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出家了吗?有何依据?
导语:
败退荆襄以后,李自成带领大军进攻左良玉部,没想到左良玉丢盔弃甲,号称百万之众的荆襄大军溃不成军。左良玉带兵直奔南京而去,半路就死了,儿子左梦庚无奈之下只好选择投降满清。
而李自成本打算进攻南京,可四镇军阀都被满清大军杀败,弘光帝也被满清俘虏。这里已经是满清的天下。自知不敌的李自成转战江西,失去了方向。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个意外,九宫山上李自成带着十多个人前去探路结果在路上被当地的团练民兵给杀了。
不过后来传言,李自成是在这个时候选择出家了,被杀只是为了掩人耳目。那么真相是怎样的呢?
01从大顺军当时的规模来看,李自成是肯定被杀了。为什么我会有如此肯定的判断呢?要想知道结果,必须要先理清楚李自成这一路的作战情况。
李自成在潼关击败了孙传庭,大明最后一道屏障消失,李自成的大顺军直奔京城而来,继而占领京城,灭亡了大明王朝。
- 在招降山海关总兵吴三桂的时候,李自成的部下出了差错,结果导致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击败李自成。败亡之下的李自成,带着财宝直奔自己的老巢西安而去。
- 可怕的是李自成在逃跑的时候,并没有在山西地区铺设重兵把守,依旧任用明朝降将居多。结果整个山西在面对满清大军的到来后,基本全线投降。
- 丧失山西控制权的李自成,只好固守陕西,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多尔衮调整了作战方针。因为哥哥阿济格打不西安,所以多尔衮将南下的多铎部队调往北方合围西安。
在这种情况下,李自成进退失据,最终让多铎抢先攻破潼关,西安正式失守。那么这个时候李自成部是什么状态呢?
李自成的大顺军被分割成了两部分,一部分由李自成带着南下荆襄,这里是他们开辟的第二根据地,另一部分则由李自成的侄儿李过带着从陕西延安绕道汉中,再前往荆襄。
本来打算第二年的夏天在荆襄之地会合的,可是当李过的人马到了荆襄之地时,李自成在九宫山已经被害了。
李自成,米脂人,世居怀远堡李继迁寨。父守忠,无子,祷于华山,梦神告曰:“以破军星为若子。”已,生自成。幼牧羊于邑大姓艾氏,及长,充银川驿卒。善骑射,斗很无赖,数犯法。知县晏子宾捕之,将置诸死,脱去为屠。天启末,魏忠贤党乔应甲为陕西巡抚,朱童蒙为延绥巡抚,贪黩不诘盗,盗由是始。---《明史》
所以说李自成被杀的时候,大顺军依旧还是有很强的战斗力的。李自成只是丢了北方的根据地,他在南方依旧可以大有所为。
所以一个爱财如命的军阀,会在这个时候选择出家做和尚?他死后他的部队依旧在跟满清作斗争,即使被明朝收编,也没有放弃对满清的斗争,所以说李自成只可能被杀。
02李自成翻盘的机会就在荆襄之地,可惜他放弃了这块根据地。我们总是将眼光着眼于北方的战事,因为李自成亲自带队灭亡了明王朝,建立了大顺政权。眼看着就要一统天下了,很多明朝的大臣也就接受了大顺政权取代明朝的事实。
使高一功、冯雄守襄阳,任继光守荆州,蔺养成、牛万才守夷陵,王文曜守澧州,白旺守安陆,萧云林守荆门,谢应龙守汉川,周凤梧守万禹州。于是河南、湖广、江北诸贼莫不听命。自成既杀汝才、一龙,又袭杀养成,夺守应兵,击杀袁时中于杞县。---《明史》
北方刚刚获得平静,多尔衮和吴三桂联合起来,再次对李自成发起了进攻。所以北方那些年总是处于战乱状态,也是历史最关注的焦点。
至于南方,似乎很少有人去关心。其实李自成在这方面是考虑到位了,他不仅自己带兵在北方斗争,而且也分兵派人前往南方开辟新的根据地。
- 当时李自成一边攻占整个陕西地区,一边则派人南下荆襄,攻占了湖南湖北大部分地区。他们在这里长期和明朝在南方的军队对峙。
- 大顺军与左良玉的人马,在这里对峙了差不多两年多的时间。所以说荆襄之地早就成了一块比较成熟的根据地。
- 在西安被多铎攻破以后,李自成的大军只好南撤。原本大家认为李自成会南下荆襄,将这里作为自己的朝廷根据地,以此与满清做最后的斗争。
可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当阿济格带人南下的时候,李自成果断放弃了经营两年多的荆襄根据地,而是直奔南京而去。
这一错误的战略指导,直接导致这块成熟的根据地,眨眼之间,就被阿济格给拿下了。从此李自成就成了丧家之犬,再也无处可去。
荆襄之地被阿济格拿下了,南京又被多铎拿下了。李自成的人马不断在江西地区徘徊,最终走向了灭亡。
03李自成做和尚的传言,经不起推敲。现在不少野史上都在传这件事,认为李自成的确是做和尚去了。尤其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出土了一位奉天玉大和尚的墓葬骨灰、砖刻《塔铭》,很多人认为奉天玉大和尚就是李自成。
但是很可惜的是,这位奉天玉大和尚跟李自成的种种身份是完全不一样的,而且这个奉天玉大和尚的塔铭作者居然是明朝的遗臣刘萱,明朝是李自成给灭了的,人家明朝的遗臣怎么可能会为李自成写塔铭呢?
当时李自成带了大量财宝南下,手里还有几十万大军。就算打不过满清的人马,至少可以战胜南明残留的那些部队。
自成走咸宁、蒲圻,至通城,窜于九宫山。秋九月,自成留李过守寨,自率二十骑略食山中,为村民所困、不能脱,遂缢死。或曰村民方筑堡,见贼少,争前击之,人马俱陷泥淖中,自成脑中鉏死。剥其衣,得龙衣金印,眇一目,村民乃大惊,谓为自成也。---《明史》
他想要在南方称王称霸,手里还是有很多资本的。这个时候李自成绝对不会选择放弃自己努力了半辈子的事业。
最不济他可以前往西南地区,与张献忠的大西军会合。李自成的实力比张献忠要强得多,连张献忠都知道要奋斗下去,李自成有什么理由会在这个时候放弃呢?
总结:李自成不及满清铁骑,却比南明强得多。- 明朝灭亡以后,南京小朝廷在四镇军阀的胁迫下,立刻将福王朱由崧立为皇帝,也就是后来的弘光帝。没想到的是,清军南下后,本来形信誓旦旦的四镇军阀却在刹那间溃不成军。
- 当清军杀向福建的时候,这里的小朝廷皇帝隆武帝朱聿键扬言要北伐。结果权臣郑芝龙却打算投降。结果隆武帝兵败被杀,郑芝龙投降满清。
- 绍武帝在广州立足不过二十多年就被满清大军给灭了,永历帝朱由榔在云南倒是坚持了十多年,是因为得到了大西军入股的赞助。
由此可见,李自成的军队再垃圾,也不可能比南明的军队还要垃圾。连南明这样的战斗力都坚持了下来,李自成有什么理由放弃呢?
参考资料:
《明史》
《清史稿》
李自成出家了吗?有何依据?
根据他李自成跌宕起伏和不服输的性格,他出家为僧的可能性很小。
在李自成究竟是怎么死的问题上,经历史学家座谈讨论权威认证,李自成真正的死因是,"他是由武昌东下,在九江被截击挫败,折回而入通山,于五月初八左右被乡勇程九伯戕害于九宫山之西的牛迹岭″。这也肯定了高湖李自成墓是这位农民英雄的埋骨之所。至于"禅隐夹山″而终之说是不成立的。
现设在通山牛迹岭上的闯王陵,有"李自成"书作者!姚雪垠先生撰稿并书,上联是"纵横半中国,锐意北伐,渡河入晋,过太原,取燕京,何其盛也!终因人谋不藏,山海关大军喋血,前功尽毁,黄尘万里无归处,唯有英勇殉社稷;下联是;苦战十七载,铩羽南來,离陕奔楚,弃襄阳,败武昌,亦云惨矣!毕竟图谶难凭,牛迹岭巨星落地,宏愿皆空,青史千秋悲壮志,何曾怕死遁空门″?最后一句,何曾怕死遁空门,就充分肯定了李自成没有出家为僧这一说法。
李自成出家了吗?有何依据?
李自成(1606年—1645年),原名鸿基。陕西米脂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崇祯二年陕西饥民爆发起义,李自成成为闯王高迎祥旗下一员猛将。高迎祥牺牲后,李自成继称闯王,继续领导义军抗明,世人称“李闯王”。
关于李自成最终去向,现下主要有2种说法流传最广。
1、李自成兵败后,在湖北通山九宫山被当地地方武装杀死。
2、李自成兵败后,归隐在湖南石门夹山寺出家当了和尚。
个人分析认为:李自成没有出家,而是兵败后,在湖北通山九宫山被当地地主武装杀死了。理由如下:
1、李自成从陕西出发,与农民义军一路浴血拼杀,好不容易才入主北京、当上大顺国皇帝。按理来说他不会轻易放手苦战而来的帝位,从而选择出家为僧的!!!就算他本人有意出家,跟随他多年苦战,已然坐上高位的左右部下也会逼着他不能出家的。
2、李自成带领的农民义军多次被明军击败围困,几次都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但他还是顽强的坚持下来。重整旗鼓,一路高歌猛进直到推翻明朝当上皇帝。李自成这种性格勇猛、不屈不饶的人,是不会轻易认输的。就算李自成后来一路败退到陕西、襄阳、武昌最后到九宫山。但当时跟随他的队伍还有数10万人至多。他怎么可能因为暂时兵败,就轻易抛下和自己出生入死的数十万义军而出家做和尚呢!
3、我个人的观点是:李自成兵败后,败退途中被杀于湖北通山九宫山。关于这一点,是确凿证据的。据《通山县志》的记载:“九伯聚众杀贼于小源口"而《程氏宗谱》这样记载:“剿闯贼李延于牛迹岭下;这里的“李延”到底是不是李自成本人目前还不得而知;还有费密的《荒书》记载:“李自成率十八骑,由通山过九宫山岭”时,山民“闻有贼至,群登山击石,将十八骑打败。”李自成一人和山民程九伯赤手搏斗,程九伯不是对手,被李自成摔倒在地,并骑在程九伯身上,“抽刀欲杀之”。但刀被血渍又渗人泥浆;一时没拔出。正在这时,程九伯外甥金某,从背后以铲猛击李自成头部,即刻而亡。
根据以上记载个人认为:李自成最终并不是出家了,而是兵败撤退到湖北通山九宫山时,李自成在亲自带领少数亲卫勘察地形时,被当地山民发现,最后被地方武装围剿杀死。
你们认为呢?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可以和我交流哦!!
李自成出家了吗?有何依据?
李自成山海关一片石战败,退回北京,即在武英殿举行即帝位大奠,表明抗清到底决心,第二天匆匆退出北京到陕西,吳三桂引清军穷追,李自成潼关固原连战失利,退向湖北。史书上讲,在九宫山为地主武装所害,终年三十九岁。又说李自准备再退,此时在清军追剿下已成众矢之的,谋臣顾君恩给他一把剃刀,李自成示其意,隐姓埋名,到湖南常德夹山寺落发为僧,法号奉天玉,继续指挥大顺军的抗清斗争,著名的作家丁玲就是当地人,她也听到祖上流传下来的这一传说。
李自成出家了吗?有何依据?
山海关之战后,李自成退回北京。由于主力遭到重大伤亡,李自成不得不作出放弃北京退守关中的战略决策。二十九日,李自成在太和殿称帝,第二天便率军撤出了北京,挥师西进,据关中以抗清军。十月,多尔衮率军入关,顺治帝定鼎燕京之后,马上抽调八旗劲旅攻剿李自成。为了彻底消灭李自成的几十万大军,多尔衮命英亲王阿济格为靖远大将军,率军八万西讨李自成。旋即又命豫亲王多铎率部下精兵与之合剿。
在清军和明朝降兵的合击之下,李自成的大顺军节节败退。一直退到了陕西潼关,潼关之战,大顺军再次失利,被迫退出陕西,转战河南、湖北。准备夺取东南作为抗清基地,但是清军却对大顺军紧逼不放。派出重兵节节阻击,南明政权的明军也顺势攻击大顺军。导致李自成在湖北武昌、阳新、江西九江接连失利,东下的去路也被切断。
后来,李自成率军到达九宫山一带,此后便失去了踪迹。几十万的大顺军也像蒸发似的,一下子就没了。关于李自成有没有出家,我们可以做一个分析。
《澧州志林》的记载,书中说李自成兵败之后并没有死,而是跑到了湖南的石门夹山寺出家做了和尚,法号奉天玉。后来这个人便到夹山寺探访,寺中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和尚还记得夹山寺过去的事情,告诉他奉天玉和尚是顺治初年入寺的,声音像是西北的人。他还在寺中亲眼见过一幅李自成的画像。1981年,在石门夹山寺发现了奉天玉大和尚墓。据考查,在一个瓷坛中盛的遗骨,与李自成身材相近。墓中陪葬物与李自成家乡陕西米脂县的习俗相同。此后,考古人员又在夹山寺“敕印”的石龟和“奉天玉诏”铜牌,“敕”字和“诏”都是皇帝的专用名词,由此可见,这个奉天玉极有可能就是做过皇帝的李自成。但对这一说法也有人持有异议。他们认为,奉天玉大和尚的墓和其他文物的发现,只能说明石门夹山寺确实有奉天玉大和尚这个人,但并不能证明奉天玉大和尚就是李自成。李自成生前左眼曾受箭伤失明,《澧州志林》中描述的李自成画像却双目炯炯有神,与事实不符。李自成在夹山寺出家一说,也还有待商榷。
《澧州志林》的记载,虽然有道理,但都是一家之言,并非定论。事实如何,也许永远也弄不明白。
李自成出家了吗?有何依据?
我觉得不可能出家。李自成是一个经受过多次挫折的人,不会被一点困难打败。他的部下在李自成死后依然坚持打击满清,李自成的义子也是一个相当了得的人物,满清都差点被他打的放弃一统,要南北分治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