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幼仪被徐志摩抛弃,朱安被鲁迅抛弃,为什么完全不同?
首先更正一下题主的一个错误,鲁迅没有抛弃朱安,从法律角度来说。朱安和鲁迅是一辈子的合法夫妻,而许广平一生都不是鲁迅的妻子。
张幼仪。生于1900年。她的外貌很一般。虽然被渣男徐志摩抛弃、但张幼仪最终的结局是最好的一个。活的很精彩。原因就是她的个人能力极其出色的。说白了可以不靠男人生活。张幼仪家族巨富,其兄张佳傲是当时的最大的银行中国银行的董事长。张佳傲在杭州办事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一位才华横溢的学生,这人就是徐志摩。张佳傲立即产生了把他介绍给小妹的意思,后来张家向徐家提亲。面对张家的求亲,对徐志摩的父亲来说是求之不得的,就这样15岁的张幼仪就辍学嫁到浙江做了少奶奶。徐志摩的态度:“媒妁之命,受之于父母。”显然其貌不扬的张幼仪让徐志摩很是不满,在徐志摩看来,徐家除了有钱这外啥也没有,从外貌,才华来说张幼仪都配不上他。
双方结婚时间不长,徐志摩就陷入了林徽因和陆小曼两个女子感情漩涡中不能自拔。而实际上徐志摩就是一个渣男。张幼仪非常贤惠,丝毫没有大小姐的架子,得到徐家上上下下的尊敬和拥护。而这时候徐志摩和陆小曼同居了。他们的行为引起双方亲朋和舆论谴责,但更多的谴责是针对陆小曼,因为大家一致认为是陆小曼勾引有妇之夫。徐志摩对自己的发妻不管不顾。而且父亲生病也不管,张幼仪尽心照顾徐父照顾孩子,公众对张幼仪越同情,对徐志摩的抨击越大。压力越大,反抗也越大,徐志摩和非要和怀孕2个月的张幼仪离婚。张幼仪毅然签字同意,颇为意外的是。徐志摩居然不要儿子,2个孩子(包括怀孕那个)都推给了张幼仪。但徐家上上下下却一直把张幼仪当儿媳妇看。
离婚以后的张幼仪带着孩子去了法国找二哥。随后去德国学习,对于开银行的张家来说,钱是不缺的,她的生活很富裕,26年回到上海以后。出于愧疚徐申如(徐志摩的父亲)把在上海的别墅送给张幼仪。张幼仪最后以徐家媳妇身份给徐志摩的父亲送终。徐志摩如果地下有知会作何感想呢?49年,张幼仪去香港,53年张幼仪在香港和苏纪之医生结婚。婚前,她写信到美国征求儿子(和徐志摩所生)意见:“因为我是个寡妇,理应听我儿子的话。儿子的回信情真意切:“母孀居守节,逾三十年,生我抚我,鞠我育我……综母生平,殊少欢愉,母职已尽,母心宜慰,谁慰母氏?谁伴母氏?母如得人,儿请父事。”对比之下,儿子比他爸徐志摩强的太多,可见张幼仪的教育有多出色。1988年,88岁的张幼仪病逝于美国。可以说,虽然徐志摩抛弃她,但对张幼仪来说,又何尝不是解脱。她有爱的丈夫,有爱她的孩子。有爱她的家人。张幼仪早年婚姻是失败的,但何尝不是她的幸福。
对比之下。朱安就“凄惨”了许多。她仅仅是名义上法律上鲁迅的妻子。她和鲁迅也仅仅一起住了三天,而且他的丈夫却睡在了门外,朱安活活守了一辈子的活寡。鲁迅对这他自己婚姻的评价是“母亲娶了媳妇”。这个恪守中国传统教育的女子从此就生活在了周家,她全心服侍鲁迅的母亲,替鲁迅进孝道。完全做到了一个长媳妇的责任和义务,面对鲁迅的冷漠,这个不识字的女子则是默默不语,只是说,先生做的对。鲁迅离开八道弯以后,按月给母亲寄钱,让朱安好好照顾母亲。在1927年10月。许广平和鲁迅在上海开始共同生活。成为事实上的夫妻,时年鲁迅46岁。许广平时年29岁。而鲁迅之所以不和朱安离婚,正式出于对朱安的照顾。因为一旦离婚,朱安离开周家,根本没有任何收入,只能等死了,(也有出于照顾母亲的缘故)。而鲁迅“婚后”就是由许广平代为寄送生活费,但数目减少很多,但朱安始终 把许广平看做姐妹,视鲁迅的孩子周海婴如己。朱安的坦荡以及许广平母子二人的照顾,让幼小的周海婴多年之后提起仍感怀不已。而许广平在鲁迅去世以后,就停止给朱安寄送生活费,许广平对此解释的原因是战乱,邮寄困难。以至于朱安无钱吃饭,一天只吃一顿饭。困苦无依的朱安只好出售鲁迅的手稿和图书,许广平立即公开声明,不许出售鲁迅的手稿,那是鲁迅财产,一个字都不认识的朱安大声宣布,我也是先生(鲁迅)财产,为了得到鲁迅最初的手稿,许广平从新恢复了对朱安的照顾。在1947年6月29日,朱安孤独地去世了,身边没有一个人。终年69岁,朱安最大的悲哀在于她受封建礼教的毒害,也是过于依靠男人。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张幼仪被徐志摩抛弃,朱安被鲁迅抛弃,为什么完全不同?
謝邀,
徐和魯的婚姻相同點是均為父母定親,本人並不喜歡,而徐卻三翻兩次的睡了張幼儀而且有了孩子,魯從沒和朱安同房,徐最終與張幼儀離婚,魯沒有,而且一直照顧朱安。說到徐和魯道德品行有問題,只是程度不同,五十步笑百步而己,沒有什麽兩樣。兩個女人同樣處在翻天履地的大變革時代,思想不同,家境各異,一個有豎實後盾且自強不息,一個是平庸小家且任命運擺布,結局截然不同!天下的女人們,努力吧,走自己的路,不要依附任何人,只有自已強大,經濟獨立,人格獨立,才會只有你拋棄別人,不會被人拋棄!
张幼仪被徐志摩抛弃,朱安被鲁迅抛弃,为什么完全不同?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云中鹤和鲁迅还是有区别的。
总体鲁迅还是有责任心的,虽没有感情,对朱安很冷淡,至少没有离婚,照顾她衣食无忧。
云中鹤则是标准的渣男,什么都不管,抛弃妻子。
张幼仪15岁嫁给云中鹤,生了2个孩子。但是,徐志摩留洋的时候看上了已经订婚的林徽因。虽然张幼仪也来到英国和他同居,还因此怀孕,云中鹤还是毅然将妻子甩掉。
看看这一段:两人在英国沙士顿住下后,两人同床。不久张幼仪就怀孕了,这是他们第二个孩子。此时徐志摩正因林徽因而心烦意乱,无暇顾及张幼仪,一听便说:“赶快打掉。”那年月打胎是危险的,张幼仪胆怯的说:“可是我听说有人因为打胎死掉的!”徐志摩冷冰冰地说:“还有人因为坐火车死掉的呢,难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吗?”徐志摩要马上离婚,见张幼仪不答应,便一走了之,将张幼仪一人撇在沙士顿。产期临近,张幼仪人生地不熟,挺着大肚子无人照顾,人生地不熟。无奈之际,张幼仪给二哥张君劢写信求救,来到巴黎,后来又去了柏林,生下孩子。徐志摩明知张幼仪的去向,却没有理睬。只是在要办理离婚手续的时候,才找到柏林,逼着她签下了离婚协议。
当时她的二儿子还患有重病,但云中鹤根本不管,最终孩子因病夭折。
张多年后回忆:徐志摩跟着我去医院看了小彼得(重病的二儿子),把脸贴在窗玻璃上,看得神魂颠倒,但他始终没问我要怎么养他,他要怎么活下去。
而鲁迅娶了朱安以后,虽然形同路人,好歹一直养朱安30年,直到1936年鲁迅自己去世。鲁迅本来可以离婚,但考虑到离婚以后,没有生存能力的家庭妇女朱安无法生活,还是养了了他一辈子,直到鲁迅自己去世。
就这点来说,鲁迅还算是负责任的,比云中鹤要好得多。
萨沙:天龙八部中有个四大恶人,其中的云中鹤是个色鬼,只要见到漂亮女人就不要命,一定要非礼。而金庸的表哥徐志摩有个笔名,就叫做云中鹤。
张幼仪被徐志摩抛弃,朱安被鲁迅抛弃,为什么完全不同?
鲁迅真的是个纠结的人,一方面提倡大家冲破封建包办婚姻的束缚,另一方面自己却没能逃过礼教的禁锢。当鲁迅在日本留学时,有一天母亲忙叫他回家,说给他相中了一个不错的媳妇,这个人就是朱安。鲁迅自然不愿意回去,鲁母只得装病,鲁迅这个孝子只能回家去探望,这一回去,也就从单身变成了有妇之夫了。
朱安姿色一般,也没什么文化,在她的观念里婚姻就意味着相夫教子,侍奉公婆。鲁迅在新婚那天看见妻子也表示很失望,如果朱安真的是个美人鲁迅八成也会“就范”吧(请男同志们说实话),在仪式过后,鲁迅回到了书房,始终没碰朱安一下。鲁迅不爱朱安,但为了她的名誉不能休了她,朱安就这么侍奉了老太太一辈子,直到鲁迅和许广平结婚,朱安也只能含着泪默默送上祝福。
所以二人从开始走到一起就很勉强,再加上一些客观因素,导致朱安无辜被冷落。但鲁迅始终待朱安如家人,没有让其流落街头,也算最不容易的了。
作为诗人的徐志摩内心有一颗不安分的种子,这种不安分并不会被传统包办婚姻所限制。在张幼仪15岁时就被安排嫁给了徐志摩,此时的徐志摩内心也是不爽了,但他差就差在对于不爱的人他依然要“摧残”她。当他第一次见张幼仪时就骂她“土包子”,后来为了传宗接代把张幼仪当成生育的工具(最开始为了追林徽因,居然让张幼仪打掉孩子),就算孩子诞生张幼仪也没有摆脱被冷落的命运。
但所幸张幼仪有文化,也更坚强,她敢和徐志摩离婚去追求自己的幸福,也渐渐找回了自己,在商界和情场都得到了二次成功。而朱安只能永远的做一个鲁迅的追随者。跟了鲁迅一辈子,除了名分什么也没有。
所以,无论什么年代,自身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女人尤其要记住。
文/逻辑文史游
论有文化的重要性。
张幼仪被徐志摩抛弃,朱安被鲁迅抛弃,为什么完全不同?
谢谢邀请。谈几点张幼仪与朱安的不同,从中不难找到问题的答案:
第一,两人被抛弃的时间点不同。张是在婚后大约7年(已有2个孩子)离婚,属于正常的婚变;而朱从结婚的第一天起就被抛弃了,鲁从来没有把她当作妻子,只作为母亲的礼物供着。
第二,两人的家庭出身不同。用现在的话来说,张来自城镇中产家庭,祖父当过官;朱来自农村小康之家。原生态家庭很重要,孩子往往从中的得到的精神和气质不同,这可以从张是大脚(只缠了三天,在三哥的干涉下,放掉)而朱是小脚可看出些端倪。
第三,被抛弃后两人的支持系统不同。张有两个强大的亲友团:一个是徐家,徐张离婚当天,徐老太爷就把丰厚的家产一分为三,张持有一份;并且张滞留在欧洲之时,徐家是按月汇款的(小孩赡养费的名义),风雨无阻;一个是张家,当年三哥及五弟就在欧洲留学,对张的生活和学习都有不可或缺的照顾。而朱家后来是破产的,谈不上任何支撑。
第四,两人的自我追求不同。因为眼界机遇经济等因素,提升了张的人生境界,成就了张的事业和幸福生活。而朱只能追求可以活着。
总之,张幼仪只是被一个徐志摩抛弃了,除了徐志摩她什么都有;而朱安是被鲁迅们抛弃了,除了年迈的鲁母她什么都没有。这就是她们最大的不同!
补充一点,朱安也得善终,只因她遇到的是鲁迅,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吧!谢谢
张幼仪被徐志摩抛弃,朱安被鲁迅抛弃,为什么完全不同?
这个要分别从张幼仪,朱安,徐志摩,鲁迅四个角四个人不同的角度来看。徐志摩确实渣男
徐志摩实在才华横溢,不论是《翡冷翠的夜》,还是《赛扬娜拉》,抑或是《再别康桥》总有那么一句能够拨动人的心弦,让人沉醉其中。但是他的风流和“渣”的程度却让人有些义愤填膺。
张幼仪15岁嫁给了徐志摩,虽然他的态度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是他打心里觉得张幼仪土,认为为“小脚与西装”不配。他们结了婚,并且张幼仪给他生下了孩子,但他却仍然一声不响的离家出走,并且在国外疯狂的追求林徽因。迫于张家的压力,徐志摩把张幼仪接到身边却很不耐烦,还让张幼仪第二次怀孕。知道张幼仪怀孕的徐志摩第一反应居然是让其打掉。张幼仪在巴黎生下二子的时候,他去巴黎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新生的孩子而是为了见林徽因一面并且和张幼仪签离婚协议。
据说张幼仪怀孕的时候,徐志摩让张幼仪打掉。张幼仪知道当时打掉孩子对于生命威胁很大,就问徐志摩“听说孩子打掉,我也可能会死。”徐志摩的回答竟然是“那有人坐火车还是难道就都不坐火车了?”。如果这是真,或许徐志摩飞机失事实在惋惜,但也是“因果报应”。鲁迅也善待了朱安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家里边想方设法以母亲重病为由,将鲁迅骗回了家乡与朱安成婚。朱安是小脚,在定亲的时候鲁迅就让朱家将朱安的小脚放开,让朱安入学学习。但这前卫的想法,吓坏了朱家人,而且并没有实施。成婚后的第三天鲁迅就离开了家乡,而且成亲当晚鲁迅并没有和朱安圆房,而是睡进了书房。鲁迅曾说“朱安是母亲的太太,不是他的太太。”
那时候休妻对女性来说是很大的侮辱,而朱安也一直要坚持的服侍周老太太,跟在鲁迅身边,所以鲁迅也一直对朱安很照顾。后来朱安的回忆中说,鲁迅每次带回吃的总是先给老太太,然后再给她,最后自己吃。朱安本来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感化鲁迅,直到后来鲁迅和许广平同居并生下了孩子的时候,她才意识到自己没有可能了。鲁迅和周作人不和分家的时候,鲁迅就曾经问过朱安说你是要跟着我,还是要回娘家,朱安选择了跟在鲁迅身边。张幼仪变“女强人”徐志摩1931年飞机遇难失事去世。张幼仪凭借着家里的政治势力和自己在国外的留学经历回国后在东吴大学担任德语教师,后来又自己经商,成为了一名女强人。后来张幼仪在征得儿子同意后和一名医生结为连理。1988年,张幼仪在美国去世。
孤独的朱安朱安本来就生在一个没落家庭,虽然也识得几个字,但却依然有一种封建文化培养下的顺从,礼节。她没有后台,也没有背景,也没有接触过新鲜的事物,嫁给鲁迅以后,她几乎孤独的度过了40年。鲁迅在1936年去世,朱安依然负责照顾周老太太,接受着来自许广平和周作人的援助。后来周老太太去世以后,她不再接受周作人资助,外界听说朱安生活困苦的处境以后纷纷为她捐助,但是朱安都拒绝了。她就是这样一个默默而孤独的朱安,1947年朱安逝世,结束了她孤独的一生。
文/红雨说历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