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称帝后,想为父母迁坟,为什么刘伯温不肯?

朱元璋打下明朝江山,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他打小就是一个孤儿,父母都在饥荒之中饿死了,他为了活下去,只能去黄觉寺做和尚,以化缘为生。

后来在发小徐达的建议下,朱元璋加入了郭子兴的义军,从此展现出了天才的军事才能,最终建立了大明王朝。

朱元璋建国后,想要将父母改葬到一个好地方。

朱元璋虽然建立了大明帝国,但是他心里永远的痛是那年出门给地主家放牛的时候,父母在家都被饿死了。他们家没有地,所以压根就没地方能够让父母安葬。所以朱元璋拼命恳求地主老爷,希望能够给他一块方寸之地安葬父母,却遭到了严词拒绝。

这个时候地主家的哥哥于心不忍,终于还是给了朱元璋一块地安葬了他的父母。所以这块地是随便选的,在朱元璋看来,应该是世上最差的一块地。所以朱元璋从小就立志,以后有出息了,一定要将父母的坟墓迁走。

古人都讲究风水宝地,先人安葬在风水宝地的话,那么他们的子孙后代就能够享受荣华富贵。所以朱元璋对这点还是比较忌讳的,于是就想起了自己父母所安葬的地方。每次想起来就心痛,打定主意决定要迁坟。在古代迁坟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必须要找风水大师勘探一番才行。

刘伯温竭力阻止朱元璋迁坟,言明此地贵不可言。

朱元璋身边什么都不多,就是人才最多。他身边最出名的风水先生自然就是大名鼎鼎的刘伯温老先生了。朱元璋把刘伯温找到了跟前,向他说明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告诉刘伯温,现在自己的父母还住在那个方寸之地,希望刘伯温能够勘探一个风水宝地来改葬朱元璋的父母。

刘伯温做这行是非常拿手的,他立刻就答应了这件事。不过他首先做的却不是寻找新的墓地,而是去朱元璋父母安葬的方寸之地看一看。看完以后,他大吃一惊,立刻回到南京去找朱元璋。

他奉劝朱元璋,千万不要挪动朱元璋父母的坟墓,因为他们在机缘巧合之下,居然葬在了龙窝上。正是因为他们安葬在了贵不可言的风水宝地上,所以朱元璋才能打下江山。朱元璋也吓了一身冷汗,差点自己就把江山给挖了,连忙按照刘伯温的吩咐,谁也不能动那块地。

此外他在那块地周围建起了一大片墓地建筑群,以此纪念死去的父母,可是墓地的位置,他是万万不敢动半分的了。

张献忠跑来以后,把朱元璋父母的坟给捣毁了。

时间过得很快,一晃两百多年过去了,四川军阀张献忠,在大家的传言之中,居然跑到了安徽凤阳县。并且在这里将朱元璋父母的坟给捣毁了。都说朱元璋父母的坟是葬在了龙窝上,所以大明朝才能延续这么多年。

现在坟墓被捣毁了,那大明朝还有救吗?这件事对大明朝的影响似乎还真不小。因为没多久崇祯皇帝就在煤山上吊自杀了,大明朝也就灭亡了。

看来刘伯温当真是神人在世,居然能够看到龙窝在什么地方。龙窝的存在是大明朝延续的必要条件,后来龙窝没了,那就等于说大明朝的龙脉断了。

这个故事可信度太低,但是未必是捕风捉影的事情。

我认为这件事可信度太低,首先刘伯温压根就不可能看到所谓的龙窝在哪里。他要是知道的话,敢说出来让大家都知道吗?天下人都知道以后,这块龙窝早晚就会被捣毁。朱元璋何等聪明的人,他是绝对不会泄露这种天机的。

但是这件事为什么会这么传,其实就有点意思了。这个故事应该是在明末才出现的,当时张献忠的确和高迎祥大军分兵两路,同时攻打凤阳,张献忠也将凤阳给打下来了,并且捣毁了朱元璋的祖坟。这一系类事情都是真实的,气得崇祯皇帝差点吐血。

但是这件事不足以威慑到大明朝的江山,这个故事却起到了关键作用。朱元璋的祖坟被毁掉,那么张献忠这边就会制造舆论,告诉大家大明朝的龙脉已经被切断了。所以大明朝的江山,就这么结束了。弄得大家对大明朝失去了信心,这才是最关键的事情。至于刘伯温,早就成了很多神话故事的主人翁,也不介意多给他加一条了。

总结:封建社会一切迷信故事,几乎都是为了达到某种政治目的。

有趣的是,我们会发现,中国古代历史上,这样的迷信故事非常多。难道古人就真的这么迷信吗?我觉得其实这些故事,都是政治人物想要达到自己的目的编造出来的。

比如说刘邦斩白蛇起义,声称自己是赤帝之子,这显然就是个虚假的东西,为的就是给他起义造势。跟着未来的皇帝混,总比跟着流氓混要有前途的多吧?

再比如说武则天还是娃娃的时候,算命大师袁天罡就说她能成为天子。这种谣言还不是她想要篡位的时候,制造出来的舆论嘛!

几乎历朝历代,所有想要做一番大事业的政治人物,在做这件事之前,都会给自己制造一个迷信的故事。以讹传讹之下,这个人不是神人,也就变成了神人。

朱元璋称帝后,想为父母迁坟,为什么刘伯温不肯?

朱元璋,明朝的开国皇帝,他的一生算的上是草根逆袭的一生,写成小说的话,妥妥的男主角。

朱元璋原本不叫朱元璋,而叫朱重八,他的父亲朱五四。之所以名字与数字有关,是因为在当时没读过书的人给孩子取名只能以父母年龄想加或者用出生日期。朱重八小时候是给地主家放牛的,也没什么大理想,就想长大后娶个老婆生个孩子,孩子也给地主放牛,就这样平淡的过一生。但命运的改变都是从那年的灾难开始的。

在朱重八17岁那年,黄河发大水,死了不人。灾难到来后,四月初六朱重八的父亲饿死,初九大哥饿死,十二日,大哥长子饿死、二十二日,母亲饿死。仿佛一夜之间,朱重八失去了所有的亲人,亲人生前过得不好,死后总得入土为安吧。但朱重八家穷,连棺材都买不起更不要说坟地了。他用草席将父母亲人的尸体卷起,用门板抬着去找地主刘德,希望能要得块土地。地主刘德哪里会给,原因是你父母死了,干我何事,他们给我干活,又不是没给饭吃。后来能吃饱饭的朱重八回忆到这段经历时曾说过“魂悠悠而觅父母无有,志落魄而泱伴”。后来还是有好心人可怜他,给了块小土地让他埋了父母。正是经过了这次,让朱重八彻底明白了人情世故,选择去皇觉寺当和尚,开始了他草根逆袭的一生。

在朱元璋历经万苦称帝后,想起了父母还埋在那小地方受苦,自然想要为他们迁坟。而迁坟可是门技术活,要讲究风水,还要选择个黄道吉日。这种事自然就交给了朱元璋身边的著名风水师刘伯温。刘伯温何许人也?民间都说“三分天下诸葛亮, 一统江山刘伯温”

这刘伯温到朱元璋父母的坟地一看,回来就阻止朱元璋迁坟,他对朱元璋说,这坟迁不得,你之所以能够当上大明朝的皇帝,与你父母的坟墓可分不开啊,你父母的坟正是埋在了龙脉上。

这么一说朱元璋当然是不敢迁坟了,不管是不是真的,都不能拿皇运开玩笑啊。后来朱元璋还在父母坟边修了一大片坟地。

刘伯温这个说法的真实性有待考究,毕竟他若真有这么神,能知道龙脉在哪,还不事先给自己找好,轮得到朱元璋吗?这多半是封建统治者的一套说法,为自己当皇帝是天命所归的说法。

朱元璋称帝后,想为父母迁坟,为什么刘伯温不肯?

明皇陵的墓碑介绍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明皇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父母的陵墓。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4月,朱元璋的父母、长兄及长侄相继身亡,幸邻人刘继祖惠地葬此。他称吴王后,至正二十六年返里议欲改葬,但又恐泄山川灵气,故增土以培其封。即皇帝位又追尊父母为淳皇帝、淳皇后,并将其坟墓按山陵之制建成皇陵。”

据此,我们知道朱元璋是想为父母迁坟的,但是“又恐泄山川灵气”。这个“山川灵气”就是不迁坟的原因。

刘基等人经过实地考察之后对朱元璋说:“皇上父母先前所葬之处正是龙脉,请不要重新选陵址,而是在原来的坟墓上封厚土。”朱元璋听后,十分高兴,于是采纳了刘基的建议。

刘基建议朱元璋不要迁坟,理由是朱元璋的父母坟地实为龙脉。这是巧合?还是刘基拍朱元璋马屁?

吴晗的《朱元璋传》中记载: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父母去世时家里没有一文银子,买不了棺木,更谈不上坟地,幸得同村刘继祖慷慨,施舍了一块地。

朱元璋两兄弟将就着把几件破衣裳包裹了,抬到坟地草葬。突然风雨交加,两兄弟赶紧躲到树下,一顿饭时间过后雨停了。两兄弟到坟地一看,大吃一惊,尸首不见了。原来山脚下土松,一阵大水把坡上的土冲塌了,恰好埋了尸首,薄薄的一个土馒头,俗话叫“天葬”。

35年后,朱元璋写皇陵碑时,还觉得伤心:“殡无棺椁,被体恶裳,浮掩三尺,奠何肴桨!”

因此,朱元璋当时的处境异常艰苦,连棺木都没有,更不要说请风水先生来选坟地了。风水,一般外行人也不懂,“龙脉”也不是谁都会看。以刘基在历史上的声名,他应该也不会随便编瞎话骗朱元璋,因为有可能会拍错“马屁”。

所以,我推断朱元璋父母纹地有可能真的是“龙脉”所在。不过,不是人为的,是机缘巧合之下促成的。

朱元璋称帝后,想为父母迁坟,为什么刘伯温不肯?

前言

明太祖朱元璋是贫苦出身,小的时候家庭非常贫困,日常生活艰难,在朱元璋的父母去世后,不要说葬礼,就连安葬的土地都没有,当时年少的朱元璋只能去求地主施舍一点土地去安葬父母,但是被拒绝了,后来还是一位叫做刘继祖的人给了朱元璋一些土地,让其将父母安葬。

里人刘继祖与之地,乃克葬,即凤阳陵也。后话

这位出身贫苦的人,在后来建立了大明王朝,成为了九五之尊,而成为皇帝的朱元璋心里一直挂念着父母,毕竟今时不同往日,成为皇帝的朱元璋不再是过着生存艰难的生活,这个时候的他有那个能力为他的父母修建陵墓,而且他也准备这么去做。

但是,在这个时候,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见,这个人就是刘伯温,作为朱元璋的智囊人物,刘伯温在朱元璋建立明朝的过程中立有大功,朱元璋对刘伯温的意见也是十分看重,关于朱元璋准备为父母迁墓一事,刘伯温制止了朱元璋。

原因就是刘伯温此人涉猎甚广,懂得风水之术,他在看了朱元璋父母坟墓所在之处后,告诉朱元璋那个地方乃是龙脉,是兴盛之地,不可贸然迁移。

朱元璋在听了之后,打消了迁墓的念头,而是选择了在那处地方修建陵墓,守住这处风水之地,以保大明王朝江山永固,而在此处修建的陵墓就是后来的明皇陵。

太祖至濠,尝议改葬,不果。因增土以培其封。

而当年给了朱元璋一块土地让其安葬父母的刘继祖,朱元璋也没有忘记,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在朱元璋称帝之后,朱元璋追封刘继祖为义惠侯,并且惠及刘继祖之后代子孙。

朱元璋称帝后,想为父母迁坟,为什么刘伯温不肯?

刘伯温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风水师,其写的《烧饼歌》,更是让人叹为观止,预测的太准了。刘伯温是有仙风道骨的一个历史人物。

在古代中国,祖坟的风水很是重要。朱元璋是农民皇帝,刘伯温肯忠心耿耿辅佐朱元璋,刘伯温自然是看到了这一点,认为朱元璋由帝王之相。

如果动用祖坟,龙脉必然会被破坏,风水就会乱掉,朱元璋这种做法刘伯温极力反对。朱元璋也听从了刘伯温的建议。

朱元璋称帝后,想为父母迁坟,为什么刘伯温不肯?

朱元璋称帝之路一直被世人所讨论,一个没有任何政治背景连饭都吃不饱的乞丐硬是凭借自己的勇气智慧赶走了元朝政府,创立了大明王朝的千秋伟业。这等奇闻自中华文化萌芽以来也从来没有过,直到朱元璋的出现才彻底改变了现状,中国人自古以来都很相信风水一说,所谓先人厚葬后人享福,只要祖宗选了个好份那后人飞黄腾达也只是时间问题,朱元璋的父母坟地就引起了后人极大的兴趣。

人在发际之后往往都会建造一所好房子来彰显自己的经济实力,皇帝也是人一样也有虚荣心,朱元璋在登基之后也有了给父母迁坟的心思,自己可怜的父母在田地里劳作了一辈子不仅被活活饿死,就连死了连块葬身的地方都没有。每每想到此处朱元璋的内心就泛起了无数的痛苦,生前父母自己没有能力让他们吃喝喝好那么就在死后风光风光,有了这个打算之后就着人开始挑选上好的墓地来重新安葬自己的父母,不料颇懂阴阳五行之术的刘伯温却极力劝阻朱元璋不要妄为。

朱元璋对此也极为不解,他以为是刘伯温嫌自己铺张浪费而反对,刘伯温解释到朱元璋能够一飞冲天其实跟父母的坟地有着巨大的关联,原来两年草席裹身的父母被无意间葬到了龙窝,这才有了朱元璋位极九五至尊的机缘,所以迁坟万万不可,朱元璋听后也给自己吓出一身冷汗,于是下令在父母坟地周围建造高墙大院,把此地设为禁地,并且派兵把手任何闲杂人等不准入内,这才保了大明两百多年的江山,后来反贼张献忠掘了朱元璋父母的坟,泄了大明朝的王气,最后大明走向了灭亡。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