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康熙御笔福字被誉为天下第一福?
现在朋友们去北京的恭王府景区,依旧可以看到这个“福”字,这个字如今藏在恭王府后花园的假山之中,号称天下第一福。
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名气呢?原来这个福字是康熙皇帝亲手所写,而且十分特别,所以才会弥足珍贵。那么为何又跑到恭王府的假山之下呢?这就跟和珅有关系了。
一、天下第一福打哪儿来的?康熙皇帝8岁登基,母亲佟佳氏没多久也死了,自幼就是奶奶孝庄太后抚养长大的,所以祖孙俩的感情非常好。
可是孝庄年纪大了以后,这身体自然是一日不如一日,而且时常生病。为了给孝庄太后祈福,康熙皇帝便想到了写个福字来冲喜。
字写好了以后,孝庄太后非常高兴,因为这个福字与众不同。别的福字右边是畐,可康熙的这个福字右边是个类似寿的字。
乍一看其实还是觉得这是个福字,但细细去看这右边的确是个寿,而且这个寿很特别,上半部分显示出来,是个多字,也就是多福多寿的意思。
一个字里有这么好的意思,又藏着这么多字在里面,况且还是康熙皇帝亲自所写,自然可以称之为天下第一福了。
孝庄得知缘由以后,立刻把这个福字命工匠们雕刻下来,放在了院子里,几乎是日日观赏,觉得十分欢喜。
二、这个福字为何落到了恭王府?这个福字一直都在皇宫里好好呆着呢!这期间谁也不稀罕,唯独到了乾隆朝的时候,有一个人盯上了这个福字,原来就是大名鼎鼎的和珅。
和珅觉得这个福字实在是寓意太好了,当时他身兼数职,是乾隆皇帝身边独一无二的大红人。他希望自己的福气能够永久延续下去,所以他希望搞到这个福字。
但是天下第一福是皇宫里的东西,而且是康熙送给孝庄的,他想要弄走,这未免太过分了吧?所以和珅只好找了个小太监,偷偷拓印了一份回来,自己再让工匠雕刻好了。
那么雕刻好的成品,该放在哪里才合适呢?如果放在大家都看得到的地方,那早晚要出事。毕竟这个福字是皇家的东西,跑到了和珅府上来,莫非和珅你要造反不成?
可是不放出来,和珅心里又不甘心,毕竟想要拿出来显摆显摆。因此和珅就在后花园的假山里面,安置下了这块福字。
当时这块福字是比较隐蔽的,一般人还真的看不到,除非和珅自己去看,或者和珅带着朋友们观看,这样可以减少不少麻烦。
那么这跟恭王府又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和珅当时住的地方就是后来的恭王府。这里原本是和珅的宅子,后来被咸丰赏给了自己的弟弟恭亲王奕䜣,也就成了恭王府。
三、这个福字可没有保住和珅的福气。和珅本来想着借助康熙皇帝的这个福字,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可问题是事情偏偏不按照计划的来。
乾隆皇帝去世以后,嘉庆皇帝终于亲政了。他亲政没几天,就把和珅给抓了。此后更是把和珅全家给抄了,抄出了15年清朝国库收入的总和。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很显然和珅受不起康熙皇帝的这个福字,他也无福消受这样的福气,所以说不是每个人得到这个字都会带来好运的。
和珅倒台以后,他的宅子被嘉庆赏赐给了自己同父同母的弟弟庆僖亲王永璘。此外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和他媳妇儿固伦和孝公主也住在其中的一半宅子里。
到了咸丰年间,咸丰又把这个宅子送给了自己的弟弟恭亲王奕䜣。从此这里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恭王府了。
如今恭王府还在那里,天下第一福字也在那里,而和珅的荣华富贵,却早就已经跟随历史一起消散如烟了。
四、去恭王府,很多人都会摸一摸这个天下第一福。恭王府现在成为了著名的历史景点,原因很简单,因为这地方所经历的名人实在是太多了。有乾隆最宠爱的大贪官和珅,也有爱豪宅不爱江山的庆僖亲王永璘,还有对近代历史影响非常巨大的恭亲王奕䜣。
有如此历史沉淀的地方,去一趟绝对不会亏。不过去了恭王府,大家最喜欢的还是摸一摸那个天下第一福字。
这个字是当年康熙写给孝庄太后的字,孝庄太后活了75岁,而且是安享晚年,在当时来说算非常长寿的了。多福多寿,的确在她身上体现了出来。
但是也有人担心,因为和珅的这个福字是偷来的,和珅这样的人都无福消受,他们能消受得起吗?和珅被嘉庆杀了的时候才不过49岁,可谓是英年早逝。
其实大家没必要有这样的担忧,和珅承受不起,主要是因为他是想要一个人吃独食。这么大体量的福,你想要独吞,心可真够黑的。
现在大家每个人都能摸一把,这天下得有多少人去过恭王府呢?大家都沾沾福气,雨露均沾之下,大家自然都能够承受得起这个福了。
总结:和珅的人生,给人很多启发。半生辛苦为谁忙?和珅除了贪污以外,还搞了钱庄、物流、装修、建筑、建材等等生意,可谓是忙得不亦乐乎,最终把自己养得那么肥。
可是他忙了这么多年,到底是为了谁在忙活呢?其实他自己都没有搞明白。他有俩儿子,小儿子刚出生没多久就夭折了,所以只有丰绅殷德这么一个大儿子。
嘉庆抄了和珅的家,把全部家当都给弄走了,结果丰绅殷德的生活都成了困难。此后更是被嘉庆发配到偏远地区,活活累死了。
所以说不光和珅本人没有享受到这些财富,和珅的子孙后代也没有享受到。有位不知名的名人说得好:我们从未真正拥有过财富,我们只是暂时在保管财富而已。
为何康熙御笔福字被誉为天下第一福?
这是敬爱的周总理命名的,1962年周总理批示修缮恭王府,工作人员在恭王府后花园的秘云洞中,惊喜的发现了失踪已久的康熙福字碑后,立即上报周总理。
由于康熙写的这个福字,跟传统的饱满方正福字不一样,字形狭长更瘦一些,所以取其谐音为“长寿”,并且在这个福字中,暗中包含了五种字形。
分别是子、田、才、寿、福,寓意是多子、多田、多才、多寿、多福,是唯一的“五福合一”,周总理知道后,将这块福字碑,命名为“中华第一福”,它也因此被称为“天下第一福”。
那康熙为什么要写一个这样的福字呢?相传在公元1673年(康熙十二年),其祖母孝庄即将过六十大寿时,突然病倒了,一时之间所有人都束手无策。
孝心的康熙更是心急如焚,决定为孝庄“请福续寿”,康熙先是沐浴斋戒三天,然后带着对孝庄的深情祝福,一气呵成写下了这个“福”字。
并且在这个“福”字上面,还盖上了“康熙御笔之宝”玉玺,加盖了这个玉玺后,就使这个福字更加的独一无二,其代表着“鸿运当头、福星高照”,也可以镇压天下所有妖邪之物。
那孝庄得到这个福字之后,病情马上得到了缓解,随后就痊愈了,孝庄也一直活到75岁的高龄,孝庄一直视这个福字为至宝,命工匠把这个福字刻成了石碑。
据说康熙后来几次想重提御笔,再写一次这个福字,但都没有写出这种神韵,所以众人皆传这个福字是“天赐鸿福”。
并且由于上面加盖了康熙的玉玺,正所谓玉玺不可倒置,所以这个福字,也是唯一的一个,永远都不可倒置的福字。
这个福字碑刻成之后,就成了大清的至宝,所有王公贵族在新年来临之际,都会到福字碑上进行碑拓,寓意请福回家。
所以,现在人们去北京旅游时,经常会听到一句话:“到故宫沾王气,到长城沾霸气,到恭王府沾福气”,那为什么要去恭王府沾福气啊?
因为康熙的福字碑就在恭王府的秘云洞中,其实,康熙的这个福字碑之前一直放在紫禁城中,后来在乾隆时期神秘失踪,直到1962年才重新被人们发现。
至于康熙的福字碑是如何到恭王府的,谁也不知道真实的原因,有说是和珅偷偷运到恭王府的,也有说是乾隆赏给和珅的,还有说是乾隆给固伦和孝公主的陪嫁。
这也引出了另一个传说,相传嘉庆在赐死和珅后,对和珅抄家时,发现了这个福字,但由于和珅把福字碑镶嵌在秘云洞内太湖石天然形成的寿字处。
如果嘉庆把福字碑带回紫禁城,就会破坏那个天然形成的寿字,那也就寓意“折寿”,同时秘云洞中的假山被和珅建成了二龙戏珠的形态。
如果强行拆下福字碑,那就意味着“毁龙头、断龙脉、损福折寿”,这对于古时候的皇帝来讲是最忌讳的,所以嘉庆没有办法,只能下令把这个假山封死,这也是为什么福字碑消失200余年的原因。
俗话说“有福必有寿,有寿必有福。”康熙的这个御笔福字,将福寿合二为一,同时又蕴含了五福合一,所以民间才会称呼其为“万福之源”。周总理也才将其命名为“天下第一福”。
为何康熙御笔福字被誉为天下第一福?
幸福是天下所有人共同的追求,中国人则把幸福简化为一个福字,比如说某人是有福之人,你真有福也是恭维别人的口头禅。所谓福,顾名思义就是福气。福在中国传统文化和人们心目中占有极端重要地位,“福禄寿喜财吉”六大吉祥,福稳拔头筹。过年家里贴“福”,五福临门早已成为中华民族骨子里追求的永恒主题。
康熙御笔亲书的“福”字之所以被称为天下第一福,是有着科学根据的。我们知道,汉字是象形文字,福字是左右结构,一般书写多取扁平方正为上。康熙一反常态,立意瘦削,铮骨嶙峋,笔画苍劲有力,尽显帝王气概。中国人最讲究的是福寿双全,还喜欢将“福”字倒挂,但是由于“福”“寿”两字字形差异太大,自古以来还从来没有一个书法家能将“福”“寿”二字完美融合成一个字。康熙则独辟蹊径,取《兰亭序》“寿”字写法做“福“”的右半部,运豪气于腕端,一气呵成,遂有“福中有寿,寿在福中,天随人愿,福寿双全”之顶天立地绝无仅有”福”字,因为又加盖“康熙御笔子宝”的印玺,因此这个“福”就成了中国乃至世界唯一一枚不可复制倒挂的珍稀“福”字。
更令人拍案叫绝的是,康熙御笔书写的“福”和民间称作“衣禄全、一口田”的福字截然不同,期间包括了数个汉字。右上角的笔画像个“多”字,下边为“田”,而左偏旁极似“子”和“才”字,右偏旁又像“寿”字,所以整个“福”字又可分解为“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由于其中的“田”部尚未封口,因此更是寓意着鸿福无边、无边之福。康熙一生政绩卓著名垂青史。裁撤三藩,收复台湾,与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亲征葛尔丹。开疆拓土,康熙王朝大清疆域之广为历代所不及,正应多田之兆。一声生子孙昌盛,可谓多子多福。执政超过一个甲子,以高寿善终,正是多寿之人。康乾盛世,长达100多年,国富民强,才俊辈出,国泰民安,万民多福。这多子多财多田多福多寿的福字。不仅让受福之人得福颇厚,更令康熙这写福之人受益终生,因此民间称此福为”请福聚福,送福得福。”
康熙写这个福字有个故事,康熙最亲爱的祖母孝庄太后60大寿,突然重病不起,遍请天下名医,均束手无策。万般无奈,康熙皇帝查知上古有“请福续寿“传说,意思是真命天子是万福万寿之人,可以向苍天为自己或亲人”请福续寿”。康熙皇帝决定为挚爱祖母请福续寿。他沐浴斋戒3日后,倾注全部孝心,为祖母写了这幅感天动地的“福”字。随后盖上大红皇帝印章,取意“鸿运当头,福星高照,镇天下所有妖邪。”还甭说,孝庄太后得到这个“福”字,居然百病全消,又活了15年,以75岁高龄寿终正寝。所以孝庄太后称这个“福”字为福之本源,民间则称它为“五福之本,万福之源。”
孝庄太后让工匠把这个福字刻成石碑作为大清国宝珍藏皇宫。乾隆年间此碑被权臣和珅偷埋在和第后花园滴翠峰的秘云洞,可惜和珅后来还是被嘉庆赐死,死时刚满50岁,可见天不藏奸,福更不佑奸。直到1962年,周恩来总理批示重修恭王府,考古人员才在秘云洞中发现了这块神秘失踪的福字碑。周总理得知后欣然将其命名为“中华第一福”,久而久之,“中华第一福”就变成了“天下第一福”。
北京人常说:“到故宫要沾沾王气,到恭王府就一定要沾沾福气”。这个沾沾福气就是要摸一摸恭王府的福字碑。康熙皇帝“天下第一福”字形瘦长,民间又称它为长寿福。今天我们虽然不再讲究多子多田,但追求幸福的脚步一刻也没停顿。大多数老年人更是拼命锻炼身体期望自己福寿双全。春节马上就要到了,我们为什么不请一副“天下第一福”呢?那样既喜庆吉祥,又满足全家人心愿,更增添了一种传统文化的熏陶,三全齐美,何乐而不为?在举国欢度新春佳节之际,愿中华大地人人平安健康,家家福寿盈门,更愿康熙大帝“天下第一福”走进千家万户,为你,为我,为他,带来才高八斗,带来寿比南山,带来数不清的惊喜富,带来一顺百顺万事如意的美梦陈真!
为何康熙御笔福字被誉为天下第一福?
天下第一福,比之其他福字自然有其独特之处。我想,这个福字之所以称之天下第一福,盖因其有"三个第一",这才使其成为冠绝古今的福字。其一、这个福字出自千古一帝康熙手笔
康熙皇帝亲笔题的"福"字,是天子之福,天子顾名思义,上天之子,天子富有四海,威慑九州,实乃天下第一号的人物。天子康熙皇帝圣明烛照,文治武功,彪炳史册,被后世誉为千古一帝。千古一帝康熙的一生却很少题字,"康熙一字值千金"的说法在民间广为流传。这样看来这个福字可谓稀世珍宝,既然是天子亲自题写,自然是天下第一福。
其二、这个福字福意绵长"第一"
据说康熙十二年,孝庄太后六十大寿将至,不料孝庄年老体衰,身体抱恙。康熙操心祖母身体,查知上古有"承帝事"请福续寿之说。意思就是天子是万福万寿之人,可以向天父"请福续寿"。康熙决定为祖母孝庄"请福续寿",康熙沐浴斋戒三日后,举行了隆重的御笔挥毫大典,"福"字一气呵成而出。这个福字饱含康熙的孝心和真情。福之所至,孝庄在收到福字后真的身体痊愈了,一直幸福的过了十五年,孝庄太后这才仙逝了。这个福字福意绵长,堪称第一。其三、福字的书写创意第一。
福字的右上角笔画像"多",下边为"田",左半边既像"子"又像"才"。右半边又像个"寿"字,整个福字可分解为"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是冠绝古今,独一无二,创意第一的五福合一福字。下边的"田"也没封口,寓意着鸿福无边,无边之福。
(五福临门,祝大家鸿福齐天,觉得不错,点赞分享关注,谢谢)
为何康熙御笔福字被誉为天下第一福?
康熙御笔福字被称作“天下第一福”,也叫“中华第一福”,曾在历史上消失了300多年,它能重见天日多亏了周总理。
1962年,在周总理的批示下,重修恭亲王府。周总理视察时,在恭王府后花园的秘云洞,发现滴翠岩的造型酷似“二龙戏珠”。按照考古行业的总结的经验:“有龙就有皇家宝藏”,这里会有什么宝藏呢?
周总理让人打开了封死的秘云洞,在一片啧啧称赞中,福字碑重见天日,碑上的福字是康熙大帝御笔亲题,上面还盖有“康熙御笔之宝”的印玺。
碑上的福字寓意深远,书法造诣令人拍案叫绝。总理就将其命名为“中华第一福”,后来又被称为“天下第一福”。在民间,有着“天下第一福源”、“天赐鸿福”的说法。
有一句话说得好:“到故宫要沾沾王气,到长城要沾沾霸气,到恭王府就一定要沾沾福气!”
所谓恭王府的“福气”,自然就是指康熙帝的福字了。那么,恭王府为什么有“福气”呢?
恭王府是大清规模最大的王府,起初是和珅府,后来成为乾隆第十七子永璘的王府,再后来成为恭亲王奕訢的府邸,故而叫恭王府,素有“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它见证者大清的由盛到衰的过程。
恭王府又有“三绝”———西式门、戏楼和“福”字碑。其中最“绝”的就是“福”字碑了,被国家列为一级保护文物,历史价值不可估量。
那么关于福字碑有着怎样的历史呢?历史回到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康熙帝要为孝庄太后举办60岁寿诞。康熙帝8岁丧父,10岁丧母,是孝庄皇太后把他抚育大的, 祖孙感情深厚,祖母过60大寿本来是天下大喜的日子,可是,康熙帝却愁眉不展,心急如焚。
康熙帝画像
原来太后老病复发,而且越发严重,所有太医们都急得团团转,束手无策。
康熙帝亲自查找治疗此病的良方,偶然得到“承帝事请福续寿”的说法。
意思是说,真命天子乃万福万寿之人,是令天下人高呼的“万岁万万岁”,因而可以向老天“请福续寿”。
为了祖母的福寿安康,康熙决定试它一试。
为了表示虔诚,他沐浴斋戒了三日,祈求一番,凝神闭气挥笔而成一“福”字。然后盖上“康熙御笔之宝”印玺。福字加盖玉玺寓意“鸿运当头、福星高照,妖邪遁逃”。
让康熙帝龙颜大悦的是,自从有了这个“福”字,孝庄太后的病竟然痊愈了,她高兴地请来了一批能工巧匠,将这个福字打造在石碑上,作为国宝珍藏在皇宫中。孝庄一直活到75岁的高寿,寿终正寝。此碑更是被皇宫视为祥瑞之物。
孝庄太后画像
可是到了乾隆时期,福字碑却突然消失不见了。乾隆帝最崇拜的人就是他的爷爷康熙帝了,老爱模仿康熙。康熙举办2次千叟宴,他也举办2次;康熙6次南巡,他6次下江南……
乾隆对康熙怀着很大的敬意,就连在皇位上工作的天数不敢超过康熙一天,因而他在登基60年之后毅然退位。
乾隆帝画像
而对于康熙帝“福”字墨宝的遗失,乾隆帝痛心疾首,一直无法释怀。大家知道康熙皇帝虽痴迷书法,可他自己却很少题字,康熙御笔题字在清朝12位皇帝中是最少见的,也就有了“康熙一字值千金”的说法。
可当嘉庆即位后,向乾隆询问关于福字碑时,乾隆沉默良久后吐出八个字:“布衣之相,福泽万民”,这是帝顾左右而言他啊!从此在乾隆面前无人再问及福字碑。
嘉庆帝画像
那么康熙大帝写的福字碑怎么会跑到了恭亲王府了呢?又怎会藏了那么久呢?福字碑怎么去的恭王府,历史无记载,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定论,可以说是一个未破的悬案,关于福字碑的藏身倒有一些传说。
传说王府后花园滴翠岩下的秘云洞是龙脉所在,和珅为了把福字碑据为己有,决定把它藏在此洞中,而且设计绝妙高深,若想拆碑必有两个无法攻破的难题。
1、传说拆碑会“折寿”
他把福字碑镶嵌在太湖石天然形成的寿字一点处,寓意“寿中有福”,若挪动福字碑必会将寿字拦腰折断,寓意“折寿”;
2、传说拆碑会断龙脉
据说福字碑支撑着假山的二龙戏珠的龙头,拆碑就得拆龙头,而福字碑朝向正好与风水中的龙脉相合,拆碑就会断龙脉。龙为天子,哪个皇帝敢拆碑呢?
因而当和珅跌倒嘉庆抄家和珅时,发现了福字碑却不敢拆移,龙颜一怒命人封死了假山。这样一来就让“天下第一福”的藏身处更加隐蔽,也许正因如此才让福字碑得以长久完好地保存了下来。
为什么康熙御笔福字被誉为“天下第一福”呢?- 一、康熙福字在书法上的独一无二
康熙帝御笔福字在写法上为“子、田、才、寿、福” 五种字形组合为福字。一般而言,若把这五个字组成福字,难度不是一般的大,特别是“福”,“寿”二字笔画多,字形差别大,有史以来的书法大家也很少将二字组合来写。康熙大帝竟然挥笔而就,而且笔法流畅自然,天下罕见。他巧妙将福、寿两字形为一体,做到“福中有寿,福寿双全”。成为世界上唯一的“五福合一”、“福寿合一”之“福”。
仔细观察,康熙帝写的“田”部并未封口,其中由康熙帝的良苦用心,表示鸿福无边。孝庄太后称其为“福之本源”,民间则称“五福之本、万福之源”。
再者,整体看这“福”字的写法,并非饱满方正,而是故意让字形窄而狭长,看起来又长又瘦,人称“长瘦福”,其中蕴含谐音之妙,“瘦”谐音“寿”,“长瘦福”即“长寿之福”。
- 二、在寓意上天下第一
康熙御笔福字寓意“多子、多才、多田、多寿”,这样的一字多祝福,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周总理临终留下遗愿,让恭王府对外开放,这才让天下万民得以目睹它的风采。
福字碑美好的寓意更是源源不断地吸引着中外游客慕名观瞻,临走不忘求取拓印的福字送给长辈,以表孝心。一些访华人士甚至元首政要为不虚此行,也要来景仰这“天下第一福”,外事部还将拓印的福字作为国礼赠予贵宾。
- 三、它是天下唯一不可倒挂的福字
民间认为倒着贴福字,意味着福气就会很快到来。
而康熙福字是天子的墨宝,御笔书写,加盖玉玺,相当于圣旨,怎有倒置的道理?
但如果硬要倒置的话,您会发现,寓意就会完全变了,您单看福字中那个不封口的“田”字,一旦倒过来,会变为大凶的“凶”字,外形又像两把刀在砍门,实在是让人有不祥之感。再者倒挂的话,“多子、多才、多田、多寿”的寓意也看不出来了,所以谁也不愿把康熙御笔福字倒着贴。因而它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得以传世的唯一一枚不可倒挂的“福”字。
- 四、福字加盖了皇帝玉玺更加举世无双
而自古以来历史上也有很多的皇帝写福字,清朝的每一个皇帝几乎都写过;唐朝的皇帝唐高祖、唐太宗、唐玄宗,还有宋朝的皇帝,宋徽宗、宋高宗;另外朱元璋、隋文帝等等也都有福字墨宝留下,但这些福字没有一个有康熙帝福字的神韵,再加上康熙福字头上加盖的玉玺印,使这个福字更加的举世无双。
- 五、灵感就在一刹那,康熙帝再也写不出如此美妙的福字
康熙后来发现这个福字有许多巧妙之处,自己也惊艳于这个福字的绝妙,他想再多写几个,可是试了很多次,怎么也写不出像原来那个福字的神韵来,因此这被人们认为是上天的旨意,称为“天赐洪福”。
总结:康熙御笔福字无论从历史价值、千古孝心上、还是书法功底上,在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的,因而康熙帝御笔福字被称为“天下第一福”乃名副其实,当之无愧。
为何康熙御笔福字被誉为天下第一福?
爱新觉罗.玄烨,年号康熙,八岁登基,清朝第四皇帝,执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最长的皇帝。他既被称为“千古一帝”外,还喜爱书法,他用御笔书法写的:“福”和“无为”之字,被称为“书法绝迹”,尤其是他写的“福”的真迹,被誉为:“天下第一福”。
为何康熙御笔“福”字被誉为天下第一福?综合分析原因大致有四:一是康熙大帝写“福”字的起因是在孝庄皇太后六十大寿来临时突发疟病,太医急得团团转,不知如何是好,这事传到了康熙大帝时,康熙大帝为了祈祷、祈福孝庄皇太后,于是就挥笔写了一个“福”字送给孝庄皇太后。孝庄皇太后收到了康熙大帝书写的“福”字后,非常高兴,忘掉了自己的病,“福”、“寿”、“健康”同时不约而来,給孝庄皇太后添加了15年的寿命,直至75岁寿终;
二是康熙大帝书写的“福”字与其他书法家书写的福字及历代所用的福字不同,他写的“福”字是多子、多才、多寿、多田字体的有机组合,意思是祈福、祈寿、祈福健康快乐,并加盖“印玺”;
三是依据康熙大帝“字碑”真迹而言,也意思是求“福”,即到恭王府去求福,去求天下第一福;
四是康熙大帝书写的“福”字虽然是多子、多才、多寿、多田字体书写形成,但从书法上来讲,有些方面带有王義之书法的体形,但又不亚于王羲之的书法,具有书写“福”字的独到绝妙之处。
因此,康熙大帝御笔“福”字,被誉为“天下第一福”名副其实。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