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良将为何没有夏侯敦,夏侯渊,许褚,曹仁,庞德等?
首先纠正第一个人名,是夏侯惇。曹操的五子良将都是英勇善战,带兵有方的大将,他们在曹营中充当着各路军军长的职位,所以被曹操冠之以五子良将的美称。要了解夏侯惇、夏侯渊、许褚、曹仁、庞德为何没有入选,江湖小晓生先来带大家了解一下他们到底是怎样的人。
第一,夏侯惇是曹操的堂兄弟,最早一批曹家将。虽然夏侯惇姓夏侯,但是这不妨碍他跟曹操是一家人的关系。当年曹操从董卓那里逃走以后,便回到家乡准备起义,而夏侯惇的帮助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他带领着夏侯家族的人跟曹操一起从小做大,相当于刘备身边的关羽一样,地位自然也是普通将领所不能比的。后来夏侯惇更是被封为大将军,配享太庙跟曹操的牌位供奉在一起,可想而知他的地位远不是五子良将能够比得上的。五子良将不过是五个军的军长,而夏侯惇那是军区副司令,仅次于曹操的军队领导,格局完全不同。
第二,夏侯渊战功足够,但是脑子不太够。夏侯渊虽然也是夏侯家族的一员,但是地位跟夏侯惇是没办法相比的。他在曹操大军中主要担当的是运粮官的官职,可能是因为他对带兵打仗没有什么心理准备,也不知道曹操能不能成功,先混个官做做算了。后来他发现曹操越做越大,而且耳濡目染的战争多了,所以自己也主动申请做前线将领。果然也是建立了不少功勋,成为曹操旗下的一员猛将。曹操对夏侯渊也是比较放心的,毕竟再怎么说都是自己家里人,但是他在军中被人称为白地将军,其实就是对夏侯渊不会打仗的一种嘲讽。后来夏侯渊在镇守汉中的时候,果然兵败被杀,顺便说一句,他养大的侄女儿成为了张飞的老婆,刘禅的岳母!
第三,许褚是曹操手底下的侍卫。许褚和前期的典韦一样,都是曹操非常信任的侍卫。他们的单挑能力或许是当时无敌的,尤其是近身肉搏的战斗,堪称无敌。试想一下典韦一个人,就能抵挡上百人的进攻,成功为曹操打掩护才让曹操从张绣造反中捡回了一条命。可见跟他齐名的许褚,也绝对不是个孬种。而且许褚这个人十分忠心,曹操睡觉的时候担心被人给暗杀了,所以必须要让许褚站在自己帐外,因为勇猛,被称之为虎侯,就连马超见到许褚都不敢大声说话。不过许褚只能算是忠心耿耿的侍卫,让他带兵打仗,或许跟本就不行,所以他没有资格排到五子良将的地位。
第四,曹仁是堪称一方诸侯的大人物。首先曹仁是曹操的从弟,早年便跟随曹操一起起兵,跟夏侯惇一样,都是曹家集团创始人之一。所以曹仁的地位自然是十分高的,他在后期被曹操委任坚守樊城,阻挡住了关羽的多次进攻,使得曹操集团得以喘息。而后来曹丕登基以后,便封曹仁为大将军大司马,成为曹魏政权中军队一把手的灵魂人物。可惜在进犯濡须口的时候,败给了东吴的朱桓,不久便含恨离世。不过他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在镇守荆州期间,堪称一方诸侯,跟关羽的地位差不多。五子良将虽然也有镇守一方的大将,比如张辽,可是跟曹仁比起来则逊色不少。所以他没有入选五子良将是很正常的现象,地位等级是不同的。
第五,庞德原本是马超部下,并未立下多少战功。庞德的作战能力是值得肯定的,毕竟他曾经是马超的部下,是西凉军的将领。后来在曹操击败了马超以后,便将庞德收容在帐下。而庞德本人也比较忠勇,他多次主动请缨,却遭到曹操雪藏,最终在支援荆州的大战中,曹操任命庞德为于禁的副将。他没有辜负曹操的期望,虽然因为天气原因兵败被抓,可是他没有像于禁一样投降关羽,最后被关羽杀害。论忠勇他或许可以跟五子良将相比,但是论战功他是比不上五子良将的,而且他来到曹营的时间太短了。所以他没有被评为五子良将很正常。
说完了这几个人,那江湖小晓生再带大家看一看所谓的五子良将都是一些怎样的人。
第一,首当其冲就是最著名的张辽了。张辽原本是吕布手下大将,可是吕布这个人不争气,最终被曹操给消灭了。也就是在下邳的时候,曹操发现了张辽的忠勇,便将其收入帐下。到了曹操帐下的张辽,人生简直跟开了挂一样,他跟随曹操南征北战,从击败袁绍开始,继而击败了袁绍的儿子袁尚,斩杀乌桓单于,在镇守合肥的时候,依靠手里的八百人马,居然打的孙权十万大军不知去向。有张辽在合肥的一天,孙权都不敢再往合肥前进一步。他被封为五子良将,那是实至名归。
第二,临危受命的张郃,堪称大将表率。张郃原本也不是曹操帐下的,他最早是跟随袁绍征战天下,可是后来他发现袁绍这个人不听劝告,反倒是怀疑起了张郃,所以张郃索性就投靠了曹操。而张郃和许攸投靠曹操是官渡之战曹操能够胜利的关键所在。到了曹操这边的张郃更是南征北战,立下了不少战功,却不居功自傲,始终位列夏侯渊之下,帮助夏侯渊。在击败西凉马超军的过程中,张郃的作用非常大。可是在镇守汉中的时候,夏侯渊却被阵斩,在这个关键时刻,张郃临危受命,成为汉中一把手,稳定住了军心,为曹操的到来赢来了宝贵的时间。
第三,胆识过人的乐进,曾击败过关羽。乐进进入曹营以后,便是官渡之战的开始。那个时候曹操面对强大的对手,并没有足够的把握,没想到乐进却带兵斩杀了袁绍大将淳于琼,为曹操振奋军心带来了好消息。曹操便开始重用乐进,乐进越战越勇,击败了袁谭袁尚,并且斩杀了他们的大将严敬。曹操南下的时候,让乐进进攻襄阳,当时关羽大军也在此地,双方展开激战,关羽不敌乐进兵败逃走,这是乐进最为光荣的时刻。乐进征战一生,很少有败仗,所以他被称为五子良将是正常的。
第四,跟关羽关系不错的徐晃。徐晃本来也不是曹操手下大将,他原来是杨奉手里的将领。后来曹操击败了杨奉,他就到了曹操手底下,跟随曹操一路厮杀,虽然也有战功,但是始终没有闻名天下。他的刀法是不错的,关羽在曹营的时候,两个人切磋过刀法,所以两人的关系非常好。他最著名的一战,那就是支援荆州的大战,帮助曹仁击败了关羽,这才保住了樊城,被曹操称之为当代周亚夫。
第五,晚年失节的于禁,实在是可惜。于禁这个人大家应该不陌生,他本身是鲍信帐下大将,后来投奔曹操。当时青州兵的军队纪律实在是太差了,他主动出击整治,不管外界言论如何。后来他为曹操抵抗匈奴,保住了北方的安宁。但是最可惜的时间到来了,曹操将支援樊城的任务交给了于禁,没想到于禁在一场大雨中兵败被抓。被抓的于禁本该自杀,却主动投降了关羽。这是他人生最大的败笔,虽然功绩可以上五子良将,但是后期的作为实在让人唏嘘不已。
说了这么多,大家对五子良将是不是有了一个更真切的了解呢?我是江湖小晓生,坚持原创,必出精品,欢迎大家品鉴哦。
五子良将为何没有夏侯敦,夏侯渊,许褚,曹仁,庞德等?
五子良将当然没有夏侯惇,夏侯渊,许褚,曹仁,庞德,为什么?因为夏侯惇,夏侯渊,曹仁等宗室地位本身就比五子要高,又是曹操最早的支持者,等到五子良将加入时,早就是帅,称之为将自然不妥,至于良不良,只能说见仁见智了。个人认为,夏侯惇文武双全,却适合做留守大将,曹仁不错,但善守不善攻,夏侯渊虎步关右,作为主帅去修鹿角,勇大于谋。所以,作为宗室地位肯定比五子,说到能力应该不如五子或者略低于五子。
五子良将的来源于《三国志》陈寿的总评:“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也就是说,曹魏从兴起到建立,征战十分频繁,先后消灭袁术,吕布,袁绍,刘表,马超韩遂,张鲁等等,在这个过程中,这五人是佼佼者。所以,五子良将具备几个条件,第一,资历,比如乐进,是五子良将中最早跟随曹操的,还参与过募兵,是早期的元老了。第二,军事能力,五子各有独特的军事才华,张辽文武双全,于禁威重,乐进先登勇猛,徐晃稳重,张郃巧变。第三,战功,五子良将全都战功卓著,这不必说。
这个是综合考量,再参考曹魏对这些将领的“盖棺定论”,就知道许褚,庞德等人为何不能入选五子良将了。所谓“盖棺定论”,就是入选太庙的曹魏功臣,而且是有先后次序的,特别是第二批,再扣除曹魏宗室和文臣,排名如下:
第十:武猛校尉典韦。
典韦是曹操的护卫,也是一员猛将,最后为掩护曹操而牺牲,可谓死得壮烈。但是,论地位典韦只当时只是校尉,论战功也略有不足,更没有单独带兵的经历,所以,典韦能作为第二批最后一人入选太庙,即是一种特进,也是对曹魏忠诚的象征。
第九,立义将军庞德。
西凉猛将,归附曹操后得到赏识,在襄樊一战中给关羽带来不少麻烦,可惜水淹七军,不屈而死。庞德虽然壮烈,但是在曹魏阵营资历浅,立功不多,能入选太庙还是忠义使然。
第八,破虏将军李典。
李典家族是乘氏的大族,很早就对曹操的军事进行了有利的支持,甚至可以算曹魏里的山头之一。只是,李典本身对军事不感兴趣,限制自己的发挥,但是也参与了官渡之战,合肥之战等战役,立功不少。
第七,执金吾臧霸。
泰山群寇之一,相当于地方武装,归附曹操时又说服了许多武装首领一起加入。官渡之战时,为曹操对抗着青州的袁谭,后配合张辽攻陈兰,击败韩当和东吴援军,还参与了三路伐吴东路的战斗,表现出色。
第六,后将军文聘。
荆州是曹操,刘备,孙权三方相争之地,环境险恶,文聘在北江夏郡镇守几十年,先后抗住了关羽,孙权的进攻,特别是石阳一战,十分不容易,可谓功绩卓著。
第五,后将军朱灵。
朱灵原本是袁绍的大将,主动投靠的曹操,在军中名气仅亚于徐晃,可以说是仅次五子良将的存在。可惜不知什么原因,曹操就不喜欢他,又让于禁夺了他的兵权。
第四,右将军乐进。
五子良将中,资历最老,常常作为先登攻城,十分英勇,但是由于很多事迹丢失,所以记载比较少。另外,乐进也是五子良将中第一个退出历史舞台的。
第三,前将军张辽。
逍遥津之战,足以让张辽名垂青史了,而且于禁失节后,五子良将无论能力或者当时的战功,毫无疑问是张辽排第一,陈寿的传,张辽也是排第一。不过,张辽病故后,没法再立功,所以入选太庙时被后来居上的张郃,徐晃超过。
第二,左将军徐晃。
徐晃是五子良将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征战无数,无论是在早期的平叛,官渡之战还是中期的汉中之战,都有出色的表现。不过,最具代表性的,还是解围襄樊,击退关羽一战,解除了蜀汉军队对曹魏腹地的威胁。
第一,车骑将军张郃。
张郃是五子良将资历最浅的,而且在于禁失节前,地位也是最低的。由于张郃本身能力强,又活得久,立功机会自然更多,后来竟然成了五子良将中地位最高的一个。至于军事能力,张郃是刘备最忌惮的曹魏武将,后来街亭一战大破马谡,让诸葛亮失去第一次北伐大好机会。其实除了让蜀汉,张郃也让司马懿忌惮不已,二人意见常常相佐,最后酿成了张郃木门中伏,伤重不治的悲剧。
另外,这个排名要说明几点,第一,于禁失节导致入选不了太庙,否则以他的威望战功能力,妥妥的五子第一。第二,许褚连太庙都入选不了,更不用说五子了。受到小说的影响,印象中许褚是曹魏武艺第一的大将,在历史上许褚也是猛人不错。但是,由于许褚一直作为护卫大将而不是单独领兵的大将,限制了战功,自然和五子有很大的区别。第三,诸如庞德,李典等人,也许很有军事才华,但是立功不足,表现不够,更不用说中间还隔着文聘,朱灵等人,自然不能入选五子了。最后一点,不是说这些没有入选五子或者太庙的曹魏将领不行,只是由于种种原因,包括曹魏人才基础强大等因素,还有给五子护军的赵俨,名将李通,满宠等也没有入太庙,更不用说前五了。
五子良将为何没有夏侯敦,夏侯渊,许褚,曹仁,庞德等?
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这五个人从早期跟随曹操,这五人为先锋的次数最多,也是外姓人中很有才干的,所以三国志共列一传
夏侯氏与曹氏算是曹氏宗亲,曹操一般把主将或者守城的任务交给这些人做,而不是先锋。许褚的身份算是保镖,很少作为先锋。庞德资历不如五子良将。
五子良将为何没有夏侯敦,夏侯渊,许褚,曹仁,庞德等?
夏侯兄弟和曹家兄弟以及他们的后代(夏侯懋、夏侯尚等人)和其他亲属(曹真、曹休等人),都在《诸夏侯曹传》里。根据史书的传记写法,他们都是和曹操有亲缘关系的人,应当单独作传,而不是和其他人写在一个传里面。同样,作为曹操的儿子,骁勇的曹彰也只能和曹植、曹熊列为一传,不能夹在其他传记里面。 《张乐于张徐传》是根据他们当时在曹操阵营中的表现超过其他人才放在一起的。他们并不仅仅以武力见称,谋略、治军等方面都高出其他人。古之良将,在《孙子兵法》里面提到了五个要素——“智、信、仁、勇、严”,典韦、许褚、李典、庞德等武将在这几个方面的表现要相对比那五个人差一点(主要是担当局部统帅能力方面),都列在了另外的传里面。 可惜是庞德死得早,没什么机会参与更多的战役来体现自己的才能。李典也是在逍遥津战斗后不久就去世了。其实这两个人比典韦、许褚的综合实力要强,但生命太短暂了。
五子良将为何没有夏侯敦,夏侯渊,许褚,曹仁,庞德等?
曹仁曹洪二夏侯位高权重,列五子良将他们不干;许褚庞德以勇冠名,统兵领队不够格。
五子良将为何没有夏侯敦,夏侯渊,许褚,曹仁,庞德等?
这个问题还请题主去地下问一下魏武帝。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