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书法界会出现类似王羲之这样的艺术人物吗?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成就有目共睹。他的笔法后人也一直在仿效。那么今后几十年。会有类似王羲之一样的创新大家出现吗?为什么?

我觉得未来的书法界再也不会出现王羲之这样的人物了。理由很简单,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事情,一代有有一代人的楷模。我并不否认未来,或者现在就有很优秀的书法家,但像王羲之这样的,大概不会有了。正如古代有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样的人物。而近现代也有毛泽东这样的英雄。它们都是伟大的,但无法放在一起比较。

王羲之在公认的书圣,在书法史上的地位是无比崇高的。王羲之之所以拥有这样的地位,是时代决定的。书法,是汉字书写的法度。他与汉字的发展紧密相联。魏晋时候,是汉字的发展和书写成熟的时期。他为后代汉字的书写法度和审美风格,提供一种典范。这种典范是整个社会文化阶层共同努力完成的。王羲之是最有代表性的人物。

之所以说这个时代是汉字发展的成熟期,是因为汉字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到这时基本定型。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其书写规范和审美追求大体成型,它的影响,一直持续到现代。其中楷书的发展是最重要的。王羲之的楷书已经与现代楷书差不多了,但从中能看出隶书向楷书转化的特点。

王羲之楷书

不断楷书是这样,行书,草书也一样。那个时代,王羲之们开创的书写规范,直到今天还是人们学习书法必须遵守的。

其实,在王羲之的时代,他的书法也未必就是公认的天下第一。当时书法好的人多的是。他的书圣地位是后人追认的。直到今天,还有人在争论二王到底谁厉害?之所以王羲之被奉为书圣,除了法度和技法完美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其实是他的审美风格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标准。这就是中庸之美,所谓不激不励,风规自远。并不是像有些人说的,王羲之的地位是经过帝王的提携才达到的。假如不是王羲之的书法在各个方面符合了后世的审美需要,后世的帝王也不会提携他。提携其它人不也一样吗?王羲之的地位是实至才名归的。

前两天看了范笑歌的一个评论,觉得很有道理。他说,到唐代,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大家,都是沿着二王的风格走的。只有颜真卿,在继承的前提上有所打破,突破了二王的审美风格。形成雄浑大气的颜体。

颜真卿之后,宋代的米芾也是天才书家。可是,他在风格上,脱离了大众的审美,走上了峻峭的文人趣味。因此,他错过了成为大家的机会,直到赵孟頫的出现,才又一次完成审美风格上的超越。

也就是说,在范笑歌看来。王羲之之后,中国书法史上,只有两个真正的大家,一个是颜真卿,一个是赵孟頫。我觉得这个观点是很有见地的,起码的是认同的。

今天,随着国学的复兴,书法也在强势复首兴之中。今天,写的很好的书法家也有很多。但真正能与历史上的大书法家等量齐观的,却是很少。今天的书法,与历史上的不同之处在于,历史上的书法,是一种实用技能。现在的书法,已经不是实用技能,差不多是一种艺术门类。书法除了记事传情达意之外,多了些装饰的功能。今天的书法家单纯在原来书法的范畴内达到技法的超越,或是审美风格上的突破,都是很难,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今天的书法家们便另辟蹊径,发明了丑书。其实也是对书法在今天发展道路的一种探索。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江湖书法,这些人哗众取宠,蒙蒙外行,自然是可以的。随着人们文化欣赏水平的提高,他们注定是要被淘汰的。至于丑书能发展到什么样子,我们拭目以待。

书法艺术的复兴,是一个好事。随着社会的发展,书法艺术一定也会随着发展。大家的出现,不可能在社会思想多化元、审美多元代的时代,但大师却是可以在这样的时代中孕育。大师地位的形成,是要在人们的审美风格大体统一的情况下,才会出现。也就是说,在思想和审美多元化的时候,文化和艺术大师只有具有高度的艺术水准和前瞻性的目光,才能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

每个时代都会有自己时代的艺术和文化大师。但没有必要一带要和前代的比。书法史上也是这样。

未来书法界会出现类似王羲之这样的艺术人物吗?

中国地大物博,人杰地灵。再出现几个杰出的书法家,不在话下。可能用不了几年或许几十年吧。常言到青出于蓝,胜于蓝。

未来书法界会出现类似王羲之这样的艺术人物吗?

悲哉。世异时移,恐难见有斯文。

未来书法界会出现类似王羲之这样的艺术人物吗?

绝无可能。从魏晋至今都没出现过,以后就更没指望了。物换星移,人们对古典文化的依赖已渐行渐远,很难再形成气候。尽管个别人还在坚守,也只是涓涓细流,无法澎湃。

未来书法界会出现类似王羲之这样的艺术人物吗?

谢谢好友@书法影响力 邀请。关于“未来会不会有王羲之类似的书法家”,我觉得绝对没有这种可能性。

为什么?王羲之的基本定义来说,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完成汉字从隶书体系到楷书体系的伟大书法家。

王羲之《兰亭序》“会于山阴之兰亭”的之字。意态美和书写速度美,一眼就看得出来了。

中国历史上没有第二个,也不可能出现第二个。就像秦始皇统一中国一样,历史上只有一次统一六国的机会。

看看《爨宝子碑》的字,你想象得出来,能写快吗?

同样,历史上也只有一次完成隶书为楷书的机会,谁得到这个机会了。谁就是历史上的唯一一人。

那么隶书体系是什么?

书法从汉代晚期就是发生新的变化。

这个变化就是产生了更加方便的书法体系。楷书、草书和行书。

略早于王羲之同时代的北方书法。发现于新疆。尽管与王羲之一个体系,但是,哪里有王羲之的精致呢?

王羲之把这个体系进一步的改进,用尽了毕生的精力,同时也给他很大的回报,是他成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书法家。

王羲之创造的新的楷书、行书和草书,是一个互为一体的新的书法体系。

这个体系除了笔法精美,最伟大的贡献,就是把书写美和书写速度美,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了,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伟大历史贡献。

就这个贡献来说,从王羲之到今天,没有任何一个人超过他。那么,有什么理由认为“未来”就会有人超过他,或者类似于他呢?

明代书法家文征明,是王羲之的崇拜者。

王羲之的时代书法的实际生态是:一方面隶书还在使用,一方面王羲之也在继续发展汉末曹魏以来的楷书、行书和草书。

不过,在“楷书”领域,还不够统一,所谓的楷书,也是五花八门,各有特色的隶书而已。有些人后来把与王羲之不一样的书法叫做“魏碑”。其实,这都不是很合理。

隶书到了汉末,也在不断发展,有些雄强,有些婉约。

王羲之属于婉约的书法之一种。事实上,即使在南方,雄强一路的隶书也很多,这些书法就发展成为《爨宝子碑》这样说书法了。有人非要说,这是“魏碑”,实际上是一种误解。

唐代书法家怀素的《论书帖》,他的草书追求王羲之的就是而成为一代大书法家了。

王羲之之所以成为伟大的书法家,我们前面说了,就两个贡献,一个是书法美,一个是书写快。而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的最佳方式,就是行书。所以,王羲之的行书代表作《兰亭序》至今还是我们学习书法的样板。你可以想象吗?谁还能写出第二个《兰亭序》供大家学习一千年?有这个可能性吗?

未来书法界会出现类似王羲之这样的艺术人物吗?

理论上可以,实际上很难,或者说不可能。

书法已失去精神土壤。近代以来书法一直无多见树,更被一些空头大师带进沟里,所以才会丑书当道、乱象频仍。从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四个大字被推崇时起,中国书法已误入歧途。启功大师为何辞去书协主席,范曾书法怎敢招摇过市,这些都是书界乱象的可笑佐证。按照今天这种状况,再过十万年,也别想诞生一位能与王羲之比肩的书法人物。

先入为主,万难取代。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有些标志性的人物是永久无法被超越的。比如孔子,孙武,屈原,王羲之,李白,杜甫,曹雪芹,王羲之,甚至毛主席,周总理。他们就代表某个领域的登峰造极,即便你拥有等同甚至超越他们的绝对实力,也决不可能与之相提并论。

书法的颓废,真正原因是书法精神的流失。殿堂之上被贡奉,斗室之中在亵玩,江湖之间在迷茫乱闯,要么很拘谨,要么很放荡,长此以往,今日书法还谈什么未来。精神若死,书法必亡。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