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什么不造常规动力潜艇?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作为潜艇,首先要避免被敌人发现,其次才是高效率的攻击敌人。

随着科技的发展,潜艇最容易被发现的时刻,就是上浮以后。

以现代的技术,即便潜艇将潜望镜伸出水面,都会被敌人的反潜网络侦查发现,更别说全艇上浮。

而常规潜艇,必须定期上浮打开柴油机为电池充电,不然就是艇毁人亡的下场。

同时,常规潜艇的自持力有限。因为柴油机还是要使用柴油的,柴油储备则是有限的。即便抛去其他补给不谈,普通常规潜艇油料最多坚持2到3个月,之后就必须回港了。

但是,核潜艇就不存在这些问题。

核潜艇采用核反应堆,都是内循环结构,根本不需要补充燃料,就不存在因为燃料不足回港。理论上说,只要食物足够(再生空气一般不成问题),核潜艇就可以永远巡逻下去,不需要回港。

同时,因为没有柴油机,也不存在上浮充电一说,是很难被发现的。

因核动力充足,核潜艇往往可以设计的较大,装备更多武器弹药,更多补给,具有更强的战斗力。

所以,原则上核潜艇比常规潜艇强大太大多。能够建造核潜艇,谁还造常规潜艇。

自然,核潜艇也有自己的问题,就是门槛高、造价高、危险大。

核潜艇的门槛非常高,专用核反应堆可不是随便能够搞定了。

能够造大型核动力船只,不代表你能早核潜艇。

今天能够建造核潜艇的国家,也屈指可数,只有美、俄、中、英、法。

至于造价,自然也高的太多。

凯旋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是法国海基核力量的支柱,一艘艇的造价高达40亿欧元。

“俄亥俄”级核潜艇是美国第四代战略核潜艇,它的造价在2005年的时候就高达20多亿美元,后期改装工程还需花费近10亿美元。

中国的新型战略核潜艇095的造价恐怕是最便宜的了,095型战略导弹核潜艇最终造价可达200亿元人民币一艘。

而常规潜艇中赫赫有名的德国209/1400型,国际报价才2.9亿美元。

价格简直一个天一个地。

至于危险大,也就是安全性。

众所周知,核潜艇是比较危险的,一旦泄露后果不堪设想。

也不知道算不算泄密,我国早期的核攻击潜艇其实存在泄露的问题,经过多年改进才彻底消除隐瞒。

而且,汉级潜艇的核反应堆问题是很多的,经常出现大大小小的问题。对于需要常年潜航的核潜艇来说,这简直就是灾难。任何一个问题解决不了,就可能导致全艇毁灭的可怕后果。

不过,目前美国的核潜艇非常先进,加上这个国家不差钱,当然就不需要造常规潜艇了。

美国为什么不造常规动力潜艇?

分享专业知识,奉献原创精品,我是兵说,欢迎关注。

常规潜艇和核潜艇在实战运用中区别很大,同样的任务,核潜艇可以轻松完成,而常规潜艇尽最大努力也无法办到。两种潜艇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美国海军结合自身的实用经验和需求,觉得核潜艇更符合美军的需要。

美国的船舶制造技术是可以打造出高品质的AIP常规动力潜艇的,技术能胜过德国,俄罗斯和日本。但美国不需要这么做,即使造出来,这些常规潜艇还是要定期上浮,发出比核潜艇大很多分贝的噪音。实战中也要承担暴露目标和战损的风险,这些在美国看来,都不值得。

常规潜艇的好处是造价更低,使用成本和事故风险可控,可以批量建造,快速增加海军实力。俄罗斯的基洛级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不仅造价低,而且噪音也低,被北约称为“大洋黑洞”。俄罗斯至今还有20多艘基洛级服役,这对核潜艇部队是很好的补充。常规潜艇在近海防御作战中的价值很高,获取后勤补给也很方便。如果去远海大洋就要承担一些风险,常规潜艇的吨位普遍偏小,长期自给自足的能力也弱一些。

核潜艇就没这个担心。美国和俄罗斯的先进核潜艇在水下连续潜航60-90天没有任何问题,而且核动力是无限续航,连续行驶3-4万海里根本不算事。核潜艇的静音性能也更好,这关系到了潜艇的身家性命。这一对比,核潜艇的优势就太明显了。

美国海军执行的全球战略,美国的水手都要随时做好准备去遥远的地球另一端。如果使用常规潜艇,走一截,浮起来一会,潜艇就暴露在阳光下,无法隐藏踪迹了。如果行程很长的话,还要提前安排好补给,需要协调的人员也会更多。在实战的时候,不利于潜艇行动的绝对保密。

美国把海军当成自己的看家法宝,海军的军费也是三军里最多的。虽然核潜艇贵了些,但为了战术的有效执行,这些钱还是会花的。

总结下来就是,只有核潜艇可以满足美国的需求,美国也懒得制造常规潜艇来外销。充足的军费外加全球部署战略,让美国打造了一支纯粹的核潜艇部队。

美国为什么不造常规动力潜艇?

美国潜艇部队全部为核潜艇,联合国“五常”中除了美国外,英国和法国的潜艇部队也全部为核潜艇,而中、俄两国则为核、常兼备。相对于常规潜艇,核潜艇拥有绝对优势,只是由于技术难度和造价很高,“全核潜艇”并不是一般国家可以承受的。海上高速航行的“弗吉尼亚级”核潜艇建造完成等待下水的美国“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由2艘核潜艇领衔的美国核动力航母战斗群

美国是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也是唯一需要执行全球部署的海军强国!自上世纪80年代最后一级常规潜艇“长颌须鱼”级退役以来,美国的潜艇部队进入到“全核”时代,美国现役核潜艇共有4型70余艘,包括14艘“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4艘“俄亥俄级”巡航导弹核潜艇、3艘“海浪级”核潜艇、16艘“弗吉尼亚级”核潜艇以及30多艘“洛杉矶级”核潜艇,不论是规模还是技术水平,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美国海军之所以选择“全核潜艇”,“威呐”认为主要原因包括以下3个方面:全球威力最大的战略核潜艇—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1)核潜艇战斗力更强大:核动力装置功率大、不需要空气,因此,核潜艇的吨位一般要远远超出常规潜艇,大平台意味着可以搭载更多武器和更先进的仪器;而核动力装置可以长期高功率运行而不需要定期浮出海面,机动性和隐蔽性要远高于常规潜艇。基于上述原因,核潜艇的战斗力远超常规潜艇,对于“财大气粗”且技术水平领先的美国来说,核潜艇是最优选择。美国核潜艇在接受舰艇补给舰海上补给俄罗斯“阿穆尔级”常规潜艇(前)和“亚森级”核潜艇(后),战斗力上的差距比体型上的差距更大

2)只有核潜艇才能满足美军全球部署要求: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有300多个军事基地,而美国海军需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机动部署、且还时不时要发动局部战争,常规潜艇无法满足全球部署和跟随航母编队的能力,核潜艇也是美国全球战略的最佳选择。美国海外军事基地和利益遍布全球只有核潜艇才能满足全球部署和打击需求(“洛杉矶级”核潜艇)

3)大力发展核动力技术: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民用核能开发的发展速度大大减缓,为了保持和发展核能开发技术,美国选择全面采用核潜艇的战略,可以将资金和人才保留和发展下去,与之相关的工业、制造业企业、人员以及研究院所等也可以完好的保存下来。经过长期的投入和发展,美国军用核动力技术一直处于世界最前列,而军用核动力的部分技术也反馈到了民用核能领域,军、民相互支持,使得美国在核能开发方面始终处于全球“领头羊”的地位!美国核潜艇及核动力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其地位“弗吉尼亚级”核潜艇搭载的“战斧”巡航导弹垂发装置

核动力是潜艇的最优配置,在核动力系统的加持下,能够把潜艇“隐蔽杀手”的特征完整的发挥出来。虽然核潜艇的价格要比常规潜艇高出几倍,但是其战斗力和影响力值得其“身价”!不论是美国还是其他大国,当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只要技术不是问题,在核潜艇和常规潜艇的选择中,核潜艇肯定是首选!国产下一代战略核潜艇和攻击型核潜艇效果图

欢迎关注“威呐解析”,阅读更多原创军事内容。

美国为什么不造常规动力潜艇?

这个问题呢,为美国人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一种思想认识结果,当时正则潜艇核动力技术兴起之时,美军发现的核潜艇实际上比常规潜艇更具优势,尤其是无限级别的续航能力,大航程的特点让核潜艇具备了进行全球部署的能力。在当时情况下,常规潜艇最主要的难题就在于无法进行全球部署,主要是巡航航速太低了,即便有了各种支援之下,实际也无法进行全球部署,这对于美军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经过仔细计算后,美军认为使用核动力更利于实际全球作战的要求,在大量建造前核潜艇的前提下,成本也会达到效低的水平。不要说美国有足够的财力支持军方的行动,在当时冷战的背景下,美军很快就决定放弃了常规动力潜艇,优先发展核动力潜艇,后来常规潜艇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美国早叫停了相关的研发工作等,实际想再重启常规潜艇开发也不可能了。

美国为什么不造常规动力潜艇?

首先要对比一下常规潜艇与核潜艇都有哪些优劣!

常规潜艇相较于核潜艇,有两大缺点!

第一,常规潜艇无法长时间潜伏在水下,因为其在水下只能靠电池供电驱动,而电池储能有限,所以每隔一两天就得浮到水面,用柴油机给电池充电,而在水面上非常容易被敌方雷达发现,所以战场生存力较低!

有了不依赖空气推进的常规潜艇后,情况稍好一些,因为在水下可以通过燃料电池类的能源提供动力,在水下的潜伏时长可以提高到一两个周,但是核潜艇几乎可以一直潜伏下去,所以在这方面,核潜艇优势明显!

常规潜艇的另一个缺点是水下速度慢,大约十几节左右,而它的对手都是最高速度近30节的水面舰艇,这就意味着常规潜艇在攻击目标时只能等目标上门,错过了就错过了!如此低的航速也自然无法跟随舰队作战了。

常规潜艇的优势在于技术简单,在战场上发动机可以停机,以减少噪音,还有就是价格便宜。

所以说常规潜艇更多的是一种防守武器。

美国海军是远洋海军,需要潜艇能够跟得上航母编队作战,并且速度足够猎杀对方的水面舰艇,所以必须使用核潜艇,至于价格,美国人有钱,技术?美国世界领先!噪音?美国技术可以使核潜艇比其他国家的常规潜艇还安静,所以,没有不用核潜艇的道理。

常规潜艇主要用于近海防御,美国近海没人敢造次,安全得很!

总而言之,核潜艇比常规潜艇战力强很多,美国人有钱,不屑于用常规潜艇!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