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死后,如果孙绍得到周瑜的支持,会怎么样?

孙策死后,如果他儿子孙绍,得到了周瑜的支持,能够坐稳江东的天下吗?我对这件事表示严重怀疑。

孙策的儿子孙绍才4岁,压根就担不起讨逆将军的职能。

首先需要问一个问题,孙策是皇帝吗?显然不是,那么他是王吗?证明也不是,最次他是侯爵吗?他的确是侯爵,因为他世袭了他老爸的乌程侯。可是乌程侯不是江东侯,掌握不了江东所有的力量。在封建社会当中,不是皇帝不是王爷甚至都不是本地侯爵,那么你凭什么在江东享受世袭的待遇呢?

当时曹操为了跟袁绍作战,所以给了孙策讨逆将军的称号,并且封他为吴侯,希望他能够对付袁术集团,这也算是朝廷正式封赏的。可是孙策去世以后,侯爵的确可以传给子孙,但是官位呢?总不能让年仅四岁的孙绍来做讨逆将军吧?他连马都骑不上,在自然不可能担当如此重任。所以就算周瑜认可孙绍,孙绍也得不到朝廷的认可,这是将祸水往江东引。

周瑜能够代表江东所有力量吗?当然不能。

江东有一个非常恶劣的现象,那就是豪族掌握了整个江东的实际权力。每一家豪族都有自己的军队人马,这是获得孙策允许的。孙策之所以能够如此顺利打下整个江东,一多半是这些人的支持在起作用。

后来孙权之所以一直无法北伐,其实也是因为这些人不愿意动用自己家里的府兵。在孙策死了以后,这些人难道会支持一个4岁的孩子来主宰整个江东的未来吗?显然这是不现实的。

毕竟孙策是有能力,他可以保全江东,而孙绍是个孩子,他只会拖累江东。而周瑜的支持会给大家一种错觉,难道周瑜想要统领江东吗?这也是江东士族们所不能接受的事情。

三国乱世,压根就不容许有幼主的出现。

那个时候是天下最乱的时候,军阀之间互相争斗,包括江东内部都在不断分裂。孙绍这么一个孩子上台,难道就能稳住大局吗?根本不可能。他不仅不能稳住大局,而且会将江东变得四分五裂。现在的江东已经趋于稳定,正是需要巩固的好时候。

所以必须要有一位有能力的人上台,把江东的稳定延续下去。而不是为了孙策的私人利益,将江东的未来弃之不顾,这是不明智的举动。包括周瑜在内,所有人都明白这个道理,所以绝对不会有人支持孙绍。即使周瑜支持孙绍,独木难支,也是无法让孙绍上位的。

孙权这个人是非常优秀的人才。

在当时看来,孙权是聪明优秀的人才,十五岁的时候便治理一个县,而且治理得井井有条。此外他还广交好友,跟贤能之士多有往来,所以在很多人看来,孙权才是那个最合适的接班人。最关键的是,他还是孙策的亲弟弟,是孙坚的亲儿子。

江东的基业,在很多人看来,还是孙坚打下了基础,所以让孙权来继承大位,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况且当时的孙权已经十九岁了,足以撑起一片天空。

与其选择一个4岁的孩子,这些江东重臣们为什么不去选择一个有能力有才华而且已经成年的孙家小伙子呢?周瑜的支持并不能起到最关键的作用,江东大多数人赞成才行,尤其是豪族和孙策旧部们赞成。

总结:孙权上位势在必行,孙绍担不起重任。
  • 孙策是26岁死的,他军事能力出众,所以能够服众。孙权是19岁上位的,他治国能力比较强,就连孙策本人都比较佩服。
  • 可是孙权就未必能够镇住这些江东豪族了,其实从孙权上位,一直到拿下荆州之前,孙权一直受到江东豪族们的掣肘。
  • 所以他几次北伐都无功而返,主要原因是江东豪族内部不够团结。所以到了孙权登基以后,开始收拾这些江东豪族,包括陆逊在内的几大豪族,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打击,这才让孙家在江东彻底雄起。

一个外来力量想要在短时间统治当地是不可能的,跟蜀汉一样,刘备想要短时间内统治益州,必然要遭到益州人的反对,劝说刘禅投降的谯周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

孙策死后,如果孙绍得到周瑜的支持,会怎么样?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对于这类问题我本来是没有兴趣的。

不过,最近我在写作《史上男女那点事儿----江南大小乔》,查阅了一些历史资料。看到题主这个问题,就简单说几句吧。

01

孙绍与大乔

看到不少资料说孙策死后,大乔抱着年幼的孙绍如何让如何,我感到不太理解。

我在回答另一个问题“娶大小乔后,孙策活二十六岁,周瑜活三十六岁,为何全部早逝”时,对孙策、周瑜纳大小乔的过程做过较详细地说明,这里我只说结果:199年八九月间,孙策攻占皖城,自纳大乔,周瑜纳小乔;200年约四月四日,孙策被刺身亡。

孙策与大乔一起共同生活了满打满算八个月,就是说:如果孙绍是大乔所生的话,不是早产就是遗腹子。这个活加班加点不行啊,早点晚点不能差太多啊。

孙策临死前,悲痛的拉着周瑜的手说:“他姨夫啊,孙绍这孩子孝顺啊,你看看他为了见我一面,提前好几个月就来到了人世,看他多不容易啊。我死后,你要好好辅佐他啊,要不十年后在下边哥俩见了面不好说话啊。”

俗话说“姑夫姨夫当驴骑”,孙绍长大啦,想去哪,就骑在周瑜的脖子上,一声“驾”就到啦;想干嘛也是一声“驾”就完活啦。

孙绍说我想去成都吃火锅,“驾”的一声,周瑜就把刘备、诸葛亮干掉啦;

孙绍说我想吃黄河大鲤鱼,又是“驾”的一声,周瑜顺道就把许都平啦,把曹操活捉,让孙绍骑着玩两天。到现在我们都还是孙吴的臣民呢,一千多年的太平盛世,也没有啥米国的事,更没有啥贸易战哦,多开心啊。

或者孙策临死前,拍拍大乔鼓鼓的肚子,拉着周瑜的手,悲壮的说:“看看你姨姐的大肚子,必定给我生个大胖小子,取个名字就叫孙绍,你是他姨夫啊,可得好好替我辅佐他啊。”

说完,孙策放心的闭上了眼睛。

周瑜还没来得及问一下,如果不是个儿子,也叫孙绍吗?

这个孙绍长大啦,一样把周瑜当驴骑,后世一样安享太平。

这扯得有点远啦哈,不过扯淡嘛,扯得越远越好玩啊。

话归正题,大乔不太可能是孙绍之母。如果是就不必多说啦,孙策无法把江东交给一个早产儿,更不会交给一个不知道是男是女的遗腹子吧。否则,那这蛋真就是扯得太大啦。

02

孙策正妻及子女

大乔是孙策之妾,孙策必有正妻。未见史书有任何记载,可见还真是妻不如妾啊。

有人说《三国演义》中,大乔露过两次面,我没有去查对。第一次是在孙策临死前嘱托乔夫人:“早晚汝妹入见,可嘱其转致周郎,尽心辅佐吾弟,休负我平日相知之雅。”第二次就是诸葛亮智激周瑜,“铜雀锁二乔”的桥段啦。

罗贯中老先生称大乔为乔夫人,这不必过于解读,其意在于嘱托周瑜好好辅佐孙权,也很合乎情理。其意是用裙带拴住周瑜,让周瑜别想三想四的。

这里,没有提到孙绍啥子事。在罗贯中看来,孙绍也不是大乔所生,否则就这么一个儿子,不管是否出生,孙策多少也该跟大乔多说几句哦。

孙策正妻没有记载,但其一子二女记载较多。

子女孙绍,吴侯孙氏,孙策长女,先嫁顾邵,后改嫁陆逊孙氏,孙策幼女,朱纪妻

网上有说法,孙策死时孙绍已经四岁。360百科说孙绍生于建安四年(199年)十月二十日。我不知道这些说法来自于哪些史料。

有些电视剧往往是,孙策临死前,大乔抱着襁褓中的孙绍悲戚的接受孙策的嘱托。这个过于牵强附会,即便是抱着,也轮不到大乔哦。

我看到这样的回答时,如果想凑趣,我就会评论说此时的孙绍还不会吃奶哪!

都是些艺术作品,值不得较真,看看热闹就够啦。

如果喜欢历史的话,就多看一些史料,长长见识。

我手上的《三国志》不全,仅仅是毛主席批注的《二十四史》中《三国志》的部分,无法去求证更多的史料。把我能查阅到的与之相关的史料,说一下,供有兴趣的友友们参考吧。

孙权做主,把孙策长女嫁给顾邵。这应该是正妻不该是妾吧。

顾邵(184--214年),妻子两位:一是孙策之女孙氏,无子;二是陆骏之女,陆逊之妹陆氏,生顾谭,顾承二子。不管谁妻谁妾啦,孙、陆都是豪门士族,婚姻门当户对,给人家做妾的可能不大,三妻四妾也是有的。

顾邵214年就死啦,时年三十一岁。

孙权又做主把孙策长女嫁给了陆逊。

陆逊(183---245年),就是说陆逊比顾邵还大一岁。

这个就有些复杂啦。

《三国志·陆逊传》记载:权以兄策女配逊。但没有具体说在哪一年,可能是在217年之前。大致看出是在顾邵死后,再配陆逊。

陆逊长子陆延早夭,次子陆抗袭父爵。没有说明其母是谁。

但可以确定的是孙氏嫁给陆逊之前,陆逊已有正妻,孙氏是否为继室不得而知。

之所以不厌其烦的介绍这些关系,是想说明一点,江东顾氏,陆氏都是豪强氏族,孙策死后,孙权要掌控局势,也是采用曹操经常用的方法--联姻。

这个就不必多解释啦。

03

周瑜辅佐孙绍的可能为零

孙策人称小霸王,的确勇猛无比。但他并不是轻而易举就接管了其父部将的。从袁术手中重新得到其父的部属就证明了孙策的能力。

说到孙策平定江东,仅仅是豪强们暂时畏惧孙策强大的战斗力才屈服的。

郭嘉预言孙策将会被刺杀,就说明江东的地方豪强一直在蠢蠢欲动,孙策被杀,不是偶然而是必然,究竟最终被谁刺杀不断定,但想杀他的人很多。说明孙氏家族并没有完全掌控江东。

孙策临终时将权力交给孙权,当时张昭等大佬们都主张交给其三弟孙翊。是孙策力排众议,坚持把权力交给孙权。

《张昭传》则记载,孙策担心孙权不能胜任,把孙权托付给张昭,并嘱托张昭说:“如果孙权不能胜任,请先生取代他的位置。如果无论如何都不能担当克敌制胜保卫江东的重任,先生您可以慢步返回江北,无须心中有所挂碍。”

由此可见,当时的局势是如何的严峻。此时的周瑜驻军在外,并不在孙策身边。

之后的赤壁之战,张昭等人力主投降曹操,只有周瑜、鲁肃力主抗曹,孙权才决意出兵帮助刘备,共同击败曹操。

如果说孙策把孙绍委托给周瑜,让周瑜全力辅佐孙绍,那么不说周瑜如何去做啦,肯定的就没有后来的三国啦。也就不会有《三国演义》整得这么复杂啦。

此时把孙绍交给周瑜,实质上是把江东交给了周瑜。

周瑜摆不平孙权、孙翊,更摆不平张昭等一帮文臣武将,也摆不平顾氏、陆氏等江东豪强。

那就轮不到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也不会出山了。

唯一可惜的是诸葛亮在南阳陇耕终生啦。

一言以蔽之:孙策死后,如果周瑜辅佐孙绍的话,孙绍结局如何不好说,可以肯定的是不用再等十年,周瑜早就死啦。

孙策死后,如果孙绍得到周瑜的支持,会怎么样?

历史没有如果,世事本难预料。

孙策死后,如果孙绍得到周瑜的支持,会怎么样?

周瑜会被干掉

孙策死后,如果孙绍得到周瑜的支持,会怎么样?

首先我们要明白,自古皇帝或者诸侯传位有两种方式:父死子继或者兄终弟及。孙策传位给孙权,而不传位给他的儿子孙绍,这没有什么不对。只不过,历史上传给儿子的,比传给弟弟的要多得多。

孙策去世的时候,是26岁。这时候他已经有了一个儿子孙绍。孙绍当时究竟多大?正史里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其它一些资料上说,他当时才四岁。

如果孙策是个太平年代的皇帝,那么,尽管他的儿子还是个孩子,他传位给儿子一点问题也没有。封建社会有一整套保护皇权的措施,这一套措施只要正常推行起来,皇权依然能够得到保障。 但孙策并不是太平年代的君王。

可惜,当时是一个群众并起的乱世,一群人都虎视眈眈的盯着自己身边的人,一有机会就会把对方啃得骨头都不剩。

如果孙策把位传给儿子孙绍,那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首先,朝廷不会认可。那时候,朝廷虽然被曹操把持着,但还是存在的。朝廷绝不会同意一个小孩儿当太守。不同意,你要坚持这么做,那就给朝廷(曹操)找到了攻打你的理由。 其次,江东的人不会拥戴孙绍。所有人都知道,在打江山争天下的时候,找一个雄才大略的主是非常重要的。跟着一个小屁孩儿玩儿,那有什么前途呢。所以有识之士都不会到江东来,江东的人才也会大量流失。 第三,孙权本身能力不凡,而且在某些方面,比孙策自己还厉害。孙策就对孙权说了,打江山,你比不上我;守江山,我比不上你。当时对于东吴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够守住那片基业。只有守住了那片基业以后,才会有根据地,才有力量和曹操等诸侯争锋。孙策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特意选择孙权。 总之,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孙策选孙权,都是一个最佳的选择。

了解了这些之后,我们再来假设这种情况下就算周瑜支持可孙绍,也不可能稳定东吴的局势,因为乱世没有一个强力的统治者,而是让一个容易被周围人左右的小孩当家,必然使东吴内部分化,矛盾重重,最后被其它诸侯势力吞并!大家觉得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