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如果庞统出山时跟了东吴,那东吴和刘备打起来卧龙凤雏谁会更胜一筹?
首先庞统刚出山,就已经投奔了东吴,这一点是你没有想到的吧?可是庞统在东吴并不受待见,这跟他在刘备那边最开始是一样的,只做了一个微末小吏,完全没有权力可言。主要原因很简单,那就是长得丑。我不相信古人全都以貌取人,刘备孙权难道都是这样的人吗?我感觉是因为庞统这个人的生活习惯不是很好,比如边说话便抠脚。长得丑不可怕,可怕是长得丑这行为举止还不好看,所以孙权和刘备最初都比较反感庞统。那么如果庞统真的跟了孙权,那结局会怎样呢?
第一,诸葛亮东渡东吴,联吴抗曹的时候,就会被庞统杀掉。庞统跟诸葛亮拥有同样的师傅庞德公,所以他们彼此是非常了解的。当年诸葛亮前来东吴游说孙权的时候,周瑜没有下狠心杀掉诸葛亮。但是庞统如果此刻成为孙权的心腹的话,一定会不顾反对地杀掉诸葛亮,这就没有后面什么事儿了。因为他太知道诸葛亮的才能了,既然不能为孙权所用,那将来一定是阻拦孙权做大的绊脚石。这个时候根本没有同门师兄弟的情谊在里面了,各为其主的情况下,庞统只能狠心杀掉诸葛亮。
第二,刘备来到东吴做女婿的时候,也会被庞统给杀掉。如果诸葛亮侥幸不死的话,后面刘备肯定是要来东吴这边做女婿的,四十大几岁的人娶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他当然是乐意前来的。不过这个时候庞统又会盯上刘备,他可不会在意吴国太怎么想,更加不会在意孙尚香的想法。他的目的很简单,帮助孙权夺取天下。此刻刘备前来送死,哪有不杀的道理?只有杀掉了刘备,才能够彻底夺取荆州。不要担心关羽张飞他们报仇,没有了刘备,他就是一盘散沙。
第三,夺取西川,帮助孙权南面称帝,跟曹魏划江而治。在解决完刘备的荆州政权以后,庞统不会傻到直接跟曹操对敌,而是选择跟刘璋联盟。刘璋自然不敢招惹孙权,所以接受了联盟关系。这个时候再上演一出刘备入川的戏码,这么一来孙权的大军便可以夺取西川,成为真正的南方霸主。东吴跟曹魏在这个时候就有了互相叫板的实力,而庞统侥幸不死的话,或许会成为诸葛亮那样的人。
《三国演义》中如果庞统出山时跟了东吴,那东吴和刘备打起来卧龙凤雏谁会更胜一筹?
臥龙凤雏得一人可得天下。可见当时二人的影响之大,但就《三国演义》而言,我认为庞统和诸葛亮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诸葛亮的才学和智慧是庞统所望尘莫及的,末出茅庐便知三分天下,冷眼观世界,高屋建瓴,颇具政治家的风采,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初出茅庐便一鸣惊人,火烧曹军,创造了以少胜多的战绩,下东吴,战群儒,激周郎,草船借箭,祭东风,助周郎成不世之功,形成三国鼎足之势。之后定西川,战司马擒孟获,辅后主直至死而后已,但纵观庞统除了赤壁之战献了一条连环计外,再无甚建树,怎可与诸葛亮相提并论呢?当然罗贯中將诸葛亮塑造成了智慧的化身,多少有些神话了,但干百年来诸葛亮一直是中国人心中的神!
《三国演义》中如果庞统出山时跟了东吴,那东吴和刘备打起来卧龙凤雏谁会更胜一筹?
当时两军实力悬殊,庞统如若能得到东吴孙家的重用,东吴和刘备真的打起来,恐怕诸葛孔明未必能赢
《三国演义》中如果庞统出山时跟了东吴,那东吴和刘备打起来卧龙凤雏谁会更胜一筹?
不得不服提问者的脑洞开的够大,我喜欢。如果庞统跟了东吴孙权,,孙权最终会拥有绝对的实力与曹操抗衡。刘备最有可能有会投到曹操的怀抱“连曹抗孙”。得不到这三份天下中的一份,来看原因吧。
首先,庞统出山是赤壁之战时,周瑜都知道诸葛亮是个祸害不能留,以庞统的才智会看不出来。只是周瑜行事不机密让诸葛亮溜掉了,庞统心思缜密,要杀诸葛亮成功几率更大。就算他不死,刘备和诸葛亮当时要兵没兵要地盘没地盘,以庞统的狠辣果决,绝无让诸葛亮三分天下的理想实现。再者如果刘备失去诸葛亮也就更加无力在实现他的梦想,最终结果是被孙权或是曹操干掉,所以就没有三份天下这一说了。
其次,东吴孙权若是接纳和信任庞统,庞统若是得到相应的地位和待遇的话,那么以他为代表的荆州系人才和大族世家也会站到东吴孙权这边来。取荆州不会比刘备困难吧,轻而易主啊。黄忠魏延这些荆州系人才到了东吴,东吴人才实力不会不曹操差吧?
在次,庞统出山后一直鼓捣刘备去取西川,按照这个节奏他也会让孙权去。以当时孙权的力量可以说比刘备轻松容易的多。最菜也不会被人乱箭射死吧,刘璋那么弱鸡,曹操赤壁打败无力西进,益州迟早是庞统的。那时东吴可就不得了,整个长江以南都是孙权的了,外加四川盆地,足以跟曹操抗衡。
如果您喜欢或赞同我的观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并点赞、评论、转发,您的支持就是我书写的动力。
《三国演义》中如果庞统出山时跟了东吴,那东吴和刘备打起来卧龙凤雏谁会更胜一筹?
您好,谢谢您提的这个问题,首先做任何分析都要结合当时的时局和时势来横向纵向的全局来看事件,下面我就用《三国演义》书中描写的内容说来做一个分析。
1、我们首先来分析庞士元,早在刘皇叔三顾之时,就已经从水镜先生出得知“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说明此时在荆襄一带庞统已经小有名气在读书人中和民间已成名士。
2、那么此时社会政治格局是什么情况呢?局势是已经雏形渐定,北方曹操已挟天子以令诸侯,扫平北方,虽有赤壁之败但仍以汉丞相自居,而且权倾朝野,并且进行着一系列清除朝廷反对派的恐怖手段和即将再次南下的战争准备,再有赤壁的连环计出自庞统之策,才让火烧曹营一发不可收拾,于情于理,庞统都不可能此时此刻投靠心目中的乱世奸雄曹贼!
3、那么问题就来了,纵观此时除曹以外天下群雄还有益州刘璋,汉中张鲁、荆州刘备、东吴孙权等,那么我们分析益州刘璋不过守门之犬,汉中张鲁不过童蒙鼠辈算不得英雄尔!留给庞统的只有刘备、孙权……
4、而此时刘皇叔已经得到诸葛卧龙,而孔明也不辱使命只身过江促成孙刘联盟,赤壁鏖战中舌战群儒、智激周郎、草船借箭、力压公瑾、孔周合火、夜观天象、神借东风……可谓八面威风,神鬼之才!
5、反观庞士元此时还没有和刘备与孙权2位联盟最高统帅谋面、吃饭、喝酒、唠嗑的机会。只是通过周郎的间接关系献连环计,但是出于保密工作,这事也只有周郎知道,包括做卧底去曹营这都是和周郎单线直接联系。
6、那么也就是说此时此刻,庞统实际已经选择了队伍,也就是说实际已经选择了东吴。
7、随着赤壁鏖战的结束,天下格局已定,此时东吴集团的情况是年轻的孙权自身羽翼渐丰,由继位之初的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郎的时期又发生了改变。而周瑜屯兵于柴桑,工作重点是与刘备新军事集团的军事主官诸葛亮争夺荆州。没有精力控制朝堂,所以推荐给孙权,这样可以遥控和影响东吴朝廷。
8、此时东吴已历三世,已经成长为一个政治军事都比较完备的割据势力,孙权经过战争锻炼已经快速成长,很想大权在握,实现父兄的抱负!所以从内心深处是排斥周瑜的推荐,对周瑜是复杂而矛盾的态度。
9、分析到这里的,我们可以得知所以孙权是不可能接受庞统了,但不接受要找理由,理由是相貌丑陋,行为古怪,朝廷的威仪何在……这种理由可以说有理有节有力,可以说堵死了周瑜的推荐。
10、所以对于庞统不能不说,叹世间事多变换!那么刘备是庞统最终的选择也是最后的必选项目。
11、再者刘备集团是一个初级成长的军事集团,政治上还不完善,而且又是汉皇帝胄,具备合法外衣,尚有可为之处,正因为如此哪怕是小小县官也欣然领命而去,但也不给诸葛亮面子不提举荐之书,到任三月不办案,抓住机会在下到基层视察工作的三将军面前很秀了一把才华,终于成为新军事集团的核心骨干。
所以在《三国演义》作者笔下不可能出现庞统效力东吴PK孔明。
《三国演义》中如果庞统出山时跟了东吴,那东吴和刘备打起来卧龙凤雏谁会更胜一筹?
两人根本没有可比性,就像《天龙八部》里乔峰与慕容复,虽号称南慕容北乔峰,江湖上齐名的大侠,武功却是差远了,多次被鸠摩智吊打。
那么同理,诸葛亮与庞统虽称‘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算是齐名的智谋人物,可在三国演义中两人表现大相径庭,诸葛亮未出茅芦即知三分天下,博望之火、草船借箭、诸葛祭风,巧取荆州、智夺益州,那像是神一样的人物,蜀汉政权创立,诸葛亮是核心关健人物。
而庞统在三国演义中,就干了三件事:献连环计、当了十几天县令,取西川。连环计,早就是诸葛亮、周瑜设计好的套路,他不去自然也会其它人去;当县令,也是有怠政的嫌疑;取西川,命丧当途。
按照三国演义的综合表现看,庞统会被诸葛亮亮吊打,至少庞统还不是那种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知四时之变,通古今之法的大将之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