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会时,明明有材料,还拼命做笔记的人是什么样的心态?

我经常参加开会,也见过类似的情况,觉得有这么几种可能的心态,有的是我的亲身体会。

1.认真,确实在记笔记,因为自己记下来的东西都是重点和要点,材料没准用完要回收。

2.尊重,不管讲的怎么样,别人都是经过精心准备的,认真记笔记是对别人劳动万成果的尊重。

3.虚伪,做样子给领导和同事看,不得不记笔记,装着自己很认真。

4.害怕,开会没事干,不记笔记会犯困,强迫自己不睡觉怕睡着了挨批。

5.无聊,看着像记笔记,要不是干私活,要不是乱写乱画,要不什么也没写。

就这么多吧!

开会时,明明有材料,还拼命做笔记的人是什么样的心态?

我是一个过来人,大会小会记笔记的本子不下10几本,因为工作了20多年,按说很正常。

但回过头来回答有材料为什么还要记笔记的问题,我给个肯定答案是形式主义占主导地位。

我之所以记了10多本是因为很多会并没有材料,这样的领导讲话肯定得记。但是,笔记是记了,记了也就记了,百分之九十的笔记并没有再翻开看过。因为关键东西听领导讲后很快要落实,脑子里也储备了足够的信息。而绝大部分内容都是铺垫的废话,听听也就过去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辅助作用就是学领导讲话的思路和条理,这对进取心强的人有点用,以便等自己当了领导后应付自如。

针对题主所问是什么心态,归纳为:一,中国式会议习惯决定,体现与会者严谨认真,贯彻会议精神态度端正。二,迎合领导喜好,体现与会者尊重自已。三,避免听会者在长达一、两个小时的开会时间内枯燥乏味,手头比划着做点事也不至于犯困。综上所述,开会做笔记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形式主义主导实用主义。

开会时,明明有材料,还拼命做笔记的人是什么样的心态?

一、你好我是梦想践行者大熊,我有着十多年HR管理经验有目前正在创业,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二、好记性不如滥笔头

1、开会时做笔记记重点,是对内容的一个总结。

2、记笔记是对对方的一种尊重

3、会议的原则要遵行会必议,议必决,决必果的原则进行,所以能记录下来可以形成纪要,而且记了后立马可以形成一个思维导图,回到办公室后可以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进行办理,而不用再一字一句看材料来分析,这样效率太低下。

三、所以说记笔记的用处非常大,他的作用并不是材料可以代替的。

四、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

开会时,明明有材料,还拼命做笔记的人是什么样的心态?

会议有要求。参会做笔记,是所有会议召集方对参会者的基本要求。尽管一些会议也有文件和材料,但是,如果不做笔记,不加深记忆,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会议精神的领会贯通,就会大打折扣。除非有些特别会议,只准听不准做笔记,也无文字材料,那就另当别论了。

工作之需要。参会者将所参加会议的主要内容,提纲挈领的进行记录,便于传达会议精神,实际工作中所用。参加上一级会议的主持人,参会领导,范围,大多数会议并不提供这些材料。况且,会议结束之后,工作落实中,更多的时候,是随身携带笔记本,而不可能经常带上各种文件材料吧?

态度所体现。参加会议,特别是一些重要会议,也是工作的一部分。洗耳恭听,做好笔记,既是会议和工作的要求所在,更是自己重视会议,尊重领导的体现。如果吊着两只手去参会,再心不在焉,或者闲暇无聊,就会发生左顾右盼,甚至交头接耳开小会等现象。

(网络图片)

开会时,明明有材料,还拼命做笔记的人是什么样的心态?

如果我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个现象,你们信吗?:

一、装逼、做给台上的领导看的;

二、闲着也是闲着,随便写写,反正也没有人检查写的什么内容;

三、玩手机太明显不尊重领导了;睡觉更是大忌;

四、留个痕迹,帮助日后回忆做了那些事情,因为材料开完会后也就基本丢掉了。

。。。

开会时,明明有材料,还拼命做笔记的人是什么样的心态?

有个比喻说"烧钱化纸,以免阳人之议",意思是说都是做给別人看,以免别人非议不敬重逝者。

开会也是这样,有材料拼命做笔记,都是做给作报告者及别人看的,以示自己对领导崇敬参会认真。

其实很多人作笔记是为了掩饰自己参会的无聊无趣无益,焉知不是在练字、漫画、鬼画桃符?

我从来没回看过会议笔记,我认为开会笔记会影响会议气氛和效果,真正重要的会议需要聚精会神,专注聆听。

您说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