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过去了,听上班的朋友说工资下降1000,要是你,你还会继续在那上班吗?

【雷哥观点】单纯考虑工资下降了1k,就决定要不要去上班,我只想说,朋友,你考虑的太简单啦。

一、就业环境非常严峻,辞职得谨慎

我们来看看中央组织部办公厅和人力资源保障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做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工作的通知》,该《通知》强调,今明两年事业单位空缺岗位主要用于专项招聘高校毕业生。包括上海等城市,都公布了相关规定。

因此,严峻的环境,使得你在做决定前不能过分的随意和人性。

二、降薪1000元,就计划离职。你的格局不够大

有一句话说的很对,换工作,穷半年。当你换到一份工作的时候,往往是基本工资的80%的工作收入,适应新工作等等。这期间的成本,都是无法衡量的。

因此,并不是说换一份工作就一定好。说不定新工作还有各种各样的坑。

朋友之前在北京工作,年薪30w。当时有一个猎头挖他,让他去一个创业公司,岗位是企业管理层,年薪高达70w,还有期权。经过慎重考虑后,他就过去上班了。当他真正入职后,才发现,说好的年薪,年底才发,每个月只是发生活费,且跟公司CEO三观不合。工作特别难,最后没办法辞职了。三、公司降薪,需要你主动沟通

降薪这事放到谁身上,都是无比难受。越来越高的生活成本,房贷车贷事业贷,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本就捉襟见肘的工资还降薪,换谁会开心?

既然公司说要降薪,那么我们应该主动沟通下,只是降薪一个月,还是长久降薪。

或者是降薪1000元,会其他方便补齐?

如果公司有好的方案,即使降薪1000,我们也可勉强接受。

四、开源节流提高抗风险能力,关键是开源

朋友说,我工资不高,每天购物都想着用拼多多让朋友砍价,透支着自己的朋友圈。有着10元,就只想花3元。而有些人,在这方便从不花心思,他更多的注意力是放在如何开源,比如做做自媒体,日收入200+。 即使你现在有10元,今天全部花掉,还可以净收入200元。

这就是人和人之间的差别。开源节流,关键是开源,当然并不是说节流不重要!

总之,公司在特殊情况降薪1000元,需要我们主动沟通,看看是否可以接受,换工作还需要慎重。此外,还需要我们主动提升自己的赚钱能力,才可以在风险前有更多的选择权。

病情过去了,听上班的朋友说工资下降1000,要是你,你还会继续在那上班吗?

【金菲观点】我认为这个要分为集中情况:

一、公司整体工资下降还是针对你个人下降:二、疫情对行业发展有多大影响;三、你的个人实力能否允许你找到高工资的工作;

当工资下降后我会从这三方面进行考虑,是否继续留在公司上班,遇到每一件事之后,我们都需要综合全面的考虑问题,切记不能盲目做出决定,或许你盲目之下做的决定是对的,但是你不可能次次有那么好的运气。

一、公司整体工资下降还是针对你个人下降

工资下降,你并不知道是你个人的工资下降了还是公司员工整体工资水平下降了,那么这个时候你就需要暂时先稳定下来,等到了解清楚情况后再做决定。

(一)、公司整体下降

如果你上班后了解到情况,公司全体员工的工资水平都有所下降,那么你就不要那么冲动了,因为这是疫情对于整个公司所造成的损失,公司的决定就是降薪来降低成本,当所有人的工资都降1000元,你也无话可说。

公司下调工资,是因为疫情影响,公司发展遇到了困难,现在已经复工,那么公司要继续发展,节约成本只是一时举措,后续公司发展起来肯定不会亏待你,所以也要从公司的长远发展和高层的决定来看问题,切不要一时冲动。

(二)、个人工资下降

如果你了解到公司的其他人并没有降低工资的时候,那么你就应该好想想了,是因为什么原因,自己的工作不能让领导满意,还是在疫情期间远程办公有哪些地方得罪了领导呢?

一般这种情况下,都是领导对自己不太满意,所以才会导致其他人都没有降薪,而唯独你自己降薪,这也是领导故意逼你走的一种方式,所以这个时候再留下来只会引起更深的矛盾,选择离开才是对的。

二、疫情对行业发展有多大影响

现在疫情过后,影响最大的就是餐饮行业了吧!

例如:我哥去年自己开了一家餐馆,本来贷款加上自己的投入就要几十万,第一年也算是试试水,效果挺好,今年打算大干一场,结果因为疫情影响,到现在还没开业,员工的工资还是照发,也算是留住人心!

疫情对所有行业都有影响,那么公司降薪,你就要考虑疫情对于你们公司及整个行业有多大的影响,如果因为疫情,对整个行业的冲击力比较大,那么你就有理由留在公司,和公司共同渡过艰难期。

待疫情过后,行业回暖,你就是功勋之臣,到时候表扬奖金肯定不会少了你 啊!

三、你的个人实力能否允许你找到高工资的工作

职场中最怕裸辞,也最害怕自己毫无实力还裸辞,“90后为什么那么喜欢辞职?”这是最近几年经常流行的几句话,那么为什么劝你不要裸辞呢?

裸辞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

公司主动辞退你暂且不说,在你辞职的时候,你是否想过辞职之后要去哪里工作?你是否有实力去找一份比现在好的工作?辞职后的空档期你打算怎么渡过?没有了工资房贷车贷如何处理?

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所以即使时疫情过后降薪,那你也需要考虑你的个人实力再辞职之后能找一份像样的工作吗?是不是比现在的工资高呢?

回过头来说,如果你的实力足够强大,那么公司也会惜才,不会轻易的让你走的,所以我们遇事要慎重,不能为了一时冲动而葬送了自己的前途。

四、最后总结

俗话说:“冲动是魔鬼”,我们遇到问题不要当机立断,不要急于下结论,要学会审时度势,全面思考问题,任何问题都有两面性。

当你听说降薪的时候,应该从:

一、疫情影响方面

二、公司整体是否降薪方面

三、个人实力是否充足

这三方面进行考虑问题,切记不可盲目冲动,轻易做出决定。

希望我的观点对你有所帮助!

作者:金菲昔比,优质职场领域创作者,中国“500强”企业电气工程师,持续行动者,写自己的职场感悟、实用的职场分享、合理的职场建议,欢迎关注我!

病情过去了,听上班的朋友说工资下降1000,要是你,你还会继续在那上班吗?

【九九观点】如果是其它时候遇到了公司突然给自己降薪水,多多少少都要纠结一下。可现阶段如果公司给自己降了薪水,那也就只能是这样了,毕竟现阶段的企业也不容易。

一、一个月不开工,多多少少有些困难。

之前的时候,一个朋友曾经告诉过我:他们2月份没有薪水,但相互之间也比较理解,毕竟公司已经走到了绝境。

只有全体员工一起努力,只有全体员工一起对抗危机,才有可能让公司顺利过渡。

毕竟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如果一个月没有开工还能够继续运作下去,只能说明两点。第一点,这个企业的外部环境非常不错;第二点,这个企业的内部行情也不错。

可是很少有企业能够达到这两点,对于部分企业,尤其是资金链已经出现问题,在之前的时候供货商或者市场行情本身就不好的情况下,突然停上一个月,这个企业十有八九是坚持不住的。

在这个时候就没有必要矫情了,没有必要指着公司领导的鼻子给自己讨说法,因为这个时候的讨说法其实没有多大作用。

二、尽最大努力减少公司损失。

职场办公的小伙伴往往会想:公司领导莫名其妙的给我降低了薪水,我为什么还要尽最大努力减少公司的损失呢?

其实很简单,因为公司现在已经陷入了困境,在公司陷入困境的时候,如果不及时的帮助公司领导减少损失,如果不及时的帮助公司解决困难,那么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恐怕自己以及自己的同事都会陷入离职潮。

公司既然不是主观意愿上给自己降薪水,只是迫于外在形势不得已给自己降薪水,相互之间有个体谅就好了。

如果这个时候员工直接离开了这家企业,那么短时间之内想找一份其他工作,多多少少有些困难。

当然从理性的角度来看,我们仍然建议员工继续在这家企业上班,并且和领导相互沟通一下,看一看薪水能不能后期补发或者等公司效益上来的时候再给员工发放。

我是厦九九,上市公司品牌总监,职场二宝妈,成长学习博主、头条号签约作者,写作教练,《撑过去,你终将成为更好的自己》作者。写走心的成长感悟、实用的职场分享、高效的写作技巧,欢迎关注我。

病情过去了,听上班的朋友说工资下降1000,要是你,你还会继续在那上班吗?

老牌国企,已经上班十年,每年春节工资最低。今年疫情 影响,听说二月份工资指标还没有着落,宝宝心里没底呀。

涿沐清风认为工资下降1000元需要看什么原因,如果是整个公司为了应对疫情所有员工统一下调,我还是会继续上班,如果针对我个人降薪,那明显就是赶人了,就得提前做好换工作的准备了。应对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我认为工资下降后我们应该这样做:

一、保持不动,静待机会

疫情当下,企业也面临很多的困难。甚至有很多重资产项目受贷款影响可能已经濒临破产边缘。作为员工,我认为如果不是有针对性的降薪,最好还是保持不动。等待疫情过后行业回暖一切都会好起来。即使不想继续上班,也要等疫情过后再跳槽,不要盲目离职。

二、主动学习,提高能力

主动学习,掌握行业技能。可以趁这一段时间准备一些考试,比如建筑行业的可以考一级建造师、造价师,会计行业可以考会计师等等,这些证书等你用到的时候都能给你带来很好的效益。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主动学习,提高自身能力是现在职场人的最佳选择。

三、寻找其他收入来源

现在收入来源的方面有很多,比如可以经营电商、做自媒体、微商等,这些可以兼职作为副业,经营好了也是不差。现在很多小伙伴们开始在头条上学习写作,既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又有头条的奖励,都是不错的选择。

总的来说,这个月即使降薪我也不建议大家更换工作,毕竟疫情当下,企业也很困难,好的员工就要与企业共度难关。同时,个人也要为自己充好电,准备好退路,不要让自己走向绝境。

关注@涿沐清风,我们一起领略不一样的职场精彩。

病情过去了,听上班的朋友说工资下降1000,要是你,你还会继续在那上班吗?

的确有些难受,拿我一个朋友来说的话,薪水是2500,如果去掉1000,可能就只剩下1500了。

可能很多人会想1500听起来也蛮不错的,最起码能够满足自己的衣食住行,最起码能够让自己的生活有保障。

但是对于那些外出打工,房租水电都需要自己掏腰包的职场小伙伴来说,多多少少有些困难。

每月1500,最起码的房租住宿700元打发了,也算是很不错的了吧。除此之外,每天按坐4趟公共汽车,每一次公共汽车两元钱来计算,一天用在公共汽车上的花销就是10元,一个月下来就是300元。

好的,除了这些之外,应该还有500元的结余,当然一定要保证节衣缩食,最起码不能大吃大喝了。要不得,别说做月光族了,恐怕月初就已经光了。

一、现阶段来看的话,薪资降低1000也要在那工作。

别的不说,单纯的看就业形势以及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就不难得出: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如果频频跳槽的话,对于自己办公非常不利。

毕竟有一些企业已经达到了饱和状态,有一些企业它们的运营已经出现了问题,既然如此,那就要抓紧时间为公司创造效益,只要公司的效益高了,才不会亏待员工,不是吗?

公司领导突然降薪也必然有着他的难处,这个时候没有必要一直说公司领导怎样怎样。与其这样,倒不如想一想,如果公司不降薪,是不是就坚持不下去了。

正常情况下,公司老板可能不会给你升职加薪,但是绝对不敢冒昧的给你降薪,一旦出现降薪的情况,就极有可能是公司出现了种种意外。

出现了意外,自己再怎么折腾也于事无补,最后还有可能被公司开除。

二、可以和公司领导沟通一下。

尽管这件事情发生了,但是依然有止损的空间,比如我们和公司领导沟通一下,看看能不能不降薪。

当然这种可能性不大,因为公司领导已经提出规章制度,提出未来一段时间员工的发展规划了,就不太可能再改变主意。

但这玩意儿就没有办法明说了,我们可以去尝试一下,看看公司领导究竟对降薪是一个什么态度。

最后再说一下个人观点,除非万不得已,能不跳槽,尽量不要跳槽。

作者:职场全能王,优质职场领域创作者,职场速成师,企业管理咨询顾问,擅长职场问题指引和辅导。欢迎大家赞、转、收、评,期待大家的关注~~~

病情过去了,听上班的朋友说工资下降1000,要是你,你还会继续在那上班吗?

枪响过后,没有赢家。疫情期间,相信很多企业的主题都是如何活下去,不可避免的或出现裁员、降薪、发基本薪的做法。对于楼主遇到的问题“听上班的朋友说工资下降1000,要是你,你还会继续在那上班吗?”不妨从一个案例着手,思考下这个问题。

老板卖房发工资,为什么换不回员工的真心?一家公司,复工时老板说2月份没上班,不发工资。这不很多同事都陆续辞职了。可是不到一周时间,财务通知留下来的员工领工资,大家领到工资,发现居然是全薪,每人还多发了500元补助费,200元车补,300元口罩补助。

公司很多人都觉得老板这是故意在考验大家,财务却说,真的不是老板在考验大家,本来2月的工资确实是不打算发的,因为账上真的没钱了。之所以,今天又给大家发工资了,是因为周末老板挂在网上的房子,终于卖出去了,这才有钱给大家发工资。

听完财务的话,有些同事很感动,有些同事不屑一顾,觉得财务和老板是一伙儿的,这些都是套路。

通过这个事情,大家怎么来看呢?是觉得老板和财务故意套路让一些一切以利益为先,不懂得和企业共克时艰、共渡困难的员工淘汰出局;还是老板实在是资金紧张,只能是通过借贷、或者卖房等行为为员工发放工资,实则是有情有义,值得员工去跟随。

相信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无需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指责员工或者老板,都没有错。员工有房贷、车贷、孩子、老人供养;老板要考虑如何在资本寒冬之际,存活下来,保障股东、大多数员工的利益。双方都无可厚非,想清楚想明白,员工何去何从,自己考虑,老板如何对待员工,如何挽留员工的真心,自己看着办。

工资下降1000元,也要看降薪是否合理,一刀切能解决问题嘛?

最近,不是爆出了很多高管主动降薪事件,引发了热议:

1、携程CEO孙洁3月9日早间向全体员工发布了一份内部邮件,其中透露从3月起,自己和梁建章将0薪工作,公司高管层会进行自愿降薪,最低只会领取半薪,直到行业恢复。2、2月25日,淡马锡在其官网发布了“实行工资限制措施”的通知,宣布所有员工4月开始冻薪,高管层的奖金减少5%-15%,高管层基本工资可自愿减少最多5%。3、2月17日,诺亚财富集团复工后就向全体员工发布了一封全员战“疫”倡议书—— 在疫情期间所有员工每月有5个工作日无薪休假,三位董事汪静波、殷哲、章嘉玉主动将薪资降为零,而A+类核心管理层降薪40%,A类高管降薪30%。4、新潮传媒的CEO张继学发表内部讲话称:“2月10日,是新潮传媒上班第一天。我沉重地宣布自救之路, 从减员10%开始,此次减员规模为500人左右,其中包括20名管理干部。”

高管带头,号召全员自愿降薪,不禁思考一个问题,要求全员降薪,尺度应该如何:

  • 高管降薪,有的高管年薪千万,有公司的股份,主要是靠股票和分红,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 高管带头降薪,员工从自愿行为实则变成了强制行为,按照同等幅度来降薪,肯定是不合理;

  • 对于很多基层员工,薪资少,干活累,应该保障其基本生活来源,可以在困难期间延缓涨薪,但是底线是不降薪。

针对于高管带头降薪行为,如果公司在求生存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降低员工的工资成本,从自愿降薪行为变成强制行为,降薪也不能一刀切,也要按照处于不同工资水平的人群,酌情考虑,个人建议,如下:

  • 高管带头降薪,半薪、或者零薪,从而降低公司的管理成本行为,强烈支持;

  • 工资在1万元以上的员工,可以适当降薪5%-15%左右(工资越高,比例越高);

  • 工资在1万以下,不低于5000元的员工,维持工资基本水平

  • 基层员工,尤其是工资在5000元及以下的员工,不仅不能降薪,反而要考虑涨薪。

理由如下:

  • 高管人员,公司决策层,思想觉悟应该更高,和公司存亡更进退,危难实际显情怀;

  • 中高层,共克时艰,带头响应,跟随政策积极响应;

  • 基层管理、基层员工,公司的政策的执行者,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复工复产的第一主力梯队,调动工作积极性,从能保障生产的顺利开展。

试问,一个工资只有3000元的基层员工,扣掉五险一金,到手的工资也就不到2000元,工资如果再降1000元,1000元的工资又如何保障日常的生活开支呢?尤其是生产线一线流水线员工,没日没夜的工作,到手不到1000元,实在是心寒,这样的工资水平,去哪里找不到工作呢?

前不久,富士康深圳和郑州的工厂,返工率不到10%,复试刚还推出了3000-7000元“防疫返岗激励奖”。只要是在3月31日前入职深圳富士康iDBG的任何员工,局可以获得6750元入职奖励奖金,同时,新员工的员工还可以获得360元的奖励。

发现了没,现在工厂的用工荒非常严重,工厂不好招人,对于基层工人就应该积极鼓励,应该涨薪、激励而不是降薪一刀切。

感觉受到不公平对待,辞职与否,全靠个人实力

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所在平台忽然就做不下去了,什么时候所在的行业就被降维打击了,或者疫情突发时我们就被裁员了。

所以,对外你必须拥有足够的抗打击力,即你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外,如果您有份体面的副业收入,不用打工看别人的脸上行事,辞职与否全凭您的心情。

如果没有硬实力和软实力,那就最好骑驴找马,如果长久没有找到工作,就安心踏实的留下来和公司共存亡,共克时艰、共渡困难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毕竟发了工资,比起很多不发工资的企业,还是优越感强太多了。

2020年,除了薪资需要考虑外,个人的发展同样也需要考虑,疫情期间,很多企业被迫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升级、产业升级。就如恒大地产,在疫情期间,不是全靠创新手段(营销创新、技术创新)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同样,对于个人而言,未来5G、人工智能、高科技、大数据依旧是未来看好的方向,在时代、科技发展面前,我们个人不应该更多考虑未来10年,如何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嘛?传统行业的你是否具备转行的勇气和决心、置身于高科技领域的你,是否需要持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面对未来更大的挑战。都需要我们沉下心来, 摒弃浮躁、摒弃短期的视金钱至上的短浅目光、让我们逐渐增值起来。

二胎宝妈@Coco宝贝1126,分享职场那些事,感谢关注、点赞、评论,转发,谢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