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造反第二年就失明了,是否说明造反时身体已经很差了?这么差的身体值得造反吗?
司马懿造反的时候是什么状态呢?还有两年他就死了,拖着七十多岁的身体去造的反。
我认为安禄山当年即使双目失明,他依旧还是会选择造反,因为他认为时机成熟了,而且被杨国忠逼到了绝境,就算是为子孙谋福利,他也能被后世子孙尊奉为开国太祖。
安禄山起兵时期,实力达到了巅峰。在安禄山看来,当时是他发展的最好时机,因为唐玄宗信任他,给了他大把的军权和地盘。唐玄宗不是傻瓜,他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让安禄山牵制太子李亨的权力。唐朝太子造反的事情太多,就连唐玄宗本人也是夺取了父亲的权力才走上了皇帝的宝座。
唐玄宗很担心自己儿子会造反,当时朝中支持李亨的人不在少数,想要消灭李亨的力量已经非常难了,即使可以也会使得大唐王朝伤筋动骨。所以唐玄宗选择了安禄山,希望安禄山的存在,能够让李亨有所收敛。
晚年益肥壮,腹垂过膝,重三百三十斤,每行以肩膊左右抬挽其身,方能移步。至玄宗前,作胡旋舞,疾如风焉。---《旧唐书》其实这是非常愚蠢的做法,在安禄山看来,自己一个胡人,能够得到如此重用,本该感恩戴德。但是李唐王朝的盛况,让安禄山十分眼馋,他希望自己的子孙也能够享受到如此美好的生活,所以安禄山果断造反了。
安禄山造反的时候身体的确已经不怎么好了。安禄山是个大胖子,据说有三百多斤,走起路来都需要很多人搀扶。但是他见了唐玄宗以后,立刻就能变得精神抖擞,甚至还在唐玄宗和杨贵妃面前翩然起舞,画面太美简直不敢想象。所以唐玄宗对这个忠心耿耿的大胖子丝毫没有任何防备之心,三百多斤的大胖子能掀起什么巨浪呢?
除了身体肥胖,安禄山身上的疮也不少,这可能是因为他缺少运动所导致的结果。所以岁数大了以后,一定要保持身材,我们看现在郑少秋,已经七十多岁了,还是保持那么好的身材,人家那叫养生。安禄山显然不懂什么叫做养生,所以因为肥胖造成了身体一直都很差。
禄山以体肥,长带疮。及造逆后而眼渐昏,至是不见物。又著疽疾。俄及至德二年正月朔受朝,疮甚而中罢。---《旧唐书》在造反以后没多久,安禄山的双眼就有些模糊不清了,应该不是老花眼,而是一种眼科疾病,极有可能是白内障。这个时候身上的疮再次发作,安禄山造反以后的身体确实不咋地。
安禄山受到了唐玄宗的怀疑,所以不得不造反。安禄山当时已经是边疆的一把手,一切都是他说了算,在当地也算是个土皇帝了。这个时候朝廷内便传出了他有可能造反的风声,尤其是当朝宰相杨国忠,一口咬定安禄山一定会造反,希望唐玄宗加以防范。甚至还跟唐玄宗说,如果他不相信的话,可以吩咐安禄山前来朝拜,安禄山一定不肯来。
唐玄宗半信半疑地宣召安禄山进宫,这个时候安禄山果断来到了长安,而且向唐玄宗哭诉有人冤枉他。唐玄宗这才放心让他回去,可是安禄山走的时候,是丝毫没有回头的意思的,逃跑的速度十分惊人,一天走了三百多里路。
杨国忠屡奏禄山必反。十二载,玄宗使中官辅璆琳觇之,得其贿赂,盛言其忠。国忠又云“召必不至”,洎召之而至。十三载正月,谒于华清宫,因涕泣言:“臣蕃人,不识字,陛下擢臣不次,被杨国忠欲得杀臣。”玄宗益亲厚之,遂以为左仆射,却回。---《旧唐书》从那以后,安禄山就下定了决心要谋反。后来唐玄宗觉得事情有些不对劲,就再次召见安禄山,可是他就说自己有病去不成。为了把安禄山召来,唐玄宗将郡主嫁给了安禄山在长安的长子安庆宗,希望安禄山前来参加婚礼,可是安禄山依旧不肯来。也就是这一年的秋天,安禄山起兵造反。
安禄山疾病缠身难以一统天下,最终被亲儿子安庆绪杀掉。安禄山造反以后不久,唐玄宗便杀了他在长安的长子安庆宗。可能安庆宗是安禄山心目中的继承人,所以从这个时候开始,安禄山就愁眉不展,而且弑杀成性。不管是百姓还是投降的士兵,他碰到了都是杀无赦。因为唐玄宗杀了安庆宗,安禄山为了泄愤一口气杀掉了七千多投降的唐军。
因为疾病缠身,安禄山报复社会的倾向越来越严重。原本打算一统天下之前,一定要收买人心,可是他却滥杀无辜,而且对降卒一个都不放过。这让安禄山的军队成为了人民公敌,天下所有人都在反抗之中,可见安禄山不可能成功。
当时的安禄山已经什么都看不到的,所以压根就不可能指挥得了那支庞大的造反队伍,所以他儿子安庆绪为了造反集团的利益,狠心杀掉了双目失明的安禄山。他认为自己可以接替父亲的地位,从而一统天下。
可是安庆绪上台以后,叛军一日不如一日,甚至连拿下的洛阳城都给丢失了,结果安庆绪被安禄山的部将史思明所杀,残部都落在了史思明手里。
总结:安禄山身体再差,他也会选择造反。这就是当时安禄山自己的想法,他身体的确是不怎么好,可能能不能等到一统天下都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但是安禄山是不会放弃造反的,因为骑虎难下。
这个时候的安禄山已经身居高位,很多事情是他不能完全左右的。比如造反这件事,如果他不造反,家族包括集团内部的成员,都将会成为唐玄宗严重打击的对象,灭亡是迟早的事情。
唐玄宗不可能放着一个祸害在边疆,所以安禄山没得选。再说了打下了天下,自己就是新王朝的太祖,子孙后代就能够享有天下,为什么不干呢?
安禄山造反第二年就失明了,是否说明造反时身体已经很差了?这么差的身体值得造反吗?
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安禄山从范阳起兵造反,安史之乱爆发,这场影响了大唐国运乃至中国历史走向的叛乱就此拉开序幕。
战争的杂音搅乱了盛世靡音的旋律,如日中天的大唐王朝一下子下坠了半截,两京先后失陷,整整八年间,北方兵连祸结,给社会生产造成无比巨大的伤害,同时唐朝抽调边军平叛,使得吐蕃和回纥等边境势力迅速壮大,甚至又丢了两次长安。
安史之乱的破坏力如此之大,可能连它的反对者安禄山自己都没能想到,这个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突厥族人,原本只是一个巫婆的儿子,但却成功逆袭,做到了三镇节度使,手握唐朝40%的精兵良将。
不过正如题主所说,手握重兵的安禄山身体其实很差。据《旧唐书》记载:“禄山以体肥,长带疮。及造逆后而眼渐昏,至是不见物。又著疽疾。俄及至德二年正月朔受朝,疮甚而中罢。”
由此可见安禄山作乱时候的健康状况已经非常糟糕,他身上常有疮和疽这些皮肤软组织感染疾病,而疽在古代,是能搞死人的,安禄山甚至曾为此中途罢朝。更糟糕的是,安禄山造反以后视力逐渐下降,并最终失明。
安禄山的健康状况这么糟糕,跟他的过度肥胖脱不开关系。
安禄山的肥胖可能有点遗传因素,因为他年轻时候还没发达的收就不瘦了,当时他的上司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常嫌他太胖。为了不让上司嫌弃以争取升迁,安禄山咬咬牙开始减肥,主要方法就是不吃饱饭,但即便如此,安禄山的体重也没降下去,只是没胖的那么快。
到了后来,安禄山受到重用,边疆就是他说了算,想吃多少吃多少,体重就彻底失控了。《旧唐书》载:“(安禄山)晚年益肥壮,腹垂过膝,重三百三十斤,每行以肩膊左右抬挽其身,方能移步。”
三百三十斤、腹大垂膝、走路要用两个肩膀向上提起自己的身子才能动脚,大家想想安禄山有多肥,甚至他骑马上朝中途也要换马,因为马撑不住。
长期过度肥胖、反复发作的皮肤感染、视力下降直至失明,这三者综合起来,说明安禄山可能是一个资深的糖尿病患者。
长期肥胖的人患糖尿病的概率明显高于常人,而安禄山这种从年轻时一直胖到老的,患病概率更是不知高到哪去。
至于说安禄山这么差的身体值得造反吗?首先安禄山并不知道自己身体差,即便是在今天,糖尿病也是个很容易被人忽视的病,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耽误吃饭不耽误睡觉不耽误干活,放在安禄山身上,对他各项工作也毫无阻力。现代人到了病状全面爆发还有进医院后悔的机会,但唐朝的医疗条件,别说治疗糖尿病,诊断也不是每个医生都能诊断出来的。
其次皇位的吸引力巨大,安禄山为此准备了太久太久,他搜刮财宝以作军资,他收买人心以成心腹,他贿赂朝臣以成耳线,他极力卖弄以娱皇帝,还有扣下良马、囤积粮食等等,他准备了十几年,岂能因为看起来好无大碍的“病”就放弃。
再次,中央终于有对安禄山下手的苗头了。唐玄宗信任了安禄山很久,也被这个智勇双全的胖子当猴耍了很久。
在安禄山造反前一年,杨国忠坚称安禄山会谋反,怂恿玄宗皇帝召见安禄山,并认定安禄山不敢奉诏到长安来。结果安禄山痛痛快快来了,还向唐玄宗一阵哭诉,彻底打消了唐玄宗的疑虑,给他加封了不少官职,以至于后来安禄山造反消息传来,唐玄宗一开始竟然根本不相信。
不过这次召见也让安禄山感觉到危险,他离开的时候是“疾行出关,日行三四百里”,跑的贼快,之后唐玄宗再叫他到长安,他是打死也不去了。(十四载,玄宗又召之,托疾不至。赐其子婚,令就观礼,又辞)
疾病折磨下的死亡唐朝军民久不知战,直接被安禄山横扫,叛军仅仅35天就占据洛阳。但此时的安禄山一改之前的谋略过人,他迫不及待的在洛阳称帝,直接把自己造反的理由(奉诏讨伐杨国忠)给整没了,而且安禄山延误了迅速西进攻取长安的战机,失去了控制皇帝和皇太子,挟天子以令天下的机会。
叛军在攻破潼关后,整整十天时间没有出发进攻长安,导致唐玄宗得以逃脱。而当叛军占据长安后,“日夜纵酒,专以声色宝贿为事”,也没有追击唐军。
而且造反后的安禄山跟之前的收买人心政策全部推翻,杀降、劫掠百姓,民心尽失,毫无深谋远虑之心,而是性情暴躁,贪图享乐。
安禄山的性情暴躁很可能是因为病魔折磨,尤其是失明之后,他动不动就杀人打人。甚至连他手下的丞相严庄和心腹宦官李猪儿也都随便打,使得这两位苦不堪言。
再加上按路上宠爱幼子使得次子安庆绪不满,安庆绪跟李猪儿合谋,由李猪儿动手把双目失明的安禄山给砍死了,在床下挖了一个几尺深的坑,用毛毯包着安禄山的尸体埋了。
安禄山一死,叛军就逐渐下坡了,事实上,即便他还活着,叛军估计也还是会衰落。
安禄山造反第二年就失明了,是否说明造反时身体已经很差了?这么差的身体值得造反吗?
难道安禄山在造反之前还要寻思造反值不值得?
安禄山造反时的身体并不差,至少在他自己看来并不差。倘若他的身体真的已经在造反之前就很差的话,那么他最可能做的就是提前发动叛乱,而不是考虑什么值不值得造反。
安安史之乱的发生固然是安禄山主动发起的,但朝廷中杨国忠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我们先来看看安禄山的身体状况:
安禄山是一个大胖子,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至于是不是从婴儿期开始就是个胖子不得而知,但根据史书记载,安禄山三十岁的时候已经是一个胖子了。当时的安禄山正经说起来也算是个无业游民,精通六国语言,能在互市的时候做点无本买卖,其余时间就用来偷或者抢。
732年的一天,安禄山去偷羊,结果被当时的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给逮住了,张守珪是出了名的治军严格,当然对于盗匪也绝不纵容,下令将安禄山乱棍打死。幸好安禄山反应快,大声呼喊说:“难道您不想灭掉两个蕃族了吗?为什么要打死我呢?"张守珪一听觉得很有意思,就示意放了安禄山。
安禄山很是乖巧,嘴甜能干,很快就成了一名偏将,并被张守珪收为义子,可以说张守珪是安禄山的再生父母。张守珪经常嫌弃安禄山的胖,让他少吃点。安禄山为了受到重用不敢多吃饭,但是也只能是保证不再增肥而已,想要减肥是不可能的。
但是胖并不能阻止安禄山的骁勇善战,这个胡人胖子是个灵活的胖子。
740年,张守珪疽发背而亡。安禄山出任平卢兵马使,开始步步高升,安禄山虽然是一个胡人,但是非常聪明,尤其在官场上几乎是无师自通的,他很快就凭借着嘴甜和贿赂得到了唐玄宗的喜爱,而且安禄山此人外表看起来比较憨厚,在唐玄宗面前演起小丑来丝毫没有突兀感,让人觉得他本来就是这样的。后来更是得到了李林甫的提拔,然后又做了杨贵妃的义子。
这样一路下来,安禄山竟做了三镇节度使,手握近15万的兵力,位高权重的安禄山想吃什么吃什么,不用担心有人会说他胖,于是体重更是控制不住了,后来直接就成了330斤的巨胖子。
常年肥胖对身体肯定是不好的,在现在看来,是容易得糖尿病的。后来安禄山身体上的一些列变化也似乎印证了患有糖尿病这个事实,那么在造反之前,他知不知道自己身体有病呢?这个很难说,史书上并没有记载,我们只能推测一二,安禄山很可能知道自己得病了,但是病的并不重,没有必要大惊小怪。
安禄山很可能也是一直在吃药的,所以身体并无大碍,也不认为这是多么严重的一种病。就像现在,很多人身体有毛病,只要不是特别严重,很多直接不搭理或者吃点药就算了,当然很可能后期拖下去的结果就是不治之症。
在唐朝时期,还没有糖尿病一说,但并不是说人们对此一无所知,当时还有一种病症叫做消渴症,病症是怎样的以及如何治疗都是有记载的。消渴症和现在的糖尿症有重合的部分,但又不尽相同,消渴症其中一个症状就是消瘦,但很显然,安禄山没有,所以他得的很可能是现在的2型糖尿症。
古代即便没有记载,也是可以用药治疗的,安禄山没有必要为此费神。那为什么造反一年后,突然病情加重了呢?史载:
禄山以体肥,长带疮。及造逆后而眼渐昏,至是不见物。又著疽疾。俄及至德二年正月朔受朝,疮甚而中罢。以疾加躁急,动用斧钺。这可以说是糖尿病晚期了,脓疮加身、眼底病变(失明)、神经病变(剧烈疼痛等),连带着脾气暴躁。
糖尿病人想要减缓病情,除去治疗之外,还要规律饮食、合理膳食、适当运动、保持心情舒畅等等。统统这些都在安禄山造反后被打破了。带兵打仗,想要规律饮食怎么可能,随便扒拉一顿就不错了,而且最重要的是,安禄山的压力很大,即便早就有造反的准备,但真造反了,心理压力可想而知,睡觉都睡不安稳,心底的焦虑也是达到了最大值,总之造反不是一个好活。
在这样的情况下,安禄山的糖尿病突然加重,一发不可收拾。短时间内就把安禄山折腾的没有人样了。
那么,如果安禄山知道会是这样的结局,会不会就不造反了,换句话说就是会不会考虑造反值不值得?未必,四姑娘认为安禄山还是会造反,并且可能会提前造反。
安禄山固然早有谋反的打算,但真正帮他下决定的还是杨国忠。李林甫活着的时候,安禄山是非常忌惮李林甫的,虽然李林甫很是赏识安禄山,但依旧让安禄山忌惮不已,他也不可能在李林甫活着的时候有什么动作。实际上他在边镇搞小动作最开始只是想要自保,在地方上做个老大。但是这种局面在李林甫死后被打破。
杨国忠和安禄山素来不和,两人都很受唐玄宗的宠爱,但是不同的在于,安禄山在地方上,而杨国忠就在唐玄宗身边。杨国忠不断在唐玄宗面前说安禄山会造反,安禄山不可能时时得到消息,并打消皇帝的猜忌。
753年,唐玄宗就派人去查安禄山,安禄山贿赂那人,在唐玄宗面前说安禄山的好话。第二年,杨国忠又对唐玄宗说如果召见安禄山,他肯定不敢来。唐玄宗于是就召安禄山入朝。安禄山为了打消皇帝的疑虑,应召入朝,并在唐玄宗面前哭诉杨国忠要杀他。唐玄宗觉得有愧,就又授予了安禄山一系列的官职。
安禄山心里很害怕,在走的时候那是一个马不停蹄的跑。回到自己地盘的安禄山再也不想受这种罪了,还是赶紧准备造反吧。
755年唐玄宗再让安禄山进京的时候,他说自己病了;后来唐玄宗给安禄山的大儿子安庆宗赐婚,召安禄山进京,他又推辞了。他真怕再去京城就没有命回来了。
终于在755年的冬天,安禄山准备好了一切,起兵造反,理由就是讨伐逆臣杨国忠。
安禄山造反第二年就失明了,是否说明造反时身体已经很差了?这么差的身体值得造反吗?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很多人都乐意为某一件事情寻求一个结果。这个准则即便是放在安禄山的身上也一样适合,这个在曾经在中国历史上掀翻大唐王朝根基的大胖子,在历史中被赋予了全新的形象。
我想,如果不是他发动安史之乱,安禄山在唐朝的历史中一定是一个著名的戍边大将。
朝堂的险恶,命运的倾轧。
其实这就是安禄山造反的动机。
值不值得造反我们暂且不论,现在问题的关键在于玄宗皇帝身边的宰相杨国忠。安禄山在唐朝作为边疆重臣,对于同朝宰相杨国忠是有着很深的政治芥蒂的。
而安禄山敌视杨国忠的理由也非常的简单:
这杨国忠玄宗身边不是嚼舌根,就是吹耳边风,安禄山作为远离朝堂的边陲将领,很容易受到长期陪伴在玄宗皇帝身边的杨国忠的打击和报复。
更为重要的一点,安禄山的权力却大,杨国忠的耳边风就吹的越厉害:
“陛下!安禄山有谋反的意图!”
“陛下!安禄山有谋反的意图!”
“陛下!安禄山有谋反的意图!”
这种话对于任何一个帝王来说,都是插到心窝的一把刀,即便玄宗皇帝对安禄山十分的信任,可是杨国忠三番两次的这么说,安禄山怎么想?
玄宗皇帝如果真的相信了,他安禄山又该怎么办?
从贫穷小儿成长为边陲大将,安禄山目前所得到的这一切实在是太不容易了,如果真的被杨国忠的这句话强行剥夺了他曾经努力而得到的一切,这对于安禄山来说是万万接受不了的。
所有人,在强压之下是会做出反弹的!
即便是在今天,一个长期遭受到压制的人,他反弹所造成的后果往往是颠覆性的。
所以,此时的形势对于安禄山仅仅是能不能活下去的问题。
当杨国忠一再逼迫,无法承受这段压迫的安禄山便开始扯起造反这面大旗,来为自己续命,毕竟安禄山想活下去。
如果还不能理解安禄山的这层心里,可以参考一下安禄山的燕北军团在侵占长安之后,看一看安禄山的所作所为:
在安禄山的燕北军团侵逼长安之后,围绕在杨国忠身边的曾经的幕僚们全部被剁成了肉酱,所有的李唐皇室全部被挖出了心脏。这些行为不见得安禄山有多残忍,但是我们能够感受出来,安禄山对于李唐皇族和宰相杨国忠的仇恨有多深。安禄山将曾经在长安城所遭受的所有的压迫全部释放出来,李唐皇族的每一个血淋淋的心脏、杨国忠每一个被剁成肉末的幕僚。
这凡此种种,我们都能够看到,安禄山一定是一个被仇恨所吞噬的人。
曾经杨国忠对他的压迫有多大,此时的安禄山的怒火就有多大,这种行为仅仅只有人们处于长期的压迫和剥削之后才能够激发出来的。
所以,安禄山的造反归根结底根本就不是值不值得的问题,而是在长期的压迫和剥削之下的无奈反抗。哪怕这一丝丝反抗只是飞蛾扑火,他也在所不惜。
可是安禄山不会想到,自己的燕北军团真的横扫了半个大唐。
安禄山造反第二年就失明了,是否说明造反时身体已经很差了?这么差的身体值得造反吗?
安禄山这家伙,我最记忆深刻的不是安史之乱而是他的安禄山之爪,这个爪子据说在杨贵妃身上印下深深的印记,白里透黑分外明显。一个有如此特色黑手爪的人,一般都不会是体弱多病的人。
原因吗,很简单啊,不讲卫生才脏啊,脏了才会黑啊。
手都脏成黑色了还活的好好的,不正好证明身体倍棒吃嘛嘛香吗?
以上叫这个小花边新闻,只是侧面证明安禄山身体真的是很好,要不你认为杨贵妃为什么认他做干儿子?还弄个襁褓让他睡觉?体弱多病可没这待遇好不。所以,说他身体很差,就不造反,这是个伪命题了,最大可能是他得了慢性病,后来才知道。
至于他眼睛为什么会瞎,你看他和杨贵妃接触就知道了啊,明明很正常的接触,居然会弄到胸上去,不就证明这老小子眼神不好吗?这么近距离都看不清楚,要么是故意的要么就是无意的,按照当时情况看,他胆子估计没那么大,那就真实眼神不好,白内障或者近视眼,这就不得而知了。
根据瞎了的症状来看,白内障可能性更高。至于他身体不好或者太肥了,和造反有没有联系,我觉得吧,还是有一丢丢的。
估计他觉得自己太胖就是太闲了,要减肥就要多运动,那么对于一个带兵的节度使来说,最好的运动是什么?
当然是打仗啊,你们看啊,打仗多锻炼人啊。
指挥要费脑力,骑马砍杀要费体力,脑力锻炼加体力锻炼,不减肥也说不过去啊。
再加上被杨贵妃的弟弟杨国忠这个不明事理的家伙一挤兑,一刺激,当然就要造反啊,你不让我活,我又准备充分,不抢他娘的,对得起干妈杨贵妃吗?作为一个灵活的胖子,其实安禄山的人生还是比较传奇的,他能当节度使,和他少年时候的刻苦锻炼密不可分,据说安禄山能出头,就是因为一项特殊的体育锻炼。
那就是爬山偷羊,话说公元732年,饿的受不了的大胖子安禄山跑去投羊,结果歪打正着居然被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给逮住了,这张守珪是个规矩人,最看不惯偷鸡摸羊的事情,于是就说,这家伙太不守规矩了,居然偷羊。
来人啊,跟我架在火上做烤活猪。安禄山一听,就害怕了,屁滚尿流有没有不知道,但是还是大声喊饶命,并说“我能帮你消灭两个蕃族,不要打死我。”
张守珪一听,难道还是一个和韩信一样的壮士,于是就说,先别烤活猪了,下来说会话吧。就这样安禄山得以活下来,他也和自己说的一样,帮助张守珪消灭了蕃族。
凭借厚脸皮和无双嘴皮子,他获得张守珪,成为亲密爱将,张守珪死后,他开始平步青云之路,自此节节高升,直到成为三镇节度使,手握15万大军。至于说他的身体问题。按照史料的记载,安禄山体重有300多斤,也就是妥妥的在150公斤以上,这就比较吓人了,再加上没人可以管他,当然是无节制的好吃好喝伺候着。
这就让他患上了一种富贵病,古代名称叫做“消渴症”现在通俗的说法是糖尿病。
糖尿病在现在都是顽疾之一,毫无根治的可能,在古代当然更是如此,大才子司马相如就是这个病的患者。
这个病的症状就有伴随性白内障,这应该也是安禄山最后为何成瞎子的根源。那么他对于自己的身体状况是不是了解,我相信还是了解的,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特点就是消瘦,总想喝水。
如果一个大胖子,突然在没有减肥的情况下变瘦了,八成就是有糖尿病了。
我们看看安禄山历史上记载的死法哈。
禄山以体肥,长带疮。及造逆后而眼渐昏,至是不见物。又著疽疾。俄及至德二年正月朔受朝,疮甚而中罢。以疾加躁急,动用斧钺。
这个记载就是标准糖尿病症状了,眼底病变、神经病变、脓疮加身。
就这样的身体状况还发脾气,他不死谁死?
那么他身体不好和造反有直接关系吗?我觉得吧,这个问题问的有点多余,身体不好就不造反,身体好就造反?
造反不造反和身体好坏真没多大关系好不。
当年吴山桂为什么造反?难道是因为身体不好?不过是因为被逼的。
安禄山为什么造反?原因不过是被逼的,在加上他认为自己造反成功机会很大。
这才是根源,皇帝谁都想做,特别是在见识到大唐盛世的花花世界,和美丽温柔的干妈杨贵妃之后。出身外族的安禄山心中那羡慕嫉妒恨,就可想而知啊,胡人可不管什么忠君爱国,他们传统观念里面,谁强谁是老大。当年提拔自己的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比他强,他就认张守珪做老大,后来大唐皇帝李隆基强,他就认他做干爹,现在我的实力这么强,我自己就可以做爹,凭什么喊你做爸爸?你家人还一天到晚说我造反,我就造反给你看,不但要造老爹的反,还要占老爹的女人,让干妈做自己媳妇。
进而获得这花花世界和无数权利财富,这才是他造反的目的,那就是害怕还有欲望,在就是大唐王朝盛世之下的无数忧患而已。公元755年,唐玄宗让安禄山进京,安禄山借口自己病了,后来唐玄宗给安禄山大儿子安庆宗赐婚,又召安禄山进京,安禄山又推辞。
其实这个时候他就已经做好一切准备
终于在755年冬,安禄山起兵造反。
怪就怪李林甫死的太早,他要不死,安禄山也不敢造反。
怪就怪杨国忠逼人太甚,一天到晚说我坏话,要不我也不会造反。
我想这就是安禄山在造反时刻,心中给自己的辩护词吧?他身体好不好,在造反那一刻,并不重要。安禄山造反第二年就失明了,是否说明造反时身体已经很差了?这么差的身体值得造反吗?
天宝十四载(755),一场扭转唐朝繁盛局面,逐步使唐朝走向衰亡的安史之乱爆发了。安史之乱可谓是唐朝的重要转折点,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后期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种种问题,社会矛盾也很尖锐,最终朱温篡唐,结束了唐朝统治。那么,是谁发起这场影响巨大的暴动呢?答案是安禄山。人人也许都知道安禄山是个三百余斤的大胖子,那么,安禄山造反时身体状况如何?他选择造反而不是安度余年又是否值得呢?且随笔者一探究竟。
我们先来简单介绍一下安禄山。安禄山是突厥人,其母是突厥族的一个占卜巫师,安禄山的突厥名是轧荦山(即“斗战”)。他幼时失怙,随母亲生活,其母后来嫁给安延偃。安禄山长大后精通多门语言,从事协议物价的工作。开元二十年(732),偷羊被张守珪抓住,因反应机敏逃过一死,还被张守珪收为义子。开元二十八年(740),任平卢兵马使,多结交高官,为玄宗所喜爱。天宝三载(744),又任范阳节度使,并成为杨贵妃的养子。之后平步青云,如鱼得水。天宝十载(751),又任河东节度使。天宝十四载(755),起兵叛乱。至德二载(757),被儿子安庆绪和阉人李猪儿杀死。
有记载称,由于过度肥胖,安禄山长年全身长毒疮,之后视力也是渐渐模糊,最终失明。但如果因此说造反时身体已经很差,又有些夸张。安禄山既然起兵反叛,自然是有很大的把握,不论是对自己的身体还是对自己的实力,因而也许我们可以认为,安禄山的身体每况愈下,但不宜说一开始就很差。毕竟,虽然肥胖,但他当年跳起胡旋舞来还是非常灵活的。
而关于造反值不值得这个问题,笔者认为,这本身没有值得或者不值得之说。安禄山的反叛可以说是意外,也可以说是蓄谋已久。为什么这么说呢?说意外,是在朝廷里,有个位高权重的人,叫杨国忠。杨国忠之前一直想拉拢安禄山,为自己所用。但安禄山除了李林甫谁也不怕。杨国忠吃瘪心里不由怨恨,每天想着法的告诉玄宗安禄山要反。玄宗耳边风听久了,心里也有些动摇,就派人去监视打探情况,安禄山打点好一切,所以只是有惊无险,玄宗从此再也不相信安禄山会造反。
但安禄山心里已经有所猜忌,他决定在杨国忠干掉自己之前先下手为强。说蓄谋已久,是安禄山本身就是一个野心十足的人。他的出身并不高贵,却能一步一步爬到那个高高的位置,可见他是很有手段的。再者,当时均田制被破坏,府兵制逐渐瓦解,安禄山作为节度使,手里握有大量兵权,再加之他是胡人,君臣观念也很淡薄,只知道胜者为王,因此在唐王朝日趋腐朽,兵力脆弱的情况下,坐拥强大军权,自然忍不住往上爬。所以,这场安史之乱,既有外力的推动,也有安禄山本人的野心,因而不分值不值得,只看成没成功。
安史之乱的硝烟早已过去,唐朝也早已远去,后人仍心心念念的,大多是那个有着开放风气的盛唐,而不是后期衰微的唐朝。我们有时也会假设倘若安禄山没有造反,唐朝是否会那么快走向衰亡,但历史就是这般充满了戏剧性,它是轰隆向前驶去的列车,只能向前,不能回头。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