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为什么杀年羹尧却放过了他的哥哥年希尧,其中有什么原因?
雍正皇帝很伤心啊,因为大臣们逼着他杀掉年羹尧,年羹尧自己也作死,想要被雍正皇帝杀掉。在这种情况下,雍正只能下狠手,把年羹尧和他儿子年富给处死。
但是年羹尧倒下,不代表年家就彻底垮了。雍正并没有处罚其他年家的人,这里就包括了年羹尧的大哥年希尧,那么雍正为什么要放过年希尧呢?
01除了年羹尧和年富,雍正并没有动年家其他人。我们总认为雍正忘恩负义,其实仔细看看这件事,我们就会发现,雍正已经做得非常到位了。因为当时年羹尧贪污、结党、居功自傲等等罪责,足够让他满门抄斩了。
那么雍正是怎么做的呢?雍正只是将年羹尧贬为杭州将军,剥夺了年羹尧的军权。本来雍正是要饶他一命的,可是没想到手底下的大臣们似乎会错意了,一个个全都开始揭发年羹尧的罪责。
上谕曰:“羹尧谋逆虽实,而事迹未著,朕念青海之功,不忍加极刑。”遣领侍卫内大臣马尔赛、步军统领阿齐图赍诏谕羹尧狱中令自裁。遐龄及羹尧兄希尧夺官,免其罪;斩其子富;诸子年十五以上皆戍极边。羹尧幕客邹鲁、汪景祺先后皆坐斩,亲属给披甲为奴。又有静一道人者,四川巡抚宪德捕送京师,亦诛死。五年,赦羹尧诸子,交遐龄管束。---《清史稿》
年羹尧这也不好,那也不行,足有92条罪状,每一条都可以送他归西。在这种情况下,雍正才恍然大悟,年羹尧是保不住了,这家伙得罪的人太多了。
这里面有落井下石的,也有曾经遭到年羹尧迫害,从而为自己诉苦的,更有跟风想要表明站位的。任何一方都没有想放过年羹尧的意思。
- 雍正无奈之下,只好把年羹尧给杀了,除了年羹尧之外,雍正还杀了哪些跟他有关系的人呢?首当其冲的就是年羹尧的次子年富。因为长子年熙已经早逝,所以年富是年羹尧爵位的继承人。
- 此外,还有年羹尧的两个幕僚汪景祺和邹鲁。在雍正看来,这两个人就是把年羹尧教坏了的罪魁祸首,他们就好比是韩信的蒯通一样,逼着自己的主子图谋不轨。
- 年家剩下的人,其实并没有受到株连,虽然有些人被发配边关,但是不久还是被雍正给释放了回来,所以雍正对年家是手下留情的。
这里面当然包括年希尧,年希尧虽然被革职了,但是不久之后,他又被重新启用,完全不影响他在仕途上的前行。
02雍正跟年妃的感情非常好,不会把年家赶尽杀绝的。雍正最爱的妃子是哪一个?绝对不是甄嬛,其实年妃算得上是雍正的挚爱了。雍正和年妃曾经生有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如果不是真爱的话,生一个就会彼此厌恶了。
贵妃年氏,秉性柔嘉,持躬淑慎。朕在藩邸时,事朕克尽敬慎,在皇后前小心恭谨,驭下宽厚和平。皇考嘉其端庄贵重封为亲王侧妃。朕在即位后,贵妃于皇考,皇妣大事悉皆尽心、力疾尽礼,实能赞襄内政。妃素病弱,三年以来朕办理机务,宵旰不遑,未及留心商确诊治,凡方药之事悉付医家,以致耽延日久。目今渐次沉重,朕心深为轸念。贵妃着封为皇贵妃,倘事出,一切礼仪俱照皇贵妃行。---《世宗皇帝实录》
这里面几个孩子都去世的比较早,这也是年妃伤心过度,身体透支的重要原因。其中雍正最爱的就是八阿哥福惠。
因为雍正很宠爱年妃,所以让年妃直接抚养八阿哥,这在清朝是比较少见的,因为生母不能抚养自己的儿子,这是清朝宫廷的惯例,不过也有先例。
- 福惠不仅得到母亲的宠爱,更是得到了雍正的宠爱。雍正成天都要把福惠带在自己身边,俨然就是默认了这个是自己的继承人了。
- 可惜福惠的福气太薄,贵妃死后没多久,福惠也早逝了。这么一来年妃给雍正所生的所有儿女,包括年妃本人,全部去世。
- 年妃的地位是比较高的,雍正刚登基,就把年妃封为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此后更是因为惦念年妃的病情,加封年妃为皇贵妃。
一时间年妃成为了雍正朝唯一一位有诏书册封的贵妃和皇贵妃。年妃死后仅仅一个月,年羹尧就被降罪了,不过雍正并没有涉及到年家其他人,可见还是怀着对年妃的感情的。
03年羹尧毕竟帮了自己大忙,雍正不是个忘恩负义之人。雍正是真的不想杀年羹尧,因为年羹尧对雍正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早在康熙活着的时候,年羹尧就做了陕甘总督,成为了雍正在朝外最有利的助手。
此后年羹尧和九门提督隆科多一外一内,两个人合伙就把雍正给扶上了皇位。有了这两位大权在握的人辅佐,雍正皇帝的皇位当然非常稳当。
希尧,初自笔帖式累擢工部侍郎。既,夺官,复起内务府总管,命榷税淮安,加左都御史。十三年,为江苏巡抚高其倬劾罢。乾隆三年,卒。---《清史稿》
此后西北罗卜藏丹津发动叛乱,他希望恢复固始汗当年的丰功伟绩。可这是对雍正皇帝极大的挑战。
雍正是不可能再让十四阿哥胤禵去战场了,所以大将军的位置,雍正留给了年羹尧。在年羹尧的帮助下,清军成功平定了罗卜藏丹津。
可以说年羹尧不仅对雍正有恩情,对整个大清国都是有恩情的。为此雍正哪里会舍得杀掉年羹尧呢?
这一切都是迫不得已,首先年羹尧是自己作死,对雍正失去了往日的尊重,狂妄自大的表现暴露无遗。其次年羹尧自己得罪了太多人,这些人都要弄死他。
雍正皇帝在这种情况下才对年羹尧下手的,所以他当然不会殃及无辜。像年希尧这种人畜无害的人,雍正皇帝更加不会碰了。
总结:年希尧是个没什么大名堂的官。年希尧的存在感,那就比较低了。我们试想一下,他好歹也是做过工程部副部长的人,为什么一点存在感都没有呢?
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因为他的能力实在是太差了。应该说,他没有做官的能力,但是他在绘画、陶器、医学等方面的研究,却是非常不错的。
这就好比是李煜,他是一个天才的词人,你非要让他做什么皇帝,这不是为难人吗?这种人畜无害的人,也不会引起雍正皇帝的主意。
再说了,雍正压根就没打算彻底把年家给毁了。毕竟他们的老爸年遐龄也是康熙朝的老臣,年妃又是雍正的最爱,年羹尧更是雍正的左膀右臂。
参考资料:
《清史稿》
《世宗皇帝实录》
雍正为什么杀年羹尧却放过了他的哥哥年希尧,其中有什么原因?
年羹尧的案子属于雷声大雨点小,年羹尧被定下九十二条大罪,光大逆罪就有五项。然而年羹尧一家在整个案件中,牵连至死的只有他自己和长子年富。如果按照《大清律》的司法流程进行,年羹尧一家不说株连九族,至少父母妻兄是跑不了的。所以说年羹尧案是绕开了司法程序,年羹尧与其子皆赐自尽,这在大清朝历史上属于大逆罪法外开恩的先例,年羹尧的哥哥、父亲既属于法外开恩的受益者,也属于法外开恩的推动者,除了此二人,还有几位人物在其中发挥了作用。
年羹尧案一开始完全是按照司法程序走的,这个案件从雍正三年(1725年)二月开始,其开始的标志为年羹尧的折子将 “朝乾夕惕”写成了“夕惕朝乾”。早就下定决心惩治年羹尧的雍正帝,就借题发挥,先给了年羹尧一个“自恃己功,显露不敬之意”的罪名,随后便开始瓦解年羹尧的西北势力集团。到了四月,又以瞒报青海灾情的罪名,将年羹尧的川陕总督解职,并令他交出抚远大将军印,降任杭州将军。
在年羹尧硬着头皮赴任杭州将军时,雍正滴已经安排田文镜等人查实年羹尧贪腐的证据,并引导朝臣弹劾年羹尧,这主要是为了进一步解除年羹尧的职务。到了七月,年羹尧的贪腐罪名已被查实,所以顺其自然的革职,而后一降再降,最终世袭爵职一并革除。这个路数虽然是雍正帝为了避免动荡而做的缓兵之计,但也体现了整个案件的司法流程。清朝对处理朝廷官员的的司法程序就是降职、革职、查审、议罪、定罪、判决。前边的环节都是按照这个程序来的,而到了执行的时候,才有了变化,雍正帝绕开司法程序,赐年羹尧自尽。
清朝历史上还有一位也是这种情况,这个人就是鼎鼎大名的和珅,定罪之前的所有环节都是按照司法程序走的,但到判决环节,嘉庆帝法外开恩,赐以自尽。和珅能够逃过司法程序的判决,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其子丰绅殷德娶了乾隆爷的掌上明珠固伦和孝公主,她是乾隆爷六十五岁的“老来子”,疼爱颇佳,嘉庆帝也很疼爱这个妹妹,所以为了避免株连,和珅沾了儿媳妇的光。二是乾隆朝比较倚仗和珅,和珅功勋卓著,所以赐死算是念及功劳,以及照顾乾隆爷的面子,毕竟乾隆爷“十全之功”不能毁在重用“奸臣”上。
由上述可见,和珅案判决阶段的重要影响人物是固伦和孝公主,那么年羹尧案判决阶段的影响人物是谁呢?我觉得有三个人:
- 朱轼、年遐龄、年贵妃
在案件走到判决阶段时,百官为顺圣意,一再要求按《大清律》处年羹尧极刑,如果真是这样判决,九十二条大罪足可以株连九族。这时候就有人站出来为年羹尧说话,但并非针对年羹尧,而是针对其父年遐龄。为年羹尧说话的是皇子弘历(乾隆帝),以及他的老师、文华殿大学士、太子太傅、吏兵两部尚书朱轼。
弘历自不必说,那是雍正帝的亲儿子,而这个朱轼却值得说道说道,他是康雍乾三朝元老,当然,年羹尧案时,他只经历两朝。但他的名气很大,康熙时期,从学政工作干起,做到浙江巡抚、挂左都御史衔。他的思想理念为皇权专制与道德教化相统一,也就是皇帝们都很喜欢标榜的仁君之道。所以在年羹尧案件中,他就是以年羹尧之父年遐龄作为突破,说年遐龄是退休的封疆大吏,功勋卓著,而且常规劝年羹尧勤勉国事,如果年羹尧以大逆处死,会连累老人家,这是不仁之举。
没有哪个皇帝愿意背上不仁的骂名,而且朱轼这样的学界大佬都这么说了,雍正帝当然会考虑一番。而且年遐龄是雍正帝的老丈人,雍正帝的年贵妃在一个月前刚刚去世,老人家本来就处于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伤阶段,若再以年羹尧谋逆案株连到老人家,确不是仁君所为。
说到年贵妃,历史上有所争议,但她能够陪葬在雍正帝棺椁左侧,说明雍正帝与之感情并无问题。年羹尧的家族也是因为年贵妃才被抬进了镶黄旗,所以雍正帝在判决年羹尧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整个年氏一族的命运了。既然是考虑到家族命运,那么肯定不会以正常的司法程序判决、处决年羹尧。所以在讨论年羹尧的哥哥年希尧为什么能逃过株连时,首先要从年氏家族的命运来看,可以说年氏家族避免受株连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朱轼的一席话,以及年遐龄和年贵妃的特殊角色。
整个年案,直接死于案件的就是年羹尧和其子年富,而且年富是因为参与了太多事情,也就是雍正帝夺嫡期间的种种阴谋,这个知道的人肯定得死。在年羹尧直系家属的处理上,他的第二任妻子因有宗室女的身份,故而被遣返回娘家,年羹尧的小妾则全部卖为奴婢,十五岁以上的儿子皆遭流放, 但到了雍正五年,年羹尧诸子皆受到赦免,全交年遐龄管束。该案件所涉及的年羹尧家人就这么多,其余都是免职之类,或者财产充公,免职者就包括年希尧。而年羹尧么那些朋党幕客都受到严惩,比如邹鲁、汪景祺先后坐斩,亲属皆披甲为奴。
整个案件其实针对的只是年羹尧,主要原因就是权力过重、功高自傲、藐视皇权等,再有一点就是君臣之间的隐衷。也就是雍正夺嫡时候的秘密行动,这种见不得光的秘密合作只能有君臣二人知道,但年羹尧并不老实,他没有完全按照雍正帝的设定执行。
当时对于大将军胤禵,雍正帝想让年羹尧在外部形成牵制,但年羹尧向康熙帝打小报告,说胤禵有“谋逆”之心,所以胤禵被调往京城。牵制是成功了,但也成了烫手的山芋,雍正帝夺嫡成功后,只能将胤禵软禁,据说皇太后的去世就是这事儿给闹的。对于胤禟,雍正帝是想将其至于万劫不复的境地,而年羹尧听取胡期恒的建议,给胤禟在西北盖了大房子,好吃好喝的供着,反而形成了对雍正帝的牵制,这不仅存在谋逆的风险,而且让雍正帝心里有苦又不能说。
所以年羹尧案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将这种隐衷永久的埋于地下。这些事在当时毕竟牵扯到站队问题,所以除了年羹尧与年富,以及他的官僚党羽外,并没多少人知道,处置了这些人也就没必要株连更多人。要说年希尧,本身也就为人低调,看不惯弟弟的嚣张跋扈,二人虽是亲兄弟,但关系并不近。且年希尧成名比弟弟更早,也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人,雍正帝没必要因年羹尧的个人问题株连到他。年希尧因弟弟的案件只是被罢官,但一个月之后,他又被重新任命为正二品内务府大臣,后来还管理过税务、窑务,最终官至从一品。
雍正为什么杀年羹尧却放过了他的哥哥年希尧,其中有什么原因?
雍正帝为什么杀了年羹尧、却放过了他的哥哥年希尧?其实,雍正帝处理“年羹尧案”是典型的“雷声大、雨点小”,不仅仅是年希尧,年羹尧的父亲年遐龄同样没有受到牵连。年遐龄仅仅是被革爵、年希尧也仅仅是被罢官而已,甚至连年羹尧的几个儿子,在被短暂“流放极边”之后也都被赦还了。史籍记载,雍正帝把年羹尧的几个儿子交给了他们的祖父年遐龄“管束”。把亲孙子交给亲祖父“管束”,还“管束”什么?事实上,在整个“年羹尧案”中,年氏家族总共就死了两个人——年羹尧和他的一个儿子年富,仅此而已!这在中国历史上皇帝清洗功臣的案例中是绝无仅有的。
▲年羹尧画像
雍正四年正月,就在年羹尧自尽一个多月之后,年希尧便被妹夫雍正帝重新启用、出任了正二品总管内务府大臣。雍正十二年,年希尧又升任从一品左都御史。乾隆三年,年希尧寿终正寝,享年六十八岁,在那个年代也算是“长寿”了!此外,年遐龄去世时,姑爷雍正帝也下令恢复了他原来的职位并以一等公之礼下葬,一切全部回到原点。那么,雍正帝为什么杀了年羹尧却放过了年希尧呢?
▲年希尧画像
雍正帝杀年羹尧仅仅是提前除害雍正帝为什么要杀年羹尧?并不是因为年羹尧谋逆,也不是因为年羹尧威胁到了皇位、皇权。仅仅是因为年羹尧的手伸得太长了,把手伸到了中央的人事任免等诸多方面!时人甚至称之为“年选”。赏功罚罪本该是恩出于上,正所谓“雷霆雨露、尽皆天恩”,可年羹尧却“越俎代庖”了。这是什么?结党、结私党!手握重兵、节制三省四地的抚远大将军居然结党了,而且是结私党、拿着朝廷的功名送他自家的人情!雍正帝还能睡得着觉吗?又有哪位皇帝面对这样的事情还能无动于衷?雍正帝拿下年羹尧几乎是必然的。平心而论,最初雍正帝或许也并没有打算置年羹尧于死地,但朝野弹劾年羹尧的奏折却给雍正帝来了个措手不及,群臣居然给雍正帝“送”来了年羹尧的九十二款罪状!这时候,雍正帝已然是骑虎难下了,不杀年羹尧恐怕很难给朝野一个合理的交代。
但是,细心的人想必都能发现,给年羹尧议论出的就是九十二款罪状中,没有一款是有确实证据的“谋逆”,更加没有一款牵扯到年希尧和年氏家族。换言之,年希尧和年氏家族并没有和年羹尧搅在一起,年羹尧也没有什么谋逆的事实。雍正帝拿下年羹尧仅仅是为了提前除害,既然年羹尧已经自尽了、雍正帝的目的也已经达到了,又何必将事态无限扩大化、株连年氏全族呢?
敦肃皇贵妃的情分尚在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敦肃皇贵妃年氏。她是年希尧和年羹尧的亲妹妹,早年间嫁给了潜邸时期的雍正帝作侧福晋。更重要的是,雍正帝对年氏是真心喜欢!自和恭亲王弘昼出生之后,直到果恭郡王弘曕出生之前的这段时期里,雍正帝出生的所有孩子都是年氏所生。仅此一点,也足见雍正帝对年氏的情有独钟了。
▲敦肃皇贵妃画像
有人说,这是因为雍正帝想要借年氏来拉拢年羹尧。但这种说法根本讲不通。因为雍正三年,年羹尧已经倒台时,雍正帝对年氏依然情深义重。彼时年氏已经病重,为了能让她走得不那么糟心,雍正帝硬是暂时搁置了对年羹尧的处置,而且还在临终前将其晋封为了地位仅次于皇后的皇贵妃!如果仅仅是为了拉拢年羹尧,这个时候雍正帝已经完全没有做这些的必要了,不是吗?不仅如此,雍正帝对年氏所生的儿子福惠也是极尽疼爱之能事,甚至多年之后乾隆帝都不无醋意地提及“皇考最为钟爱八阿哥(福惠)”。年氏去世之后,雍正帝不仅将其风光大葬、谥“敦肃”,而且还将年氏葬入了自己泰陵的地宫之中!要知道,彼时皇贵妃入葬帝陵地宫并不是定制,只有怡贤亲王胤祥的生母敬敏皇贵妃一例而已,雍正帝如果不喜欢年氏,完全可以不这么做……
由此可见,雍正帝对年希尧和年羹尧的这位妹妹还是颇为钟意的!爱屋及乌,对年家人另眼相待也便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了。杀年羹尧是政治需要、雍正帝不得不为之。但看在敦肃皇贵妃年氏的情分上放过没有涉足其中的年氏家族、放过岳父年遐龄和大舅哥年希尧,雍正帝内心还是愿意去做的。更重要的是,年希尧这个人非常“聪明”!雍正帝根本没有杀他的必要。
▲雍正帝画像
年希尧懂得明哲保身虽然是一个老爹所生,年希尧与年羹尧在性格上却是天壤之别!年羹尧这个人性格高调、张扬,甚至有些嚣张跋扈,年希尧却恰恰相反,性格相当低调、内敛,低调到甚至有些“傻”,就连雍正帝都曾经公开称其为“呆公子”“大傻公子”“最容易让人哄的”。
▲年希尧画像
可谁又敢说这不是年希尧的“保护色”呢?年羹尧已经极度高调、张扬了,而且还手握重兵、功高震主,年希尧如果再高调,年氏家族恐怕离家破人亡也就不远了……为了避嫌,年希尧从不与年羹尧勾勾搭搭,用时人的评价就是“玩物丧志”、把大把经历用在了“兴趣爱好”方面,就是不好好做事、做官。甚至有传教士说年希尧“离开了幕僚都不知道怎么写一封奏章”!多年之后,乾隆帝也评价年希尧是“玩物耽安”。总而言之,年希尧给自己营造了一个“玩物丧志的公子哥”形象,这样一个人,恐怕没有哪位皇帝会拿他当“假想敌”。年希尧能够在波云诡谲的雍乾政坛全身而退,也便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了,因为他根本不是雍正帝父子主桌上的那道菜!
▲乾隆帝画像
综上所述,雍正帝之所以杀了年羹尧却放过了年希尧,主要还是因为杀年羹尧只是“提前除害”,并不是因为年羹尧谋逆,更加不涉及年希尧和年氏家族。再就是敦肃皇贵妃的情分尚在,雍正帝内心也愿意给年氏家族一条活路。除此之外,年希尧的明哲保身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为了与弟弟年羹尧撇清关系,年希尧一直在刻意制造一种“玩物丧志的公子哥”形象。以至于雍正帝、乾隆帝及世人都认为他“傻”,人“傻”自然没有野心,这样的人还真不值得皇帝去杀,不是吗?
雍正为什么杀年羹尧却放过了他的哥哥年希尧,其中有什么原因?
年羹尧和年希尧虽然是哥俩儿,但是他们的脾气,秉性完全不同。这就是他们两个人命运截然不同的原因。虽然同朝为官,但是两人几乎没有交集,也就没有什么瓜葛了。
解铃还须系铃人,咱们看看雍正是怎么说的吧。
赐死年羹尧后,雍正说:年羹尧其子年富因“居心行事,与年羹尧相类”赐死;因年遐龄、年希尧素来为“忠厚本分之人”,予以宽免,革职。这或许就是官方答案。
要想仔细分析其中的原委,就得从年氏家族开始介绍。
年氏家族对年家兄弟的影响明朝,年羹尧的祖上,在辽宁做官。明末,祖父,年仲隆被满人俘获,成为满人奴隶。后来,随着满人入关。
顺治十二年,颁布法令,各家所有生员,不论满、汉、蒙古,都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年仲隆中得进士,被免除了奴籍,并任镶白旗汉军第五参领第一佐领。 知识改变命运,从祖父,年仲隆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我认为这是年氏家族一个比较重要的转折点。
年羹尧的父亲——年遐龄,随父做官,官至湖广巡抚。
生在官宦家庭,年羹尧和他的哥哥年希尧也顺利成章的入朝做官。
年氏家族的另外一个转折点是:康熙四十八年,康熙指配年遐龄的幼女嫁给雍正,并册封为“雍藩侧妃”。雍正继位后,又被封为“敦肃皇贵妃”。
敦肃皇贵妃对哥哥年羹尧、年希尧两人的仕途影响很大。这也是年羹尧飞扬跋扈的原因之一。
不过也有人认为,雍正为了让年羹尧为其卖命,才册封他的妹妹为皇贵妃的。
兄弟两人有何不同?年羹尧英勇善战,屡立战功,再加上雍正的重用,整个人就飘了,目中无人,根本控制不住自己。得罪了不少人,以至于最后,朝廷大大小小的官员都弹劾年羹尧,再加上“八爷党”的弹劾,敦肃皇贵妃去世,雍正没有了最后的顾忌,痛下杀手,赐死了年羹尧。
咱们再说说年希尧。他如果不是生在官宦家庭,最适合他的职业应该是科学家。他根本无心做官,要不是他的父亲,妹妹和年羹尧在朝廷中的影响力,估计他早被开除几百次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理由一:康熙六十年因失察被革职。
理由二:书中记载,雍正多次称他为:呆公子、最容易让人哄、大傻公子。
理由三:乾隆继位后,大臣们弹劾他,称他为“玩物丧志”。
理由四:著作颇多。
数学方面有:《测算刀圭》、《面体比例便览》、《对数广运》、《视学》;医学著作有:《集验良方》、《经验四种》;音乐著作有:《重校增补五方元音全书》
由此可见,他对自然科学特别有兴趣。这让我想起了《人民的名义》里面,不喜欢当官,只喜欢看星星的孙连成。以年希尧在自然科学的成就,就算是放到现代,也是标准科学家啊。
他对当权者来说,毫无公害,也就没有必要杀他了。
结束语年希尧生在了一个官宦家族。年羹尧野心大,争强好胜,妹妹贵为皇贵妃。他也只能踏入仕途,但是年氏家族起起伏伏,从鼎盛突然走向衰落,年希尧备受打击,不如安心“看星星”来的悠然自得,还不用冒杀头的风险。正是年希尧“玩物丧志”、没有野心的秉性,救了他一命。
雍正为什么杀年羹尧却放过了他的哥哥年希尧,其中有什么原因?
年羹尧曾经是雍正的肱股之臣,但是却因为功高震主,被他赐令自尽。而在年羹尧死后,年家也大厦倾颓,被雍正下旨查抄。而年羹尧的妻妾儿女,成年的大部分被处死或者流放,而年幼的则没入宫中为奴。曾经显赫一时的年家,最终竟然落得这般下场。但是在年家遭逢的巨大变故之中,却有一个人独善其身,他就是年羹尧的亲哥哥年希尧。
年家兄弟姐妹三人,年羹尧习武,年希尧习文,妹妹年氏则是雍正的贵妃,深得雍正皇帝喜爱。年氏有这样两个才华横溢的哥哥,自然不愁在后宫站不稳脚跟。而年羹尧和年希尧这两兄弟,性格却完全的不同。年羹尧脾气大、性子直,因为常年在军中生活的关系,很不擅长人际交往。但是年希尧则是一个儒将,他说话讨人喜欢,也从不摆架子,是个人缘颇好的人。
年羹尧和年希尧虽然是亲兄弟,但是互相看不惯。尤其是年羹尧,他觉得自己的亲哥性子慢吞吞的,所以平时回京,也极少跟哥哥一起出门。两兄弟之间的龃龉,雍正皇帝也是十分清楚的。年希尧虽然是个文臣,但他也并不是庸碌之辈。年家当时靠着年羹尧和年氏,已经相当显赫了。所以年希尧身上的担子,反而不重,他也有更多的时间来做自己的事情。
年希尧跟弟弟不同,他不在乎那些虚名,功名利禄于他并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他最擅长的不是政务,而是画画和弹琴。年希尧最擅长的就是山水画,他的画作颇具气韵。至于琴艺,他则是广陵琴派的弟子,于音律上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雍正皇帝也十分知人善用,他知道年希尧不爱官场的尔虞我诈,所以给了他一个非常特殊的职位,让他担任景德镇督陶官。
这个督陶官,平时负责的就是督造景德镇官窑御用瓷器的烧制。这个职位对别人来说是一个闲职,但是对年希尧来说却是再合适不过的了。他也很喜欢瓷器,督陶官也不需要跟别的官员过多接触,他只需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可以了。而年希尧也没有尸位素餐,他担任督陶官之后,发明出来了烧制瓷器的新技术,还调制出了几种新的釉色,雍正对此十分的满意。
年羹尧自尽之后,年家一下子垮了。而年希尧并没有如年家的其他成年男子一样受到牵累。弟弟去世之初,他也曾经赋闲在家待了几个月。但是在他处理完年家的事情之后,雍正立刻下了一道旨意,令他官复原职。
总结:
雍正并没有因为年羹尧的事情苛待年希尧:
一方面是因为他了解年希尧的为人,一方面是因为他知道,年羹尧跟年希尧两人的感情并不好,再加上他也无意对年家赶尽杀绝。虽然雍正放过了年希尧,但是年希尧多多少少还是受到了一点影响。从此之后,年希尧对官场更是失望,他也没有让年家再度复起的心思。乾隆上位之后,以“玩物耽安”为由,罢免了年希尧的官职。这对于年希尧而言,反而是一种解脱。
雍正为什么杀年羹尧却放过了他的哥哥年希尧,其中有什么原因?
年希尧虽然是年羹尧的哥哥,但是年希尧与年羹尧的个性相差很大,并且年希尧是一个文官,他的官职是督陶官,一个闲职,远离政治中心,所以雍正对他很放心,并且雍正对年贵妃还是感情很深的,所以他也不想对年家赶尽杀绝,所以才会放过年希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