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在煮酒论英雄时,那么好的机会为什么不杀了刘备?

清山雅舍,畅谈历史。

前言

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出自《三国演义》。题主问为何曹操当时不杀刘备,其实这里面是有计较的。

🔼煮酒论英雄

煮酒论英雄事件始末

刘备之所以会投奔曹操,然后跟曹操来了个煮酒论英雄是因为刘备本是替陶谦领徐州牧的,本该是大有一番作为的。可谁曾想,袁术来攻,刘备领兵对峙,结果吕布趁这个机会夺了刘备的下邳城。刘备不甘心,又在小沛积蓄力量再战吕布,结果还是不敌。没办法,失去了领地且无处可去的刘备只能暂时投奔了曹操。

刘备在许都的时候,并不是没有人想杀他。曹操的谋士程昱就曾经向曹操进言,建议趁着刘备在手里,正好杀了刘备。但是这个建议被郭嘉否决了。郭嘉认为曹操正是打天下的关键时刻,需要全天下的人才来辅佐。而如果杀了不得志来投的刘备,曹操就要背负乱杀贤才的名声,那样一来,天下的人才就不会来辅佐曹操了。所以杀刘备不划算,郭嘉建议曹操软禁刘备即可。曹操觉得有道理,便听从了郭嘉的建议,没有杀刘备,只是把他软禁在许昌,不给他出去的机会。

🔼刘备网络形象

刘备原本就不是能甘心被困的人,何况曹操在煮酒论英雄时,曾犀利地指出天下的英雄只有他自己和刘备二人。这让刘备无时无刻不提心吊胆,想着如何逃出桎梏。后来果然令刘备抓到了机会,曹操派刘备和朱灵一同去攻打袁术,刘备便半路趁机拐到徐州,重新夺回了徐州的地盘。

关于不杀刘备的一些思考

上面是刘备煮酒论英雄事件发生前后的概况,虽说郭嘉解释过不杀刘备的理由。但是除此之外,我想还有两点原因:

一是刘备当时根本不成气候,混到快四十岁依然是无根之草。曹操虽然将他认定为英雄,但是实在不会觉得一个一寸地盘都没有的英雄能有多大威胁,杀了他很不合算。何况袁绍这个大敌当前,曹操连张绣都能原谅,是想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

🔼曹操网络形象

二是曹操这个人其实很欣赏英雄豪杰之人。比如关羽就让曹操礼敬有加,哪怕最后还是要走他也没有阻拦。而刘备也是当世豪杰,半生闯荡出了不小的名声,是曹操口中唯二的英雄,所以惺惺相惜,没有足够的理由,曹操也因此不舍得杀刘备。

结语

曹操不趁刘备在许昌的时候杀刘备,这其中有着三重原因,包括不愿意坏了名声、联合一切力量抗袁和惜英雄的性格。

个人浅见,大家有别的看法欢迎留言交流。

曹操在煮酒论英雄时,那么好的机会为什么不杀了刘备?

三国时期,曹操特意青梅煮酒与刘备讨论天下英雄,许多人不理解,当时那么好的机会为什么曹操不杀了刘备?其实,以曹操的行事风格,当时不杀刘备肯定有诸多方面的考虑。但是,按照个人理解,当时曹操不杀刘备,是因为曹操没有必要去杀刘备、也不需要杀刘备、当时杀刘备太不划算。下面聊一下个人的理解。

一.曹操没有必要去杀刘备

当时的刘备,俨然已成了“孤家寡人”,一无地盘,二无军队,并已经正式投靠了曹操,住在重兵之下的许昌。

许昌是曹操的大本营,兵多将广,人多势众,并且防守严密。刘备则无兵无卒,只有关羽和张飞在身边,四周都是曹操的眼线,根本无法有所做为。

寄人篱下的刘备,早已英雄气短,对曹操构成不了任何威胁,正如曹操所说“实在吾掌握之内,吾何惧哉?”因此,曹操没有必要去杀刘备。

二.曹操不需要杀刘备

在许昌,刘备伪装的很好,让曹操觉得不需要杀刘备。刘备故意天天在后园亲自种菜,不过问门外之事,连关羽和张飞都被其伪装所骗,而经常去劝说刘备要留心天下大事。此事被曹操的眼线汇报后,曹操半信半疑。

于是,曹操想借煮酒论英雄来试探一下刘备,在两人喝酒过程中,曹操故意问刘备:“使君,请问当世英雄是谁?”刘备把当时的各方势力都罗列出来,如袁绍、刘表等,但都被曹操一一否定。

曹操想再探一下刘备的想法,便抛出英雄概念“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下之志者也”,并直奔主题“当今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两个!”刘备大吃一惊,手中筷子掉到地下,碰巧雷声大作,于是刘备故作被雷所惊以骗过曹操,并圆谎称道“圣人言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

曹操此时才彻底放心,觉得刘备是个胸无大志,胆小如鼠的普通人,觉得不需要杀刘备。

三.曹操杀刘备不划算

当时,曹操暂未平定北方,各方势力并存,四周强敌环伺,刘备也颇有影响力,若杀刘备稍有不慎可能导致曹操变成众人之的,容易成为对方攻击的口实,或者变成引起内部动乱的诱因,因此曹操杀刘备不划算。

1.朝庭方面

此时曹操还是汉臣,而刘备是刘皇叔,曹操若无故杀刘备,朝庭中肯定会有人站出来反对,很容易给自己招惹不必要的麻烦。

2.敌人方面

此时,曹操最大的敌人是北面的袁绍。袁绍势力十分强大,加上地方富裕和身份尊贵,有统一北方的实力。如果袁绍借刘备被杀为由起兵,对曹操也是不利。

3.内部方面

之前,曹操杀边让后,谋士陈宫等人就开始造反作乱,此时,虽然陈宫已死,失地也已收复,但让曹操担心的是杀一个边让就会有如此大的影响,那杀刘备的影响有多大呢?是不是有更多的人会造反,内部会不会动乱呢?显然,杀刘备不划算。

以上是@凝沙成石的回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您有不一样的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一起讨论。喜欢本文的朋友,帮忙点个赞,或关注一下!

曹操在煮酒论英雄时,那么好的机会为什么不杀了刘备?

谢谢邀请!曹操在煮酒论英雄时,那么好的机会没有杀刘备,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刘备借雷声机警地骗过曹操。当时的刘备,只是曹操手下的一个小人物,有志难展,为曹操种菜,又没有多少人马,也没有展示过有什么过人的能力,也没有干过像曹操那样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曹操凭借敏锐的眼光,也能看到刘备不是一个平凡的人,确实是个人才,估计将来有可能和他在一起争天下,不过这只是一个怀疑,暂时还不能断定,所以曹操就借青梅煮酒的机会来试探一下。当二人酒喝得尽兴的时候,曹操就问刘备当今天下谁是英雄,无论刘备提到袁绍、袁术、刘璋等人,都被曹操一一否定,当曹操说到“天下英雄,惟使君和操耳”时,刘备的筷子就吓掉了,刘备感到曹操看出了什么破绽,害怕曹操要杀他,惊慌失措。恰遇此时电闪雷鸣,曹操就问刘备怎么回事,刘备说打雷吓的。曹操感到好笑,认为连雷声就怕的人,将来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就打消杀掉刘备的念头。其实是刘备借雷声机警地骗过了曹操。

二是刘备有两员好将关羽和张飞。曹操青梅煮酒,除了试探,还有笼络,曹操是个丞相,和刘备这个小人物专门在一起喝酒,目的也很明显。曹操深知关羽、张飞和刘备的关系,他非常想得到关羽和张飞这两员好将,利用好刘备,就会得到关羽、张飞这两元好将,若杀了刘备,不仅必然失去关羽、张飞这两员好将,还必然带来麻烦,关羽、张飞必然要造反,这些曹操是非常明白的,抓住了刘备,就等于抓住了关羽和张飞。

三是刘备暂时还没有给曹操带来威胁,也没有必要杀他。因为刘备人马少,暂时还要依靠曹操生存下去,至于刘备早晚要离开,曹操也会想到,不过暂时还没有离开,杀他也没有借口。

刘备确实也吓了一惊,所以在第二天,以去擒袁术为借口,向曹操要了一些人马,逃奔徐州去了。这一点曹操没考虑到,不该让他走。

曹操在煮酒论英雄时,那么好的机会为什么不杀了刘备?

枭雄也有高底之分,也有层次之别。

曹操属于顶尖级谋略奸雄。在煮酒论英雄时,有他自己的动机开心意图。

1、以谈论时势,来窥视刘备的雄才大略。

2、有意联手蜀国,借诸葛亮的滔略来打败东吴。

3、等时机成熟,在打败蜀国。

曹操胸坏大志,决不会在煮酒论英雄上杀害刘备。从谈论中,刘备处处暗藏心机,曹操则豪爽大气,尽掌握三国中强弱和局势的优劣,可谓知己知彼。魏国虽地处北方,但兵强马壮,可贯三国之首。想要先伐吴灭吴,军士远师劳顿来江南水乡讨伐吴国,水土不服,船舶江上作战为不利魏军,故想联蜀打吴,事成后再灭蜀。曹操深谋远滤,连纵抗横,善于借势借力的纵横捭阖的谋略家而非匹勇之夫。

刘备在诸葛亮的协助下未落曹操套路,刘早窥视曹想先灭吴后灭蜀的野心。表面赞赏曹操,暗中连手吴国。创造了以少胜多的以火攻破连船的魏军的神话。迟止北方曹统一三国的步伐。

曹操的煮酒论英雄不是项羽的鸿门宴,也不是蒋介石的重庆谈判。曹操志存高远,谋势定夺,运筹帷幄,雷历风行的个性被刻画得活灵活献。

曹操在煮酒论英雄时,那么好的机会为什么不杀了刘备?

当时刘备暂时投靠曹操,为了不引起曹操的怀疑,是天天在居住处的后园里种菜浇水。在煮酒论英雄后,刘备借口讨伐袁术逃出曹操的的控制。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一天,关羽、张飞打猎去了。刘备正在后花园给菜浇水,许褚、张辽带领几十个人来到菜园,说:‘丞相有命,请使君一起同行。’刘备只得随二人到相府,曹操笑着说:‘在家做得大事!’吓得刘备面如土色。曹操拉着刘备的手,到了后园,说:‘玄德学园艺不容易!’刘备的才放心,回答说:‘没有啥事消磨时间。’曹操说:‘看见树枝头梅子青青,去年征张绣,我望梅止渴,今见此梅,不可不赏。又值煮的酒好了,所以邀请使君到小亭歇一会’。刘备终于放心了,来到小亭,已经摆上了酒杯,青梅煮上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忽然阴云密布,有龙形的云挂在天边。曹操说:‘使君知道龙的变化吗?’刘备说:‘不知道详细。’曹操说:‘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腾飞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玄德说:‘我肉眼安识英雄?’曹操说:‘休得过谦。’刘备说:‘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曹操笑着说:‘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刘备说:‘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锯翼州之地,部下能事多者,可为英雄。’曹操笑着说:‘袁绍色历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刘备又说刘表、刘璋、张绣、张鲁、韩遂等人。曹操是鼓掌大笑说:‘此等碌碌之辈,何足挂齿!’刘备说:‘舍此之外,备实不知。’曹操说:‘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刘备说:‘谁能当之?’曹操以手指刘备,后自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闻言,吃了一惊,手中的筷子,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雨将至,雷声大作,刘备说:‘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曹操笑着说:‘丈夫亦畏雷乎?’刘备说:‘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曹操于是就不怀疑刘备了。

关羽、张飞打猎回来,到相府找到了大哥刘备,曹操邀请二人一起喝酒。

这时有人报告曹操,公孙瓒被袁绍打得是溃不成军,兵败自杀。刘备一看机会来了,说:‘袁术给袁绍送玉玺,一定从徐州过。我带领一支军队截杀,袁术可擒。’曹操同意了,第二天,刘备面见皇帝。曹操令刘备总督五万人马,又派朱灵、路昭二人同行。

刘备是终于脱离虎口了。

曹操在煮酒论英雄时,那么好的机会为什么不杀了刘备?

曹操与刘备在“白门楼”对话后,是吕布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他没有放松对刘备的警惕,他没有放刘备去任他的豫州牧,而是让刘备跟随他回到许都,将其控制在身边。

刘备无奈,只好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曹操则给刘备讨了个虚职“左将军”,实权没有,但足以在许都生活的悠哉悠哉!曹操为在天下人面前,树立自己求贤如渴,礼贤下士的高大形象,当下不能杀刘备,还要给刘备高规格的待遇。刘备当时尽管没什么人马,地盘,却也闯出一些名声了。

荀彧建议曹操杀了刘备,郭嘉却说,不能杀,杀了天下人寒心,不如囚禁起来。曹操因为刚刚“挟天子以令诸侯”,正希望天下诸侯来依附自己,有了刘备的依附,正好有了宣传天下的事例,宣传自己心胸宽广。所以,曹操感觉刘备暂时没有什么可折腾的,没有听从谋士们的意见。

《三国演义》小说里说是,曹操听说刘备每天都在种地浇水,心生疑心,找来刘备在亭子里“青梅煮酒”论天下。

“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矣。先主方食,失匕箸”。刘备听了曹操的言论,大吃一惊。显然,刘备惊慌的是,曹操看中了他的野心。在小说里,刘备的惊慌,应该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与董承等人参与的“衣带诏”事件。

事实上,刘备每天都在想着离开曹操这只老虎,那里还会脚踏两只船,参加“衣带诏”的事呢?“衣带诏”只能给他带来灾难。不管怎么说,曹操请刘备喝酒时,曹操并没有杀刘备的意思。应该只是试探而已,但是刘备的应对,也是曹操消除了疑心,更信任刘备了。

然而,曹操的谋士们的判断是正确的,刘备不是一个人投靠的曹操,而是像当初吕布投靠他一样,带着一套班子来的,刘备怎么可能像张辽那样,永久的效忠于曹操呢?

刘备离开曹操的过程,他要感谢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袁术。

建安四年,在淮南称帝的袁术混不下去了。只好向他从来就看不起的哥哥袁绍求救,愿意将帝号给他。袁绍根本看不上什么帝号,但还是命自己的儿子,青州刺史袁谭南下接应袁术北上。

袁术北上必定要过曹操的地盘,曹操命刘备率兵到徐州截击袁术。谋士董昭劝道:“刘备为人勇而志大,又有关羽张飞为羽翼,其心难测,恐怕会有什么变故”。

曹操说:“可是我已经答应了刘备,不太好反悔”《三国志-魏书-董昭传》。曹操说话的口气,很显然,截击袁术的行动,是刘备主动提出来的。而不是曹操点名让刘备去的,不然不会觉得为难。这也正好说明,刘备对狙击袁术,是早有预谋的。

程昱和郭嘉,听说曹操派刘备带大军去狙击袁术,赶紧来劝曹操。“明公前不杀刘备,是你深谋远虑,我们远不及你。可是今天你把军队交到刘备手上,刘备必生异心”。

曹操突然间恍然大悟,后悔了,忙派人追,没追上,可见刘备跑的速度。(小说说是许褚带五百骑兵追上了,无奈回去了)

刘备一到下邳,打发了朱灵,路昭回去复命。然后,直接袭击了曹操任命的徐州刺史车胄,起兵反判了曹操。

历史上,“青梅煮酒”,并不一定真实存在,但是,曹操肯定是与刘备一起吃了饭喝了酒的,谈论天下英雄,是再正常不过了。曹操没有及时杀了刘备,使刘备最终成为自己一生的对手,或许是天意,我却希望是英雄惜英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