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德国有两千多架战机,日本有一二十艘航母,为什么现在战机与航的母数量这么难造?
日本的二战航母许多都是凑合出来的,改成航母有无可奈何的原因。
比如《华盛顿海军条约》的限制,导致海军吨位“超标”,因此不得不忍痛砍掉一些战舰。
有些战舰为了不浪费,便改成了航母,像天城级战巡改的“天城”、“赤城”航母就是如此。(天城改一半遇到关东大地震给天灭了)。排水量3.65万吨。
还有“加贺”号航母,它的前身是长门级战列舰,因为天城烧了,本要被拆除的加贺被拿去凑数,改装成了当时日本容积最大的航母,排水量4.25万吨。
还有“信浓”,这是当时世界最大的航母,也是“大和号”的老三,日军憋出了大和、武藏,实在憋不动“信浓”了,干脆铺个飞行甲板做航母。排水量7.29万吨。
“龙骧”也是,它是重巡“青叶”级改的,而且它的排水量其实并不大,只有1.2万吨,我军一艘055驱逐舰都有1.4万吨了,放今天其实不算什么。
“隼鹰”水分比龙骧还大,它是客轮“橿原丸”改的,排水量2.94万吨。
“飞鹰”与隼鹰一样,是客轮“出云丸”改的,排水量2.7万吨。
“瑞凤”是油船“高崎”改的,1.4万吨。
“祥凤”之前的名字叫“剑埼”,是一艘潜艇母舰,1.2万吨。
“龙凤”前身是潜水母舰“大鲸”号,1.33万吨。
“大鹰”号,新田丸级货客船“春日丸”改的,排水量1.78万吨。
“云鹰”号,新田丸级货客船“八幡丸”改的,排量同上。
“冲鹰”号,新田丸级货客船“新田丸”改的,同上。
“神鹰”号是个进口货,由德国客轮“シャルンホルスト”号改的,满载2万吨。
“海鹰”号,日军化930万日元从三井公司征用的客轮“あるぜんちな丸”改的,1.75万吨。
“千岁、千代田”都是曾经的水上飞机母舰,靠硬铺甲板做成的半拉子货。
“瑞穗”号,也是水上飞机母舰,是千岁的后续。
“速吸”号,为运输船所改,连飞行甲板都没有,飞机弹射后只能去陆地或别的航母降落,实际还是在干运输的活计。
“神威”号,日本从纽约进口的电动输油船,为的研究电推进,后改成飞机母舰。
“能登吕”号,开始为油轮,后改为水上飞机母舰。
“秋津州”号,日本水上飞机的实验船,标排4650吨。
日本的正规航母,是凤翔、苍龙、飞龙、大凤、翔鹤、瑞鹤、葛城、云龙等舰。
可以很明确的说,要现代人造二战航母并不难,但凡造船工业过得去的国家,在穷兵黩武的前提下,都可以造得出二战航母。
如果学日本这样拿战列舰、重巡、战巡、油轮、客轮、运输船来改,那就更没毛病了。
大部分日本二战航母都是凑数的,就连美军那上百艘航母也是如此,其中占大多数的“护航航母”,完全就是一种多功能载机运输船,又便宜量又足,既能运货,又能打仗。
现代航母完全不一样,相比于二战那些还带有初代实验性质的航母,现代航母完全是科技的结合体。
动辄4-6万吨甚至上10万吨的排水量,早已不是二战那些货色可比。
如此大吨位的船只,能造出的国家寥寥无几,有需求,能维护的国家更是凤毛菱角。
为了航母,光会造船还不行,还得能造先进的战机、舰载机。
如印度那样,靠买,靠进口,根本维持不下去,顶多维持个“有航母”的地位,从船体到舰载机,他们哪一样搞成功了?
要想让航母维持先进性,还得有关键技术。无论飞机还是军舰,这科技水平一高,造价、制造难度就蹭蹭蹭的抬。
当年苏联缺乏航母经验,在系统工程上起步也比较晚,结果只造出了“基辅”、“明斯克”等,以及“库兹涅佐夫”、“瓦良格”等,硬是没憋出“物理扬诺夫斯克”,连核动力都没上。
英国造航母,被美国人忽悠着早早的发展电磁弹射,结果电磁没搞出,自己的蒸汽弹射也坏菜 了,搞到现在,21世纪的新航母“伊丽莎白女王”级,居然仍保留了滑跃起飞。
法国人学美国,追逐核动力,结果自己的“戴高乐”号技术不成熟,弄得不上不下,非常尴尬。
俄罗斯更干脆,我穷,我库兹涅佐夫上砸了个大洞,我修不起玩不起了,别跟我提造,我要过日子。
还有我国,在“瓦良格”身上里里外外使了多少劲,这才初步拥有了制造现代航母的技术水平,其中艰辛,实非千言万语能表。
再说了,毕竟现代是个人类史上比较和平的时代,并没有过去那么多的战争和对峙,大国间在核威慑的背景下,也都比较克制和老实,根本用不着二战那么多军舰。
不然你是拿出去打仗还是给人参观呀?再吓人有东风快递吓人么?能维持个海洋权益就行了。
现代的作战方式也与过去截然不同,过去强调大兵团作战,火海战术,航母作战没有够数量的机群,就没法突破对方的护航与弹幕。
现代则讲究精确打击和技术对抗,好比过去崇尚“地毯式轰炸”,而今天的巡航导弹则“一发入魂”,哪怕是“饱和打击”,数量也绝到不了二战那个程度,更没必要那样。
在昂贵的造价和高效的新型战争模式下,还要那么多航母和舰载机做什么呢?
实际上,美国现有的10艘航母,威力是远超二战那22艘埃塞克斯的,如果美国不是出于全球霸权的考虑,也不会有这么多航母。
飞机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技术更先进,复杂度也更高,战争模式也不一样的现代战机,完全不是二战那些靠乐器作坊就能加工零件的老古董可比。
而且,现代按国防拨款进行的计划式装备生产,本就采取了最优化的成本考量,飞机全都是值班式使用,哪像二战那样,疯狂暴兵呢?
别忘了,那是最残酷的一场世界大战,如果今天打成了那个样子,你真担心坦克、战机们上不了自动化机器人流水线?
那时候钱已经不是钱了,只有资源、战略和胜利。
二战时德国有两千多架战机,日本有一二十艘航母,为什么现在战机与航的母数量这么难造?
谢邀!二战时德国有2000多架战机 ,日本共有23艘航母。为啥现在战机和航母这么难造?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首先要回顾一下战斗机和航母的发展历程,一战和二战相隔时间不长,一战时期战斗机初为军用飞机,他主要是起着运输、侦查、校正火炮位置的作用。其特点具备飞行性能良好、机动灵活、火力强大等特点。那时敌我双方飞行员空中相遇时的攻击手段五花八门,如手枪、石块等企图干掉对方,这就是空战起源。在1915年德法两国飞机互相攻防升级对抗中,双方不断赋予了飞机新技术,如法国飞行员加洛斯驾驶装备了"偏转系统”的L型飞机击落了德军一架飞机,取得丁战斗机历史上第一次胜利。而随后 德国人马上装备了“信天翁"即“福克"E3战机,其特点是运用了当时德国最先发明的"机枪同步射击"这一最新技术。其优异的飞行性能和强大的火力成为一战中性能最好、击落飞机数量最多的战机。成为协约国最可怕的空中杀手,被协约国方面称为"福克式灾难”。伴随着二战开始,攻防双方不断上演的矛与盾的攻防游戏中,对战斗机在战争中的作用不断赋予新的要求和性能,同时又由于德国当时在欧洲也属于世界性强国,拥有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和实力,所以在二战时就拥有2000多架战斗机。但随着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世界各军事大国为了巩固自己的国防,防止霸权主义独霸全球的军事野心,不断地强化自己的领海领空,这就为战斗机赋予了新的特点使命,需要配备各种搜索及瞄准火控设备和优异的隐身性能,同时能够全天候的攻击敌方所有空中目标。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由于不断加强教育投入,促发国人的学习热情,广泛猎取和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在工业化的道路上高速发展。随着国力上升其野心也开始澎涨,同时也逐渐开始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并为发动侵略战争开始准备。日本在二战时参与作战的航母共有23艘,这些航母有自行研发的,也有以民用和商用船只改造的。其中有二十艘分别在二战中被击沉或搁浅,有的被重创后解体甚至结局不明。而现在的航母,与二战时期的航母已有天壤之别,被称为海上的移动国土,拥有航母是一个国家真正的实力象征。因此就要求他具备全方位的功能,象美国最新的"杰拉德-福特”号航空母舰,其造价预计会突破150亿美元。所以说地主家也无余粮了,能玩得起航母的人也才能真正配得起"大国”二字的人。
原创不易,欢迎评论探讨!
二战时德国有两千多架战机,日本有一二十艘航母,为什么现在战机与航的母数量这么难造?
以前的战机技术含量低,性能也大受限制。机关枪和高机枪就能打下来!日本二战时是有一二十艘航母,有的是大船改造成的,一场海战下来就能击沉两只。航空炸弹和鱼雷就是它的克星,只要肯拼命炸沉航母就容易。日本那艘举世闻名的“大和”号,压上了全部家当,就指着他挽救日本呢,第一趟出去就没有回来。
现在的战机少而精,地面常规武器奈何不了,而且用途广,技术含量低的导弹都打不下来!有先进的战机就能根本性的改变形势。现在的航母一二棵导弹休想撼动他,上面都有核弹毁灭一个国家是可能的!航母的甲板都是双层,常规炮弹如同抓痒,不起作用。一般国家是养不起航母的,是烧钱的祖宗!😁
二战时德国有两千多架战机,日本有一二十艘航母,为什么现在战机与航的母数量这么难造?
感谢邀请。
为什么二战那会暴兵容易 现在却难了呢?主要因为科技的进步,同样是军事装备 现代和二战相比,武器技术成本大幅度增加了,所以那会能造上千架飞机,现在一二百架就够受的了。
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武器更新换代的最主要推手。举例来说 ,我们现在居家过日子,把家里东西归置一下,就能武装十几个冷兵器时代的战士:汉代以前,铁器是国家管控的重要战略物资,但现在钢铁早已普及,随便一个人家仔细搜寻都能找出起码一吨的钢铁来,而武装一个士兵才需要多少钢铁?铁甲三十斤,矛头一斤,刀剑四斤,蔸帽五斤,铁箭簇一斤,四十一斤(古斤,约三百多克)而已,一吨从床垫、家具、装修材料、门窗上拆下来回炉冶炼的钢铁,起码可以武装五十个武士。
同样的道理,二战那会的武器现在看来非常原始,基本上当时飞机最贵的就是那个发动机 机身甚至都是木头或者帆布做的,把家里二手摩托发动机拆下来马力都比这个飞机发动机要强。当然,航母也是一样,只要能造稍微大一点的船,装两部电梯,铺上飞行甲班,再辟出一块降落区和起飞停泊区就齐活,小区保安巡逻队的对讲系统再买一套,确保每架飞机上都有一个对讲机,这就可以执行飞行任务了,起码搜寻下海面应该问题不大。这样的简易航母,现代国家轻轻松松造个百十艘应该很容易。
但是,同样是飞机,现在的飞机造价或科技含量远非二战那种骑着马达上天的螺旋桨飞机可比。因为它们面对的敌人,可不是二战那会相对简单的多的地面火力,而是从太空到深空,从地面到海洋的全方位火力网,要想生存下去,不下血本是不可能的。隐身飞机为了躲避雷达,光隐身涂层就要上百万美元,为了获得超音速的突防能力,飞机尾喷口的材料要能承受几千度高温的长时间炙烤,为了先敌开火,雷达装置要实现超视距几百公里的探测距离,这些装备这些能力,每一样对二战飞机来说都是遥不可及的传说。因此,现代的人们玩的起二战的武器,装备的起冷兵器时代的甲士,但是,现代战争的武器你倾家荡产也装备不起来,就是这个道理。
而随着科技的进步,也许百十年后后世子孙们也会嫌弃我们今天的航母,隐身飞机落后的,到那时,人们家里自发电的小型核反应堆说不定拆下来就能驱动我们家今天的辽宁号,而隐身飞机这类科技在已实现了星际旅行的未来人面前也不过就是个怀旧的主题道具而已。甚至会有题主也会生出这样的感叹:为毛古人造十几个航母编队就可横行世界,我们今天的歼星舰造起来却那么那么难?这类的题目来干扰老夫的冬眠。
二战时德国有两千多架战机,日本有一二十艘航母,为什么现在战机与航的母数量这么难造?
二战时期,至少是初期,军机和航母体积、吨位较小,构造相对简单。资料介绍说,英军派去轰炸德国的飞机只是金属构架(有的好像还是木头构架)上面有一层帆布之类的蒙皮。德国的飞机当然要好得多,但他们甚至没有给配备雷达(那玩意儿是英国人的发明),更不要说其它复杂设备比如航电系统了。许多先进的东西都是后来发明的。日本当时最大的航母不过三万多吨,他们的“大和”、“武藏”两艘战列舰也那么大。
武器是随着科技(包括军事理念)的发展而发展的,谁也不可能超越时代。今天叫一架军机都堪称最先进技术的集成,极少数大国才有的航母更是。今天任何一架军机的起飞重量都超过二战时期的军机。东西越复杂越精密当然就越难制造。
二战时德国有两千多架战机,日本有一二十艘航母,为什么现在战机与航的母数量这么难造?
为什么二战时期的战斗机可以以万计地去建造,航空母舰以百计地去建造,而如今数量最多的美国海军也仅有11艘现役航空母舰,空军和海军战斗机加起来也不到三千架?原因有三个方面。
一,成本不同二战时期的战斗机都是螺旋桨飞机,这样的战斗机成本是非常低的,美国空军的P-39战斗机成本仅有5万美金左右,一架P47战斗机的价格也仅有7万美金左右,美国空军在二战时期装备的B-29重型轰炸机的价格也仅有60万美金左右,而如今一架F15重型战斗机的成本就高达5000万美金。
再来看航空母舰,二战时期的航空母舰非常简单,吨位也没有太大的,日本在二战期间共建造、改造了25艘航母,美国海军的航母数量达到了150左右,但这些航母的成本也不及如今的航母贵,当时排水量达70000吨的“信浓号”航空母舰建造成本不到一亿美金,而如今一艘福特级航空母舰的造价达到了150亿美金。
当然二战时期的成本和如今的成本无法直接换算,因为相差半个多世纪必须要考虑到经济发展、货币换算以及通货膨胀等因素,不过即便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二战时期的武器装备建造成本也低于今天同类装备。
二,制造简单二战时期的战斗机都是螺旋桨飞机,基本就是一个机体加一部螺旋桨和两挺机枪就能起飞作战了,别说什么红外搜索探测系统、分布式孔径系统,当时的战斗机连雷达都没有,有个座舱盖就不错了。同样的是二战时期找一艘货轮改造一下甲板就是一艘航空母舰,什么弹射系统、相控阵雷达系统通通没有,这种装备适合大量快速建造。
如今航母舰的建造是一项庞大复杂的工程,单单舰体的建造工艺要求就远超二战时期的简易航母,还要装备雷达、弹射系统等等,战斗机的建造也复杂很多,雷达、先进航电、喷气式发动机都越来越先进复杂,如今的战斗机、航空母舰无论如何也达不到二战时期那种建造速度。
三,和平时期和战时的不同二战是一场全球性的大战,参与到其中的国家多达60多个,这样一场大战,参与其中的国家都把整个资源向战争倾斜,为的就是打赢!这种情况下武器装备的建造会得到优先支持,而如今美国11艘航空母舰是在全球整体和平下的数量,假如再次面临全球性大战,包括美国在内的国家也会把整个工业体系运转起来,包括战斗机、战舰等会进入快速大量生产状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