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为何会放刘备去会关羽?

袁绍曾经做过十八路诸侯的盟主,不可能没有脑子,我觉得这件事另有蹊跷。刘备当时寄居在袁绍帐下,而关羽寄居在曹操帐下,关羽斩杀了袁绍的两员猛将颜良和文丑,这让袁绍十分心痛,不过有人为袁绍出了一个主意,这是让人想不到的。

袁绍故意将刘备在自己这里的消息散布出去。

刘备在袁绍手下的事情,绝对不是关羽自己发现的,而是有人故意透露给他的。而这个人肯定就是袁绍那边的人,他之所以把这个情报透露给关羽,目的很简单,那就是希望关羽背叛曹操,转而来寻找刘备。

这里有一个大前提,袁绍必须对关羽和刘备的关系抱有信心,否则这种计谋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显然关羽对刘备是忠心不二的,所以关羽成功上钩。关羽不远千里前来寻找刘备,势必要落入袁绍的地盘。

袁绍未必是真的要重用关羽。

关羽的到来自然是可以帮助袁绍大振声威,不过袁绍真的会重用关羽吗?我看未必。因为关羽是一位重情义的人,他对刘备重情义,对曹操也重情义。所以即使关羽投靠到了袁绍帐下,也未必会为了袁绍对付曹操。前两天的战友一眨眼就变成了对手,这种事情谁也做不到。

袁绍用脚指头想象就能知道,关羽来了以后并不能发挥什么作用。但是只要关羽不帮助曹操,那对袁绍来说就是大功一件。袁绍完全有把握战胜曹操,少了关羽这个障碍,袁绍对付曹操就更容易了。

袁绍估计,关羽背叛曹操会死,来到袁绍处也会死。

在袁绍眼里,曹操必然是不会安然放关羽走的。所以路上一定危险重重,而关羽还带着刘备的两位夫人,那就更不容易了。所以即使关羽离开曹操,也不可能安然到达袁绍处,袁绍压根就没打算重用关羽,只是想杀掉关羽而已。就算退一万步,关羽真的闯过了曹操的壁垒,来到袁绍处,难道袁绍就会放过他吗?

当然不会,袁绍可以容忍他,颜良文丑的那些部将和家将们是觉对不会放过关羽的。颜良和文丑都是河北名将,自然是门客繁多,这些人必然会杀掉关羽,为他俩报仇,孙策就是个好例子。而袁绍压根也不会重用关羽,他手下战将那么多,这个外来汉还排不上名次,就算是用了也不会放权,与其如此还不如杀掉祭旗。

刘备金蝉脱壳,却没有顾及关羽生死。

从关羽杀掉颜良和文丑以后,刘备就知道自己在袁绍这里待不下去了。他一直想办法逃脱,恰好袁绍想出了诱引关羽的计谋,刘备就主动提出要去接关羽。可是刘备是直接跑路了,他没有让人去寻找关羽,要不是关羽碰巧遇到了孙乾,可能小命就丢在袁绍那边了。

其实当时刘备和其他人都失散了,他已经没有重振雄风的勇气,只想苟活于世。他不敢肯定关羽是否真心来投靠自己,与其去赌关羽是否真心来投,倒不如金蝉脱壳,自己先活命的好。在那个年代,谁能顾得上谁呢?他永远都想不到,关羽居然将他俩老婆都保护得好好的,实在是无愧于忠义二字。

袁绍低估了曹操对关羽的情分,高估了刘备对关羽的情分。

袁绍的计划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相信曹操可以放过关羽,让关羽前来袁绍这里。本身袁绍是不会相信这件事的,毕竟现在关羽吃好喝好,又被曹操封了侯,即使不能重用关羽,曹操也绝对不会让关羽成为袁绍的人。没想到关羽真的过五关斩六将,曹操并未阻拦,而是让他前来寻找刘备。

而袁绍也高估了刘备对关羽的情分,他原以为关羽能够千里来寻,刘备自然会接应他,没想到刘备会自己跑路。只能说袁绍运气不是很好,关羽恰好找到了刘备,这才让袁绍几乎白忙活一场。不过缺少了关羽的帮助,曹操也算是损失惨重,袁绍也算是达到了一部分目的。

总结:关羽重情重义前来寻刘备,刘备却为了活下去抛弃关羽。
  1. 袁绍命人将刘备在自己这里的消息,悄悄告诉关羽,好让关羽放弃曹操,能够前来投靠袁绍。
  2. 即使关羽来到袁绍这里,袁绍也未必真的重用关羽。袁绍何等聪明,他自然是明白关羽不会掉过头来就对付曹操。
  3. 所以在袁绍的计算中,关羽要么被曹操杀掉,要么来到自己这里,被袁绍的人给杀掉。
  4. 刘备在这个时候充当了一个非常无耻的角色,他为了自己活下去,狠心抛弃了关羽。
  5. 袁绍低估了曹操对关羽的情谊,却高估了刘备对关羽的情谊。可见曹操对关羽才是真爱,不过如果关羽真的投靠了曹操,也就不会名垂千古了。

袁绍为何会放刘备去会关羽?

袁绍官渡之战,十几万大军被曹操打败了。好似袁绍是“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死狗托不上墙”的窝囊废一般。

袁绍有那么不堪吗?

冀,青,并,幽四州是人家白送的吗?

那么多部将,谋士都是白痴吗?

袁绍称不上政治家,军事家,但作为一方势力强大的诸侯,也不失为一个英雄人物。

曹操放刘备走了,依然是奸雄,起码许多人这么认为的;那么袁绍放刘备走啦,就是眼拙的窝囊废吗?

袁绍放刘备走了,正跟曹操想得一样,是英雄所见略同。

01

不杀降将,何况远道投诚

战场上不杀降将是个不成文的潜规则。原因大致有二:

其一,投降是死,奋力一搏也是死。为何甘受屈辱投降而死呢?接受投降,不杀俘虏是为了动摇敌人的斗志,瓦解敌人的战斗力。毕竟大部分人作为军人,是选择了一个职业,为了生活而已。职业道德和操守要遵守,但活着是重要的。

其二,各为其主,为我所用。既然是一个职业,就要付出劳动,否则哪个老板也不会开工钱。

同样,做老板都需要员工,招聘与跳槽都是增加人力的途径啊。

对待降将尚且如此,为何刘备来依附就非要杀他呢?

来投靠的人就杀,谁还会再来呢?

仅靠自己那几个老伙计,浑身是铁能打几颗钉呢?

02

刘备是曹操的敌人

“衣带诏”事件后,刘备跟曹操彻底翻脸,江湖上都在流传刘备是曹操的仇人。

敌人的敌人,即便不能成为兄弟朋友,起码也是帮手。

官渡对峙,刘备就反叛啦,不管结局如何,起码消耗了曹操的实力,对袁绍是有利的。

当然,袁绍收留刘备也未必就是感恩图报,继续利用他出力是最现实的。

03

关二兄弟

关羽,张飞跟着刘备混不假,但史书上并没有记载“桃园三结义”的事。

刘关张情义深厚,那是在战斗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此时的江湖上还不太可能清楚。

如果是结义兄弟,就好比是股东,共担责任。

如果是打工的话,员工跳槽了,其作为不再由原来的老板承担责任啦。

关羽替曹操打工斩了颜良,不该由刘备来承担责任,这点道理袁绍还是认账的,再加上刘备打小就机灵,这个锅他是不会背的,至于啥借口估计刘备准备了不是一套说辞的。

04

枭雄刘备

刘备素有大志,不止曹操一人知道,知道的不在少数,袁绍也清楚。

刘备不能杀,因为杀了不合适。而且刘备暂时对袁绍还构不成威胁,事实也证明后来没有构成威胁,因为曹操没给刘备机会,提前把袁绍干掉啦。

不能杀但不表示就能用。

刘备是一心想自己做老板的人,这种人最擅长的是挖墙脚。袁绍清楚这一点,不能把他放在自己身边,否则,很麻烦。

05

放刘备走人

不能杀又不能留,唯一的办法就是放他走。

刘备也清楚袁绍的心思,长久呆下去,不会有好果子吃。袁绍不会信任自己,也不会让挖他的墙角,时间久了就可能出幺蛾子,那就坏醋啦。

三十六计,走为上。

啥刘表是宗亲啦,联络他夹击曹操啦,去找自己的老婆孩子及兄弟啦,一大堆理由。

其实,没那么复杂,只要刘备说声走就行。只不过有个理由彼此脸面上好看,不定哪时还会见面,免得尴尬。

至于刘备依附刘表后,建议刘表不要管袁家那些事的说法,刘表不用刘备说他也不会管,即便刘备说了该管,刘表也不会听;袁绍让刘备走了,打心里也没指望刘备去帮他做啥事,打发他走了就很开心啦。

袁绍清楚,自己心胸没有曹操的大。曹操几次救了刘备,给他职务,给他兵马,最终还是反叛了曹操。

曹操脸皮厚,不怕丢人。

袁绍脸皮薄,丢不起那人。江湖上都清楚刘备善于出尔反尔,传出去不好听啊!

恰恰刘备自己提出来要走,袁绍顺水推舟,走好不送。

袁绍为何会放刘备去会关羽?

这就是大耳贼的厉害之处,别说是昏聩平庸的袁绍,就是以曹操那般狡猾和奸诈的人不也是被大耳贼忽悠的腿都瘸了!

想当初在许昌的时候,刘备虽说是和曹操站在同一战线上的人,但是刘备却有大的志向,不可能屈居在曹操之下,这一点曹操是知道的。

但是刘备却用了在家种菜来掩盖自己的锐气,使得曹操以为他只是一个胸无大志的人。

连在曹操眼皮子底下签订的反曹同盟,刘备都丝毫没有引起曹操的怀疑,而且董承王子服等人在试图联结刘备时,刘备也是含含糊糊不明确表态。

由此可见刘备绝对不是智力上有缺陷的人,带兵打仗不行,但是你想耍阴谋诡计休想把他骗了。

以刘备的智商曹操都尚且能够搞定,欺骗袁绍更是不在话下。

刘备在袁绍营中时,身边并没有得力帮手,兄弟失散、只有一个孙乾跟在身边,而且孙乾也不是谋略出众的人。

袁绍其他身边的人不是没有人了解刘备的为人,但是此时田丰已经被关了起来,沮授的话听不进去,其他的人很少来管袁绍的事,生怕给自己加上一个挑拨离间的罪名, 关羽杀了颜良和文丑,这事明摆着就是关羽,沮授都把话点明了,袁绍仅仅听了刘备的寥寥数语就安然无恙了。

所以,当刘备得知关羽的确切消息之后,他岂能屈居在袁绍手下,不过这要比飞出曹操的手掌心要容易多了。

毕竟袁绍是最好忽悠的!

袁绍为何会放刘备去会关羽?

只能说人都没有后眼,曹操不是照样先后放走了刘备和关羽吗?更何况袁绍袁术兄弟都是没有远见的诸侯,一块美玉或者一通好话就可以骗了他们上当。而且刘备这个人极会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

袁绍为何会放刘备去会关羽?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
  • 刘备为什么会在袁绍账下?

这要追溯到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当时东汉的车骑将军董承受他女婿汉献帝刘协的衣带诏恳求,董承想这个事情他自己做不来,要找几个对汉室衷心的人一起谋划,于是找到当时的刘皇叔刘备想拉他入伙,刘备起初不愿意,他有自己的思量,他想你董承没几个嫡系军队,剩下吴硕,王子兰,种辑里面也没有实力雄厚之人,拉我入伙不是要把我往火堆里推吗!后来发生了件事情是把他逼迫入得伙。曹操给他来了个“煮酒论英雄”说你刘备跟我曹操是同道中人。酒宴结束刘备心想曹操以后肯定不会容得下他了,干脆入伙推翻他。后来公元200年初东窗事发。曹操把参与这个事的人都杀了,恰巧刘备攻打徐州,不在朝中躲过一劫。

此处出处取自南北朝时期范桦的《后汉书》中本纪-孝献帝,原文中写到

五年春正月,车骑将军董承、偏将军王服、越骑校尉种辑受密诏诛曹操,事泄。壬午,曹操杀董承等,夷三族。

事后曹操曹操了解到里面还有刘备参与便兴兵徐州,刘备败走,便与他的兄弟走散了。无奈之下投奔了袁绍。而他的二弟关羽迫于曹操拿刘备家人威胁,暂时效力于曹操帐下,被曹操任命为偏将军。

  • 袁绍又为什么要杀刘备,然后又把他放了呢?

  • 一杀刘备

公元200年,袁绍派遣他手下大将颜良文丑,跟郭图进攻东郡太守于白马展开大战。曹操率军救援,并且委任张辽跟关羽为先锋(从这点就看出来曹操这个人格局很大,张辽项羽都是降将,一个投降两年多点,公元198年斩吕布收得张辽,一个项羽压根就没一年,可是他还是命他们为先锋)关羽呢也很给力,一上阵就把颜良给砍了。然后再在延津之战又把文丑斩杀。

这个事情传到了袁绍耳朵里,袁绍一想,你刘备的二弟把我手下最强的两员大将给杀了个干净,你还在我账下效命,是不是把我袁本初当傻子啊。我要把你杀了。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最后中是这样记载的:

却说颜良败军奔回,半路遇见袁绍,报说被赤面长须使大刀一勇将,匹马入阵,斩颜良而去,因此大败。绍惊问曰“此人是谁”沮授曰“此人必是刘玄德之弟关云长是也”绍大怒,指玄德曰“如弟斩吾之爱将,汝比通谍,留尔何用”唤刀斧手,推出玄德斩之。

然后发生的事情就体现出刘备这个人的情商之高,脑袋转的那是极快。他说道我从徐州败走后就跟二弟失联了,再说了天下长得像的人何其多,并不能肯定就是我二弟啊,你说是不是明公?袁绍呢一听对啊,我备弟说的极是啊?

小编认为:这就体现出袁绍是多么的优柔寡断,没有军事头脑。是的你刘备说的对,长得像你二弟的天下未尝不是没有,但是在这个节骨眼上曹操账下以前没听说有啥红脸大汉,怎么你跟你二弟一走散,他曹军里面就冒出一个红脸大汉,还武艺那么高。不是你二弟是谁?红脸大汉多,打得过我帐下大将的红脸汉还真不多啊。但是袁绍就信了刘备的鬼话。他不败亡谁败亡!

  • 二杀刘备

之后的延津战役,袁绍的另一员大将文丑又被关羽杀了,袁绍这时候反过味来了,势杀大耳贼刘备,你看看这时候还是我们刘皇叔牛啊,他给袁绍分析道,明公啊,他是我二弟我不否认,但是我真不知道啊,肯定是曹操得到消息故意离间我们俩的,他想借你的刀杀了我,你叫我离开一段时间,我去把我二弟召来,到时候我们兄弟一起为你明公效力,杀得曹操片甲不留。你看怎么样?

袁绍一合计,刘玄德要是把他二弟召来,那不比颜良文丑强过十倍啊,所以呢,这个袁傻子就把刘备生生放走了。

这个事件我以一个后世者来以点看面

  • 曹操:杀伐果断,要玩就玩大的,只要发现有对自己统治有威胁的,必定除而后快。

  • 刘备:这是个职场HR,也可以是个销售达人,那双嘴能把袁绍,陶谦,刘协,刘表之类的忽悠的一愣一愣的,白手起家那能力是非凡的。

  • 袁绍:这兄弟就是个富二代,花天酒地,遛狗逗鸟那是一个溜,打仗交际,这就不行了,可是你不行,那你要有识人之能也行啊,知道干一件事情该听谁的也可啊。可是他生生把自己大好前程给玩废了的人。

  • 所以刘备曹操成功是偶然也是必然,袁绍灭团绝非偶然!

袁绍为何会放刘备去会关羽?

袁绍会把刘备放走,主要是因为刘备巧妙的抓住了袁绍的心理。刘备能够准确的抓住袁绍的性格特点,还多亏了他和曹丞相青梅煮酒论英雄时,曹操对袁绍的评价。在刘备眼里,袁绍四世三公,名满天下,是当今世上数一数二的英雄。可曹操却对他评价到:色厉而胆薄,好谋而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刘备也正是抓住了袁绍“见小利而忘命”这一致命缺点,才使自己巧妙的从袁绍手里脱身。在之前发生的白马延津战役中,关羽连斩颜良文丑二将。袁绍一怒之下想要诛杀刘备,可刘备却巧妙的为自己辩解说:若是明公将我杀掉,那么关羽必定会为了报仇而死心塌地的跟随曹操,若是明公宽恕我让我去招降关羽,那么明公将会得到像关羽这样的猛将。此时的袁绍并没有认真分析前方的战局,而是通过表面现象判断,关羽既然能够斩颜良逐文丑,那么武艺必定在颜良文丑之上。所以当他听说能够将关羽招到自己麾下的时候,自然已经忘了痛失爱将之仇,只是一心想得到一员新的猛将罢了。

若是袁绍能够仔细的分析一下颜良文丑的死因,便会发现颜良被关羽斩杀是因为轻敌。而文丑被关羽斩杀是因为中计陷入重围。两人都不是与关羽一对一单挑时被杀掉了,谁的武艺在上未可知晓。而袁绍却是被成王败寇的思想先入为主了,认为能够得胜的人,一定就是武艺高强的人。仔细想一想,在三国时期,每当有人向关羽挑战时,关羽都会说:你的武艺比颜良文丑如何?可见当时颜良文丑的威名还是名震九州的,武艺甚至在关羽之上。

袁绍放走刘备,还有一点是因为他相信刘备,无路可投,一定还会回来的。他并没有意识到刘备已经对自己彻底失望,而想另投他处。只是认为刘备在失去徐州之后,走投无路,尤其是在虎视眈眈的曹操面前,只能紧紧的抱住自己这条大腿才能够保全性命。他万万没有想到,刘备其实在张飞鞭打督邮之时,就已经对着乱世的人心丧乱失去了信心,对18路诸侯各自谋取利益失去了信心,刘备已经下定决心,要自己为天下百姓争取一片太平,而非寄人篱下施展一番报复。

当然如果袁绍不愿意留下刘备,他也不能将刘备杀掉,毕竟刘备的头衔儿在这儿摆着——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大汉皇叔。杀掉一个拥有这么多头衔的人,必将失去人心,因此将刘备放走也不失为一个解决办法。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