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名将隆美尔为何惨死自己人之手?隆美尔被害全记录是什么?
二战的时候,意大利作为德国的盟友,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发挥的余地。对付法国?他们不够格,对付奥地利、匈牙利?德国早就捷足先登了。
入侵巴尔干半岛?英国的海军在那边不答应!很显然,欧洲战场不适合意大利继续玩耍了。为此墨索里尼选择将目标放在了北非。
他们觉得,欧洲玩不转,去北非拿下一堆殖民地,总没什么问题吧?结果好了,意大利刚进入北非,就遭到了英国军队的猛烈打击,差点儿全军覆没。
这个时候墨索里尼慌了,他也没想到意大利军队如此拉胯,因此立刻致电德国小胡子,希望他能出兵援助。小胡子思虑再三,盟友再烂,毕竟是盟友啊!为此小胡子派出了隆美尔前去支援意大利。
一、隆美尔在北非一战成名,赢得沙漠之狐的美誉。隆美尔在1934年首次与小胡子相见,小胡子对这位武将印象深刻,自此两人开始结缘。伴随着小胡子地位越来越高,隆美尔也得到了晋升。
1935年,隆美尔成为了波兹坦军事学院的教官,同时晋升为陆军中校。你想想,一个中校,需要怎样的机遇,才能在几年之内成为元帅呢?
1936年,隆美尔成为了小胡子的警卫部队指挥官,很显然,此时的隆美尔已经成为了小胡子的亲信,至少小胡子是这么认为的。
1937年,隆美尔写了一本《步兵进攻》,小胡子立刻以此为借口,将隆美尔晋升为上校。小胡子对隆美尔的栽培,可见一斑。
1938年,隆美尔成为了马利德希亚军事学院的校长,第二年又被调了回来,不仅晋升为少将,而且成为了元首大本营的指挥官。这一年,德军闪击波兰。
1940年,隆美尔成为了第七装甲师的师长,他带队进军法国时,几乎战无不胜,因此该装甲师也被称为“魔鬼之师”。
正是在这个档口上,隆美尔得到了前往北非,支援意大利的命令。
1941年,隆美尔被提拔为陆军中将,担任德国非洲军军长,开赴北非。如果此前的经历,是小胡子刻意提拔的话,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可就都是隆美尔自己大展身手了。
到了北非战场,隆美尔就好比鱼入大海,谁也挡不住他发挥自身特长了。他刚到任,就将德军和意大利军队组成混合纵队,趁着英军调防的机会,重创英军。
此后他将战线向前推进450英里,占领了艾阿格海拉地区的各种要塞。这个时候的隆美尔就跟开挂了一样,先后攻占马萨布莱加、卜雷加港、阿杰达比亚、梅基利等地区,仅仅2个月时间,隆美尔便将整个巴尔塞高原都掌握在了自己手里。
除了托布鲁克还有一支被隆美尔大军围困的英军外,整个北非战场,几乎都成了轴心国的地盘了。此后隆美尔以5万人马击败了拥有20万大军的艾森豪威尔。
隆美尔的作战方式非常特别,他先进行飞机侦察,将防守转为进攻,让手里为数不多的装甲部队,在沙漠风暴中穿插前行,杀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由于隆美尔在沙漠中神出鬼没,因此得到了“沙漠之狐”的美誉。1942年6月,因为在北非的战绩,使得隆美尔晋升为陆军元帅。距离中校的日子,才过了7年而已。
二、隆美尔为何在巅峰时期失宠?正当他击败北非的美军时,忽然得到了一纸调令。小胡子将他调离北非,让他担任了驻北意大利B集团军群总司令。
说实话,这种调遣对隆美尔来说是莫名其妙的。因为他在北非混得风生水起,难道不应该在这里彻底掌握主动权吗?
所以说,隆美尔当时说了一些抱怨的话,不知道小胡子有没有听到,这或许就是隆美尔悲剧的开始了。
此后的龙没有先驻防意大利,后调往希腊,又被调遣到了法国,构筑大西洋壁垒。说实话,这些个调遣令人摸不着头脑。总觉得小胡子是担心隆美尔在北非做大,想要让他离开老巢。可偏偏又不知道该如何安置隆美尔。
尾大不掉,或许就是这么个情况。当你一手提拔起来的人,忽然有一天,威名和实力,逐渐超过了你,你心里慌不慌?反正小胡子有点儿慌了。
除此之外,隆美尔对犹太人其实是有同情心的。当时在北非,德军俘虏了大量犹太裔的士兵,小胡子要求隆美尔将这些人处死,可隆美尔却选择了拒绝。
显然,做大做强的隆美尔开始不听话了。再加上隆美尔本身不是纳粹党员,他纯粹是为了国家而战,这也让小胡子很不爽。
隆美尔对此也很不高兴,整天抱怨此事。这个时候小胡子应该是知道了,逐渐开始将隆美尔排除出了核心圈子。
1944年,隆美尔回国为妻子过生日,顺便想要和小胡子聊聊政事,结果被小胡子赶出了会场。很显然,此时的隆美尔已经失去了小胡子的信任。
三、走向死亡,隆美尔是否被冤枉了?1944年7月20日,德国爆发了著名的小胡子遇刺事件,小胡子差点被炸死。原因很简单,大家觉得小胡子把德国越带越远,已经开始呈现失败的迹象了。
本来这事儿跟隆美尔没多大关系,因为在此期间,隆美尔还遭到了美军的袭击,受了重伤,差点儿丢了小命。
可隆美尔昔日的老战友们,却跟这件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老战友被小胡子抓了,不明就里的隆美尔,居然还跑去找小胡子要人。
说实话,这一招要看对谁用了。如果是曹操那种疑心病很重的人,或许还会反过来想,认为隆美尔既然敢来要人,应该不会参与这件事。
可小胡子的疑心病似乎比曹操还要厉害,他或许是这么想的,隆美尔这么着急来要人,难道是故意用这种方式洗脱自己的干系?
结果好了,隆美尔也因此被指控是刺杀小胡子的同案犯,被解除了一切军职。在斗争面前,元帅啥也不是。
判决很快下来了,隆美尔被判有罪。这或许是那些嫉妒隆美尔的人,一手操办下来的结果。毕竟隆美尔的晋升速度,的确惊呆了不少人。
10月14日,小胡子派人给隆美尔送去了毒药,并且告诉隆美尔,如果他自尽,则可以保住名节,得到国葬待遇,家人也能领取各种抚恤金。最终隆美尔服毒自尽。
说实话,即使隆美尔拒绝自尽,小胡子还是会为他举行国葬。为啥?因为隆美尔在军中的影响力很大,小胡子需要用隆美尔这杆大旗,为自己的事业摇旗呐喊。
二战德国名将隆美尔为何惨死自己人之手?隆美尔被害全记录是什么?
1944年10月14日,隆美尔在高射炮阵地上服役的儿子接到了上级给他的假期,回到了隆美尔在黑林根的家,没想到这次回家的安排是让他亲眼见证他那位号称帝国之鹰的父亲的死亡。
隆美尔的儿子与隆美尔共进早餐之后,隆美尔告诉他,12点的时候会有两位将军来讨论他的未来,是上法庭,还是去东线接受一个新的指挥权。此时的隆美尔仍然没意识到元首对他这位功勋赫赫的帝国元帅的惩罚会如此坚决,如此不留余地。
快到12点的时候,隆美尔穿戴一新,换上了他在非洲时最爱穿的开领制服。
随后两位将军准时来到了隆美尔的家并于隆美尔进行了专程的谈话,几分钟后隆美尔从房间中走了出来,对他的儿子说:“我刚刚和你的母亲已经说过了,我在一刻钟之内就要死了,死在自己人手里是很令人伤心的。但是这座房子已经被包围,希特勒指控我犯了卖国的重罪,总算是他的好意,姑念我在非洲的战功, 已经准我服毒自尽了,这两位将军已经把毒药带来了,只要3秒钟就可以生效,假如我接受了,他们也不会加害我的亲属,也就是你和你的母亲。”
▲隆美尔和他的夫人及儿子
“我死后可以得到国葬的荣典,我已经要求在乌尔姆举行,在一刻钟内,你们会接到一个从乌尔姆瓦格纳学校预备医院打来的电话,说我在中途中风去世了,好了我要走了,他们只给我了10分钟的时间”隆美尔与每个人道别后,上了身穿党卫军制服的司机的车子,20分钟后,电话铃声响了,电话中的话与之前隆美尔口中说过的话,一字都不差。
后来的文件解密,揭示了隆美尔死亡的最后的画面,汽车开过了一个小山后,停在了一个森林旁边的空地上,所有人都下车走了,只留下布格多夫和隆美尔在车上,过了10分钟,司机才被允许回到了他的座位上,此时的隆美尔已经倒在了撤离,军帽也已经掉了,元帅的权杖也从手里掉了下来,然后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将遗体送进了医院,用电话通报给了希特勒,这就是帝国之鹰隆美尔被害的全过程。
▲隆美尔的葬礼
那么隆美尔为什么会被元首赐死呢?(1)西线与英美为首的盟军的战斗胜利无望
由于盟军掌握着制空权,诺曼底登陆一战面临盟军空中堡垒地毯式的轰炸,德国再精良的陆军和陆军的优势地面装备完全发挥不了作用。
▲盟军在西线的轰炸
德军一旦集结准备防御反击,立马就会被盟军的战机轰炸个粉碎,通信系统、交通系统、武器装备全被炸了个稀烂,特别是隆美尔专门为围歼巴顿主力的阿福朗什突击计划因英军大批轰炸机轰炸被击碎时,隆美尔已经意识到德军在丧失指挥权的西线是不可能获得胜利的。
▲盟军掌握制空权是对德国强大陆军的死刑判决,没有空军的掩护,陆军很难作战
面对不可能胜利的战争时,一切的牺牲都是毫无意义的。
(2)隆美尔认为苏军才是德国以至于西方国家的生死大敌
隆美尔一直认为,战争对于参加作战的人,通常是不会有什么好处的,既然直到没有什么收获,就应该立即停止,所以隆美尔是认同和西线盟军投降求和的,但是对于东线的苏联,他认为是绝对不可能向苏联人投降的,德国和苏联是生死存亡的斗争,是西方世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苏联布尔什维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斗争,他甚至十分的纳闷,为什么同样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英国和美国会支持社会主义的苏联。他判断即使德国输掉了二战,几年之后西方国家和苏联之间一定发生战争不可,从根本上说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对立的两个极端,就像水火不容,一定会爆发战争。
▲隆美尔认为红色苏联才是西方社会共同的敌人
(3)隆美尔并没有参与刺杀希特勒的策划
刺杀希特勒的7.20事件发生后,隆美尔曾经向他的家属和一些军官说过这样一句话:贝格上校(行刺希特勒的人)把这件事弄糟了,任何前线上的士兵都可以把希特勒干掉,当然这也只是隆美尔的气话,因为7.20事件后,希特勒下令把所有参与事变的将军一律处以绞刑,隆美尔感到十分的愤怒,因为按照德国军法应该予以枪毙,绞刑是对德国军人名誉的侮辱。
▲实际上隆美尔并不支持刺杀希特勒,他认为刺杀希特勒毫无意义
隆美尔认为陆军集团应该与盟军达成一致,空袭停止、向盟军投降,让盟军占领德国然后一致针对苏联,据苏联与德国国门之外,让希特勒被动接受这个事实。因此隆美尔与克卢格元帅都已经准备与西方国家进行和平谈判了,可是隆美尔却在7月17日被盟军飞机炸伤
(4)刺杀元首失败后,隆美尔被牵连,希特勒决定杀死隆美尔
隆美尔在西线战斗作战失败后,多次跟希特勒汇报西线战事胜利无望,而陆军元帅隆美尔都认为战争不可胜利,这对士气是巨大的打击,无异与在军事上宣告破产,这种失望的情绪使希特勒早已对隆美尔不满,但是却赦于隆美尔的威名,不敢动他。
▲隆美尔之墓
7.20事件后,希特勒大肆逮捕参与事件的将军们,隆美尔的同僚很多都被逮捕杀害,隆米尔还不顾自己的安危,向希特勒求情,希望能救出他们,这进一步惹恼了希特勒,同时有不争气的参与事变的人,经不住严刑拷打,死前一阵乱咬,牵连到了隆美尔,于是希特勒就下定决心除掉隆美尔,但又不能公开处死隆美尔,只能选择毒杀的方式,于是沙漠之狐隆美尔的一生因此走到了劲头。
二战德国名将隆美尔为何惨死自己人之手?隆美尔被害全记录是什么?
说起二战的胜负,大家都会讲到能源,讲到装备;斯大林不缺能源,但输给了装备。德国希特勒手里有英勇善战的军队,有百战百胜的将军,可是输给了能源。
有人说希特勒如果不缺燃油,就不会失败;这个推断只能是说对了一半。应该是德国和苏联都输给了制度,也就是说制度决定了苏联和德国必须失败,也只能失败。
在二战之前制度是没有优劣的,军队的战斗力取决于军队的装备和将领的水平。
但二战开始时,军队的较量就不仅仅是装备的较量了。就像毛泽东说的,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是人不是物。
制度太抽象,说白了,那就是军队为谁而战,军队为国家而战还是为个人而战。
为个人而战的,将军无论如何卖命都会下场很惨,因为任何一个为个人而战的将军前途未卜,他的命运在一个人手里,生死攥在一个人手里,怎样打仗由不得自己,他要患得患失,还要担心自己的命运。
按说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不离阵地亡。可是为个人而战的将军不但会死在战场,还会死在后方,死在自己人手里。这样的军队注定赢不了,会死的很难看。
为国家而战的将领不怕被自己人搞死,他在战场上就会尽情发挥自己的军事才华,他们失败了,大不了降职,大不了回家,没有性命之忧。这样的军队不胜利天理不容。
隆美尔的悲剧就在于他忠于的不仅是国家,还有元首。绝大多数德国将军在二战初期对希特勒都是绝对忠诚的,他们与其说是在为德意志二战,倒不如说是为希特勒而战。只是后来战局对德国不利,不少人参加到了反战、反希特勒的行动。
1944年,德国退役将军贝克元帅找到隆美尔,想让他参与谋杀希特勒的行动,隆美尔犯下一个大错,他没有答应,也没有告发,从那一刻起,他就死定了。1944年7月,谋杀希特勒行动失败,隆美尔的手下不少人参与其中,而隆美尔还为他们求情,我们的元首大人就对这位为自己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战功的功臣动了杀机。
在希特勒看来,军队是自己 的工具,将军是自己的家奴,不能有丝毫的不忠,甚至有丝毫的动摇和质疑,不然只有去死。
所以希特认为,隆美尔非除掉不可,无论他立下多少战功都不是他免死的理由,因为作为战争工具那是他的义务。
但隆美尔的影响实在太大了,公开处死太伤脑筋,还要找许多理由,无论怎么编谎话,都会影响到军心。因此只能悄悄把他干掉。
1944年10月14日午夜时分,两名军官驱车前往隆美尔住所,他们车上有元首交给他们的毒药,他们身后不远处是一辆满载荷枪实弹党卫军士兵的卡车,跟他们保持着一百米的距离。
隆美尔对两名军官客气地点了点头,他让这两名军官先回避一下,自己要跟家人告别。
这些年隆美尔戎马倥偬,驰骋疆场为元帅卖命,在家陪家人的时候扳指头都能数的过来,连圣诞和儿子生日都没有机会跟儿子在一起。
想到这里,这个在战场上杀人如麻从没有掉过泪的将军眼眶突然湿润,沉默许久说不出话。他怕一张口,眼泪就会夺眶而出。
停了片刻,他恢复了平静,努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绪,镇定地对儿子说:我很快就会死了,元帅说我要谋害他。我除了服毒,没有选择,这样的话希特勒就会放过你们。这些我跟你母亲已经说过了,你要听妈妈的话,做个好孩子。
说完,隆美尔穿上笔挺的呢子军装,习惯性地摸了摸腰间,可是什么也没有摸到,元帅送给自己的那把心爱的勃朗宁手枪已经被拿去了。他披上儿子递过来的披风,平静地走出家门。
但隆美尔没有像往常每次离家出门一样,习惯性地回头看一眼;因为他不能回头,他怕看见儿子那双眼,尽管在茫茫夜色中什么都看不见,尽管他很想,可还是没有回头。
隆美尔死后,元首希特勒给隆美尔的夫人发去了唁电,“对你丈夫的突然去世我深感悲痛,在此表示诚挚的问候和深切的哀悼。隆美尔将军永远活在德国人民心中,隆美尔永垂不朽。”
德国为隆美尔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元首没有参加。
二战结束几十年后,解密的文件还原了隆美尔被害的过程:隆美尔走出家门后,跟随两名军官上了汽车,汽车行驶了一刻钟分钟后来到城外一片小树林外面的空地上停下,那辆满载士兵的卡车也在几十米外停下,士兵们没有下车但严阵以待,握紧了手中的冲锋枪。
树林不远处是一条小河,依稀可以听见水流的声音。
大概又过了一刻钟,隆美尔毒药药性发作口吐白沫倒在车中,两名军官一挥手,车上两名勤务兵用事先装备号的床单大小的东西把隆美尔裹着放进了后备箱,然后掉头向城里疾驰而去,他们马不停蹄把隆美尔送进了医院。
一代名将没有死在战场,却死在了自己效力的元首手中,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不明不白死去;可是比起岳飞的下场,隆美尔要幸运的多了。
二战德国名将隆美尔为何惨死自己人之手?隆美尔被害全记录是什么?
埃尔温·隆美尔生前已经是传奇人物,有关他的书籍比任何一位德国国防军将军都多,德国非洲军团的士兵把他们的首长称作"沙漠之狐"。
他的座右铭是:"隆美尔不论到哪儿都要走在最前面。"希特勒的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把他塑成"人民元帅";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十分崇敬地评价隆美尔说:
"你是个冷静狡猾的敌人,一位伟大的将军。"1944年10月14日,陆军元帅隆美尔在希特勒的逼迫下,服毒自杀。
由于隆美尔在德国享有崇高的声望,希特勒假惺惺的在柏林对他进行了国葬,并且元帅的家人也免受牵连。
作为昔日元首的爱将,德国的军魂,隆美尔为什么会以“叛国罪”被希特勒赐死呢?他是否真的背叛了他的祖国呢?
隆美尔是个性格坚毅、做事不循常理的将军。在非洲战场上,他曾数次违抗希特勒的命令,甚至敢当面顶撞元首。
在阿拉曼战役期间,隆美尔审时度势,违抗了希特勒不许后退一步的命令,将他的部队撤退至突尼斯。
隆美尔回德国面见希特勒,他告诉元首,非洲战场不可能胜利了,希特勒认为隆美尔背叛了他,从此再也不把隆美尔当成自己的亲信了。
随着局势的恶化,隆美尔意识到德国不可能取得战争的胜利了。
他想要停止战争,以便尽可能的阻止苏军对德国的占领。但是希特勒对他的这个想法大发雷霆,痛骂隆美尔的动摇。
虽然隆美尔对战争越来越失望,但他从来没有背叛过元首。
史学界普遍的看法是他没有参与刺杀希特勒。可是1944年7月斯陶芬贝格刺杀希特勒失败后,德国掀起了一股汹涌的清洗浪潮。
这个时候,刺客之一的霍法克中校,在酷刑下乱攀乱咬,把隆美尔和克鲁格两位元帅牵扯到这场阴谋中来了。
那场针对希特勒的刺杀失败后,德国许多军官和同情者被逮捕、枪杀或投进监狱。
密谋者认为隆美尔和克鲁格德高望重,可以拿来作为护身符。
霍法克说隆美尔元帅是刺杀计划的密谋者,然后元首的私人秘书马丁·鲍曼出于对隆美尔的私人恩怨,把这个没有甄别的口供交给了希特勒。
希特勒不相信隆美尔会背叛自己,但马丁·鲍曼和希姆莱认为宁可错杀一千,绝不能放过一个。
希特勒同意了。
但他要求告要将隆美尔与其他人区分开来,不能公开处理。因为这样做会影响德军的士气,对战争会有不利的影响。
隆美尔此时正在医院治病,当他被逮捕时,他只问了一句话:元首知道这个决定吗?
当得知这就是元首的决定后,他不再争辩。
第二天,希特勒派来两个代表,给了隆美尔最后通牒:要么自杀,死后给予国葬的待遇;如果否认罪名,将被审判后按叛国罪处死。
隆美尔选择了体面的死去。他告别了家人,坐上汽车,在车上吞下了毒药。
当晚,德国发布公告,隆美尔元帅因突发脑溢血不幸逝世。希特勒遵守了诺言,为隆美尔举行了隆重的国葬。
参考:《二战重大决策秘闻》,哈尔滨出版社出版
作者:歪眼小史工作室 冯生
二战德国名将隆美尔为何惨死自己人之手?隆美尔被害全记录是什么?
隆美尔与曼施坦因,古德里安被称为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不管是在纳粹德国内部,还是在盟军阵营中,隆美尔都获得了很高的评价,他在一战时参加了战争,再到1942年被晋升为德国陆军元帅,隆美尔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要说隆美尔的死因,得先说另外一个人物马丁·鲍曼,马丁·鲍曼在1927年加入了纳粹党,1929年成为了希特勒的私人秘书,马丁·鲍曼从此以后平步青云,在1935年马丁·鲍曼成为了纳粹党中央党部书记,希特勒到外出访的时候几乎都会带上马丁·鲍曼。
1938年,隆美尔担任希特勒警卫部队的指挥官,不久希特勒出访波兰,全程的安保工作均由隆美尔负责,在希特勒的出访过程中,要经过一段狭窄的区域,于是隆美尔就让希特勒所乘坐的车辆和另外一辆警卫用车先通过,马丁·鲍曼示意自己也要随元首同往,隆美尔没有理会他,说道:“这不是幼儿园的外出游玩,你们必须听我指挥。”马丁·鲍曼觉得受到了莫大的侮辱,因此一直十分记恨隆美尔。
在战争初期,隆美尔是元首的忠实拥护者,但是随着时间推移,特别是在1942年后,德军开始逐渐走向劣势后,隆美尔对希特勒和德国高层做出的一些决定产生了质疑,他屡次对希特勒直言进谏,指出作战计划中存在的问题,1943年隆美尔被免职,后来随着德军在前线的局面不断恶化,希特勒只能再次起用隆美尔。
1944年6月,盟军开始在诺曼底登陆攻入了法国,隆美尔曾一度想要开放西线结束战争,7月17日隆美尔到前线视察部队情况时,在途中遭到了美军飞机袭击,隆美尔在这次袭击中重伤,三天后,发生了一次针对希特勒的暗杀行动,暗杀行动失败后,马丁·鲍曼开始着手调查这起事件。
1944年9月,马丁·鲍曼发出了一份调查报告,上面写着隆美尔曾说,在暗杀成功后,他将领导新政府。事实上这完全是马丁·鲍曼对隆美尔的诬陷,隆美尔和暗杀希特勒的行动没有任何关系,但是马丁·鲍曼此时是纳粹德国的二号人物,没有人愿意得罪他,希特勒看到这份报告后,也一直在思考要如何处理隆美尔。
不久后两位德军将领,来到隆美尔养伤的居所中,强迫隆美尔服下毒药,隆美尔为了保护自己的妻儿,只能最后一次服从命令。隆美尔死后,希特勒为他举行了国葬,利用隆美尔的声望再次为纳粹宣传,为这场注定失败的战争造势。
我是玄坤,一个热爱并不断学习历史文化的求学者,每天一点分享,期待着朋友们的关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学习,感谢各位阅读,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二战德国名将隆美尔为何惨死自己人之手?隆美尔被害全记录是什么?
1944年7月20日,谋杀希特勒的斯陶芬贝格计划失败,清洗与搜捕潮席卷全德国,多人被捕受刑被处死,其中有人供出了隆美尔的名字。希特勒下令组成五人小组对隆美尔进行了调查,负责人是希特勒的秘书兼纳粹党总部主任马丁·鲍曼。
鲍曼与隆美尔向来不睦。作为职业军人的隆美尔,向来瞧不上鲍曼一类的党棍。隆美尔受希特勒接见与他握手时从来不摘手套,也敢于直言犯谏,对其他人,包括鲍曼,或者不屑周旋理睬,或者说话直来直去,早就引起了鲍曼等人的不满。
加上希特勒一直喜欢隆美尔,不但不追究他战场上违背元首的命令,还火速提拔他,这也召来鲍曼等人的忌恨。所以,鲍曼主导的调查结果,自然对隆美尔十分不利。隆美尔并没有直接参与刺杀希特勒的计划,也拒绝了策划者邀请他担任反希特勒的领袖。
但是,他默许了自己的参谋人员,与施陶芬贝格等人的往来。鲍曼正是根据一些往来信件,向希特勒报告称隆美尔就是反叛者的领袖。 所以,希特勒才决定处死隆美尔。除了希特勒和隆美尔两人之间多年互相赏识,也因为戈培尔早就把隆美尔塑造成了德国的战争英雄。
因此,希特勒不打算公开审判隆美尔,而是让他自己服药自杀。希特勒要给自己和隆美尔留脸面。此时的隆美尔,正在位于乌尔姆的家中养伤。之前,他乘车视察“大西洋壁垒”时,被美军飞机炸中,车毁人伤,经抢救虽生命无大碍,却眼不能视手不能写。
10月14日,希特勒的特使威廉·布格多夫和恩斯特·梅塞尔来到隆美尔家,向隆美尔传达了希特勒的指示:一是面对公开审判,那样铁定会被判死刑,同时隆美尔的家人也会受牵连。二是隆美尔自行了断,然后享受国葬待遇,家人不受牵连。
隆美尔选择了后者。隆美尔穿上他非洲军团的夹克,拿上元帅杖,和妻子儿子告别,悄悄地将希特勒的命令告诉了妻子,然后与两名特使上了他们的欧宝车。车开出隆美尔家两公里后,停在路边一片小树林旁。司机和梅塞尔离开欧宝车,只留下隆美尔和布格多夫在车上。
布格多夫将随身带去的氰化物胶囊递给隆美尔,隆美尔毫不犹豫地接过一口服下。五分钟后,布格多夫示意站在远处的俩人回到车上。十分钟后,布格多夫打电话通知隆美尔夫人,她的丈夫因颅骨骨裂引发的大脑拴塞不幸去世。
这也是官方向外界公布的隆美尔死因。希特勒向隆美尔夫人发去了唁电,下令全国哀悼,还如约为隆美尔举行了国葬。赴乌尔姆参加葬礼的希特勒的私人代表是伦德施泰特,连他都不知道隆美尔的真正死因。除了让隆美尔夫人享受元帅遗孀待遇,每到隆美尔或他夫人的生日是,希特 勒都会送去礼物。
隆美尔被迫服毒处有一块纪念石,铭牌用当年非洲军团的坦克舱盖做成,上面的文字是:埃尔温·隆美尔,1944年10月14日,他为了拯救家人而被迫服毒身亡。盟军情报机构,到1945年4月才得知隆美尔的真正死因。其他人,则知道得更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