俗学者石川纯一郎的研究资料,河童传说分布极广,包括日本的东北地方、中部地方、近畿地方、关西的石川富山县、中国地方(日本的地名)、四国地方、北九州岛地方、九州岛的佐贺宫崎县以及奄美诸岛和冲绳县。几乎只要有日本人的地方,就有河童的传说。

日本民俗学家柳田国男在《山岛民谭集》里也写过一篇「河童驹引」(河童把马拉进河里的传说)的研究,说它的形体像青黑色的猴子,手脚似鸭掌,头顶凹陷处像顶着一个碟子,无论是水中或是陆地上,只要碟子里面的水不干涸,则力大无穷能与人或马角力,所以说在日本有句俗话形容天大的灾难,就叫做「河童灭顶」。虽然日本全国各地都有河童出没的传言,不过其中却以琵琶湖的河童传说起源最早、也最为正统,其附近的安土寺里甚至藏有河童的木乃伊。

这是至今关于河童最直接的证据!

据说琵琶湖中栖息着各种不同种类的河童,其中一些「品行」较差的河童,每年都害许多无辜的人溺毙。不过,这些河童大部分时候并不是为了吃人,仅仅是因为恶作剧。

河童极少有一群行动的。日本人认为,一群河童凑在一起,就会有很大的力量,会为祸人类。

据说有一位名叫九千坊的头目,带领着河童一族从日本中部辗转来到九州的球磨川云仙温泉一带的地方住了下来。他经常率领着部下出现在村庄边,大肆袭击人类和牲口,由于他拥有能够将马拉到河边的怪力,所以村里的人都敌不过他。知道此事极为震怒的熊本城主加藤清正,决定和河童决战。加藤清正是日本安土桃山时代的武将,幼时曾跟随丰臣秀吉将运,与柴田胜家殊死之战时,展露其高超的武艺。在关原之战一役投奔德川家康,战后成为熊本城的城主,以勇猛善战和城堡建筑闻名于世。

加藤清正为了打败河童一族,不仅在河川里放毒,还组织大量农民把烧烫的石头往水池里丢,让河童们四处逃避。

最后,他用大量的水果,引来了了河童最讨厌的山猿,对他们群起攻之。河童是最怕山猿的,因为河童的行动较慢,山猿则非常迅速。河童和山猿经常发生厮打,每次都是河童吃亏。最终,河童无法在这里生存,一部死于水中,大部分离开了这里。

为什么日本河童如此出名?还是在于日本国,有相当数量的河童木乃伊存在。

最著名的河童木乃伊,基本都在九州。传说全日本的人都比较害怕河童,一般不敢攻击河童,但九州人最强悍,他们经常和河童对战,杀死了不少河童,获得了一些他们的尸体。

最为著名的河童木乃伊,是佐贺县伊万里的松浦酒造所搜藏的。这个木乃伊高大概是0.5米,样子同传说中极为相似。外观看起来像猿猴,头顶上有个碟子状的凹陷处,长得像怪物一样的河童。日本动物学家曾认为这是猿猴的木乃伊,后来经过X光透视,发现这个木乃伊的骨骼同猿猴有很大区别。

日本学者目前肯定这个木乃伊不是猿猴,也认为不是什么河童,而可能是某种不知名的灵长类动物。

有意思的是,河童的木乃伊在日本真的不少。

2004年,日本宫崎县“都城岛津传承馆”首次向公众展示了岛津家族从江户时代传承至今的“河童手足”。由于实物已经变成木乃伊,“河童手足”的真伪成为关照焦点。传承馆表示希望大家亲眼来确认是不是真的。

此次公开的木乃伊化的河童手足有两只,一只长8厘米,另一只长15厘米,传承馆并没有明确指出哪一只是手,哪一只是脚,传说中的手足蹼也没有。

据传承馆透露,大约在1818年-1830年期间,一名岛津家族的武士在现在的宫崎县三股町的河岸边用刀砍死了1个河童。当时这名武士正在河边饮马,1个河童突然从水中冲出,拖拽马匹入水。武士惊怒之下,用武士刀对河童猛砍几刀,斩下了他的一手一足。河童受重伤后,跳入水中逃走。传说河童的血有毒,武士被河童血溅满全身,回去便身患重病。

一名友人为祈祷其康复特意请来巫医,该武士慢慢康复。作为答谢礼,这名友人收到了“河童”的手足,并将它献给了都城的岛津家族大名。

2004年,都城岛津家将河童手足和1万件古文书、工艺品捐赠给了都城市。

除了这些木乃伊以外,之前最有名的是大阪寺庙内的河童木乃伊。不过,由于大量民众到寺庙去观看,而不去礼佛。寺庙僧侣将木乃伊锁了起来,拒绝外界采访。

日本近代目击河童的事件就很少了。同中国一样,日本在工业化的同时,大部分河流严重污染,很多河流被填埋、即便河童真的存在,也失去了生存的环境。

最近一次目睹河童,就是1991年。

1991年6月30日,宫崎县发生了河童目击事件。当天,住在宫崎县的松本,买好了东西返回到家中。刚打开门,他突然闻到了一股浓烈的腐烂气味,恶心极了,房间里还出现了许多奇怪的脚印。松本仔细观察这些奇怪的脚印,他发现,这些脚印长度为12厘米左右,步幅约为60厘米,不可思议的是,这些脚印都只有三个脚趾,脚趾之间好像还有蹼一样的东西。

松本觉得肯定是有什么动物闯入了自己家中,于是他跟着脚印追了出去。在屋外,松本果然看到了搞破坏的动物,它身高约为1米,看起来就像一个小孩子,长得像人也像猿猴,手脚上都有蹼,背上驮着龟背一样的甲壳。松本从未看到过这么奇怪的动物,于是赶紧拿出相机拍了照片。

照片公布后,很多人都说照片中的怪物就是传说中的河童,于是,在日本立即掀起了寻找河童的热潮。远野市的远野电视台甚至出价1000万日元,发起了捕捉河童的运动,可惜的是,始终没人能拿到这笔钱,因为这个生活再也没有出现。

对于河童,目前有三种解释。

第一, 动物学家认为,所谓河童多是人的错觉,他们基本都是各种类的猴子。在长江和黄河边的很多猴子会游泳,他们为了寻找水果树方,往往会做长距离游动。由于白天人类很多,猴类怕被人类捕杀,多在夜晚游泳。晚上人看到水中游动的猴子的影子,很多时候就误认为这是河童。

第二, 动物学家认为,所谓河童,很可能是一种原始的大蜥蜴或者巨型娃娃鱼。这两种动物都是两栖的,平时大部分生活在河边和池塘。这两种动物都是食肉的,尤其大蜥蜴性情凶猛,可能会袭击鸡鸭之类的家禽。平时他们多卧在水中,只有头部和肩部露出水面,看起来似乎就是一个河童。

第三, 河童是某种未知生物。中日都有大量关于河童的回忆,甚至还有多个木乃伊存在,正常来说不会两国人合力编造这种故事。一些古生物学家认为,河童可能是一种远古时期存在的未知生物,可能是猿类的一种分支。科学家认为,这种生物可能在几百年前还有少量存在,但近代应该早已灭绝。

“河童”这种生物为什么会存在于日本的传说中呢,世界上其他地区有类似的生物吗?它的原型是什么?

其实河童是一种比较晚近(近世)的妖怪现象。也就是说,河童根本不是类似妖狐那样,有着显赫的身世和辉煌的历史。河童的家喻户晓,其实更多的是得益于近代,尤其是明治、大正时期文学家那种“披萝带荔,三闾氏感而为骚;牛鬼蛇神,长爪郎吟而成癖”一肚皮不合时宜——比如芥川龙之介的代表作《河童》。

在王朝时代的志怪笔记《今昔物语》中没有关于河童的任何记载。直到了室町时代的文献中才有“獭老为河童”的记载,但也是除此之外就什么都没了。而同一时期的《百鬼夜行绘卷》以及大量的妖怪绘卷、物语、绘本中也都未曾见到“河童”。到了安土桃山时代,关于河童的记载仍旧是粗陋异常。比如1603A.D.出版的《日葡辞书》中就有“カワロゥ”词条,并注释道:

“似猿的一种动物,栖息在河中,与人一样有手足。”

现代日本人的“河童”观念的形成,和江户时代知识分子的博物学编纂(包括民俗情报的收集和说明图的制作)是直接相关的。比如,十九世纪初的名医奈须恒德在文政五年(1822A.D.)出版的《本朝医谈》中就有这样的“高论”:

“筑紫地方多河童之祟;周防、长门(山口县)有犬神、养蛊之祟。除诅咒和狐精附身之外,还有山男(山魈)附身、妖猫为厉,故当以甘松薰,或用金银花煎汤”。

到了现在,河童的传说分布于日本各地。如冈山县的ゴンゴ,似小孩或龟,喜与人类相扑;静冈县的川猿,可能是河童、猿、水獭的结合,好酒胆小;静冈、爱知县的川小僧;高知县的芝天狗似猴;另外,山梨县カンチキ背龟甲,颜似乌天狗,从人肛门中抽出内脏吃;青森县的水虎,可吸血或附身,都很危险。

河童在古代有时是一种令人感到畏惧的妖怪,而生性顽劣。但据说这种妖怪精通医术,尤其是骨科。所以很多人都准备好供品以乞求河童偶尔也发发慈悲,救人于危难。

一般来说,河童的身型跟六到十岁左右的小孩相差无几,并且是一种掺杂了乌龟、猴子、鸭子和青蛙的混合体:比如它们身材矮小、浑身长毛犹如猴子;背部通常长着一个类似龟甲的壳状物;拥有青蛙一样巨大且带蹼的手脚;嘴部像鸭子一般呈喙状,但满口鲨鱼似的锐利牙齿……所有的河童都有头上扣皿状物的特征(故河童秃头),在其中盛有液体,而这液体就是河童超自然神秘力量的来源。当河童上到陆地以后,他必须时刻保持“碗”里的液体不洒出来或蒸发掉,不然就会马上变得虚弱无力。当液体枯涸时,河童甚至会面临生命危险。在一些现代动画中,这个凹下去的“碗”往往被莫明其妙画成凸出来的光头,犹如南蛮僧(耶稣会传教士)的光头。河童也具有变身能力。当然,因其体型限制,它们通常选择变成小孩、矮个儿僧侣或者是缩着骨头的老太婆。

河童有一种嗜好就是拖人入水或与人类相扑,以方便摘取人类肛门中的——尻子玉。注意,这个奇怪的东西不是污秽之物,而是人丹田之中的“元气”的物化。所以捕捉钓河童之法,即用肛门吸引河童,再撒网捕之。不仅是尻子玉,河童还嗜食黄瓜。为了得到黄瓜,这些水中的妖物可以不顾一切。在河童肆意出没的地区,有的居民会在出行时把黄瓜带在身上,以求能在遇见它们时,给自己换来一线生机。还有些人则期待通过提供黄瓜,来让河童施展它们的神奇医术治病救人。 所以在寿司店菜单上,“黄瓜卷”大多都被写成了“河童卷”。

河童的起源一种有争议,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这种妖怪的起源绝非来自中国。有些网络上的文章声称“河童”的原型是来自于南朝刘义庆所撰的《幽冥录》中关于“水精”的记载,这也是乱讲。因为《幽冥录》一书至宋元之际便已经失传,现在的都只是集腋成裘的各种片段。这些残章断简中并没有任何类似于河童的记录。现存的《幽冥录》中确实记载了“水木之精”名为‘藻兼’,这种妖怪“夏巢幽林,冬潜深河”,但却都是“绛衣素带,缨佩甚鲜,皆长八九寸,有一人,长尺余,凌波而出,衣不沾濡,或有挟乐器者”。一派仙家气象,绝不是河童那种魑魅魍魉式的怪异形象。

至于所谓的河伯为河童原型说就更是不着边际。在中国古代河伯是神界中诸侯王一样的存在,绝非是寻常的水怪。而且虽然都有生性淫荡而且性能力彪悍的传言,但河伯的形象一直是身姿窈窕,仪容妖冶的翩翩少年,而河童始终是丑陋可怖的非人类。

河伯的形象,始终是十分撩人。

而河童的形象一直不佳,直到近代也是如此。

在中国最类似于河童的妖怪,是一些民间传说的“水猴”。这是由淹死之人的怨气所化,而日本的河童原型也有说是半路夭折的小孩尸体丢弃到河水中。小小的尸体随着水流漂浮而下,远远望去,被其他地区的人误以为是生活在水域的怪物。

日本民俗学泰斗柳田国男曾经对于各种日本妖怪的发生原理做出了一种解释——即“妖怪是古代的神的零落”。也就说,是佛教的传入和大和国的信仰——神道的崛起,造成了之前日本列岛上那些部落的守护神失去了自己的信徒,沦落为妖怪。柳田国男的这种观点后来变成一种泛方法论,长期笼罩着、甚至可以说是支配着日本的人类学和宗教学的领域。对于柳田国男的“零落说”最早构成方法论意义上的再审查的契机的,是原日本民俗学会会长宫田登在《妖怪の民俗学 日本の見えない空間》所提出的理论——即妖怪发生的条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境界”,即异质的时空环境结合后的所产生的适宜妖怪出现的时间和地点。最典型的就是妖怪和幽灵之间存在明显差别。首先妖怪多出没于固定的场所和时间,只要避开了就不会遭遇到妖怪。而被幽灵纠缠上的人,虽逃走万里之外亦必追来。所以民俗中有很多利用人体部位的组合,从广域的自然空间中切割出异空间,以窥破妖怪正体的招术。比如,日本人认为从胯下可以看到幽灵船、妖怪,当然也包括河童。

关于河童还有一个十分恐怖的说法,那就是河童会在公厕中袭击人的传说。则与传统日式公厕的构造有关。在日本,老式的公厕都是架设于河流之上的茅房 ,又被称为“川屋”。这就为河童攻击人类提供了方便。也就是说,每当人们如厕,踏上脚板,跨开两股从脚下木板缝隙下望时,“可看到远处河滩上泥土和野草,菜地有盛开的菜花,蝴蝶纷飞”。而大小便从几米甚至十米高掉进河里,随水而去……然而就在沉静在冥想之中、享受着生理上的释放时,河童就会利用起这个人类毫无防备的片刻,躲在脚踏木板的底部伺机发起攻击。它们藏在阴翳之中,就像钓鱼一样等着当某个人前来“就位”——然后,不声不响抬手对准袒露无觉的肛门,在猝不及防间把该人的五脏六腑全部掏扯出来,从中寻找珍贵的"尻子玉"。

而这个令人毛骨悚然的传说也在上个世纪中期在中国演化成了可怕的梅花党特务潜伏公厕之中,用绿色的假肢给如厕之人的肛门上抹毒药,以制造人心恐慌和社会动荡,这种具有新时代特色的“传说”。

日本人民关于河童的想象——最后一个是某个寺庙中收藏的河童木乃伊。

“河童”这种生物为什么会存在于日本的传说中呢,世界上其他地区有类似的生物吗?它的原型是什么?

“河童”是水妖中的一种,是我们听过日本妖怪中最出名的妖怪之一,它还有别的名称,比如叫河太郎或者叫川童等等,日本曾经翻拍过我国的四大名著《西游记》,在部影视作品中,沙僧的形象就取自河童。在我国的一些地方流传着,二战时期,日本把河童带到了我国,也就是民间俗称的“水猴”或者“水鬼”来防范游击队。当然这些传说也显示出当时游击队战绩突出,深入人心。但日本合同也有很多的样貌上的差别,比如有的河童有甲壳,有的河童头戴帽子,还有的河童只是一个赤身裸体的生物没有甲壳。

在日本的河童并不是要把人拉进河里,而是喜欢把马拉进河里。河童心眼很坏,会抠掉人的肛门球,别把人淹死在河中,肛门球就是在肛门附近的一个器官,日本至今仍然流传有一幅日本江户时代的《抠门球之图》,图画中河童把人按在水里边,从肛门里边抠出了人的肛门球,说实话,这幅图有点有趣又有点恶心,反正把我看懵了。日本漫画如《夏目友人帐》《滑头鬼之孙》都有对河童的描述,河童十分喜欢和人相扑,而且必须要赢,如果他赢不了,就会一直缠着这个人。所以有人说,在和河童相扑的时候,一定要采取适当的时机输给河童,而且要不被他看出来,要不然你的肛门球就会被河童取走。

但我们看到的很多影视形象中,河童的头顶都会有一个帽子,其实那并不是帽子而是一个盘子。在日本很多地方都有这样的传说,住在河边的人因为很害怕河童,尤其害怕河童把自家的小孩带走,所以他们经常会把供奉神的饭留给小孩吃,这样就可以保护小孩。每次小孩子们出门玩耍,他们都会叮嘱小孩,如果在河边遇到了一个不认识的小孩,一定要鞠躬行礼,因为那个小孩可能就是河童。如果你鞠躬行礼,河童也会同样对你鞠躬,只要河童一鞠躬,头上那个碟子里盛的水就会落下来。水没有了,河童就会很虚弱,没有机会使坏了,这个和我国民间传说中的“水鬼”的特质是一样的,水鬼在水里边特别厉害,但是一旦离开水就会全身虚弱。

在日本关于河童来源有很多的说法,有人说是一位特别会做木偶的匠人,他做了很多木偶,但是他却不是一个珍惜木偶的人。有一次他把自己做好的木偶丢到了水里,产生了灵魂的木偶很生气,于是这股怨气就化作了河童。还有的说河童本来就是生活在水里的水神,他保护一方百姓平安,在洪水来的时候,他帮助百姓渡过了危险期,平定了洪水。但是洪水退后,人们过上了富足的生活,却忘记了救过他们的水神,水神充满了怨气,就化作了河童,专门报复忘恩负义的人类。

在日本很多地方都有防治河童的方法,除了上文中所说的吃供奉神的饭,还有就是在身上带一把剑或者镜子,因为天纵云剑和八尺镜都是日本神话中的神器,或者带一些金属制品,据说河童十分讨厌金属做的东西,还有就是点一把火,也可以驱赶走河童。河童除了喜欢相扑和抠人的肛门球外,很喜欢依附在女性的身上,尤其是处女的身上。我们都知道日本作为一个岛国,河流众多,所以几乎日本的每一个临河地方都有关于河童的传说。临河居住的人们,尤其是青年男女们都喜欢在河边幽会,据说男女在河边幽会的时候,千万不要有什么过激或者亲热的举动。因为如果有这样的举动的话,河童看见了就会很兴奋,河童一兴奋就会附在女生的身上,尤其是处女更容易被河童依附。

据说只要河童依附在女人的身上,这个女人就会变得十分的浪荡,还会发出卖弄风骚的叫声,吸引别的男性。因为这都是被河童看到在女人河边的举动以后,河童处于兴奋状态,附在了人身上的原因。因为这个状态下的女人很容易造成身心疲劳,所以不久之后,女生就会因为力气用尽,虚弱而死。拯救这些女人的办法,只有将这些女人捆住,带到一个没有水的地方,或者捆到干燥的木桩上,只要河童离开了水就会变得虚弱,同时向神明祈求保佑。祈求的过程中,一定不能沾到水。如果沾到水的话,神明降临,也不能驱赶走河童,因为河童会因为沾到水恢复力量,并且因为人的驱赶而心生怨气,变得十分强大。

文/红雨说历史

“河童”这种生物为什么会存在于日本的传说中呢,世界上其他地区有类似的生物吗?它的原型是什么?

因为古代对待未知事物的恐惧,所以民间会幻化出许多神话鬼怪故事。“河童”也是其中一种。

“河童”最早出自于中国的鬼怪传说,原名“水虎”。

中国的“水虎”

相传河童,也就是水虎,是居住在今湖北省河流中的妖怪,形如三岁儿童,全身覆盖着刀枪不入的麟甲,在陆地上伤害力不高,但却能在水中称王。从它的原名“水虎”来看,河童在水里是能和鳄鱼这些河川霸主媲美的。

据《水经注》记载,水虎性格可怕,经常把爪子放在岸边,等一些好奇心重的小孩去摸它的爪子时,就把他们拉下水,杀之。

据《本草纲目》所记,水虎脾气不错,不会轻易伤害人类,只有你去惹它的时候,他才会反。但也只是啃咬,而不会杀人。

两种书籍,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大概两位作者看到的不是同一种河中怪物吧!而日本的著名画家,则偏重于《本草纲目》的说法,并把“水虎”改名为“河童”,记录在其画作——《今昔画图续百鬼》中。

我们现在从各方面了解到的河童,基本都是一个呆萌、可爱,有时又很凶,有着小孩子性格的妖怪,主要还是鸟山石燕的原因。

日本的“河童”

“水虎”传到日本后,改名为“河童”,还添加了更多的外貌特征,使其看起来更形象、更生动,并且在日本各地,到处都有流传着“河童”的传说。“河童”已经成为了日本妖怪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

河童被日本人幻化为水神的童子,专门负责帮助水神治理地方水域,这就把河童从一个普通的妖怪,尊崇为神之部下了。日本人对河童的喜爱,不亚于其他人气极高的大妖怪,不止在画集里,还有动漫、文学、电视、纪录片里,经常可以看到河童的身影。

甚至还有一档纪录片里,有关于捕捉到河童的记录。但后面也被验证了是假的,只是当地的老板为了吸引客群而想出来的招数。

而值得一提的是,河童最深入人心的形象:乌龟脸,头上顶着一个盘子。其实这是因为十六世纪,葡萄牙传教士到日本传教时,由他们的服侍和发型演变而来的。

因为河童被誉为水神的使者,而葡萄牙传教士远渡日本时,也普遍被认为是“来传播神的旨意的使者”。这和河童被委派治理各地水域的传说,确实有点相像。

所以河童的传说来自中国,而它的原型则是十六世纪的葡萄牙传教士,这实在是很有趣呢!

本文作者/狐史首丘:主写三国,次写明清,其余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河童”这种生物为什么会存在于日本的传说中呢,世界上其他地区有类似的生物吗?它的原型是什么?

提到河童,也是日本妖怪圈比较有名的。

很多妖怪题材的动漫中都有这位“小朋友”的身影。但形象往往是很可爱的,那么日本妖怪传说中的河童是什么样子呢?

关于它又有怎样的故事?

为什么黄瓜又叫河童?

因为它们都很绿?!?!

带着这些问题,跟小编来认识一下这位“妖怪圈里的小童星”

—河童

河童身长一米左右,像四五岁的小孩子,圆眼睛尖嘴巴,手脚成蹼状,皮肤赤黑或青黑,全身滑溜溜的,带有麟甲。

臀部有三个肛门,头发稀少,中间有一个盘子,据说盘子有水的话河童就有活力。

河童喜欢和小孩子玩相扑,不过,河童也会将人、牛、马等引下水,从肛门处掏食他们的内脏。

虽然河童会时不时的会给人带来危害,但它被人捉住后会写悔过书,交出“祖传秘方”也就是一些秘密药方,还会帮人插秧,给田地引水。

这样一来,河童反而具有了可爱的一面。

它之所以在动漫里出镜率这么高,原因就是如此。

根据民俗学者石川纯一郎的研究资料,河童传说分布极广,包括日本的东北地方、中部地方、近畿地方、关西的石川富山县、中国地方、四国地方、北九州岛地方、九州岛的佐贺、宫崎县以及奄美诸岛和冲绳县,依据各地方言的不同,河童的称谓也不同。共通点是「居住在河川的孩子」所以叫做「河童」。

原本河童是水中的精灵,被当做是河神受到民众的膜拜,也有一种说法是河童是水神的使者,由水神降下的霜幻化而成。

在日本的寿司料理店里,黄瓜被称为“河童”,因为黄瓜是它最喜欢的食物。

据老一辈说,一边吃黄瓜一边渡河,会被河童拉进水里。

日本 也有一种发型叫“河童”;

日语中“河童被河水带走”,是形容人也有失足的时候。

“河童的屁”是指轻而易举不值一提。

据说日本佐贺县伊万里的松浦酒造搜藏了一具河童木乃伊,体长大约是40公分,与柳田国男先生所描述的河童如出一辙,外观看起来像猿猴,头顶上有个碟子状的凹陷处,长得像怪物一样的河童,不过经过电视台的查证,这个木乃伊的标本有造假嫌疑。

另外大阪的瑞龙寺也有河童木乃伊标本的照片,但是拒绝给外界采访。

在中国其实也有河童,我们称之为水虎,是中国民间传说中常见的鬼怪。

最早起源自中国黄河流域的上游,据本草纲目记载,水虎是居住在湖北省的河流中的妖怪。

河童到底只是传说还是确有此种生物,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END-

感谢您的阅读,如果喜欢我们的回答,请关注“日本物语”头条号,更多好玩有料的日本圈子、新鲜事、视频,尽在知日圈app。

“河童”这种生物为什么会存在于日本的传说中呢,世界上其他地区有类似的生物吗?它的原型是什么?

先说结论:河童的传说可能和龟有关。

这就是河童,像不像?

河童的历史:

河童在日本虽是知名度与鬼和天狗齐名的妖怪,但令人意外的是,其名称与形态特征到了近世才得以确立,是一个新妖怪。中世辞典《下学集》(1444)中有关河童的记述只有“水獭衰老即化为河童”一句,除此之外没有任何相关记载或图像资料。近世之后,关于河童的记述才开始频繁出现,从《日葡辞典》(1603)中的“河郎”词条起,江户时代的百科辞典《和汉三才图会》(1713)、《日本山海名物图绘》(1754)等许多文献中均见河童记载。

江户时代,编写百科辞典的博物学家就“河童”是否是真实存在的动物这一问题展开过讨论。因为如果“河童”真实存在,就有必要将其作为动物的一个种类收录进百科辞典。在这次讨论中,博物学家们得出结论,认为在日本拥有多种不同称呼的“河童”与“水虎”称的是同一生物。在小野兰山所著《本草纲目启蒙》中有关于“水虎”的解释,详细描述了水虎的特性,善于诓骗人,喜欢怂恿人和自己摔跤后把人拖到河流深处,喜欢吃黄瓜,以及尖鼻子等外形特征。

不仅博物学家对河童有所记述,儒学家古贺侗庵也曾收集河童的资料,著有河童研究书籍《水虎考略》,还曾创作过河童写生画。其后,松浦静山所著随笔《甲子夜话》(1821)中也有许多关于河童传说的记述,画卷与浮世绘亦对河童形象多有描绘。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河童在江户时代被图像化,其形象也逐渐固定下来。江户时代,人们将河童看作“真实存在”的生物,但进入近代以后,人们对河童的认识发生改变,开始将其定位为想象世界中的事物。芥川龙之介的《河童》(1927)、火野苇平的《河童升天》(1940)与《河童随笔》(1955)等小说中都有关于河童的描写,小川芋钱的画作也对河童有所描绘,河童就这样作为大众文化的题材得到广泛传播。另外,河童传说在现代也多有应用,如利用河童传说振兴地方经济的活动与漫画《妖怪手表》等。

伴随河童形象的变化,河童的行为也发生过戏剧性变化。

林罗山的《梅村载笔》(17世纪中期)就记载了河童拖拽人、牛、马入河,被人类所擒。

山冈元邻的《百物语评判》(1686年)中也记载了“河太郎”会将小孩拉入河中。

残寿的《死灵解脱物语文书》(1690年)中提到被丢入水中淹死的孩童会化成河童附身于人。

此外还有神田玄泉的《本朝补苜》(1719年)和贝原常春的《朝野杂载》(1734年)都明确记载了河童会侵犯女性。

总而言之,至18世纪中期,文献中记载的都是河童的负面形象,对人类来说,这个时期的河童是一种可怕的妖怪。

但是,从19世纪后期开始,关于河童谢罪和报恩的故事逐渐传播开来。

1950年左右出版的《寓意草》(冈村良通)就记载了武藏国(今日本关东地区)川越附近,一位和尚从当地人手中救出河童,第二天收到了河童送来的鱼。

还有春名忠成的《西播怪谈实记》(1954年)中,也记载了河童将接骨妙药传授给人们,作为返还被切断的手臂的谢礼。

另外,津村正恭的《谭海》(1795年)也记载了类似的因返还手臂而传授妙药的故事。

根据中村祯里的研究,关于河童的故事大致有三个变迁,分别是河童对人类的攻击、人类的反击和河童的失败,以及河童向人类归顺。与19世纪中期以前的河童相比,这个时期的河童不再夺人性命,妖怪立场弱化,正在失去“妖性”。换言之,以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为中心,河童的行为描述进入转换期。随着时间的流逝,河童故事里关于其行为的负面描述慢慢减少,开始出现积极正面的因素。

关于河童形象的来源:

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的河童形象变化时期,龟形河童与其正面积极的行为几乎同时出现,而这些新行为所透露出的意象与龟崇拜相似,这让人不得不怀疑二者的关系。如河童传授的妙药可以使人长寿或除病去灾;河童赠送鱼等物品来报恩以及看到河童的人会发财正是龟富裕形象的表现;有的地区将河童当作神来祭祀,体现了龟通神的特性,等等。龟形河童主要流行于江户地区(今日本东京),如果说龟型河童的出现与龟崇拜有关,那么我们有必要对江户地区的龟崇拜与河童进行考察。

东京都台东区合羽桥商店街又被称为“河童桥”,当地立有一块石碑,讲述了江户时代文化年间(1804-1817)商人合羽屋喜八修建工程得到河童帮助的故事。合羽屋喜八为了治水,用自己的钱财修建工程,但是工程难度大,进展极为缓慢。隅田川的河童见状,被他的精神感动,每晚偷偷帮他修建,最终完成了工程。而且看到河童的人生意兴隆成为了财主。那么,为何河童偏偏从隅田川出来呢?笔者查阅了江户时代隅田川的地图,发现隅田川除了现在流经龟沢、靠近龟户以外,曾经有一段还经过龟有。这三个地方在江户时代就已存在,从地名看受到了龟崇拜的影响。例如龟户天神社的池塘里饲养了大量的乌龟,立有龟趺、龟石,洗手池也是龟的形状,可见受龟崇拜影响之深。

神户市中央区多闻通三丁目的凑川神社有南北朝武将楠木正成之墓,此墓为龟趺样式,为德川光国与朱舜水所立。碑面有德川光国手书“呜呼忠臣楠子之墓”,反面刻有朱舜水所写《楠公赞》,从中可以看出受到朱子学的影响。受佛教和道教影响的朱子学注重理与气,这点被认为与龟相通,“螭首龟趺”便成为了有志于朱子学之人墓的样式。当然,光囯的墓也是儒式龟趺。可以说龟崇拜寓于朱子学之中,作为其一部分对人们产生影响。

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主要有三位学者主张河童形象为龟,分别是小野兰山、栗本丹洲及古贺侗庵。特别是古贺侗庵在其作品《水虎考略》中明确指出“关东水虎皆老巨鳖。”古贺侗庵从小便跟随父亲赴江户学习,从1809年开始成为幕府的儒学者,进入昌平坂学问所担任儒官。当时正值宽政异学之禁,幕府中松平定信复兴朱子学为正统儒学,视阳明学、折衷学、古学等学派为异端邪说加以禁止,而昌平坂学问所作为幕府教育机关,自然是复兴朱子学的重要场所。因此,不难想象朱子学通过昌平坂学问所对当时的知识阶层(儒学者)产生了重要影响,那么龟崇拜作为朱子学的一部分,潜移默化影响了古贺侗庵。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