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呼延灼是金兀术打死的吗?怎么死的?

呼延灼,绰号“双鞭”,是梁山五虎将中的第四位,上应天威星,在梁山位列天罡星第八位。呼延灼是北宋开国功臣河东名将呼延赞的后人,使用两条水磨八棱钢鞭,有万夫不当之勇。

说起《呼家将》,在以前的名头一点也不比《杨家将》小,呼延家惯用双鞭,评书界一直有着金鞭呼家,银枪杨家的说法。呼延赞是北宋开国名将,被封为铁鞭王靠山王,他的儿子是双王呼延丕显。当年潘仁美一百单三箭射杀杨七郎,杨六郎九死一生突围状告潘仁美,十二岁的呼延丕显请命下边关智擒潘仁美,以功被封靠山王敬山王双王。呼延丕显因为得罪国丈庞吉,被庞妃陷害,宋仁宗下令将呼家满门老小全部抄斩,葬在肉丘坟。呼延丕显的两个儿子呼延守用、呼延守信在全家抄斩时逃脱,此后有了呼延庆、呼延平、呼延登、呼延明等一众小将兵围汴梁,报了呼家的仇,呼延庆被封为忠孝王。此后,呼延家一直守护宋朝,呼延庆的二儿子是震京虎呼延云飞,呼延云飞的儿子是双锤将呼延豹,呼延豹的儿子是呼延飞龙,呼延飞龙的儿子就是呼延灼。呼延家最惯用双鞭,有着家传鞭法,呼延灼也是使用的家传鞭法。

《水浒传》

在没上梁山之前,呼延灼是汝宁郡都统制。宋江攻陷了高唐州后,高俅上奏陈述梁山的大罪,宋徽宗听后大惊,让高俅选将调兵扫平梁山。高俅就向皇帝推荐了呼延灼,呼延灼又推荐了韩滔和彭玘当先锋,三人带了马军三千,步军五千,前去攻打梁山。

两军对峙,呼延灼大战林冲五十合不分胜负,又与扈三娘、孙立先后交手不分胜败。彭玘被扈三娘擒拿后,大怒的呼延灼摆下连环马,马带马甲,人披铁铠,马带甲,只露得四蹄悬地;人披铠;只露着一对眼睛。呼延灼摆下的连环马大胜宋江,又从东京调来轰天雷凌振要炮轰梁山泊。凌振到来后还没轰梁山,就被梁山几大水军头领擒拿帮助梁山炮轰呼延灼的军马,汤隆又献计请来表哥金枪手徐宁,使用钩镰枪法大破连环马。兵败落荒而逃的呼延灼只身前往青州,要去找慕容知府帮忙,呼延灼也是倒霉,在路上小酒馆休息又被了桃花山的小喽啰偷走了御赐的踢雪乌骓。

连番失利的呼延灼独自走到青州,幸亏慕容知府还肯帮忙。呼延灼借兵两千,前去攻打桃花山,桃花山的李忠、周通都是没大本事的人,根本挡不住,只好去请二龙山帮忙。二龙山有鲁智深、武松、杨志三个大头领,自然不惧怕呼延灼,带人前来帮忙。呼延灼先后与鲁智深、杨志交手,不分胜败,返回途中却碰上白虎山的孔明、孔亮,这俩兄弟本事也不行,孔明被呼延灼生擒。逃脱的孔亮遇见武松,鲁智深就要三山兵合一处去打青州救人,杨志却没有同意,要去梁山找来宋江一起帮忙。于是,孔亮就去梁山找他师父宋江前来帮忙,宋江还是很义气的,带领五路人马前来帮忙。

梁山连同三山的人马,一起对抗呼延灼。呼延灼先是交手秦明不分胜负,却被吴用设计用陷坑活捉。呼延灼被捉后,宋江对他毕恭毕敬,又是拜见,又是说道不敢背负朝廷,呼延灼就投降了,还骗开青州城门,杀了慕容知府,救出了孔明。

呼延灼上山后,成了梁山重要的马军头领。在晁盖攻打曾头市曾有跟随,关胜攻打梁山时,呼延灼又成功骗取关胜劫寨,活捉关胜,攻打东昌府时也曾对战张清。到梁山排座次时,呼延灼排位第八,是马军五虎将的第四员,与杨志、韩滔、彭玘一同镇守梁山泊正北旱寨。此后,呼延灼一直作为主将,在两嬴童贯、三败高俅时都曾出战。

梁山接受招安后,开始了南征北战,呼延灼也一直是主将。讨伐辽国时,呼延灼曾力擒辽国元帅兀颜光的儿子兀颜延寿。讨伐田虎时,关胜、呼延灼率兵马围困榆社县。讨伐王庆时,呼延灼大战王庆手下猛将滕戡五十合,不分胜败。讨伐方腊时,曾打败方腊麾下头领李韶,打死侍郎高玉。

征讨方腊后,梁山泊一百单八将,只剩下三十六人,呼延灼也是幸存者。回到朝廷后,呼延灼被封为御营兵马指挥使,每日随驾操备。后来,金兀术攻打宋朝的时候,呼延灼率军大破金军,杀到淮西,阵亡。

《说岳全传》

《水浒传》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故事发生在北宋宋徽宗时期。《说岳全传》的作者是清代钱彩,故事发生在宋徽宗往后北宋灭亡南宋建立期间,正好是在《水浒传》之后的故事。于是在《说岳》中出现了梁山好汉,呼延灼、燕青、安道全,还有关胜的儿子关铃、张青的儿子张国祥、董平的儿子董芳、阮小二的儿子阮良、韩滔的孙子韩起龙、韩起凤等人物。呼延灼的结局也是和《水浒传》中的结局一样,在对战金军时,被金兀术斩杀。

宋徽宗在位期间,自称为“道君皇帝”,天下太平。在元旦郊天时,宋徽宗却将‘玉皇大帝’错写成‘王皇犬帝’,玉帝看后大怒:“王皇可恕,犬帝难饶!”,就派赤须龙下界投胎到黄龙府,要他搅乱宋室江山。

赤须龙下界后,投胎为金国四太子金兀术。金兀术力举北国镇国之宝千斤铁龙,被老狼主封为昌平王、扫南大元帅,带领五十万大军进攻中原。金兀术大军一路攻破潞安州、两狼关、河间府,又逢天气大寒,冰冻黄河,金军顺利渡过黄河进逼京城。金兀术又得奸臣张邦昌的帮助,接连送来了康王赵构、徽钦二帝,才返回北国。

靖康耻,徽钦二帝被送到五国城,坐井观天。赵构却被金兀术收为义子带在身边,在金兀术再次发兵南下的途中,赵构借打猎泥马渡江逃脱,即位为宋高宗。此后,金兀术被岳飞大败后再次分五路进兵中原,追的赵构四处逃脱,一路跑到海盐县。

海盐县是个小地方,不过这里有个隐居的杰士,就是梁山五虎将之一的呼延灼。呼延灼这时已经年老,接到赵构的旨意,仍是前来。呼延灼饱餐一顿,就前去对付前来的金军,一鞭打死献长江的杜充,又与金兀术大战四十回合。年老的呼延灼不是对手,回马逃跑,跑到吊桥上时,马踏断了桥木,马失前蹄把呼延灼摔下马,随后赶来的金兀术一斧子砍死了他。

在《说岳》中呼延灼确实是死在金兀术的手上,与《水浒传》中交代的对战金军阵亡结局差不多,不过没像《水浒》中说得大破金兀术,一路追杀。呼延灼战死后,宋金二军为之叹息,金兀术也感到后悔,虽然战败,却是一个爱国的形象。

衍生文学

《水浒传》的续书有很多,作为梁山重要头领的呼延灼也都有出场。

在《水浒后传》中,呼延灼在讨伐金军时兵败,只剩下他和呼延钰、徐晟三人,想去投奔朱仝,不想朱仝也兵败,独自逃生,还靠他们三个相救才活命,他们几人又碰见杨林,就一起去了饮马川。饮马川聚集了公孙胜、呼延灼、关胜、朱仝、燕青、樊瑞、朱武、李应、戴宗、杨林、裴宣等梁山幸存者,他们一起抗击金兵,处死祸国奸臣蔡京、高俅等,最后又一起去了李俊的暹罗国。最后,呼延灼和王进、关胜、李应、栾廷玉成为五虎大将军,被封为列候。

在《荡寇志》中,呼延灼是个有勇无谋的莽夫,屡战屡败。在嘉祥城,云天彪大破呼延灼,陶震霆差点用火枪打死呼延灼,打死他的踢雪乌骓,呼延灼落荒而逃。其后再守嘉祥,又被云天彪大败,韩滔、彭玘被杀,宣赞、郝思文被活捉,全军覆没,只有呼延灼单骑脱逃。呼延灼再带单廷圭、魏定国前来,这两人也先后被活捉,只有他一人逃脱,垂头丧气地回了梁山。在守二关时,呼延灼又接连失利,存了必死之心,连战邓宗弼、陶震霆、张应雷、辛从忠四雷将,最后被辛从忠一枝标枪射中咽喉,落马死去。

《水浒传》呼延灼是金兀术打死的吗?怎么死的?

做为水泊梁山的五虎上将之一,呼延灼身经百战,屡立战功。

梁山归顺朝廷后,南征方腊,损兵折将,呼延灼幸存下来,被授予御营兵马指挥使。呼延灼年老后,在平江府海盐隐居。

靖康之耻,北宋灭亡,康王南渡,建立南宋政权。金军“搜山检海”,捉拿宋高宗赵构。

年老的呼延灼奋起余勇,力敌金军主帅金兀朮,一场恶战,壮烈殉国。这是在《说岳全传》的第三十六回中。

回目: 何元庆两番被获 金兀朮五路进兵

金兀朮和军师哈密蚩商议,趁着南宋江防空虚,突袭金陵,南宋长江总兵杜充见金军势大,不敢抵挡,献了长江,以图富贵,投降了金兀朮,迎接金兵过了长江。金兀朮封杜充为长江王,令杜充叫开凤台门,全军杀入金陵城。

康王赵构这个垃圾东西正在宫中与妃子张美人寻欢作乐。大臣乱纷纷来报,说金兵已经入城,赶快逃走。赵构大惊失色,啥也顾不上了,扔下美女宫妃,和李纲、王渊、赵鼎、等君臣七人,逃出通济门,仓皇逃窜。 金兀朮率兵进宫,扑了个空。赵构君臣七人,急急如丧家之狗,惶惶似漏网之鱼,脱掉龙袍,换了老百姓的衣服,一路不敢稍停,一直逃至海盐。

海盐县主名叫路金,出城迎入,将君臣七人接到公堂。王渊说要往临安以避金兵,路金向赵构推荐隐居在本县的呼延灼组织兵马,以抗追兵。大家知道呼延灼当年是水泊梁山的五虎上将,武艺高强,英雄了得。却又恐如今年老,是否还能一战。

派人去请,呼延灼来到,须发皆白,英气不减。呼延灼请君臣们上城观战,如果赢了,君臣就在城中等待各地勤王兵马,如若不能取胜,君臣立即出城,速往临安。

赵构应允了,就与众臣一齐上城观战。 叛徒杜充率兵先来到城下,高叫劝降,呼延灼下令打开城门,率兵迎战。

呼延灼见到叛贼杜充,勃然大怒,舞双鞭来战,杜充举刀招架。战不数合,杜充这个渣渣岂是呼延灼的对手,一鞭将杜充抽落马下,结果了性命。命将杜充首级挂在城上示众。败兵报与金兀朮,金兀朮亲自率兵来战,呼延灼提鞭上马,奋勇出城迎战。

金兀朮见呼延灼威风凛凛,十分敬佩,就劝说呼延灼投降,愿以王位相许。呼延灼大怒,举鞭来战,金兀朮举金雀斧相迎。两人你来我往,大战三十余合,金兀朮暗赞呼延灼果然英雄了得,如若壮年,必不是对手。

二将再斗十余合,呼延灼终究年老力衰,气力不加,逐渐招架不住,拔马败阵,往城中败走,金兀朮纵马穷追不舍。

呼延灼策马奔上吊桥,但吊桥年久失修,木质朽烂断裂,一下就陷住了呼延灼的马蹄,呼延灼翻身落马,被金兀朮赶来,一斧砍杀。城上观战的君臣见势不妙,慌忙上马逃出城去。

可惜呼延灼一世英雄,居然死于一块腐烂的桥板。腐朽的桥板撑不起英雄的骏马,腐朽的王朝撑不起这大好的江山。

一世英豪呼延灼就此殒命。

《水浒传》呼延灼是金兀术打死的吗?怎么死的?

呼延灼,《水浒城》中虚构人物,真实历史并无此人。

在小说中,呼延灼乃是北宋开国名将康州团练使呼延赞的嫡系子孙,习有家传钢鞭之法,手握双鞭,有着万夫不当之勇,故人称“双鞭”呼延灼。

上梁山前,因得祖上荫蔽坐上了汝宁郡都统制的位置。之后因梁山军攻陷高唐州,宋皇震怒,举朝震惊,太尉高俅遂向宋徽宗举荐呼延灼为征寇大将,由他负责讨伐梁山。

而后作为征寇大将的呼延灼在初期横扫梁上众将,先是以“连环马”大胜宋江,后又依靠“轰天雷”凌振的火器杀的梁山军队溃不成军,不过之后因吴用的计谋,呼延灼接连败退,“连环马”被破,手下大将凌振、韩滔接连被擒,无奈下呼延灼只得只身逃亡青州。

来到青州后,秦州知府请呼延灼协助他剿灭二龙山、桃花山、白虎山的贼寇,并答应只要剿匪成功,就亲自上书朝廷替他求情。

于是呼延灼又再次带领青州军队征战沙场,先后大败桃花山头领周通、桃花山大寨主李忠、白虎山头领孔明等人,可是正当呼延灼要彻底剿灭二龙山、桃花山、白虎山的贼寇时,梁山军队突然插手,呼延灼不敌吴用的计策于陷坑中被活捉,后来在宋江的招降下,呼延灼投降于梁山。

投靠梁上后,呼延灼先是献计攻破青州,而后又用诈降,替梁上收复了又一大将“大刀”关胜。而后凭借着这等功劳,梁上聚义后,呼延灼位列天罡星第八位,上应“天威星”,为梁山第八名好汉,并被宋江封为“马军五虎将”之第四员,与杨志、韩滔、彭玘一同镇守梁山泊正北旱寨。

之后宋江带领梁山被宋朝招安后,呼延灼先后参与了抵御辽国,及平定田虎、王庆、方腊叛乱的战争。

抵御辽国时,呼延灼先是在玉田县一战大战辽国大将耶律宗霖,双方不分胜负;攻打幽州一战,呼延灼生擒辽国兵马大元帅兀颜光长子兀颜延寿;与辽决战时,呼延灼冲破火星阵,大败辽国兵马大元帅兀颜光。平定田虎时,呼延灼与关胜攻占榆社县。

平定王庆时,呼延灼大战滕戡,不分胜负。平定方腊时,宣州一战,呼延灼大败方腊麾下头领李韶;歙州一战,呼延灼打死侍郎高玉。

方腊叛乱被平定后,作为梁上少数活下来的将领,在宋徽宗论功行赏时,呼延灼被授予御营兵马指挥使,成为了梁山将领中官职最高的武将之一,并也是最被徽宗信任的武将,他每日都随驾操练大军。

之后呼延灼亲率宋朝大军北伐金国,大破金国四皇子金兀术大军,但是在杀至淮西时,被金军埋伏不幸阵亡。

当然以上是《水浒全传》中呼延灼的结局,在此并没有明说呼延灼到底被后人所杀,只是说到“被金军埋伏不幸阵亡”。

不过在《说岳全传》中,却是写到了呼延灼乃是被金兀术所杀。

说罢,就提鞭上马,冲出城来,大叫:“兀术体逼我主,我来也!”兀术见是一员老将,鹤发童颜,威风凛凛,十分欢悦,便道:“来的老将军何等之人?请留姓名。”呼延灼道:“我乃梁山泊五虎上将呼延灼是也。你快快退兵,饶你性命。 不然,叫你死于鞭下。”兀术道:“我非别人,乃大金国兀术四太子是也。久闻得梁山泊聚义一百八人,胜似同胞,人人威武,个个英雄,某家未信。今见将军,果然名不虚传!但老将军如此忠勇,反被奸臣陷害。某家今日劝你不如降顺某家,即封王位,安享富贵,以乐天年,岂不美哉?”呼延灼大怒道:“我当初同宋公明征伐大辽,鞭下不知打死了多少上将,希罕你这样个把番奴!”遂举鞭向着兀术面门上打去,兀术举金雀斧架住,两人大战了三十余合,兀术暗想:“他果是英雄。他若少年时,不是他的对手。”二人又战了十余合。呼延灼终究年老,招架不住,回马败走。兀术纵马追来。呼延灼上了吊桥。不知这吊桥年深日久,不曾换得,木头已朽烂了。呼延灼跑马上桥,来得力重,踏断了桥木,那马前蹄陷将下去,把呼延灼跌下马来。兀术赶上前,就一斧砍死。城上君臣看见,慌慌上马出城,沿着海塘逃走! 那兀术砍死了呼延灼,勒马道:“倒是某家不是了!他在梁山上何等威名,反害在我手。”遂命军士收拾尸首,暂时安葬:“待某家得了天下,另行祭葬便了。”

以上就是《说岳全传》中关于呼延灼被金兀术所杀的过程。在这本小说中,晚年的呼延灼退隐于海盐县,当时康王赵构被金国逼退于此处,退无可退的赵构眼看无人救驾,正在慌乱之时,海盐县县令路金向赵构保举在此退隐多年的呼延灼。

于是乎,赵构就赶忙召见呼延灼保驾,而后宝刀未老的呼延灼第一战就取了投降于金军的伪长江王杜充。 随后,宋军士气大震,金国四太子金兀术眼见于此,遂决定亲自会会呼延灼。

在阵前金兀术眼见呼延灼如此英勇,随生招揽之心,他向呼延灼说道“久闻得梁山泊聚义一百八人,胜似同胞,人人威武,个个英雄,某家未信。今见将军,果然名不虚传!但老将军如此忠勇,反被奸臣陷害。某家今日劝你不如降顺某家,即封王位,安享富贵,以乐天年,岂不美哉?”。

但呼延灼却是断然拒绝,他大声互斥到“我当初同宋公明征伐大辽,鞭下不知打死了多少上将,希罕你这样个把番奴!”,遂即拿着武器就冲到金兀术的跟前,二人交手三十合后,金兀术渐渐不能敌,并暗想到“他果是英雄。他若年少时,不是他的对手。”。

只是呼延灼毕竟已是迟暮之年,年迈力衰,不能久战,金兀术遂不敌,但仗着年轻,倒也能跟他僵持着,渐渐的呼延灼因年龄的问题,体力开始下降,于是就觉得应该暂时退回城中休息片刻再战。

可是在呼延灼且战且退时,谁也想不到因退回的路程中,一座吊桥年久失修,呼延灼的坐骑不小心就踏破了这座吊桥,马失前蹄,呼延灼被掀翻在地,金兀术见于此,那是赶忙举起一斧将掀翻在地没有防备的呼延灼砍死。

就这样一代名将呼延灼惨死于金兀术斧头下。

《水浒传》呼延灼是金兀术打死的吗?怎么死的?

呼延家在北宋是和杨家将一样的将门。

始于前赵大将军呼延晏,之后出现了 前赵镇东将军呼延谟、北宋铁鞭王呼延赞、靠山王呼延丕显、忠孝王呼延庆等等名将,呼延灼是呼家十一世子孙,大宋汝宁郡都统制,善使两条八棱钢鞭,人称"双鞭"呼延灼,有万夫不挡之勇。

呼延灼除了自身武功高强,还有一个绝技,善用“连环马阵”。

他手下有三千马军,将战马每三十匹地排,用铁环连锁,人马俱披铠甲,冲锋陷阵,势不可挡。

所以朝廷派他去征剿梁山时,梁山好汉们也束手无策,要不是计赚徐宁,以钩镰枪破之,梁山估计要被攻克。

呼延灼后来归顺梁山,位列天罡星第八位,是“天威星”下凡,是梁山"马军五虎将"之一,与杨志一同镇守梁山泊正北寨门,相当于梁山北部军区司令。

梁山被招安后,呼延灼参加了征辽和征方腊之战。在征辽中以先祖呼延赞为榜样,擒辽将兀颜延寿、破辽国火星阵,居功至伟。

征方腊时,因为是在南方山区作战,呼延灼的骑兵无法尽显威力,立功不是特别多,但也杀死方腊手下将领高玉等人。

方腊被平定后,呼延灼被封为御营兵马指挥使。 呼家在宋朝虽然不是位高权重,但毕竟数代为将,也算得上树大根深。

所以后来奸臣暗害梁山头领时,呼延灼侥幸躲过。 北宋灭亡时,呼延灼已年过七旬,退休在家。

但在国家需要他之际,他毅然出山效命,击杀宋朝降将杜充,与兀术大战数十回合,不分胜负。

兀术也不禁佩服呼延灼的武艺,暗想:“他若少年时,不是他的对手。”

后来呼延灼年老气力不济,败走时马蹄踏断了吊桥,跌下马被兀术砍死。

呼延灼是历史上虚构的人物,但他的原型是"铁鞭呼延绰",《大宋宣和遗事》中也记载过呼延绰的事迹。

据记载,呼延绰本是朝廷将领,后投奔梁山,成为梁山三十六将之一。

在《三十六人赞》中也有关于呼延绰的记录,还有一首赞诗:尉迟彦章,去来一身。长鞭铁铸,汝岂其人?”

所以北宋时期确实有一个善使双鞭的姓呼延的将领,正史中叫呼延绰,死因不详;小说中叫呼延灼,死于金兀术之手。

歪眼小史工作室

作者:冯生

《水浒传》呼延灼是金兀术打死的吗?怎么死的?

《水浒传》是明代施耐庵创作的的一部小说,而书中的梁山好汉呼延灼也是书中比较重要的人物,围绕呼延灼还有很多精彩的故事,比如:呼延灼的祖先就被作者写成是北宋的开国功臣呼延赞,呼延灼自然就有万夫不当之勇,梁山好汉还大破了呼延灼的连环马等故事,上了梁山之后的呼延灼还是梁山的“五虎上将之一”,功夫也是好生了得。

把历史人物写进小说里可以说是文学艺术创作的一种惯例,明代罗贯中创作的《三国演义》历史小说,书中的人物大部分都是真实的历史人物,经过罗贯中的重新加工创作,成为了一部经典。

《水浒传》作为一部优秀的小说,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广泛流行于社会,后期出版的《金瓶梅》就是借用了《水浒传》中西门庆这个人物形象,单独演绎完成的一部长篇小说。

其次,借用社会上比较流行的小说中的人物再进行创作,就如现代社会中的一种商业行为和名人效应,榜靠名牌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理,诞生于清代的《说岳全传》是一部非常优秀精彩的历史演义小说,作者钱彩在书中也借用了《水浒传》中的人物,而且还不止一个,如:杨再兴是杨家将的后人、关玲是关二爷的后人、董芳是梁山好汉董平的后人、阮良是阮小二的后人、张国祥是张青的后人等等,当然了,这些人物是钱彩作者的独创,但也是在《水浒传》人物的基础上发挥创作的。

钱彩的《岳飞全传》中原汁原味借用了《水浒传》中的人物呼延灼。呼延灼出现在《岳飞全传》中岁数已经很大了。宋高宗被金兀术追杀,宋高宗逃到海监小县城,县官金路说梁山好汉呼延灼在此,可以迎战金兀术,老当益壮的呼延灼报国心切,上阵和金兀术大战了几十个回合,力气不加,败归本阵。金兀术都在暗自赞叹呼延灼的本事“如果呼延灼在年轻时候,我不是他的对手。”没想到城池吊桥年久失修,呼延灼马失前蹄,被金兀术一斧砍杀。

当然了,除了岳飞、高宗、金兀术等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呼延灼等人物都是作者虚构的,他们的出现都是为了这些主要人物服务的。

《水浒传》呼延灼是金兀术打死的吗?怎么死的?

这个问题,涉及到两本书,所以得一个个说清楚。

1.水浒中呼延灼结局

梁山一百零八将在征方腊时及征方腊后,作者对他们的结局一一点到。

像宋万、施恩、秦明、张清、董平等人都是战死;杨志、杨雄、时迁等人是病逝;鲁智深坐化杭州六和寺,而林冲和武松一病一残,他们也留在六和寺了,半年后林冲病死,武松则寿至八十而终;李俊和童威童猛出海立国;燕青挑一担珠宝,归隐山林;公孙胜、樊瑞、朱武等人则出家修道;柴进、李应、阮小七、裴宣等人,或弃官为民,或回到家乡。最惨莫过于宋江、卢俊义,被奸臣毒死了;吴用和花荣,自缢于宋江坟前。

作为五虎将之一的呼延灼,他没有战死沙场,并有病逝,更没有出家或者弃官。从江南回来来后,呼延灼得皇帝赏识,做了御营兵马指挥,这还不是他的最终结局,他最后“领大军破大金兀术四太子,出军杀至淮西阵亡”。

从这句话来看,水浒作者只说呼延灼是打败金兀术后,又领军杀到了淮西,而后战死。至于怎么战死,是与小兵围斗而死,还是与金军将领单挑而死,是被金兀术杀死,还是打仗受伤而死,作者没说,我们也不得而知。

2.说岳中呼延灼结局

但是,在另一本书《说岳全传》中,说到了呼延灼阵亡的具体经过。

说岳中,因为金兀术过了长江,康王赵构不得不继续逃亡。跑到海盐县时,在县主路金的建议下,赵构召呼延灼前来保驾。呼延灼前来之后,刚吃完饭就上马作战,几鞭就把献长江给金兀术的杜充打死。

而后,金兀术亲自出战呼延灼,两人大战三十回合,金兀术承认:如果呼延灼年轻时,自己一定不是他的对手。可惜,呼延灼年纪大了,又战十几回合后,不敌金兀术,拨马回城。过吊桥的时候,马失前蹄,呼延灼悲剧了。

呼延灼上了吊桥。不知这吊桥年深日久,不曾换得,木头已朽烂了。呼延灼跑马上桥,来得力重,踏断了桥木,那马前蹄陷将下去,把呼延灼跌下马来。兀术赶上前,就一斧砍死。——《说岳全传》38回

很多读者说呼延灼被金兀术打死,出处就在这里。

3.究竟哪一种结局准确?

但是,有一点必须要指出来,《说岳全传》是清代钱彩、金丰所著,和《水浒传》既不是一个时代,也不是同一作者,说他是水浒的续书都不对。所以,不能把说岳中出现的梁山好汉人物,与水浒混为一谈。

因为按水浒来看,有些合理,有些则不合理。

包括说岳中提到阮小二的儿子阮良,他自称“我父亲叔伯,名震天下,乃是梁山泊上有名的阮氏三雄”。如果是“父亲、叔叔和大伯”这样叫,阮良应该是阮小五的儿子,否则他不会有大伯。还有,燕青成了山大王;菜园子张青儿子叫张国芳,董平之子叫董芳,关铃是关胜之子,安道全依旧是神医,韩滔的孙子叫韩起龙、韩起凤等。

燕青归隐后重新做山大王有可能,董平娶了程小姐留下后人也能说通,但张青和孙二娘并没有后人。所以,这些可以理解为作者的美好心愿,或者说是作者在前人作品虚构人物的基础上,再次虚构。包括金庸在《射雕英雄传》中提到,郭靖祖上是郭盛,也是如此,因为水浒从未提到郭盛有后人,他甚至没有老婆。

这就好像《荡寇志》中,作者为满足自己的目的,几乎把所有梁山好汉都写成了惨死。但是,我们能因此说,这是水浒中梁山108将的真实结局吗?当然不能。最好的做法,还是以原著为基础去分析。

4.呼延灼的年龄问题

同样的例子还有,那就是呼延灼的年龄。

呼延灼在水浒中,年龄多大,出生何年,作者没说。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年纪不会很大,因为作者设定中,108将都是互相称兄道弟,差个几岁,十几岁都算正常。呼延灼曾称呼关胜为“兄长”,而关胜出场时不过三十余岁,所以呼延灼年纪也就三四十岁。

然而,到了《说岳全传》中,呼延灼已经是鹤发童颜,还多次借别人之口说他是“老将”“恐年纪已老”等。要知道,从征方腊到北宋灭亡,不过几年时间而已,呼延灼怎么可能一下就从三四十岁变成了八九十岁老头儿?

综上,说呼延灼被金兀术打死并不对。从水浒来看,呼延灼就是阵亡,而阵亡可以有很多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