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董卓和曹操的结果不同?
清山雅舍,畅谈历史。
前言以题主的意思应该是想问董卓和曹操同样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为什么董卓的下场非常凄凉,而曹操却能够成就一番大业。我觉得这是因为二人的政治能力和军事能力不同的缘故。
△董卓剧照
曹操与董卓大不相同1、政治能力上差距明显
自大将军何进招董卓入京之后,董卓就没有实行过一天的善政,而是纵容自己的部下劫掠淫乐,毫无约束,搞得百姓民不聊生。这样的行为源自董卓军没有一个明确的政治目标,董卓只知道中央夺权,但是在夺权之后却是极为腐败奢侈,没有一个长期的奋斗目标。董卓虽然可以携天子以令诸侯,但是由于他的道行逆施,既得不了民心,又得不到士人的支持,因而这样的政权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是没有办法长久稳固生存的。
而反观曹操,他从最开始就定下了争夺天下的,每占领一块新的领地都会按照长远稳定的方式去施政,一方面稳定民心,一方面拉拢当地士族。所以曹操阵营中的人才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底层支持,更有越来越多的高端人才被吸引而加入其中,比如像荀彧、荀攸、程昱、钟繇等等。
△曹操剧照
二者相比之下,一个稳扎稳打,逐渐壮大;另一个却竭泽而渔,暴行累累。时间一长,自然一个蒸蒸日上,另一个则政治基础毁坏殆尽,只得灰溜溜地逃回家乡。
2、军事能力强弱互换
原本在军事上董卓是有优势的,毕竟他所率领的西凉军是常年征战于边疆的边军,战争经验丰富。而曹操最开始起兵时,实力弱小,队伍战争经验也少,所以这一时期肯定是董卓在军事上实力占优。
但是随着董卓的西凉军入洛以后,从上到下放纵无度,日渐松弛,战力也跟着急剧下滑。而曹操军反而在接连的扩张战争中,逐渐磨炼了将领,提升了士兵战力,成为了一只强军。
所以,虽然曹操在追赶董卓时兵败,但那是刚开始创业的时期,这并不代表后来的曹魏军队战斗力差。后来等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时候,曹军的战力已经超过了董卓当年的西凉军。何况,曹操还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董卓若是与后来的曹操打一仗,恐怕也只有闭关不出的份儿。
结语综上所述,曹操和董卓同样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曹操不管是政治上还是军事上都做得英明得当,为天下震服。而董卓所作所为,实在毫无水准,如下山土匪,虽得意一时,但终归是为世人所唾弃。
为什么董卓和曹操的结果不同?
三国时期,董卓和曹操同样“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两人的结局截然不同。董卓入京后,招来了天下诸侯的讨伐,最后被吕布杀死。而曹操挟天子之威,广招人才,平定了各方割据诸侯,最终统一了北方,成就了帝王霸业。
为何董卓和曹操都做了“挟天子,以令诸侯”同样的事,却有着不同的结局?其实,有以下几个原因。
“挟天子”时机不同在董卓入京时,朝内只是宦官作乱,汉室虽然危险,但还不至于灭亡。虽然,许多人对腐败的朝庭不满,但是,当时的各路诸侯和朝内大臣,还是全心拥护汉室及皇帝。因此,董卓入京没多久,便有十八路诸侯集体讨伐董卓。
而曹操接手天子时,当时天下已大乱,董卓虽死,但是,其部下仍然到处作乱,汉室岌岌可危。而各路诸侯趁机到处争夺地盘,扩大实力,根本无暇顾及天子及朝庭。因此,曹操迎取天子时,已经无人在意,更没有出现诸侯讨伐。
“令诸侯”做法不同董卓入京勤王后,立即废旧帝,立新帝,立威乱杀大臣,其做法不但拙劣,而且急躁!董卓急于求成,而且缺乏战略眼光,得罪了大臣及诸侯后,在自己实力不够强大的情况下,悍然与各路诸侯对战,最终,把自己陷入不利。正因为董卓“令诸侯”做法拙劣急躁, 加之愚不可及的战略,一盘好棋打成烂棋,更别说要成就大业了!
反观曹操,可谓老谋深算,至死都未称帝,却“令诸侯”四处打击异己,最终平定北方。曹操以天子之名东征西讨扩大地盘及势力,北灭袁绍,东征吕布,远伐乌桓,西取关中,步步为营,最终消灭了北方各诸侯,平定了北方。
对于吕布,用法不同董卓最失败的事是用人不当,当时重用了战神吕布,但最终也是死在吕布手上。三国中,吕布虽然勇猛,但是,忠诚度太低,几乎是那种有奶便是娘的人,因此,吕布先后杀了丁原和董卓。
同样,对于吕布曹操的做法就高明多了,吕布战败后被俘,曹操只是犹豫了一下,最终杀了吕布。因为,曹操虽然爱才,但是更加惜命,曹操自己心里也担心,万一驾驭不了吕布,那么吕布反叛后可以轻松杀了自己。
总之,董卓和曹操“挟天子”时机不同,“令诸侯”做法不同,以及对吕布的不同用法,最终导致两人结局不一样。
为什么董卓和曹操的结果不同?
董卓是霸道总裁,曹操是恩威并重。
董卓搞家族制,连谋士也是凭女婿,大将也是干儿子。
曹操重人才,拔乐进于行伍,招张辽于俘营,恩结于关羽,威逼于徐庶。人才济济,战将如云,谋士如雨。
董卓花天酒地,沒有政治抱负,被王允连环计搞得晕头转向,与吕布父子反目,死于非命。
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能谋善断,横扫群雄,统一北方。
董卓是万人不齿的狗熊,曹操是一代枭雄。
为什么董卓和曹操的结果不同?
董卓;有勇无谋,而且残暴昏庸,不会居安思危,得小利不思远谋,董卓的谋士李汜和李傕多次提醒为司徒的反间计,不宜饭饱淫私欲,被司徒献貂蝉的“美人计”“反间计”在董卓和吕布之间来回施展,两人被耍得团团转后董和吕反目成仇,最后被吕布义子所杀!
曹操:文韬武略,足智多谋,有远略,会安邦治国,会理朝政,心中有蓝图,在三国里面曹操几乎没有对任何女子所动情,唯有大乔小乔双姐妹有爱慕情节,所以写了孔雀台词,个人觉得曹操对治国和打战分得很清楚,对于感情用的份量很少!所以两者之间不是一个级别!就像一个青铜一个王者,多是在一个局里面!
为什么董卓和曹操的结果不同?
我是白龙赤子,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前言曹操和董卓,他们都是东汉末年崛起的新兴势力,影响了汉末三国以来的政治走向。汉末刚乱的时候,董卓的实力要强于曹操,因为他在西北地区有着巨大的武力靠山,那就是让东汉后期统治者格外头疼的羌人势力,而此时的曹操的力量还很弱小。他们两人也有着相同之处,那就是在汉末大乱中控制了当时的皇帝,即“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结果却完全不同,董卓被“十八路诸侯”所征讨,而曹操却成为了魏武帝,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下面我将详细介绍:
背景介绍公元前202年,刘邦通过“楚汉战争”打败项羽之后,建立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西汉王朝。西汉帝国经历了汉武帝刘恒、汉文帝刘彻等政治家的奋斗后,国力达到了强盛,中间虽有插曲,帝国行政体系运行一直良好。短暂的王莽篡权后,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又落到刘氏的手中,汉光武帝刘秀于公元25年建立了东汉,初期出现了繁荣的盛况,中后期经历了宦官干政、外戚专权的现象。但总的来看,国家的政权名义上始终被刘氏所控制,专权的梁冀等人再怎么厉害,也只是依附于刘氏政权之上的毒瘤。
董卓而董卓就不一样了,他于公元189年进京后根本就无视刘氏的天下,认为自己手里有强大的武力,所以自己就是这个时代最强的人,接着对他不利的事情就发生了。顿时,董卓一下就站在了舆论的至高点上,成为了“叛逆”“谋反”的代名词。
实际上,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不管哪一家诸侯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考虑的,其实大家都没有将刘氏的权威性放在眼里,可是大家都只是心里想,而没有像董卓这样明显的做出来。当然“黄巾军”的起义又与诸侯有着不同。
俗话说:“枪打出头鸟”,董卓成为了第一个胁迫当朝天子的诸侯,不管是各路诸侯出于公心还是私心,当然要对董卓进行严厉的打击。
曹操再来谈谈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开始于建安元年(196),这一年汉献帝被曹操接到了许昌。这时,曹操的部下毛玠提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主张,得到了曹操的赞赏和同意。
首先,曹操对汉献帝刘协的态度不同于董卓,虽然都是胁迫,但是曹操表现的更加礼貌一些,而董卓就显得粗暴无礼了。这种态度虽然只是表面的,但却为曹操赢得不少为曹操说话的人,而不是董卓。
其次,此时的东汉王朝已经彻底没有对全国的统治力,哪怕是名义上的统治也很微弱,此时已经是真正意义上群雄逐鹿的时代了,袁绍、袁术、曹操、刘表等势力已经有了自己强大的政治势力。所以和董卓遭受“枪打出头鸟”的年代已经不一样了,要打的话,应当有多鸟要打,或许根本就打不过来。
需要指出的是,董卓和曹操所处的时代有着明显差异的同时,双方的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用“事后诸葛亮”的视角来看,曹操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政治家,连诸葛亮都难以望其项背,别说三四流政治人物的董卓了,个人能力决定了双方不同的结果。
结语时代是思想家产生和成长的最主要土壤。在我看来,这样的话也照样适用于政治人物的董卓和曹操,董卓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刘氏统治在名义上依然具有很大权威性的时代,而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时刘氏的统治丝毫没有了权威。再加上此时的军阀都已经默认自己的统治拥有了高度的合法性,所以曹操的行为也就不值得他们注意了。最后,曹操和董卓本身就不是一个档次的人,直白地说,曹操能办的事儿董卓办不了。
我是白龙赤子,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欢迎在评论区交流学习。
为什么董卓和曹操的结果不同?
东汉末年诸侯纷争四起,董卓和曹操都曾“挟天子”,但最后结果截然不同。这主要是因为:
一,曹操夺取朝廷兵权后,仍打着拥护汉室皇上的旗号,并没有急于篡位当皇上。曹操封自己为丞相代皇帝摄政。并借皇上的名义广罗天下名臣贤士,收为己用。不仅扩充了军备,还得了个匡扶汉庭、礼贤下士的美名;董卓就不同了。董卓进京后便有了做皇帝的念头。先是废帝立新,选了个年仅8岁的孩子做皇帝。有违人心,政治目的过于明显,取而代之的险恶用心昭然若揭。天下诸侯便有了“清君侧,除奸邪”的理由。不得人心,自然没有好下场。
二,曹操以天子令削弱各个地方政权的兵备力量。对那些不听话的诸侯,便打着天子的旗号群起而攻之。曹操治军有方,军纪严明,军士战斗力明显增强,从当初的十八路诸侯,一步步砍杀的仅剩魏蜀吴三国。可以说曹操挟天子令诸侯非常成功;而董卓无远见卓识,得罪了皇室、大臣、谋臣和知识分子们,甚至还得罪了土豪乡绅以及贫民百姓。面对十八路诸侯的进攻束手无策,治军无方,甚至令军士们大肆抢夺民间财务三天三夜,最后一把大火烧了洛阳城。为筹措军饷,把皇家的墓地翻了个遍。军队所到之处如蝗虫过境,人财物食无一幸免。这样的军队作战不失败都难!
三,曹操会包装自己,会利用天子。虽然汉献帝形同虚设,但曹操一直把他保留着,极力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忠臣”的形象。虽然曹操做梦都想有君临天下的那一刻,但他深知时机不成熟,只能把自已包装成忠君爱国者。虽然性格多疑,但足智多谋,唯才是举,知人善任;董卓性情暴虐,朝中大臣稍有不慎,便遭杀身之祸。好色乱伦,荒淫过度,董卓常年留宿后宫,上至公主下至宫女,稍有姿色的女子都难逃其魔掌。在用人上也很失败,最后被干儿子吕布斩杀。“吾儿奉先何在?”成为千古笑谈。
总之,董卓和曹操不是一路人,尽管同样“挟天子”,但结果是不同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