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梁山好汉的不同结局,透露出他们的哪些心思和脾性?

梁山好汉108人,征方腊前后折损70人,剩余38人;又有不愿受赏而辞别的,最终只有27人进京受赏;这27人中,有看透官场主动辞官的,也有被奸臣谋划陷害的。总之,有的得以善终,有的下场凄凉,际遇各有不同。

从梁山好汉的死亡方式中,他们身上的特点似乎得到了某种印证。在这些特点中,有的是我们早就关注到的,也有的可能是我们平常忽略了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由他们的结局中我们能反推出哪些信息,从而更完整、更深层地去理解他们。

宋江:“忠义”不离身

宋江死于宋徽宗赐下的御酒,不过昏庸的宋徽宗起初并不知道酒中有毒,因为赐御酒这事从一开始就是书中的四大奸臣谋划串通好的。(四大奸臣:蔡京、童贯、高俅、杨戬)

要毒死宋江的理由也很简单,起初是高求和杨戬私下里觉得不爽,宋江是他们的仇人,必须除之而后快。于是设计了一个圈套,诱导宋徽宗召宋江进京并赏赐御酒安抚,然后他们便偷偷在御酒中加入慢性毒药。奸臣不愧是奸臣,一肚子坏水而且还毫无道德良心可言。

宋江这人虽然愚忠,但是精明还是有些的,喝完毒酒后,觉得身体日渐不适,他就猜到是御酒中有毒。不过宋江认为是宋徽宗想杀他,完全没有往高俅等人身上想,这有失水准了,当然也可能是宋江盲目地愚忠,让他以为这帮奸臣还没胆子干这种欺君罔上的事。大错特错,欺君罔上都不会还好意思称为奸臣?

而事实上,宋徽宗就是个糊涂蛋,四大奸臣太懂怎么糊弄这位昏庸天子了。宋江的事情在暴露后,宋徽宗一时大怒,但很快就被四大奸臣遮掩过去,不了了之。

△宋江

另外说一句,宋江的事情之所以让宋徽宗知晓,也不是靠人力,而是靠宋江的阴魂托梦。可见当时社会太黑暗了,鬼都比人靠谱,作者必须借助鬼神之力完成剧情衔接,这也是为什么从古至今鬼神之论在人们心中长盛不衰的原因。

不过,让我有些意外的是,宋江的反应还真是“忠义无双”。

他在知道自己快不行的时候,没想着报仇,也没想着怎么自救,而是想着自己死后李逵一定会造反,到时会污了自己的忠义之名。所以,宋江紧急把李逵从润州召来,然后用毒酒把李逵给毒死了。

对此,一个字:绝!

我之前一直觉得宋江满口仁义道德,未必发自真心,大多是精明算计,为了忽悠别人的。后来他接受招安,也是因为不甘当一个山贼,仍然留恋官位。到最后我才发现,宋江就是一个执着于忠义的狂热之徒——无论他人生死荣辱,哥哥的名誉必须保全。

物极必反,哪怕是“忠义”这么褒义的一个词。

卢俊义:武艺绝伦的“直男”

玉麒麟、河北三绝、棍棒天下无双,这些说的都是卢俊义,那武艺自是天花板级的存在。

但可能天赋都给到了身体素质上,他的脑子一直显得有些不够用。过往种种这里就不啰嗦了,就说回京封赏前燕青劝他一起归隐,无论忠仆如何苦口婆心地诉说官场的险恶,卢俊义就是视而不见,坚持认为自己对得起朝廷,朝廷也不会负他。

△卢俊义与燕青(右)

段首我说卢俊义是“直男”,不说指男女感情的那一种,而是指他“脑筋直,丝毫不转弯”。他居然能如此盲目地信任朝廷,都是当过山贼的人了怎么还能如此天真?

卢俊义作为梁山武力盖世的副头领,朝中的奸臣第一个要除的就是他。因为,高俅等人视卢俊义为“猛兽”,怕先杀宋江会引起卢俊义的警觉,从而激发武力叛乱。而先除了卢俊义,就能去除宋江一臂,宋江作为文官也不担心他会武力暴动。

杀卢俊义的套路和宋江如出一辙,也是忽悠天子召见安抚卢俊义,然后高俅在御赐膳食中加了水银。人吃了水银就会重金属中毒,内脏受创,身体出现严重不适。卢俊义回去后,身体越来越差,有一日在船上喝醉了,站在船边一个身形不稳,直接落水身亡。

可惜河北玉麒麟,化作淮水河底魂!

林冲:忍要适度,敢于对霸凌说不

豹子头林冲是知名度较高的梁山猛将,他武艺高超,勇猛善斗,但他的后半生实在是事事不顺,最后在征方腊回军途中中风偏瘫,留在杭州六和寺养病,半年后去世,令人唏嘘不已。

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正是高俅:

先是高衙内调戏自己媳妇,忍了,因为没勇气为了女人放下一切;

误入白虎堂,被高俅陷害入狱,再忍,因为觉得高俅出气了就会放过自己;

发配路上被差役折磨谋害,还是客气地忍了,顺便出卖了一波鲁智深,因为仍心存侥幸;

直到雪夜山神庙,他明白高俅非杀自己不可,于是痛下决心,终于宰了出卖自己的陆虞侯。

可惜,最大的症结在高俅那,林冲倒也有杀高俅的机会,就是高俅战败被擒的那次。当时,林冲、杨志等被高俅害惨了的人,都想杀高俅而后快。

只可惜宋江这个“忠义狂热者”一心只想招安,哪里会在乎兄弟们的感受,对高俅一通恭迎奉承,然后把人放回去了。宋江要是真的把兄弟当回事,高俅这货就该一刀砍了痛快。

虽然书中没写,但我们能很容易想到当时林冲、杨志等人的心情,绝对能憋出老血来。

后来征方腊凯旋而归,但是林冲更忧愁了,因为回到朝廷还要面对大仇人高俅,到时候自己还是要被他管制,这么多年的折腾和挣扎又有什么意义?所以,林冲淤积多年的苦闷才一朝爆发,落得中风瘫痪在床。这要是李逵那个杀才,早就先劈了高俅再说,但林冲就总是瞻前顾后,一味忍让。

林冲的经历让我想到近些年愈演愈烈的霸凌事件,被欺负了不能一味忍让,要敢于反抗,否则既助长了施暴者的气焰,又使得自己陷入恶性循环。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杨志是征方腊途中第一个病倒的(润州首战后),他和林冲有着类似的境况,长期苦闷不得宣泄,最后摧残的只能是自己。

而林冲最后在六和寺,是由出家的武松照顾的,武松后来活到80岁,是公开寿数的梁山好汉中,寿命最长的。武松就是快意恩仇,从不优柔寡断——兄长的仇也报了,鸳鸯楼的血也流干了,斩他左臂的包道乙也被火炮轰飞了,所以他心境通达,自然身体安泰。

杨雄:伤心日久,心颜难开

病关索杨雄原本干着官差,小日子也还平稳。可惜他的老婆潘巧云简直就是潘金莲的翻版,先是勾引石秀不成,又与和尚裴如海通奸。

△杨雄与潘巧云

石秀一开始向杨雄告密,杨雄还不信,反而因为潘巧云的反诬赶走了石秀,可见杨雄还是挺宠这个漂亮老婆的。虽然真相大白后,杨雄在石秀的帮助下杀了裴潘二人,但是我认为杨雄这个心结始终存在。推测依据如下。

杨雄在征方腊凯旋途中,背疮发作而死。这个背疮就是身体上感染发炎形成的破溃伤口,在古代不好治,因为缺乏消炎药和抗生素,主要靠个人身体素质硬抗,这时肝功能就起到了关键作用。而长期苦闷、情志不张的人会出现肝郁,削弱肝功能,这时背疮往往容易急剧爆发,要了性命。古代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1、楚汉战争时,项羽身边的智囊范增很是厉害,刘邦忌惮他的能力,便采用陈平的离间计,让项羽猜忌范增并逐渐剥夺了范增的权力。范增被项羽的愚蠢气得不轻,于是告老还乡,途中背疮发作而死。

2、东汉末年,益州牧刘焉高瞻远瞩,提前割据益州,偏安一方。但有得必有失,他的两个年长的儿子刘范、刘诞在长安密谋铲除董卓余党李傕时,偷袭失败被杀。之后刘焉的治所绵竹发生大火,城府尽毁,损失惨重,不得不迁往成都。各种噩耗之下,刘焉忧虑过度,背疮发作而死。

3、北宋名将狄青,为国效死,武功赫赫,但是在重文轻武的大环境下,饱受刁难折磨,最后枢密使被夺,贬官陈州,心情抑郁,疽疮发作而死,只不过狄青的疮起在嘴边。

△宗泽

还有相隔不远的南宋抗金名将宗泽,对宋高宗失望至极,前线拼死作战,后方无限掣肘,因而忧愤成疾,最后也是背疮发作而死,临终仍奋力高呼:“过河!过河!过河!”。

所以说,背疮发作夺命与个人心境是有一定关系的,杨雄对于过往仍然耿耿于怀,难以释怀。

关于其他好汉的随想

1、鼓上蚤时迁死于绞肠痧,有点类似于肠炎、痢疾一类的疾病,发作起来肠子会剧烈地绞疼。我想这可能和时迁的专业有关,经常飞檐走壁、潜入敌后的工作,使时迁经常不能好好吃饭,时间长了积累了严重的胃肠病。

2、黑旋风李逵“一生只认一主”的性格有点像藏獒,这里没有骂人,是真的像。李逵野性难驯,作战起来忘乎所以、杀性极重,却能忠实地遵奉宋江的命令,但其他人就不好使了。宋江给李逵下完毒酒后,向李逵道出真相,结果李逵丝毫不怒,反而表示做鬼也要誓死追随。不得不说,宋江有这样的跟班也是令人羡慕的。

3、花和尚鲁智深确实深具慧根,全书属他最是仗义无双,误打误撞成了假和尚,最后却在六和寺含笑坐化,简直就像下界历劫的活佛,所以鲁智深始终是好评度最高的一位好汉。

4、小李广花荣和智多星吴用最终双双上吊于宋江墓前,慷慨仗义的花荣是为报早年的救助之恩,怀才不遇的吴用是为报当初的知遇之恩,可见二人也是心存忠义之人,至少对宋江是极忠义的。

如果对梁山好汉还有其他见解,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交流。

文以载道,史可明鉴,@清山雅舍热衷研读历史文化,分享生活感悟,期待朋友们的留言关注。创作不易,欢迎点赞分享,在此感谢。

由梁山好汉的不同结局,透露出他们的哪些心思和脾性?

林冲中风而死,这是他受到长期压抑的结果,从受到高衙内欺负高球陷害,陆虞侯背叛,到上了梁山无奈杀王伦不被宋江重视,林冲一生活的憋屈,如果林冲是泛泛之辈也无所谓,恰恰林冲空有一身的本领却怀才不遇而且还受到奇耻大辱,不得中风才怪,吴用自杀是真的很自己无用呐,作为梁山军师既没有像张良诸葛亮辅助主公取得天下也没有阻止了梁山接受诏安,他是因悔而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