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领导写的发言稿有生僻字要不要注音,怎么提醒?

说多了都是泪啊,这是我当文字秘书的第一个重大失误。

我第一任领导是武人出身,公安系统的,从科员一步一步走到了政法系统一把手的位置,性格豪爽,为人讲义气,不拘小节,就是文字功底不怎么样。

我刚开始给他写材料的时候,他就嘱咐我,他的材料分为两种,一种是非常重要,汇报性质的,我给他一个提纲和最新的数据,剩下的他自己会发挥的。另一种就是例行公事,照着稿子念,那种他也没时间看,我自己把好关就行。

出事的稿子属于第二种,就是例行公事。我记得里面有个词叫”兢兢业业“,我大学毕业,还是文学专业,我觉得这个词是个人都会读,就没给领导注音,领导也没注意,拿着我的稿子就上会了。

会上,领导读到这个词的时候,明显卡了一下,然后读到“兢(ke)兢(ke)业业”,当时下面就有偷笑的,没办法,总有喜欢看别人出丑的人。

我心里咯噔一下,完了,然后就后悔为啥没给领导把读音标出来。

领导自然知道他读错了,但毕竟是领导,还是稳如泰山地读完了稿子。

散会后,领导把我喊到办公室,说了句:“以后要注意细节,不是所有人都和你们科班出身的人一样。”

我当时还是年轻啊,红着脸表态:“以后不会出现这个问题了,领导,我给您标上读音。”

“你啊你,”领导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别标注读音了,就用一个简单的同音字代替吧”。

我这才恍然大悟,是啊,标上读音万一被人看到了,就得说领导水平不高,用同音字代替,领导可以说是秘书在校稿子的时候没有发现的错误。

当时就觉得,领导还是领导啊。

给领导写的发言稿有生僻字要不要注音,怎么提醒?

我老婆单位领导最喜欢的一个词就是“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经常在大会上用,小会上用,可见他非常喜欢这么励志的话,也喜欢把这种能量带给所有下属。

然而可惜的是,他常常情绪高昂,血脉喷张的读到: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细微之处做起,这就是古人说的,不积跬(wā)步无以至千里,每当此时,全场掌声雷动。

最近又出了新的语录,在一次全员大会上,该领导讲话到了尾声,忽然站了起来,挥动着手臂:最后,我们要指鹿为马,不负韶华!全场哄然大笑。

跬读音为:kuǐ。跬步本指半步,跨一脚,引申至举步、迈步,也被用于形容极近的距离、数量极少等。全句是: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的意思‬是‬要把‬梦想‬作为‬前进‬的‬动力‬,不要辜负‬美好的‬年华‬!

所以,但是发言稿要不要注音呢?我觉得还是不要了吧,我觉得这是对领导的蔑视。领导都是很自负的,他即使读错了,那也是有原因的,是字本身的错,不是他的错。

所以,读错了就就读错了吧,一个好领导应该积极发现自身错误!不然的话,你是叫不醒一个装睡的领导的。

给领导写的发言稿有生僻字要不要注音,怎么提醒?

提到给领导写发言稿,说多了都是泪啊,我几次让领导闹出了大笑话。

记得当年工作没多久,给领导写年终总结报告。作为一位文科生,写总结当然难度不大,几天的时间就完成了,领导也很满意,略作修改就过关了。

开总结会时,会议室里满满当当坐了一百多人,安静地听领导作报告。会议进行得很顺利,领导讲话也很有激情,抑扬顿挫,节奏把握得很好。

讲着讲着,领导忽然冒出一句:“当然,事业从来不是一就而就的……”

我一听,坏了,领导不认识“蹴”字,把“一蹴而就”念成了“一就而就”。

转眼一看旁边的人,明显看到有人愣了一下,然后使劲憋着没笑出声。

会后,有经验的同事教我一个办法,让我写发言稿时尽量避免使用生僻字。

这个办法果然不错,不久又要给领导写一个会议发言稿,其中要提到唐代书法家李邕。我一看“邕”字,估计领导不认识,怎么办呢?因为李邕曾当过北海太守,故书法史上称他为“李北海”,于是发言稿中使用了这个称呼。果然,此次没有出问题。

说实话,写发言稿,最麻烦的是姓名中的生僻字。像李邕那样的历史名人,我还有办法可想,但对于现实生活中人名中的生僻字,就不好避开。不过,后来我也想到一个办法,就是在生僻字后加一个括号,写上一个同音字。

但问题仍然出现了!

一次,发言稿中提到下面二级单位的一些优秀员工,其中有个叫“仝勇”的人。我估计这个“仝”字他又不认识,于是加了个括号,里面写上个“同”字。

会上,领导一如既往地激情澎湃,“同志们,我们要向天成公司的全同勇同志学习…”念到此处,领导顿了一下说,“以后行政处的同志们要注意一下,会议材料要认真校对,这个地方多出一个括号都没看出来?”

底下哄地一阵大笑,领导根本不认识“仝勇”这个人,以为大家在笑我,继续说“以后要认真”。

此法行不通,后来实在没有更好的办法,于是我想,算了,以后遇到生僻字,直接用常用字替换。

于是,不久后的又一篇发言稿中,要使用“自省”一词。当时一想,怕领导念成“自审”,干脆把“省”字换成了“醒”字。

结果不成想,意想不到的事还是发生了。

会议进行过程中,念到此处时,领导念倒是念对了:“同志们,我们要经常自醒…”

但马上他就停了一下:“这次要严厉批评行政处的同志们了,上次还只是多了个括号,这次是用错了词,明明是我们要经常自审,哪是自醒,又不是睡着了,要自己醒来…”

底下又是哄地一阵大笑,这下,我是真的想找一条地缝站下去。

各位,如果遇到这样的领导,你会怎么办?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给领导写的发言稿有生僻字要不要注音,怎么提醒?

我是秘书起家,这个问题最有发言权。领导因人而异。有的喜欢讲新话、讲有文化的话,喜欢引经据典。有的喜欢拉家常式讲话,讲平实的话、讲妇孺皆懂的话。我服务过的领导,什么类型都有。我们给领导写讲话稿,必须针对领导的“胃口”和“水平”,不能自己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有的领导干部文化水平不算高,或者理工科出身的领导,对于有些易错字、生僻字容易读错,那就在稿子上尽量用铅笔轻轻地标注上读音。有的领导干部不懂汉语拼音,那就用同音字注音。我服务过一位省部级领导,他语文不太行。我们写的稿子他拿到后,先要做功课,把拿不准的读音用同音字注明,讲完话后稿子先不给我们,而是自己擦干净痕迹再交给秘书。这我也是偶然发现的。你给领导注音,领导不会责怪你多事或小看人,这是对他的形象负责。如果用了生僻字或者外文又不标注,让领导读错了,那就是给领导挖坑,是害领导。比较著名的,日本前首相安倍曾经将“IT”读成“it”,成了国际笑话。

给领导写的发言稿有生僻字要不要注音,怎么提醒?

上世纪70、80年代,领导干部从工业、农业等各条战线提拔的干部较多,他们的汉语知识一般偏低。即是受过本科教育,学中文的也是少数。我给县委书记当秘书,班子会议经常会有一个重要议题,就是通材料。把给领导写的讲话或发言稿,全文通读一遍,让班子成员提意见。每个领导的作风性格不尽相同,讲话的口气和语言特点都会有一些差异。发言稿句式结构和思维方式,尽量和领导相吻合,抑扬顿挫,铿锵有力。避免使用生僻词语,特别是运用典故,万不得已在稿子上另写一个同音别字。大多数部门给领导起草的讲话稿失去意义,与会者谁都能听出是借了领导一张嘴。高明的领导参加会议是彰显对某项工作重视,从来不当传声筒去读稿子。

给领导写的发言稿有生僻字要不要注音,怎么提醒?

给领导写得发言稿尽量不要用生僻字。如果用上了生僻字,尽量标上拼音。要委婉地告诉领导,这几个字太过生僻不太好认,因此加了拼音。否则,如果领导发言时因为念错字丢人现眼,会让领导对你有所不满。

而且写发言稿一定要认真仔细,不能有错误。二十多年前,镇党委政府在礼堂召开庆祝教师节大会。有一位镇领导在会上发言,把其中引用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读成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于”,结果闹了一个笑话。就是因为秘书把写“干”时,一不小心写竖带了勾,变成了“于”字。当然也是因为领导的文化功底不深,连这么出名的诗句都会念错。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