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武松和柴进的关系那么差?

难道是对他有偏见吗?

文/炒米视角(更多精彩请点击关注)

在我眼里,《水浒传》里除了鲁智深算是英雄外,再无好鸟。武松最多算半个,武松虽然命运坎坷,值得同情,但之前也是半人半兽的玩意。更别说那个小旋风柴进这种虚伪揣着小心思的人了。

武松年轻气盛,打死了人,躲避人命官司,跑到柴进庄上避祸。柴进一个前朝帝胄。因为被赵匡胤夺了柴家江山,所以给了丹书铁券,以保柴家后人不受刀兵横祸子嗣延续。但是柴进在干嘛?窃以为柴进内心还是有一种不平衡的。他还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够重新夺回柴家大周江山的。所以他资助黑社会强盗占山为王对抗官府;在家养亡命徒,收拢社会闲散人员做门客。看起来他是在学孟尝君,养士三千。

应该说他的家底比宋江厚实万倍,帮助过的人也远远多于宋江。为什么宋江能得到“及时雨”的称号?而他只得了个“小旋风”的称号?我们知道柴进的“小旋风”这个称号来自与其师父“大旋风”,“大旋风”是谁不知道,但是我们知道是一个飞贼。也就是说柴进虽然花了很多钱帮了很多人,但是实际上没在道义上站住脚。这是因为柴进救人是带着明确目的的,那就是为我所用。而且是分三六九等地去帮助人。

《水浒传》里分别描写了林冲,宋江,武松三人寄于其门下的情节。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冲是柴进主动邀上门去的。林冲一去,立刻动了洪教头的奶酪,洪教头发现柴进对林冲的礼遇是要远远超过自己的,所以饭前非要比武,一下子折进入了。而柴进自作聪明地为了看到真水平,特地以五十两银子为奖励。这立刻就把柴进的几两水刻画干净了。

而宋江来时,柴进也是积极恭待的,那是因为梁山晁盖来了几波信了。柴进更多的是看在梁山的面子上。宋江是个聪明人,到了柴进庄上,就知道柴进是个什么样的人,又看到了武松的情况,知道呆久了待遇就会直线下降。没呆多久,提出了去清风寨花荣处。这让柴进就更是礼遇有加了。因为他发展宋江虽然只是一个小吏,但是黑白两道的关系网甚为庞大。这种人不是自己能用得了的人,但是绝对是得罪不起的人。

武松的武功很好,所以刚投奔柴进的时候,好吃好喝招待。但是武松时间呆久了,又没替柴进立过大功(毕竟那会柴进走上坡路,他基本也不太可能碰到事)。所以人多嘴杂,武松情商又低,又不会说奉承话。慢慢地就蹲在走廊里,自己生火做饭吃。这待遇,就是在赶武松走么。

而柴进最终落难,毕竟丹书铁券这玩意是赵匡胤颁发的,赵光义的子孙辈并不想认。而那是柴进并没有孟尝君那么幸运,门客一个都没去帮忙救他。但是宋江同志在梁山开个会表示要救。这并不是柴进那些年花的银子见效果了,也不是你对谁有恩情,而是宋江同志需要借你这块招牌给梁山给宋江脸上贴金。

而武松的命运就坎坷多了,少小爹娘就死了。都靠一个矬子哥哥即当爹又当娘拉扯大。后来因为伤人躲官司,躲在柴进家半年,基本上算是被人赶走了。却不曾想喝醉酒在景阳冈打死了老虎,一下子出名了。不但得到阳谷县都头的职务,还找回了失散多年的哥哥,还莫名奇妙多了一个大美女嫂子。然而悲剧才刚刚开始。嫂子对自己的勾引,然后出轨西门庆,杀害自己的哥哥。这都发生在短短几个月里,他去东京帮知县押送财宝送礼的那几个月里。如果你觉得他杀西门庆和潘金莲替兄报仇这事算英雄的话。我只能说从那一刻,武松因为失去兄弟,彻底失去家庭的温暖,开始慢慢变成半兽人了。

施恩这个官二代真心不能算什么好鸟。很轻易地好吃好喝就让武松变成了二杆子,替他出头醉打蒋门神了。然而张都监致命的一招,让武松对人性彻底绝望,最终变成了一头嗜杀的野兽。然而最终那个卖人肉包子的孙二娘和张青夫妻俩接纳了已经失去灵魂的武松。让武松得以躲在头陀的衣服青灯守罪。

武松一个被命运操纵的人,和柴进这种不知进退的喷,这两个人本来就有着各自不同的经历与命运。他俩最终都被命运裹挟到了梁山这样的最后一个避难所。其实他们是没有共同语言的。更何况武松一次次被人利用后,他更不可能去喜欢和接纳那种爱通过金钱等手段去利用别人的人。

为何武松和柴进的关系那么差?

《水浒传》中武松与柴进关系不能说不好,应该说还是不错的。武松是条真正的好汉,懂得尊重英雄好汉,柴进仗义疏财,所以武松很尊重柴进,柴进爱结交英雄,也很尊重武松。柴进不识武松,不是柴进的问题,因为在识英雄爱英雄这一点宋江最厉害,无人能比!武松骨子里很高傲,他是那种在人屋檐下也从来不低头的人。这在后来他杀人在大牢里也从不低头,不改硬汉本色。要知道武松在柴进家避难时还没打虎,英雄还未成名,柴进识人能力有限,不可能天天酒宴招待武松,做不到善始善终。武松性直气刚,也极其讲究礼节的,说归说做归做,武松对柴进并未失礼,这也很不容易的。想那柴进是贵族对没成名的武松非常尊重的不是任何贵族能做到的。一个英雄,一个贵族,两个人算是相敬如宾。

柴进是梁山的财团,也是老板。在梁山投资,第一代梁山开创就是柴进投资的,才有王伦、杜迁、宋万的落脚点,他一生仗义疏财,为朋友排忧解难,江湖地位非常高。梁山很多好汉都直接或间接受过他的帮助很多,如杜迁、宋万、武松、林冲、宋江、李逵等人,还有许多书中提到,没做详细介绍。特别对林冲、宋江、武松关照有加。因此他上梁山地位也很高,排第十位实至名归。江湖上这样有声望的人,为何与武松关系很一般呢?当年武松在老家打伤人,跑到柴进这里躲避,刚开始还是好酒好肉款待,后来慢慢就淡了。武松也是没能找到生活的方向,住久了脾气又不好,武松又特爱喝酒,又容易骂娘,所以有下人会在柴进面前搬弄是非。

小旋风柴进是一个有社会地位的人,他敬重像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宋江那种在江湖有名望的好汉,对普通英雄好汉有区别还是应该理解。林冲在半路遇到,听到这个被押的人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马上请到庄里,又是杀猪杀鸡,好酒好肉款待,还特别给管牢营的人打招呼,给银子让他们好声照顾林冲,对林冲的关照那可是无微不至,可以说是林冲第二个救命恩人,第一个当然是鲁智深,别人舍着命来救你,那另当别论了。虽然柴进对待江湖好汉很热情,那还是有区别的,这就是贵人心里想的不一样,这也不能全怪柴进。因为他从小生在皇帝家里,从小就与权贵交结,他能够做到救济江湖朋友,说明很不错了。武松当时应该还是一个普通青年,不成熟,毕竟别人在你落难之时,提供了帮助,你不能过分要求主人要怎么样对待你,就拿现在的人,借钱给你是一分恩情,你必须感恩回报,不借钱给你也是人之常情。困境中给你帮助,是最应该记在心头的。

综上所述,武松和柴进都是正常人,正常相处,都不是小人,只是不同于“铁哥们”而已。

为何武松和柴进的关系那么差?

武松与柴进的关系差,并非是柴进对武松有偏见,而是因为“柴进”害武松,所以武松和柴进的关系那么差。

武松,并不是世人习惯理解的只是一个人物,而是形容国防和国家军事力量强大千年不倒稳固稳健的文化理念。这就是武松十分敬重其“哥”武大的原因。“武大”,就是以武,以国防军事的发展提高为最大最重要的思想观念。这种思想观念就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无为而治。只有“武大”的思想观念在统治者和国民中有稳固的地位和坚实的基础,才能确保国家民族达到“武松”的程度,才能保彰国家民族不受外敌侵略侵犯。只有确立“武大”的思想,才能激励促进国家民族产生先进军工制造和军事人才,这些人才正是在对未知自然的深入探索实践创新活动中产生,这样的探索实践创新作为就是“无为”,国家民族只有无为而治才能激励社会产生先进制造技术的人才精英,才能把“武大”“武松”落到实处,才能确保“武松”的强势地位。

武大在水浒传中卖炊饼,多被世俗观念读者看不起,怎不想,卖炊饼是为了养人养己,也即扩大扩张“武大”的思想基础,也即拉笼扩张武大思想的人群。作者对武大“三寸钉”的形容,并不是世俗所理解的故意丑化武大,而是作者当时所幻想的先进兵器,子弹头不就是三寸钉吗?

“柴进”,并非是俗眼儒史官所理解的柴荣的后代,而是指儒学文化及儒史文化的发展。这类似于《庄子》中的孔子问礼,“小子稍进”,俗解大多解为老子李聃对孔子说,年轻人,稍往前些的意思,而是定位定性孔子儒文化及春秋史观是“小子”,其文化的发展不能给国家民族培养孕育有用人才,只能养育些烧火添油加醋的庸才,即“稍进”。“稍”,即作物秸秆,即“柴”,即“无才(材)”。这就是武松与柴进关系差,必须离开柴进寻找武大,才能确保有国防稳定稳固大才层出不断不穷。这就是武松离开柴进,宋江进柴进府的原因。只有“工”的观念,或主流洪流是工,是制造的文化观念(江),送(宋)给落后的柴进观念,才能改变生产制造落后,武松才能摆脱柴进的限控。再者,作者“送江”的真意,必须借儒学柴进文化的传播才能传播传承共工或“主工”文化理念,必须借虚空的儒文化(历史故事)传承人手探索创新提高制造技术的实文化观念,这就是宋江必投柴进庄上(柴进为下,庄子为上)的原因。

为何武松和柴进的关系那么差?

在《水浒传》里,武松出场是在柴进庄上遇到宋江。那时武松患了疟疾,浑身发冷直哆嗦,正弄了一锹火在那烤,不巧宋江和柴进喝多了去解手,碰翻了武松的火锨。武松非常生气,劈胸揪住宋江。一旁的庄客叫道:“不得无礼!这位是大官人的亲戚客官。”武松抱怨道:“客官,客官!我初来时也是客官,也曾相待的厚。如今却听庄客搬口,便疏慢了我。正是人无千日好,花无摘下红。”待到柴进赶到,介绍了宋江,武松纳头便拜。

书中交代了柴进为什么不喜欢武松?原来武松投奔柴进后,开始受到款待。但武松好酒,喝醉后庄客照顾不周,他便打庄客。这样的武松没人说他好,大家都去柴进面前说他的不是。因此,柴进对武松的态度变了,虽然没赶他走,但已很慢待了。

尽管在宋江的抬举下,武松又成为柴进的座上客,但两人关系并非融洽。究其原因,还要仔细分析。

酷似“孟尝君”的柴进

在《水浒传》里,林冲在野猪林被鲁智深救下后,临近发配地沧州时,引出了柴进。酒店主人侧面介绍柴进:他是大周世宗柴荣的嫡系子孙,宋太祖赵匡胤赐予优待免死的誓书铁券。他广交天下好汉,资助流配的犯人。

林冲到柴进庄前,书里说这里“仗义疏财欺卓茂,招贤纳士胜田文”。田文是何人?那就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四公子之一孟尝君,以广招门客而闻名。接下来,对林子深处一簇人马赞道:“好似晋王临紫塞,浑如汉武到长杨。”这说的就是帝王了,而对中间一位官人即柴进描写为“生得龙眉凤目”。由此可见,柴进无论是像孟尝君还是帝王,始终不甘寂寞,抱有雄心啊。

柴进最早资助了上梁山的王伦和杜迁,对昔日的东京禁军教头林冲当然厚待。后来林冲被逼上梁山,也是柴进指路并引荐。柴进为什么礼遇犯人,因为里面有很多能人和好汉,比如林冲。后来的宋江更是名满江湖,为逃避官府追捕出走,柴进照样接纳了他。柴进结交这些人干什么?还是有所图。至于武松,那时还没有打虎和出名,只因酒醉误伤人,避难到柴进庄上。柴进不识英雄并慢待武松,是有情可原的。

此外,与宋江的为人之道相比,柴进还是有差距。宋江更善于结交下层人物,比如对武松和李逵。在柴进庄上,宋江和武松不打不相识,武松对大名鼎鼎的及时雨宋江仰慕已久,宋江说江湖上多闻说武二郎名字,幸会啊。于是,柴进请武松同坐一席,宋江酒后留武松住在一处。不但如此,宋江还拿出银子给武松做衣服,弄得柴进都不好意思,拿出绸绢给他们做衣服。武松离开柴进处后,宋江去送行,与武松结拜为兄弟,又送给武松银两,武松垂泪和他告别。

宋江刺配江州时,经梁山吴用介绍,与江州两院押牢节级即监狱长戴宗相会,并与戴宗手下的小卒李逵相见。李逵对宋江同样俯身便拜,一同喝酒。李逵骗了宋江十两银子去赌博,宋江不与他计较;李逵赌博和人打起来,戳伤了歌女,都是宋江给他平了事。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在宋江因反诗案押赴法场时,李逵手舞双斧砍翻刽子手,与梁山好汉一起劫了法场。

殊途同归的他们

宋江和李逵上了梁山,柴进终究没有安然于世,也上了梁山。在宋江投奔柴进时,柴进夸下海口:“:“兄长放心!遮莫做下十恶大罪,既到敝庄,但不用忧心。任他捕盗官军,不敢正眼儿觑着小庄。”实际情况如何呢?柴进家的誓书铁券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赐予的,到宋徽宗时已是北宋末年,奸臣当道,柴进没想到他在强权面前无足轻重,头破血流。

先是柴进的叔叔柴皇城,在高唐州被知州高廉的小舅子殷天锡抢夺后花园,被殴打后卧床不起。李逵因事正在柴进庄上,随柴进一起到高唐州后,柴皇城便咽气了。殷天锡又带人逼上门,柴进说我家也是龙子龙孙,放着先朝丹书铁券,谁敢不敬。殷天锡却道:“便有誓书铁券,我也不怕!左右,与我打这厮!”这时,李逵跳出来,揪住殷天锡一顿暴打,竟把殷天锡打死了。

接下来,柴进让李逵快回梁山泊去,说他自有誓书铁券护身。谁料,知府高廉是当朝太尉高俅的叔伯兄弟,拿住柴进后要给小舅子报仇,哪管他有没有誓书铁券,把柴进打得皮开肉绽、鲜血迸流,无奈招供了“使令庄客李大打死殷天锡”,被钉上死囚枷收监。而且,高廉的老婆殷夫人叫丈夫抄扎了柴皇城家,监禁了人口,占了房屋园院。要不是梁山人马及时营救,柴进肯定要丢了性命,他除了上梁山无路可走了。

武松经历了打虎、为兄报仇,发配孟州后为施恩出头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然后在张青、孙二娘的帮助下变身头陀,上二龙山与鲁智深、杨志聚义,在三山聚义打青州后上了梁山。后来,武松和柴进随同宋江受了朝廷招安,去打方腊。在征战中,武松丢了一条胳膊,柴进潜伏做了方腊的驸马,反戈一击立了功。

最后,武松不愿受封,在杭州六和寺出家,看护病瘫的林冲,活到八十岁。柴进害怕自己当方腊驸马的事被追究,称病辞官,再回沧州为民,忽然一日无疾而终。与宋江、李逵等人的悲催结局相比,武松和柴进可谓善终了。

为何武松和柴进的关系那么差?

武松和柴进的关系,总体来看是阶级矛盾,柴进属于上层的资产阶级,而武松是下层的无产阶级,并且信仰也不同,武松属于豪放除暴型的,而柴进属于在官场勾心斗角权谋型的。他两人关系能好吗?

为何武松和柴进的关系那么差?

《水浒传》中哪一处写了武松和柴进关系很差了?我似乎没有读到过这样的故事,恐怕施耐庵也没这样写吧。

其实,题主所说的武松和柴进差,大概是因为柴进不待见武松,武松在柴大官人庄上受到了冷遇这件事。即便如此,也不能证明武松和柴进关系差。

那么,柴进为何要冷落武松,武松与柴进又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柴进真有丹书铁券吗

书中说,柴进是柴世宗的后人,正宗的皇室后裔。柴大官人盘踞沧州道,四处放风接待过往配军。而且,资助梁山,不断给王伦输送犯了弥天大罪之人。

柴进这样干,明显是要跟赵宋官家作对,不服祖上皇位被赵匡胤夺了过去。柴大官人这样胆大,是因为他手中有太祖武德皇帝颁发的誓书鉄券。

但是,柴进在救命时刻,却拿不出这个保命的传家宝,坐等叔父柴皇城被殷直阁打死。柴进自己还因此被高廉捉去,下到了枯井里。

由此看来,柴进是没有丹书铁券的。历史真实中,赵匡胤厚待柴荣后人不假,但似乎并没有颁发过这个玩意,说柴进家有丹书铁券,恐怕是出自陆游的《避暑漫抄》这部似假若真的笔记。

这部书中说,赵匡胤在密室中立了一块誓碑,碑上刻着有关优待柴家后人的誓言,告诫后来的皇帝,柴家后人即便是犯了谋逆大罪,也不得当街处斩,应在密室赐死。

施耐庵写书,十分尊重历史。书中的丹书铁券,其实不是柴进有,而是暗指徐达之子徐辉祖因为在靖难之役前坚定的站在朱元璋、朱允炆的立场上,因而,被朱棣剥夺了丹书鉄券。

文本故事中,柴进确实是有谋反的企图,高唐州便是柴大官人蓄志谋反的铁证。

柴大官人涉嫌谋反

北宋是没有高唐州的,《水浒传》中的高唐州实际上是借用了唐代李涉 《遇湖州妓宋态宜》这首诗的典故,说的是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这个事。因而,柴进是做着帝王之梦。

柴进的叔叔叫“柴皇城”,居住在“禁城之地”,这不就是柴进的“皇城”吗?

李逵打死了殷天锡,其实是说赵匡胤编造故事,说自己是“因天袭”,并非是篡夺了柴家的江山。所以,殷天锡的职务是“直阁”,大概是个皇家编书的编辑吧。

施耐庵其实也承认赵匡胤的正统之位,因而,说柴皇城的老婆是“继室”。难道不是吗?柴荣是郭威的养子,是柴皇后的侄子。大家都不是郭威的嫡派子孙,谁做皇帝都是可以的。

柴进时代,赵宋官家已经传到第八代了,施耐庵说,咱们能不能别再折腾了,刮小旋风有什么用呢?所以,柴进便因此被关进了枯井之中,即便是死掉了,高廉也没有违背太祖遗训。

其实,在柴进的故事中,还隐藏着另外一层深意,说的正是赵宋官家。

自宋太宗之后,直到南宋高宗,都不是赵匡胤太祖系做皇帝,这不也是“继室”吗?《水浒传》中以“杜迁”这个人物,暗中交代了“金匮之盟”是放出妖魔的始作俑者。杜迁上应“地妖星”,宋万上应“地魔星”,肯定就是“妖魔”了。

施耐庵说,你家都“杜迁”了,那就肯定不能“宋万”了。所以,大排名时,宋万排在了杜迁的前面,杜迁之后,便是“病大虫”。梁山时期的北宋王朝,当然就是一个“病大虫”了。

正是因为柴进有谋逆之心,所以,他便十分的不待见武松了。

柴进为什么不待见武松

书中说,柴进“门招天下客”,那么,柴进又招的是哪些“天下客”呢。

从书中看,柴大官人无外乎招的是三类“天下客”。

第一类是谋反或者准备谋反之人,比如杜迁。杜迁才是梁山第一任寨主,上梁山前就曾经与王伦到过柴进家,得到了馈赠,并且柴进一直资助着梁山。

第二类便是犯了弥天大罪之人,这其中,宋江便是典型。宋江杀惜,郓城县下了海捕文书,宋江逃难到了沧州,躲进了柴进的家里。柴进自己也曾说过“遮莫做下十恶大罪,既到敝庄,但不用忧心。”

凡是犯了弥天大罪之人,都送到了梁山入伙。因而,林冲杀了高太尉的人,更是犯了弥天大罪,柴进便亲自修书,把梁山送上了梁山。

第三类便是过往配军,林冲便是书中实写的受到柴进厚待的配军。书中极写柴进见到林冲时的恭敬,远远的看到一个配军,柴大官人十分关注,便纵马前来问道:“这位带枷的是甚人?”

听到林冲说是恶了高太尉的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柴进便滚鞍下马,飞近前来,说道:“柴进有失迎迓。”就草地上便拜。

武松投奔时,也是因为失手打死了一个本处机密,但是,这个人后来又活了过来。所以,清河县便没有四处散发海捕文书了。

《水浒传》中的海捕文书发布得很远,也走得很快,鲁达才在路上走了半月之上,雁门县就张贴了捉拿凶犯的画影图形。

武松既不是配军,也没有犯弥天大罪,更不打算造反,当然不符合柴进所招客人的条件。所以,柴大官人便不会厚待武松了。虽然武松爱喝酒闹事,庄客们都不喜欢他,但如果柴进厚待武松,谁敢说个不字?

由此而言,题主说武松与柴进关系很差,也是很有道理的。但是,后来武松却与柴进的关系非常好。

柴进与武松是生死兄弟

宋江遇到武松之后,时刻带着他喝酒,十分的喜欢好汉武二爷。宋江与武松结拜为异姓兄弟,给武松置办衣服,时常给银子花。武松从小就是哥哥带大的,宋江以哥哥的身份看待武松,所以,书中说,武松“前病都不发了”。

武松住了一段时间,得知清河县的官司已经了结,便要回家去看哥哥。这回书的回目是“横海郡柴进留宾”,因为宋江的关系,加上武松的前病都不犯了,柴进便对武松以“宾客”相待。

柴进挽留武松不住,便取出些金银送与武松,武松也很恭敬的谢道:“实是多多相扰了大官人。”

梁山好汉不打不相识,这点小小的恩怨,又怎么能坏了武松、柴进的义气呢?何况,武二爷心胸开阔,哪里会计较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呢?

武松此去,便到了“三山聚义打青州,众虎同心归水泊”时,才与柴进重逢。但是,施耐庵再也没有提到他们之间关系如何,武松是不是还念旧日恩义,与柴进打得火热,还是如题主所言,两个好汉之间关系很差呢?

我觉得武松、柴进既不会打得火热,更不会关系很差。因为,梁山大聚义时,书中是这样说的:

其人则有帝子神孙,富豪将吏,并三教九流,乃至猎户渔人,屠儿刽子,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且又有同胞手足,捉对夫妻,与叔侄郎舅,以及跟随主仆,争斗冤雠,皆一样的酒筵欢乐,无问亲疏。

帝子,肯定指的是柴进,将吏则包括了武松,他们之间没有贵贱之分,都“一般儿哥弟相称”。所以,即便是宋江与武松恩深义重,都不能厚此薄彼,有亲疏之别。

大聚义之后,宋江与一百单八将对他盟誓:自今已后,若是各人存心不仁,削绝大义,万望天地行诛,神人共戮,万世不得人身,亿载永沉末劫。但愿共存忠义于心,同着功勋于国。替天行道,保境安民。

梁山好汉发下宏愿:生生相会,世世相逢,永无断阻

如此,武松与柴进就是生死兄弟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