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袁术居然敢称帝,有几员猛将?实力如何?
袁术称帝不明智,但的确很有实力
东汉末年,袁术在群雄争霸正酣之时,悍然僭(jiàn)号称帝,这在当时是令人大跌眼镜的事情。
△袁术称帝
正所谓“出头的椽(chuán)子先烂”,此时先称帝的人,势必会被其他势力联合围剿,然后名正言顺地分赃。结果自然是不出意料,袁术被“群殴”而溃灭。
乱世争雄就应当学习明太祖朱元璋——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这才是稳如老狗的打法。
那么袁术当时为何会不合时宜地称帝呢?他究竟有怎样的实力,令他膨胀嚣张到如此地步?
底蕴深厚,名利兼收袁术出身的汝南袁氏,在东汉末年可是顶级豪门,四世三公的牌面,也就弘农杨氏能与之相提并论。
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袁家自然也少不得参与其中。以袁绍和袁术这两兄弟为代表,在争霸初期,逐渐成为了割据诸侯中的佼佼者。
当然,这也不算奇怪的事情,人家要背景有背景,要资源有资源,要名声有名声。这些优势带来的好处就是,他们拉拢人才、组建军队的效率比其他诸侯要有效率得多。
占地为王,兵强马壮袁术称帝时,到底有怎样的实力,我们不妨简要地梳理一下袁术的创业历程。
公元189年,董卓擅行废立,挟持天子,控制朝纲,祸乱天下。时任后将军的袁术畏惧董卓的残暴和威势,逃到了南阳,并在那里建立了根据地。
△袁术初始根据地——南阳
之后,孙坚从长沙北上,依附于袁术。袁术则命孙坚向东攻略豫州,并表奏孙坚为豫州刺史。孙坚组建豫州军后,领军讨伐董卓,袁术在后方支应粮草。
腾挪辗转,割据淮南公元190年到191年,袁术有了孙坚这个得力打手,总体战绩不错,连董卓都要退避三舍。只是,南阳这个地方属于四战之地,不是一个理想的根据地。加上袁术不懂治理地方,法度不严,民政不修,乱征粮饷,肆意妄为,所以南阳被祸害得乌烟瘴气、由盛转衰。
公元192年,袁绍想立刘虞为帝,拉袁术入伙一起干大事。结果袁术反对,兄弟二人由此积怨成仇。袁绍联合刘表想要南北夹击袁术。袁术相应做出反击,同时也是为了向南扩展战略空间,命孙坚进攻荆州刘表。不想孙坚竟然战死,袁术手下再无此等善战之将,南扩计划只得作罢。
为了消灭袁绍的盟友曹操,袁术引兵北上封丘,联合黑山贼余部和匈奴于夫罗部等“乌合之众”,与曹操军激战于匡亭,结果大败而逃。
不过这次大败,反而促使袁术跳出旧束缚,在淮南打开了新局面。因为袁术没有回南阳,而是退守雍丘,最后转移到了寿春。(下图是袁术新开辟的淮南控制区)
△袁术根据地,从南阳转移到淮南
横跨三州,巅峰称帝公元193年,孙坚长子孙策守孝结束,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只是开幕式并不好看,因为孙策跟袁术讨要孙坚的旧部,没有成功。
公元194年,袁术进攻刚接手徐州的刘备,夺取广陵等地;而孙策完成募兵,投奔袁术麾下,并讨要部曲成功,开始跨江支援舅舅吴景、堂兄孙贲,攻略江东。当时孙氏一门都是袁术麾下,可惜后来证明袁术不管是用人还是管人,都不在行。
公元195年,陈国被曹操率军攻克,袁术安置的陈相袁嗣投降;孙策跨江打败扬州刺史刘繇,刘繇西逃,朱治打败吴郡太守许贡,许贡投奔严白虎。
公元196年,孙策击败会稽太守王朗,占据会稽。至此除了豫章郡,孙策几乎拿下整个江东地区。而华歆这个朝廷任命的豫章太守,其实没多少实力,袁术只要发兵南下,豫章也难以有像样的抵抗。所以,豫章其实已是袁术的囊中之物。
公元197年,袁术称帝前,袁术的势力已经横跨扬州、豫州、徐州,且几乎都是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从下图不难看出,其实力已明显压制袁绍、曹操,到达顶峰,堪称当时的群雄之首。
△袁术的势力发展领先群雄
所以从实力上说,袁术的确有骄傲的资本。他固然狂妄,但却不是无所依恃。
当时袁术麾下的大将主要有:刘勋、张勋、桥蕤(ruí)、李丰、乐就、梁纲、纪灵、孙贲、吴景等。
迷信加自大,让他在疯狂中灭亡综上所述,袁术一度达到了汉末最强势力的程度,他还是有资格骄傲的。只是他不该狂傲到僭号称帝。
△袁术
说起来,得到好处太多,反而容易使人变得不冷静——袁术要不是又得了传国玉玺,又错信了“代汉者,当涂高也。”这句预言,他的心态可能就不会跑得那么偏。如此一来,冷静一些的袁术或许能让汉末变成另一番模样。
文以载道,史可明鉴,@清山雅舍热衷研读历史,分享历史,欢迎关注留言点赞支持。
《三国演义》袁术居然敢称帝,有几员猛将?实力如何?
有一说一,袁术的实力还是挺强的。
他的势力比刘表、孙策、刘璋、张鲁、马腾等军阀都要强。不过袁术胸无大志,志向仅仅是割据一方,并没有统一天下的能力和野心。而且他的生活骄奢淫逸,后宫里的妃嫔高达500多人。
在天下还没有平定的时候袁术就急于享乐,这样怎么可能比得过曹操、刘备等人呢?
袁术是东汉末年第一个出局的“重量级”军阀,之所以说他是重量级军阀,是因为袁术的实力在当时确实很强。公元197年,大军阀袁术在寿春称帝,建号“仲氏”,结果遭到曹操、刘备、孙策等人的集体讨伐,仅两年时间就以“败死”收场。
袁术兵败如山倒,其剩下的地盘大部分被曹操和孙策所吞并,就连他的女儿和儿子也落到了孙策手上。走投无路的袁术在称帝两年之后,劳累过度、病情加重而死。
那么,袁术的实力有多强呢?他手下有哪些大将呢?其实,袁术之所以敢称帝是因为他的军队、人口众多,不是因为他手下的大将多。
袁术手下的将领有纪灵、张勋、桥蕤、李业、戚寄、秦翊、吴景、孙贲、舒邵、孙策、朱治、程普、黄盖等人。
没有错,就连孙策曾经也是袁术的部将。公元195年,袁术曾派大将孙策东征。由于孙策兵马不足,还向袁术借调了3000兵马。也就是说,孙策是以袁术的名义东渡长江后,击败江东的军阀樊能、张英等人,随后占据了曲阿城,逐渐形成了一方新的割据势力。
直到袁术称帝以后,孙策这才宣布脱离主公袁术的统治,自成一方诸侯。随后,孙策消灭了刘繇、刘勋、严白虎、王郎等割据势力,为弟弟孙权留下了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根基。
在三国鼎立形成之前,袁术是诸侯之中唯一一个主动称帝的军阀。就像曹操对袁术的评价一样,说他没有远大的志向,只是一个“冢中枯骨”,迟早要玩完。
那么真实的历史当中。袁术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其实,袁术出自于东汉时期赫赫有名的汝南袁氏家族,汝南就是今天的河南省驻马店。袁氏家族在四代人里,有五个人曾经位列朝廷三公的位置,身份显赫,所以叫做“四世三公”。
天底下到处都是袁氏家族过去的同僚或者学生,而袁术又是家族里的嫡子,身份尊贵。他那个同父异母的亲哥哥(庶长子)袁绍被过继给伯父,因此庶长子袁绍最初的地位并不如嫡长子袁术。
在袁绍过继出去之前,袁术的母亲是父亲的正妻,而袁绍的母亲只是一个卑贱的婢女,这也是为什么袁术一直看不起袁绍的原因了。
不过,由于袁绍后来被过继给了袁术的伯父,所以袁绍的名声渐渐超过了袁术。提起袁绍的时候,袁术总是一脸嫌弃地说他是卑贱的婢女所生。实际上就是贬低袁绍出身卑微。到了东汉末年时,袁术官至河南尹、虎贲中郎将,基本上参加了当时的重大事件。
第一是袁术参与了诛杀宦官,并且带兵火烧洛阳南宫九龙门及东西宫,胁迫十常侍弃皇宫出逃。
第二是袁术割据南阳,并且招纳孙坚为自己的部将,参加了诸侯联军讨伐董卓。孙坚虽然打仗很厉害,但是出身比较卑微,需要借助袁术这颗大树“乘凉”。
袁术最早割据南阳郡一带,后来因为战败才逃到了淮南。南阳郡是东汉末年荆州七郡(演义中为九郡)之首,人口高达200万。南阳距离东汉王朝的首都洛阳非常近,相当于天下的咽喉地带。
即便是袁术失去了南阳以后,也还控制着富裕的淮南地区。史书记载,当袁术掌控着江淮地区三郡十一县的地盘,是汉末最大的诸侯之一,地盘殷富,人口众多,兵强马壮。在袁术已经称霸淮南的时候,袁术的哥哥袁绍还在北方与公孙瓒作战,并不如袁术过得安稳。
因此,袁术在称帝之前曾占据扬州、豫州、司隶和荆州的一小部分,并且与公孙瓒、陶谦、吕布等人结盟。
孙坚战死之后,他的儿子孙策也依附于袁术,为袁术四处征战,攻城掠地。这一时期,袁术的总体实力还是非常强大的。
如果袁术老老实实地经营淮南,后面绝对不会有三国之一的吴国。因为只要袁术的势力还在,孙策是绝对无法占据整个江东的,无论是后来孙策还是孙权都不如袁术的势力强大。淮南的人口密集、商业发达,是东汉末年最富裕的地区之一,而吴国后来占据的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在当时还是人迹罕至的南方地区。
然而野心勃勃的袁术没有长远的野心,竟然在天下还没有平定时就急于称帝。或许正是自己的出身高贵,再加上袁术认为自己的实力非常强盛,所以走上了一条称帝的不归路。
本来各诸侯之间一直是相互作战,相互牵制。结果军阀袁术这边一称帝之后,立马成为了诸侯们集体围攻的对象。
尤其是曹操打着“奉天子以讨不臣”的旗号,要求各方诸侯剿灭袁术,就连臣服于袁术的孙策也不干了,反过头来进攻袁术的地盘。
东汉建安二年(197年),袁术在寿春一带称帝建国。称帝后。他做的第一件事不是休养生息和发展经济,而是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
当时袁术的势力范围西至汝南郡,北至沛国,东至广陵郡,南至会稽郡,大约有八个郡左右的领土,手中有军队20余万,人口高达一百万之多。
可是袁术称帝之后,天下群起而攻之,最后落得众叛亲离。当时的汉朝虽然衰落,但汉献帝依然是诸侯心目中的正统皇帝。天下没有两个太阳,一个国家也不允许有两个君王,所以袁术的行为跟造反没有任何区别。再加上袁术称帝后,生活上奢侈荒淫,挥霍无度。
他不顾前方战士的艰辛与老百姓的贫苦生活,自己的后宫中像皇帝一样设置了妻妾数百人,全部穿着雍容华贵的衣服,吃的是名贵的山珍海味。皇宫里每天的吃穿用度全部来自于搜刮的民脂民膏,而江淮的老百姓们却面临“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由于袁术的残暴统治,江淮一带民不聊生,许多地方甚至出现人吃人的现象。
在这种形势下,袁术怎么可能不失败呢?袁术称帝仅仅过了两年之后,淮南地区就已经变得一片狼藉。
袁术的地盘大多被其他诸侯占领,他本人带着数千名残兵败将东躲西藏,最后因为伤心过度,口吐鲜血而死。袁术一死,他的手下们立刻作鸟兽般散去。偌大的淮南军事集团分崩离析,随着袁术的去世而灰飞烟灭。
袁术死后,留下的一部分势力被孙策所吸收。孙策在此基础上继续南征,完全平定了江东六郡的地盘,这就是三国之一的吴国最初兴起的根基。孙权正是在孙策打下的基础上继续扩张,才开创了三国之一的吴国。如果袁术不死,江东的孙氏兄弟很难发展壮大,顶多也只是依附于袁术的附庸势力,能不能开创吴国还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三国演义》袁术居然敢称帝,有几员猛将?实力如何?
大家都知道,袁术曾经参加过十八路诸侯讨董,而且还负责众诸侯军队的后勤补给。袁术得到孙策献给他的传国玉玺后,自认为是天命所归,居然称帝了。这下严重得罪了天下豪杰,遭到了大家的群起而攻之,最后兵败而死。
曹操煮酒论英雄,曾经评价“冢中枯骨耳,吾早晚必擒之!”那么,袁术的实力真的不堪一击吗?
其实不是的,在十八路诸侯孟津会盟讨伐董卓的时候,袁术的实力在众诸侯中是最强的。大家注意到,当十八路诸侯会齐的时候,大家按次排序,袁术是排在第一位的:
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
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
第三镇,豫州刺史孔伷
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
第五镇,河内郡太守王匡……
被大家推举当上盟主的袁绍当时排到第几呢?排在第十七镇: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而率领北方边境精锐铁骑的北平太守公孙瓒才排到第十四镇,而会盟的发起者曹操则敬陪末座。
大家注意到,袁术有个很厉害的军衔:后将军。这在当时十八路诸侯中,袁术的军衔是最高的,他能合理合法地调动本区域的国家正规部队,而且袁术还是南阳太守,他掌控着南阳、汝南、颖川、江淮一带人口众多,土地肥沃,水陆交通便利的地区。南阳和汝南都是东汉的大郡,钱粮所出,十分富庶。
袁术是东汉名门袁氏家族的嫡子,比袁绍这个庶出地位更加尊崇贵重,朝野上下,关系网众多。而且袁术有两个关系比较铁的军阀朋友:公孙瓒和陶谦。
那么,袁术麾下又有哪些能征善战的猛将呢?咱们来检点一下:
1.纪灵
袁术麾下武艺最高强的猛将,山东大汉“身长八尺”,他手中一杆三尖两刃刀重达五十斤。
盱眙之战,纪灵率大军征讨刘备,与关羽阵前交锋,三十合不分胜负,“大叫稍歇”。后来徐州之战中被猛张飞一矛挑落马下,死于非命。
2.俞涉
俞涉是袁术麾下的“骁将”,看起来似乎挺猛的,参加过十八路诸侯讨董之战。
汜水关前,华雄挑战,俞涉自告奋勇,请命迎敌,“战不三合”被华雄斩杀。
3.荀正
这位荀正是纪灵的部将,坚定的主战派,他参加过盱眙之战。
纪灵与关羽对阵气力不加,下场休息,荀正代替他出战,口出狂言,被关羽一刀秒杀。
4.张勋
张勋很受袁术重用,袁公路大起七军,曾派他去迎战吕布。吕布到来,张勋“自知不敌”,兵退二十里不敢战。
袁术死后,张勋率袁术残部逃往江东,被刘勋武力收编。
5.桥蕤
桥蕤也是袁术麾下受信重的将领,主要负责领兵,武艺不精。
曹军兵进徐州,桥蕤率五万兵马迎战,被夏侯惇一枪刺死。
6.陈兰
7.雷薄
这两位曾经也在袁术麾下效力,但对袁术并不忠心。陈登劝说下,陈兰和雷薄背叛了袁术,还反戈一击,导致袁术大败。
后来他们逃往山中落草,做了强盗。
8.韩暹
9.杨奉
韩暹和杨奉都曾经在朝中做官,李傕、郭汜犯长安时,他们曾护卫汉献帝君臣逃亡。曹操的猛将徐晃还曾经在杨奉帐下听令。
袁术败亡后,韩暹和杨奉被刘备捉住杀了头。
10.李丰
李丰也是袁术麾下武将,他还曾经与天下第一猛将吕布阵前交锋过。但“战不三合”,李丰被吕布一戟刺伤右手,败阵而逃。能从吕布戟下捡回一条命,李丰算是很厉害了。
袁术败亡以后,李丰做了曹军的俘虏,被推出辕门斩首。
11.梁刚
12.陈纪
13.乐就
梁刚、陈纪、乐就都曾在袁术麾下效力,但不怎么受重视,也从来没有被袁术委以过重任。
袁术败亡后,这三位被曹军俘虏,全部推出去斩首。
除了以上这些将领,袁术帐下还有一支强悍的力量――孙氏武装集团。当时,孙坚就依附在袁绍麾下,钱粮支应,听从调遣。
这样算的话,孙坚、孙策、程普、黄盖、祖茂、韩当这些人其实都属于袁术的部下。这么看,袁术的实力之强还是相当惊人的。
但袁术确实器量狭隘,手段拙劣,性情贪婪,寡谋无断,“非治世之人”,辜负了手中如此一付好牌。
《三国演义》袁术居然敢称帝,有几员猛将?实力如何?
关于袁术有猛将的问题我想了半天,我觉得袁术应该是有一些将领的,至于猛将的话别说和曹操比了。他哥哥袁绍都甩他十条街,下面就说一说袁术的的那些极其非常厉害的大将!。
一、“武神”纪灵
纪灵,袁术帐下第一大将,武艺不在潘凤之下,勇猛非常,纪灵有万夫不当之勇,是袁术军中的“武神”,袁术十万大军战将百员无一人是纪灵的五合之将,时人有云“马中的卢、人中纪灵”,和关羽大战三十合居然不分胜负,之后袁术称帝引起诸侯群起讨伐,心情郁闷发挥失常的纪灵被张飞十合斩杀于马下,一代名将就此凋谢。
二、桥蕤、乐就、李丰、梁纲“四大天王”
桥蕤,袁术麾下大将。曹操进攻袁术时,担任迎击军的先锋。在寿春与曹操军大战,桥蕤武艺超绝有70之多,和曹操大将夏侯惇大战五合才被击败,夏侯惇对桥蕤武艺极其赞叹,说“桥蕤实奈吾三日内所遇见之最强的对手”。
乐就,袁术大将,武艺不在河北名将方悦之下,后和曹操大军决战,被击败,不幸被俘虏,但是曹操违背道义居然在不问乐就投不投降居然就将一代大将杀害。
李丰,袁术手下大将,武艺绝伦不不70之下,在袁术发起的讨伐吕布的战役中以督战官的身份参加,与吕布单挑,手为吕布所刺后逃走,和吕布单挑全身而退简直是一代名将,袁术遭到曹操进攻时,被曹操乱军杀害,可谈可悲一代名将死于非命。
梁纲,袁术大将,听名字就极其厉害,袁术在淮南称帝而遭到曹操攻击时,梁纲在寿春被曹操活捉,梁纲并不愿意投降而曹操也知道梁纲的忠烈所以也没有问梁纲投降不投降,直接将梁纲杀害!
桥蕤、乐就、李丰、梁纲四将武艺绝伦,合成袁术“四大天王”,此四将齐出可以曹操大将夏侯惇大战五十合而不会失败的,端是厉害。
“淮南双勋”张勋、刘勋张勋,袁术麾下的最受信赖的大将,袁术称帝后任大将军,大将军张勋英勇无双曾经和纪灵大战二十合而惜败,公元197年,袁术称帝,任命张勋为大将军,并联姻割据在徐州的军阀吕布,吕布不仅不答应,还杀死了使者。袁术便派张勋、桥蕤及不久前来归降的韩暹、杨奉等人共七部人马进攻吕布。吕布军谋士陈珪策反了韩暹、杨奉,袁术军大乱,张勋大军被击溃。同年曹操进攻称帝的袁术,袁术令张勋等人留守蕲阳带,张勋抵挡不住,败退,之后不知所踪,很是可惜。
刘勋,为袁术亲信,公元195年,袁术派遣孙策攻破庐江后即任命刘勋为任庐江太守。袁术败亡后,刘勋和孙策作战失败,于建安四年(199年)投奔曹操,后因恃宠而骄,图谋不轨、诽谤等罪行被李申成告发而被曹操诛杀,这就是叛徒的下场。
张勋、刘勋号称“淮南双勋”,此二人武艺不在廖化之下,英勇无敌。
好了我编不下去了,有时候我也纳闷,袁术的地盘也不小军队也不少啊怎么连个拿的出手的将领都没有呢?
桥蕤、乐就、李丰、梁纲
《三国演义》袁术居然敢称帝,有几员猛将?实力如何?
8月🔴🔴🔴⬛我真的为袁术感到惋惜,袁术实力真的很强,占据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口众多的两淮、长江流域,兵多将广,乃响当当的一方诸侯,就因为其手下大将实在是窝囊废,结果被灭得连渣都不剩。
我们不去谈那些不靠谱的正史,就《三国演义》而言,则是得名将者得天下,不管何方诸侯如何了得,只要配备几员能征善战的超一流强一流战将,不说一统天下,也能雄霸一方。
👆志大才疏的袁术
最典型的就是刘备,早年刘备实力真的很烂,兵马长期在几千上下,能上一万就不错了。可刘备手下有关羽、张飞、赵云这几员超一流战将,竟然能走南闯北,最后能雄踞西南,成为三国鼎立之一。
还有就是吕布,吕布的实力比起刘备也好不到哪里去,可手下有高顺、张辽、臧霸、侯成等强一流战将,再加上吕布本身就是超一流猛将,虽没有雄霸一方,但也与雄踞中原的曹操战得是轰轰烈烈,决不像袁术那样死得窝囊。
再来说一说与袁术实力相当的曹操、袁绍,曹操有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徐晃、张辽、张郃、乐进、于禁、李典等强一流战将,更有典韦、许褚超一流猛战。
雄踞河北的袁绍拥有颜良、文丑两员超一流猛将,还有张郃、高览、韩猛等强一流战将。
👆袁绍的双子星座颜良、文丑
结果曹操与袁绍的大战可谓是波澜壮阔,精彩纷成。
反观袁术实力虽强,就因为战将水平太烂,其大军虽壮观,可战将一出场就领了盒饭,其军迅速溃败。袁术的实力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地消耗光了,连一场像样的大战都没有,就被灭掉了。
接下来当然是江东孙氏集团了,说实活江东那些战将向来不被中原北方势力所正视,统统被称为江东鼠辈。这些江东鼠辈们虽没有一位超一流战将,但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随便拉一个出来都不太好对付。比如走麦城时的关公,都奈何不了江东的两员下将朱然和潘璋,更不要说关公被潘璋部将马忠生擒了。
👆江东第一战将太史慈
至于盘踞荆州的刘表和盘踞益州的刘璋,他们手下的战将也不赖,刘表手下的当家战将蔡瑁、张允、黄祖、王威虽难成大器,但文聘应是一位强一流战将,关健是荆州埋没了很多名将,没有受到重用,比如甘宁、魏延、黄忠、邢道荣等。
刘璋手下的战将也很强,刘备侵吞益州时,张任、冷苞、李严、颜严、张翼都显示了极强的实力,让刘备吃尽了苦头。
盘踞西凉的马超本身就是一员超一流战将,其手下的庞德、马岱也是强一流战将。正因为如此,马超与曹操大战关中时,让曹操一度很狼狈。
公孙瓒本来没有一位强力战将(包括他本人),后来天上掉下一个赵子龙,结果实力大为改观。
就连比较弱小的张鲁,也意外得到一位强一流战将庞德,让来犯的曹操颇费了一些心思才搞掂汉中。
👆强一流战将庞德
由此可见,以上无论多么弱小的割踞势力,都有拿得出手的战将,战将水平的高低也就直接决定了战争的胜负。
再来看看那位狂妄自大的袁术,手下尽是一群战五渣,居然敢称帝立国,是谁给了他这份胆量和自信?
应该肯定的是,袁术的狂妄是有一定本钱的,除了占据物产富饶,人口众多的淮南,再加上兵力雄厚外,袁术的出身地位可谓显赫高贵,就连四世三公的袁绍,袁术都很鄙视,更莫说宦官出身的曹操,织席小儿刘备了,这都膨胀了袁术的称帝野心。
直接导致袁术称帝的导火索就是那块传国玉玺,那块因春秋战国时代的和氏壁而来的传国玉玺成了历届帝王是否正统的法理依据,袁术由于孙策向其借兵三千而意外得到了这块传国玉玺。
得到了传国玉玺的袁术可谓欣喜若狂,认为是天意所赐,完全丧失了理智,悍然称帝,结果成为众矢之的,加速了其灭亡。
👆袁术在仔细察看传国玉玺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袁术那些战五渣战将吧!
早在十八路诸侯会盟讨伐董卓时,袁术因实力强大,身世显赫,其地位仅次于盟主袁绍,在如此挣面子的关健时候,袁术自然带上了最得力的战将俞涉。
哪知氾水关一战,袁术的当家战将俞涉就同那些小诸侯的战将们,在董卓大将华雄面前统统丟了性命,这让袁术丟脸都丢到家了。
👆袁术大将俞涉
当后来无名小卒关羽斩杀华雄后,这让心胸狭窄的袁术羞恼成怒,当即要将刘、关、张三兄弟赶出大帐外。
袁术称帝后大起七军,率二十万大军征讨吕布,曹操则会合吕布、刘备、孙策三股力量与之抗衡,大家以为会是一场火星撞地球的大战。
然而袁术两员当家大将张勋、桥蕤可谓是丟人现眼,当张勋率大军与吕布军队相遇后,张勋早己吓得脚趴手软,连退二十里下寨,不敢交战。
👆袁术大将张勋
另一员锋线大将桥蕤下场更惨,桥蕤遭遇了曹操大将夏侯惇,结果两将交锋仅几个回合,夏侯惇就枪封其喉,将桥蕤挑下马来,袁术的二十万七路大军就这样莫名其妙地溃败了。
曹将夏侯惇是一员什么水平的战将?讨董一战,夏侯惇不知天高地厚,上来就挑战吕布。结果仅几个回合,夏侯惇就落荒而逃。
关公千里走单骑时,夏侯惇也前来阻拦,若不是关公念及夏侯惇是曹操的爱将,不想得罪曹操,早己将夏侯惇斩杀。
就是这样水平的夏侯惇也能将袁术的当家大将桥蕤轻松斩杀,可见袁术大将的水平烂到什么程度!
👆袁术大将桥蕤
遭此惨败!也许袁术意识到自己大军虽多,然而将不给力,于是留下梁刚、陈纪、乐就、李丰四鼠将驻守老巢寿春,自己则逃之夭夭了。
这四鼠将中,值得一提的是李丰,李丰曾与吕布交过手,硬扛了三个回合后,李丰右手被吕布利戟刺伤,落荒而逃。李丰能在吕布面前走上三个回合,己经很不错了,水平应该与夏侯惇相当。
👆袁术大将李丰
后来曹操率大军攻打寿春,寿春虽城高池阔,但却无一位像曹子孝守襄阳,张文远战合肥那样本领的大将,梁、陈、乐、李全部束手就擒。
曹操向来慧眼识珠,爱才如命,不过面对这四鼠将,曹操甚至懒得与他们答话,直接将其斩首示众。
袁术还有一些鼠将,比如韩暹、杨奉就是跑来蹭饭吃的,见势不对就立马拜拜;陈兰、雷薄忘恩负义,己被人收买,在袁术落难时,对袁术落井下石。
不过袁术也有一位忠心耿耿的大将,叫纪灵。
当初曹操采用荀彧的驱狼吞虎计,用天子之名命令刘备讨伐袁术,让他们互相厮杀,自己从中取利。这对刘备来说无疑于以卵击石,刘备可不想死抗袁术,以至得罪袁术,让自己遭遇灭顶之灾,可天子之命不可违呀!
于是刘备特意让比较理性的关公对阵袁术大将纪灵,关羽显然是让着纪灵,但是三十个回合后,纪灵还是气喘吁吁,要求暂歇,这样的要求公关居然答应了。
👆袁术大将纪灵
哪知休息时,纪灵部将荀正不知天高地厚,口出恶言,被激怒的关公斩杀。
纪灵身材魁梧,相貌凶猛,犹如猛张飞。在一次吕布调停刘备与袁术的纷争时,纪灵想退席,结果被吕布一把拎回,犹如拎一幼童。
如此巨大身材被吕布像拎小鸡一样拎回来,令人笑掉大牙,吕布你拎一拎张飞试试看!
纪灵是袁术唯一拿得出手的大将,但远远算不上强一流水平,纪灵跟了这个不靠谱的“皇帝”,也该他倒霉!
当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时,袁术早己丢掉老巢寿春,落得个众叛亲离,只有纪灵忠心耿耿地跟着他,难怪曹操蔑称袁术为“冢中枯骨,早晚要收拾他。”
👆袁术称帝
袁术一系列的倒行逆施,早己将沃野千里的淮南弄成赤地黄沙,民不聊生,自己也龟缩一隅,坐吃山空。袁术本想投靠部下陈兰、雷薄,被拒绝,只得厚着脸皮,带着传国玉玺,千里北上投靠袁绍。
袁术要投靠袁绍,必然经过徐州,刘备自告奋勇要求截击袁术,于是曹操令刘备领兵5万在徐州等侯,这回轮到张飞登场了。
面对仇敌,张飞一点也不客气,十余回合将纪灵挑下马来。
袁术大败,沿途又遭陈兰雷薄的抢劫。袁术逃到江亭,连蜜水都喝不上,最后吐血而亡。
👆临死前的袁术
袁术这个人无论是智商,还是情商都接近于零,身上没有一点可取之处,最后弄得没有一个盟友,连部下最后都遗弃他,不败亡才怪!
曾经拥有强大实力的袁术,手下尽是一群战五渣大将,连一场像样的大战都没有,悄无生息的一点一点地败亡了,哪像公孙瓒、吕布、袁绍那样败得轰轰烈烈。
🔴创建于重庆.朝天门.来福士大厦.Tims
《三国演义》袁术居然敢称帝,有几员猛将?实力如何?
袁术很挫吗?不!正是因为当时他太强了,所以才敢率先称帝。只不过枪打出头鸟,所以他被诸侯针对,群殴消灭了。
提到四世三公的袁家,现在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袁绍,可袁绍只是司空袁逢的庶子,后来还被过继给别人,袁术才是嫡子,这个地位差别还是很大的。所以在乱世中有很多袁家的门生故吏聚拢在袁术身边,为其出谋划策,征战沙场。
袁术很早就有了自己的根据地,当时董卓独揽朝纲,后将军袁术离开中央朝廷到南阳建立自己的大本营,很快发展壮大,这时孙坚离开长沙前来投靠,成为了袁术手下头号战将。袁术令其占据豫州,并且利用自己的影响力,表奏其为豫州刺史,使得自己的势力进一步增强。
虽然在我们看来孙坚已经是割据一方的诸侯,但是他确实是袁术的部将。就像民国时期,奉系张宗昌占据山东,割据一方,自主能力很强。但是他仍然要听从张作霖的调遣,属于奉系军阀。
后来孙坚战死,他儿子孙策以及旧部仍旧在袁术手下效力。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袁术官职最高,实力最强,因此排位第一,是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由此也能看出袁术早期的实力是诸侯中的扛把子,并且他还是诸侯中调度钱粮的人,为什么?他有钱有粮,资源最多啊!
后来与曹操交战失败,袁术率败军没有退回南阳,而是到了寿春,打开了一番新的局面。此后开始了一连串的扩张。
公元194年,刘备刚主政徐州不久,袁术挥师北上占据广陵等地。同时派遣孙策率军南下,会同吴景、孙贲等人攻略江东。很快,孙策击败扬州刺史刘繇、会稽太守王朗,朱治击败吴郡太守许贡。江东之地除了豫章,都被袁术收归囊中。我们知道后面的历史,所以容易觉得此时的江东是孙策的地盘,实际上孙策此时还是袁术的部将,袁术也不知道这货脑生反骨。
到了公元197年,袁术称帝前夕,他的地盘已经横跨扬、豫、徐三州,这些地方都是人口稠密、土地肥沃、经济发达的地区,他的实力已经明显超过袁绍、曹操等人。
也不要说袁术手下没有大将,纪灵、孙贲、吴景、梁纲、桥蕤(ruí)、刘勋、张勋等人都是独当一面的人物,特别是早期的孙坚,和后来的孙策,都是三国时期的一流战将,还有孙坚麾下的程普,黄盖,韩当,祖茂也都在袁术麾下效力。有这些战将,谁能说袁术麾下无大将?若是袁术好好发展,或许东汉末年又是另一番局面,可惜一片大好的形势让他膨胀了。
得到传国玉玺,让袁术心中的野心无限膨胀,又有传言:“代汉者,当涂高也。”于是在一帮想要加官进爵的大臣的进言下,袁术在局势极不明朗的情况下称帝了。称帝之后,袁术开始骄奢淫逸,后宫嫔妃竟有500余人,在朝中也开始亲小人而远贤臣,于是他称帝之后,实力不但没有增长,反而严重下滑。
公孙瓒和陶谦是袁术的铁杆盟友,可惜陶谦死得早,公孙瓒又距离袁术很远,中间隔着袁绍、曹操等势力。袁术称帝之后,遭到曹操、吕布的联手进攻,南方的孙策自然不会放过独立的最佳时机,于是起兵反叛,夹击袁术军。再加上当时淮南一带遭受天灾,袁术实力大损,最后兵败吐血而亡。与此同时,他的盟友公孙瓒也在北方遭到袁绍的进攻。
公元199年,袁术和公孙瓒的势力先后覆灭,袁术的地盘被曹操、孙策瓜分,公孙瓒的地盘被袁绍吞并,几人的实力大大增强。这才有了后面曹操与袁绍相争,孙家独霸江东的局势。
(全文完)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