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教是怎样一种神教?为什么能束缚印度社会3000多年?

印度教起源和发展?教义是什么?对印度民众有着怎样的深远影响?

印度就是一个神逼叨叨的国家

印度就是一个神逼叨叨的国家,各种不同的宗教充斥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影响人们的生活,塑造了印度现在这个“神叨叨”的样子。说来可怜,本来生活在印度的土著达罗毗荼人等,都成为贱民,外来的雅利安人是高种姓婆罗门;上次说的锡克人,非常能打,也是高种姓刹帝利。

不过,现在的印度人也接受这些了,他们安之若素。描写古代战争的电影里,把反派写得跟鬼一样,正面角色都是白种人演的。如果从真实的历史来说,这些反派就是印度人的祖先在抗击外来侵略者。比如电影《巴霍巴利王》。

之所以会这样,跟印度教密不可分。印度现在活跃的宗教有:印度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锡克教、佛教、耆那教、拜火教、犹太教、祆教等等等等···其中,印度教人最多,83%左右,是印度绝对大教;伊斯兰教占12%左右,第二大教;其他的都是人数不多的小的宗教,有的还是印度教的支流别派。

印度为什么有这么多宗教呢

印度为什么有这么多宗教呢?其实,印度就是个适合宗教产生之地。印度地处南亚次大陆,这里三面环海,北面是高不可攀的青藏高原。造成的自然现象就是,这里炎热、潮湿;经常电闪雷鸣下大雨,并且还是毫无预兆;有时候,一天之内下好几次,一会大雨瓢泼、一会炎阳高照。

对于这样的气候和自然状况,印度人早已适应,所以,我们经常看到有的人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行走在大雨中、骑行在大雨中。看过一本书,是我们一个大学教授到印度古吉拉特帮一个大学教学,开始,下雨他还带伞,后来看到这种状况,也不带伞了。

古代的人对自然状况不能理解,于是从自己的理解出发,结合一些经验、传说等,形成流行的解释世界的学问,就是宗教。从印度的地理、自然条件、人种混杂、外来文化冲突等情况,他们这里最适合产生宗教。印度人总是理解不了这些让人难受的、复杂的自然现象,于是各种宗教层出不穷。

这也好理解,穷山恶水不但出刁民,也容易让人集体迷信;一个总是在苦难追求的民族,容易出这些家,他们思考人生、社会、世界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德国,总出大哲学家,现在世界的各种意识形态,基本都产生于德国。比如“社会主义思想”,卡尔马克思就是德国人。

“印度教”是个什么样的“教”

印度教是一种“多神教”,它广泛吸收了“婆罗门教”教义、印度民间信仰、风俗习惯、哲学思想等的综合而成的。最早,“印度教”流行于印度上流社会,它的三大特点就是:崇拜三相神、坚持种姓等级世袭制度、坚信轮回转世之说。现在印度教就是印度的国教,信徒十几亿。

所谓崇拜三相神,这是“印度教”区别于“婆罗门教”的一个地方,他们都是多神教,当印度教在信仰多神的同时,还在“多神”中产生了三位主神:梵天、毗湿奴、湿婆。梵天是主管创造世界之神,以孔雀为坐骑是智慧之神;毗湿奴是主管维持世界之神,他性格温和,经常化身成各种形象拯救世界;湿婆是主管破坏世界之神,他全知全能、无所不能、变幻多端。

所谓种姓等级制度,就不多讲了,都知道,他们把人分成很多种姓,大的方面是五个,真正在社会上分几千种,各种各样的规定,生生把人与人隔离开来;种族与种族不能融通。现在我们说印度是个人种博物馆,就是因为他们的种姓制度造成的种族融合办不到,很多人种都很纯粹地保留了下来。

轮回转世就厉害了,印度教认为:人是有灵魂的,但人一生的“业”影响着灵魂的重生转世。有的会成为高种姓、有的或许更低;有的转世为猪马牛羊、有的转世为鱼鸟虫枭。怎么样才能有好的下一辈子呢?就要修行,也就是这一辈子老老实实地,听话,再苦再难也要受着。

印度是世界上最像美国的国家,又是最不像美国的国家

我不信这个教,也不能更深入讲他们。但是,印度混成现在的样子,正是受这个宗教的影响,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把印度和美国来比一下。世界上两个最像、又最不像的国家。

印度和美国最像:都是“人种博物馆”、都是“民主”国家、都是宗教国家、都是等级森严的国家,只不过美国做得隐蔽一些;印度和美国又最不像:一个强大无敌、一个外强中干;一个富得流油、一个穷得吃土;一个今朝有酒今朝醉、一个坐等来生再牛逼。

美国也是个宗教国家,天主教在美国的影响是无敌的,就连白宫都有天主教“大法师”,他们经常帮总统做法,给总统以“力量”。但是美国宗教并不是那么教条地要人逆来顺受,他们只是彰显自己的存在,更多的是一种传承;而印度,他们几乎全民陷在了“印度教”里,不管多反智、多矛盾,他们就是在这里不能自拔。

美国是个移民国家,也是什么人种都有,甚至比印度还多。但是,美国没有严格的人种隔离,他们的人种在不断融合,虽然黑白分明,但黑也变得不是太黑,和非洲时候已经大变;白也不再纯粹,尽管极端的人也有,不多。反观印度,种姓虽然法律上已经终止,但是社会上早已根深蒂固,婆罗门就是婆罗门、达利特就是达利特,绝对泾渭分明。

一个撕裂的社会是不可能取得进步的

种姓制度不除掉,这里有上层社会的坚持,这好理解;可笑的是,底层低种姓的人也坚持,他们有现实的好处,也有对转世的期待。表面的人种不能融合,实质是社会将永远撕裂。一个撕裂的社会怎么前进?如同拉车前进,几个拉车的人想法不一致,怎么可能前进。

“印度教”就是让印度继续保持封建、佛系的原因。他是多神教,什么东西都是有“神”的,搞到最后,连“老鼠”都是神,只有人最可怜。可怜不要紧,千万别求上进,好好吃苦,这样才能保持灵魂的纯洁,才有可能进入一个好的轮回。

印度实际就是个地理概念,以前他们是分裂的许多小的土邦。现在这样一个联邦国家,时刻都有分裂的可能。印度教是印度人都信的教,这是他们内部一致的象征。很难想象他们的政府能从根本上做出改变。不但不改变,莫迪不是经常到恒河泡澡冥想吗?这就是在向宗教要内部的“凝聚力”。

另一方面,印度希望有一个迫切的危机,让印度人惶惶不可终日,这样也能减少分裂的危险。他们一直是这样干的,在边上到处找强敌,借此维持国内的统一。有时候他们把握不好力度,被别人揍一顿,他们也不会改变。这是在向外部要“凝聚力”。

总之,“印度教”不光束缚了印度3000年,将来会一直束缚下去。

如果没有“内部的印度教”和“外部的假想敌”,印度马上分裂。

所以,恐怕很多印度上流社会的人想:印度教就这么束缚下去吧。

印度教是怎样一种神教?为什么能束缚印度社会3000多年?

印度文化是什么?答:印度教和种姓制。印度政教分离,当然不能说宗教治国,但它确实治民。在印度,法律不一定有宗教好使。

印度教产生于古印度文化圈,是融合了宗教、哲学、文化和习俗于一体的印度国教。种姓制和印度教捆绑,并体现在印度教中。印度教信徒约占83%(10.5亿以上)。

一句话: 印度教就像猴哥画的圈,构架了印度社会,规范了印度生活。几千年来印度人在神的指引下,心怀感恩、虔诚有序列地前行……

印度教三大主神之"梵天",好美

印度教的起源和发展

1.印度教前身和萌芽

公元前14世纪,雅利安人入侵,随后古印度开始出现很多自然神祇崇拜。后又向"主神信仰"演变,于是婆罗门宗教思想开启。

约公元前8世纪,印度社会出现"梵天"信仰。同时产生"梵天生四姓"之说,即现在印度四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概如中国文化中的"",不限于人格和时空,先于宇宙,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后来,"梵天信仰"与当时印度多个哲学派系发生矛盾,彼此经妥协与调和,发展出印度正统宗教学说。这个新学说就是后来的"印度教"。

所以,印度教由雅利安人的婆罗门教发展而来,初为婆罗门教的改良版(后又经多次演化)。婆罗门一直都居于印度社会最高地位

印度苦行僧在修行

2.印度教踩着佛教兴起

公元前6世纪,佛教逐渐兴起,并在孔雀王朝阿育王统治期(约前273—前232年)达到巅峰。印度教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排挤。

印度教为抗衡佛教进行一系列改革和妥协,以婆罗门教为核心教义,吸取佛教和耆那教优点,逐渐发展成为印度主流宗教。

约公元5世纪,印度教以碾压优势成为印度社会第一大宗教。从此佛教日薄西山……


印度史上大小宗教上千种,神灵不计其数

3.两次大改革一统江湖

13世纪,随着阿拉伯人入侵,伊S兰文明开始冲击印度社会。佛教从此一蹶不振,印度教则因革新后的包容性,势力得以延续

近代,欧洲殖民又入侵,基督教又来了。印度教再次改革,去除很多愚昧和弊端。


印度人的古代史,不是被入侵就是在被入侵的路上,多达十几次。印度教硬是被逼的成为本土影响力最大的宗教,再无可撼动。


神说: 所有生灵都在大自然中排泄,你们也应该去露天厕所。在家方便就是对神的亵渎,会给家人带来厄运。三哥: 得令!

印度教思想和社会影响

1.泛神论丨三大主神

①太阳神毗湿奴: 欢乐善神和保护之神。

②毁灭之神湿婆: 五面四臂形象,又称善神(印度教认为,毁灭力量也是生命演化所需)。

③梵天: 象征某种抽象力量,其形象常为一细小身形坐于莲叶之上。

以上是印度教最高三大神灵。印度教有三千多万神灵,诸小神都是上述三位大神的应化。

影响: 三大主神貌似都是白皮肤,却指引着绝大多数深皮肤印度人……印度各种神无处不在,庙宇比厕所都多,一年到头各种祭祀和节日。神说,室内如厕对神灵不敬,会带来厄运,于是印度全国都爱上露天厕所。


印度精神小伙

2.强调因果报应和生死轮回

印度教认为,万物皆有灵魂,灵魂不灭,生死轮回,善恶都有因果报应,这种轮回无休无止。信印度教得解脱,必须达到灵魂和神合二为一。有三种途径可以达到这种境界:

①行为之路: 严守教规戒律,例行祭祀。

②知识之路: 诸如修行、学习、亲证等活动。

③虔信之路: 以虔诚信仰获得神灵恩宠。

影响: 良人死后升天,恶人死后成畜。可怜你的三哥害怕了,搞不好生生世世轮回都是受罪,谁受得了?于是三哥天天反省,总担心自己哪有罪,甚至不惜自殘表达对神的虔诚。


印度三大主神之湿婆

3.社会等级和生活风貌

宗教生活社会化,这是印度特点。种姓分高低四等,各社会群体须严格遵守各自准则,包括社会地位、工作、权利、义务等,婆罗门则坐拥至高无上权位。教徒不可杀生(尤其是牛),以食素为主,据说可净化灵魂。

几千年宗教文化已习惯化,印度社会自觉有序前行,法律也不好使。比如,印度早就废除种姓制,也曾兴建公厕,可是三哥没有反应。


一等婆罗门: 僧侣贵族,管理宗教事宜。

二等刹帝利: 军事和行政领域贵族。

三等吠舍: 一般雅利安人,无特权的自由平民阶层,从事工商和农牧(制造业和耕作)。

四等首陀罗: 大多为被征服者的土著后代。从事农牧渔猎,以及其他比较低贱的职业。

底层"贱人": 达利特人,不在种姓之列,从事印度最低贱工作,如掏大粪洗厕所等。


影响:森严的等级社会,少数高种姓掌握印度大多数资源。穷人只能在被划定的圈内挣扎。做买卖?那不是种地的人能染指的。外出打工?只能做与身份匹配的贱工。等级世袭制,世世代代苦海无边,前无尽头后无岸。


印度苦行僧在修行,据说这样离天堂更近

4.祭祀万能和崇尚苦修

婆罗门权位至上,他们主持的祭祀当然万古延续,不然如何控制印度社会?如何敛财?

因此,印度教几千万神灵等着三哥崇拜和祭祀,遍地庙宇。他们告诉民众祭祀万能,有事和神说,要虔诚,空手就不好说了。

苦修是沟通神灵的捷径。克制欲望和情绪,可升华灵魂,摆脱轮回之苦,比如苦行僧。

影响: 你生活苦难,都为来世的光明,你越苦难,就越接近天堂。要足够虔诚,神灵万能,多苦修,多祭祀。经历炼狱仍无法脱离苦海?急啥?印度教又说了,要几世苦难才能完成轮回,你吃的苦还是不够……


5.认可吠陀文献的权威

吠陀意为"启示"、"知识",古印度最早经典,涉及古老宗教、哲学和历史,影响深远。

吠陀被称为印度史所有文化的源头,所谓"天启的经典",是印度教的圣典,是神示的"圣智"。认可吠陀就是认可印度教文化和教义,好比社团文化和企业文化。

影响: 印度教,以神圣的文化理念为指导,详细的教义为规范,遍地的神灵为指引,三哥们要做的很简单,心怀感激,虔诚前行。


这种是三哥永远得不到的女人

单独说下印度教婚姻话题

印度教认为,如果男方出彩礼,代表买卖婚姻,婚姻将不受神灵的承认和祝福。不过,印度教却又宣扬女方出嫁妆……

因此印女子在婚姻中完全处于被动。为把自己嫁出去,印度女子不得不从小就卯足劲儿攒嫁妆钱,竞争非常激烈,甚至引发攀比风。这直接导致女子在婚姻地位低下。


做印度剩女不好吗?自由自在,不受婆家欺负。不好意思,印度教又说,这样就成为娘家耻辱。你在娘家没有继承权,只有使用权。总之,印度女子在娘家、婆家和社会全面被动


另外,低种姓男子不可与高种姓女子通婚,否则连并后代一同打入最底层"贱民"。当然,高种姓男子看中低种姓美女,可以的。这种婚姻模式让印度穷人永无翻身之日……


印度版"路灯下的小姑娘"

结束语

印度社会就像一个似真似幻的宗教江湖,印度教是最大门派,旗下无数神灵掌管无数分舵,下设左右护法、长老,剩下都是世世代代翻不了身的小喽啰。其实不必如此阵势,没人能攻得进印度江湖,当然他们也攻不出来。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正如这江湖中的路,其实江湖中本没有路,神指引的多了,印度人脚下到处都是路……


各位看客,您有什么心愿要跟三哥说的,三哥帮您在神面前唠叨唠叨呗。

印度教是怎样一种神教?为什么能束缚印度社会3000多年?

历史来看,所有的教,都是为了统治阶级为了便于统治老百姓而大力推广的[笑哭][大笑]印度如是,印度教能够存在那么多年,必然是统治阶级认可印度教为其服务的效果[灵光一闪]

印度教是怎样一种神教?为什么能束缚印度社会3000多年?

“印度教”或“兴都教”一词是19世纪时期的欧洲殖民时期印度人根据波斯人对印度人的称呼创造的英语新词,现存记录最早由拉姆·莫汉·罗伊使用。印度人自古以来则以吠陀教娑那旦那教(意“恒法”)称之,至今东部印度语(如孟加拉语)仍常用“娑那旦那法”一词;注意:佛教梵文中也用“恒/散那旦那”一词修饰法,但与印度敎无关,能够将印度教和佛教、耆那教区分开来的梵文称呼只有“吠陀法”一词。事实上,印度教不同教派教义的区别很大,甚至大于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摩尼教之间的差异。

公元前20至10世纪是古印度教发展时期。 印度大陆原居民的本土宗教与亚利安人的吠陀宗教的集合体,受到婆罗门教与反吠陀的思潮后印度诸宗教的影响]。印度教的起源相当复杂。基本上,印度教承袭了旧婆罗门教的系统,并且融合了沙门运动后印度新兴宗教如佛教、耆那教等诸多宗教的元素。婆罗门教在印度衰落已久后,于八世纪时开始有了婆罗门教的复兴运动。其中,出自于湿婆派的大师商羯罗吸收了佛教和耆那教的一些教义,去掉了婆罗门教的一些糟粕,并且整合了梵天派、湿婆派与毗湿奴派的学说及印度各地区的民间信仰,而形成了印度教。商羯罗并且仿效佛教的僧团制度,让印度教的发展得以快速的成功。印度教不是只分布于南亚,在东南亚也有人信仰。

印度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综合体,既是一种宗教,也是一种信仰和生活方式。印度教认为,人类灵魂永存和万物有灵,并宣扬因果报应和人生轮回。在该教看来,生命不是以生为始,以死告终,而是无穷无尽一系列生命之中的一个环节,每一段生命都是由前世的所为而限制和决定。善行能使人升为婆罗门,恶行则能令人堕为首陀罗、贱民甚至畜类。因此,人必须通过修行和积累功德才能认知梵,与梵合一。“梵我合一”是印度教哲学理论的核心,更是印度教徒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印度婆罗门教有燃火祀天的仪式,火被当作上天的口,把供物放入火中燃烧的话,上天可以吃到供品,就可降福人类。虽然印度教有轮回观念,但认为倘若破坏种姓制度的原则,则会落得永世不得超生的结果,故上至婆罗门下至贱民,均不敢废除该教义,纵使今日法律上已不承认种姓制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