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太子李承乾谋反,李世民为什么不去杀太子,却想要拔刀自刎?

李承乾谋反以后,李世民气得差点拔剑自刎。为啥?因为他觉得老脸丢尽了啊!

这么多年以来,玄武门之变的那道伤疤一直都没好,如今又被亲儿子给揭了!你说李世民这张老脸还要了干什么?

当初,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李世民为了夺取皇位,灭了自己的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顺便逼迫自己的父亲李渊退位,这才坐上皇位,开创了贞观之治。

这一切都是李世民不愿再提起的往事,毕竟上位之路,是踩着兄弟们的脑袋,和老爹的那张老脸走过来的,换谁都不愿意重提往事。

可李承乾这货,偏偏要跟自己的老爹学。还当着众人的面喊着:当年父皇能这么干,如果我再不行动,就会成为第二个大伯(李建成)了!

一、李泰这家伙,想要学习李世民。

李世民做了皇帝以后,这才意识到,原来当初李渊有多难。自己的大儿子李承乾,虽然是嫡长子,可是腿上有毛病,有点儿不像个储君的样子。

可自己的嫡次子李泰,那叫一个一表人才,相貌堂堂。最关键的是,李泰特别聪明,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擅长草书、隶书,还是个有名的书画鉴赏家。

李世民对李泰的喜爱,溢于言表,史称宠冠诸王。甚至允许李泰在家里开个文学馆,招揽饱学之士。这不就是允许李泰给自己招揽领导班子嘛!

而且成年的皇子,按照道理都要到封地上哈皮去了,可李泰却是个例外。由于李世民特别喜爱,所以只有他留在了长安陪伴李世民。

这说明什么?别说李泰会瞎想了,就连我们这些局外人都看得出,李世民是打算扶植李泰为太子了!那太子李承乾,岂不是很尴尬?

这跟当年李渊看待李建成和李世民时的情形一模一样!李建成虽然资质平平,却也没什么缺点,可李世民实在是太优秀了,所以老头子李渊一时也是左右摇摆不定。

因果轮回啊,这回轮到李世民摇摆不定了。而李泰也萌生了夺嫡的想法,他是这么考虑的:

  1. 第一,他是嫡次子,李世民也是嫡次子。
  2. 第二,他有才华且很聪明,李世民也有才华且也很聪明。
  3. 第三,他受到皇帝的喜爱,李世民昔日也受到皇帝的喜爱。
  4. 第四,他手下有一套领导班子,李世民昔日也有一套秦王府的领导班子。
  5. 第五,李建成当初好好的,不还是丢了太子之位?何况李承乾还是个瘸子呢?

那么好了,这么多有利因素都集中在李泰身上,那么李泰为什么不往前走一步,考虑一下夺嫡的事情呢?更何况这也是李泰的那帮手下人,都希望看到的事情。

二、李承乾不想坐以待毙,不想成为第二个李建成。

如今考证下来,玄武门之变发生时,李建成也曾经安排好了人打算诛杀李世民。其实这么说没有道理,因为李建成的部署显然是比不上李世民的。

李世民一边收买了玄武门守将,一边控制住了皇宫内的李渊,可以说是胜券在握了。就算在玄武门打了败仗,李世民手里还有李渊这张王牌,照样可以判李建成一个谋逆之罪。

相比之下,李建成的反击就显得那么的无足轻重了。虽说薛万彻兵马不少,可进不了玄武门,只能在外面干瞪眼。而且皇宫内的事情,李建成就更加不敢插手了,所以说李建成棋差一招,满盘皆输。

因此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所有儿子,全部被李世民给诛杀了。甚至连李元吉的老婆杨氏都被李世民给霸占了。

血淋淋的例子摆在李承乾面前,你觉得李承乾能不触动吗?他也是太子,昔日跟他玩耍的那些堂兄弟都去哪儿了?这可都是他亲身经历的事情。

所以说,李承乾不想成为李建成那样的太子。可当时李世民显然不怎么赏识李承乾,反倒是更加喜爱李泰,这是李承乾放手一搏的重要原因。

因此,李承乾打算在玄武门之变2.0版本出现之前,先下手为强,把李泰给灭了,顺便控制住李世民。只可惜,他太小看自己的老爹了!

三、李世民感念因果轮回,不免羞愤难当。

得知消息的李世民,差点没一口老血吐出来。他觉得太丢脸了,这事儿要写进了史书,那不等于是把李世民给扒光了,放在太阳底下示众嘛!

因此羞愤难当的李世民假意要自尽,以此来弥补内心的愧疚。为了皇位兄弟相残,这是李世民给唐朝开了一个好头,所以李世民自然要以这种极端的方式,为自己在历史上辩解一番。李世民是非常在乎自己在历史上的名声的!

你以为他是真的要自杀啊?傻子都不会干的事情,他李世民这么个人精,能干得出来?当然不能!这一切不过是在演戏罢了!

他只有做出这一行为,才能告诉后人,自己也后悔当年的玄武门之变。当然了,他自己也会在内心深处感叹道:因果报应啊!

的确是因果报应,正是由于李世民做了一个杀兄逼父的好榜样,才会导致李承乾跟着李世民学习,李承乾的想法是:还能这么玩?既然老爹能这么玩,为何我不能?

总结:李世民种下的因,远不止这一个果。

李世民当然是历史上非常伟大的帝王,在治国和带兵方面,基本无人可及。但是这样的人,也会有各种各样的缺点。

比如说,李世民在诛灭弟弟李元吉以后,霸占了李元吉的王妃杨氏,甚至后来还跟杨氏生了个儿子。有这种例子摆在这里,因此李世民的儿子李治,才会肆无忌惮地迎娶自己的小妈武则天。

李世民诛杀李建成和李元吉这哥俩以后,也注定了李唐王朝的皇室内乱基本无法平息了。为了皇权连亲兄弟都下得了手,还有什么做不到的呢?

因此唐玄宗为了皇权,不惜诛杀自己的3个儿子,不惜诛杀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唐玄宗的儿子李亨为了皇权,不惜提前架空唐玄宗。

这些事情就像一个魔咒一样,始终笼罩在李唐王朝之上。一切都要从李世民那出玄武门之变这儿找原因了。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

面对太子李承乾谋反,李世民为什么不去杀太子,却想要拔刀自刎?

爱子李承乾谋反,李世民伤透了心。要不是皇太子李承乾举兵围攻的实事摆在眼前,打死李世民,他也不相信!

太子李承乾可是他和长孙皇后的嫡长子啊!爱子聪明仁爱,丰姿岐嶷,仁孝纯深。“承乾!承乾!”之所以起名李承乾乃是“承继皇业,总领乾坤”之意啊!

嫡长子李承乾的出生给了李世民极大的欢乐。父皇李渊望着尚在襁褓中胖嘟嘟的孙子,立马就封还没满岁的李承乾为恒山王,后改封中山王。

李世民继皇帝位不久,即立8岁的李承乾为皇太子。

李世民不但为李承乾选配天下最优秀的教师,还时常将李承乾带在身边亲自教导。李承乾每次一生病,不信佛不信道的李世民竟都请高僧名道为李承乾祈福,且扔下工作日夜陪伴左右。历来皇室非常重视教育,鉴于李承乾体弱多病,李世民竟破例要求李承乾少读书多运动。爱子之心有目共睹,慈父之情溢于言表。

公元636年,长孙皇后病重,李承乾衣带不解,废寝忘食,在母亲身边精心服侍。李承乾的孝心让李世民既感动又心疼。

这么孝顺懂事的乖乖娃,就这么谋反了?李承乾的逼宫谋反让李世民心如刀绞,为了将爱子栽培成为大唐帝国合格的储君,自己付出了多少的心血与精力!李世民悲从心来,心早碎了一大半。爱子从小到大的情景历历在目,铁的实事近在眼前。

“子不教父之过啊!”李世民的心,彻底崩溃,对生活失去了希望!一代旷世名君,悲伤之下差点做了傻事。

皇子谋反,按律当诛。伤心欲绝的李世民爱子情深,还是想尽办法堵住悠悠之口,保留了爱子的性命。

“受命上帝,为人父母,凡在苍生,皆存抚育,况乎冢嗣,宁不锺心。一旦至此,深增惭叹。”——李世民

李承乾为甚谋反?不是俺今天说的重点。简要说之:

a、压力山大。储君之位,皇子夺嫡之心大有人在,胞弟魏王李泰便是其中之一。同样被父皇李世民宠爱的李泰咄咄逼人,李承乾感受到巨大的压力,有点不自信。

b、称心被杀。李承乾的男宠——“美姿容,善歌舞”的太常乐人称心被杀,李承乾伤心欲绝,父子产生了强烈隔阂和严重矛盾。

c、阴谋家挑拨纵容。汉王李元昌、城阳公主的驸马都尉杜荷、右卫大将军 兵部吏部尚书、交河道大总管侯君集等人便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d、自卑多疑的性格。我们经常说,性格决定命运,李承乾就是如此。李承乾因患小儿麻痹症,致使腿有残疾,尽管李世民多次说:“朕的儿子虽然患了脚疾,可依然是嫡长子,朕怎能舍弃嫡子而立他人呢?”但是,李承乾不这么想,也可能常常梦见被废并怀疑自己被魏王李泰取而代之。天长日久,就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

可惜地是李承乾被废没几年,便郁郁而终。消息传来,李世民悲痛欲绝,废朝三日。父子情深,可见一斑。几年后,李世民也驾鹤西游。

有史学专家说:李承乾的死,对李世民打击巨大,严重影响了自己的身体健康!你们信吗?我信!

@塞上老山羊

面对太子李承乾谋反,李世民为什么不去杀太子,却想要拔刀自刎?

伤心,就如同亲手雕刻的一个艺术品被自己摔碎一样的伤心。除了伤心还有满满的无力感,李世民内心的伤疤就是玄武门之变,然而现如今却再次重演,对于命运的这种安排,李世民除了无奈,再也说不出其他。

对于太子李承乾,李世民是寄予厚望,从小就请了十几位名师教导,李世民完全是按照培养“名君”的思路培养李承乾。然而李世民偏偏却忘了一件事,那就是当一个人承受了过多压力的时候,这个人总是会崩溃的。

李承乾就是这么一个从小就承受过多压力的人,他的父皇李世民天天念叨着要让李承乾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李承乾身边的十几位东宫辅臣也是天天紧盯着李承乾,只要李承乾犯了一点错,这些辅臣就开始拼命地进谏,甚至有时候语音过激到可以用“骂人”来形容。太子的乳母遂安夫人曾劝说过,说太子已经逐渐长大了,希望大家劝谏的时候能注意下言辞,毕竟人都是要面子的啊。然而这些太子辅臣们根本就不听,他们把劝谏当成自己的工作,根本就不在乎太子李承乾能不能接受。

李承乾盖个房子,就有人跳出来说他奢侈享受,李承乾与一个叫“称心”乐人多玩了几天,然后就有人跑到李世民那告黑状,结果李世民这个虎爸也是冲动,直接就把“称心”给杀了。李承乾心里别提多憋屈了,在李承乾看来,貌似无论他做什么,李世民都不会满意,父子之间的裂痕已经越来越大。

如果李世民只有李承乾这一个儿子,那李承乾恐怕也不会走上造反这条路,然而李世民却有好几个儿子,并且李世民还对李泰这个儿子最是宠爱。按照规矩,皇帝的儿子成年后都得去封地待着,然而李世民偏偏就把李泰留在身边,并且还经常大肆赏赐。更关键的是,李泰这浑小子竟然仗着李世民的宠爱,对皇位起了心思。

这李承乾又不傻,眼见自己天天挨批,而弟弟李泰又极度受宠,心里就开始不愉快了,时时刻刻都在担心哪一天自己就被废了,到那时身家性命都难保。李承乾看着李世民与李泰父慈子孝,那心里别提多憋屈了,李承乾在憋屈之下就干了一件蠢事,那就是刺杀李泰,结果因为手段不高明,刺杀还失败了。李承乾明白,皇位之争就是你死我活,既然刺杀都已经搞出来了,那也不差再搞个兵变,反正他老子李世民也搞过,只要能成功就行了。

李承乾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干的,他拉着侯君集等人发动兵变,然而李世民毕竟是搞兵变起家的,兵变毫无疑问地失败了,李承乾也被关进了大狱。

对于李承乾的谋反,李世民是非常的伤心,因为李世民自己本就搞过一次兄弟相残,结果现在报应到了自己儿子身上,那心里别提多难受了。再加上李承乾是长孙皇后唯一的嫡子,李世民本就是寄予厚望,完全是朝着“名君”的方向培养,结果现在“名君”没出来,倒是成了“乱臣贼子”,这种反差实在太大了。

李世民为了李承乾的事是伤心的晚上连觉都睡不着,实际上李世民从来没有想过要废掉李承乾,只不过这两父子实在太缺失沟通了,按照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产生了“代沟”,李承乾在这种压力下产生了极大的逆反心理,如果李世民能没事了好好与李承乾沟通下,而不是扮演一个“虎爸”的角色,恐怕这种悲剧也不会上演。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