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微服回来路上喝完一杯茶后,回宫为何就杀了三个人?

皇帝都有属于自己的小金库,雍正皇帝也不例外,内务府里的钱,那就是专门供他开销的。明清时代的皇帝,就算天下是他的,他也不能随意动用国库里的钱,作为自己的花销。事情还就出在了雍正的小金库上。

雍正八年天灾人祸,雍正不得已微服私访。

这一年对雍正来说考验不小,不仅有京师大地震,而且黄河泛滥成灾。雍正皇帝是信佛之人,他跟他老爸康熙皇帝一样,认为天灾是因为人事不修的原因造成的。

当时黄河水患十分严重,而天下第一巡抚河南巡抚田文镜却隐瞒不报,这件事的严重性可想而知。雍正不是傻瓜,连日的大雨,使得雍正觉得情况绝没有田文镜说的那么简单。

雍正是个好皇帝,这一点也不假。从他做皇子的时候,就开始相伴赈济灾民。为了黄河泛滥的灾民,雍正跑到扬州厚着脸皮,跟盐商那里蹭来了200万两白银。

在康熙皇帝在位的时候,雍正又负责追缴国库欠款。这帮满洲大爷们,从国库里借了钱,然后拿到民间去放贷。不仅赚了若干利息,甚至连本金都不打算还给国库了。

康熙皇帝心慈手软,对属下人和本族人都比较心善,所以也不忍心责罚他们。但是康熙晚年国库空虚,不得已之下,才会出动雍正前去追缴欠款,结果雍正不惜得罪了一大帮子人,甚至还逼死了不少人,才把这个差事办完。

等到他登基以后,又开始整顿吏治,他不允许自己的臣子有贪污的行为。他这一生吃斋念佛,最讨厌的就是贪腐之人,所以在他的铁腕整治之下,清王朝出现了罕见的清廉时期。

这一次黄河发大水,雍正皇帝觉得不对劲,他不相信手下人的话,所以决定微服私访,亲自去黄泛区走一遭。

民间茶叶的价格低得惊人,掀起了一场内务府贪腐大案。

茶馆在民间是常有的小店,旅途劳累的客人常常会在路过的时候小憩一会儿,顺便喝一壶茶解解乏。

雍正皇帝这次是微服私访,所以也没有多大的排场。于是就在路边的一家茶馆歇脚。茶馆的老板一看雍正就觉得不是一般人,身上穿的衣服得值不少钱。

所以店里的老板就向雍正推销了一款徽州毛尖,这可是个好东西,在北方能够喝到毛尖的,都算是有钱人。当然作为地方特产,毛尖也是御用产品。

雍正心血来潮,平日里在宫中也喝惯了这种茶,自然也就要了一壶。品尝的过程中,雍正随口问了问这茶多少钱。

结果店老板说原本卖600文钱一斤,看客官有缘分,所以就卖500文钱一斤给你。这话让正在喝茶的雍正愣住了。

记得上次在宫中询问内务府的人,这毛尖可是足足三十两银子一斤的上等好茶。相比之下,两者的价格居然差了几百倍之多。雍正又仔细看了看茶的成色,跟宫里御用的没有任何差别。

这下子雍正彻底愤怒了,他知道内务府光在进贡的茶上,就不知道贪污了多少钱。

回到宫中,雍正便杀了三个内务府官员,那么他杀这几个人有道理吗?

雍正心里气啊,立刻返回到了宫中,当天就开始审理内务府贪腐的案件。结果查下来果然有巨大的贪污问题在里面。

所以雍正二话不说,就杀了内务府里三个管事的官员。就算是外面的封疆大吏,只要是贪污了,那雍正也不会心慈手软,更不要说是给自己管理小金库的官员了。

那么雍正杀这三个人,到底有没有道理呢?其实按理来说,他们的确是贪污了,不过民间进茶和宫里进茶的手续肯定是不一样的。

同样的汽车,在国外的价格可能是国内的一半,难道你能说有人贪污吗?当然不能这么看,因为手续不同,价格自然也会不同。

御用的茶叶,首先筛选一定比民间的茶叶要精细得多。可能连一两根杂叶都不能有。所以在筛选这一块儿,成本就上去了。此外供应御茶的茶农,那可都不是一般人。他们要获得供应御茶的特权,不知道要跑多少路子,才能中标。

那跑路子的钱算不算成本呢?自然也算在里面了。御茶经过每一层官员审核盘剥下来,又是一大笔开销。所以从徽州到皇宫,这一路下来,成本不知道比民间高多少倍。

再说了人家辛辛苦苦帮你管着小金库,稍有差池,那可都是掉脑袋的罪名。这些人难道不想为自己楼点好处?贪污确实是贪污了,可是雍正如果抽丝剥茧来看待这件事,或许就会冷静下来。这几个人也不会立刻被处死了。

本文来自:江湖小晓生独家原创。

雍正微服回来路上喝完一杯茶后,回宫为何就杀了三个人?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咋说呢?满清拢共十二个皇帝,就有俩抠门皇帝,一个是雍正,这人真抠,另一个是道光,这货是个假抠。

为嘛这么说呢?当年雍正的老爹康熙,把个满清的国库祸祸的比裤兜都干净。朝廷里边能贪的都贪,这贪不了的就搁国库里借银子,这借了银子就开始玩花活当起了老赖。

就这把那些个家里有俩糟钱,就不缺那三瓜两枣的人,为了和同僚保持一致也和这国库借那么一二两银子不还。

就这局势,从上到下当官的都是些二皮脸,厚的那叫个不要不要的。这不康熙回头就把位子让给了雍正,就因为这雍正那真是个老抠,能把那毛毛钱给守住喽!

举例,您搁国库里借银子,别说一百两几千两上万两,就那一两银子也不成,赶紧的掏出来还上,不还?雍正能把你家掀了也得还上,这没道理可讲!这叫真抠!

对比道光,那叫个穷的哆嗦!身上穿的衣裳,那叫补丁摞补丁的,一块就价值三千两,就这价都赶上古董的价格了。

过个年啦啥的!好不容易逮住个节日,整个鸡蛋吃吃,平常都不敢吃?为嘛呀?他这一颗鸡蛋三十两。

把自己个孽待的更个猴似的,放那啥气都砸脚后跟,扣扣索索一辈子,他那国库都能饿死耗子!这叫假抠!

所以满清里边大家伙知道的三位皇帝康熙,雍正和乾隆,俺最看的上还就是这雍正,至于乾隆那十全老人,他给雍正洗脚丫子都不配,一天天的就知道学他爷爷康熙,学了个形却没那神!

雍正这人做了四十四年的皇子,十三年的皇帝,一生勤勉,老婆没几个,主要是没时间。最后就整了个乾隆出来,这货整个就是个二世主。把雍正整的一点家底,立马祸祸的干干净净,到了最后没辙了,只能给嘉庆整了新手大礼包——和珅,意思意思就完了。

满清打乾隆那会就开始走上了下坡路,这和乾隆那德性有很大的关系!

哎!这越扯越远了,咱接着题主的问题往下聊。

话说这雍正很勤勉,开头的时候,熬五更睡半夜的,这后期可就撑不住了,就算是再结实的身子骨,他也挺不住啊!

毕竟,大华夏的地界太大了,每天那奏章都堆成了山,而雍正又不喜欢别人插手这事,只能自己亲力亲为的慢慢看。搁过去要提神,他也没有啥苦咖啡不是,在说咱大华夏的茶叶比那咖啡也不差,而且没有啥后顾之忧不是!

所以雍正这就喜欢上了喝茶,所以人家这喝茶也不是为了啥调情的调调,也就是为了振奋一下精神,好熬夜干工作。

据说雍正最喜欢整口西湖龙井。这事就出在这西湖龙井上了。

话说有一年,这掌管皇帝家里一切开销的那内务府,年前就整了一批新上的西湖龙井来,说这是啥一级春茶。说这茶要说那维生素有维生素,要说那氨基酸有氨基酸,那味道闻着就贼拉好!

雍正品着感觉这味道也不错,回头就问那内务府管事的:“这茶多少钱?”

内务府那管事的,大板牙一龇裂,伸出三个像棒槌一样的手指头:“呵呵!三十两一斤,这全天下最好的茶都在这,出了这紫禁城,别地就没有!”

雍正一听,心里就是这么一紧:“哎呦喂,真够贵的!”

按说这事,到这就完了,可架不住有一天雍正心血来潮,这就想出了紫禁城到外边溜达溜达,瞅瞅自己个治理的天下咋样?

这出了紫禁城,这就来个微服私访。当然雍正这微服私访也没出这北京城,毕竟一出这北京城,那花的毛毛钱可不是一两二两的计算不是。

所以雍正就带着几个侍卫,就在这北京城里四处溜达,这一溜达时间可就有点长了。那日头都跑当中间了,晃的一帮人眼晕,这不就瞅见有一茶楼搁在路边上,所以这帮人就窜了进去。

话说这茶楼搁古代那是个好地方,啥三教九流的都往这地溜达,一帮子人没事谈天说地的。跟那游戏里头那酒馆的性质差不多,只要竖起耳朵,啥天下奇闻都能听的到。

雍正到这地,一是为了缓缓喝口茶水,整口点心啥的,填吧填吧那肚皮,二是听听这些个传闻。

怎么说呢?但凡干茶楼的掌柜的还有那伙计,就算没有孙悟空那火眼金睛,但瞅人的眼力劲还是有的。

雍正一帮人呼呼啦啦的进来,那掌柜的就感觉这不是一帮人,非富即贵。所以把那伙计打法下去,自己个招呼。

“把你们那最好的茶叶整上俩壶!拿手的点心上两盘!”也不等雍正开口,侍卫先把掌柜的挡了下来。

“好的!好的!咱这天下最好的茶叶都有!给您来两壶一级春茶西湖龙井上上口!”掌柜的也不介意,提了一句。

雍正这么一听,这不就是前不久刚刚进贡的茶叶吗?不是说外边没有,这里怎么就有了呢?

“那么来两壶!”雍正摇着扇子点了点头答道。

“这就来,您等会!”

回头这茶可就泡好了,点心也上齐了。

雍正是啥人,天天泡着茶喝,闻着那味就知道这茶和宫里边的茶应该是一样的,错不了!但也为了保险其间,这就整了两口,没跑一个味。

“敢问这茶叶能否看一下!”雍正笑着说道。

“那没问题,就是给你整两斤,咱也有富余!小二来把那一级春茶西湖龙井,给几位爷拿上来!”掌柜的挺开心。

得,这茶叶往那一搁,雍正闻了闻,捏了捏,没跑了这和宫里边的是一批货。

“掌柜的这茶叶不错,给咱整两斤!你这多少钱一斤?”雍正倒也不露声色的说道。

“行,这就给你包上。咱这里便宜,但料绝对是好料,六百个铜板一斤,您这是刚来咱这,给您个优惠五百个铜板一斤!所以你给一千铜板就成!”

俺了个去啊!一斤才五百个铜板,人家老板还能落下利润,这宫里边的却是三十两一斤,这中间被吃掉了多少。一天天的抓这抓那的,这眼皮子底下的事都没整干净,整灯下黑玩,这不是往脸蛋子上扇耳光吗?

当时雍正的脸就有点挂不住了,就这气场,跟在身边的侍卫就知道这位爷怒了,至于是咋怒的,没跑和这茶叶一定有关。

这下这茶可没心思吃了,雍正带着那两斤茶叶,这就回宫里头了。

雍正为了把这证据抓住,专门让那内务府管事的把那茶叶拿过来。雍正当着这管事的把,这茶叶和他从茶楼里整回来的茶叶往一起这么一搁,那管事的瞬间就明白咋回事了!

雍正的手段,他不是不知道啊,就这位爷,您好好的把事情说清楚了,少一顿皮肉之苦,可您要是鸭子嘴死硬,这皮肉之苦免不了,这叫罪上加罪,没好果子吃。

原来是这管事的盛安,还有那皇太监以及商人秦永安玩了个空手套白狼,三人把这茶叶的利润给分了。

这一家伙把个雍正气的够呛,自家的裤兜都漏成了筛子,那还得了。最后三人全被抄了家,回头就全部推到菜市口,让那刽子手把脑壳全给剁了下来。

好了,事就是这么个事,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雍正微服回来路上喝完一杯茶后,回宫为何就杀了三个人?

雍正是清朝的第三位皇帝,自从他称帝以来,改革吏治,轻徭薄赋,惩治贪官污吏,一系列的新政忙的他废寝忘食,经常工作到深夜,雍正逐渐喜欢上了喝茶,尤其对西湖龙井情有独钟。

满洲八旗都有喝茶和冲龙沟(漱口)习惯,雍正喝茶是为了提精神,毕竟各地的奏折太多,雍正又不想让别人插手,都是自己亲力亲为。

皇上爱喝西湖龙井,内务府就新进了一批,说是一级春茶,宫女为他泡了一杯,随之香味扑鼻,雍正呷了一口,唇齿留香沁人心扉。

“果然好茶”雍正由衷说道。他看了一眼账目,发现这茶价格是每斤30两。

过了几天,雍正突然心血来潮,决定出宫微服私访,了解一下民情,顺便品尝一下地方风味。

雍正乔装打扮一番,带上侍卫出发了。

主仆几人来到城中,走走停停不知不觉到了中午,天气越来越热,雍正走的有点累有点口渴,发现前面有一个茶楼,几个人走了进去。

这时小二急忙跑了过来,说,“客官请上座”。

雍正找了个座坐了下来,小二站在他的旁边弯腰问“客官要喝哪一种茶?”

雍正心想,这地方不可能有宫廷的西湖龙井,他有心逗逗小二,于是说:“你们这最好喝的是什么茶呢?”

小二道:“我们这最好的茶叶是一级春茶西湖龙井。”

雍正一听怔了一下,心想“难道还真有宫中的茶?”

于是道:“小二,泡一杯你说的最好的茶,我品尝一下”。

小二急忙说:“客官稍等,马上就来。”

片刻以后,小二拿来茶叶泡了一杯,雍正是品茶高手,喝了一口,觉得这茶叶泡出来的茶水和宫里的一模一样,于是问小二,“这茶叶多少钱一斤呢?”

“回客官,这茶叶650文一斤”。

此时雍正刚好喝了一口茶水,听了小二的话差点喷出来。小二急忙说道:“客官如果嫌贵你就给个整吧,600文如何?”

其实雍正不是嫌贵,而是大吃一惊,雍正的记忆力很好,那次内务府进来的西湖龙井的单价他记得清清楚楚,是每斤30两,一样的东西为何价格相差这么多呢?

雍正突然明白了,他让小二拿来一斤,给了小二600文,主仆几人也不吃点心了,只喝了一杯茶,买了一斤茶叶打道回宫了。

雍正回到宫里强压怒火派人“请”来了内务府主管,看着跪着的主管雍正问:“你进的茶叶多少钱一斤?”主管觉得哪里有点不对头,小声回道:“回皇上,微臣每斤30两银子进的。”

雍正把从茶楼买来的茶叶和宫里的茶叶一同摔在主管面前,怒斥道:“你给我说说这两种茶叶有区别吗?”

主管一下子瘫坐在地,知道露馅了,头触地哭着说“皇上我该死,小的以后再也不敢欺瞒皇上了”。

原来内务府主管和官员相互勾结,把每斤600文进的茶叶价格提高了50倍,中间所得的差价三个人私分了。

假如雍正不去微服私访,不去喝茶,他一直会被三个人蒙骗下去,盛怒之下的雍正处斩了三个人,从此内务府再也没出现过这种事。

文/秉烛读春秋

雍正微服回来路上喝完一杯茶后,回宫为何就杀了三个人?

满清的上层社会都喜欢喝茶,上到至高无上的皇帝,下至皇亲贵族、文武百官,都有品茶的习惯,特别是紫禁城里的皇帝、太后、娘娘们,他们每天不仅要喝茶,而且还要用茶叶的头道水来“冲龙沟”(漱口),因此茶叶是皇宫里一项很大的开支项目。

雍正也喜欢喝茶,别人喝茶是为了喝茶而喝茶,而雍正喝茶主要是为了提神,大家都知道,雍正是清朝最为勤奋的一个皇帝,他做事都亲力亲为,面对康熙晚期留下的乱摊子,他力挽狂澜,整顿吏治,改善民生,以证朝纲,正是在雍正的治理改革下,清朝出现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雍正不仅对自己要求极高,对臣子们也实行严格的管控,他最恨贪污腐败,一经查出是严惩不殆,因此有许多的贪官污吏都栽倒在他的手上,被抄家处斩。当年黄河河南段发生严重的水灾,雍正坐在皇宫里始终不放心,他决定微服出巡,去实地查看灾区的真实情况,也想探寻当地的官员有没有暗中做手脚。

经过亲自视察,发现田文镜把灾区的问题都处理得井井有条,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灾民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雍正很是满意,对他大加赞赏。

清朝时期的商品贸易发达,山西更是聚集了大批的晋商,晋商和徽商是两大商派,他们经常互通贸易,互通有无,安徽的黄山毛尖通过晋商的贸易在北方可以说是炙手可热。心情大好的雍正绕道山西回京,路过一茶庄,正好口渴,就决定进去喝一口茶解解渴,老板听出他是京城口音,身边又有壮汉相随,便料到此人非富即贵,自然是不敢怠慢,于是拿出店里面最好的上等茶叶来招待。

雍正尝了几口后,觉得这茶味好熟悉,正是自己每天在宫中都喝到的茶叶,于是就问老板“这茶叶应该是黄山毛尖吧?”。

老板笑着回答道“客人果然是品茶之人,此乃最上等的黄山毛尖”。

雍正又问道“这茶叶多少钱一斤啊?我打算带两斤回去招待朋友”。

店老板又回到道“因为您是京城来的贵客,所以我们只收您500文一斤”。

雍正听后脸色大变,陪同的大臣赶紧让店老板装好两斤茶叶,就和雍正离开了。

雍正一路上心情郁闷,一言不发,他还在想着茶叶这件事,他之前和内务府总管盛安聊到过茶叶,他曾亲耳听到盛安说皇帝御用的茶叶是三十两一斤,也太贵了,就算扣除一些人工成本和一些回扣,也不可能有这么贵。。

雍正越想越生气,你们的心太黑了,朝廷的钱不少大水趟来的,黄河发大水,那么多人无家可归,缺衣少食,你们却套取朝廷的钱财,真是良心被狗吃了。

回到宫中,雍正让人将自己买来的茶叶与宫中的茶叶相比较,结果发现两者几乎一模一样,在铁证面前,内务府总管盛安交代了他与皇太监及商人秦永安三人相互勾结,故意哄抬物价,从中牟取暴利。

雍正此刻知道,这贪污腐败的风气依然没有去除,于是下令将他们三人抄家处斩。

雍正对这些贪官污吏的零容忍,确实是值得肯定的。

雍正微服回来路上喝完一杯茶后,回宫为何就杀了三个人?

雍正喜欢喝茶,最爱喝的是太平猴魁。

这天下午,雍正在办公室批阅奏折,只见他眉头紧锁,不住叹息。原来最近黄河泛滥,急需调拨白银五十万两,可是国库空虚,实在拿不出这么多银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这时,苏公公端了一杯茶过来,“皇上,您保重龙体啊,请喝杯茶吧!”

雍正顿了顿,闻到了熟悉的茶香,雍正接过茶杯,呷了一口,顿时感觉沁人心脾,似乎心情也好了很多。雍正突然想到了什么,问道:

“苏公公,这太平猴魁多少钱一斤啊?”

“奴才听内务府说,这茶是上等好货,大约60两银子一斤吧!”

“哦!这么贵啊!”

又过了几日,雍正决定亲赴抗灾一线,了解灾情,因为想了解真实情况,不想惊动地方,所以雍正决定微服出巡,只带了李卫和几个近身侍卫。

三天之后,雍正一行终于到了河南境内,这一行人走的累了,于是准备找一家茶楼喝喝茶、歇歇脚。

雍正一抬头,看见不远处有一家茶楼,牌匾上书“清怡居”,好!就去这家吧!

雍正和李卫走了进去,大堂经理见二人衣着不俗,气度不凡,急忙迎了过来。“二位客官,请到里面雅间”。

雍正和李卫随着大堂经理进了一个雅间,只见这雅间装修雅致,别有韵味。

“两位客官,要什么茶呢?”

“太平猴魁吧,要上等的!”李卫应道,他知道雍正好这口。

“好勒,客官,请稍等片刻。”说完,大堂经理就退出去了。

不一会儿,大堂经理端着沏好的茶过来了,远远的,就闻到了淡雅的清香。

雍正端起茶杯,闻了一下,品了又品,居然与平日里喝的别无二致,味道一模一样。他心中顿觉奇怪。

小小的茶楼,怎么会有朝廷贡品茶呢?

“你这茶多少钱一斤?”雍正问道。

“不瞒您说,客官,我这茶进货是一两银子一斤,客官如果要采购的话,我可以按进货价卖给你。”

“岂有此理!”雍正勃然大怒,重重的拍了一下桌子,大堂经理吓了一大跳,心中纳闷,他一直恭恭敬敬的,如何就得罪了这位贵客呢?

雍正连忙说道:“没你的事,你先出去吧!”

大堂经理战战兢兢地出去了,一头雾水。

雍正就把事情的前前后后,与李卫说了,同样的茶,朝廷和茶楼的采购价居然相差了60倍,中间得有多少人吃回扣啊!雍正命令李卫彻查此事。

后来,李卫回到了宫里,立刻加以详查,最后果然揪出了“内鬼”,“内鬼”便是内务府的主管和两位副主管,他们共同贪污了中间差价。

“杀无赦!”雍正做了重要批示。第二天,这三个人就去地府报道了。

雍正微服回来路上喝完一杯茶后,回宫为何就杀了三个人?

感觉头条上像这样的问题很多,要不就是乾隆吃西瓜杀人。曹操吃点心和吃鸡杀人。现在又有雍正喝茶杀人。《雍正王朝》的话题在头条,一直是一个热议的问题,雍正皇帝是名声在网路也是水涨船高。

雍正在野史和很多电视剧中,都不曾是一个正面形象,弑君弑母,残杀手足,冷血无情几乎都是在很多野史中雍正的代言词汇。其实在历史上,雍正可以称得上是清朝最勤政的皇帝。康熙皇帝在在武功上,可以说为清朝疆域的扩展和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在吏治,经济上还是要有雍正的“摊丁入亩”“火耗归公”“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等一系列政策保证了康乾盛世。

而题主所说的这一次杀人事件也是雍正惩处贪污酷吏而流传的一个故事。据说雍正和张廷玉微服出巡,观看田文镜在河南治理的情况,回京时候途经山西。当时晋商,徽商的逐步发展,也促进了当地经济,同时也为清王朝增加了收入,雍正还是比较看好这个地方的。他在山西茶馆喝茶的时候,掌柜的听说他是京城人士,便以上好的黄山毛尖招待他。雍正也是品茶高手,自然知道掌柜用的是什么茶来招待,于是就随口问了一句,这一斤茶叶多少钱?掌柜说“这是黄山上好毛尖,要500文一斤。”

雍正一听这话立马变了颜色,但是又隐忍不发,因为他在出宫前刚刚与宫中官员讨论了茶叶的价格。当时官员说,一斤茶叶要有30两了。相差如此悬殊的价格,雍正怎么能够不生气?张廷玉察言观色,连忙让掌柜打包了三斤茶叶带回京里。雍正对比两边茶叶以后发现茶叶的品质一样,一下就意识到当中必有商人和官员牟利,于是下令彻查此事。事情水落石出,果然是采茶官和宫中官员从中作梗。于是雍正将事情相关的采茶官和奸商三人全部处斩。

文/红雨说历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