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为何不信任旗下的第一大将高顺?

吕布并非不信任高顺,只是没有重用罢了。

当初吕布部将郝萌造反时,吕布第一反应就是逃到高顺那里,然后高顺就带兵去平定郝萌的造反,吕布要是不信任,怎么去找高顺,不找别人呢?

吕布手下最善战的陷阵营,最早是交给高顺的,要是不信任,为何将最能历害的军队交给高顺?

郝萌叛乱,被高顺抓住,经审判牵扯出来幕后的主谋是陈宫,吕布非常奇怪的是,没有对陈宫做出任何处理,由此带来一个问题,吕布内心开始对手下这帮将领有了猜忌之心。

于是吕布就夺了高顺的兵权,只是在有战事时,将兵权给高顺,无战事时收回兵权,并将高顺的陷阵营交给与吕布有亲戚关系的魏续。

吕布此举是对郝萌造反事件的担心,当然吕布做出用人唯亲的安排是与他个人的人生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吕布一生是没有安全感的。因勇武受丁原提拔,因董卓威胁而杀丁原,因与董卓产生矛盾而杀董卓,与王允合谋却政见不同,还被王允看不起,投奔袁术,袁术不敢收,投靠袁绍,袁绍猜忌,要杀他,一生东躲西藏,习惯了背叛与被背叛,对于安全特别敏感。

吕布对高顺由信任转到不受重用,也与高顺自身的性格有关,高顺不喝酒,不贪财,屡次劝谏吕布要用贤良,在吕布看来,一个什么都不贪的人图什么?也许是权力,也许是更大的野心,一个什么都不贪的人是无法让他的领导安心的。

当年萧何贪污自毁清白,让刘邦放下对萧何的猜忌之心,萧何得以保全。当年王翦灭六国功劳巨大,却不断向秦始皇讨要封赏,以示贪财之心,王翦得以功成身退。

想必吕布也是这样看高顺的。

吕布为何不信任旗下的第一大将高顺?

和大家说说高顺这位将领。

在《三国演义》中,高顺并没有多少出彩的事情。和夏侯惇打过一仗,还被击败了。

但在真正的历史上,高顺却是一位非常值得尊敬的汉子。

把有关于高顺的历史资料整理了一下,让大家能够通过他的所言所行了解这位忠诚的将领。

高顺为人清白,不饮酒,不接受他人的馈赠,廉则生威,正则生严,所以大家敬畏他是因为他高洁的品质。

他所率领的部队数量并不多,只有七百多人,但却训练严格,装备精良,战斗意志坚定,攻击力强悍,没有他们攻不下的阵地,被称为“陷阵营”。高顺经常劝谏吕布,“历史上覆灭的例子比比皆是,不是因为没有忠直的臣子和智慧的谋士,而是他们得不到君主的重用。将军你遇事冲动,不肯仔细思量,总喜欢听那些顺耳的话,导致你犯了很多不该犯的错误”

这话听着真别扭,吕布虽然知道高顺的忠心,但从来也不愿意重用他。

后汉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吕布军中发生了叛乱。吕布的部将郝萌,阴谋叛乱。

这个郝萌是谁呢?是小品演员郝贱的弟弟。曹操公司给的出场费高,他就想跳槽了。

这次把吕布搞得挺狼狈,连内裤都没得及穿,拉着貂蝉赤条条地从下水沟里跑了。

关键时刻,吕布还没昏了头,他清楚谁更可信,决不背叛,他跑到高顺营里去了。高顺问吕布:你听到些什么声音?吕布说:有河内人口音。高顺立即断言:这是郝贱他弟弟郝萌反了。

高顺立即率兵出击,打垮了叛军。郝萌的部将曹性反对郝萌,双方对战,郝萌剌伤了曹性,而曹性剁了郝萌的胳膊,这时高顺冲过来,砍掉了萌萌的脑袋瓜子。

带着萌萌的脑袋,抬着受伤的曹性,高顺去见吕布。吕布问曹性是怎么回事,曹性说这是萌萌勾结袁术搞叛乱。吕布问还有谁是同谋,曹性说还有陈宫。

陈宫正好就在旁边坐着,老脸刷就红了,好多人都看到了。但是吕布由于信重陈宫,居然不加查问。只是褒奖和提拔了曹性。发生了萌萌事件,吕布反而对高顺更加疏远了。还夺了高顺的领兵权,让有亲戚关系的魏继来替代他。当需要打仗的时候,才把军队交给高顺,让他去率队拼战。这吕布还不糊涂,知道高顺能打,要玩真的了,魏续不行。

受到吕布这样的待遇,但高顺毫无怨言。

王粲的《英雄记》中又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吕布依仗兵势威胁莒城的瑯琊相萧建,为了避免吕布这个二杆子一时冲动,萧建就示弱,并准备敬上财礼。

但臧霸袭击攻破了莒城,得到了这些财礼。吕布就准备要出兵去收拾臧霸。

高顺就劝说吕布:将军你诛杀董卓,威名震于天下,谁不畏服?如今却为了财物去攻击别人,在政治地位上严重失分。而且,万一战事不利,那就让天下人轻视于你。

但吕布不听,果然出师不利。后来,吕布又与袁术通好,双方夹攻刘备,曹操派大将夏侯惇来支援刘备,被高顺击败。高顺等人又攻下了沛城,俘虏了刘备的妻子儿女。

这里要顺便提一下,刘备这时候是有儿子的。后来在荆州收刘封为义子,说明刘备前面这个儿子是出问题了,和吕布这次突袭有关。曹操大将夏侯惇就是在这次战役中被打瞎了左眼,以后他见了镜子就痛苦:曹操大军来攻,吕布准备让陈宫和高顺守城,而自己亲自率骑兵部队去切断曹军的粮道。但吕布的老婆却不同意,说陈宫与高顺不和,肯定不会同仇敌忾,团结守城。

吕布就始终难以下定决心。战略战术得不到执行,偏偏又生出事端。

部将侯成粉碎了一次叛乱,夺取了一些马匹,要和大家庆贺一下,喝两盅高兴高兴。他还没忘了主公吕布,就给吕布也送了些酒肉。结果吕布却生气了:“我下令禁止饮酒,你们偏要喝,这么不听话,是想叛变我吗?”

侯成很愤怒,又害怕吕布报复,就先下手为强,捉住了吕布、陈宫和高顺,投降了曹操。但在陈寿的《三国志》中,却没有记载高顺在被俘的名单中,搞不清楚是怎么回事。后来情况大家都知道了。曹操绞死了吕布,杀了高顺和陈宫,收降了张辽。

陈登叛吕,而高顺不降。宋朝的司马光评价这段历史时,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司马光认为,陈登投降也是义举,不能视为背叛,而高顺不降,并不能视为坚贞,是助纣为虐。

后世史书评价高顺,为他的忠诚和勇武却不能受到重用而感到惋惜。那么我们来总结一下高顺这个人。

高顺的能力毋庸置疑,他善于治兵,作战勇猛,在战场上所起的作用丝毫不亚于张辽。

我们通过这些史料记载发现,高顺这个人说话很“直”。没有任何委婉和忌讳,有啥就直指中心,对一般人来说,接受他的劝谏需要胸怀。

而吕布,就缺少这样的心胸。

在那个乱世纷纭的时代,群雄并起,豪强林立,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变换大王旗。

要想在这样的乱世中生活下去,选择是个大问题。谁敢保证自己的选择就是明智的、长久的、正确的?这样的选择,吕布做过多次,贾诩也做过多次,连一代枭雄刘备也曾经东奔西走,四处投靠。

这与品质无关,只是时势使然。

但高顺却始终跟随着吕布。即使不被重用,不被待见,受过很多委屈,但他仍然始终坚持自我,从未改变。

高顺很清楚自己的处境,但他有自己的原则。在任何时代,能活出自我,为自己的原则而付出生命,是值得尊敬的。

他最终是个优秀的军人,而不是个见风使舵,趋利避害的政客。

吕布为何不信任旗下的第一大将高顺?

吕布为何不信任旗下的第一大将高顺? 高顺是一位让人惋惜的人物,只是碰不到明主,导致死非其所。吕布为人轻狡反复,耳根子软,又好色成性,据传还和部下的妻子有私通之事,无论私德才略,都不是善主,他不仅不信任高顺,他手下只要有能力的比如张辽陈宫他就不信任重用,偏信那些裙带之亲,阿谀之辈,三国演义衍化出手下诸将把他缚住时的一席对话很好,吕布说,我对待诸将不薄,你们怎么可以这样对我?诸将回说“听妻妾计,不听将言,何谓不薄”?搞得吕布无言可答,曹操临杀死他之前还说,你不是厚道人。

高顺很早便跟从吕布,也可能是五原老乡,平时带支七八百人的部队,号称千人,高顺治兵有一套,为人品性刚直,不贪财物,自己所得全花在这支小队伍身上,把他们打造得铠甲兵器精良,操练齐整,军纪严明作战勇猛,有点魏武卒的味道。(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每次攻击敌军,进攻时急如风,防守时静如林,敌人抵挡不住,把这支军队称为陷阵营。高顺屡立功劳又沉默寡言,也不喜欢饮酒,平时老喜欢思考一些行兵布阵的事,与众将贪杯好色格格不入,交情较浅,虽然功劳大,没有人吹捧走着走着就没了。

而高顺还有犯颜直谏的习惯,常劝说吕布要亲贤臣远小人,说古代败亡的国君,并不是因为没有贤人帮助,而是不能用不能听。还责备吕布做事不慎重,经常轻易做出决定,决定后又后悔。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可惜吕布一句也没听进去,反而讨厌他唠唠叨叨。但也知道他是忠直之人。(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吕布袭夺刘备的徐州后,手下有样学样,也玩造反。河内人郝萌在袁术的怂恿下发动叛乱,率部队攻打吕布治所下邳,吕布不知虚实,便带家属跑到高顺的营帐里避祸。

高顺问明带头人声音是河内口音后,以他平日对众人的观察,立即判断出是郝萌谋反,便亲自带兵平乱。此事之后,却收到反作用,因为部将造反,吕布连同高顺也不相信起来,总觉得人人想要他的命,把高顺的陷阵营划给他的姻亲魏续带领,等到与敌对阵时,才把魏续兵符拿给高顺指挥,可见糊涂至极,魏续后来的反叛才会造成很大影响。刘备小沛招兵买马,吕布心疑,派高顺前去攻打,刘关张大败溃逃投奔曹操,曹操兵发徐州,前锋夏侯敦也被高顺等人打败,夏侯惇中箭变成独眼将军。(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随着曹操大军到来,高顺独力难支,吕布军连战连败,退守下邳,又不听陈宫分兵互为策应的建议,导致死守无援,将士离心,部将侯成、宋宪、魏续密谋投降,就把高顺、陈宫绑起来献给曹操,眼见大势已去,吕布无奈只得束手就擒,被曹操杀死在白门楼,高顺被押到曹操面前时一言不发,曹操连连向他问话都不应声,知他不降,便杀了他,把吕布高顺首级传回许都献捷。

吕布为何不信任旗下的第一大将高顺?

估计他长的丑吧,😂😂,好像高顺有独立的陷阵营,就相当于一个加强的独立团,有随时跑路的风险,高顺其实并没有二心,只是吕布对于这一点可能不太放心吧,毕竟高顺不是吕布的八健将,级别也比较高,

吕布为何不信任旗下的第一大将高顺?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历史上吕布,先投丁原,丁原死,转投董卓,董卓亡,再投王允,王允薨。这样的一个人,谁会死心塌地跟着,见利忘义,见风使舵,跟着谁谁倒霉,主将尚且如此,部下焉能服从,口服心不服,利害颇多。另外他本人有勇无谋,勇武好斗,自认为凭借武力可以独霸一方。在三国这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他错了。面对枭雄曹阿瞒,被打得丢盔弃甲,败走下邳。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名将带领雄兵,皆不能善终,想在历史惊涛骇浪中分一杯羹,谈何容易。至于高顺,至死跟着吕布,也算身死报主了。

吕布为何不信任旗下的第一大将高顺?

其实吧,看到这个问题我也挺懵逼的,为什么高顺是吕布手底下第一大将吗?我想应该不是吧,确实,高顺是吕布手底下最忠心的将领,但是这并不能说他是第一大将,他手里只有一个陷阵营,不到2000的兵力。

其实这一点在当时很多白手起家的那些主公,那里也得到最好的体现。你比方说最著名的曹操,曹操手底下五子良将手里面的实际兵力是很少的,真正的主要的军队是掌握在他的亲族,尤其是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等等其他的一些兄弟手里。

毕竟在古代用利益勾结起来的权力,还不如那种血亲来的更加重要,这一点是共识,也是能够活下来的一个常识,我们去看曹魏政权为什么最后被司马懿给整垮了就是因为曹操后来的那帮子孙后代没有一个能够挑起大梁,导致曹氏皇帝只能够站在高台独秀清风,没有人帮皇帝了,那皇帝自然就变成光杆儿司令一个。

所以说在古代,打自己的军队,交在自己亲戚的手里面是一个共识,高顺的陷阵营,后来就交到了吕布他老婆的弟弟手里。

其实吕布这个人也是挺难伺候的,这个家伙就做事情,一根筋精神,(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干什么事情都是自己做决断,别人劝不了他,这也就造成了一旦有人想劝他做什么事情,那么接下来就会遭到吕布的冷淡或者是被吕布直接扫地出门。

这一点同病相怜的还有陈宫还有张辽,但是这两个人,陈宫是有自己的谋略的,他是看得出来主子到底什么心思的。张辽这个人做事情呢,他就有点儿圆滑,或者说这种人做事情不关自己的事情,绝对不会去管。

只有这个高顺是一根筋,他劝吕布的时候,那是直接站出来直接劝谏的,这种人就特别的直脾气,而且这种人不喜欢巴结上司,与周边人的关系相处得并不融洽,尤其是跟吕布的那个小舅子的关系,那简直就是一塌糊涂。

所以高顺出了事情,自然也就没人去帮了他,但是怎么说呢?高顺这个人也是挺可惜的,本身这个陷阵营很多小说里面说高顺是挑选了吕布军队里面比较精锐的士兵组成,但事实并非如此,吕布被围困在长安,然后高顺亲自率领手底下的士兵突出重围,这批士兵就是陷阵营,没有存在什么去挑选其他军队里面精锐这样一说,由此可见,高顺这个人的练兵能力。

可惜呀,这种人才就像关羽,张飞一样,有自己的坏处,他们只会跟随自己的第一任主人,也就是一根筋儿,但是单纯的人总是有自己独特的魅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