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刘备巅峰时期的力量且孙权不反水,蜀汉有多大机会干掉曹魏?
用时间点来看三国故事,公元219年,孙权反水偷袭荆州,此后三国格局发生质的变化。公元220年关羽被杀,同年曹操病逝,曹丕称帝,建立曹魏王朝。
公元221年,张飞被杀,同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王朝。也是在这一年,刘备发动夷陵之战,与孙权火并,并且于第二年战败收兵白帝城。
从此蜀汉一蹶不振,有生力量丧尽,刘备最精锐的一支军队荡然无存。蜀汉内部内乱不断,南蛮崛起,各地太守叛乱。
在这个时候诸葛亮临危受命,接过了蜀汉大旗,帮助刘禅一一平定内乱,勉强维持住了蜀汉的局面。其实我们看得出来,所有事情的关键点,就在于公元219年,孙权偷袭荆州。那么如果孙权那个时候没有偷袭荆州,刘备可以战败曹操吗?
01刘备形势大好,荆州、益州、东吴可以同时出兵北伐。孙权成为了事情的关键点,当年构建孙刘联盟的时候,其实孙权心里就很不服气。不过没办法,没有刘备的帮助,孙权别说抵抗曹操,他连足够的勇气都不具备,毕竟岁数太小了。
战败曹操以后,孙权一直认为,他出力最多,所以这荆州的地盘应该是他的。为此围绕荆州展开了一系列纷争。
- 公元215年,在刘备让出了长沙、桂阳、江夏等地以后,孙权暂时得以安歇,不过也让孙权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筹划偷袭。
- 公元219年,这个时候刘备可谓是形势大好,在诸葛亮、法正等人的帮助下,刘备带领一干武将强行夺取了汉中,正面战场上击败了曹操,斩杀了曹操大将夏侯渊。同年刘备晋升为汉中王。
- 公元219年同年,关羽从荆州发兵北上,准备夺取樊城和襄阳,继而攻入中原腹地。曹操吓得打算迁都。
这个时候如果孙权没有反水,那么孙权可以从合肥地区北伐,而刘备虽然刚刚经历了汉中之战,但是也可以选择派一支部队,从汉中之地进攻关中,以为策应。
那么这么一来,在公元220年这一年,曹操病死了,关中、襄樊、合肥等地处处有北伐大军,曹丕根本就无暇应对这汹涌而来的攻势。
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攻之,大破渊军,斩渊及曹公所署益州刺史赵颙等。曹公自长安举众南征。先主遥策之曰“曹公虽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及曹公至,先主敛众拒险,终不交锋,积月不拔,亡者日多。夏,曹公果引军还,先主遂有汉中。遣刘封、孟达、李平等攻申耽於上庸。---《三国志》
为此曹魏集团必然会再次败给孙刘联盟,剩下的,那就是和楚汉之争类似的孙刘争霸了。三家都在的时候,可以保证暂时的和平,可是两家纷争的时候,必然会引发大战。
02隆中对的后半段,便是待天下有变再出兵北伐。早在诸葛亮尚未出山的时候,就已经为刘备规划好了未来的行军图。而且刘备也是这么做的,先占荆州,后占益州,从而逐渐做大。
但是隆中对有一个很大的前提,那就是修好孙权。诸葛亮自己也明白,要想灭了曹操,就必须要跟孙权把关系打好了。
- 其实荆州之地,正是和孙权处理好关系最重要的砝码。之所以说荆州是借来的,而刘备也没有做过多争辩,其实这也是计划之一。
- 如果孙刘两家没有荆州这一利益争端,那么彼此之间的关系,根本就不可能达到联合的局面。在诸葛亮的计划里,荆州需要一点点作为诱饵放给孙权吃,但是也不能一下子让他吃太饱。
- 正当孙权吃的这个过程中,刘备就可以在益州和关中逐渐壮大自己的力量。其实对刘备来说荆州之地,有一个南郡就足够了。
为什么呢?因为南郡是可以北伐的关键点,也是荆州非常大的赋税重地。这一点孙权最初是不了解的,可是后来明白过来,才会想到反水。
公元220年,是三国的一个分水岭,这一年去世的英雄豪杰太多,比如说曹操、关羽、法正、黄忠、程昱、夏侯惇等人。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於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脩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三国志,隆中对》
不过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关羽是非自然死亡,所以孙权不反水,关羽是可以活下来的。那么隆中对的后半段也就可以达成了。刘备出川、关羽北伐,双管齐下,再加上孙权不给他们使绊子,那么北伐大业可定。
03北伐时间上的确仓促了一些,并不保险。公元219年,刘备汉中之战获得大胜,可是与此同时,刘备也是损兵折将。这一战过于庞大,一时半会儿刘备真的很难缓过劲儿来。
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是岁,羽率众攻曹仁於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汎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三国志》
公元219年同年,关羽发动北伐,这是逼着刘备在这种情况下完成隆中对的计划。可是条件成熟吗?并不成熟。
- 首先刘备和孙权之间的关系,在这一段时间,并没有处理好。刘备一口气让出了三个郡给孙权,使得孙权胃口越来越大。
- 其次刘备刚刚打完汉中之战,仅仅隔了一个月的时间,关羽就发动了北伐。这是非常不合理的时机,所以刘备并没有同样北伐关中。
- 再者曹操这一年还没有死,曹魏集团依旧同仇敌忾。刚刚在汉中之战战败,曹魏君臣都想要找回颜面。
在这种情况之下,北伐根本就不合时宜。那么什么时候可以北伐呢?时间应该往后至少再拉伸2年。
也就是在公元221年,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这一年,关羽带兵北伐,刘备这边也恢复了元气,可以帮助关羽一起北伐。
总结:刘备不能只盯着曹操,却忘了背后的孙权。公元221年,如果关羽选择在这一年北伐,那么同样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孙权会不会偷袭,十之八九是会偷袭的。
所以说,刘备这个时候不能只着眼于曹操,他更应该防备着背后的孙权。当时刘备缓过劲儿来了,一方面要出兵关中,一方面还需要支援关羽。
关羽手里的人马虽然彪悍,可是毕竟人数不足。他全拿去北伐了,谁来保卫南郡呢?所以说蜀汉集团北伐的关键,并不在曹魏那边,而在孙权这边。
一旦关羽打开了襄樊的缺口,那么中原地区就完全对他开放了。这对曹丕来说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与关中相比,曹丕当然更愿意防守襄樊。
到时候襄樊僵持不下,而刘备已经轻松地袭取了关中。得到关中之地以后,刘备的实力便不可同日而语了。
参考资料:《三国志》
如果以刘备巅峰时期的力量且孙权不反水,蜀汉有多大机会干掉曹魏?
历史虽然没有如果,但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力来圆满自己心中认为的遗憾。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要知道刘备巅峰是什么时候,大致应该是刘备进位汉中王,荆州还未丢失,且关羽水淹七军的时候。此时的刘备无论是疆域,兵力,物资,人才等等都是最充裕的时候,那么这个时候如果孙权不反水,没有袭取荆州,而是铁了心的攻打曹魏,我认为胜利的机率也只能算是较大,而不是完胜。至于原因如何,一一分析。
一,荆州关羽军团其实只能起到牵制作用建安二十四年,关羽率军进攻樊城,时值深秋,大雨连绵,汗水泛滥,关羽利用大水成功水淹七军,威震中原。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吕子明白衣渡江,袭取了荆州,很多人认为要不是东吴背后阴人,关羽可以直接打到许昌。
我认为这样的说法实在是夸大了关羽军团的实力。
我们都知道,水淹七军后,曹操派出了大将徐晃领军迎战关羽,徐晃大获全胜,击败关羽。有人会说因为吕子明袭取了荆州,使得关羽军队士气大跌,所以失败。
但是我认为这种解释实在是太过牵强。
首先,关羽水淹七军后,连曹操都被惊吓到了,想要迁都以避开关羽的兵锋,带头大哥都害怕了,普通士卒的士气会没有影响吗?而且记载徐晃所带士卒大都是新兵,关羽所率士卒却都是自己训练已久的精锐之师,即使荆州被夺取,但是荆州的主力军队在关羽手中,却并没有受到损失,失败的很大原因在于实力不济。
后来曹操听说徐晃大胜后,惊讶的赞叹道
“吾用兵三十年余年,及所闻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也”。所以我认为,如果刘备伐魏,关羽军团只能起到牵制作用。
二,曹操经营北方多年,实力雄厚
曹操征战多年,先后擒吕布,败袁绍,北征乌丸,西击马超,统一了整个北方。要知道,此时的全国经济重心还在北方,用地大物博来形容,我觉得完全合适。无论是兵力,人力,物力,曹操都远远超过刘备,孙权这任何一方。手下大将云集,独挡一面的就不在少数,比如张辽,镇守合肥,以七千兵力大败孙权十万人马。还有前面说到的徐晃曹仁等等,对了,曹操本人也是一名出色的军事家,所以说,三国之中,曹魏实力一直最强。
三,孙刘联盟是取胜的关键所在。虽然曹魏实力雄厚,但孙刘两方如果能联合,并且坚决抗曹,胜率还是比较大的。首先东吴一方,此时东吴大都督为吕蒙,本身也是实力出众。十五六岁时,因为家境贫寒,而私自加入军队,在被母亲责骂时,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对答,后来有人因为嘲笑吕蒙年纪小,当即被拔刀斩杀。可以看的出来,年少的吕蒙便是个有勇有谋,杀伐果断的人,如果由吕蒙率领十万大军,进攻张辽,想必曹魏肯定不敢再用七千人马来阻挡。不说一定取胜,很大程度上能够牵制到曹魏的兵力分布。
再看刘备方,关羽军团直抵樊城,兵锋直指许昌,对待这一路,没人敢轻视他的存在,曹魏也势必要分散出大量的兵力来应对。再者,刘备收纳马超,马超本身就有羌族血统,为羌族人敬仰,利用羌族势力,或多或少的可以对曹魏进行再牵制。多方牵制下,曹魏实力大削,刘备再兵出西川,直取长安。此时胜利天平已经偏向刘备方,但是也只能说有较大胜率,毕竟益州刚刚平定,尚不稳妥。
总结;尽管曹魏方实力雄厚,但孙刘联盟关系如果能够坚如钢铁,枪口一致对外的情况下,蜀汉战胜曹魏的概率也是较大。但如果毕竟时如果,事实也已经发生,我也只能通过自己的分析来说明这个事情。
有不足之处,还望指正。
如果以刘备巅峰时期的力量且孙权不反水,蜀汉有多大机会干掉曹魏?
刘备的巅峰期应该就是称汉中王之时。他称汉中王前后,是经过一系列战争得来的。也可以说是他的巅峰期了。让我们看看具体战况:
公元217年,下辩之战。马超、张飞被打败,蜀中大将吴兰、雷铜、任夔战死;
公元218年,备遣陈式等十馀营绝马鸣阁道,晃别征破之,贼自投山谷,多死者。太祖闻,甚喜,假晃节,令曰:“此阁道,汉中之险要咽喉也。刘备欲断绝外内,以取汉中。将军一举,克夺贼计,善之善者也。”
《曹真传》:是时,夏侯渊殁于阳平,太祖忧之。以真为征蜀护军,督徐晃等破刘备别将高详于阳平。太祖自至汉中,拔出诸军,使真至武都迎曹洪等还屯陈仓。
说明,马超、张飞被击退、陈式的十余营人马在马鸣阁道被歼灭!定军山之战最后的胜利属于曹操,阳平关高祥被破,张郃、徐晃、曹操进驻阳平关。
公元219年3月,赵云汉水拒曹,获胜;
公元219年10月,关羽樊城包围战失利;
巅峰期的刘备五次讨伐曹操,四次失败!凭借着赵云的一次胜利,自立为王。
蜀汉干掉曹操的机会等于0。
如果以刘备巅峰时期的力量且孙权不反水,蜀汉有多大机会干掉曹魏?
问题:如果以刘备巅峰时期的力量且孙权不反水,蜀汉有多大的机会干掉曹魏?
我是斜阳几度,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经常有人假设,历史上如果孙权不背盟,偷袭荆州。刘备有没有机会消灭曹魏,一统北方?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之下,能够消灭曹魏,入主中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我们来看看当时曹魏和蜀汉的力量对比:曹魏方面:占领了北方9州及荆州、扬州的一部分,户籍50—60万户。兵力40余万。
当时北方也是人口密集的中原地区,农耕发达 ,经济繁荣。虽然历经战乱,民生凋敝。但是在曹操休养生息的政策指导下,开始迅速的恢复。
蜀汉方面:巅峰时期占领了益州和荆州地区的江陵、武陵和零陵三郡。户籍大约近30万 ,兵力14—15万。益州是天府之国,没有经历太大的战乱,民生尚可。
三国鼎立
从双方的经济军事实力来看,曹魏明显强于蜀汉。因此没有特殊原因,蜀汉是没有机会取代曹魏,入主中原的。
诸葛亮在《隆中对》里也说过:“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隆中对
天下有变才是决定蜀汉能否入主中原的关键因素。这里说的天下有变指的是曹魏统治的中原地区。具体有两个方面假设:
1、曹魏统治阶层统一北方后荒淫无度,横征暴敛。导致了民不聊生,穷则思变。
2、曹魏统治阶层在曹操死后诸子争位,自相残杀,四分五裂。引起了实力大幅度下降。
可惜,这两个方面的变数直到西晋一统天下,都没有出现。
北方统一后,几代君王对于民生都很重视,兴修水利,发展屯田。实力稳步提高。史载在魏灭蜀之前,魏国已经有103万户,总兵力约50余万。可以想象北方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实力迅猛恢复。
曹操去世前就已经明确了曹丕的魏王世子地位,并将权力全部移交到曹丕手中。其他诸子手里毫无权力,都没有反抗的机会。政权平稳交接后,曹丕还借着取代汉室机会和北方世家大族合流,在世家全力支持下,进一步稳固了权力。
曹丕
因此,在没有天下有变的情况下,刘备实力不足,只能稳守益州以及荆州三郡。成为割据一方的政权。如果不顾实际情况贸然北伐,其结果也和诸葛亮七出中原一样,徒劳无功而已。
如果以刘备巅峰时期的力量且孙权不反水,蜀汉有多大机会干掉曹魏?
如果孙权不袭击荆州,那么刘备的巅峰势力应该是关羽拿下荆州。从此刘备坐拥荆、益两州,手下拥有诸葛亮、法正2个一流谋士,拥有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五虎大将等一批武将。再加上孙吴江东势力。或许真能实现诸葛亮在隆中对时的构想,即刘备从汉中出发进攻长安,关羽从荆州出发进攻许昌,援军孙权从南京出发进攻寿春。确实是三国时期非常豪华的北伐战争。但是真能打赢曹魏吗?曹魏拥有十州之地,人口兵力是蜀汉加东吴的2倍左右,谋臣武将至少与蜀吴两国总和持平。
我们先看吴国大军北伐吧,长江天险吴魏各占一半,如果吴国进攻魏国,长江将变成魏国防御吴国的天险,依据三国后期吴国攻打魏国的战绩来看,只要淮南和徐州2地的兵力就可以对付东吴,所以一个曹魏兵防守一个东吴兵绰绰有余。再看另外两路大军,1、路是刘备从汉中出发的益州军进军长安。我们知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粮食补给是很困难的。而关羽的荆州军情况也差不多,荆北地区水网密集,粮食运输大部分路程是逆水行舟。而等他们到达战场后,面对的是至少2.5倍于自己的曹魏军队。一支没有足够后勤补给,战术水平也没有先机的军队,能打赢2.5倍自己的敌兵?
所以蜀汉和孙吴就算是很团结也还是比曹魏弱很多,是打不赢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曹魏的。蜀汉和孙吴利用长江天险和蜀道之难,防守或者是有限度的骚扰曹魏是可以,如果深入曹魏核心地区,很可能是送羊入虎口。实际上我们从整个三国时期魏蜀吴的战争可以看出,蜀吴两国对魏作战,于魏国而言基本上都属于边境战争,从来都没有威胁到魏国核心区域。
如果以刘备巅峰时期的力量且孙权不反水,蜀汉有多大机会干掉曹魏?
我觉得有百分之百的机会干掉曹魏,其原因有以下四点:
其一,先说天下第一猛将关羽,荆州在握,水淹于禁十万大军,震动天下,斩庞德,打的曹军落花流水,假如不是东吴袭击断其后路,拿下樊城对关羽来说迟早的事,曹操虽派大军源源不断增援,但刘备诸葛亮更非等闲之辈,怎会坐视不管,关羽更不会被斩杀啊!
其二,在失去荆州和刘备被东吴火烧连营的劣势下,诸葛亮六出祁山讨伐曹魏,一度打的曹魏毫无还手之力,要不是司马懿恐怕历史要改写了吧!假如荆州不丢,伐魏的蜀汉大军又岂会屡屡因为粮草问题退军呢?丢个街亭又岂会在意呢。
其三,战争的成败在人,蜀汉上下一心。拼经济,比地盘,还有将士曹魏无疑略胜一筹,但是曹魏的江山如何得来,使汉献帝如掌中玩物,将其逼死,天下人几人心里信服,蜀汉开始就打着“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口号,可谓同仇敌忾!
其四,东吴不反水和蜀汉铁了心打曹魏,我相信曹魏政权肯定会土崩瓦解,因为蜀汉自己都有信心打败曹魏,更何况再加上东吴这只不可小觑的劲旅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