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真的挖过诸葛亮的墓了吗?

给诸葛亮抹黑,这可不是现代专家的专利,其实明朝就有一位老铁曾经干过这件事,而且还干得轰轰烈烈,有声有色,他就是大明王朝的开国元勋刘基刘伯温。

刘伯温表示,自己好歹也是个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的高人,他就不相信诸葛亮比自己厉害,所以要去把诸葛亮的坟给刨了,看看诸葛亮是不是预料过自己坟被刨了这件事。

刘伯温扬言,如果诸葛亮算出自己去刨坟的事情,他就给诸葛亮磕一千个响头,要是没有算出来的话,那就说明诸葛亮也不咋地。

一、关于这件事的几个传说:
  • 第一、刘伯温带着一大帮人去给诸葛亮刨坟。

刘伯温说干就干,带着一大伙人,说是要去祭拜诸葛亮。走到诸葛亮的坟墓跟前,就看到一大块石碑上写着:吾到无人到。

刘伯温看到这几个字,心里就有些好笑,虽然觉得书法不错,可是这内容说的一点也没有道理。诸葛亮你能到的地方,我刘伯温不也到了吗?

所以他觉得诸葛亮就是在吹牛,预言这种事情,谁当真谁就真的输了。再往前走了走,刘伯温又看到了五个大字:只有伯温到。

这五个字的分量实在是太重了,因为诸葛亮果然预知到,将来刘伯温会来到这里。而刘伯温却丝毫不能预料到,将来他的坟前会有谁来。所以刘伯温不禁对诸葛亮佩服得五体投地。

  • 第二、刘伯温打开了诸葛亮坟墓的地宫。

刘伯温对诸葛亮是非常不服气的,所以在大明朝一统天下以后,他就带着人前去打开了诸葛亮的地宫。

刘伯温发现地宫之中虽然不见天日,却依旧有一盏小灯亮着。这盏灯显然已经亮了一千年之久。

刘伯温仔细观察了地宫的周围,原来在地宫四个角上各有一口大缸,缸里面应该全是火油。刘伯温哈哈一笑,表示,诸葛亮你再牛,这四口缸里的油也有烧尽的一天。

可就在这个时候,刘伯温发现棺材上刻了几个字:伯温加油!刘伯温吓得面无人色,诸葛亮是真的懂预言啊,连忙给诸葛亮的四口缸加满了油。那么问题来了,只写这几个字,等到刘伯温加的油再烧完了,那又该如何呢?

  • 第三、刘伯温喝了水,穿了靴,遇到了不测。

从地宫里出来以后,刘伯温终于意识到了诸葛亮的厉害。这个时候他看到孔明祠的桌子上摆着一碗水,地上放着一双靴子。

刘伯温出于沾点喜庆的想法,就去把水喝了,又穿了这双鞋在地上走了走,并且说道:喝吾师水清廉不贪,穿吾师靴路正不偏。

说完以后,刘伯温就要走,可是看到照壁之上,赫然写着这么几个字:穿吾靴,喝吾水,走到沙丘逢凶灾。

这话可把刘伯温结结实实地给吓住了。他连忙带人离开了这里,一路上担惊受怕,就怕遇到沙丘,所以刻意绕开了沙丘镇走。

结果在半道上,遇到俩小孩儿在东西两个干涸的沙丘河床上打闹,并且分出了胜负。其中一个小孩儿高喊:东沙丘胜咯,西沙丘败咯。这话可把刘伯温吓惨了,因为提到了沙丘两个字。这个时候刘伯温一口鲜血,就把自己给吓死了。

二、诸葛亮葬在哪里,并没有人知道。

这三个故事,无一都是在宣传诸葛亮有多神,其实我们要知道,诸葛亮当年下葬的时候,并没有人知道他被葬在了哪里。

就算刘伯温神通广大,这历经了一千多年的坟墓,他又能到哪里去找呢?找到还得考证。武侯祠显然不是诸葛亮的坟墓,而是刘备的坟墓。

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三国志》

关于诸葛亮下葬,其实也有一个小故事。他担心有人知道他葬在哪里,所以就嘱托刘禅,让四个大汉用绳子抬着他的棺材向南走,走到哪儿绳子断了,那就把他埋在哪儿。

结果这四个大汉为了图省事儿,索性就把绳子给割断了,随便找个地方把诸葛亮给埋了。等他们回来复命的时候,刘禅觉得不对,一番询问后,果然发现有诈,所以立刻将这四个玩忽职守的人给杀了。

杀了他们四个以后,刘禅才有点后悔,因为这世上只有他们四个人知道诸葛亮埋在了哪里。所以说诸葛亮的坟,是一个迷。估计就埋在了定军山附近,毕竟诸葛亮不喜欢铺张浪费,而且运输尸体十分麻烦,时间长了还会发臭。

三、刘伯温跟诸葛亮的地位,是完全不同的。

都说一统江山刘伯温,三分天下诸葛亮。其实这两个人完全不一样,刘伯温只是朱元璋众多谋士中的一个,就算建国以后,刘伯温也只是被封为伯爵,完全不入流。要知道李善长、徐达这些可都是公爵。公侯伯子男,公爵比伯爵大太多了。

伯温留下万年碑,吩咐后人切莫推。木子若然推得倒,一场霸业总成灰。李闯见碑文说刘伯温留下,只许李姓人推,我若推倒此碑,内中必有缘故。试叫喽啰用力齐推,推之不倒,自己忙把袍袖卷起,跳下坑里,伸手一推,倒在地下,跌得粉碎。---《崇祯惨史》

而诸葛亮是蜀汉王朝的顶梁柱,刘备在的时候就是丞相,刘备去世以后,他更是成了蜀汉说一不二的那个人。

所以说这两个人地位完全不一样,刘伯温最多跟曹操的郭嘉、贾诩、荀攸、程昱这类人相提并论,距离诸葛亮、荀彧这些人还是差远了。

所以刘伯温也不会无知到去找诸葛亮的麻烦,要找其实也是李善长去找诸葛亮的麻烦,毕竟大家都是丞相,李善长可是正儿八经的大一统王朝丞相。

总结:刘伯温和诸葛亮很像倒是真的。

这两个人都是道家学派的弟子,每个人都精通易经八卦。天文地理无所不知,经史子集无所不晓,都是一流的学术型人才。

两个人也都是辅佐自己的主公打江山,在权谋方面,都有自己的见解。所以常常有人把他们放一起做比较。

甚至有人说,西周姜子牙,投胎到了西汉就是张良,再往后就成了诸葛亮,最后成了刘伯温。那么我想知道的是,下一个是谁呢?嘿嘿。

参考资料:

《三国志》

《明史》

刘伯温真的挖过诸葛亮的墓了吗?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这是刘伯温贬低诸葛亮抬高自己所写,刘伯温生前恃才傲物,经常点评诸葛亮,认为诸葛亮徒有虚名,只配给自己提鞋子,那么刘伯温又为何要挖诸葛亮的墓呢?

刘伯温说孔明才智非凡,我与孔明的学识只差一厘、与他的德才只差一毫、与他的智慧只差一丝!都说孔明知前后,据说他料定死后有谁来祭奠他,还记录在册,如果我去了之后,发现此事不真就证明他在我之下,如果真有此事,我定当跪地磕头!刘伯温果然去祭拜孔明墓,到了之后看见“吾到无人到”五个大字,意思是我到了这没有其他人来到这,刘伯温心想我这不是到了吗?于是说诸葛亮算错了,就把诸葛亮墓碑推到了。转身就走,没几步又看见一巨大的石碑,上面写着“只有伯温到”,刘伯温一脸害怕,十分尴尬,就在刚刚还装X了一把,于是就跪地磕头,正准备起身结果却怎么也起不来,用不上力气,于是低着头又看见一行小字:“伯温戴盔行礼,脱盔而起。”最后脱下了金盔才得以起身,此时刘伯温已经是满头大汗了。

刘伯温虽为明朝建立立下汗马功劳,但朱元璋封赏功臣时,他却不以功臣自居,而且俸禄和官爵都比较低,后来因他嫉恶如仇,敢于直言而得罪了李善长、胡惟庸等人,辞官回家,忧郁成疾,后来吃了胡惟庸送来的太医药,而不明不白的死去。

我们纵观刘伯温的一生,他嫉恶如仇、刚正不阿,为人也很低调,不求名利,不可能是一个目无先贤、居功自傲的人,更不可能为了证明自己比诸葛亮强就去挖人家的坟。

即使刘伯温后来低调接受朱元璋封赏有故意逃避宫廷权斗的嫌疑,就更不会做出挖人家的坟这样大不敬之事了,毕竟自古人们对坟看的比较重,挖人家坟可不是一件小事。所以刘伯温挖诸葛亮的坟只是民间传说,也是人们故意将两人放在一起比较的心理倾向作怪的产物,至于诸葛亮算出后世会出一个刘伯温,更是无稽之谈。

刘伯温真的挖过诸葛亮的墓了吗?

有一句话叫做“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可见刘伯温在很多人的心中智慧绝对不输诸葛亮,甚至是在诸葛之上。

但是刘伯温听说诸葛亮曾经得到过天书,刘伯温虽然也是有大智慧,不过对于自己未曾涉及的东西,他一样有好奇心。他带着一拨人来到定军山下,他知道这里可能是诸葛亮的衣冠冢,他也知道自己如果打开诸葛墓可能会受到谴责,但是在传说中的天书诱惑下,他决定带人挖开诸葛武侯墓。

刘伯温在带人挖开的武侯墓后看到的景象都惊呆了,他们看到墓里面摆放着七口大缸,大缸里面盛着灯油,灯油是供给一根棉绳,保证它一直点燃着,大缸之间相互连接。其中六口大缸已经没有油了,只有一口缸里面还有灯油。

刘伯温看到这一幕就已经有点慌了,后来就安排人开始寻找他想要的天书,偶然找到了一块竹签,签上还有字,刻着小刘小刘,快快添油。刘伯温立刻反应过来,这是诸葛亮早就算到了他会来找天书,刘伯温马上跪下磕头,还对边上的人说了一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便匆匆带着人离开,还将武侯墓周边给修葺好。

虽然刘伯温去武侯墓寻找天书是个传说,但是根据现在的考古发现,真正的武侯墓的确是没有被盗掘。历经几千年还能保全陵墓完好,不得不说诸葛亮的确在这方面做的非常牛。当然还有一个让人不解的就是,武侯墓上为什么会种一棵树,坟头种树的确少见,我们现在已经很难再去猜测武侯的想法了,不过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品质值得所有华夏子孙学习。

刘伯温真的挖过诸葛亮的墓了吗?

民间传说,绝无此事。

刘伯温真的挖过诸葛亮的墓了吗?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在诸葛亮死以后,他让手下把自己的棺材用绳子绑上,然后往回抬绳子在哪里断了就在哪里下葬,而那些抬棺的人在途中觉得太累了,于是就随便找了个地方把诸葛亮给安葬了,但是那些人在抬棺的人,回到成都后就被刘禅给处死了。今天小编要说的是诸葛亮的墓到底在什么地方?其实有两个说法,第一个说法就是诸葛亮的墓被司马懿找到,而另一个说法就是诸葛亮的墓被刘伯温找到了。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诸葛亮的墓是被司马懿找到的,小编听说过这样一句话,那就是死诸葛治死活仲达,很多人都没有听过这句话,只听过死诸葛吓退活仲达,吓退活仲达指的是在诸葛亮死了以后,蜀军把诸葛亮的雕像拿出来以后就让司马懿吓得退军了。而是治死活仲达是在诸葛亮死后,其中的一件随葬品是一件兵书,而诸葛亮在生前一直用毒泡这本兵书,在诸葛亮死以后司马懿找到诸葛亮的墓,并且得到了这本兵书,而且司马懿还每天都看着兵书,最终被书上所带的毒给毒死了,这就是死诸葛治死活仲达。在这里出葛亮的墓应该是被司马懿找到了。

第二个说法就是被刘伯温找到的,我们知道刘伯温是朱元璋手下的一位谋臣,朱元璋之所以能够统一天下必然离不开刘伯温的帮忙,但是在朱元璋称帝以后,刘伯温就选择了离开朱元璋出家为僧了,因为刘伯温很清楚如果他不离开朱元璋的话,自己就会被杀头的,毕竟伴君如伴虎嘛。其实刘伯温挖过诸葛亮的墓,在挖开后他就恍然大悟了,因为诸葛亮在梦里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的是,我知后世出伯温,伯温后世出谁?看到这句话后,刘伯温自以为自己比诸葛亮差得甚远。而在这里就是诸葛亮的墓被刘伯温到的。

不过小编个人认为,没有人知道诸葛亮的墓在哪里,毕竟给诸葛亮下葬的人已经被刘禅被杀了,所以就没有人知道他的墓在哪里,就算知道诸葛亮的墓在哪里,那他的墓一定被那些盗墓盗过了,所以他的墓里只是一个空穴而已,除了以上的两个说法有以外你们还知道什么呢?

刘伯温真的挖过诸葛亮的墓了吗?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这是刘伯温贬低诸葛亮抬高自己所写,刘伯温生前恃才傲物,经常点评诸葛亮,认为诸葛亮徒有虚名,只配给自己提鞋子,那么刘伯温又为何要挖诸葛亮的墓呢?

刘伯温自小胸怀大志,想着做出一番经天纬地的大事,但是他总觉得的自己的本事不济,离那些天才还差着一点。他苦思冥想自己到底差哪儿了呢。

有一年坐船出门,和一帮文人论起天下大事来,众人一会儿说陈友谅势力大,能夺得大元江山的人非汉王莫属,有人说张士诚温婉待人,是做大事的料,就中有个和尚沉默不语,听众人乱哄哄东一嘴西一嘴的。和尚忽然哈哈大笑说:众位相公说了半天,老衲听得脚都麻了,待老衲伸伸脚也说说我的愚见。众位儒生看着这个略有疯癫的和尚说:老和尚好好念你的经就得了,你懂什么天下大势呢。老和尚活动了活动双脚,缓缓的说:在我看来,天下大势和和尚关系大着咧。你们讨论了半天,我觉得都没有说对,我说说我看到的天下大势。

这时,船已靠岸,老和尚晃晃悠悠的走了。众儒生都觉得这疯和尚疯的可以,只有刘伯温觉得这老和尚不是凡人。于是他追上前去,向老和尚毕恭毕敬的请教天下的形势。

老和尚看他确实虔诚,把他领回了寺庙,老和尚告诉刘伯温自己家祖上是徐茂公,只因为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他这一支怕被连累,连夜逃了,临走时带走了徐茂公很多的藏书,其中有半本奇门,学会能知天下大事。

刘伯温向老和尚祈求,想看看这本传说中的神书。老和尚犹豫再三,答应借给他看一夜,而且只准在庙里看,不得携带出去,不得抄书,刘伯温这人看书一目十行过目不忘。一夜之间,他把半部奇门记住了七七八八。辞别老和尚,刘伯温回到家,越研究奇门越觉得奇妙无穷,可惜只有半部,很多里面学问无法贯通。他苦苦寻找另外半部奇书,但是市售的大多是赝品。有一天刘伯温忽然灵光一现,想到:徐茂公的奇门虽然残缺,但是他以前也有人学习奇门,他们手里的奇门未必是残卷。这时候一个名字忽然跳入他脑海里,诸葛亮。据说诸葛神机妙算,完全得自那本叫奇门的奇书,27岁出山,和天下群雄一较短长。

刘伯温在家里按照半本奇门的记载,苦苦推算诸葛墓地所在。整整三个月时间,他没有迈出家门一步,终于给他算出诸葛墓地的所在,他雇了很多摸金校尉的后人,浩浩荡荡的去定军山找诸葛亮的墓地去了。刘伯温到底找到诸葛亮的墓没有呢?

有两个传说,一个传说是刘伯温挖到了诸葛亮的衣冠冢,墓里有几口大缸,供养着一盏长明灯,刘伯温带人挖开坟墓,触动了墓里的机关,一块石碑拔地而起器,石碑上书写几个大字:伯温加油。意思是诸葛亮知道刘伯温要来偷坟掘墓,所以事先让人刻了这块石碑,不但能吓刘伯温一跳,而且阻止了刘伯温挖坟不止的行为,还要坑刘伯温几缸灯油。

另外一个故事版本是,刘伯温挖到了诸葛真墓,挖到半路忽然有一块石碑横空出现,上书五个大字,只有伯温到,刘伯温一看诸葛亮早就预见到了自己会来挖坟,那么自己继续挖下去不知道会有怎样灾殃等着自己,于是再也不敢挖了。刘伯温对着石碑恭恭敬敬的磕了三个响头,退出诸葛亮的墓,让人封好土,所以诸葛亮的墓至今没有被盗的痕迹。

刘伯温的很多传说都是个故事,真的只是个故事而已。

我们纵观刘伯温的一生,他嫉恶如仇、刚正不阿,为人也很低调,不求名利,不可能是一个目无先贤、居功自傲的人,更不可能为了证明自己比诸葛亮强就去挖人家的坟。即使刘伯温后来低调接受朱元璋封赏有故意逃避宫廷权斗的嫌疑,就更不会做出挖人家的坟这样大不敬之事了,毕竟自古人们对坟看的比较重,挖人家坟可不是一件小事。所以刘伯温挖诸葛亮的坟只是民间传说,也是人们故意将两人放在一起比较的心理倾向作怪的产物,至于诸葛亮算出后世会出一个刘伯温,更是传说。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