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大便后都用水清洗肛门,这样做真的好吗?
在省立医院肛肠科工作的表哥告诉我:很多人不知道用厕纸擦屁股其实有一个很大的隐患,强烈建议试一试用清水洗肛门,那种感觉甚至会让人上瘾和着迷。
大便过后使用厕纸擦拭肛门在我们国家是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似乎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然而在印度等国家,使用清水洗肛门才是主流。
我们在电影中有时候可以看到在印度的蹲便池旁边都有一个水龙头,就是用来大便后清洗肛门,那么和我们国家用厕纸擦拭肛门相比,哪一种更好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咨询了在省立医院肛肠科工作的表哥,没想到表哥一脸神秘地告诉我:晚上回去试一试用水清洗肛门就知道孰优孰劣。
为什么很多人大便后都用水清洗肛门?使用厕纸擦屁股在我们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我们国人看来,粪便是污秽之物,一旦沾染上身会带来坏运气。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国人却逐渐地摒弃了用厕纸擦屁股,反而学起了外国人使用清水擦屁股,那么到底有那些人喜欢用水洗屁股呢?
1、曾长期在国外呆过,受国外如厕文化影响的人。
印度至今还保留着使用清水洗屁股的传统,他们通常是在上厕所的时候会带着一个小水桶清洗屁股,甚至有些地方干脆在厕所旁边安装一个水池,方便大便后直接用水龙头直接清洗。
以前年轻人大多去欧美留学,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学生自感去欧美留学难度较大,转而去印度等国家留学,赚取学历。
在这些国家留学,免不了受到这些国家如厕文化的影响,很可能会改变自己的如厕习惯,开始使用清水清洗屁股。
将来即使回到国内,享受过用水洗屁股的清爽之后,绝对回不去过去那种用纸擦屁股的习惯,更习惯使用清水洗屁股。
2、有过痔疮经历的人。
得过痔疮的人都知道这个病有多么痛苦,甚至有人说痔疮手术是世界上最痛的几种手术之一。
得痔疮是什么感觉呢?那种感觉让人每次上厕所大便都像上刑场一样,拉大便的时候就像有刀片在刮肛门一样痛苦。
更让人绝望的是,痔疮很难根治,一旦生活习惯打破,很容易复发。
为了预防痔疮和减少痔疮的疼痛,主治医生都会要求患者每天用清水清洗屁股,保持肛门的清洁卫生,防止细菌繁殖生长。
3、患有洁癖的人。
生活中有些人有洁癖的习惯,他们看不得任何肮脏的东西,他们认为大便后使用厕纸擦不干净屁股,毕竟无论卫生纸再干净也很难完全擦拭掉粪便,总会有一些粪便残渣遗留在肛门处,让人感觉不舒服。
为了保持自己的个人卫生,用水清洗屁股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因为用清水清洗屁股之后整个人会感到特别的舒爽,很多人特别迷恋这种感觉,特别是喜欢裸睡的人,更是值得尝试这种方式。
大便后用清水洗屁股到底好不好?做医生的表哥告诉我:大便后用清水洗肛门相比使用厕纸擦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优势
1、清洁肛门效果更好
肛门不像身体的其他部位,可以暴露在空气中,肛门几乎一直处于一种密不透风、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我们大便后,无论使用厕纸怎么擦拭,多少都会有一些粪便残渣遗留在肛门处,而粪便不仅难闻,而且还容易滋生细菌。
如果勤洗澡还能尽量清洗掉肛门处残留的粪便,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2-3天甚至更长的时间不洗澡和换内裤是很常见的事情。
特别是有些地区由于干旱缺水或者天气寒冷,还有些人不注意一个人卫生,一周甚至更长时间洗一次澡都是有可能的事情。
长时间的不洗澡和换洗内裤会导致粪便残渣积累在肛门褶皱处,加上肛门环境本就潮湿,时间一长自己甚至都能闻到屁股处的异味,特别是在换内裤的事情更为明显。
而如果每次大便之后使用清水洗屁股,再使用干毛巾擦干净则可以很好地避免这个问题。
因为清水清洗粪便残渣更干净,一方面可以更彻底地清除粪便残渣,消除异味,另一方面则可以保持肛门周围的干燥,减少粘腻和不适感。
2、减少痔疮等肛肠疾病发生的概率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患过痔疮,如果有患过的朋友应该对这个病都心有余悸,每次大便简直就像上刑场一样,简直太痛苦了。
而且现在痔疮手术价格已经涨到了5000元以上,加上后续的冲脉治疗等费用,价格更是暴涨到3万元以上。
而且还只是治标无法治本,因为痔疮根本没法根治随时都有可能复发,这简直就像在头顶上悬了一颗炸弹一样,想想都感觉很忧伤。
那么哪些人更容易患上痔疮呢?
堂哥告诉我,久坐不运动,长时间上厕所玩手机的年轻人、孕妇、喜欢吃辣和夜宵的人最容易患上痔疮,是痔疮的高发人群。
那么,如何预防痔疮呢?
堂哥告诉我,预防痔疮除了要避免久坐不动、养成良好的饮食、如厕习惯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持肛门的干净卫生。
因为肛门是粪便的排泄终端,本就容易有粪便遗留,再加上肛门皮肤皱褶不平更容易藏污纳垢,如果使用厕纸擦拭,很难清洁到位,这些污垢就会对肛门反复刺激,诱发痔疮。
而用水洗屁股,可以彻底清洗掉粪便残渣,有效地防止痔疮等肛肠类疾病的发生概率,特别是对于痔疮患者而言,大便后清洗肛门是主治医生反复叮嘱的重点,否则很容易复发。
3、有助于保持手部干净卫生
小时候,老师常常教导我们饭前便后要洗手,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饭前洗手更像应付,大多简单地用水冲之后用毛巾擦拭,这样其实很难洗掉手上的油渍等污垢细菌。
而吃饭免不了使用手触摸食物,手上的细菌就随着食物进入到我们的身体,影响我们的健康,严重的话甚至会导致生病住院。
在我们的潜意识中,肛门是粪便排泄处,使用清水洗肛门之后,绝大多数人会使用洗手液或者肥皂仔细清洗手部,以便去掉手上的粪便残留,这样顺带着就能更好地保持手部卫生,从而减少“病从手入”的风险。
如何用清水洗肛门?清水洗肛门看似很简单,但其实也有一些门道在里面,稍不注意也可能好事变成坏事,适得其反。
1、不要使用肥皂、沐浴露等
肛门入口处有一层粘膜,可以防止异物和细菌感染,但千万不要使用肥皂、沐浴露等含有化学成分的洗浴用品。
因为这些化学成分很可能会导致粘膜脱落,从而导致粪便、细菌等进入肛门,引起相关的肛肠科疾病,得不偿失,所以大家直接清水洗肛门即可。
2、直接使用流水清洗
有些人洗澡喜欢使用大盆接水后清洗,为了节约,他们会使用洗澡水再次清洗屁股,但这种方式看似节省了水资源,却可能造成更大的安全隐患。
因为这个洗澡盆可能洗过脚放置过脏衣服,上面含有大量的细菌,同时洗澡水长含有人体的各种污垢,用盆中水洗肛门很可能会将部分细菌遗留在肛门上,导致细菌感染。
所以正确的方式就是直接在花洒下用流水清洗,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细菌感染肛门,千万别为了一点水费而造成更大的伤害哦。
3、使用温水清洗肛门
清洗肛门时,我们千万不要使用凉水或者过热的水清洗,因为凉水容易刺激肛门处皮肤,引起各种炎症,最好使用和人体体温相似的温水清洗,水温保持在40度左右最佳,有利于减少细菌的滋生。
4、不要清洗肛门内部
清洗肛门的时候,清洗外部即可,肛门里面不需要进行清洗。如果肛门里面进行清洗刺激的话,容易造成直肠炎,肛窦炎等情况。
另外,我想一般人也不太可能去清洗肛门内部,想象都不寒而栗。
5、使用坐浴的方式
如果你有腹泻的疾病,有时候会导致肛门局部有疼痛感,这是因为肛门水肿造成的原因。
这时候,我们可以用温水坐浴的方法来进行缓解,但要注意坐浴的时间保持在15分钟以内,如果时间太长很可能会加大对肛门的压力,加重病情。
6、清洗不要太频繁
使用清水清洗肛门可以保持肛门卫生,所以很多人很喜欢这种感觉,每天甚至要清洗上2-3次,但我想说,任何事情都是过犹不及。
太频繁地清洗肛门可能会损伤肛门处皮肤导致细菌感染,每天保持1次清洗频率已经足够,千万不要沉醉其中。
以上就是做医生的堂哥告诉我的关于用清水洗屁股的一些细节,看似都不起眼,但却都各有妙用。
而且现在市场上已经出现了智能马桶,可以直接在如厕后自动放水冲洗肛门,更方便卫生,大家不妨在生活中买一个尝试,相信效果肯定超乎你的想象。
如果临时上厕所,没有水怎么办?如果在家中上厕所,当然可以使用清水洗屁股,但假如在外面上厕所没有清洗怎么办呢?这里告诉大家两个方法。
1、利用矿泉水。
我们可以将携带的矿泉水倒入卫生巾上,先使用厕纸擦拭粪便,呆粪便清理完毕之后再使用湿毛巾擦拭分辨残留,从而保持肛门和屁股卫生干燥。
2、利用湿卫生巾
如果身边连矿泉水都没有的话,也可以先用干卫生巾擦拭粪便,等到晚上回家后再用水清洗,虽然看起来有些麻烦,但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的,我想一切都是值得的。
写在最后大便后清水洗肛门看似不雅,也和普通大众的认知不符合,但从医学上来说却是更好的选择,因为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健康。
但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我想说再多也不如大家亲自试一试,相信你会爱上这种感觉,甚至向周边人大力的推荐也是有可能的事情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为什么很多人大便后都用水清洗肛门,这样做真的好吗?
本人肛裂因为受残余粪便刺激或其他因素刺激所以肛门非常痒,常常涂抹痔疮膏缓解消除那种奇痒难忍的感觉。后来长期使用淋浴喷头开热水冲洗肛门而且感觉水越热除痒效果越好,这种习惯10几年了没有什么不好的后果只是要注意不要因为不小心把肛门烫伤了[捂脸]
为什么很多人大便后都用水清洗肛门,这样做真的好吗?
回答: 因为用卫生纸擦、擦不干净皱折里边的脏东西。时间一长,就会产生细菌,局部发痒,发臭,不利于健康。用水就不一样,因为不存在上叙的东西。干净卫生,得痔疮的可能性很小,建议使用。
为什么很多人大便后都用水清洗肛门,这样做真的好吗?
大便后用水清洗肛门真的是好。这是一个很讲卫生的习惯,也是负责任的表现,尤其是结了婚的人,对双方都有好处。我已坚持三十多年了,有条件的还是洗洗为好。
为什么很多人大便后都用水清洗肛门,这样做真的好吗?
大便后用水及时清洗肛门,是一个非常好的卫生习惯。
1.便后及时清洗,避免没擦干净的残留物长期沾染在肛门上,可以预防痔疮。
2.及时清洗,可以避免残留的细菌和味道沾染到内裤上。
3.清洗干净之后,也会避免把细菌带到阴道里去,从而感染妇科病。
为什么很多人大便后都用水清洗肛门,这样做真的好吗?
这个习惯保持了二十多年,现在反倒不洗一刻都受不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