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德军都已经打倒莫斯科了,为什么日本都没有出手帮一下德国?

二战时德国打到莫斯科,遇到苏联的顽强抵抗,按照我们朴素的想法:作为盟友,日本在东边攻击苏联,让苏联东西不得兼顾,德国就会占得比较大的优势。实际情况也是这样,希特勒也盼望着日本能开辟东部战场,减轻德军的压力,但是希特勒也没有指望日本能帮他一把。因为希特勒不是糊涂人,他知道:日本这个时候怎么敢去打苏联、怎么能去打苏联、又怎么愿意去打苏联呢

日本不敢打苏联了,太恐怖了

日本这个国家很有意思,他们说自己敬服强者,实际就是欺软怕硬。对中国他们就是这样。自古以来,在朝鲜半岛,他们吃了中国不少亏,一直小心翼翼的。他们的军队第一次过鸭绿江,还是几个兵瞎跑过来的,无能的清朝兵看见日军就跑,使他们的胆子大了起来,结果一泻千里地进来了。甲午海战,他们依仗优势的装备,再加上清朝的腐败无能,他们取得决定性胜利,从此,中国就成了他们的沙袋。在心理上,他们拥有优势,后来居然歧视起中国人。二战后,他们还是不很服气,觉得自己是被美国干败的,总是在二战反省问题上和周边起摩擦,就是这个原因。

在日俄战争中,日本把俄国打败了。从此他们在心理上就占了优势,莫名其妙地认为他们一个师团可以干翻苏联三个师,这还不是一般的小兵不懂军事乱想,而是他们的关东军总司令植田谦吉大将等一批高级军官都这样认为的。诺门坎战役,他们被苏联红军按在地上摩擦一顿后,再也不敢对苏联有非分之想。在诺门坎,他们的大炮打不过苏联;航空兵被苏联消灭的几乎团灭;装甲部队都不是被炮轰的,而是被苏军的坦克撞毁压瘪的;陆军不怕死,结果苏军强劲的火力果然把他们打死许多。所以说,日军不敢再招惹苏联了,这是原因之一。

日本不能再开辟新的战场了,太困难了

德军攻打莫斯科是在1941年下半年,当时中国国共合作已经开始,全国抗日统一战线已经形成。日本在中国战场已经很吃力,马上开始的长沙会战,他们一点把握都没有。四月份,他们的第四十八师团从海上攻入福州以后就寸步难行,不知道往哪里去,也不知道还有多少抗日军队要来打他,坚持了几个月,又灰溜溜地撤出去了,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这是因为他们没有力量把事情搞大,没有力量再开新的战场。另外他们的高层在密谋对美开战,而力量只能在这一个方向。连中国战场他们尚且不能兼顾,他们哪里还有能力去打苏联

再说到1941年,日本的经济已经非常困难了。这个小国家从来就没断过战争,“黑船事件”之前,他们在国内打;明治维新后,掌握了点工业制造优势,他们又和周边国家打,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国家基本要崩溃了,他们借一战的世界乱局,浑水摸鱼地活了过来,还壮大不少;接着又打,到1941年,美国对他封锁很严,国内政治一片混乱,又到了崩溃的边缘,首相近卫文磨干得苦逼,萌生退意。东条内阁即将上台。他们哪里有心思打苏联啊。

日本不愿干出力不讨好的事,太失格了

实际上,日本人和德国、意大利是在1940年9月签订的《三国轴心协定》,1941年12月,三国又签署了作为补充协定的《德意日联合作战协定》。他们共同的目的是为了对付英国和美国,和苏联关系不大。三国结盟的谈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就开始了,由于希特勒的重点是英、法,而日本的重点是想从中国抽身向北打苏联。方向和预期都不一样,导致谈判没有取得任何效果。后来日本的重点方向改为南进,这就契合了希特勒对付英美的意图,协定才能顺利签订。

1939年,日本和苏联在诺门坎打得难解难分,德国却和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把日本气得要死。想想看,这明显是说:苏联你就可劲打日本吧,不要担心西边。日本年底也和苏联签订了《日苏互不侵犯条约》,摆明就是不想再在北边搞事了,他在南进和北进之间做出来选择。再说,希特勒攻打苏联,根本没考虑要日本在东边帮他什么,因为不管用,苏联先放弃东边就行。所以,日本也不愿出兵打苏联的,就是打了,实际效果有多大,也不好说。

总之,在四零年之前,日本还有向北进攻的想法,这样,他们在南太平洋上可以和英美做点妥协,解决战略物资紧缺的问题;在北边征服满蒙,这是他们的国策里的内容啊。但是,进击南太平洋的战略定下来以后,日本再也没有一点力量干别的,连中国战场都想尽快了结,他们怎么可能发飙去打苏联呢。

二战时德军都已经打倒莫斯科了,为什么日本都没有出手帮一下德国?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帮忙?再把他们那不值钱的国运赌上去?你快拉倒吧!

1941十月德国人确实打到了莫斯科的最后一条防线,黑洞洞的枪口也怼到了苏联人的脑门上,似乎就差扣动扳机的那一刻。

你也别忘记了,苏联的刺刀同样顶到了德国人的喉咙上了,这似乎是搁死局,只要有一个外力加入进去帮助另一个人,那么胜利的天平一准就转移了。

真真的是这样吗?你快拉倒吧,首先咱不看疗效,看结果。

最终的结果就是苏联人撑住了,而且一举撕下了德国人闪电战的不败神话,而且还解放了一些地区和城市,这是什么?这就是实力。

在绝对力量的硬碰硬的前提下,苏联人不仅撑了过去,而且还胜利了。

而德国方面不仅要迎接严寒的冬天,三十五名高级将领被撸了,这包括陆军总司令,还有的人被开除军籍的,甚至连养老金的权利都丢了,最有名的古德里安同样面临被停职的结局。

兵力方面不仅损失了三十多万人,还投降了一万,这就是结果。

你也别说什么苏联人的装备不行啊,损失惨重的事,这确实是事实。

但您要记住一点,当初德国人发动巴巴罗萨计划的时候,德国人玩了个瞒天过海,当然苏联方面也有些自大的原因在里头。

德国人一个闪电战下去,这就是个偷袭,苏联方面几十万人被包了饺子,做俘虏,那凄凄惨惨的样子,就和完蛋了也差不多了。

后来苏联人回过味来,重新组建军队和德国人硬杠。

但有一个问题,他的军队是重新组建的,作战经验啦,武器使用的熟练度啦,这都算是新手。

而苏联人就是依靠这些个新手,一步步的把德国人给逼到了,您还能说苏联人不牛叉吗?

所以莫斯科保卫战结束以后,德国人和苏联人正式的进入了拉锯战,但这个时间压根就不在德国人这里,只要苏联人撑的足够久,那么时间就会帮忙把这天平给掰过来的。

苏联人有这个实力。

你反过来看看日本人,他们有那胆子碰苏联人吗?他们早就见识了苏联人的恐怖。

你也别和俺说什么诺门坎战役,说啥日本人把苏联人打的哭天抹泪,说什么名义上苏联赢了,也是惨胜。

俺都能乐出声了,您也别怪俺在这个事情上的不严谨。

咱别的不说,就说德国人和日本人的实力,他们俩搁一块打一架,您感觉那个牛叉?

回答一准水灵——德国人牛叉。

这不就对了,德国人和苏联新兵打的那叫个天昏地暗,还让苏联人翻盘了,你个日本人是那根葱花卷大饼,这都不够一顿嚼咕的。

所以诺门坎战役对日本人的吹捧,那叫个辣眼睛。

咱别的不说,就日本人家里头那小坦克,也就卡车一半的大小,一挺重机枪就能射个对穿。

你是炮弹比苏联人大,还是口径比人家粗啊!当时诺门坎战役,日本人能把收集到的重炮都拉过去,当宝贝一样的坦克师团也填进去了,结果出来了,啥也不是,这就是事实。

当然说道这里,估计又有人说什么太平洋战役,这个冲绳,那个硫磺岛把美国人打的丢盔弃甲。

您也别整那么多的花花,每一场战役,美国人死了多少人?三万,两万,还是四万?

俺就问一声,苏德战场上苏联人一次战役死多少人?一场战斗又死多少人?

那回不是几十万几十万的死,啥叫残酷?啥叫战斗?

大家伙印象中美国人在二战发挥的作用特别大。作用肯定是有的,但绝对没有你印象中的那么惨烈。

美国人的胜利,真真的是靠武器装备堆出来的。

而且在欧洲美国人和德国人的决斗,还真没有他们说的那么亮眼。

当年为了消耗苏联人,他们迟迟不开辟第二战场,字也签了,话也说了,生生的又拖了一年。

因为字签了之后,他们先跑到了北非这块去了。

北非很亮眼吗?那就是吹出来的,整个战役搁到德国人这里,也就是个小头,都不愿意多放点东西,楞是拼凑出来的部队。

一年后,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结束,正式的宣布德国人开始怂了,不久之后苏联人要给德国人来一个狠的,他们要弄一个库尔斯克战役,正是这场战役之后,苏联人拿到了二战对德国战争的主动权,至此有了主动进攻德国人的权利。

也就是在这个节骨眼上,美国人和英国人憋足了劲来了一个诺曼底登陆大作战,那气势和他们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一样的霸气外漏。

而德国人发誓,他们宁愿用屁股去接美国人的重炮,也要死顶着苏联人的进攻。

可就是在这种局面当中,苏联人的推进速度快的都超过了美国人的想象,还得让丘吉尔提前和斯大林敲定一些个细节问题。

所以在实力方面,日本人敢嘚瑟一个吗?瑟瑟发抖到是真的,不然也不会修起一座座堡垒躲在地底下。

别的不说,当年美国人和苏联人有协议,双方共同出兵结果日本本土。

当然双方都有所保留,还没有原子弹的情况下,美国人也犯愁,毕竟日本人喊出了一亿玉碎的口号,据说还有主意,他们家天皇要跑到朝鲜和咱家东北继续抵抗。

所以美国人感觉东北这嘎达的战斗将异常激烈,结果呢?苏联确实也挺看重的,结果就一个冲锋过去,日本人就完蛋了。

当然您也别说什么,日本他们家所谓的精锐都填到了太平洋上了。

咱别这么说好不啦。要知道美国人面对日本人所谓的一亿玉碎,也发憷,这一亿全部是精锐吗?

日本人也就那点骨头渣子了,他要是和苏联人比硬度,还真就差了点。

所以日本人自己是啃不动苏联人的,而且在莫斯科战役的时候,苏联人也不是把整个后腰子亮给日本人看的,而是有重兵把手,虽然都是新兵,但打德国人的时候,何尝不是新兵。

而且苏联人同样有着工事,而不是蹲在哪里等着日本人来。

啃不动是事实。

所以日本人一直有一个幻想,让德国人火中取栗,将苏联人打趴下,他吃个挂劳,但没有想到德国人没取成,这挂劳也就空了。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二战时德军都已经打倒莫斯科了,为什么日本都没有出手帮一下德国?

1941年10月,德国士兵已经到达了莫斯科的最后防线,已经算是把枪口直勾勾的怼到了苏联的脸上,此时德国已经是集中了德军的所有火力,作好最后的攻城之战准备。那么就在德国眼看已经濒临胜利之际,为什么日本没有出手帮助德国呢?德国和日本不是友好的联军吗?

德国其实从来都没有“即将攻破莫斯科”

二战时期的苏联,几乎是靠着一己之力,打败了拥有大半个欧洲的纳粹德国,并且是在自己首先遭受到德国全力以赴的突然袭击的情况下,取得了胜利,不管过程如何,这都是的苏德战争的最后结果。

当时的德国偷袭苏联绝对是竭尽全力,就是奔着要灭人家国去的。很多人认为,德国失败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天气恶劣的缘故,但是受气候条件影响的,并不是仅仅只有德国人,苏联军队在这场战役之中冻死冻伤的人数,远远要比德军多得多得多。

虽然当时美英的援助,确实是对苏联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帮助,但是这并不是苏联胜利的绝对原因。换句话说,如果当时苏联人没有援助,也不代表人家就一定会失败。

其实德国在北非的战役,跟德国在东线的投入比起来,北非战役算是非常小的。因为德国在东线投入了非常大的兵力,但是为什么我们会对北非战役更为熟悉,那是因为这是英美在诺曼底登陆之前最好的,最值得吹嘘彰显的战绩。

但是话说回来,就算德国军队当时在北非战役中,取得了绝对的胜利,这也不会影响苏联方面。因为苏联军队在莫斯科,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等等很多的战役,都取得了胜利,也就是说,其实德国当时不单单没有攻下来莫斯科,还有苏联其他的一些地方,也是德军攻克的巨大难题。所以就算是德军在北非的战争中再怎么厉害,但是到了苏联这里,还是以失败告终的。

很多人对于德军占领莫斯科这一战中,觉得德军最后的失败是非常的不可思议。因为,德国一开始都打的很好,很多次的战役都是十分优秀的战绩。

其实没什么不可思议的。打个比方说,在我们知道的巴巴罗莎计划中,德军发动了五百五十万人的大军,对苏联进行了毫无征兆的闪电偷袭,导致苏军方面损失惨重。到底有多惨重呢?相当于之前的一线战斗部队全部战死沙场,片甲不留。后来的苏联红军完全可以说是重新组建的,并且是在没有什么前辈的引领之下,这也是为什么,在德军与苏联前期的战争中,德军能够打出很大优势的缘故。

德国对于这场战役的认真程度,真的比起苏联来差得很远,因为德国永远都做不到像苏联那样,哪怕是穷到了极致,也要搜刮出国家的最后一粒米用来投入到战争当中。这不仅仅是军队与军队之间的抗战,这是全国上下人民的战斗。但是当时的德国,凭借着自身的战术优势,所以一开始才能让自己比较舒服的取得胜利,在德军的这种“游刃有余”的良好开端之下,日本怎么可能会向德国伸出援手呢?毕竟德国表现的“很轻松”嘛。

利益目标不同

二战时期,虽然很多侵略方的国与国之间,说是友好的盟友,但是其实大家都抱有各自的目标以及利益,都有自己的小心机,小算盘。分歧就出现在这里,德国的目标是称霸整个欧洲,但是欧洲对于日本来说,毕竟是比较遥远的。所以日本的目标,首先是能够建立“大东亚共荣圈”。虽然这两个国家,同时都是野心勃勃的想要侵略世界的同盟国,但是因为大家都有各自的目标,都朝着各自的目标努力,谁也不愿意首先去成全他人。

因此,就算当时的德国再怎么具有优势,再怎么实力强大,赢得再多的胜利,只要他不向东南亚伸手,日本是绝对不会理他的。毕竟大家都是同盟,又不是上下级的关系,而且打下来的欧洲也不会分给日本,所以日本是绝对不会做费力不讨好的事情的。

最有意思的是,德国曾经先后很多次帮助民国政府组建了德械师。这也就证明了当时民国政府的军事力量,很大程度上都是接受了德国提供的帮助。

日本分身乏术

首先,其实日本也不是没跟苏联打过,著名的诺门坎之战,就是当时日本去跟苏联耍了一次“花式刺刀实战运用极其技巧”,但是最后,日本被苏联打的亲娘都不认识了。

其次,当时在莫斯科保卫战的关键时刻,正是日本准备偷袭美国珍珠港的时候。由于日本是一个资源非常贫瘠的国家,而当时的美国更是停止并封锁了日本的资源补给,所以当时的日本迫切的想要攻入美国,其目的就是为了后方的资源补给问题。

只能说当时日本因为眼前对于资源的迫切需求,无法及时向德国进行支援,其实最重要的还是日本支援德国并没有什么好处。

除了偷袭珍珠港,陷入东南亚的战斗沼泽之外,日本为什么如此迫切的需要资源补给,难道仅仅是因为美国对于补给的封锁吗?其实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当时的日本大部分的兵力都陷入在中国的战斗当中。

德军要攻打莫斯科是在1941年,但是早在前一年,1940年的时候,百团大战就已经打过了。日本在刚刚经历过百团大战的巨大消耗之后,本身的状态就已经是十分的艰难了,所以才会对资源如此的迫切,再加上珍珠港事件,日本海军开始了和美军的死磕,以及和中国方面的无止境消耗。

此时的日本已经是分身乏术,根本腾不出一点能力来支援希特勒。不仅如此,日本更是直接把美国逼到了盟军阵营之中。

所以,日本不出手帮德国攻打莫斯科也就讲得通了!

因为共同的狼子野心结盟,但却因为各自的如意算盘而分道扬镳。

二战时德军都已经打倒莫斯科了,为什么日本都没有出手帮一下德国?

那叫自顾不暇。原因是日本是一个弹丸之国,缺乏战略资源,亚洲战场使它深陷泥潭,到了德国攻击到苏联首都莫斯科郊外之时,日本在亚洲战场已经是难以分兵两线作战。

虽然是轴心国盟友,日本人对德军遭遇到苏联红军的强力反攻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好各自为战。

这就是日本不能及时支援德国的根本原因。

还有就是人们常说的人算不如天算。德国运用闪电战,一路长驱直入,打到了苏联首都莫斯科城外。由于后勤补给和零下二十多度的大雪严寒,德军的所有机械化战車被冻得爬窝难以启动,加上苏联西伯利亚人的耐寒习性使德军难有招架。苏联的大反攻,加上在美援的支持下英法两国从西边夹击德国,法西斯德国、日本不败天理不容。

欧洲战事的结束,苏联人加紧了对日作战的步伐。中国的东北首当其冲,日本驻扎在那里的关东军成了苏联红军的头刀菜。美国扔在广岛长琦的两颗原子弹,彻底动摇了日本政府和民众的心理防线,日本天皇只好下昭宣布无条件投降,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2019/10/28)

二战时德军都已经打倒莫斯科了,为什么日本都没有出手帮一下德国?

莫斯科战役是1941年10月开始,到1942年1月结束,这一起减日本不配合德国进攻苏联,一是因为日本没能力北上,二是因为北上不符合日本的利益所在。

在二战里,日德之间的联盟多少有些有名无实,大家都是各自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德国在进攻苏联以前,压根就没想到要通知日本一声,所以等苏德战争爆发以后,日本才知道德国的打算。应该说日本是愿意借这个机会教训一下苏联的,但是因为事先并不知情,因此日军的准备严重不足。

诺门坎战役苏军缴获的日军坦克

诺门坎战役以后日军确实开始采取措施加强关东军,在苏德战争爆发以后这一进程也加快了。然而真实的战争并不是游戏,把部队圈中用鼠标点一下就会自动过去,需要安排船只运输,需要调集物资供他们使用,如果要投入战斗,那么物资还得成倍增加。

而且苏军虽然从远东抽调了一些部队去苏德战场,但是却没有放弃警惕,一些新成立的部队被调到远东,这使得远东苏军的数量反而大幅度增加,从战前的70多万激增到134万,而且他们还有工事可以据守。要击败这样一只大军,这一切的准备工作不是几个月时间能完成的,因此在莫斯科战役期间,日军是根本不可能发动一次规模最够大的攻势。

诺门坎战役苏军缴获的日军武器

而更重要的是北上对于日本来说无利可图,苏联的远东地区在二战时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区,人口不足百万,而西伯利亚更是贫瘠。日本人曾经自嘲北上唯一的好处是天皇有一个巨大的猎熊场了。而且因为长期陷于中国战场,日本的物资和外汇储备日益枯竭,此时日本迫切需要东南亚的大米和战略物资来维持它的战争需要。诺门坎战役苏军缴获的日军武器

在这种情况下,南下无疑比北上诱人的多,日本也不想牺牲自己成就德国,所以最终没有对苏联发起进攻也就不奇怪了。

二战时德军都已经打倒莫斯科了,为什么日本都没有出手帮一下德国?

二战时德军都已经打倒莫斯科了,为什么日本都没有出手帮一下德国?不是日本不帮,而是当时日本在下一盘更大的棋,他的野心比德国闪击苏联还要大,那就是偷袭珍珠港发动太平洋战争来挑战美国的利益。

一方面,北上西伯利亚进攻苏联,日本没有十足的把握。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日俄之间一直因为远东利益问题打了几个世纪,1904年日俄战争虽然日军占了上风,但在1938年1939年两次日俄边境作战中,日军却被苏军撵着打,从此再也不敢有北上苏联的企图。

1936年,德意建立轴心国军事同盟,1940年日本也加入了这个阵线,但是,日本加入这个阵线非常勉强。一是日本当时看到德国在西欧闪击战进展顺利,而日军在亚洲战场也做到了战略相持甚至还准备分兵南下东南亚,加入轴心国仅仅是为了维护彼此的脸面,对军事打击并没有带来太大的好处。二是日本在亚洲战场太孤立了,想与德意达成战略平衡,一旦德国占领苏联,那么,德国就可以从苏联南下与日军形成东亚统一战线。

不过,当德军闪击战在苏德战场所向披靡时,希特勒非常希望日本关东军能北上作牵制作战,这样对德国占领莫斯科有重要意义。但此时日本国内却出现了两种声音,一种是以海军为主的北上作战。海军认为,凭日军与苏军的实力,当时日本海军是完全可以打赢苏联海军的,而且从海上进攻不仅路线较短,还能与亚洲战场连成一片,对日军作战有利。另一种是以陆军东条英机为主的南下作战。陆军部认为,先南下东南亚然后伺机进攻太平洋,因为这两个地区的资源丰富,既可以发挥日本海军的优势,还可以借助亚洲战场作战略支撑。

实际上,日本陆军之所以不敢北上进攻苏联,还是在张鼓峰和诺门罕两场战斗中把他们打怕了,因为这两场战役让他们看到了苏联的强大实力,贸然北上只能是自找苦吃,而海军之所以敢叫板北上,也是因为自甲午战争以来,海军还没有打过一次败仗,没有考虑到进攻西伯利亚的不利因素。

另一方面,日军偷袭珍珠港也等于帮了德国的忙,只是美国高兴德国失望罢了。由于日本国内南下的声音占了上风,天皇最终同意对美作战,而结果也是日本陆军和海军同步展开,海军偷袭珍珠港,陆军南下东南亚,而进攻时间恰巧是莫斯科战役打得最紧张的1941年12月,当时斯大林急迫希望英国在西线开辟第二战场,德国大有占领莫斯科指日可待的趋势,日本也是受了欧洲战场的鼓舞,才不顾战线太长和挑战美国带来的潜在风险。

对日本来说,发动太平洋战争不仅有利于日军扩大战场环境,把美国拉入二战,还可以间接支援欧洲战场,因为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客观上也牵制了大量美军开往南线,也牵制了盟军开辟第二战场一拖再拖。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日本人也不是傻子,北上西伯利亚如果打赢了好说,如果战败了,不仅前期获得的东亚利益要交给苏军,日本自身的风险也陡然增加,这等于是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地。而南下太平洋就不一样了,进有海军联合舰队和亚洲战场作支撑,中国战场成了南下太平洋的战略大后方,退同样对日本本土构不成重大威胁。从另外方面讲,日本也有点小心眼,所以,当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以后,希特勒的第一反应是生气,然后才简单地给日本天皇发了一个祝贺信,除了意大利以外,德国又多了一个猪队友。

更多资讯请关注岛主说事,喜欢本文的读者请点赞、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参考文章:二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军为何急于南下开辟新的战场

二战日本占领东南亚,是扩张需要还是策应欧洲战场

二战日军派遣侵华师团南下,如何受中国战场牵制,迫使计划落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