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让曹操割须弃袍的名将,为何投奔刘备之后却没能立下一丝功劳?
刘备为什么不重用马超呢?郁郁病终的西凉军神马孟起
本文作者为黄昏深处,主编为萨沙,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
三国小人物志0016:郁郁病终的西凉军神——马超
马超,是三国时代的一员名将。他统率西凉精兵,曾经杀得曹操落荒而逃,由此留下了“割须弃袍”的历史典故。
在投靠刘备并助其拿下成都过后,马超封侯晋爵,位列平西将军、前都亭侯,西凉统领等职务。
就位阶来说,他不在关羽张飞等元老之下。
然而,骁勇善战的马超,却从此再没有过在战场上叱诧风云的机会。在刘备称帝过后不到两年,马超便撒手人寰,时年仅47岁……一种说法是,刘备不信任马超,所以故意不用他,让他赋闲。
是这么个道理吗?
似乎不符合逻辑。
攻下西川过后,正是刘备用人之际。一方面,刘备要在蜀中形势未稳情况下,应对北方曹操的大兵压进;另一方面,刘备还承受着东面来自孙权的压力。之前“借”的荆州,现在可得防止人家来讨还……
据史料记载,刘备在入驻成都过后,一边令关羽屯兵统领荆州以防孙权突袭,另一边则集中所有能调用的兵力,和曹操大军在汉中阳平关一带打得不可开交。
很难想象,在如此紧要的时刻,刘备竟然会弃马超这样的名将而不用,而是将其一直闲置,直到几年后去世……
那么,刘备为什么不用马超?
后代的史学家们有过很多的猜测,其观点汇总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点:
其一:马超名声不好,背负着“害父”等罪名,所以刘备不敢用
和演义上记录的不同,马超之前起兵反曹并非是因为曹操杀害了马腾,才逼得马超起兵为父报仇。
其实,马超是不顾做人质的父亲死活,拉着韩遂,成宜,梁秋等西凉军阀们一起作反。曹操大怒之下,才杀掉了包括马腾在内的西凉人质。
所以,马超等于是间接害死了自己的父亲和其他族人……
不过,这种事情在战争年代并不罕见。
曹操早年开疆拓土的时候,也不管不顾的一味打压陶谦。最终,在徐州的曹操父亲曹嵩和其他族人,都为陶谦所杀。
那么,是不是也应该数落曹操害父,给他扣上一顶不孝的帽子呢?
其实战争和政治本来就是冷酷无情,一般都会摒弃私人感情,刘邦逃跑时甚至把亲生儿子推下车。
更何况,马超也不是主动反叛,而是因为曹操借道征张鲁,在军事上对西凉诸侯们造成了实质性的威胁。马超见危险迫在眉睫,才不得不反,先下手为强。
这个黑锅,怎么也不该全由马超来背。
所以,关于马超害父导致名声不好的说法,站不住脚。
刘备自己假仁假义,深知政治冷酷无情的道理,根本不会因此否定马超,将其闲置。
其二:马超不善政治,和同僚处不好关系,被人排挤
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
自刘备入川以来,蜀中的派系斗争就没有停止过,元老派,荆州派,益州派,明里暗里都在勾心斗角。
而马超作为外来的第四方势力,必然会为这场政治斗争的火上,再添一把柴。
而马超本身是戎马倥偬的军人出生,搞政治并非其强项。
在这种复杂的政治形势之下,有些事情处理不好,得罪了某些人遭妒恨也是难免的。
但是,这也很难成为马超不受重用的理由。
众所周知考,战争年代衡量一位武将的标准完全是其军事能力。
历史上不善政治的猛将多了去了,君主根本不需要武将懂政治,甚至忌讳你懂政治。刘备是一代英主,这种简单的道理肯定是知道的。
所以,以政治排挤的理由来解释马超的不受重用,也不是很靠谱。
其三:马超受刘备猜忌,不敢让其统兵出战
这种说法倒是比较实在。
马超是曾经的一方霸主,而且承袭了马腾的爵位,官居镇威将军。这个官位相当不小,甚至在刘备之上。
再加上之前在战场上,马超表现极为出色,杀得曹军几次崩溃,威名极胜。
这样一来,马超就难免有功高震主之嫌。
同时,马超性格高傲直爽,完全不会拍马屁。
自古以外,君主最忌讳功劳高或者不会迎合上级的。
马超两样都不缺,被主子刘备猜疑也就是难免的。
更何况,之前刘备在徐州就被吕布坑过,差点就完蛋,还疑似被戴了绿帽。
一年遭蛇咬十年怕井绳,刘备小心谨慎也是可以理解的。
不过,猜忌归猜忌,至少从之后的历史来看,马超并没有反叛之心,而且一直都兢兢业业在为刘备做事。
从一开始威降刘璋,到后来策动氐族雷定七部,为汉中之战助力,再到后来联名上书劝刘备进位汉中王……就连益州本土名士彭羕试图拉拢马超谋反的时候,他的做法也是如实上报刘备,以表忠心……
事实上,马超来投奔刘备的时候基本上已经穷途末路。
周边势力比如曹操、张鲁等,都已经和马超是死敌。除了刘备,没有地方能收容马超的西凉军了。
而且,刘备也确实对马超不薄。一起前来的西凉军各级将官,也得到了刘备不同的封赏。
刘备知道,马超已经没有了反叛的根基,只要好生待他,便可以驾驭住他。
所以,这个原因还是有些牵强。
既然以上三个原因都不足以成立,那么马超被刘备闲置但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翻开三国志和其他相关史料,记载马超的死因都是“病亡”。其实这个疾病,可能才是马超难以在刘备麾下一展宏图的真正原因。
马超出生在干燥的北方之地,一路征战来到气候潮湿的蜀中,很可能水土不服。
炎热湿润地区,是细菌繁殖较多的地方,有很多北方没有的传染病。
再加上马超连年征战,身先士卒,战场内外都操劳过度,落下了病根。
很可能在入川前后,马超就已经身染重疾。
军中医疗条件有限,军医水平也不高,病情得不到缓解还在逐渐加重……
古代的医术不发达,张飞之子张苞不过摔破了头,皮肉小伤而已,也因为破伤风而死。
看看之前的赤壁之战,曹操的惨败也源于北方军士适应不了南方的炎热潮湿气候大量患病……
人不怕死就怕病。马超一入川就病魔缠身,而且其后也后都一直处于“半养病”的状态,即便是刘备想任命他独当一面,马超的身体也不允许。
即便是参加了刘备的几次军事行动,但也就是配合其它武将打打坚守防御战,或是利用声望去策动羌,氐等部落反曹而已。
对于刘备来说,一可能真的希望马超身体能尽快好起来。毕竟这时候外来的军事压力很大,需要马超强悍的西凉军来作战。
但是马超久病不愈,而马超的族弟马岱也勉强可以接任他的职务……于是,刘备搞了个“分而治之”的伎俩,利用马超卧病在床的机会将马超和西凉军分开来,一边让马岱统率西凉军作战,一边又利用马超的在西凉一代的声望和影响力来笼络人心,策动其它民族的部落反曹……
从最后的结果来看,马超的声望帮刘备赢得了羌,氐等少数民族的支持,最终打赢了汉中之战(虽然只是惨胜)。
而在马超去世后,马岱和诸葛亮等人走得很近,西凉派基本并入荆州派,西凉军也成为了蜀汉大军的一部分。
老辣的刘备伎俩得逞,成为了最终的赢家……
不管马超不被刘备重用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这位曾经可媲美吕布的战神,最后也只能接受在蜀中郁郁病终的结局。
和吕布相比,马超结局还算不错的,毕竟是善终,而且死后还被追封谥号为“威侯”。
今天,马超雕像依然位列于成都武侯祠西侧的武将廊中(排名第四位,前面三人为赵云、孙乾和张翼),供来往的游客瞻仰追思……
PS:跟随马超入蜀的西凉精兵,也在之后的历史记载中销声匿迹,再没有过像之前一样的骄人战绩。这点和马超的英年早逝,有一定关系。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失去了表演的舞台。因为西凉军强在彪悍的冲击力,特长是骑兵在平地作战。
在蜀地这种复杂地形下,他们的特点无疑是得不到发挥,只能转职为山地步兵。曾经那支彪悍善战,跟随马超杀得曹操割须弃袍的西凉精兵,就这样消失在了历史之中…
唯一让曹操割须弃袍的名将,为何投奔刘备之后却没能立下一丝功劳?
对于这个问题,我从三个方面向您说明。
1、《三国演义》中的马超不仅英俊帅气,可以算得上是白马王子的标杆了,而且为报父仇顶着性命追击曹军,一时间杀的曹操割须弃袍。但历史上马腾可以说完全是被马超坑死的,在曹操邀马腾父子去邺城为官本来是件好事,马超不去留守西凉曹操也没说什么,但后来马超联合韩遂意图谋反,曹操察觉到了苗头可觉得马腾在自己的手下为官马超不会做什么越厨代庖之事,不幸的是,在钟繇打汉中路过马超的领地时马超以曹军不尊为由开始起兵谋反,最终被镇压,曹操一气之下把马腾父子全杀了,可以说没有马超的冲动马腾也不会死。当时马超的思维很让人想不通,不知道是因为死了妈所以恨爹还是觉得自己有能力雄踞一方才行如此暴力之事。那么等到他投靠刘备时刘备自然也不会对这样一个不忠不义之辈委以重任,你要是刘备,你不怕马超反?
2、撇开忠义的角度,以刘备当时的实力他并不具备给每个将领都委以重任的条件,也就是说刘备当时的作战方针较为保守,在巩固固有领地的基础上他并没有进一步扩展地盘的考虑。所以在进汉中王后虽然封了一堆官,但除了心腹将之外其余人基本都是虚职,马超正是如此。
3、马超除了和曹操打了几场胜仗外,其个人水平有高估之嫌。如果不是依靠西凉骑兵的的猛锐和蜀汉众将对他的支持,马超对于刘备的重要性还有低不少。当然刘备封黄忠是为了收买荆州派的人心,封马超更多的也是为了在西凉军中提高自己的口碑。更恶心的是,马超在投降刘备后内心多少还是有些卑微,不然也不会去向刘备告发彭羕了。
唯一让曹操割须弃袍的名将,为何投奔刘备之后却没能立下一丝功劳?
首先问题问得应该是刘备手中从西凉来得大将:马超!
马超得能力应该不用我做太多得介绍。总之是一个很厉害的人就对了。那么马超怎么没能立下一些功劳呢?是因为刘备为何不重用马超。为什么刘备不重用马超呢。首先刘备肯定是知道马超带兵打仗是很厉害的,所以就不存在不知道的说法了。我觉的刘备不用马超主要是两点原因。
第一:
马超政治不太好,刘备不信任。
马超带兵打仗很厉害,但是政治不是很擅长。我们都知道蜀汉在定都之后,内部政治斗争很严重。大概分了那么几排:刘备身边的老臣老将,益州这边的老臣,投靠刘备的新人。马超作为西凉军的老大人物,自带了一批人,实力强大。实力越强,主公越不放心。所以自然的马超也就不太受重用。主要是怕马超功高盖主。
第二:
马超水土不服,病的太重,出不了战。
这个也不是小编胡说八道,三国志里有提到:马超到了蜀汉之后就病了,没几年就死了。这个很容易理解,马超是西凉军,地处干旱之地。而益州是潮湿为主的天气,所以马超水土不服也很正常。而且古代不像今天,大家都喝纯净水,在古代是喝天然水的,而且有时候不烧熟。所以这很正常,在历史上苏轼也不是有过水土不服的情况吗。
综合上述:马超没能立下自己的功劳并不是马超能力不行,而是其他种种原因。
唯一让曹操割须弃袍的名将,为何投奔刘备之后却没能立下一丝功劳?
马超出身世家,父亲马腾也是割据一方的枭雄,无论出身、家世、社会地位都是其他将领所不能比的,虽然被刘备收编为将,但是刘备是不可能重用他的。
1、马超曾经也是一方势力,打退过曹操,本人是很有野心的,有野心的将领刘备是不会放心的。
2、马超社会地位高,年少成名,有小吕布之称,在羌族地区有很高的威望。这样一个人对于出身草根的王族后代,能够驾驭吗?
3、马超只是走投无路才委身于刘备,一有机会肯定会另起炉灶,也不可能让他取得大的功劳。
唯一让曹操割须弃袍的名将,为何投奔刘备之后却没能立下一丝功劳?
让曹操割须弃袍的人只有马超。
无论在“三国演义”还是在“三国志”中。更多的讲述马超的英勇!马超归降刘备后确实功勋不显著。但不能说马超对蜀汉没有一点贡献!马超降刘后,刘备就让马超镇守边关要塞。马超守边关从无战事,更别说乱了。所以就给刘备、诸葛亮腾出时间来治蜀。这也算给蜀国立了大功。
刘备为什么没有重用马超呢?有种说法是马超的心难以驯服,其人善变!刘备怕马超拥兵自重。马超世代簪缨,骨子里是很高傲。再说,刘备刚打下四川、汉中。汉中的西北关口是要塞,又是马超的老家。马超镇守绝对相安无事!
虽然马超未建多少奇功,但他的威慑力是不可估量的!
唯一让曹操割须弃袍的名将,为何投奔刘备之后却没能立下一丝功劳?
马超(176年-222年),字孟起,扶风茂陵人(今陕西兴平)
一、归顺:
建安二十年(215年),马超因家小都被张鲁杀害,欲投刘备,备大喜,分一支兵马与马超,并让其率兵合围成都。马超率领兵马径直到成都,屯兵于城北,马超名声在外,不到十天的时间,刘璋随即开城投降。刘备平定西川后,迁升马超为平西将军,并命他督临沮。
二、劝进: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在众将的奋勇下终于夺取汉中全境。秋天,以马超为首的一百二十余名蜀汉官员联名上疏《立汉中王上表汉帝》,劝刘备进位汉中王。刘备称王后,迁升马超为左将军,假节。
三、疏远: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益州从事彭羕被刘备发到外地当太守,非常不高兴。找马超聊天,马超对彭羕说:“您的才干超群拔萃,主公对您很器重,说您可与诸葛亮、法正等人并驾齐驱,怎么会让您外任小郡,使人失望呢?”彭羕骂刘备说:“这个老兵痞子,荒唐的很,没有什么可说的。”马超又说:“您是外放官,我是内应,天下不会平定不了”马超半生颠沛流离,本来一方枭雄,归顺刘备后,特别小心谨慎。听到这话后,半晌作声不得。想来想去,写了封信把彭羕揭发。彭羕被下狱处死。这件事完全证明了马超不复有雄心壮志,只图生存的无奈心情。
总的来说马超年少成名,戎马半生。起初为一方诸侯,后兵败不得已而投靠刘备。我相信马超的内心是失落的,以至于投靠刘备7年后,也就是蜀汉章武二年(222年)马超就病逝了,年仅47岁。
同样刘备也是枭雄,对于枭雄来说,可以用马超,但绝不会重用。因为马超的威望太高,功高盖主的事自古以来并不罕见。所以也许用其名,不用其命,病逝加封也许是一代英才“锦马超”最好的归宿。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